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中国美食,各色年糕
说起年糕,没有几个人不热爱的,即使不是很爱甜食的人,对年糕也有几分特别的喜欢,看着也舒心。
童年的年糕,品种不算多,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到。
每次吃年糕的时候,父母就说,吃了年糕快快长高,我就认为,吃了年糕就会长个子了。每次吃完年糕,第二天就问父母,我长高了么,长高了么?
父母自然是说长高了啊!
那个时候最常见的年糕是水磨年糕,白色的一长条,在卖面条的摊位上或者小店里就可以买到,还是热的呢。
母亲买回年糕,会马上趁热切成小片,母亲平时做事不着急,但是切年糕,她从来不耽误,回家马上就洗手切年糕,她一边切一边告诉我,年糕摆硬了,就不好切了,蒸热了,还滑手,也不好切,所以,必须在买回家以后立即切成片片。
有一次,妈妈耽误了,因为回家就有人找她,她不得不和人说话,结果,年糕硬了,妈妈只好给我们吃整的年糕,第二天,蒸好了,切成几大块蘸糖吃,其实,这种吃法也挺好吃的,我就想,经常有人在我们买好年糕那天找妈妈吧,这样可以吃到大年糕。
被妈妈切成片的年糕,要晒几天,然后妈妈会放在一个大瓶子里,想吃的时候,拿出来泡泡,用青菜肉丝炒了吃,或者韭菜黄肉丝炒年糕,白菜胡萝卜片肉片炒年糕,简直是宴会级别的硬菜了。这种吃法,对甜食不太喜欢的老爸非常赞,所以,这道菜上桌的时候,很受欢迎,而且老爸亲自下厨去做,我对这样的炒年糕也非常喜欢,所以,如果吃不到整块的年糕,我也不怪妈妈。
不过,妈妈和我一样,都挺喜欢吃整块的年糕,而且是甜口的年糕。后来,就出现桂花糖年糕。方方的一块,吃的时候切成块,在油锅里煎成金黄色的,蘸着白糖吃,那可比水磨年糕要好吃多了。
记忆中,即使是过年,也不是每年都有的吃,可能是因为不好买吧,那个时候物资匮乏,好东西就变得很让人稀罕,吃了,就忘不了。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她的姐妹家里玩,她是妈妈的同乡,我从记事起,每年过年,妈妈都带我去这个阿姨家,这个是惯例,就像父亲过年,一定会去他的几个长辈家拜年一样的。
妈妈的这个姐妹,应该比妈妈大些吧,因为她的儿女在那个时候已经都是大人了。
那一次,我们去玩,她和妈妈说了会儿话,就说要去做猪油年糕给我吃。
妈妈很惊喜,说是我们这里能买到猪油年糕了,太难得了。
我那个时候,也知道猪油年糕的,母亲老家来人带过,妈妈也做给我吃过,那种好吃呀,简直没法形容。我一直记得这个猪油年糕是妈妈老家的特产,但是现在网上看到好像也是南京的特产,不知道是不是我记错了,不关对还是错,好吃没有错!
母亲也是把猪油年糕切成片,在油锅里煎,与桂花糖年糕不同的是,猪油年糕会慢慢软下去,因为猪油很香,又粘粘糯糯的,同时也不要加糖了,猪油年糕本身就有糖了,所以,在那个缺少油水的年代,非常可口,非常馋人。
那个阿姨的做法和妈妈的做法有一点儿不同,我看见阿姨把猪油年糕切片以后,裹上了蛋液,然后再放到锅里煎,也不加油了,那个年糕也慢慢软下来,油慢慢渗出来,然后翻面儿,阿姨把年糕端到我面前的时候,扑鼻得香。
那一次,吃得好过瘾啊,从此,我对妈妈说,猪油年糕要裹鸡蛋。
后来的每一年,家里都会去南北货商店买猪油年糕,一定会买,我和爸爸一起去,买好火腿什么的,就买猪油年糕,过年一定用蛋液裹着吃,非常香甜,有口感,有滋味。
不过,不能多吃,两块就很饱了。
谁发明的这种美味呀,感觉是个节约又懂吃的人发明的,吃两块肚子就很饱,不是很节约么。即使是那个年代,也不能贪吃了。
现在很少能吃到,没有机会吃,肚子整天都不饿,我想什么时候,先吃两天纯素的,饿得饥肠辘辘时,去华人超市买两块来吃一下,找一找童年的那种感觉。
关于各色年糕就先掰扯到这里了。
这个是我做的酱烧年糕,用甜面酱加肉末做的,也好吃得不要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