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负 该不该还手# NextGeneration - 我爱宝宝
R*1
1 楼
写这篇小文时,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勇敢?女儿能理解勇敢吗?我该如何教女儿勇敢?
按词典的解释:勇敢就指不怕危险和困难,于是我胸中又有了疑惑:什么时候
对于女儿来说才是危险?
摔倒了不哭,妈妈表扬说勇敢;去医院打针不哭,爸爸鼓励说勇敢;被孩子欺
负了呢,是不是危险?是不是不哭就是勇敢?如果不是,那打回来算不算勇敢?
案例:鼓励孙子打回来
上学期,我去幼儿园接女儿放学时看到惊人一幕:两小男孩打闹中,其中一小
男孩脸被碰了下,随即哇哇大哭引来自己的奶奶,奶奶心痛的抱着孙子,不问青红皂白
训斥另一小孩儿,随后,强势的让自己孙子去打回来……在自己奶奶撑腰下,这小男孩
真的行动了。幸好,弱势的男孩没有哭,也幸好,弱势男孩的父母没有看到这一幕……
坦率的说,我为奶奶的行为感到吃惊:可奶奶错了吗?如果按我们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温谦恭礼让来评判,百分之百错了;但现实是,你在执行这个美德时,别人却
在让自己的孩子保持狼性,后果就是你的孩子随时都处于危险之中而不敢还手。
我女儿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上幼儿园第一天,就被一小男孩在手臂上
咬了一口,她没说老师也没说,细心的妈妈发现后问老师才得知,这男孩今天已经咬了
两三个小孩了。在随后的一年幼儿园学习中,女儿一直温驯,但几乎隔不了多久她就会
说,某某某今天又打人了,谁谁谁今天又欺负人。问她有没有被打过,她说有。
心痛中,我对女儿说:“以后谁打你,你就打回来。”我知道这么做不对,可
我不想让我的女儿长期处于弱势群体中受人欺凌。
女儿说:“爸爸你以前不是说不可以打人吗,老师也说了打人不对,要罚站。”
我说:“那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这是下下策,幼
儿园一个班50多名小孩,4个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往往是事故发生后有了哭声,才会
引来老师的关注与批评。
定义:什么是孩子的危险
其实在爸爸妈妈的世界里,小孩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看见有个小梯,就会让孩
子小心;家里有水果刀,会让孩子远离;孩子喝口水,怕她咽着叮嘱慢点喝……可我觉
得,这虽是危险但无关勇敢而是安全;那么,刘胡兰英勇就义、邱少云忍耐火烧、黄继
光堵住炮口……这是不是勇敢,是,但我觉得这更是大义,是一种精神信仰。
所以,写到这里,我把危险定义为受人欺负。特别是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如果要与勇敢挂上钩,此例最为典型。也相信不少家长,碰到过这样的烦恼。
分析:父母宠溺放纵孩子恶习
我不是心理专家,也不是行为学专家,但我笃定的认为,孩子喜欢动手,责任
在其家长。
著名音乐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入狱,李双江功不可没。老来得子从而过分宠
溺,小时候打父母,长大了强暴别人,家庭悲剧饮恨终生。
其实,我女儿小时候也有动手的坏毛病。比如玩着玩着,实然小手就给外婆的
脸上一巴掌;与爸爸疯玩,莫名其妙的扯我头发;或是看到戴眼镜的,只要离她近,小
手一伸就扯下扔在地上。
事后我与她妈妈分析原因:打人,可能与老人宠溺有关,想要什么东西没得到
满足,不哭不闹而借此手段提醒,而外婆呢,从不与她较真儿;扯眼镜与他读大学的大
哥哥有关,某次逗她突然把脸凑近吓着她了,小手一抓就把大哥哥的黑框眼镜扯下扔了
,后来成了惯性。
多次口头警告没有取得效果,我决定采用行动:发现她打外婆耳光,我就打她
的手;扯我头发,我就扯她头发。是不是觉得我很暴力,呵呵,放心,这是一个度,让
她知道疼就行了。一次、两次、三次,现在,女儿再也没有这样的小动作了。
也许,很多人说,孩子还小,何必与她较真儿,长大了就不会了。殊不知,孩
子很多恶习,正是大人的懈怠与纵容造成的。打女儿我不心疼吗,记得有一次我打了女
儿,看着女儿哭,我也偷偷躲在一边抹泪。
效应:校园暴力造就家庭悲剧
有些家长,为自己孩子能欺负别人孩子骄傲自豪,内心或许认为这是强者的表
现,故而当面假意批评其实没当回事儿。但悲剧,往往就在这“没当回事儿”后产生的。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前两个月,全国名地校园暴力接连发生,每一起都让旁观
者触目惊心,甚至怒从心起。分析这些施暴的孩子,大多家庭条件殷实,平时疏于对孩
子管教。除了社会因素外,家长更应该成为案件主角。
孩子的优越感来自于父母,施暴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强者教育,父母为他灌输的
是有钱、有权就可以主宰一切,让孩子的灵魂从小处于畸形或是扭曲之中,在欺负别人
中找到自我满足,用别人的痛苦建立自己的快乐,用别人的弱小来显示自己的强大。
前不久,某地一初二学生被同学殴打抢救无效死亡,施暴中的4人被刑事拘留,
6人被传讯接受调查。这是多少个家庭的悲剧啊?难道还不能引起重视?这真的就是看
几集暴力动画片或是几部电视就能促成的打人动机吗?为人父母,再怎么有权有钱,难
道想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关进派出所吗?
这里,我还想提醒另一个极端。暴力下的反抗也是不容忽视的,你的孩子天天
欺负别人,难保有一天物极必反,你能想想那是什么后果吗?
纠结:碰到这样的危险怎么办
因为要保护未成年人,多起校园暴力最终都慢慢淡化;因为有权有钱,多少施
暴孩子没有得到任何惩戒;因为弱势,多少被打孩子或孩子的家长,接受了一笔小钱而
忍气吞声……我痛恨施暴孩子的父母,你们培养的不是人,而是一个冷血动物;我同情
被打孩子的父母,但你们的忍让,会造就下一个悲剧!
所以,危险是双向的:施暴是一种危险、被打也是一种危险。那么作为家长,
该如何让孩子面对危险?
很纠结,我不想让女儿成为施暴者,也不愿女儿成为弱势者。如何拿捏这个度
,保持这个平衡,我犹豫彷徨。
我从小教育女儿不要打人,告诉她这是不对的,先痛的是别人,后痛的是自己
,可我发现,别人不是这样教育的。残酷的现实案例告诉我,必须要让女儿学会自我保
护。
可是,那么小的孩子,该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呢?“不主动打人,被打了要还回
来。”我这么说了,前面那们奶奶这么做了,可我内心依然不安。
被欺负了找学校、找警察,可那是被欺负之后,尘埃落定后的马后炮,已经对
被打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又要花多大的心血来抚慰孩子的心灵啊。
我百度寻找办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林君表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
有他们世界的游戏规则,成人不要用自己的规则去“掺和”孩子的世界。但他又说,首
先要保护孩子安全,其次要教会孩子“制止暴力”。可如何教会她制止暴力,最终的答
案是与我一样的:以暴制暴,只不过说是要孩子自己去想、去悟!
提醒:反击注意步入伤害极端
回到起点,勇敢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引导,温谦恭礼让不是忍受,而是一种
智慧,当孩子面临欺负和被欺负时,父母、学校、社会都要及时扮演、担当好自己的角
色:
一、教会孩子学会团结:孩子的一生,会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交往,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的人,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不恃宠而骄、不恃才而傲;
二、教会孩子适当还击:谦恭礼让要有,但拒绝呆板而要灵活运用。遇到欺负
“危险”,要适当反击。特别提醒家长们注意,反击不是伤害,切勿走入极端;
三、教会孩子借助外力:早发现、早制止,借助外力。如团结同学的群体力量
、或是及时告诉学校老师、或是及时告知自己父母;
四、学校应该及时介入:学校最好建立私密档案,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孩子,要
特别关注并时常教育引导,不能因孩子家有钱有权而屈服;
五、家长必须勇于担当:自家孩子被欺负了,要尽到父母义务勇于追责。有些
时候,忍辱并不一定能负重。反之,自己孩子欺负别人了,要勇于担当加强教育,而不
是一味的花钱或找关系来减轻、逃避处罚;
六:社会必须加强惩戒:未成年人保护是双向的,看不到恶人受到应有的处罚
,会给被欺者造成心理不平从而留下后遗症;同时,因没有受到处罚,施暴者有可能会
更加放肆造成更大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悲剧。
按词典的解释:勇敢就指不怕危险和困难,于是我胸中又有了疑惑:什么时候
对于女儿来说才是危险?
摔倒了不哭,妈妈表扬说勇敢;去医院打针不哭,爸爸鼓励说勇敢;被孩子欺
负了呢,是不是危险?是不是不哭就是勇敢?如果不是,那打回来算不算勇敢?
案例:鼓励孙子打回来
上学期,我去幼儿园接女儿放学时看到惊人一幕:两小男孩打闹中,其中一小
男孩脸被碰了下,随即哇哇大哭引来自己的奶奶,奶奶心痛的抱着孙子,不问青红皂白
训斥另一小孩儿,随后,强势的让自己孙子去打回来……在自己奶奶撑腰下,这小男孩
真的行动了。幸好,弱势的男孩没有哭,也幸好,弱势男孩的父母没有看到这一幕……
坦率的说,我为奶奶的行为感到吃惊:可奶奶错了吗?如果按我们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温谦恭礼让来评判,百分之百错了;但现实是,你在执行这个美德时,别人却
在让自己的孩子保持狼性,后果就是你的孩子随时都处于危险之中而不敢还手。
我女儿就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上幼儿园第一天,就被一小男孩在手臂上
咬了一口,她没说老师也没说,细心的妈妈发现后问老师才得知,这男孩今天已经咬了
两三个小孩了。在随后的一年幼儿园学习中,女儿一直温驯,但几乎隔不了多久她就会
说,某某某今天又打人了,谁谁谁今天又欺负人。问她有没有被打过,她说有。
心痛中,我对女儿说:“以后谁打你,你就打回来。”我知道这么做不对,可
我不想让我的女儿长期处于弱势群体中受人欺凌。
女儿说:“爸爸你以前不是说不可以打人吗,老师也说了打人不对,要罚站。”
我说:“那以后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这是下下策,幼
儿园一个班50多名小孩,4个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往往是事故发生后有了哭声,才会
引来老师的关注与批评。
定义:什么是孩子的危险
其实在爸爸妈妈的世界里,小孩时刻处于危险之中:看见有个小梯,就会让孩
子小心;家里有水果刀,会让孩子远离;孩子喝口水,怕她咽着叮嘱慢点喝……可我觉
得,这虽是危险但无关勇敢而是安全;那么,刘胡兰英勇就义、邱少云忍耐火烧、黄继
光堵住炮口……这是不是勇敢,是,但我觉得这更是大义,是一种精神信仰。
所以,写到这里,我把危险定义为受人欺负。特别是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如果要与勇敢挂上钩,此例最为典型。也相信不少家长,碰到过这样的烦恼。
分析:父母宠溺放纵孩子恶习
我不是心理专家,也不是行为学专家,但我笃定的认为,孩子喜欢动手,责任
在其家长。
著名音乐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入狱,李双江功不可没。老来得子从而过分宠
溺,小时候打父母,长大了强暴别人,家庭悲剧饮恨终生。
其实,我女儿小时候也有动手的坏毛病。比如玩着玩着,实然小手就给外婆的
脸上一巴掌;与爸爸疯玩,莫名其妙的扯我头发;或是看到戴眼镜的,只要离她近,小
手一伸就扯下扔在地上。
事后我与她妈妈分析原因:打人,可能与老人宠溺有关,想要什么东西没得到
满足,不哭不闹而借此手段提醒,而外婆呢,从不与她较真儿;扯眼镜与他读大学的大
哥哥有关,某次逗她突然把脸凑近吓着她了,小手一抓就把大哥哥的黑框眼镜扯下扔了
,后来成了惯性。
多次口头警告没有取得效果,我决定采用行动:发现她打外婆耳光,我就打她
的手;扯我头发,我就扯她头发。是不是觉得我很暴力,呵呵,放心,这是一个度,让
她知道疼就行了。一次、两次、三次,现在,女儿再也没有这样的小动作了。
也许,很多人说,孩子还小,何必与她较真儿,长大了就不会了。殊不知,孩
子很多恶习,正是大人的懈怠与纵容造成的。打女儿我不心疼吗,记得有一次我打了女
儿,看着女儿哭,我也偷偷躲在一边抹泪。
效应:校园暴力造就家庭悲剧
有些家长,为自己孩子能欺负别人孩子骄傲自豪,内心或许认为这是强者的表
现,故而当面假意批评其实没当回事儿。但悲剧,往往就在这“没当回事儿”后产生的。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前两个月,全国名地校园暴力接连发生,每一起都让旁观
者触目惊心,甚至怒从心起。分析这些施暴的孩子,大多家庭条件殷实,平时疏于对孩
子管教。除了社会因素外,家长更应该成为案件主角。
孩子的优越感来自于父母,施暴孩子从小接受的是强者教育,父母为他灌输的
是有钱、有权就可以主宰一切,让孩子的灵魂从小处于畸形或是扭曲之中,在欺负别人
中找到自我满足,用别人的痛苦建立自己的快乐,用别人的弱小来显示自己的强大。
前不久,某地一初二学生被同学殴打抢救无效死亡,施暴中的4人被刑事拘留,
6人被传讯接受调查。这是多少个家庭的悲剧啊?难道还不能引起重视?这真的就是看
几集暴力动画片或是几部电视就能促成的打人动机吗?为人父母,再怎么有权有钱,难
道想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关进派出所吗?
这里,我还想提醒另一个极端。暴力下的反抗也是不容忽视的,你的孩子天天
欺负别人,难保有一天物极必反,你能想想那是什么后果吗?
纠结:碰到这样的危险怎么办
因为要保护未成年人,多起校园暴力最终都慢慢淡化;因为有权有钱,多少施
暴孩子没有得到任何惩戒;因为弱势,多少被打孩子或孩子的家长,接受了一笔小钱而
忍气吞声……我痛恨施暴孩子的父母,你们培养的不是人,而是一个冷血动物;我同情
被打孩子的父母,但你们的忍让,会造就下一个悲剧!
所以,危险是双向的:施暴是一种危险、被打也是一种危险。那么作为家长,
该如何让孩子面对危险?
很纠结,我不想让女儿成为施暴者,也不愿女儿成为弱势者。如何拿捏这个度
,保持这个平衡,我犹豫彷徨。
我从小教育女儿不要打人,告诉她这是不对的,先痛的是别人,后痛的是自己
,可我发现,别人不是这样教育的。残酷的现实案例告诉我,必须要让女儿学会自我保
护。
可是,那么小的孩子,该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呢?“不主动打人,被打了要还回
来。”我这么说了,前面那们奶奶这么做了,可我内心依然不安。
被欺负了找学校、找警察,可那是被欺负之后,尘埃落定后的马后炮,已经对
被打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又要花多大的心血来抚慰孩子的心灵啊。
我百度寻找办法,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林君表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
有他们世界的游戏规则,成人不要用自己的规则去“掺和”孩子的世界。但他又说,首
先要保护孩子安全,其次要教会孩子“制止暴力”。可如何教会她制止暴力,最终的答
案是与我一样的:以暴制暴,只不过说是要孩子自己去想、去悟!
提醒:反击注意步入伤害极端
回到起点,勇敢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引导,温谦恭礼让不是忍受,而是一种
智慧,当孩子面临欺负和被欺负时,父母、学校、社会都要及时扮演、担当好自己的角
色:
一、教会孩子学会团结:孩子的一生,会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交往,团结一切可
以团结的人,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不恃宠而骄、不恃才而傲;
二、教会孩子适当还击:谦恭礼让要有,但拒绝呆板而要灵活运用。遇到欺负
“危险”,要适当反击。特别提醒家长们注意,反击不是伤害,切勿走入极端;
三、教会孩子借助外力:早发现、早制止,借助外力。如团结同学的群体力量
、或是及时告诉学校老师、或是及时告知自己父母;
四、学校应该及时介入:学校最好建立私密档案,对于有暴力倾向的孩子,要
特别关注并时常教育引导,不能因孩子家有钱有权而屈服;
五、家长必须勇于担当:自家孩子被欺负了,要尽到父母义务勇于追责。有些
时候,忍辱并不一定能负重。反之,自己孩子欺负别人了,要勇于担当加强教育,而不
是一味的花钱或找关系来减轻、逃避处罚;
六:社会必须加强惩戒:未成年人保护是双向的,看不到恶人受到应有的处罚
,会给被欺者造成心理不平从而留下后遗症;同时,因没有受到处罚,施暴者有可能会
更加放肆造成更大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