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知半解说说看
avatar

一知半解说说看

半解翁
1楼
人在一个地方久了,又没活出个名堂,就该有挪挪窝的想法了,“人挪活,树挪死”老祖宗也是这么说的。比如以前的时候,山东哪地方人穷,不少人就去闯关东,东北那地方地广人稀,只要舍得力气,开几亩地养活人还是容易些。再加上山东人勤快、性子直、又讲义气,很容易相处,当地人也喜欢和他们交往,所以山东人在东北的就越来越多了起来,据说曾经占到东北人的半数以上。
河南人逃荒选择往西,至今陕西、新疆还有相当数量的河南人,电影《1942》就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山东、河南从来就是人口大省,人均耕地少得可怜,碰上天灾还能对付,但人祸太多。但凡碰上乱世,这两省都会被折腾的不行,其实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叫“故土难离”,出去闯的,也是实在在家里过不下去的。
福建、广东人下南洋,他们选择的出路是东南亚。改革开放之前,这些南方诸省在国人的心目中还属于蛮荒之地,所谓的穷山恶水。那里人选择远渡重洋,也就是为能找个容易活命的地方,事实上,勤奋的中国人真就有好多在南洋站住了脚,成了当地富裕的一群人。
据说,山东人选择闯关东,也有些投亲靠友的意思,明代辽东属山东省,山东人在明代向辽东移民中就充当了主力军,因此山东、辽东两地沾亲带故的就多了,活不下去的山东人自然会首选地广人稀而又有所投靠的东北;相当数量的河南人认定他们祖先来自山西大槐树,所以往西多少有点往老家走的意思,而1942年的河南人逃亡陕:西,则更多与时代有关,一是西边毕竟离日本人远一些,国民政府也在西边,关键的是去陕西的交通还算比较顺畅;福建、广东人下南洋,比较集中的还是在明清时期,往北是战乱的中国,过了海就是另一个世界。当时的南洋,还在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统治下,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需求很大,所以给了流亡过去的华人很好的政策,华人也因此在东南亚地区越聚越多。
这些还算是老百姓自发的流动,不管就是因为穷还是其他的天灾人祸,他们选择逃离故土,虽然也可能万般无奈,但毕竟还是自己主意。他们在困苦挣扎中选择一条出路,寻找着那一丝丝希望,用逃离表达对自己所处社会的不满。
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大迁移主要还是因乱而起。“五胡乱华”曾迫使大量的中原汉人南下逃离,这就是所谓的“衣冠南渡”;“安史之乱”让曾经的盛唐分崩离析,唐皇室选择向西,老百姓往南,因为可以远离战乱;“靖康之变”使赵宋皇朝繁华尽落,北方汉人心有不甘,跟随偏安的朝廷迁居到了江南;元末明初的战争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朱元璋发动了规模空前绝后的大移民,于是就有了至今留存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传说”;湖广填四川也是张献忠之乱导致四川十室九空。满清皇帝康熙给出了中国历史上最温情的移民政策,愿意移民入川的,给钱、给地、给机会。每户给银12两安家费,一对夫妇给水地30亩或旱地50亩,入川移民可以入籍可以科举。于是就有了大量人口的蜂拥入川。
这些集中的迁徙,对老百姓而言,大多也是由不着自己。跟着出逃总比等死多了一次机会,反抗可能死得更快。我总觉得汉人的性格里更容易选择逆来顺受,但凡还有一点点活路,就能苟且的坚持。即使移民到了新的地方,在当地的强权面前,首先选择的也是低头,他们只是设法融入当地的社会,而不会去有意奢求改变什么。
所以东北并没有因山东人的大量进入而改变了东北的风土人情,东北民俗里虽然肯定会有了山东人的元素但依然是东北,性格内敛的山东人是很难唱得出粗狂的二人转的;据说河南话在新疆很普及,河南人在新疆大量的存在,但你印象中的新疆有河南人的形象吗?大多数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人很富足,但好像在政治上恰恰又是个弱势群体,印尼排华事件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华人即是富了也没想到去改变什么,而当地社会可能会有一股力量想去改变你。
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所独有,人远离了故土就好像失去了依靠一般,哪怕是卑微和苟且,也是仅仅为了能够活着。有时候我们说这是一种低调,甚至高大上一些叫做韬光养晦,但好像失掉了一些尊严。
不少人知道,美国曾经有一个《排华法案》,拒绝在美华人加入美国国籍并限制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人数,因为美国人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是消沉的、退化的,他们鄙视劳动,否认劳动的尊严。
这就是我们第一批踏上美国土地的中国人留给美国人的印象,而原因恰恰就是因为他们的苟且,他们愿意拿着最低廉的工资,去做最辛苦的工作,却惹恼了当地的白人,白人劳工将他们视为薪资降低和工作机会减少的罪魁,并开始了对这些华人的袭击,包括殴打、纵火和谋杀。
说中国劳工鄙视劳动,这真就冤枉了他们,其实他们很珍惜这些劳动的机会,所以接受哪怕是最低廉的工资最低。即使是今天的中国人也能理解这种心情,长期被奴役的中国底层百姓是没有胆量跟雇主讲条件的,好多的长工几乎是只要给口饭吃就行,因为他们很清楚,失去了工作很可能意味着就要失去了生命。
可文明的西方人不这么想,是啊,自己都看不起自己,鄙视自己的劳动,还谈什么劳动的尊严,这在逻辑上也讲得通。相信那些华人劳工的心里也从来就没有什么“尊严”的概念,他们只是因为要活着。
这基本上也是中国底层百姓的共性思维,是数千年来被蹂躏的顺民们沁入血液里的东西,在东家面前,他们习惯低下头来,用自己的劳劳碌碌,来证明自己的可靠与朴实,如果东家因此打赏点什么,对他们就是一份最好的恩赐。
也许这就是当初的美国人认定中国文化是消沉的、退化的最直接原因。
也就容易理解虽然大量的山东人去了东北,可东北还是那个东北,大量的华人去了东南亚,汉文化依然不是那里的主流文化,到了欧美的华人更不用说,他们选择了抱团取暖,形成了后来的唐人街。
avatar
半解翁
2楼
第一章 那些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我们总说,中华文明有着连绵上下5000年没有间断的历史,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在世界上最特别,也最值得骄傲的地方。是啊,我们的文明没有间断,我们还是我们,虽然曾经有很多人加入了进来,但最终都成了我们。
好像是这样的。有这样的一群人,这里边有你有我,从远古一路走来,空旷的原野中曾经因此而燃起了篝火,荒草丛生的土地也开始变成良田,虽然风雨不断,尽管千辛万苦,但脚步始终向前。
我们已经走了上万年,虽然这期间,有些人离我们而去,但也不断的有人加入,有些人的到来甚至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混乱,但我们总能又很快的整合到一起,重新回到原来的路上继续往前。
我们走的路就叫历史。历史有过去,那是由我们的足迹串连起来的故事;历史还在当下,我们开拓前行就是在书写历史;历史更有未来,因为创造更多的美好,才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没有什么比历史更加引人入胜了,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份子,虽然我们很渺小,如同世间尘埃,但我们只要来过,我们就曾在历史的舞台上出演过一个个很小很小的角色。
就是这些无数的小角色一起,共同演绎了恢弘的历史,正是因为我们的喜怒哀乐,才使历史有了温度,或温情脉脉,或急风爆雨,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我们的推动下滚滚向前。
我们就叫芸芸众生,因为渺小,作为个体,在历史上已很难记住一个个的名字。但我们是社会上最多的那群人,如工蚁般不停地劳碌,滋养着整个社会。我们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很多时候甚至只求能够填饱肚子,我们是劳动者,但却不是获得者,大多是在苟且中度过一生,因为我们几乎没有能力改变生活。
我们的领袖称我们是“人民”,说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现实中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是一些欲望较低容易满足的人。一般而言,只要社会给了我们基本的生存条件,我们就会安分守己,而我们安分了,社会也就基本上乱不起来。除非有人别有用心,无事生非,把我们裹挟进去,因为没有我们的参与,社会很难发生大的波动。
我们能够安分是因为我们认命。因为我们是平民家的孩子,不会做也做不起白日梦,就像“贾府里的犹大”是不可能想到去爱“林妹妹”的。我们知道阶层的跨越是一件很难的事,我们的出身基本上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是啊,人的出身是个体无法决定的。也许只有在人类社会之初,身处在那个鱼与猎的原始母系部落里,才可能是平等的。几乎从人类进入男权时代开始,权力与等级就逐渐产生,人的出身对一个人的命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