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我的早期育儿心得六原则 (全文长) (转载)
avatar
我的早期育儿心得六原则 (全文长) (转载)#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h*e
1
【 以下文字转载自 Parenting 讨论区 】
发信人: happylife (美丽人生), 信区: Parenting
标 题: 我的早期育儿心得六原则 (全文长)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Wed Jan 8 02:13:50 2014, 美东)
这是为回复表妹(一个放养型准妈妈)写的经验分享的帖子,朋友圈转载了,分享到这
里吧
条条道路通罗马,育儿当然不只有一种方法。而且每个孩子都不同,需要因人而异。不
过我觉得长远来说,从很小开始有一些原则是启动良性循环的基础,值得考虑和坚持:
1,小时候一两岁要养好吃饭睡觉的习惯,同时打好身体基础。2,尽可能地跟孩子深度
沟通,沟通是双向的,注意方法。教他们理解因果关系,从而他们对是非有自己判断力
,而不是强迫或灌输大道理。3,永远提醒自己,温和而坚定。4,不需要总陪着,但要尽
量有质量地互动,培养兴趣,增进感情。5,过早灌输知识没意义,培养兴趣和习惯最重
要。6, 优点都是夸出来的,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把他们的缺点永久地固定下来。
详细罗嗦一下。还好有语音输入。推荐一本书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非常值得一看。基
本上奠定了不犯什么原则性错误的基础。好多方面我是主张放养孩子的,我的意思是说
我是不主张特别精细养育的妈妈。但是正因为想要达到放养不太操心的目的,有一些原
则需要努力。首先一方面在两岁以前的养,还是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把身体基础打好
,才不那么容易生病,把睡觉和吃饭的作息时间和习惯弄好,接下来两三岁以后,越来
越大,才可能不操心少操心才可能真的放养。这方面还是需要看一两本基本的书。如果
一个小孩子小时候的身体养得不壮,容易生病,非常挑食,睡觉要抱着哄,吃饭要追着
喂,那只会越大越难养也越来越不可能放养。严重的还可能影响以后长大的身体机能。
打好身体基础和养好睡觉吃饭的作息习惯是两岁前最重要的,不能忽视。不要逼孩子吃
。家长决定给孩子吃什么,提供健康饮食而不是,零食甜点。让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
不要追着喂,把吃变成负担和痛苦。
一岁半以后比养更重要的是育。关于育我也觉得是,就有那么几个原则,贯彻以后会越
来越轻松,从而给孩子自由越来越多。而不需要越大越,费力的管教。
首先,有一些基本的规矩,教小孩子知道是非,切记,不是父母有权利强迫他做什么不
做什么,而是父母有义务教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要那样做。教他行为与结果的
因果关系,让他从自己行为所必然导致的自然后果中,去理解是与非判断的逻辑关系,
来获取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这一点做到了,越大就越可以给他自由。相信孩子,有这
个能力做正确的判断,就不需要越大越总跟他对着干。
第三个原则,我认为是要建立,最好的沟通。有一本书叫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
孩子才会说,是一本经典,值得一看。在现在这个年代,孩子们都会很早熟,孩子们面
临的世界比我们小时候要复杂得多,诱惑也多的多。我们一定不能一味地严厉,亲手把
孩子推到离我们很远的心理距离。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愿意听我们说什么,也
让孩子长大以后,有什么事情总是愿意对我们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心平气和
平等地跟孩子沟通,不可以打骂,不可以用一时有效的强权,去征服他们,因为那样他
们会怕,我们会失去他们。特别是青春期以后,现在的孩子面临那么多诱惑和复杂的世
界,如果他什么事情都不跟父母讲。后果可能是很可怕的。
然后一个原则就是那句经典的,温和而坚定。其实这是最难做到的。中国传统的父母往
往是两个极端。要么就是态度很凶很严,小孩儿其实听不进去,只是怕了,然后变得阳
奉阴违。要不就是,立场不坚定,小孩很会察言观色,哭哭闹闹达到他们的目的,变成
被宠坏的那样。更多的是同时走这两个极端,一会儿太凶,一会儿立场不坚定。或者家
里一个人太凶另一个人立场不坚定。而事实上,每一个孩子最需要都的是温和而坚定的
父母双方。永远都有耐心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让孩子学会平等,尊重,感觉被
爱和安全。也永远都坚持立场,不会误导孩子去通过哭闹去追求溺爱。温和而坚定短短
五个字,需要最大的耐心气度和智慧,共勉加油。
再原则就是,不要忽略孩子。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其实我陪孩子的时间不像有些
妈妈那么多。很小我就告诉他,妈妈要工作写论文你可以自己玩一会儿。但是,我不会
忽略他。我们夫妻两个人,有时间的时候总是会陪他互动。说话,讲故事,玩游戏,散
步,追打,出去玩,或者喊他一起来洗菜,总之,不需要时时刻刻陪着他,但是尽量多
跟他有质量的互动,不知不觉的感情纽带就很强,对孩子的兴趣和语言发展也有长足的
启发。
最后说到关于早教,我不感冒,我一心就希望他在国外学龄前可以打好中文基础。至于
其他很多东西,教早了反而会影响他在学校里专心听讲。我觉得唯一重要的事情是兴趣
和习惯。在很小的时候培养他们,爱问问题,对一切都好奇感兴趣。然后慢慢培养他们
,有一些基本的好习惯,时间和自我管理方面的好习惯。以这两个为基础,学习应该会
良性循环。切忌强迫和填鸭,一定不要在小孩小时候就把学习看成是一件累和不快乐的
事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书在这一点上启发很大。
最后一条就是记住优点都是夸出来的。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把他们的缺点固定下来。最明
显的例子是我自己。我小时候所有的优点都是因为,有人直接或者间接夸奖的缘故。说
我反应快,爱问问题,懂礼貌,数学好,等等等等,我就卯足了劲去表现这些方面。而
且我深信我就是这样的。同时我所有的缺点都是因为被定性贴了标签而一直不能改变。
比如说字写得难看,邋遢,拖延,三心二意,不守纪律,等等。很快我全盘接受了,这
些标签,深信不疑这就是我的一部分。很难改甚至慢慢的,不想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博睿学游泳。他从小是一个真的很怕水的孩子。三岁半,也不肯
洗淋浴,不肯打湿脸,总是哭着让司马光救他。带他去上游泳课,经过了第一节课的稀
奇,第二节课就打退堂鼓不想去。我一直提醒自己绝对不说他是一个怕水的孩子,一直
鼓励他说他第一次课很好,说他是个爱水的孩子。如果你给他贴了怕水的标签,他自然
就认可了,人是很容易接受自己的,接受认可了,就很不愿意改变,或者没有信心改变
。经过我的鼓励,在他尝试又取得一点进步之后,慢慢的他竟然真的相信自己是一个爱
水的不怕水的孩子。从此大部分的时候都是积极主动自己,你要求去上游泳课。不需要
我批评你一句,自己会觉得,昨天磨磨蹭蹭不下水,是不对的。今天不想再那样。其实
这个世界上天生怕水的孩子可能有一半,贴了标签就很难改,鼓励夸奖和引导反而可以
改变过来,小孩子可塑性很强,越是,怕他有什么样的缺点越不要贴标签。经常听人说
自己的孩子,不专心,感兴趣的东西弄半天,不感兴趣的没毅力。其实这个世界上大半
的孩子都是这样的。非要下结论是不专心没毅力,那小孩就可能真的长期认可了不专心
没毅力,这就是我。所以不要贴标签,轻易不要总结缺点。永远都就事论事,而不是说
你这个人如何如何。比如说,今天的某某事情超出预定时间太多,于是后面导致了什么
什么后果。我想你有办法前面快一点,下次争取做到按时完成,否则下次怎么办呢?而
不要说你就是一个磨蹭拖延的人你总是不能够按时完成。过多的批评,要不早就一个脸
皮厚不在乎的孩子,要不造就一个敏感怕犯错,活得特别累的孩子。所以优点都是夸出
来的,不是泛泛的捧孩子,而是具体地鼓励和支持每一件做得好的事情。缺点都是贴标
签固定下来的,不是有缺点不说,而是要就事论事不要对孩子本人做总结和下结论。就
想到这么多,与大家分享欢迎批评指正。知易行难,大家共勉。
小娃快四岁,省心省力,乖巧懂事。 爱下飞行棋,拼lego,疯玩,看图书和简单汉字
书。期待弟弟一个多月后出生。
avatar
h*a
2
完全同意。我的孩子们吃饭睡觉都自己管理,身体也都很好,基本不生病。三个孩子在
自己的时间支配和管理上都很自觉。现在放假在家,三个好的不行,基本没有口角和打
架的事情发生,有也是偶尔而且都能很容易处理。
最近我把削水果皮的权利也下放给他们了,老三和老二削皮,老大切成块,弄好后,他
们还会问爸爸和妈妈要不要吃。别看这么简单的事,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一般都不会让
孩子做。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是受益很多的。比如让老大参予到洗菜和炒菜还
有切水果等之后,他明显比以前爱吃蔬果了。三个孩子因为从小协调合作,所以这次我
并没有具体安排他们,而他们自己就找到了最佳合作方案。而且在劳动过程中,他们更
能体会父母的辛苦。
所以我才敢生老四。希望老四到时也能跟哥哥姐姐们一样懂事。
等我万一下岗了,可以考虑开个托儿所,或者幼儿园。
avatar
a*l
3
两个妈妈都好赞!
希望我也能教出这么好的娃

【在 h*******a 的大作中提到】
: 完全同意。我的孩子们吃饭睡觉都自己管理,身体也都很好,基本不生病。三个孩子在
: 自己的时间支配和管理上都很自觉。现在放假在家,三个好的不行,基本没有口角和打
: 架的事情发生,有也是偶尔而且都能很容易处理。
: 最近我把削水果皮的权利也下放给他们了,老三和老二削皮,老大切成块,弄好后,他
: 们还会问爸爸和妈妈要不要吃。别看这么简单的事,很多家长怕孩子受伤一般都不会让
: 孩子做。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是受益很多的。比如让老大参予到洗菜和炒菜还
: 有切水果等之后,他明显比以前爱吃蔬果了。三个孩子因为从小协调合作,所以这次我
: 并没有具体安排他们,而他们自己就找到了最佳合作方案。而且在劳动过程中,他们更
: 能体会父母的辛苦。
: 所以我才敢生老四。希望老四到时也能跟哥哥姐姐们一样懂事。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