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汉广——迁都南阳盆地的建议及相关规划(附议迁都利弊)
avatar

汉广——迁都南阳盆地的建议及相关规划(附议迁都利弊)

散发弄扁舟
1楼
■胡尘已已
下面来谈目前首都北京的选址。
东亚大陆沿海部分可以看成北、中、南三个次大陆的鼓荡[如图]。暂且称为东北次大陆、中部次大陆和西南次大陆(不得已而名之,不要混同地理学上的地质概念)。北、南两个次大陆相对中部地区较小,但有若干半岛和众多环绕的岛屿,岛屿上有重要的国家;中部的部分大家非常熟悉,和秦代、西晋、北宋的版图也很相似,这里就是中国本部。从幅员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政治地位等要素来分析,这3个次大陆(含周边岛屿)所属地区虽有一定差距,但总量是在一个台阶上。
北京位于中部次大陆和东北次大陆交接的区域,按A线轴对称来看,和越南河内市处于近似的战略位置。这一位置对于共和国的守成与进取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北京的战略地位和历史、文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背景有专家的论述,网络上也可以很方便的检索到,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南阳盆地替代北京为首都,失去的是对东北地区的强烈政治投射(看清朝桑叶型版图会发现当时的北京位于国土的中央位置,兼顾中部及东北两片次大陆,现在情势发生了变化),得到的是对中原本土的经营动力。而在中国目前建设和谐社会,致力于和平崛起的历史时期,以中原之眼——南阳盆地为中心,经营本土中心区域,带动中西部开发,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其历史意义及顺位次序应高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建都理念。事实上这也并非是顾此失彼的零和局面,而是可以在分清主次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调配做到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下文会谈及)。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形成于汉唐,其时国都都是在国家腹心位置,其心态是从容与建设的。自宋开始,边患不已,蒙元以后,国人的神经始终紧绷。明清两朝定都北京,6百年光阴固然凝筑成煌赫巨城,其气度与宫阙之美让国人迷醉,但究其起因与实质仍是北方一巨堡,举烽火相望之地。而土木堡之变、山海关之献、卢沟桥之变多次证明了其立意的谬失。有明2百多年如惊弓之鸟,亦可哀哉。清室践旧宫阙,心存警惕,随时打算撤至关外,视华夏本部如捡到的彩票。如此心态6百年,我族文化徒剩敷衍塞责,民族精神不见伸张建设。
新中国将北京作为首都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而一旦国家迈向正轨,各种因素重新组合之后,重新检讨历史、规划未来变得日益迫切。虽然现代国都的属性和古代已经有所不同,但其中心地位、集聚效应、凝聚民心的作用依然如旧。胡尘已已,重整河山之后,重拾平和淡远的姿态与心态需要我们有所作为。
有网友说以弓箭为寓与“平和淡远”的立意不符。我以为“平和淡远”绝非“与世无争”,而是“蓄势待发”。就迁都而言,就是“强弩之末”与“蓄势待发”之间的转换过程。
新都位置图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楼
汉广——迁都南阳盆地的建议及相关规划(附议迁都利弊)
■几点说明:
01,本文不是专业论文。
02,文章谈笔者的一些心得与独到见解。
03,前人说过的内容及网上可以轻松检索得到的资料一般从略。
04,作者承认文中有yy(思想溢出)部分,请用平常心对待
05,文中有个别地方使用历史名词,也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对待。
06,本文供网友参考并恳请同志者补足与传播。
07,再强调一点:“迁与不迁”、“迁哪里”都是可以拿来探讨的问题,都不妨做些“思想溢出”的工作,大家一起文明happy,不要骂人。
■箭在弓上
先从两条线谈起。
查看一下东亚地形图。
★A线是一条自天山、甘肃、汉水、武汉、南昌、福州,直至台湾岛进入太平洋的斜向轴线。
这条线几乎完美的把东亚大陆切成了轴对称的两个部分,即东北亚和东南亚。
轴线的东北部和西南部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人文上也存在着惊人的对称性。
当然我们把这归因于一半是自然巧合,另一半则是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塑造。
而中国名为中国,从东亚区域地理来看,的确处于这条中轴的正中,中国也以此起到了交汇南北文化、交通南北经济的作用。所以这条轴线A对东亚大陆、对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关于该线争议颇多。这是一条便于理清东亚人文地理的辅助线,包括我在内有多个网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谋而合地认识到了该线的意义,并非笔者为了本文杜撰的材料)。
★B线是一条肉眼可见的线路。地形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褐、黄、绿色区域的分布,这三级台阶层次分明,其色彩不但说明了环境情况,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富庶程度和文化形态。特别是黄、绿交替,也就是第二、三台阶相交处的那条线,更是中国东、西文化的分野处,同时也是东亚地区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分际线,这条线就是B线,该线一样对东亚大陆、对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两条重要的文明线中,B(ow)线自东北至西南呈弧度走向,象一把弓;A(rrow)线自西北至东南呈直线走向,似一根箭。两线呈弓箭的形状交汇在南阳盆地。而如果把台湾岛看成是箭头,那么其指向就是浩瀚的太平洋。而在历史上大多时候我们会把方向倒过来看——“西北望,射天狼”。(BowII线是沿海线,作为第二把弓,有其独特意义,会意非常简单,不再展开讨论了)
弓与箭,即A与B线交汇处的南阳盆地也就是我所推荐的迁都地点。
当然选址于此绝非因为在地图上画画好看,在弓箭图案的背后是人文地理的众多因素。
中国地形图

东亚形势图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楼
■中国之中
下面来谈谈南阳盆地的情况。
如图,南阳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包括湖北省北部襄樊、随州等地区,面积数万平方公里,四面环山:
北有秦岭、伏牛山;
东有桐柏山
南有大洪山
西有大巴山、武当山。
汉水自西而来,在十堰形成若干水库,其中最著名的是丹江口水库。
汉水流经此地,过襄樊转东南,于下游武汉三镇汇入长江。
南阳盆地位于中国本部的中央区域。
古代中国,对人文地理有所谓南北之分,东西之分。这样的区分一则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重要指标,二则有某种程度的北方中心史观在起作用。
“中国之中”,商周以后在中国人的心理上被确定今日河南洛阳一带。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以及秦、巴、蜀、楚、吴、越等周边文化融入主流,这个中心也逐渐南移。近世考古逐渐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以往不为人知或被主流忽略了的辉煌、灿烂的巴蜀文化、南方文化。
南阳盆地位于中原文明的中心河南省西南,近于关中、巴蜀,荆楚,是笔者以为最适合承上启下,联系各种文化类型,统合中华本部,熔炼并升级中华民族精神的区域。
南阳的地理条件是优越的,怎么优越,更详细的资料见相关网站。(据我所知有位教授就呼吁过迁都南阳,他的报告我没细看,估计里面对南阳的好话很多,可以参看。我还检索到王小丫的博客也提出迁都南阳,呵呵。给她加10分。在这里也论个资历,俺从小收集地图,早n年就看中南阳做首都了。早前不知为什么网上一直发布不上去。)
以下罗列几点我想到的优点(不展开了,可作为标题来看,具体参看有关资料):
01,中国文化地理的中心。位于南、北与东、西文化的交汇处。
02,位于东西经济带的交汇处,管控关中、巴蜀、中原、华东、湖广等地。
03,交通枢纽区域。
04,盆地面积数万平方公里,适合一个数千万的巨城,或数个数百万的大城市结成的城市群。
05,属于北方方言区,迁都所顾虑的方言问题不是很大。
06,没有大的历史包袱,可以放手规划一个高规格的城市群。
07,自然资源尚可,水和空气质量不错。
08,有益于带动中部崛起及西部开发。
09,地处腹地,战略位置好。
10,和周边几个地区中心城市距离合适,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可以有效辐射周围大面积地区。
11,在汉水源头,有一定寓意。
12,河南省为华夏文化的中心区域,虽然现在河南人风评不好,但的确是祖宗奠基之地。南阳盆地西南的神农架号称是华夏祖庭,尽管现在里面住着野人。
13,早年楚国政权经营过,发达了。再后来出过刘秀和诸葛亮,地气还不错。
14,还有很多,不赘述了。待骚人和专家和风水先生去赴会。
以上为拉杂想到的迁都南阳盆地的优点。网上有相关文章,条清缕析,大家可以用百度检索“迁都 南阳”,这里就不重复了。
下面来谈谈迁都后的规划问题。
新都规划图
avatar
散发弄扁舟
4楼
■中央之华
很多人欣赏美国华盛顿、早年联邦德国波恩这样的建都模式,把首都放在中小城市,功能相对单一,人口较少,环境优美。这种模式满足了人们对平民政治的理想,尤其在见过猪跑,渴望吃猪肉的中国国人当中有很大市场。这当然是可行的一种模式。不过对于南阳盆地这样宝贵的土地资源来说则未免暴殄天物。而且中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政治体制改革还有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首都之定位对城市规模、区域地位、经济水平仍有一定的要求,另外,众所周知的事实是,首都本身的集聚效应短期内难以排除(简言之,红色经济),大城模式在数十年内还是首先考虑的方案。
南阳盆地的资源可以容纳数千万人口的巨城,也可以容纳若干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前者是重复北京模式,也即传统模式,而后者是笔者建议的模式:多城连珠,具体为7司城模式。
所谓7司,是指在南阳盆地内构建7个城市,各自承担部分首都职能,合则为一个大城市群,分则各自独立,生态完整。这7个城市分别是:
01,司令:安置党委和政协等部门
02,司徒:安置政府部门
03,司空:安置人民代表大会
04,司马:考虑安置军委、国防部门。也可和党委部门合在一起。
05,司仪:安置文教部门及大专院校。
06,司库:安置金融、财政、税收、统计等部门。
07,司寇:安置公检法司等部门。
7司名称来源于古代官职,但已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当然,将首都职能拆分成7个部分只是笔者的一种构想,也可以分为两个以上多至十余个城市结成的城市群,名字也可以替换为诸如:神农、伏羲、女娲、盘谷、祝融、蚩尤、轩辕等。
7司之类地名可以算是笔者的一点较为自我的人文情怀,希望读者以平常心对待。
说点题外话: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自己民族的传统往往被不加甄别地视为禁忌,涉及到的人常被视作异端,涉及到的事常被视作荒诞。更有些人看到“司徒、司马”之类的字眼就以为进了祠堂,到处找牌位砸,这种尚活在鲁迅小说中的先进人物依然在我们这个时代充当先进。所以我的情怀即便简陋也要拿出来,冒充一下宣德炉,一则当众祭拜一下天地祖宗,二则争取多赚几只冷眼。
■思想溢出
设置7司的用意在于改变传统中央辐辏的城市格局,形成多中心,连珠贯穿的新格局。该模式可解决以往城市格局容易造成的交通拥堵,功能区划不合理,城乡自然环境严重脱节与对立的问题。当然,这是笔者的一点设想,还需要听取城市规划专家的意见。
7司的分置还有一个用意,即通过对首都职能的分工,从物理上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分都的提议是在目前被提议过的“两都说”,即政治、经济分都说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议,存在着许多尚待探讨、争议的问题。笔者只是将之作为一种假想图放置在读者面前,尽量描绘其可能出现的图景,以供参考:
01,现设定建设7个子城;
02,每个城市直径20公里(基本单位,以下不具);
03,城市单体面积300平方公里左右;
04,相邻城市中心距40-70左右;
05,城市间用时速介于100-200之间的高速城轨。设环线一条(甲线),直线三条(乙、丙、丁线),可以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到达最远的司都,从而实现同城效应。
06,取消城市中央的建筑物,改为设置大广场,且规定官方建筑需在广场中心3公里以外。广场作为城市的交通枢纽和商业、文化、公益活动中心。这样设置也是考虑从城市规划上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07,7司中央的司空市作为首都中央枢纽,沟通首都7司市,同时作为全国交通的第一枢纽而存在。建设规模宏大的站点,作为首都地标与象征。由于该司职能为全国人大等机构所在地,所以这样设置可便利全国各地人流与民意的汇集。
08,每个司都50年内控制在100万人口,中景规划200万,远景规划300万,最高上限500万。50年内7司城市群总人口控制在1000万左右。
09,整个城市群覆盖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
七司所在的南阳盆地发展林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手工业。大力开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旅游业、金融业、文化教育产业。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以解决本地逾2千万原住民的就业问题。
南阳盆地现有近2千万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如果迁都该地,当地人的安置与就业是个大问题,非笔者策划能力所及,搁置。
这里再允许笔者yy(思想溢出)一下:迁都后新创一个字作为新都的名号。即“京”字去掉下面的“小”,换成“大”,读音建议用king,阳平。感觉k比j牛b些,且“king”可与洋人接轨,信达雅兼备。该字型、音都为汉字中独一无二。特此鸣谢武周皇帝陛下的创意。
关于首都的命名有以下推荐:
01,花京(以下后缀都是king),花为华本字。华京太直白,且易和华府混。
02,永远城、如意京、白玉京,这几个象网游里的地名,呵呵。
03,幸福、平安。这两个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直接用来做首都名字。本来“发财”更合适,不过算了。
以上数行文字为纯yy,请以平常心视之。
以下来谈谈因迁都南阳盆地而可能形成的“一日交通圈”(笔者附会为“夸父逐日圈”)。
直隶首都区
avatar
散发弄扁舟
5楼
■夸父逐日
该交通圈一旦形成,不啻于高能火箭,足以让中国社会从经济到文化迎来一个质变。(可参看上下两图)
如前文所说,南阳盆地是中原本部的眼,箭线A与弓线B的交叉点,此处一活,满盘皆活。
如上图所示,如投入大量资金以首都区为中心,分正东、正西、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六个方向修筑高速轨道,以时速300公里计算可得到以下数据:
到南京,约2小时 到上海,约3小时 到西安,约1小时
到兰州,约3小时 到重庆,约2小时 到成都,约3小时
到贵阳,约3小时 到武汉,约1小时 到广州,约4小时
到福州,约4小时 到郑州,约1小时 到北京,约4小时
1小时的概念等于同城。
4小时的概念等于当日往返。
一旦该交通系统建成,以新首都为中心会诞生一个超级大都市圈的格局,六线贯穿二十多座名城,笼络数亿城市人口,打破中华本部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久而及于文化概念、社群概念。将人类城市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同时真正印证了中华(中央之花)之古义,缩地千里,贯彻八荒,成为民族崛起的重要标志。
以下来谈谈行政区划的调整。
(下图标题和上图对调)
夸父逐日图
avatar
散发弄扁舟
6楼
■虞司汉源
北京之迁,前面说了很多大道理,但最急迫与最显眼的就是环境问题。
新都建设工作中一项即便不是首要,也是重要的工作就是优化环境,可持续发展。
南阳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汉水自亘古大荒秦岭大巴山之间流出,在南阳盆地上游汇成丹江口水电站等人工湖泊,一则水质优良,二则优化了气候。此山此水从感情上来说是首都的父与母,从生态来说,是首都的保障。怎么保护?
我建议把工作做得彻底一点,将整个汉水上中流域全部圈入首都直隶区。
如上图。“首都直隶区”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估算)。
东部南阳盆地设7司城市群,作为“首都行政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
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设“秦巴国家公园”,含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武当山道教主题公园等。全面保护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最西部汉水源头处原“汉中市”设首都第八司——“司虞”,安置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部门,同时直接负责直隶区西部国家公园的环境保护工作。
司虞市偏重发展旅游、卫生、体育、科研、文教,可作为陪都,与东部7司形成前庭后院的格局(类似戴维营)。
汉中盆地北承关中平原,南接天府之国,可以有效带动西部发展。
而东部直隶区,南下则进湖广;东出则达淮河流域、南京、上海;北则接中原地区。金玉其内,锦绣其外,地势易守,幅员充裕。
以上为首都直隶区的规划建议。
再来谈谈北京。
■鱼和熊掌
这里再提一下对北京的安排。也回应一下前文谈到的“兼顾两个战略要点,得兼鱼和熊掌”。
迁都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从勘测,到规划,到基础设施,到引入人流、物流、资金流,到初见雏型,到渐成体系,估计得10至20年,甚至更长。北京从首都到陪都的转型过程就要在这二十年间完成。
北京之迁让我想起历史上北魏孝文帝自大同迁都洛阳的事件。
历史对这一次迁都给与了正面与积极的评价。
第一,把都城迁往文明中心,国家用心于文化,用文化的和解和融合解决当前问题,并开启将来。
第二,借迁都的契机改革制度章法,兴利除弊。
我们没有孝文帝朝的民族矛盾之类的历史包袱,但可以籍迁都达成一样的政治抱负。
首都之迁循以上两条,于宏观与细节处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本人设想了一份简要的提纲,作为抛砖:
01,奥运后即在人大讨论,通过初步方案,勘测、规划工作开始。
02,2010年前后将汉水上、中游部分(见图)划定为“汉源新都筹备直辖区”,设秦巴国家公园。同时设“新都筹划指挥部”,由政治局常委牵头,副总理亲自负责。(考虑将湖北剩余地区设武汉直辖市)
03,公检法司加大对直辖区内及河南、湖北、四川、陕西、重庆共六区的吏治整顿,法治建设。
04,在直辖区加大文教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当地人口素质,吸引人才,提升直辖区文化道德水准。
05,加强基础设置建设,引进资金、人才、项目,发展当地经济。
06,用20-30年时间,经4-6届政府、2-3代领导班子,完成新都的建设,期间逐步完成首都职能转移。预计2040年前完成迁都。
我个人觉得迁后之北京因以恢复、保护环境,复原文化古城面目为第一要务,同时以若干高校为基础,继续建设文教大市,保持向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才输送。长远来看北京应建设成为地区中心城市,在东北亚大发展的契机中占据主导位置或积极参与。
作为陪都,北京可以保留外交的职能。外交部(考虑设“司仪”区,文教中心改叫“司文”。有所谓“文章司命”的说法,不过司命两个字易生歧义。)我看就放在圆明园附近,红地毯就铺在断垣残瓦之间,让每个来访者体验极度繁华与极度苍凉之间的中国文化之底蕴。
据说圆明园要重修了,呵呵,那也是中国文化的底蕴8,介于极度滑稽与极度严肃之间(笔者对此事深恶痛绝)。
avatar
散发弄扁舟
7楼
■吵架王
迁都之说最近多有议论。
这篇文章便是加入这个议论,并提出4个观点:
01,要迁
02,迁到南阳盆地
03,以汉水上中游为辖区的环保型、交通中枢型首都直隶区规划。
04,以“分都设置”为核心的首都规划。
除了4个观点,还有3点期许:
01,修文德,来远人。
02,迁移物理、精神之都,革除弊端。
03,理清脉络,重振精神,复兴中华。
这篇文章的前身是一篇主题帖及若干跟贴,笔者和一些不同意见也做了些讨论。
以下是一些整理后的“答客难”,算做对本文的补充:
一,劳民伤财?
凡事必然有利弊,迁都与否就是要对利弊进行分析。
与“劳民伤财”对应的就是“富民强国”。
迁都包含这两个概念,但真正起作用的是“怎么迁都”而非“迁都”本身。
84年奥运会经营得当,使得奥运事业大发展。
罗斯福新政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振兴了经济。
这些都是经受住“怎么办”这一问题考验的案例。
具体而言,控制预算,控制各项可能导致腐败的环节是避免“劳民伤财”的关键,而基础设施的本义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二,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有一个重要公用是解决北京的水源问题。
和笔者一样,工程规划者也是在中国色彩斑斓的地形图上划了一些线条。
稍具常识的人即可知这些线条意味着很多钱和很高的技术难度。
而即便专家也无从揣测的还有工程后的长远影响,对环境、气候的改变。
北方缺水需要改变,不独为了救北京之渴。
治标还是治本,哪些标值得马上救,怎么救,都需要仔细分析。
缺水是迁都的一个因素。
更确切的说法是包括缺水在内的环境问题是促使迁都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维持北京的环境要投入多少资源?
将来维持北京的发展要投入多少资源?
北京综合的产出是否能补偿这些资源?
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
简言之,北京是否会成为一个资源黑洞?
毋庸讳言,首都的发展来源于全国资源的汇集与供应。
我们期待的情况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结果。
如果这个公式已经难以为继或严重失衡,我们该怎么办?
来看迁都方案:
南阳盆地位于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边。
南阳盆地的自然资源足够支持超大型都市。
以上方案中也谈到设置司虞、国家公园等环保措施。
重新规划,注重长远,迁都在环境上可以为所谓“劳民伤财”垫付一部分费用。
文章开头谈到:“就迁都而言,就是“强弩之末”与“蓄势待发”之间的转换过程。”
这句话可以作为这一争论的总结。
三,现状良好?
在众多为北京说项的意见中,多用到一种“不证自明法”。
前几日看到《金融时报》有篇谈迁都文章,文章较长,最后来一句:“我认为,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一天,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就不会改变!”
这句看似饱含激情或深情的话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把国家利益和北京绑定”的意识,这种意识的成因和现状及发展都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笔者以为也是非常可怕的。
这句话(更似一种叫嚣)也曝露了问题的一个重要症结,有些人自觉或不自觉的将自身利益与北京作为首都的事实捆绑在了一起,本着“与之偕亡”的心态,毫不负责地看待迁都问题。其非理性的逻辑经不起轻轻地反推,就会推演出可怕的结果。
我在文章后留言说:“这篇文章要倒过来看,这样看完第一句就可以停下来了,省了很多时间。”可惜我的留言没有登出来。
还有位朋友说:“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这个资本”,用的是我颇为讨厌的“不是任何叉叉都叉叉”的句式。
我以为,迁都要迁的除了物质都城,第二要迁的就是这种首都心态和一批伪贵族。
avatar
散发弄扁舟
8楼
四,分都荒谬?
“分都说”不是我的发明,分7司是我建议。
分都后的命名我无意坚持,虽然我很想知道为什么不可以。
上文也谈到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情怀与对时下风气的一种反动,可以理解为和迁都无关的另一个话题。
有网友觉得分7都后办事不便,按他说法:“老百姓去政府机关办个事儿盖个章,差不多就要来场全国旅游了。”(指的是未谈及的在全国范围分都的设想)
关于办事不便,这是可能涉及的一个问题,但这也恰是笔者用心所在。
破而后立是规律,立而后破是策略。
“因不便而使之便”是笔者乐意看到的结果。
事实上,7司(文中是7+1+1,合9司)的功能划分是一种示意,并非定案。
即便按7司来分,理论上各功能区在日常运转的层面存在相对独立的可能。
科学合理地安排各司职能与公务流程后不会出现旅游办事的情况。
五,小城大爱?
还有部分网友觉得首都不宜过大,应借鉴有些国家的模式,使首府职能单一化,城市规模控制在中小型。前文笔者也谈到这种方案可以考虑,但有些问题。
一则南阳盆地的自然资源、周边环境适宜一个规模宏大的城市或城市群。
二则中国传统首都模式对城市规模、区域地位、经济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传统未必不可打破,但须慎重,不可从单一角度去理解与兴废。
三则中国的首都发展模式存在些问题,首都对于全国资源的聚集效应非常突出,这一点需要改变,但改变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利用该效应发展一方经济是可以考虑的方案,即“楚人之弓楚人得之”(或“麦当劳房地产模式”)。
四是从笔者以上的规划方案可知,如未来以南阳盆地为首都区,将形成一个统合中华本部的“一日都市圈”(笔者更愿意将之附会为“夸父逐日圈”),作为该圈内的心脏,必须具备强大的造血、泵血功能。南阳盆地首都圈,时事造之,交通促之,文化融之,人物聚之,风气鼓之,必然会形成一个重要的都市区。
五是建设超大型城市群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笔者以为“城市化”和“田园化”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特别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积极推进城市化,发展超大型城市,是人类重新走向山林的最佳方案。
依靠长远的规划及对规划的严格执行,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投入资金,建设高度文明的、注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超级大城市,将大部分由人产生的问题放进城市的范围予以整合、解决,这样才能腾出被种种不可持续发展模式占据与控制的国土资源,最终“将国王的给国王的,上帝的给上帝”(和宗教无关)。
要重现古中国山林田园之美,只有进行高度的城市化,计划生育以后,就该计划城市的未来了。
其实计划城市本可以替代计划生育,这是个简单的道理。
对城市,即高密度人群的管理是考验国家行政能力,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六,时机未到?
“时机未到”也是一种意见。
该提法一般不会给出明确的理由,即或有也不会充分展开,有点不可知论或宿命论的意味。
对此我充分理解,也相信古人所谓“天地人”三种因素的说法的确有理。
但笔者决不认为此三者可以互踢皮球,成为避实就虚、大打太极的手段。
好在“时机未到”与“时机已到”并非全然对立,两者都认可“都”之可“迁”与必“迁”。以此为共识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我理解的迁都,应不是因为被自然或其他因素所逼迫,最后不得已的仓促之举。而是有准备,有余地,有构思,有魄力的大政措施。
笔者不希望看到未来某天的“时机已到”是一种变相的出逃。
笔者以为这个时机已经接近成熟,虽然一半是因为环境逼迫,另一半是中央集权在未来可能面临削弱。
要动手可以开始了。
七,国之根本?
该种意见较之把问题推给“天”更具责任感,但一般也不会就此展开。既然追述到了根与本,自然也无需展开与无法展开了。
笔者以为,给出这种理由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出于理性分析,认为国家在上升期、发展期,不宜妄动。
二是由于自身利益与目前首都的人文生态紧密地纠葛在一起。所谓一动不如一静,牵扯到个人利益任谁都不能冷静看待。事实上后一种人群较为庞大,且不断成长,有成为难以拆解的死结的趋势。
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以为需要重视。这个问题是一个巨大的数学题,议者给出参数加入即可。笔者列了很多参数加在等式的一方,以供权衡。
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以为并不是个人私利那么简单。
一个人的利益是私利,数千万的私利就是公利,需要认真面对。
但这数千万人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加以区分。
有的是普通市民,影响柴米油盐。
有的是机关公务员,涉及家庭生活的不便。
有的是攸关饭碗,迁都后食物链被打断,要另起炉灶。
有的是爱惜首都的荣誉,爱看武警升国旗。
有的是纯粹出于习惯,习惯于把缺点和优点一起来爱,并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
有的是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与偏见。
……
凡此种种。
对于有必要重视的理由去重视与解决;
对于有可能平移与复制的照单下锅;
对于无知的加以开导;
对于美学,尊重并开导以新的美学。
对于弊端,彻底清除之。
国之根本,民也。
民之根本,利也。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从客观上看迁都,利益重新调整的确是很大的问题。
有没有能力与决心去面对它是问题的关键。
迁都之举不仅仅是首都地理上的移动,而是影响长远的大政。
要利用这一契机,改革人事、制度,获得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大丰收。
八,风水轮流
这是最无稽的一条,但有网友提醒我,这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我对风水不懂,不过可以附会几条:
迁都后直隶地区包括汉水流域中上游全境,汉水下游自武汉汇入长江。
该区域把整个汉水流域纳入了国之要地:
上游设国家公园保护环境,中游为国都,下游为直辖重镇。汉水之兴在此。
新都夹于秦岭大巴山之间,中有武当山、伏牛山,东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
这么多山,找个上百条龙脉不成问题。
南阳盆地属楚地,老子、庄子皆楚人。
境内武当山是道教重地,明代曾封过张三丰。
汉重黄老术,唐以道教为国教。
鲁迅说过,中国之根底在于道教。
我极为认同鲁迅说的这句话,道教的确是真正扎根于中国士人黎庶之学。
在氤氲着古中国人文气息的地方培育国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新都地近中原、关中、巴蜀、荆楚、吴越5地,可取精华完成民族精神的熔炼与升级。
avatar
散发弄扁舟
9楼
■乱曰
网上的讨论往往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双方都可以码很多理由,这些理由很难对接起来,形成一个完好的物体呈现出理性的光芒。大多最后变成了一地鸡毛、自说自话。
二是迁都涉及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数据,仅凭热情与一般意义上的博学是不可能把事情说清楚的。网友一般举出的数据往往存在时效、来源、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
所以归纳下来,迁都很大程度是专家之学。
但是否就此闭嘴呢?我看不是。
迁都是专家的事,迁都的影响却是全民的事。
每个人都有权力发表意见和看法。
综合所有议论者的意见和想法,就会强于专家。毕竟专家也就在某一专业领域强于一般人。当然,专家错起来也肯定比一般人要利害,因为专家功力深,影响大,也因此更加自信与一根筋。
早先读书的时候,读到楚辞的若干篇目最后会来一句“乱曰,叉叉叉叉。”
语文老师说这里的“乱曰”是结句之义。
可我不解,觉得古怪、好笑。
后来看多了世故,我就以我的方式去理解了。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理解就是“随便说说,不要骂我”。
而文章至此,我想表达的也只剩下这层意思了。
是为“乱曰”。
注释一下:文章标题《汉广》是诗经的篇目,原意大约是说汉地、汉水很宽广,这里就是很牛b的意思。
■全文结束
感谢阅读,恳请转贴。
谢谢。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0楼
作者:dxy365366 回复日期:2007-12-8 20:28:24
南阳?河南的南阳???
==========
南阳盆地,包括河南南阳和湖北襄樊、随州等地,盆地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1楼
作者:海洋屠夫 回复日期:2007-12-8 21:34:12
楼主吃饱没事干啊??
========
是啊,我是吃饱的华南虎。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2楼
这个那个:你说的步虚诗我不了解,是否是和推背图类似的东西?南京做首都的话,那么上海就成天津,苏州就成廊坊这样的城市了,可怕。南京号称十朝古都,还是保护古城面貌8。
流氓一笑:洛阳也是四战之地,北京被瓦剌、李自成围起来的时候也是四战之地,南京被江南、江北大营围起来的时候也是四战之地。现代战争可以把任何一个城市变成四战之地。
山人无忌:南昌在我心目中和长沙是类似的地方。播扬湖和洞庭湖类似长江母亲的两个乳房,孕育了湖南和江西两省。南昌作为南方文化的腹地,与中原文化隔了安徽省,文化类型上和北方差异太大,迁都后不利于文化的延续性和政治的稳定。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3楼
博浪沙的英魂:你最近在玩啥?老虎还是接生婆?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4楼
d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5楼
作者:西山的风 回复日期:2007-12-11 10:53:51
就是迁都迁到南京也不能迁到南阳。
由楼主所言,土木堡都是建都北京的错误,那北宋倒是把都城修到了开封,结果每年还要给辽纳岁币。我国强盛之朝并不把都城建在天下中心,周都镐京,秦都咸阳,汉唐建都长安,北宋建都开封,虽属中原,实临北疆。
==========
在你说的那几朝,江淮以南的南国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人文建设方面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准,中国的人文中心还在中原地区。东周、后汉、东都洛阳、开封都是在人文中国之中部。
南京不适合再做首都,具体原因主帖说了很多,不重复了。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6楼

我也知道我的设想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
我不希望看到,却可能成为现实的是:未来某天“时机已到”的迁都是一种变相的出逃。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7楼
d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8楼
d
avatar
散发弄扁舟
19楼
我规划的是完整的汉水流域上中游流域~
信阳应该属于淮河流域,水土文化都不同。
我更看好利用迁都把汉水流域治理好,并辐射全国。这里本来就是空白,便于高规格重新规划。淮河流域偏于东部,地域色彩更浓。
另,设7司云云,实质是要搞个超大型城市,这是我的倾向。最终我觉得把首都职能归并到汉中去比较好,成为一个完全单一职能的中等城市,在籍人口控制在100万,加流动人口在200万左右,和目前苏州市区差不多。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0楼
zd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1楼
我来为该yy定一个下限8:将汉水上中流域建省。
省名嘛,我看就叫汉源省,或神农省(境内有神农架),夸父省(取交通上的夸父逐日概念)。
该省包括目前河南省的南阳市,湖北省的随州市、襄樊市、十堰市,陕西省的汉中市等地。
这些地方在河南、湖北、陕西都不在中心区域,在各省的发展规划中都不是重点,自身发展规划处于彷徨止步的阶段,分则成为一些边角料,合则成为振兴中部的妙棋。
这个在目前也相对具有可操作性。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2楼
作者:博浪沙的英魂 回复日期:2008-1-2 18:55:57
D~ (楼主,新的一年又到了~ )
===========
是个,英魂也降落下来吃顿年夜饭8^-^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3楼
yyforever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4楼
d,召唤同道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5楼
d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6楼
迁都需要作20-30年,甚至更长时段的规划,期间很多问题必须解决。其中包括“首都祸害地方”的问题。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7楼
英魂好啊。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8楼
zd
avatar
散发弄扁舟
29楼
作者:回首百年身 回复日期:2008-3-27 13:06:55
纯属电脑游戏打多了
====================
赫赫,我很喜欢电脑游戏。
不过还是请就事论事,不要戴帽子,玩帽子戏法。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0楼
d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1楼
zd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2楼
现实迁都看样子么戏,我打算写yy小说了。
小说里我爱迁就迁,爱迁哪里迁哪里,爱怎么迁就怎么迁。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3楼
顶,拉动内需,迁都啊。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4楼
新年再顶,希望能进全国两会讨论。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5楼
感谢支持!牛年再顶。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6楼
虽然没戏,8过要d。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7楼
■吵架王
九,中心画符
关于“中心画符”这个问题我在文章开头打过一个小补丁:“弓与箭,即A与B线交汇处的南阳盆地也就是我所推荐的迁都地点。当然选址于此绝非因为在地图上画画好看,在弓箭图案的背后是人文地理的众多因素。”
后来又展开了一下:“‘中国之中’,商周以后在中国人的心理上被确定今日河南洛阳一带。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以及秦、巴、蜀、楚、吴、越等周边文化融入主流,这个中心也逐渐南移。近世考古逐渐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以往不为人知或被主流忽略了的辉煌、灿烂的巴蜀文化、南方文化。南阳盆地位于中原文明的中心河南省西南,近于关中、巴蜀,荆楚,是笔者以为最适合承上启下,联系各种文化类型,统合中华本部,熔炼并升级中华民族精神的区域。”
找所谓纯粹的地理中心我一直是反对的。如所谓亚洲地理中心在新疆某处,中国大陆地理中心在兰州某处,于是这个船载以入的东西就被有些人以为神了,不但树碑供起来,而且打算就这个中心发展出种种规划和理论。
亚洲这个概念本来是欧洲中心主义的产物,从希腊与小亚细亚的敌体,发展到欧洲与亚细亚的敌体,其实就是把大陆硬割开一块白人的方舟而已。中国大陆地理中心这个概念更要不得,具体就不展开了。
而文化地理中心的概念侧重于人文。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是由长江、黄河两大河流养育的。与世界史中西方中心史观对应的是中国史中北方中心史观,对长江流域乃至更南方的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一点需要做调整。怎么调?迁都就是可考虑的方案之一。尤其在迁都成为一种客观需要的情况下,文化地理中心的考虑应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
再来谈谈这个“中心”的意义。
兵法有正奇,以正合,以奇胜。
迁都不是造碉堡,需要找一块隐匿险峻的所在;迁都也不是造园林,旁逸斜出才能符合审美。迁都是安置国器,正经800的正事。中国四面与八方,哪一方的重要性都可以写长篇政论,这些重要性因时因事而变,迁就这些“奇”的因素而从权,取一时之幸,那就是以造碉堡的心态在建都。而有些人爱家乡的私心发作,要把首都弄到自己家小区隔壁,这种心态就是在以造园林的心态谈迁都。此两者都要不得。
再补充回应一下所谓人口线。
我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拥趸,中国文明乃至世界各种类型的文明类型、社会形态都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或者说塑造。所谓人口线在前5千年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变动,后5十年又会发生怎样的变迁,充满了不确定性。西部开发、民族政策、人口政策、经济政策,气候条件、水文地质变迁,乃至迁都本身都会影响人口的分布。相比较而言,一二级台阶分界线则是伴随、影响、塑造、决定中华文明发展的恒定线。(与前文否定伪地理中心的观点并不矛盾。这条线结合了人文和地理两个层面的考量,和前文所谓亚洲中心、中国大陆中心的不同在于它没有把欧亚的种族主义分界和中国的行政边界算在内,这两条边界都不是我要考虑的,其理自明。)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8楼
作者:东来哥哥 回复日期:2009-07-31 12:26:46
拟同意 着家宝同志组织讨论
====================
家宝叔叔批示了没有。
avatar
散发弄扁舟
39楼
作者:京都梦 回复日期:2009-11-11 10:09:15
家宝已阅,请邦国同志裁决
===============
还是转 两位的办公室8.
avatar
散发弄扁舟
40楼
啊有哪位代表委员行行好,把扫黄提案换这个。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