《走进兵坛》谈习近平访英(一)
简单分析一下习近平主席访英的巨大意义,仅供参考。
在商言商,在兵坛还要着重从战略上分析一下英国及其战略。
近几年,英国军事战略发生了二战后最大的变化,标志就是一下子建造两艘8万吨的伊丽莎白级(Queen Elizabeth-class)航母。目前,首艘伊丽莎白号(HMS Queen Elizabeth R08)接近完工,第二艘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 R09)龙骨安放完成,主体的上层建筑开始建造,可谓进展神速。#1伊丽莎白号预计将于2016年服役,#2威尔士亲王号则将于2018年开始服役。
二战后,英国是首先发明航母弹射器和斜角甲板航母的国家。但是,随着英国国力的衰弱,二战时和二战后50年代的英国航母全部退役,后来发展的航母居然都是滑跃型的、用民用标准建造的中小型航母。而美国正是根据英国转让的弹射器和斜角甲板技术,发展了超级航母,走上了称霸的道路。
其实,这些窘态都是拜美国所赐,国力衰退加上美国的挤压,英国迅速地沦落为二等国家。等到了应对马岛危机时,英国只有可怜的2艘中小型航母出战,要不是靠着“天不灭曹”的运气,英国肯定会输掉马岛战争。
一个国家有时候和人一样,要说英国不恨美国那就是假的了。英国势力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之前,爆发了美国对英国最大的一次战争威胁,当时的美国已经准备动用战争手段逼迫英国放弃在中东的统治。二战胜利日的第二天,美国就中止了借钱给英国。后来的10年间,英国每借到美国一笔钱,就要出让一部分在全球的利益,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最终是让美国一脚踹下了霸主的宝座。
所谓的美英特殊关系,说到底是英国不得不依附美国的关系。
再回来说说航母。看起来,英国因为没钱造不起超级航母,几乎近60年只有几艘中小型的航母。其实,这只是个表面现象,真正的原因是美国在战略上给英国的安排。美国给英国的安排是在大西洋近海防御,从任务上就限制了英国造大航母。
事情蹊跷就在这里。按说冷战结束后英国更用不着造大航母了,冷战的敌对方已经土崩瓦解,即便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军力,但是谁都看得出来,俄罗斯现在要想在冷战时那样依靠钢铁洪流推平欧洲大陆到达大西洋岸边已经不可能,即便天塌下来还有个高的顶着,英国是安全的。
英国就像二战结束的第二天美国不再借钱给英国一样,冷战结束的第二天,英国启动了造大航母的计划。是不是英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预测到了美国的衰落和东方的崛起?然后,英国就开始打算脱离当时美国安排的政治框架,独立安排自己的将来?
如果把英国比作老狐狸,这个老狐狸恐怕还真有这个能力。是不是英国预测到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和金融危机必然导致恶果,先手安排了自己将来的行程,这都说不好。老狐狸就是老狐狸,老狐狸的嗅觉是天生的。
前面提到的蹊跷就在这里。冷战结束后,英国开始大造适合远洋航行的大航母,只能说英国有英国的“野望”。
所以,我们在亚投行看见的第一个西方国家是英国时,总是感觉突兀,这对美国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落井下石”的恶劣行为。英国还是人民币离岸交易落地的第一个西方金融大国,这更像是在美国的伤口上撒盐。
个人分析,从仗剑经商的角度,从商船的后面是炮船的角度,英国需要在漫长的航线上保卫通往东方的航路。这样一想,英国造适合远洋航行和作战的重型航母的动机就可以理解了。
二战结束后到21世纪的头10年,英国采用了英国式的“韬光养晦”,现在的英国打算“有所作为”了。
这次习主席访英,英国超规格迎接习近平主席,虽然各种解读都有,最多的还是说英国倒向中国,向中国磕头了。
其实,这样的说法主要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公知精英们,它们心怀叵测,憋不出啥好屁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对外政策突出的是互利双赢,英国需要中国的资金、技术,难道中国不需要英国的市场吗?谁愿意干俗话说的“赔本赚吆喝”的事儿?交易就是交易,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此消彼长,更像是交易的衍生品。
最近几天,在长春举办的“互联网+大赛”上,举办的官方都说,与美欧一些互联网强国相比,我们有的技术已经超越,许多还要反哺欧美。
刘晓明大使揶揄BBC记者说的那番话,通俗地说就是“中国的核电站,你要是有种,你就别买!”
这里面有个大背景,英国的电三年后就开始不够用了,核电站是英国的刚性需求,如果没有新的来源,英国就会成为一个跟印度一样三天两头缺电的“民主国家”。难道让女王回到李尔王时代点蜡烛过夜吗?
但是,核电站只有中国的最好吗?法国总统在给中国媒体公关时说过,在中国人眼里,法国是一个只有香水和浪漫巴黎的地方,其实法国还是核电技术大国。。。美国和日本甚至韩国的核电站技术也很发达,为什么英国不买法国、美国、日本或韩国的核电站?
老谋深算的英国人肯定经过精打细算选择了中国。所以,BBC记者在刘大使尖刻的讽刺挖苦面前尴尬退却。买不买中国的核电站是不能与人权挂钩的,刘大使说的很清楚:有种你就别买?
还有这次印尼高铁选择了中国而不是日本,许多人认为是印尼站队站对了,其实也是一个技术问题。日本的报价虽然比中国低,但是印尼看得很清楚,日本没有在热带沉降地理上修高铁的经验,日本本国的高铁是在地面上铺装的铁道;中国的高铁是高架高铁,桩子都打在岩石上,犹如修建了一条水泥长城。中国的京沪高铁和海南岛环岛高铁都是修建在沉降地理上的,这个活儿中国有经验,而日本干不了。
英国在二战后度过了艰难的20年,好不容易缓过一点气来,上世纪70年代又遇上石油危机。万幸的是,英国发现了北海油田,可以说英国之后的经济发展都有赖于这个北海油田,这也是英国引以骄傲的地方。北海油田是深海采油,英国还把深海采油积累的经验用在了美国法律解禁后开采的墨西哥湾油田上。没想到,英国技术一出北海就不灵了,墨西哥湾英国的钻机泄漏污染了大片海域,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赔偿了大笔金钱。
北海油田目前已经接近枯竭,英国如何续命又成了问题。真是天不灭曹,英国又在马尔维纳斯群岛(英称:福克兰群岛)附近发现了大油田。1982年马岛战争输掉了马岛的阿根廷最近也突然猛醒,开始重整武备。2014年开始,阿根廷要向中国买JH-7飞豹战机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
中国从阿根廷买黄豆,阿根廷的黄豆是世界上最好的,各项指标名列前茅,阿根廷获得中国的金钱,中国继续退耕还林,双方的买卖做的有声有色。据说,阿根廷原来养牛靠出口奶制品赚钱,现在变养牛为种黄豆。中阿这样交往下去,保不准哪天阿根廷就会买到飞豹,甚至飞豹的后继型战斗轰炸机。
假设发生第二次马岛战争,已经因为英国接近中国,美国威胁在安全上不再保护英国的话就可能成真。届时,英国面对中国出口给阿根廷的飞豹就再也没有把握在海战中必然得胜了。
英国在开采马岛油田上非常低调,能不说就不说。但是,能源仍然是英国经济续命的根本,英国进口中国的核电站也是为了省油。要知道,英国的燃气轮机发电技术是世界上最好的,英国干嘛不用燃气轮机发电呢?所以,英国进口中国的核电站显然是为了省油。
阿根廷进口飞豹的事儿热闹了几天就渺无音讯了。。。中国网友开的玩笑也许在英国是认真的。别看几十架飞豹,你是一个玩笑,英国却关系到国运。英国如此盛情的接待中国领导人原因很多很多,说不好也有这个原因也未可知呢。
中英关系肯定大于中阿关系,中国也是实用主义者。这也不仅仅是开面的问题。
作者:刀口大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