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 2200更新】俄罗斯已发动共计203次袭击,莫斯科出现反战抗议

据AFP24日上午10点消息,乌克兰总统府表示,目前已有至少40名军人及10位平民因俄罗斯入侵丧生,不过未有独立机构可证实这一说法。此外,乌克兰军事指挥部在下午13表示,一枚俄罗斯炮弹击中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的一家医院,造成四人死亡、十人受伤。据说受伤者包括六名医生。据路透,截至目前,乌克兰称俄罗斯已发动共计203次袭击。
乌克兰表示,首度基辅的部分军事指挥中心在24日早上遭到了俄罗斯的导弹袭击。路透社视频显示,哈尔科夫州一处靠近军事空军基地的公寓被轰炸烧毁,造成至少一位人员伤亡。社交媒体的视频显示,至少有20架飞机自白罗斯飞抵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机场。

有新闻视频显示,24日上午,基辅的公路、火车站等,塞满了拖着行李箱试图离开的人们。
据英国卫报对乌克兰前国防部长的采访Andriy Zagorodnyuk,俄军已经相当接近乌克兰南部赫尔松市(Kherson)。 「哈尔科夫是主要目标,」Zagorodnyuk说,「他们还试图派遣一个战争小组抵达基辅,这一支队伍从白罗斯出发,被拦了下来。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在相当认真地战斗,没有惊慌失措。」
乌克兰国家边防局24日下午发布公告表示,两军正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境的苏梅州交战。
据CNN,白俄罗斯总统表示,将在未来数日,与普京讨论部署Iskander和S-400导弹系统。
莫斯科出现反战抗议,异议人士Marina Litvinovich被拘留,在俄最受欢迎的主播之一Maksim Galkin等公众人物,谴责普金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在俄罗斯驻华沙大使馆前,有乌克兰和白罗斯侨民的抗议活动。
土耳其总统称,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是「不可接受的」,重申支持乌克兰的领土完整。英国首相对俄行为进行了谴责,并呼吁欧洲各国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的依赖。法国总统称俄的袭击是几十年来「对和平最严重的袭击」。德国承诺向乌克兰逃离的难民提供帮助。

在24日下午的讲话中,英国首相约翰逊说:「我们将与盟友合作,商定一个大规模的一揽子经济制裁计划,旨在及时削弱俄罗斯经济。」
北约24日上午在紧急会议后表示,经邻近乌克兰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波兰等国要求,会依据北约创始条约第4条,在东部部署更多海陆空军事力量,并强调是「预防性的、适当的和非升级的(preventive, proportionate and non-escalatory)」。
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则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表示,会为乌克兰提供武器弹药、政治经济及人道主义援助。据美联社,首先出动的可能是约40,000 人的北约反应部队 (NATO Response Force),其中一支约5000人的陆战部队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据路透社,立陶宛总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中国外交部拒绝对俄罗斯行为表态,称乌克兰问题有「复杂和特殊的历史经纬」,呼吁双方「保持克制」,表示不会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中方一贯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然而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署24日下午发布公告,关于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这一举动无异会削弱西方国家对俄的制裁,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三大农产品进口国。
随战争的开始,俄罗斯股市崩盘,莫斯科交易所24日暂停了所有市场的交易。同时,乌俄两国作为产地与出口国,能源和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价格也随战争飞涨。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24日下午发布对在乌公民及中资企业的提醒,指「最好待在家里」,若开车,则「可在车身明显处贴上中国国旗」,「在乌中国公民可在车身明显处贴国旗」更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第二位。

自2008年末开始的「New Look」军事现代化进程,令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达到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强。而在乌克兰方面,2014年以来,其军队在东部顿巴斯地区获得了一些战斗经验。
自2008年末开始的「New Look」军事现代化进程,令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达到自苏联解体以来最强。而在乌克兰方面,2014年以来,其军队在东部顿巴斯地区获得了一些战斗经验。
【2月24日 1800更新】俄乌宣布断交,多国谴责俄罗斯
据BBC报导,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与俄罗斯断交。
根据路透社24日消息,乌克兰当局初步伤亡报告显示,俄罗斯的袭击致至少8人丧生,9人受伤。
继俄罗斯自白罗斯边境入侵之后,乌方续指俄从克里米亚开拔。乌克兰军方表示,两辆俄国坦克以及好几辆军用卡车再度从克里米亚进入乌克兰境内。至此,除却空中力量之外,俄方的地面武装已形成从南北入侵之势。而俄罗斯也声称已经压制了乌克兰的空军力量。乌克兰方面指在反击行动中消灭了俄方的几辆坦克,不过未能有进一步信源进行证实。

CNN指普京曾在空袭开始之前,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陈述发动战争的理由:他指此次行动是因为顿内茨克与卢甘斯克向俄方「寻求支持」,俄方为回应请求而开展这次「特别行动」,以将乌克兰「去武装化」及「去纳粹化」。早前,普京宣布承认这两个地方独立成国。
根据FT记者Polina Ivanova在基辅现场的观察,基辅民众忧心忡忡,街上都是买水和拖着行李箱走来走去的人,人们不断查阅着手机上的最新消息。空袭声已停止,但人们可以听到战机飞越头顶的声音,这座城市正在变空。
至今,美国总统拜登、英国首相约翰逊、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纷纷致电乌克兰总理泽连斯基,表示与乌克兰同在,不会对俄罗斯坐视不管——明斯克协议关键国家均进行了表态。
开战前就一直积极斡旋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法国强烈谴责俄罗斯的决定,俄应「立即」停止对乌的军事行动。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对媒体表示,欧盟将对俄罗斯施以「最严厉」的制裁措施,包括会冻结俄罗斯在欧洲的资产、停止俄罗斯银行参与欧洲金融市场等措施。韩国也宣布将加入对俄罗斯的制裁。
难民危机预计也将爆发。
【2月24日1500更新】俄罗斯空地力量入侵,乌克兰筹备反击
乌克兰时间星期四早上七时,《卫报》记者Luke Harding在推特上表示基辅发出了空袭警报。同时,美国CNN电视台从一段直播影片中,看到俄罗斯军队从白罗斯的边境口岸进入乌克兰。美国国防部亦在追踪这条地面路线,未知其中是否包括白罗斯武装。
这条直播影片在乌克兰森基夫卡(Senkivka),即邻近白俄罗斯维塞洛夫卡(Veselovka)的过境口岸拍摄。根据白罗斯国家新闻社Belta,普京与白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于白罗斯时间凌晨五点通话,普京向卢卡申科讲述了顿巴斯地区的情况。
面对空袭和地面部队的进入,根据CNN消息,乌克兰正交火还击。乌克兰军方声称在星期四早晨,共击落俄罗斯5架飞机和1架直升机。但据俄罗斯国营媒体「今日俄罗斯电台」报导称,俄罗斯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称,俄军已经在星期四早晨的精准打击中,摧毁乌克兰的空中防御和空军力量,乌克兰边境军队现在无法阻挡正在不断前进的俄罗斯军队。俄方同时对乌克兰击落俄军飞机的说法予以否认。
当地黎明前,乌克兰指有多达10个城市遭遇空袭,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多个机场也遭破坏。据BBC报导,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居民正在逃离。伴随着空袭警报拉响,大量居民开车逃离基辅,却堵在高速路上。

虽然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不过北约表示将与乌克兰站在一起,并尽一切努力应对俄罗斯的行动、保障北约成员安全。
刚刚苏醒的欧洲各国正在对事件进行表态。欧洲议会和欧盟的两位主席发表联合声明,「用最强硬的措辞」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警吁俄罗斯「立即停火和撤军」,并指这样的武力胁迫行动「不应该在21世纪出现」。另外,立陶宛首相 Ingrida Šimonytė 呼吁国际社会对俄的强烈和统一的行动,波兰外交部长也发言谴责。

【2月24日1200更新】俄罗斯对乌开战
2022年2月24日莫斯科凌晨时份,俄罗斯总统普京于电视发表讲话,宣布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Donbas)地区展开「特别军事行动」。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出的讲话中,普京敦促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回家」,表示所有可能发生的流血事件,责任都将由乌克兰政府承担。普京表示「无法容忍」北约在乌克兰的扩张,而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发生冲突「只是时间问题」,「无可避免」(inevitable)。
乌克兰时间凌晨四点左右,CNN驻首都基辅记者表示听到四﹑五下巨响,亦有消息指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附近传出炮火声。根据《卫报》驻乌克兰记者Peter Beaumont,基辅多个地区都传出爆炸巨响,但未证实是否与俄军军事行动有关。

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证实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全面入侵」,并指乌克兰将抵抗并胜出这场侵略战争。美国白宫发表声明,指俄罗斯将要为这次攻击带来的死亡和破坏负责,而美国和其盟友将以团结及果断的方式作出回应。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亦促请俄罗斯尽快撤军。欧盟委员会主席范德赖恩(Ursula von der Leyen)指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没有正当理由(unjustified),表示会追究俄罗斯的责任。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指责俄罗斯行动,表示英国与其盟友会果断回应。
乌克兰时间清晨六点左右,乌克兰内政部表示俄罗斯军队已经在敖德萨(Odessa)登陆,而其他军队正在越过边境进入哈尔科夫(Kharkiv)。乌克兰国家紧急事务局表示,俄军已经对乌克兰的10个地区发起了攻击,主要是在该国的东部和南部。
乌克兰时间星期四清晨,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对全国发表讲话。泽伦斯基指俄罗斯对乌克兰基础设施和乌克兰边防部队进行了导弹袭击,全国许多城市都听到了爆炸声。他并表示已跟美国总统拜登通话,并指示乌克兰民众留在家中,保持冷静。根据路透社报导,泽伦斯基还表示,乌克兰将实行全国戒严。

开战前的时间轴
从去年(2021年)11月开始,就有卫星影像发现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陈兵十万,12月,美国总统拜登和普京曾进行通话,美国警告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会施加制裁,而俄罗斯则提出限制北约东扩等一系列要求。
今年1月,美、俄、乌、北约在国家元首和军事层面,都进行过多方对话,各自表述,进展不佳。到了2月北京冬奥会开展期间,美国已经表示做好了七成的开战准备。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曾从中斡旋,不过普京给马克龙吃了乌龙,在他刚宣布乌东地区将会停火之后,就展开了进一步军事行动。
俄方具体的军事行动在2月下旬紧锣密鼓地展开:
2月21日,普京在对俄民众讲话中承认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 Donbas )两个分离政权,即顿内次克( Donetsk )和卢甘斯克( Luhansk ),为独立实体,并以「维和」为由派俄军进驻该地区。此举加剧了俄乌局势紧张,国际社会亦对此举表示担忧,英、美、法、乌克兰等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商。
21日上午,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表示,他正在考虑外交部提出的与俄方短断绝外交关系的请求,他敦促乌克兰盟友不要等待事件进一步升级后再实施制裁,制裁手段应包括关闭由俄罗斯主导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同时,乌克兰称新的局部纷争暗流涌动,且仅21日一天内,已有两名士兵死于东部亲俄分裂势力炮击,另有12名受伤。
此外,有记者目击坦克等军事物资在分离主义分子控制下连夜向顿涅茨克市行进,但车上没有任何标志。
22日,俄罗斯联邦国会下议院举行投票,同意授权普京海外派兵。
23日,俄罗斯驻乌克兰外交人员开始撤离乌克兰,乌克兰外交部亦敦促本国公民立即离开俄罗斯。此外,美国已关闭驻乌克兰大使馆,英美等国驻乌外交官已转移至波兰。
同日,俄罗斯军队进驻普京承认为独立实体的两个地区,乌克兰宣布乌控地区将进入为期30天的紧急状态。

国际反应
针对俄罗斯派驻「维和」部队行为,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对俄进行制裁,要求立即停止美国在顿巴斯两个分离地区的所有商业活动。 22日,拜登发表讲话,将俄方派兵进驻顿巴斯地区解释为「入侵的开始」,同时公布对俄实施第一波制裁。拜登表示,美国将对俄罗斯两大主要金融机构实施全面封锁,力图将俄罗斯排除在西方金融体系之外。此外,拜登还授权对驻欧美军进行额外调度,以「加强北约成员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三个与俄罗斯接壤的波罗的海国家」,并称该举措为「防御措施」,且「无意与俄作战」。拜登政府表示,美军将不会用于在乌克兰作战。
美方在21日向联合国安理会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部署维和部队行动是「无稽之谈」,莫斯科承认分裂地区的独立是其战争借口的一部分。 16日,美方曾警告俄罗斯承认两个分离地区独立将违反国际法、侵害乌克兰主权,这个行为将迫使美国及其盟友作出「迅速且坚定的反应」。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于22日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乌克兰「不断恶化」的局势表示关切,并呼吁各方克制,尽力通过对话化解分歧。他提出,乌克兰问题演变至今,与《新明斯克协议》迟迟未能有效执行密切相关。 23日记者会上,华春莹谴责美国、欧盟等发起的对俄制裁「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有效途径」。
《明斯克协议》是2014年乌克兰政府与东部的顿内次克、卢甘斯克分离政权签订的停火协议,内容包括给予两州一定自治权,但两州仍属于乌克兰领土。 《新明斯克协议》则是2015年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四国领导人圈签订的一系列落实《明斯克协议》的措施,内容包括系列和平措施、乌克兰进行宪法改革。
俄罗斯承认两个分离政权独立几小时后,德国总理奥拉夫表示,德国将中断对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认证。北溪2号管道价值110亿美元,竣工于去年年底,从俄罗斯海岸直达德国北部的波罗的海下,目前正等待德国监管机构批准,尚未直接投入使用。自去年11月以来,俄罗斯运往德国的天然气数量急剧下跌,使得整个欧洲处于能源紧缺状态。
不仅是德国,欧盟大多数国家与俄罗斯在能源交易上均有密切联系。
针对俄罗斯行为,欧盟亦针对俄方行为进行开会商讨,并将就实施第一轮制裁达成一致,包括将关联政治家列入黑名单、禁止俄罗斯政权贸易、并针对与两个分离实体之间的进出口往来,参与资助乌克兰东部分离势力活动的银行也或将成为制裁目标之一。考虑到欧盟多国与俄罗斯能源和贸易关系密切,制裁将分阶段「渐进」实施。
爱尔兰欧盟事务部长表示:「我们将确保无论发生什么,俄罗斯都会感到痛苦……并由此失去进一步活动的动力。」
叙利亚表示支持普京对乌克兰分离地区的承认。

2015年2月20日,乌克兰基辅数千人抵达一年前在独立广场起义的遇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和点燃蜡烛。纪念一年前死亡的反政府示威者,随后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乌克兰其后引发克里米亚危机,亲乌克兰军队和亲俄份子在顿巴斯地区仍继续进行战事。
争端由来
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最初有12个创始成员国,是一个亲西方的军事组织。苏联解体后,北约东扩,至今已有30个成员国,势力范围逐渐靠近俄罗斯,这使得莫斯科压力倍增。在俄罗斯西部边界,仅剩白俄罗斯、乌克兰还未加入北约。两国已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势力范围的缓冲地带。 2014年前,乌克兰在亲俄与亲西方之间摇摆。
2014年初,克里米亚城市塞瓦斯托波发生亲俄罗斯示威,随后发生了克里米亚公投,逾九成选民支持脱乌入俄。
彼时,大部分西方国家和乌克兰临时政府均拒绝承认此公投,但俄方表示该公投依据民族自决原则,符合国际法要求,并指责乌克兰临时政府为非法政变产生的叛乱组织,无权发表意见。随后普京签署命令,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为独立主权国家,并签署国际条约,接收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市。
克里米亚事件后,东乌克兰各地爆发亲俄示威,要求举行像克里米亚一样的公投,加入俄联邦。示威者于2014年4月初攻占顿内次克政府行政大楼和卢甘斯克的安全部门大楼,宣布成立「顿内次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决定于5月举行独立公投。期间,民众与警方多次爆发武装冲突。
5月公投结果为九成民众支持独立,但该公投结果并不为西方和乌克兰承认,俄罗斯发声明表示尊重人民意愿,期望双方和平沟通、终止暴力,但并没有正面承认两州独立、亦未正面回应其入俄申请。

2014年6月13日,顿巴斯战争期间,亲俄势力与乌克兰政府军发生交战,乌军袭击卢甘斯克行政大楼后,一名士兵站岗。
同年5月,乌克兰总统选举,因亲俄武装分子阻挠,顿内次克州多票站未能正常开放,选举结束后,武装分子与乌克兰军队持续爆发激烈冲突。
6月,乌克兰总统提出和平建议,并实施为期一周的政府军单方面停火,普京对此亦表示支持。但和谈没有成果,政府军与分离势力继续对峙,截止8月27日俄乌两国总统会面时,联合国估算冲突已造成2593人死亡,平均每日有36人因冲突而死。
9月5日,乌克兰政府与分离势力签订《明斯克协议》,内容包括双方停火,但双方武装冲突并没有随着协议签订结束。
2021年,乌克兰总理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想要战争吗?不。乌克兰为战争做好准备了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