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根据个人经验谈谈拍娃吧。 (转载)
avatar
根据个人经验谈谈拍娃吧。 (转载)#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l*s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hotoGear 讨论区 】
发信人: bernardsean (偶至今已在未名浪费了163416分钟的生命...), 信区: PhotoGear
标 题: 根据个人经验谈谈拍娃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Jun 30 01:11:57 2011, 美东)
偶基本上算是从N+中档机身D200开始拍娃(当年是带着D200进了LP剖腹产的手术室,留
下了对孩子和我们做父母的来说最珍贵的记录),之前用过P+入门机和N+入门机,不过
没有拍过娃就不算了。后来随着宝宝的成长也经历了D200->D300->D700->D3->D3x->D3s
的升级历程,N+用过的镜头基本上$4000以内的能AF的较新的都用过。看到版上不断有
新加入单反行列的娃爸娃妈对拍娃的相机镜头都有这样那样的疑惑,作为一个从娃出生
一直拍到目前3岁的奶爸,我就说说自己一点经验吧,希望对后来人有所帮助。
其实首先自己心理要有个谱,就是自己的期望值或者说对照片的容忍度有多高,是电脑
缩图看着清楚就行,还是要100%下能数睫毛,另外就是在心理标准下希望自己抓拍的成
功率有多高。这几个标准定下来才好决定什么机器和镜头适合你。
基本上拍娃的问题多在于室内有限光线条件下不上闪灯怎么能拍出100%数毛照.我根据
个人经验说说几个准则吧。拍静止的娃(出生不久或熟睡的),快门速度要至少保持1
~1.5倍安全快门(FF等效焦距的倒数),防抖头可酌情减1~2档,只要光线足够,快
门越快越好,越快越能克服手抖的影响,另外镜头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要越快,对于1.
4,1.8之类的定焦,我基本都是2倍安全快门以上,原因就在于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对
手的抖动的容忍度就越低,焦点也越容易飘,越不容易right on spot。
如果拍会动的娃,就要试情况而定了,得看你对焦的部位运动速度有多快,我一般都会
用2.5倍安全快门以上的快门速度,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手的抖动不是决定因素,而是娃
的运动速度,动得慢点快门可慢点,动得快,快门也得快,有条件尽量保持在2.5倍以
上,同样的光圈越大对运动物体越难抓,而且F/1.2, 1.4这类头的对焦速度也比F/2.8
和F/4的慢很多甚至比小光圈狗头的对焦速度还慢,所以说实话超大光圈定焦(1.2,1.
4的)基本都不适合抓拍运动的娃,想提高超大光圈头的抓拍成功率?入门机基本是别
想了,中档机(D300, D700之流)可以碰碰运气,高档机(D3, D3s)? 基本还是碰运气
,因为瓶颈不在机身,而是镜头对焦速度跟不上。室内拍运动娃,对焦能跟上趟的以我
的经验N+就是那几个AFS的F2.8和F4的头,光圈太小的虽然可占景深大的优势,不过进
光量小对机身的对焦精度和速度都有很大影响。总之想要拍清楚运动娃,快门速度越快
越好,光圈小点景深大点的成功率高点,当然前提是光线足够,否则就只能根据机身的
可用iso酌情拉高iso吧。
此外机身的性能必须配以合适的镜头才能发挥出来,入门机配大三元肯定比入门机加套
头成功率高,大三元或F4专业头配中档机成功率可上一大步(>70%),若是配上顶级机
可再上一层楼(>90%). 再者,iso越高出片的色彩, 锐度和细节保留越差,自己要对
手上机身的可用iso有谱才行。
最后再说一句,再顶级的机身也不能搞定所有场景,也有极限,关键自己多拍摸索出手
上器材的极限,知道能拍和不能拍的情况,就会多一分淡定少一分疑惑了。
以上都是想到啥说啥,不完备出大家包涵,集思广益吧。
avatar
c*e
2
膜拜3年内D200->D300->D700->D3->D3x->D3s,这得倒腾多少次啊
avatar
n*a
3
俺以为是拍嗝呢,很激动的进来了
结果发现烧钱的东东啊,LD最近天天唠叨要买个单反,那不是个无底洞么~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