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总拿“种族歧视”说事?
在美国少数民族抗争种族歧视的事件时有发生,而赢得最后胜利后渲染民族性激昂情绪的,华人媒体算是一个。最近,西雅图的一位华裔警察局长,诉政府因歧视而将他解雇一案胜诉。又见到华文报纸重笔庆贺又一次反种族歧视的胜利,好像是整个华裔族群的胜利似的。但是,总拿“种族歧视”说事,并不能够代表所有大众的利益。歧视现象当然存在,但没必要把个人现象同整个华裔在美国的生活连在一起。
显然,不少华裔在工作中也受到歧视。但很多时候是美国同事自身素质低劣的原因,并不代表美国的主流文化。就拿这位华裔警察局长本人为例,如果他被歧视,他如何能被警察局雇佣,又如何能够坐上警察局长的位置?紧挨着西雅图的表威尔市市长李瑞麟先生,十几岁才移民美国,他曾任该市议员多年,难道他就没有遇到一点困难、一点挫折、一点障碍?怎么就没有听说他跟谁发生宗族歧视的事情?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为公司拼死拼活,创下优秀的业绩。但因与上司意见产生分歧,在出差途中被宣布解雇。怎么就没有人为他呐喊:这是歧视!要去抗争!告他!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移民身上,就不一样。有一个华人在工作中吃东西,而这份工作是不允许工作时吃东西的。于是这个人遭到经理的批评,这人不服气呀,别人也吃了,你怎么不管,偏偏我就不行!可这人不想想,别人挨批的时候怎么会让你看见?别人在工作中吃东西的时候,会躲起来;而这位华裔却不顾忌,觉得我手脚快,工作做完了,当然可以坐下来休息。经理找他来,话还没谈几句,这人已经不假思索地就冲着经理喊一句:“你这是歧视!”结果怨恨越级越深,最后被经理炒鱿鱼。
由此可见,所谓“宗族歧视”的模式是:问题出现、情感受伤、我是少数民族、所以是歧视。就是说,让情感替代了受到伤害的行为。于是“歧视”的定义就成了:只要我的情感受到伤害,你就是违反了法律。情感受到伤害当然不好受,但是为什么不去梳理一下:我们作为移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行为、思维等,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人家必须小心来适应我们?为什么不去看看自己的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跟别人有什么差距?
一个时时处处要挟着拿“种族歧视”说事,一个时时处处要证明自己不是歧视者---这就是美国现在存在着的一个漏洞。这个漏洞也让华裔成为一群情感脆弱、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仍然在为生存而挣扎的群体。希望大家能够反思:现代的移民不再是像过去老一辈的移民,生活在最底层;高学历、高收入让我们有条件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我们选择移民美国是追求更美好、和谐的生活。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已经在这里安居乐业,我们的孩子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而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孤立起来,把自己圈在自己画的“华裔小半径”内,整天把神经绷得紧紧的,手握“歧视”的宝剑,永远警觉着、敌视着我们的社区和我们后代的家园?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for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