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郑州兰州早就该上次热搜了。一个河南省会,一个甘肃省会,加起来1700万人,在过去半个多月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同病相怜、互相打气。
是的,即便是曾自怜自艾为2021全中国最难的一座城,1200多万郑州男女老少应该也是没想到,今年这波在国庆假期里开端的疫情,就快要满月了。1月、5月两波之后,10月这一遭已是今年第三次大面积停摆。
要知道,为了封堵病毒,这里的高新区甚至曾经祭出了“一天两检”的终极武器。吃完早饭捅一次,吃完晚饭再来一次,“检测速度赶不上采样速度”的坊间玩笑,在郑州变成了现实。
然而,经历几番拉锯,还是没能彻底“圈住封死扑灭”,感染数在10月下旬再度一路升高。固然陆续有满足条件的小区得以解封,但对于这个中原核心城市来说,看到黎明曙光仍需努力。
所以,无论是否禁足家中,郑州人都在关心着港区的富士康工厂,关心着会展中心的方舱,关心着自己的蔬菜和工作。2021年,这里的1200万人从1月4号冒着大雪全员核酸开始,伤痛难忘的暴雨刚刚结束,又是40度酷暑高温下的8月封控,好不容易喘口气,11月再来第三轮。而当日历翻到2022,伴随着奥密克戎来去如风,防控严密程度进一步收紧,“落地即黄码”让很多来往旅客望而却步,说郑州、河南是960万平方公里上最“硬核”之一,当真不为过。
他们说,2021年,看郑州人的朋友圈,常常是笑着笑着就哭了。那么,2022年呢?
比起郑州,400多万兰州人把家乡顶上热搜更不容易。对于沙漠戈壁边的这个省会来说,这也是今年第三次遭遇煎熬。继7月所有小区封闭管理之后,这里同样在国庆假期间再度厉兵秣马。
于是,人们看到了一个个单元前重新拉起的警戒线,一条条马路边重新竖起的铁栅栏,一辆辆悄无声息接走整栋居民的转运大巴。以及,有些不走运的兰州人,需要在这个深秋初冬临时感受下露天停车场的寒冷。
其实,除了郑州兰州,也千万不要忘了西宁,还有合肥、武汉、广州、长沙,以及更多不那么知名的小城,都在这些天经历着波折,守望着信念,苦等着解脱。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