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畔】之三:把酒话桑麻(中)
【金沙江畔】之三:把酒话桑麻(中)
茄子:
土地租金和人工所占收成的份额各占多少呢?好地每亩要包一千多元/年,差地三五百都有。这样地租占收成(毛利)还不到5% 。我吃惊了:这么低?! 四妹说:现在年轻一辈都不愿种地,全跑城里打工了。地租高了没人包,也得丢荒。你看咱家兄弟姐妹6个人,只有二姐的聋儿子一个在村里种地,到今天还说不上媳妇。要等我们都苦不动了,想包出去怕都难。
假如今天还有专业地主的话,说不定得饿饭。市场经济的威力就有这么强!比土地改革顺当多了。
种一季番茄,人工要费四五千块。但今天你请人做,明后天人家请你。这钱不就又回来了吗?请人摘黄豆,按公斤计酬,每公斤1元。有的婆娘手脚快的,每天能赚一百三十元。有没有贪快马虎摘不干净的?那也不要紧,谁马虎下次没人请你。所以,人力要占收成的60%以上。
这不就是"按劳分配"吗?同样的,市场经济的威力就有这么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农村。
五妹家的水稻栽的是楚雄农科所培育的楚梗28号。种子贵,但每亩每造能收近1吨湿谷。回想毛时代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江南的目标是每年800市斤/亩,还"奋斗"了二十年都没达到。真有隔世之感。五妹不卖粮食,因为没用农药,是organic的,卖了可惜。几个兄弟向她调济着吃:
薄膜种植已相当普及了。水喉制安在田头,化肥兑在水里,按不同作物需要每10-25公分有一滴管,上面盖上塑料薄膜。越缺水的地区薄膜种植越普及。上世纪我就在以色列看过这玩意。这些年云南干旱严重,薄膜种植是条出路。不但省水,也省肥、省人工。但水管出口太细,易被泥土堵塞,寿命短,是个大问题。一亩地光薄膜成本就得上千元。
薄膜种植的水喉制安在田头,一扭就行:
牛蒡是十几年前由一个日本农业专家来教村民们种的。他还带来一个开沟机示范给大家看,既可条播又可穴播。牛蒡亩产可达2-3吨,每公斤收购价5-6元:
细弟收获的牛蒡有1.2米长。因为他的岳父病重,小俩口在医院耽搁了,错过了收购期。等到半月后开挖时恰逢市场缺货,价格飞涨到9元一公斤,歪打正着:
大番茄全摘完了。这种小番茄特甜。是用作糖果原料的:
我们回去时洋葱已经收获完毕。洋葱是元谋最大的出口产品。最大的出口韩国,中等大的出口日本,小的出口俄罗斯。更小的销国内。红洋葱味道好但难保存,黄洋葱味道差些但易于保存。价格? 有时红洋葱高,有时黄洋葱高。洋葱收成很稳定,每亩收70-80袋(每袋25公斤)。价格却很不稳定(因为是国际贸易),天价时能卖150元甚至180元一袋。最差时10元都卖不出,还不够挖的人工钱,全烂地里了。今年卖40元左右。
苴林村不缺水。田头随便挖口井,一两米深就出水:
花生的品种全不同以前了。现在都用河南出的新品种,每公斤种子要16元,但产量高,每亩能产800多公斤。这种花生不用挖,拔起来花生连着荚全拔出来了。4月份种,八月份收:
手扶拖拉机和三轮摩托是每家农户必备的工具:
弟妹们不会麻将,扑克代替了电视。是他们最常的娱乐:
感觉是农村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方式已荡然无存。改革开放的资本主义春风彻底改善了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我为这几千年来中国最伟大的农村变革赞赏和兴奋,更希望当局能进一步帮助农民改善如何在市场经济框架下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