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华尔街日报:财报‘’达40年最高
今天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说,企业们正在想方设法给自己的盈利注水,而这迟早会暴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章举了谷歌作为一个例子。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谷歌这段时间的业务放缓毋庸置疑,但一季度的盈利却依旧超预期。这里面除了公司裁员还有其他成本控制手段以外,一个重要的变化也推升了盈利,那就是谷歌声称自己的服务器的寿命会更长久。在披露的文件中,谷歌说,自己在1月份对自己的服务器和设备进行了一次评估,服务器的有效寿命会从4年变为6年,其他网络设备则会从5年变成6年,而这一个调整就让公司季度的折旧成本降低近10亿美元,转化为10亿美元的纯利。这换算成每股盈利的话,大约会是8美分,而公司的每股盈利总共也就超预期10美分,也就是说,除去这个折旧调整的话,谷歌的盈利数字并不是那么理想。
而像谷歌这样以非常规手段提升自己的盈利的公司还有很多。昨天,一份由研究机构Calcbench发布的报告就反映了这个现象。机构随机抽取了标普500里面的200家企业,发现他们的调整后的全年利润数字,要比按照正常会计准则计算,平均高出11亿美元。这个调整幅度和前一年相比高出了130%。换句话说就是,在2022年艰难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们都在想方设法的给自己的盈利注水,通过各种会计上的调整让数字变得更好看,而2021年,在经济火热的时期,这样的现象就少了很多。
另一个指标则是由印第安纳大学会计教授所创造的M-score。M就是Manipulation,操纵的首字母。自90年代,这个指标就用来评估美国企业盈利的质量,也成为了一个预测衰退的重要信号。这是因为通常在衰退的前几个季度,企业们对于报表的操纵会达到顶峰。M-score最著名的战绩,就是在安然公司倒台前的三年就亮起了红灯,表明公司可能涉嫌操纵报表。而最后事实也证明安然当时对于报表的操纵非常猖獗。最近,教授们就对美国近2000家企业进行评估,发现整体的M-score创了40年以来的新高,这反映出当前企业们给盈利注水是普遍现象。
文章也指出,如果看Refinitiv给的数据,这次财报季后,有77%的公司,盈利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远高于66%的历史水平。超预期的幅度也高于历史水平。数据显示,这次公司的整体盈利比预期高了7%,而历史水平是4%。一部分人就把这种夸张的财报表现归结于分析师们的预期太低。但有没有可能反过来,是企业们集体操纵报表,使得盈利表现远超想象。
线上二手车平台Carvana还可能展现了另一种操作手段,锚定预期。文章表示,2022年对于Carvana来说非常惨烈,公司的股价跌去了97%,濒临破产。在一季度财报前的10天,管理层就跑出来说预计每辆车的毛利大约会是4100到4400美元。结果财报上显示毛利实际上为4800,这也就导致公司的亏损收窄,好于分析师预期,促使股价大涨。这部分毛利的不同转化为每股盈利的话,也就和公司超预期的幅度相当,而10天之内,毛利能够有这么大的变化吗?这值得质疑。杨百翰大学的一位教授就表示,这一看就有猫腻。公司的实际表现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前面的数字调整了市场的预期。大部分公司之前更多是像谷歌一样调整成本分布来拔高盈利,现在管理层还可以操纵预期。这个对于监管来说,难度可能更大一些。
阿吉认为,这篇文章有利于我们当前有些狂热的市场下保持清醒,也提醒我们在下次财报季的时候,对于盈利的质量要更加重视。这段时间,市场的上涨基本上都是由大科技带动起来的,而大科技之所以会出现大涨,更多的是因为它们在成本端的控制,而不是营收的增长。在过去我们可以说,这些公司们也该减减肥了,去除疫情时期积累下来的赘肉,但这种利好是短期的,瘦身成功之后,想要盈利再增长,就需要营收支撑了,而营收想要增长又需要经济好转。在美联储控制通胀的大背景下,显然央行不会允许经济重新启动的,即便不进入衰退,也会把它压在一个低位运行,不利于企业营收上扬。所以我认为,如果现在企业基本面得不到持续的改善,那股价的上涨恐怕也很难得到支撑。
往期推荐
|
|||
|
|||
|
|||
|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博主加入九点半投资平台、投稿:
[email protected]
https://www.jdbinvesting.com/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