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悬崖上的村庄,太行山的明珠——郭亮村(1)

悬崖上的村庄,太行山的明珠——郭亮村(1)

博客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几张颇有特点的风景照片吸引了我,只见刀切般的悬崖峭壁上几户人家,这就是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郭亮村,坐落在1700米垂直高度的悬崖峭壁之上,那景色雄伟壮观,令人惊叹。从此就上了心,希望实地去看一看。这次回国正好有事去河南,因而决定顺道游览郭亮。郭亮村位于辉县西北与山西的交界处。坐高铁至新乡,再包租一辆汽车开车三小时经辉县然后进山。这是我第一次到河南,印象中河南很穷,遇到灾年就有灾民涌进武汉。可是眼前的景象使我很吃惊,虽然没去大城市,一路驱车经过几个地级城市,只见道路宽广、房屋整齐、绿树成行,河南省这些年的进步真不小。

信阳 新乡 

辉县 

进入万仙山

郭亮村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仅有83户人家,300多人口的小村庄。小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庄发生了当代愚公移山的故事,如今它以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和雄奇俊秀的山水风景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闻名于世,被誉为“太行明珠”。说起郭亮村的来历那可是久远了,村民们会告诉你,东汉末年灾荒连年,官府压榨民不聊生,太行山区出现了一支由郭亮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与官军作战。凭着山高路险,官军的围剿屡遭失败。后来因寡不敌众,郭亮的部队被官兵围困在山崖绝壁上,粮草断绝。郭亮急中生智,将山羊和战鼓一起绑在树上,山羊四蹄乱蹬,鼓声终日不停。郭亮和士兵则从山后,悄悄拉着绳索逃下绝壁,至今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名字仍叫“会逃站”。后人为纪念郭亮,将山崖上的村庄取名郭亮村。郭亮村的村民许多姓申,当年为了躲避战乱而逃至悬崖之上。据申家家谱记载,申家原是元末明初的官宦人家,后获罪全族发配青海,途至山西侥幸逃脱。其中一部分进入河南,躲进太行山隐居在悬崖之上的郭亮村。郭亮村人长期以来过着下山难、娶亲难、就医难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小伙子大多是换亲,若无姐妹,则只能打一辈子光棍。带着对外界的强烈渴望,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们决定开辟一条与外界的联系道路。政府拨给的资金不足,他们卖掉了山羊、山货,集资购买钢锤、钢钎。当时全村不足90个劳力,却组成十三壮汉突击队,没有电力、没有机械、没有测量工具,全凭着手中的钢钎锤子,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腰系长绳,凌空作业,一锤一钎人工开凿,花了五年的时间,磨坏了钢钎12吨、铁锤2000个,终于在119米高的绝壁中开辟出一条高5米、宽4米,全长1250米的遂道,人称郭亮洞。郭亮洞是在红岩崖壁中开凿出来,红岩石非常坚硬,当地有句老话,“宁打青石两米,不凿红石一米”。后来有专业人士估计,像这样坚硬的红岩若用最好的机械开凿,每天也只能前进一米,打通隧道需要两年时间,而郭亮村的好汉们凭着两只手仅花了五年时间,打通郭亮洞,难怪有人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道路修通了村民们走出了大山,为求富裕四处奔波。改革开放后,旅游事业兴起,他们又从四面八方回来了,修房修路修观景台,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家乡。如今郭亮村从一个与世隔绝的崖顶小村成为万仙山旅游风景区,郭亮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郭亮洞也改名为绝壁长廊,成为愚公移山的奇迹,吸引众多的游人前来参观。

崖上人家,郭亮村

绝壁长廊

进入太行山,四周是刀削般的绝壁山崖,气势雄伟壮观,山峰林立、峡谷幽深,雄关耸峙、崖壁突兀。车到绝壁长廊前,导游告诉我们可以坐车上去,也可走路穿过隧道。来到郭亮村当然要仔细看看这条当年村民用钢钎锤子凿出来的隧道,大家一致同意走上去,近距离体验当年郭亮村民开山凿路的艰辛。如今的绝壁长廊并不完全是当初十三好汉开凿的郭亮洞,2001年郭亮村又将其加宽1米,以便如今旅游业的需要。长廊外侧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天窗35个,当初是为了清理石渣而开辟,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走在绝壁长廊中,细看洞壁,有的地方平整,有的地方参差不齐,遗留着人工开凿的痕迹。通过天窗向外看,峡谷对面的悬崖绝壁如刀切斧劈,壁面呈红色,雄峻壮观。绝壁深130多米、长40公里,峡谷底部有一雪山潭瀑布,瀑布上方有一道100多米的深的峰涧。悬崖之上黄榆树粗壮翠绿,几户人家瓦舍炊烟隐约可见,那便是著名的崖上人家。走在这条郭亮人用热血与生命开凿出来的通道里,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动,心中充满无限崇敬。

进入太行山

车到绝壁长廊,我们决定下车步行,近距离欣赏郭亮人的杰作

当年为清理石渣、通风、透亮所开的窗口,现在成为观看风景的观景台

从窗口向外看去,对面的峡谷如刀削斧劈

远远看上去,郭亮村坐落在高高的悬崖之上

悬崖上的挂壁公路十分险峻

天池

走过绝壁长廊来到山顶,一汪清泉出现在眼前,映衬着四周的红崖绿树显得那么幽雅谧静,这就是著名的天池。这里原是一条长300多米,深60多米的峡谷,峡谷中瀑布高悬、溪流纵横。当年郭亮人吃水困难,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顽强坚毅的村民们沿着曲折陡峭的天梯,从山下背来沙子水泥,在这里筑坝拦水,修建水库。坝高39米,蓄水量19万立方米,从此高峡出平湖,郭亮人在这里取水做饭洗衣,天池成为他们生活之源泉。如今郭亮人的生活用水已改用村后的鸳鸯湖水,天池则留给了游人,成为万仙山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眼前,清清的碧水漫过坝上的桥洞,形成两个并排跌宕瀑布,顺着悬崖一泻而下。红崖、深涧,绿树、碧水,银瀑、石桥,还有那长长的绝壁隧道,美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眼前的这块石英砂岩表面波状起伏,在地质学上称为波痕,是浅海环境下海浪带动砂砾的打磨而成,形成于距今12亿年前

郭亮村

登上崖顶,我们终于来到郭亮村。改革开放后,郭亮村摆脱了贫穷,人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一幢幢新房屋建立起来,因此郭亮村被分为新村和老村。新村是农家乐一条街,上山的游客在这里用餐住宿。老村是典型的太行山民居,房屋由石头砌成,斑驳的痕迹显现出岁月的沧桑。导游告诉我们,最老的房屋建于明朝,已有300-400年的历史。穿行在老村中,这里是石头的世界,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板炕,一切都用石头打造。村前一棵千年古树,汉柳,导游指着它讲述东汉光武皇帝刘秀登基前被敌军追赶,躲在柳树上逃过一劫的故事。故事是否真实有待考证,但另一件事则是真真切切:1978年一场大风将柳树拦腰折断,人们以为柳树从此枯死,谁知第二天春天半截树干上又长新芽。顺着小路向前,山村依山顺势,几十户人家坐落在千仞山巅,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错落有致,参差不齐,青石垒墙,黑瓦盖顶,白灰接缝,别有情趣。1990年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来到郭亮村,他一眼就看中了这里,将它作为电影《清凉寺的钟声》的外景拍摄地,并在村中居住百日之久。从此以后,有四十多部影视作品先后在这里拍摄外景,郭亮村成为了著名的影视基地。有趣的是后来的几位导演如于本正、郭凯敏、陆振龙、沈好放都相继住在谢晋曾经住过的小屋里。小屋因此声名大噪,如今五位导演曾经住过的宅院已成为农家乐旅馆,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参观住宿。

郭亮村本没有大门,此处的乳泉石门是谢晋拍摄电影时根据剧情需要修建的,现在成为郭亮村的标记

这座石屋已有百年历史,两层楼房,是村里的大户人家的住宅

救了刘秀一条命的汉柳

村里的一切都是由石头打造

谢晋曾经住过的宅院如今成为农家乐旅馆 

太行魂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林间溪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