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至6岁影响一生,原来妈妈亲自带小孩这么重要#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n*y
1 楼
最近看了一个心理学家的博客,学到很多
我自己没有小孩,不知道养孩子的艰难
但是看了这个心理学家的博客
感觉妈妈亲自带孩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重要
我一般潜水,不发文的
可看了这些,觉得还是有必要给大家提个醒
尽管艰难,还是不要将孩子送给亲属养育
尤其是0至6岁的时刻,这对一生的性格都有影响
有兴趣可以去看武志红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417037145
下面摘抄一些这个博客里的内容
必须知道的是,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有质量的爱,不断的变换养育者,对他们是一种
很大的折磨。
对婴儿来讲,这是极其可怕的经历。我通过咨询发现,对于婴儿来讲,如果身边没有人
陪着,那意味着,他时刻都处于地狱中,甚至,他时刻都是在和魔鬼打交道。
用稍理性的话来说,即精神分析的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处,就是绝境。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孩子要跟妈妈长到三岁,而且妈妈的爱要有质量,如此就可以形成
基本的安全感。
真正自信的基础,是爱;而自卑的基础,是因为爱的匮乏。虽然条件不好也可以导致一
定的自卑,但这远不如爱的匮乏作用大。
一岁前的婴儿,特别是六个月前的婴儿遭遇极有效的哭声免疫法,果真变成了一个可以
独自安静睡觉的婴儿,他的心理会是如何变化的?
这一点,没有人能确切知道,因为,婴儿无法说话。并且,除非极其罕见的个案,否则
婴儿期都是没有记忆的。
不过,再大一些的孩子,就有记忆了,譬如三岁后的孩子。
正好,一位来访者W对于哭声免疫法有清晰的记忆,他是在幼儿园时被这样对待的。通
过他的描述,可以看看他心理的转变,以及这一事件对他造成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先说明一下,大人对他使用哭免法时,目的不是为了让他独自睡觉,而是听话不提无理
要求。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故事:一个三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
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
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回应,就有了光。
不仅要回应,而且回应要及时。最新研究发现,若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而妈妈能在七
秒内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若超过七秒,受挫感就会生出。若总是受挫,
甚至总是彻底受挫——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会减少甚至再也不向妈妈发出呼
应。严重的宅,极可能都有这样的背景。
幼时总是生活在无回应之绝境的人,甚至会形成这种心理:精准的回应,会让他有被瓦
解感。因为,幼时总处于匮乏回应的状态下,他早已弃绝了对回应的渴望,并在极有限
的回应和孤独中形成了一个脆弱自我。这个脆弱自我,只有在基本孤独偶尔有回应的状
态下,才能保持一种惯性的平衡,但精准的回应,带着深切共情的理解,会瞬间穿透他
的自我,唤起他对回应的强烈渴望与恐惧,这强烈的情绪几乎要冲毁他的自我之壳。这
样的人,他们都会成为如孤魂野鬼般的存在。
在无回应之绝境下长大的人,认知治疗会是几乎不可能。一来访者,长时间内,咨询中
我说了什么,她甚至听不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精准回应的累积,她逐渐能听到
我说什么。这也是因幼时严重缺乏回应,她的自我,几乎没有将他人纳入。
每个人,他能共情别人,都是因先得到了足够多且好的回应。
那些安静又孤独的人,其安静即,不向别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求别人回应。同样,
他们也很难回应别人。一位看上去超安静的女子说,她封闭自己,不求别人关心,也不
关心别人。关于童年,她最常有的记忆是,妈妈痛苦,她逗妈妈,但妈妈板着脸没做任
何回应。
我自己没有小孩,不知道养孩子的艰难
但是看了这个心理学家的博客
感觉妈妈亲自带孩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重要
我一般潜水,不发文的
可看了这些,觉得还是有必要给大家提个醒
尽管艰难,还是不要将孩子送给亲属养育
尤其是0至6岁的时刻,这对一生的性格都有影响
有兴趣可以去看武志红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417037145
下面摘抄一些这个博客里的内容
必须知道的是,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有质量的爱,不断的变换养育者,对他们是一种
很大的折磨。
对婴儿来讲,这是极其可怕的经历。我通过咨询发现,对于婴儿来讲,如果身边没有人
陪着,那意味着,他时刻都处于地狱中,甚至,他时刻都是在和魔鬼打交道。
用稍理性的话来说,即精神分析的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处,就是绝境。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孩子要跟妈妈长到三岁,而且妈妈的爱要有质量,如此就可以形成
基本的安全感。
真正自信的基础,是爱;而自卑的基础,是因为爱的匮乏。虽然条件不好也可以导致一
定的自卑,但这远不如爱的匮乏作用大。
一岁前的婴儿,特别是六个月前的婴儿遭遇极有效的哭声免疫法,果真变成了一个可以
独自安静睡觉的婴儿,他的心理会是如何变化的?
这一点,没有人能确切知道,因为,婴儿无法说话。并且,除非极其罕见的个案,否则
婴儿期都是没有记忆的。
不过,再大一些的孩子,就有记忆了,譬如三岁后的孩子。
正好,一位来访者W对于哭声免疫法有清晰的记忆,他是在幼儿园时被这样对待的。通
过他的描述,可以看看他心理的转变,以及这一事件对他造成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先说明一下,大人对他使用哭免法时,目的不是为了让他独自睡觉,而是听话不提无理
要求。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故事:一个三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
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
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回应,就有了光。
不仅要回应,而且回应要及时。最新研究发现,若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而妈妈能在七
秒内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若超过七秒,受挫感就会生出。若总是受挫,
甚至总是彻底受挫——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会减少甚至再也不向妈妈发出呼
应。严重的宅,极可能都有这样的背景。
幼时总是生活在无回应之绝境的人,甚至会形成这种心理:精准的回应,会让他有被瓦
解感。因为,幼时总处于匮乏回应的状态下,他早已弃绝了对回应的渴望,并在极有限
的回应和孤独中形成了一个脆弱自我。这个脆弱自我,只有在基本孤独偶尔有回应的状
态下,才能保持一种惯性的平衡,但精准的回应,带着深切共情的理解,会瞬间穿透他
的自我,唤起他对回应的强烈渴望与恐惧,这强烈的情绪几乎要冲毁他的自我之壳。这
样的人,他们都会成为如孤魂野鬼般的存在。
在无回应之绝境下长大的人,认知治疗会是几乎不可能。一来访者,长时间内,咨询中
我说了什么,她甚至听不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精准回应的累积,她逐渐能听到
我说什么。这也是因幼时严重缺乏回应,她的自我,几乎没有将他人纳入。
每个人,他能共情别人,都是因先得到了足够多且好的回应。
那些安静又孤独的人,其安静即,不向别人发出自己的声音,也不求别人回应。同样,
他们也很难回应别人。一位看上去超安静的女子说,她封闭自己,不求别人关心,也不
关心别人。关于童年,她最常有的记忆是,妈妈痛苦,她逗妈妈,但妈妈板着脸没做任
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