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吃激素、切双乳,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后悔变性

吃激素、切双乳,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后悔变性

时事新闻

她原以为,只有变性才是唯一出路。

撰文 | 刘琦

《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在拜登政府力挺跨性别人士的海报上,有一位长相颇为柔美的男孩,“他”叫克洛伊·科尔,是位变性者男性。


来自加利福尼亚的克洛伊今年17岁,回顾其之前的人生,完全可以用跌宕起伏形容。12岁时,克洛伊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是男生,13岁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14岁,她开始服用青春期阻滞剂并定期注射睾丸素,两年后,接受了双乳摘除手术。从女生转变为男生,克洛伊只用了五年时间。


然而,摘除双乳后不到一年,她后悔 了。


克洛伊现在是“逆变性者”群体的领袖人物之一。逆变性者,就是指那些在接受变性治疗或手术后,反悔了的人。如今,随着变性者人数的迅速上升,后悔的人也越来越多,逆变性者群体在世界多地呈现出日益壮大的趋势。


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相关部门数据称,2009年至2019年间,英国接受性别过渡治疗的男性人数增长了1000%,这一增幅在女性中更为突出,达到了4400%。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的一项调查则揭示,美国年轻人对于变性似乎格外热衷。研究人员发现,尽管18至24岁青少年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1%,但该年龄段的变性者人数却占据了全国变性者总人数的24%。


青春期是一个人身心发育极不稳定的阶段,这也大概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未成年变性者后悔做了当初的决定。等他们发现自己其实认同天生的生理性别时,往往为时过晚,多年的激素治疗和器官改造手术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


“我想让大家听到我的声音。”克洛伊向多家媒体强调,“我不想让历史重演,不想让自己的遭遇发生在其他孩子身上。”



美国一对双胞胎姐妹共同接受变性手术,变成了兄弟。(@视觉中国 图)

被加速的进程

欧美国家的年轻人改变性别,越来越容易了。这主要归功于一种名为“性别肯定治疗”(gender affirming care)的服务。


性别肯定治疗是一种应对性别焦虑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帮助患者探寻心中的“真我”。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由于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哪怕对方是未成年人,医护人员也会鼓励患者勇敢做自己。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性别认同项目主任梅丽娜·瓦尔德,曾向CNN介绍未成年人接受性别肯定治疗的大致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始于一通电话。初步采集相关信息后,工作人员将大致判定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哪个阶段。接下来就是线下沟通,医生需要弄清患者的性别观、性别焦虑史等。


如果医生认为有必要,未成年患者就会进入到治疗阶段。这个阶段中,医生会建议患者使用符合心理性别的名字,并穿着对立性别的服装。据称,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他们在将来自信地、以一种舒适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


如果上述手段还不能减缓患者的性别焦虑,医生便会求助于青春期阻滞剂、睾丸素、雌激素等药物。对于更进一步的手术,梅丽娜表示会慎重使用,“就算他们非要做,一般也要等到成年后。”



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该机构在部分州可以为来访者提供性别肯定治疗。(@视觉中国 图)


只是,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医生都能严格执行性别肯定治疗的标准流程。


克洛伊就表示,自己在整个变性过程中,总有种被医生推着走的感觉——从服用青春期阻滞剂到切除双乳,仅用了两年时间。她遇到的唯一阻碍,就是13岁时见的一位内分泌医生。那时,医生只同意为她开阻滞剂,死活都不同意克洛伊使用睾丸素。


“因为所有医护人员都践行性别肯定治疗原则,所以整个变性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监管人’。”克洛伊向《纽约邮报》表示,当时所有人都支持她变性,以至于让她以为,只有变性才是唯一出路。


来自俄亥俄州的海伦娜·克施纳也有类似感受。


15岁那年,海伦娜产生了想做男生的冲动,她的父母对此极力反对。但学校里的咨询师却一直鼓励她,还为她介绍了一位校心理治疗师。那位治疗师更激进,不仅对海伦娜宣讲了压抑内心的后果(会导致自杀等),还称她的父母是“恐跨性别者人士”。


“我当时在学校里有一堆问题,学习上的,心理健康上的,但没有得到过帮助。可当我说自己是跨性别者后,所有援手瞬间都伸过来了。”海伦娜回忆道。


由于父母反对,未成年的海伦娜并未接受任何形式的性别肯定治疗,但她一直没有放弃成为男生的想法。2017年18岁生日一过,海伦娜就独自跑到一家位于芝加哥的“性别诊所”,为自己圆梦。


伊利诺伊州也践行性别肯定治疗原则,所以一切进展得十分顺利。护士本来给海伦娜每周25毫克标准计量的睾丸素,但在她的要求下,最后轻易开出了每周100毫克的计量。除了这名护士和一位十分热心的志愿者,整个过程中,海伦娜没有见到任何医生。


美国布朗大学行为社会科学前教授丽莎·利特曼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访问的逆变性者中,55%都认为当初的医疗评估不充分。

“将一切不幸归咎于生错性别”

越来越多专家担忧,很多接受性别肯定治疗的未成年人,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学家艾丽卡·安德森就是这一观点的拥护者。


艾丽卡也是一名变性者女性,过去30年里,她陪伴几百名年轻人完成了性别转变。艾丽卡支持一种严格遵循特定程序,耗时可达多年之久的变性过程,并指出现在很多医生对激素和手术的使用过于轻 率。


“逆变性者人数激增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未成年人的变性过程有些过于顺利。” 艾丽卡认为,不少医生已经习惯于依赖药物治疗性别焦虑,从而忽略了患者身上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对此,海伦娜和克洛伊表示认同。



纪录片《后悔的“她们”》


海伦娜小时候是个性格孤僻的孩子,在学校没什么朋友,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她开始渐渐沉迷于网络。在社交平台Tumblr上,她第一次接触到跨性别者群组,并在那里受到了现实生活中没有体会过的欢迎。那种感觉,让14岁的海伦娜着迷,以至于演变成了某种归属感。


“那些群组十分热衷揭发‘社会不公’,有很多针对顺性别者、异性恋者和白人女孩的负面评论。对那些评论,我真的很当回事。”回望过去,海伦娜认为这段经历和后来的变性决定息息相关,因为在那之前,她从未怀疑过自己是女孩。


“实际上,我的性别焦虑和整体的抑郁问题紧密相连。但那时候,我将一切不幸都归咎于生错了性别,并天真地以为只要变了性,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海伦娜说。


克洛伊也有类似的心路历程。11岁时,她开始在Instagram上接触LGBT内容,发现很多变性者收获了无数的支持和赞扬。这在某种程度上让克洛伊感到羡慕,因为现实生活里,她同样没有太多朋友。


回头来看,克洛伊认为当初的变性决定和容貌焦虑有关。那时,她觉得自己很丑,于是开始思考,作为女孩不够好看,那变成男孩呢?“但其实,我内心深处还是想要变美,但我一直压抑着这个想法。”


当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八成患有性别焦虑的青少年,都会在未经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断念”,与自己的生理性别和解。这也是为什么艾丽卡和丽莎等专家,极力反对使用不可逆转的手段进行性别肯定治疗。毕竟一旦上了变性的传送带,就很难停下来了。 

成为敌人和叛徒

拿到睾丸素后两天,海伦娜开启了大学生涯。不想让父母发现,她还特意将注射激素用的针头及针管藏在行李箱夹层中。学校里,她将名字改为文森特,每周在寝室自行注射睾丸素。


然而情况并未如她预期的那样发展,不幸也没有因针管里的雄性激素消失。相反,由于激素扰乱了内分泌,外加其本身就有潜在的心理问题,海伦娜开始变得极度易怒。一次,她甚至用锯齿刀割开手腕,在精神病房抢救、休整了一周才出院。


上述状态持续将近一年半,海伦娜终于鼓起勇气思考那个一直不敢想的问题,“也许,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海伦娜的室友也是变性后的男性(后来同样成为了逆变性者),在两人即将年满20岁时,做了一支影片庆祝她们的友谊。视频中,她和室友在过去一年半中拍的合影依次展现。这本应该是一个开心的瞬间,是庆祝两位女孩终于摆脱女性躯体的仪式,但海伦娜却笑不出来。


随着时间推移,照片中的海伦娜确实越来越像男孩,但与此同时,她的脸也越来越沮丧。2018年,她决定不做男生了。


克洛伊的“顿悟时刻”是因为一群猴子。



“卡戴珊变性老爸”凯特琳整容后不敢笑 V字领秀锁骨露皱纹显老态。(@视觉中国 图)


切除乳房后几个月,克洛伊回到学校上课。当时,老师正在讲解心理学家哈里·哈洛有关恒河猴的实验。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刚出生的婴猴与母亲强行分开,然后给婴猴提供了一只布制的“玩偶妈妈”和一个钢丝材质、胸前挂着奶瓶的“金刚妈妈”。


那个瞬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击中了克洛伊。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机会母乳喂养孩子了,甚至不知道接受那么久的激素治疗后,是否还能拥有生育能力。她痴痴地看着天花板,过去五年的点滴如幻灯片一样铺展在眼前,梦般不真实。“是的,有些东西再也没有机会了。”她告诉自己。


不到一年后,2020年夏天,克洛伊决定自己还是想做女孩。2021年5月,她停止施打睾丸素。但重新留起长发、穿上裙子的她又遇到了新压力。朋友告诉克洛伊,因为成为逆变性者,她现在是学校LGBT群体眼中的敌人、叛徒。


对于逆变性者,尽管经历了绝望和无助,好在再次成功扭转了心理性别。但激素和手术带来的影响,没那么容易摆脱。


多项实验证实,性别肯定治疗中使用的部分方法有副作用:青春期阻滞剂会影响骨密度;睾丸素和雌激素可能导致高胆固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不孕不育 等。


对海伦娜来说,药物的副作用是焦虑和狂怒,对克洛伊来说,则是形成了颇具男性气质的下巴轮廓和宽肩膀。克洛伊胸前两道像虫子一样的刀疤,更是时刻提醒着她走过的那段弯路。

点火就着的敏感话题

面对人数激增的逆变性者,一些机构开始做出改变。


今年2月,得克萨斯州州长格雷格·阿伯特就指示州家庭与保护部门,调查那些允许孩子接受性别肯定治疗的家长是否涉嫌虐待。4月,佛罗里达州卫生部也建议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性别肯定治疗。不久前,阿拉巴马州、阿肯色州和亚利桑那州同样将“向未成年人开青春期阻滞剂和性激素药物”视为非法行为。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表示反对。6月15日,白宫发表声明称,总统拜登将会在立法层面继续支持LGBTQI+群体,“让更多人可以接触到性别肯定治 疗”。


政客的加入,使变性成为又一个“点火就着”的敏感话题,逆变性者也沦为部分性少数群体的攻击对象。一些性少数人士担忧,右翼人士会用逆变性者的个案当作攻击自己的武器——有调查显示,86%的变性者其实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纪录片《后悔的“她们”》


身为变性者,心理学家艾丽卡也曾犹豫过,要不要在如此敏感的时刻质疑性别肯定治疗。“我的同事警告,谈论逆变性者有如向本就火药味十足的舆论场扔炸弹,但我认为,如果不解决眼前这些问题,将来会酿成更大惨剧,到时候,正常的性别治疗恐怕都会受到冲击。”


此外,和艾丽卡持相似观点的人士也反复强调,他们并不反对变性者和跨性别群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认可性别肯定治疗。他们只是希望医疗工作者面对未成年时,能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比如查看他们的变性动机是不是由其他心理问题导致 的。


至于克洛伊,她拒绝保持沉默。“我不能默不作声,我必须做些什么改变现状,让更多人看到我这个警示故事。”

*参考资料

《I literally lost organs: Why detransitioned teens regret changing genders》,《纽约邮报》,里基·施罗特。

《The testosterone hangover》,commonsense.news,苏西·维斯。



慎之又慎↓↓↓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相关阅读
年薪$12万5生活才能过得好?!马萨诸塞州越来越多年轻人搬走,原来真的是成本太高...刚刚,英国王妃42岁公开确诊癌症,背后数据:早发型癌症增长79%;医学科学家却仍未查明: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癌症!离开美国才能成功!为什么越来越多美国人开始逃离美国?当我学会“多巴胺教育”,终于让孩子学习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律当我学会“多巴胺教育”,终于让女儿学习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律好消息!加州大城市房租开始下降,越来越多人搬走,需求不再旺盛移民的中产,开始后悔了小红书上的移民中产,开始后悔了怎么越来越多中国人,“跑去”给日本年轻人当房东了?被挂上热搜的“全网最抠门情侣”:中国年轻人,越来越不好骗了产品发布拖延,越来越多谷歌AI员工选择离职创业争议与热度并存,越来越多开发者正在抛弃他们的旧语言转向 Rust释放什么信号?在旧金山,越来越多的富人选择租房96岁和63岁老人在街头遭抢包,仅隔10分钟!三个月省了10万欧,还不行动?法国住房危机前所未有,越来越多人流落街头开进商场的“路边摊”,越来越多了澳洲生育率持续下降,越来越多女性选择“不生”!原因有这些...楼市怪象,越来越多了!怎么回事,越来越多香港人往内地跑大温网友热议:上月回国后,越来越觉得移民是个后悔的选择了空姐现状:行业越来越乱,收入越来越低
原创公众号
高效提升词汇量的方法被我们找到了!这本DK单词书里全是干货律师被逐出法庭:社会热点案件,法院为何不网络直播?退钱!重庆燃气一把手被免!最真实残酷的澳洲,正在让无数华人彻底崩溃!25年来最恐怖数字,连活路都不给昨天墨尔本36人被捕!光天化日,男子竟当街抱着人腿生啃!专家:这就是澳洲的未来!加密史第一个暴富的「大学生」故事:重读 Martti 的中本聪邮件五一抢票难,Python抢票脚本,火了!收拾房间,就是收拾人生紧急预警!珠江流域北江或将发生特大洪水全部押解回国!女工程师自嘲:可能我真不是女的。检察官,你为什么会麻木?学习不止,分享我追的英文播客和频道这套意林科学也太炸了!娃科学启蒙一定不能少了它!美股AI概念股暴跌;鸿博股份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证监会同意绿联科技创业板IPO注册|一周市场盘点中产不再是宜家的唯一答案|焦点分析我用 AI 五分钟生成一个广告 ,却花了五个小时“去 AI 味”别人穿裤子都热晕了?我却因为这条清凉神裤爽翻了!一个充电桩巨头宣布破产街边修脚店,一个隐秘百亿帝国私募通MAX数据周报:本周投资、上市和并购共92起事件“零元剪辑课”,收割老年人突发!生育率全球最低居然是它!澳洲也排倒数,接近历史最低点!为什么现代女性不愿生孩子了?Woolies又惹众怒!只因为这一最新变化……中国又要搞世界级大项目了!官宣!耗资330万澳元!澳洲政府将新建一所学校!专攻水上安全教育!太惊险!澳洲8岁男童掉下瀑布!救援现场曝光!这个免费疫苗最近赶紧补!很多娃都漏打了,一旦中招可能终生瘫痪!上海14岁女生跳楼自杀,北大精神科医生大声疾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恐怕到了最糟糕的时刻……一部电影直揭原生家庭之痛: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他跟世界的关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