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原文宝玉给黛玉开药方阅读的体会
avatar

对原文宝玉给黛玉开药方阅读的体会

hls324
1楼
二十八回有一段宝玉给黛玉开药方,诸多矛盾漏洞。
比如宝玉说话云山雾罩的真假难辨;
黛玉体质柔弱宝玉却偏要开各种稀奇古怪大補之药;
黛玉这种弱女子特殊体质吃的药为什么薛蟠也要去配置?
宝玉似在胡诌可又很自鸣得意,凤姐却出面为其圆谎······等等诸多荒唐情节。
如此多的荒唐情节结构产生的谜团,唯有回到原文,以故事情节为前提,才是少犯错误的解读。
avatar
hls324
2楼
引用原文(看作者是怎么叙述这段故事的):
二人正说话,只见丫头来请吃饭,遂都往前头来了。王夫人见了林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就好了,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药,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道:“不是。”宝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麦味地黄丸。”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紥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王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宝玉道:“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王夫人道:“***的臊!又欠你老子捶你了。”宝玉笑道:“我老子再不为这个捶我的。”
王夫人又道:“既有这个名儿,明儿就叫人买些来吃。”宝玉笑道:“这些都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宝玉笑道:“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宝钗听说,笑着摇手儿说:“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王夫人笑道:“到底是宝丫头,好孩子,不撒谎。”宝玉站在当地,听见如此说,一回身把手一拍,说道:“我说的倒是真话呢,倒说我撒谎。”口里说着,忽一回身,只见林黛玉坐在宝钗身后抿着嘴笑,用手指头在脸上画着羞他。
凤姐因在里间屋里看着人放桌子,听如此说,便走来笑道:“宝兄弟不是撒谎,这倒是有的。上日薛大哥亲自和我来寻珍珠,我问他作什么,他说配药。他还抱怨说,不配也罢了,如今那里知道这么费事。我问他什么药,他说是宝兄弟的方子,说了多少药,我也没工夫听。他说不然我也买几颗珍珠了,只是定要头上带过的,所以来和我寻。他说:‘妹妹就没散的,花儿上也得,掐下来,过后儿我拣好的再给妹妹穿了来。’我没法儿,把两枝珠花儿现拆了给他。还要了一块三尺上用大红纱去,乳钵乳了隔面子呢。”凤姐说一句,那宝玉念一句佛,说:“太阳在屋子里呢!”凤姐说完了,宝玉又道:“太太想,这不过是将就呢。正经按那方子,这珍珠宝石定要在古坟里的,有那古时富贵人家装裹的头面,拿了来才好。如今那里为这个去刨坟掘墓,所以只是活人带过的,也可以使得。”王夫人道:“阿弥陀佛,不当家花花的!就是坟里有这个,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盗骨的,作了药也不灵!”
宝玉向林黛玉说道:“你听见了没有,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脸望着黛玉说话,却拿眼睛瞟着宝钗。黛玉便拉王夫人道:“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支吾着我。”王夫人也道:“宝玉很会欺负你妹妹。”宝玉笑道:“太太不知道这原故。宝姐姐先在家里住着,那薛大哥哥的事,他也不知道,何况如今在里头住着呢,自然是越发不知道了。林妹妹才在背后羞我,打谅我撒谎呢。”
avatar
hls324
3楼
石头记讲的什么?不过是婆婆妈妈柴米油盐醋,家常琐事。
那有没有重点?
点睛之笔在第五回太虚幻境: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怀金悼玉”才是扣题的重点。
金玉良姻和木石之恋才是故事情节的中心,所有其他情节都是为这一中心服务的。
因此贾府的故事必须要有“木石”与“金玉”的冲突,宝玉黛玉宝钗三位主角矛盾最激烈的情节在什么时候?
在二十九回和三十回,现在解读的是二十八回,是为三位男女孩恋爱婚姻冲突最激烈的情节做铺垫准备的。
avatar
hls324
4楼
宝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不可能精通中医,只是耳听目染知道一些中医知识而已。
就算真得到了灵丹妙药,凭宝玉对黛玉青梅竹马的情谊,凭贾府的地位钱财只要能治好黛玉的病,花再多的钱都不在话下,早就张罗着给黛玉配置齐全了。
问题是黛玉是先天体质虚弱,从小的时候就各种药没停过,要能治早就治好了。
所以宝玉说的“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明显是撒谎胡诌。
王夫人是这样认为的,宝钗也不配合他的胡诌,连黛玉也说“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支吾着我。”
看来宝玉说的灵丹妙药的疗效是假的,在这一点上宝玉是在说谎。
avatar
hls324
5楼
宝玉当然知道黛玉的病是先天体质弱带来的,只能在后天环境方面生活习惯方面,轻松愉快的心情状态方面尽量做好,以利于病症的缓解。
明知“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是胡诌,还要说。而且挺自信,沾沾自喜自鸣得意的样子,为什么?
这就是语言艺术的问题了,说话的形式和说话的内容不同所致。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说话形式可以为内容先做铺垫准备,可以是幌子甚至是与内容相反的形式出现。
所以只要把宝玉说的这些话当做为内容先做铺垫准备的,当作名不副实的幌子来看,问题就不那么复杂了。
avatar
hls324
6楼
从二十九回三十回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矛盾激化情节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方是十一二岁朦胧年纪的真挚恋情,另一方是人情练达的世俗婚姻“攻势”。
这一冲突的激化在宝玉黛玉内心造成极大的痛苦(二十九回),宝玉希望与黛玉长相厮守,希望黛玉病情好转。
现实唯一能做的是赶走影响与黛玉长相厮守的因素,这也利于黛玉身体的健康。
从直觉上最简单的想法是希望这种影响宝玉黛玉的不利因素,也就是薛家私下散布的“金玉良缘”言行马上停止。
如果以客人常驻在主人家,(主人以主客礼节相待,就是主人不提,客人也应因为长期居住多有打扰主动提出离开,否则起码也算失礼。)以此为理由的话,应为很正当合理方法了。
但贾府是什么礼节规格?敕造国公府。宝玉能如此简单直白的提出逐客令吗?
所以宝玉在说的时候大费了一些周折,多以不涉及礼节的形式为铺垫,玩转含蓄的提醒对方。
提醒什么?时间。你们薛家作为客人来我们贾府已经多长时间了!
这才是宝玉大费周折说的真正意思,其他的都是铺垫,都是名不副实的幌子。
avatar
hls324
7楼
看原文:
宝玉笑道:“这些都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花了有上千的银子,才配成了。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
”······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这才是宝玉这段话的真正意思,其用意是在提醒,你们薛家来贾府已经有五六年了吧?
“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那是在点名提醒宝钗,他母亲王夫人能否听懂并不重要。
avatar
hls324
8楼
宝玉对“金玉良缘”传言非常反感,因为这影响他与黛玉之间原有的非常美妙的关系,二人心情烦躁以致不断吵闹。
那你宝玉直接正面向宝钗或薛家提出,何必如此转弯抹角啰里啰嗦,说完了对方还不一定能听懂。
原因是薛家从来就没有正面公开说过,都是非公开的私下的传播议论,因薛家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
如此前提下,宝玉为了排除影响他与黛玉的关系的因素,直接提出客人常驻主人家时间太久了,客人不应私下散布“金玉良缘”传言,则明显是冒失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石头记对故事的叙述风格所致,故事情节丰富多彩,散乱无序,主次不分真假难辨。
在诸多散乱杂多的精彩内容中就没有主要的真正的内容吗?当然有,只是这些真正的主要内容情节是隐藏在诸多散乱杂多故事现象背后的,只有看懂了才能明白作者的“谁解其中味”了。
比如贾母的“掰谎记”情节,可以分出很多情节内容:贾母批评才子佳人小说;批评小说中大户人家公子小姐;批评侍候公子小姐的奶母丫鬟下人;批评没管教好侍候公子小姐的奶母丫鬟下人的大户人家的贵妇人······等等。
作为读者都可以其中的一种观点进行阅读,但这些只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也就是主次不分的诸多散乱杂多的精彩内容而已。
“掰谎记”就和本楼的“宝玉给黛玉开药方”有相似之处了,同样是诸多散乱杂多的精彩内容,同样是主次不分真假难辨,同样是凤姐出面解释或圆谎。
所以宝玉在此说的这些看似荒诞无稽的话,并不是没有目的的。
这种情节的叙述方法并不是绝无仅有的,在石头记的其他情节中也有相似的讲述方法。
avatar
hls324
9楼
看原文(1楼有原文)解读评论:
“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风寒”
宝玉知道黛玉的病是先天带来的,没有灵丹妙药能治好去根。
“太太倒不糊涂,都是叫‘金刚’‘菩萨’支使糊涂了”
儿子说妈妈糊涂,所以王夫人要骂他。
“前儿薛大哥哥求了我一二年,我才给了他这方子。他拿了方子去又寻了二三年”
以前说的很多稀奇古怪的药方都是幌子,只这句才是宝玉真正的用意,告诉各位薛家来贾府已有差不多五六年了。(这不是药名的问题,而是时间的问题)
“太太不信,只问宝姐姐”
指名道姓要宝钗注意:你们薛家来贾府已经多少年了。
宝玉站在当地,听见如此说,一回身把手一拍,说道:“我说的倒是真话呢,倒说我撒谎。”
宝玉敢于说出此话,说明他的话中有真有假(在场诸位自己判断),也表明宝玉是有自信的。
只见林黛玉坐在宝钗身后抿着嘴笑,用手指头在脸上画着羞他。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对方的言行都心有灵犀一点通。
“宝兄弟不是撒谎,这倒是有的。”
凤姐出面给宝玉证明说的是真话不是撒谎。
“说了多少药,我也没工夫听”
凤姐证明什么是真的?当然不是药方,是宝玉说的时间(凤姐这里省略)。
凤姐说一句,那宝玉念一句佛,说:“太阳在屋子里呢!”
是感谢凤姐,另,什么能证明时间?一天十二时辰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靠太阳来证明的。
宝玉向林黛玉说道:“你听见了没有,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脸望着黛玉说话,却拿眼睛瞟着宝钗。黛玉便拉王夫人道:“舅母听听,宝姐姐不替他圆谎,他支吾着我。”
这俩男女小孩在宝钗面前演戏呢。
“太太不知道这原故。宝姐姐先在家里住着,那薛大哥哥的事,他也不知道,何况如今在里头住着呢,自然是越发不知道了。林妹妹才在背后羞我,打谅我撒谎呢。”
拿黛玉说事还是演戏,“宝姐姐先在家里住着”指梨香院,“何况如今在里头住着呢”指大观园。梨香院、大观园两个不同的空间只是虚指,实际是说的时间,宝钗在梨香院住一段时间,在大观园住一段时间,俩不同空间住的时间加在一起就是薛家来贾府的时间。
到最后宝玉把话题还是转到关键的时间上了。
avatar
hls324
10楼
故事中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矛盾冲突集中在28/29/30回,28回宝玉婉转的提示薛家作为客人来贾府居住已经五六年了。
作为客人不能长期居住在主人家方方面面都有不便,非要等主人提出来那就双方都尴尬了。
所以宝玉不能直接提出来,婉转地提示是正确的;以这种变相的“逐客令”理由来消除“金玉良缘”的不良影响,这种理由也是合理的。
如果客人明知长期客居是失礼,还坚持那就是无理,甚至无理取闹了。
在30回宝玉向宝钗解释没参加薛蟠生日表示歉意时,由于双方矛盾冲突日趋严重,自然一来二去就斗起嘴了。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宝钗说了句“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
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其实这就是宝玉当时就内心燃起火了的含蓄表达),前儿我很有礼貌的婉转的提到了你们薛家作为客人在我们贾府居住已经有五六年了,主人考虑面子没好意思提出,那是你们客人的失礼。
如今你拿什么话和我抬杠都行,偏拿这句来找事,这不是拿着无理当有理,拿着失礼来挑衅吗?
所以此时原文的“宝玉听说,自己由不得脸上没意思”是宝玉心中多日积压的对薛家散布金玉良缘不满之火,让宝钗这句话一下子点燃了。
以后的关于杨贵妃之说,是在宝玉内心发火的前提下,仓促说出的。
这样28回宝玉以药方做幌子,其用意是提示薛家在贾府已经居住了五六年了(是客人的失礼),在30回拿宝钗比杨妃就有了对应。
不管宝玉宝钗是相互抬杠;还是宝玉为避免“金玉良缘”的负面影响,不好明说只能用客人长期居住失礼作为理由。
前有时间的提示作为伏笔,后有宝钗说的“要走,客又不散”把宝玉惹火了,才说了更为激化的杨贵妃之说。前后对应逻辑清楚。
avatar
hls324
11楼
@pangxie1975 2020-09-19 20:48:50
hls324:举报 2020-09-19 19:58:37 评论
愿以为你看懂一点《石头记》情节其实不懂。作者越是真实的描写越是虚构的,比如薛家到亲戚家做客一住就是七八年还没有一点要离开的意思,这可能吗?这肯定是虚构的。再比如开头的四本书的故事写得多么具体直白真实,全是虚构的,连专家学者都没看懂。贾母认真详细的问宝琴八字,这都是艺术化的假情节。
===================================================
前面讲过了,小说的故事,角色都是虚构的,完全真人真事那叫纪录片。
但即便虚构,其人情世故,角色行为之逻辑,也可以是完全符合现实的……
-----------------------------
作者的虚构分多种,1简单的虚构;2借助一件事说另一件事;3把真实的故事建立在虚构的前提环境中。
作者称之为奇传,或叫荒唐言。
像宝玉开药方情节是属于“2借助一件事说另一件事”,以开药方为幌子来暗示提醒客人,你们算一算自己居住在主人家有多长时间了?
像开头作者讲的四本书的故事也是属于“2借助一件事来说另一件事”,四本书的故事只是作者借助的一种叙述形式,不是在讲四本书(四本书是虚构的是假的),真实意图只有一个,就是讲唯一的一本真书《石头记》。
像薛家借住在贾府才有可能出现“木石”和“金玉”关于爱情和婚姻的矛盾的话题的叙述,这个贯穿全书的情节写的非常具体真实,但前提却是虚构的(作者为什么如此构思先不考虑)。
一个亲戚到另一个在京城的亲戚家做客,一住就是七八年也不提什么时候离开,有这样的亲戚吗?有这样不懂道理的客人吗?
而且亲戚不是住在亲戚家,而是薛姨妈借住在自己姐夫的哥哥家(也就是贾赦家),说白了是住在亲戚的亲戚家,这样一住就是七八年,还住的心安理得世上有这种道理吗?
再说了,在京城中薛家不是没有房子,而是有房子自己不住,偏要心安理得的住在自己亲戚的亲戚家,这个逻辑合理吗?
所以说,木石恋情和金玉良姻的真实故事是建立在如此逻辑不通的前提基础之上的。
所以是虚构、是奇传、是荒唐言。
读者愿意当真事看那就是真事,那你们家的亲戚就应该这么住在你们家?你们家住在别的亲戚家七八年从来不提什么时间离开也能够心安理得?
传奇吧?荒唐吧?
这就是我说的,“3把真实的故事建立在虚构的前提环境中”。
作者为什么如此构思?要的是什么效果?有待进一步解读。
(至于“1简单的虚构”不用解释吧?比喻就是一种虚构,小学生都懂。)
avatar
hls324
12楼
@葡萄牙月桂 2020-09-19 21:46:35
楼主看出是宝玉要撵宝钗是不成立的。
薛家自己京城里有房子商铺,住进贾府是一开始要收拾自家房子。住梨香院人家是自己开伙食的,吃不到贾家。对付金玉良缘的舆论最好的办法不是撵宝钗走,是直接跟黛玉订亲。这个要房子就是宝玉试探王夫人给他和黛玉订亲。黛玉的病根是宝玉,给他们订了亲黛玉也就不用天天劳心费神了。
-----------------------------
作者在第一回一开始就说过这段奇传故事“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所以分析原文不能离开人世间的事体情理。
客人住在主人家,这其中的事体情理是什么?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客人是借住在主人家,不管客人言行举止怎么懂礼节,你住在别人的家里,肯定要打扰到主人正常的生活(谁也不希望家里长期住着几位外人吧!)。
所以作为客人在刚来到主人家时,就应该说明此时来的目的、行程,当然包括能在主人家居住的时间,因为客人在主人家居住多长时间,你就会打扰主人多长时间,你把打扰主人的时间提前告知主人,主人也好有一个生活思想方面的准备不是?
这是客人应该懂得起码礼节,这也是作为客人应该懂的事体情理中的最重要的礼节。
剩下的就是次要的礼节了,比如表情友好语言和善之类的言行举止。
主要礼节和次要礼节是什么关系不用说了吧?只要你把主要礼节做到了,哪怕次要礼节做的不好也没太大关系。(顶多主人会觉得你是一个识大礼不拘小节的人)
如果客人在次要礼节方面做得非常完美,比如见面、说话前先微笑,说话语气言谈举止都能达到国宾礼仪的标准,但主要的礼节(告知主人什么时候离开)却没有做到,那主人会整天到晚等着你告诉他离开的消息,还会在内心觉得客人是个不懂道理的人(尽管客人在次要的言谈举止方面做得非常完美)。
收拾自家房子、自己开伙食、言谈举止和颜悦色这些都是客人住在主人家的次要礼节吧?
客人这些理由再充分,做的再完美,你的主要礼节没做到吧?
主人就等你说什么时间离开的这句话了!等了多长时间?至少七八年了吧?
所以这种客人不懂主客之道,他的次要礼节做得越完美越显得逻辑不懂!(因为主要的没做到)
以上只是客人在主人家做客必须分清礼节方面,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否则要犯逻辑混乱的错误。
这就是作为客人应懂的事体情理。
avatar
hls324
13楼
@弹指123 2020-09-20 09:45:29
王夫人和林黛玉不连心,因此,对这个药方,比较冷漠。在这种情况下,林黛玉,见机行事,假装迁怒于贾宝玉。很机智。
-----------------------------
王夫人确实冷漠,主要是因为她只是不懂药理的家庭主妇(虽然是女主人),说不清吃那种药能更见效。
王夫人在这个前提下关心一下黛玉的病情,她的言行没有错误。
黛玉回答王夫人的询问也没有错误,在以后的情节中黛玉的举止言行也没有错误。
这里的关键是儿子抓住了母亲说的这个话题,宝玉借助母亲询问黛玉病情、吃什么药的话题,开始了宝玉给黛玉开药方的的借题发挥。
avatar
hls324
14楼
@弹指123 2020-09-20 09:10:27
【黛玉体质柔弱宝玉却偏要开各种稀奇古怪大補之药;】你是大夫,你懂医学?传奇,就是这样,真真假假。哪有真的?
-----------------------------
这段原文从整体看是宝玉借助给黛玉开药方的话题,来说他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图。
叙事上有很多逻辑上的漏洞,所以有可能引起读者的疑惑并仔细分析。
个人觉得应该从整体的来看全文,而不是拘泥于每一句话。
如果说逻辑就像一个天平,此段故事很多逻辑不通之处,从逻辑上讲就是不平衡的(道理不通)。
而作者又是最讲道理逻辑性最强的,那必有一个最合理的逻辑关系,把所有的不合理之处全部解释通了,使原文的文理通顺(“逻辑平衡”)。
所以宝玉这段“开药方”是借题发挥,问题不在各种稀奇古怪的药方、不在三百六十两银子、不在黛玉为什么要吃和薛蟠开的药方一样的中药、不在于宝玉明显胡扯却自鸣得意、不在于所有人都认为宝玉胡扯心直口快的凤姐却能出面为宝玉作证,······。(不在于这些单独的某一个问题的研究)
问题是怎么把这些所有问题综合起来找到一个合理的结论,把所有的问题全部解释通了。(而不是单独解释其中一个问题)
我的这个帖子就解决了这些综合的不合理,用一个理由解释通了所有看似散乱的多处逻辑不通之处。
个人觉得作者不仅是大师级的文学家,还是大师级的艺术家、大师级的哲学家。他不会仅仅为了传奇而传奇,这其中必然有他的道理(逻辑),有他的艺术特点,文学的语言文字表达只是把这些表达出来而已。
avatar
hls324
15楼
@弹指123 2020-09-20 13:33:52
谁也不特殊。同行评议,表决。你的学术观念,哪些专家,投你赞同票了?这个规则。你自高自大,什么用,也没有。假装自高自大,也是自欺欺人。
-----------------------------
现在有能一锤定音的专家吗?如果有,还至于几百年都过去了红学专家还是各说各话?
据说中国科学院都没有社会科学(文、哲、艺术)方面的院士,谁来制定标准讨论确定?
不是我自高自大(我只是草根),我可是通过认真阅读才有的这些体会的,最先是看懂了“掰谎记”、之后是贾母问八字、再后是“四本书的故事”,这段宝玉开药方是最容易理解的。
这段阅读体会是归纳概括所有原文中的逻辑不通之处,用一种逻辑关系分析(主客之道),把所有的逻辑不通之处全部一次解释通了。
如果你觉得某一处解释的不合适,你的单独对某一处的解释,是否能适合解释所有其他的逻辑不通之处呢?
你的解释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我的可以全部解释通,谁的更合理?
如果你能找出更好的观点把我说服,我还要感谢你呢?
avatar
hls324
16楼
@弹指123 2020-09-20 13:35:56
贾宝玉,有撵走薛家的意思吗?贾宝玉,这么不是东西吗?从这一点来看,你看不懂这本书。
-----------------------------
宝玉从来没说要撵薛家,这是婉转含蓄的暗示提醒,提醒什么?
提醒客人,你们来到贾府主人家住了多长时间了?不会算我也不能帮你算是不是?
但我(指宝玉)今天碰巧偶然算了一下薛大哥哥从向我求药方用了多长时间,到拿到药方以后寻找药方又用了多长时间,花了多少银子等等,我(宝玉)可不是故意的要给你们算你们共住了多长时间。至于你们算明白了以后,怎么决定是你们客人自己的事。
这是一段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宝玉也可以发表一个免责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avatar
hls324
17楼
@小学初中中专 2020-09-20 19:28:37
弹指初中文化水平,没读过中专大专。
-----------------------------
弹指水平很高,不过没有石头记作者水平高而已。
avatar
hls324
18楼
@葡萄牙月桂 2020-09-21 07:00:09
关键是客人的礼节最重要的是什么?你不能长期打扰主人即使是短期的也要告知主人,这是对主人的尊重。最重要的没做到次要的理由、礼节做的再充分也没用,主次不分呀!主人就等着你说什么时候离开呢!开药方就有五六年的时间了这是28回,50回再加一年,到抄检大观园再加一年,住7、8年是保守的说法。(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想表达的是薛姨妈他们母女不应该在亲戚家住那么长时间。这个想法别人或者读者可......
-----------------------------
正因为薛姨妈说了只是暂住收拾完自己的房子就搬走,才显得更不懂主客之道。
作者是把薛家的不懂道理一笔带过,甚至隐藏起来,以达到这种奇传情节的效果。
没有宝玉开药方这段,谁能想到此时薛家已经常住贾府至少五六年了?
也许贾府让戏班子住梨香院就是一种婉转的提示呢?如果是,那薛家搬离梨香院时也已经客居多时了呢?贾府觉得这个客人是应该自己提出离开的时候了,作为主人又决不能主动提出来,只能借助戏班子需要住梨香院这一合理的借口而已。
这些情节都被作者隐藏起来了,但细心读者是应该品查出来的。
宝玉说这些话是有前提的,他对黛玉的感情比什么都重要,此时薛家长期散布的金玉良姻传言越来越影响到二人的关系,宝玉黛玉都非常反感,一直关系越来越差,二人有生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马上就要爆发了,此时宝玉极力讨好黛玉,而越讨好二人的关系越恶劣。
宝玉是在这种前提形式下,万般无奈想到这个话题,宝玉这是在向黛玉献殷勤呢。
avatar
hls324
19楼
@葡萄牙月桂 2020-09-21 12:32:27
薛姨妈久居贾府和金玉良缘一样,不能把责任全推在薛姨妈身上,做为女主人的王夫人有意留薛姨妈住和戳和宝玉和宝钗的婚姻这一点不能否认。
薛姨妈一开始进贾府,住梨香院薛蟠开后门结识贾珍父子是为了下文可卿葬礼用薛蟠提供的樯木棺材做铺垫。元春省亲薛姨妈搬到更幽灵处居住。这个暗示就是人家一来就怕打扰挑了个荣国公晚年静养的地住。小戏子们来了,她要搬走没走,不能说是贾府怠慢要她去更偏远处住,应该是她要搬出......
-----------------------------
实话实说,你的解读联想太多,首先你是钗粉,再就是你有索隐粉的倾向。
我前面为什么说客人礼节一定要分出主要的(最重要的)和次要的之分,主要的起主要的作用,次要的仅仅起次要的枝节的作用甚至可以忽略。
客人在主要的礼节方面犯关键的最重要的错误,这就一票否决了,在次要礼节方面你做的再完美做的再多也没用,你已经被一票否决了。
客人在主要礼节方面犯了严重错误,是对主人的不尊重,这种客人长期居住在主人家是对主人家所有人的的居住自由权力的侵犯,是对主人人身自由的一种变相的不尊重。
但这种客人还全然不知心安理得的继续住下去,他没有想到主人因此产生的不舒服(甚至痛苦),他没有这种因自己的错误反省感觉因此带给别人痛苦的思维。
他可以找到很多很多理由借口,来说明他的举止言行是非常得体和善的,但这些所有的表明它的优点的理由,都是客人礼节中的次要礼节。
前面说了次要礼节再多,在主要的礼节上犯了关键的错误,你有再多的优点、理由也没用。
因为所有的很多的次要优点,都会被客人在主要礼节方面犯的错误所否定。
这不仅是一个错误否定很多优点的问题,关键是主要的错误就能够否定次要的优点(不管你的次要优点有多么的多)。
当然这种使读者在概念方面混淆,甚至错误认识,和作者艺术化的叙述结构有关系。
他把关键的薛家的缺点错误掩盖起来(只有仔细分析才能看清);而把薛家在次要礼节方面的优点却夸张渲染发挥表达,使读者看不到薛家的失礼之处,只看到薛家的通情达理慈眉善目。
说白了作者是故意的让读者分不清这其中的情节,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让读者主次不分!
这就是艺术大师所要的艺术效果。
(但如果有仔细的读者看懂了,真挑不出作者的毛病,作者还真没有欺骗读者,只是把有的情节虚写,把有的情节夸大实写而已)
avatar
hls324
20楼
@葡萄牙月桂 2020-09-21 20:26:01
楼主好哈,没想到在隔壁没交流在这里杠上啦。哈哈哈哈~~~
红楼梦里我谁都不粉,也不是索隐粉。薛姨妈住进贾府,你把她最主要的目的给忽略了,单拿金玉良缘来说事未免偏激了。
薛蟠进京以前打死冯渊,可见薛姨妈管不住她。书里交代了她是打算住在哥哥家里,让哥哥帮着管儿子,哥哥一家此时离京了,她才住进贾府要贾政帮着约束薛蟠的(结果是结识了贾珍等纨绔子弟)。这个和林如海还没死家里有婆媳丫鬟的,却把黛玉......
-----------------------------
感觉你说的和作者说的有偏差,比如作者的方向是东方,你的方向是东南方。
你就好像是薛家聘请的律师,老是给薛家找理由,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总之即使薛家做的有错,总是有各种理由证明他们的错误是有原因的,有根据的,所以也可以说这不算错误。
作者想说什么?他先不说薛家团队做的是对还是错,而是说这个团队人员的素质。
是大学教授,还是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中专、中学生,小学生,甚至是文盲。
这只是按不同级别的智商来比喻形容薛家人员的思维水平,说白了就是在说薛家团队的理性思维水平怎么样?
比如他们能分清一般的不同的概念的之间不同吗?比如客人需要注意的最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能区分吗?
“主要的东西”是事物的主要的事体情理,“次要的东西”是事物的次要的事体情理。
分清主要和次要的不同,主要的做对了次要的差一点也能成功。
而主要的做错了,次要的即使做得非常完美,也是错的,因为主要的错了就全错了。
毫无疑问作者是对薛家团队明褒暗贬,而且他是用非常含蓄婉转的叙述方法,把薛家这些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做法掩盖起来,让读者看不到。只是很含蓄的在情节中稍微留出一些蛛丝马迹,让更聪明的读者从中找到真相。
这就是作者的意图,和表达这种意图所选择的方法。
(实现“金玉良姻”也需要区分什么是主要的事体情理?什么是次要的事体情理?
可惜薛家没分清楚,而作者也不想让一般的读者很容易的区分清楚)
avatar
hls324
21楼
@葡萄牙月桂 2020-09-22 21:24:57
(实现“金玉良姻”也需要区分什么是主要的事体情理?什么是次要的事体情理?
可惜薛家没分清楚,而作者也不想让一般的读者很容易的区分清楚)(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如何看金玉良缘的主要事体清理和次要情理分没分清楚,得看金玉良缘成没成来评价。薛家要是存心要把宝钗嫁给宝玉,主要就是要得到贾府长辈人的同意,那个时代宝玉自己的意见微不足道。宝钗能得到大多数人认可就证明她抓住了主要情理,住......
-----------------------------
“金玉良姻”指古代美好的婚姻,“金“代表钱财“玉”代表权力,又有钱才有有权利的婚姻就是古代百姓向往的美好的婚姻。
古代婚姻是男女两方家族的联姻,关系到双方家族的荣誉利益,所以要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男女青年双方反而不是考虑的重点了。
所以婚姻的形式就非常繁琐,比如三媒六聘,这不仅是为了家族的排场,还是为了避免繁杂婚姻程序产生的纠纷(教训)所总结出的经验规矩。
所以古代的三媒六聘是几千年以来被百姓认可的具有法律地位的婚姻形式,有了这个形式的婚姻,就是合法的,正式的,正大光明的婚姻。
所以三媒六聘不仅被广大贫苦百姓严格遵守,也被高官贵族所遵守,讲究排场的皇亲国戚就更注意这方面的礼仪程序了。
那么,古代婚姻中的最主要的事体情理是什么?是三媒六聘!
甚至是在提亲之前双方家族的门当户对、长辈的品德素质,这些都是在提亲之前要考虑的因素。
薛家在婚姻的次要方面做的很充足,长期私下散布金玉良姻传言,薛姨妈默许、怂恿甚至教唆宝钗带着金锁在客人家接近客人的公子,以建立二人的感情。
但是薛家忘了最关键的事体情理,就是婚姻必须要走三媒六聘的程序,否则会被人瞧不起的。
avatar
hls324
22楼
@葡萄牙月桂 2020-09-23 15:43:46
楼主,我真不是替薛家辩护。
宝钗进京就是要待选秀女的,后面没了下文,但是细心的读者还是从送宫花那回里,觉察出了宝钗可能落选了。黛玉才会对周瑞家的刻薄。宝钗从没生病,那时却病了。接着是莺儿提出看宝玉的玉并拿出宝钗的金锁。接着,用兴儿的话是人皆尽知林姑娘和宝二爷是一对儿,凤姐打趣吃了我们家茶就是我们家人,甚至宝钗还打趣菩萨又要保佑林姑娘的亲事了。一直是黛玉在为自己的姻缘争取。她也知道事情的主......
-----------------------------
看书要客观地看故事情节,不要被一些别人的观点影响。
谁也没说要薛家背金玉良姻的黑锅,是薛家自己长期客居于贾府期间期间私下散布的金玉良姻传言的。
要是别人说了薛家要金配玉什么什么的,薛家也不能让呀?你凭什么说我们家宝钗的金要配某家的玉?!!薛蟠是著名呆霸王领着家人打手去问罪,谁敢这么胡说八道呀?
所以说金玉良姻的传言也只有薛家自己才敢说,他们自己说的自己这么做的,你还说别人让学家背黑锅?
薛家不说这话,谁能知道?正因为薛家自己说的金玉良姻之话,别人才可能知道,只有别人听到了这话,才可能传到黛玉宝玉的耳朵里。
因为薛家自己说的金玉良姻传言,才可能散布出去,所以黛玉宝玉才可能听到如此的风言风语。
这是一个单简单的因果逻辑关系,这点道理都理不清,你是被那些钗粉洗脑了吧?(滑稽表情)(我这种分析可是实话实说呀)
avatar
hls324
23楼
(奇怪,你的《桃叶渡怀古》解读的非常好,怎么到这就和“葡萄牙月桂”一样了)
“木石”和“金玉”的区别是,木石是自然天成的,金玉是后天人为的。
宝玉和黛玉从小就在一起,这个感情非常自然单纯,就算大了有一些想法,也没有越过当时传统道德规矩一步。(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作者是写给古代人看的,这符合古人的传统道德观点,如按现代看法在古代就是伤风败俗)
薛家的金玉良姻就不同了,目标直指婚姻,这和两男女小孩朦朦胧胧的美好感情的培养追求,有本质的区别。
而金玉的本质是什么?说直白一点是钱财和权力,感情只是“金玉”的外表是表面现象。
比如15回16回的金哥家就是走的金玉良姻这条路,原来选的婆家是原长安守备之子,有钱有权有势吧。后来又有一位更有钱有权优势的来提亲,马上变卦转身就把女儿许给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了。
这就是“金玉良姻”呀!
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买卖婚姻就是卖女儿。
金哥父母那里还想到女儿的感情,就看到了钱财权利了(包括家族前途)。
所以,从人的感情爱情(道德)方面讲,金玉和木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夸张一点讲天地之差。
从这一点看,宝玉说宝钗像杨贵妃,是有木石和金玉这种强烈对比前提的,所以宝钗才受不了恼羞成怒张口骂人。
另外在古代当时的传统道德前提下,宝玉根本就不敢向母亲或贾母提想要娶黛玉的事。单纯一点说宝玉是过一天和黛玉好一天,复杂点讲宝玉也许婉转的请别人从中帮忙比如凤姐,这还要在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关系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的基础之下,这只能是一种联想。
古代哪像现代人这么直白?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