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涧石亦作千仞看
avatar

涧石亦作千仞看

薛依云
1楼
涧石亦作千仞看
(一)
好友@雪暗山村 把拍摄的‘香溪源系列“题为【香溪之水天上来】刊载在【一池春水】让人叹为观止。上网查悉香溪源位于神农架林区内木鱼镇,是长江的一条小支流,溪水顺着山谷蜿蜒而下,如珍珠如碧玉,时而水花四溅,时而清澈见底,瀑布纵横多姿。据《兴山县志》记载:“王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浣手,溪水尽香”又云:“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浊相间,作碧腻色,两岸多香草”,故名“香溪”。
山村兄以其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溪涧中大小鹅卵石经过放大的效果,如万壑千岩;同时把淙淙流水拍摄得云烟弥漫,更似雾绕群山,水到之处如不尽长江滚滚来,卷起千推雪,亦如绸缎似飞絮。愚痴如我,竟想探寻在汛期云烟深处可有桃花源,一叶扁舟伴随欸乃水声入梦,那里桃花烂漫夹岸而行,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谨载录其中一幅如下与喜欢艺术的朋友共赏,另赋诗一首助兴:香溪流韵美名扬,涧石亦作千仞看;云烟深处问桃源,欸乃入梦花烂漫。

(二)
雪暗山村回复说:非常感谢薛老师的抬爱与诗作,实际上我拍香溪源也是在不断的摸索,积累经验,这已是我第四次拍摄了,自然界就是那麽神奇,同一个地方,竟然每次来,其景观都不同,用气象万千都不为过,今年是我在这里遇到水势最大的一次,连日(黄梅季)阴雨过后天气放晴,才有这样的效果,身临其境,感受香溪源那山势陡削、林密幽深、水碧如玉、汹涌而下、声震山谷的情景,一定会产生“涧石亦作千仞看;云水深处问桃源”的创作冲动,薛老师的这两句写到我的心里去了(仿佛在我拍摄之前就写好了)。
让我更惊讶的是山村兄的感性情怀和大自然的奥妙,特意选择在去年和今年,到云山水流深处的同样精确位置取景拍摄作对比(如下)

山村兄动情地在留文说了:“啊!去年那块石头还在呀”。我想如果石头有知也将回应说:“千山万水,你还记得(认得,牵挂着)我啊?”。

有感赋诗一首致意:山水有情人有义,去年岩草今犹在;翘首踮脚应约来,心如云烟共千载。
摘录自2016年10月12日留言记趣
avatar
薛依云
2楼
《静若止水,动若闪电:白鹭捕食时的精彩瞬间》
楼主:雪暗山村 2015-03-11
楼主原文:以此来形容白鹭捕食时的情景一点也不为过,其最快时脚不沾水,从发现食物(鱼虾类)到俯冲而下,还没等你拿起相机反应过来,白鹭就已掠过水面捕得食物飞速而去,用它长长的尖嘴,准确的从水中一点,叼得鱼儿摆头飞去,一下一上一气呵成,不过一秒钟,娇健的身形、完美的动作让人赞赏不已。

笔者留言:表面上,大家是在欣赏白鹭捕食的精彩瞬间,其实是摄影者捕捉镜头的抢拍连拍瞬间,你说白鹭静若止水动若闪电,其实道行更高一筹的还是雪暗山村,笔者惊叹艺术的高妙境界。
谨赋诗一首助兴:万籁俱寂乾坤藏,气定神闲势待发。展羽铁戈擒瞬间,一湖涟漪天地惊。
avatar
薛依云
3楼
《小城苏兹达里Suzdal的卡缅卡河畔》

好喜欢楼主雪暗山村精彩的《卡缅卡河畔》-Kamenka River系列摄影,色彩光线取景构图,特别彰显乡野趣味,山坡上的农舍小屋,悠悠河水,凸显环境的幽静和生活的悠闲,浓郁得都满溢流到画外了。个人特别喜欢16楼那张芦苇丛深处小艇垂钓,空气中散发一片凝宁静止,湖面倒影浓密,让我联想起苏州镇湖的乱针苏绣作品。
让观赏者有走入画中的欲望,是艺术感染力的效果,美哉,美哉。
写于2016-01-30
作者彭程在《乡野的俄罗斯》一文(刊登于1999年9月份的青年文学)中写道:“从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学来看,在我所喜爱的外国文学中,还找不出一个国家的作家,能像俄国作家们那样痴迷执着,一往情深地描绘和赞美那一片广阔土地的田野风光和乡村生活。翻开一本书,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或诗,总不难发现那些熟悉的景物——刚解冻的浮着冰凌的河水,报导春天来临的白嘴鸦的叫声,教堂和墓地的十字架,泥泞的乡间道路上的马车,花楸树和白桦树,黑麦田和荨麻地,以及茅草或木板房舍背后忽然闪现的少女的彩色头巾……无论是帝俄时期,还是前苏联时代,都是如此。这一点已然成为一种集体行为,一个十分突出文学现象.....”。
笔者在九十年代认识一位退休的美术院校的老校长除自己创作外,也喜欢临摹苏俄画家田野题材的作品,我私底下觉得那是教育和时代的印记,直到欣赏楼主的系列摄影,让我改变这种想法:任何人有艺术感知的人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都会畅怀而歌,以笔以镜头以音符以色彩记下心里向往的刹那美丽......
写于2016-02-01
avatar
薛依云
4楼
《在海上》
楼主:雪暗山村 2015-02-10
楼主原文:这是一组鱼民在海上打蚝的片片,我是第一次看到打蚝,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范仲淹的江上鱼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当食客们在餐桌上享受美味的蚝肉时,可否知道打蚝人的艰辛?

笔者特别欣赏雪暗山村的《在海上》精彩摄影系列,不禁手痒赋诗祝贺。(其间雪暗山村还提出修改意见,相互切磋,尽享高山流水之乐)。
千里江山积翠遥,三两船歌入浦深。纵棹飞流伴鸥凫,滩声暮急载月归。
西风识得鲜蚝味,细捣姜丝蒸鲈鲙。酒家旗耸云山处,除了雪村无此景。

意犹未尽,再赋诗一首:一篙槕舟清波里,三两沙鸥逐岛嵊,峰岚无边日晒苦,樽酒鲈鲙叹此生。
avatar
薛依云
5楼
《美丽的锡格那吉小镇》
好友@雪暗山村 花了个把月时间,一个人踏上了乌克兰(Ukraine)和格鲁吉亚(Georgia)自由行摄之旅,其中锡格那吉(Sighnaghi)是此行最后一站,回来后,精选了四十五张恢弘动魄的摄影巨作,赋予充满历史文化感的深入文字介绍,作了分享;欣闻荣登《部落首页》,特来祝贺及添加几句感言。
这时耳边不期响起有首歌是这么唱的:“都说边疆风景秀丽,哪知边疆也有潮落潮起,乌苏里江的朝霞染透天宇,帕米尔的落日燃烧如炬,呼伦贝尔的传说充满情意..” ,那是央视四台《远方的家》栏目,在2011年7月中旬,推出百集系列特别节目电视专题片《边疆行》的主题曲。
我尤其觉得山村兄这次更像当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骑着汗血马,日行千里,站在中亚之恢弘蜿蜒的城堡垛墙山丘上,面对一望无际的草原牧场,在天边大笔挥毫几道山峦云彩,心里忖度那天色透亮靠海的远方,可有梦中的橄榄树。

眼前靛蓝色的前方,岭角峥嵘的山体,宛如奔放的群马;如果这时风起,整个西域,将铺天盖地,响遍轰隆的马蹄声。驻歇在绿茸茸的山坡上,遥看清亮的几点湖泊,想起家乡期盼的泪光。

几抹橙黄色的霞光,随意泛漫在灰蒙的暮色里,但掩饰不了急着赶路、过草原的山脉,还有按捺不住的城墙古堡如潜水艇的桥楼,静匐在那里;而雪白的浪涛,无声地翻卷着,从历史深处冒出来,不停地冒了出来。

这待命的城堡如道屏障,横跨画面,凝重地,注视着前方奔腾的山脉。像驻守边疆的将士,看着斑斓的秋色,而草原浩瀚如海,唱着一首故乡的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步入小镇,依山丘而筑的民居,错落有致,轻描淡写铺陈着无边的宁静;笔立的教堂,指挥着路过的蓝天白云,翩翩起舞,薰薰暖阳,贴伏在地上,一动也不动。

常有风,浩浩荡荡,从西域三十六国的深处吹来,把群山吹成波浪的样子,一波又一波,这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只是如今少了昔日持缰扬鞭的风采。
特别欣赏山村兄17楼的图景以及精彩文字:“古堡与雪山的对话,它守卫着身后的小城,把千百年以来的所有悲欢离合,所有的故事都凝固在那风化了的墙砖里,任凭后人去追寻,去评说,去演绎”。

宽阔大地中亚的民居,就筑建在起伏的山坳之间,风急响疑雷,又何曾惊动这里的悠闲生活;浓密树荫环绕其间,石板砌铺有致的斜坡小路,和谐简易的小镇生活,还有阳光下宽敞的阳台,无处不向我们展示这传统坚韧民族与世无争的朴实生活。至于转弯处的城堡断塃,把角声满秋色的荒莽挡在家园之外。

末尾的几张景色构图也是别具特色和气势,刻意的视角,彰显着这民族独有的风格,在历经沧桑后,巍巍然傲视这片苍茫大地。在现实和历史之间,透过云层,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此起彼落的楼房民居,如万马奔腾,铺盖整个中亚的牧场。
我们悄悄的来,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忧伤的秋色,把赞美留在镜头里。
最后在赞叹之余,笔者建议斑竹可考虑配上俄国作曲家鲍罗丁(1833-1887)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乐曲,它表现辽阔无比、美丽的草原形象,更以木管乐器的演奏渲染了草原的荒凉寂寥的气氛。它描述了在黄沙滚滚而单调之中亚细亚草原上,传来了宁静的奇妙旋律,接着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与骆驼的脚步声,以及郁悒的东方歌曲的音调。一队土著行商,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又走远了,俄罗斯宁静的歌曲与东方歌曲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回升长久地在草原上萦绕回荡,最后终于消失在远方的云山之间。
山村兄读了以上感言即回复说:薛老师的点评我看了好几遍,仿佛不是在看对我的帖子的点评,而是单独的在看一篇对于锡格那吉的描述与刻画,而这样的描述与刻画不仅触及到历史的深度,也有着空间上的广度,让人感觉到作者不仅亲临过锡格那吉而且对那里的人文风情把握得非常准确,当我站在那古堡之上遥望远方的雪山,俯看眼前的一马平川时的心情和由此产生的联想的确如薛老师所描写的一模一样,只是,我没有能够在我的帖子里表现出来,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我的那一段古堡与雪山对话的那一段话。...........
笔者赶忙回复说:兄台过奖溢词了,很不好意思,这几行文字匆忙草拟于公务午休时间,主要还是精彩摄影镜头传递的讯息和艺术感染力给予的灵感,尤其是具有历史深度与文化内涵的介绍,笔者仅是借句加以延伸,更何况这寥廓莽原,最适合登高远眺,或策马扬鞭....。
2016年11月3日 载录《天涯部落》留言整编为记
avatar
薛依云
6楼
《苏兹达理的秋色》
好友雪暗山村说:苏兹达理的秋色令人难忘,那里的秋色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也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和绘画艺术家,后者把色彩画在了她们的画屏中,我把她们和秋色一起留在了我的镜头里。
确实,秋色是迷人的,就看这寒山转苍翠,数树深红出浅黄;连宋朝苏轼也禁不住要写诗告诉朋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雪暗山村的《秋在镜头里-色在画屏中》摄影系列,看来也不例外,谨摘录几张来和大家共赏。

个人特别喜欢镜头里的画者,聚精会神沉迷秋色野趣之中的神态,一幅“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悠然心境。

画面上焦点是专注的脸庞,笃定的心境,坚实的画笔,大家还得憋住喘气,看似就等这一笔,便可以点活一切的美丽了。

这张我也喜欢,二位画者,衣着色彩搭配天衣无缝,非常入画,焦点光线集中在画作上,非常传神。

或者这系列只是山村兄路过抓拍的小品,若真的深入秋色画屏里,很多朋友也许一样缓不过神来,忘了归途。
薛依云赏读文字(摘录)刊登在《一池春水》部落留言栏2016-04-06
avatar
薛依云
7楼
《深圳湾美景》
好友雪暗山村拍摄了系列深圳湾的夕阳美景,还附上文字“深圳湾畔的夕阳也美到极致,当海风徐徐吹来,那夕阳通红的美色笼罩着你,紧紧的包裹着你,你会是一种什麽样的感觉呢,那夕阳的光辉一定会透进你的心里,把心里的杂念挤得干干净净,你也一定会产生把这暮色中的大海、血红的夕阳、静谧的海湾一起拥入怀中的冲动,把那美好的一刻定格在人生的旅途之中。”

笔者刚明白这系列摄影技巧叫《逆光效果》,楼主雪暗山村又说了:“这还得耐心守景,因为每天的色调都不同”。
读着看着欣赏着,怎么摄影镜头在大师的手中就能蒙太奇般变化成“调色板”,而这画面人物的逆光效果,怎么就有点像皮影戏,亦像肖像人物剪纸。师傅说了:这得要有较高的审美观和洞察力,要有把握剪、刻技术的娴熟技巧和分寸尺度,要有丰富的生活历练和细腻的情感世界、更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雪暗山村还有《深圳湾的早晨》摄影系列,画面亦非常大气,显示镜头背后的开阔视野和胸怀;色彩构图绝佳,积累高超艺术鉴赏修养,画面静动处理带出美好生活的主题,是真善美的艺术作品。



薛依云欣赏文字(摘录)刊登于《一池春水》部落留言栏2015-05-31
avatar
薛依云
8楼
喜欢雪暗山村兄的《云裳天影》摄影系列,画面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特别畅怀。让我不禁想起自己有篇《谁伴我醉青山》的高歌情怀,谨摘录部分文字片段来助兴。

帘卷西风时,便有一窗山色簇拥而来,几声鹧鸪逸荡在淡烟疏雨里.......
终日看山不厌山,生活在山的怀抱里,很容易与她结上不解之缘.........
闲时,你望着山,山也静对着你,自有一番禅妙滋味,以致有时闭上双眼,仍觉有山向你纵来,有山自你心底涌起。......
虽然‘山’时常在童年的回忆里隐现,但那毕竟遥远而模糊,所以当第一次面对着那一片葱茏的绿,绵延起伏不尽的山峦,涵蓄着盈然的生意,高耸抚云的山势,仍然令我惊悸不已,那份喜悦就如钱塘潮涌......
直到有一天,你甚至会感到山与你已化为一体,山中的一切仿佛全为了你,舒卷的白云,沾雾的花草,澄澈的溪涧,绿挺而起的一伞潇洒,你有携山纵向远方,仗剑君临天下的豪情;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想也不过如此......
攀上山头,几许寒烟中,看环结的山峦盘踞整个空间,不要去想现在是作什么野战训练,像去国的浪子,回首望中原,不学古人"念天地悠悠,怆然涕下",只是心理默想:鸟啊,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亦是这里的山啊。.....
望着高远的天空,飘逸着几朵云彩,一切庸俗的杂念全都净化,“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那时我的心境澄清如不皱的湖。当风起时,有声响从远处扬蹄而来,并形成柔柔的哗响而去,这时千山万山似乎都在悸动,满山翻飞的茅草也出鞘仗剑,就像远处有军队在攻山冲杀,有时急遽,有时静止,你的心能不激动吗?......
冥坐山头,望着四周山峦,触目青翠,影浮山动传绿沁,湿润的草野不正是闪耀着生命的喜悦吗?暖凉的山风更吹得满山绿发招展曳摆,豪迈地徐拂过我的面颊,带有几分温馨,于是你说:好蓝的天呀!所有的鸟呢?(鸟在云深不知处),走在山径,迎着蒲公英纤小的绒球,这样的季节,该搧着诗集,坐在树荫下编织一卷翡翠色的窗帘,倦的时候,望着那片波动着壮丽的近似凄怆的景色,带有苍凉的古意......
在早晨,欣赏阳光从弥漫雾帘的远山如浪花般涌来,发出微响,然后又带着一阵草香涌去,那种幽静夹带几分热闹,寂寥中仿佛有音乐在流动;转瞬间,覆盖绿纱的峡谷,横卧如象的群山都被阳光所吞没,偶尔的鸟啼,是佳妙的诗句,轻轻挥手,便叫云扬风飞起。......在黄昏,尽可幻想倚篱东窗,在八荒昏曚的暮色里遥望黄河落日淹没在远处海峡的屿山背后,于是所有的景物便浸在浓浓的咖啡色里。......
还记得去年重阳等高处,云山万叠中,望尽天涯路,忽想起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偏插茱萸少一人',能不黯然吗?如今绵绵群山中,谁伴我?.......
山风中频呼唤着你们的名字,而你们都在千山万水之外,即使登上最高的山啊,也望不见你们,'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但即使缀满萸囊菊,又谁能与共。.....
当炮弹划破晴空,扑面的黄沙便抖落风尾草尖凝聚的梦露,生活在山的怀抱里便应像山,在我静和无浪的内心,山已成为不可磨灭的形象;气馁委屈时,便推开小窗,望着那片无止尽的绿;豪气万千时,便在群山之首挺胸扬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年多军训的日子多靠山撑伴着我,但随着环境的转变,与山在一起的时刻已渐减少,但这段感情我会深念着,像那不老的绿,扎根在我每一絮记忆里……
薛依云文字分享刊登于《一池春水》部落留言栏 2014-05-12
小注:《谁伴我醉青山》写于高中毕业后军训期间,全文曾刊登于香港著名期刊《当代文艺-第98期,1974年元月号,第57~59页)以及入选1977年新加坡黄继豪主编的《十三人散文选》。
avatar
薛依云
9楼
再来欣赏《雪暗山村》高超艺术摄影佳作《步步高》,取景地点红花小镇是进出神农架各大景区必经之路。处于海拔800-2600米的高山峡谷中,绵延香溪河十公里,地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
这“香溪河红花小镇”单听名字,心里就满载诗情画意,特挑选有简易铁网木板桥,跨过峡谷河面,通向群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巨大迷蒙山影形成重峦迭峰,更能衬托凸显出几分翠绿,浸浴在饱和阳光里的美好山居生活的主题和祝愿。

几张路过的拍摄得比较随意的《农家晒谷场》 ,却是金灿灿的谷子铺满醉人的金黄,感到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晒谷场记录着农家人的希望和收获。

摄影者露出童趣来一小手,阳光下的野草越显翠绿透亮,毛茸茸的梗茎上蜘蛛网编织的梦丝清晰可见;最后一张特别有意思,那舒展的叶片就好像摄影者的手,展示这里的风景,请大家好好欣赏吧;有如挥手依依不舍地告别,安抚说我会再来的;更是两手扶裙摆谢幕。

薛依云欣赏文字刊登于《一池春水》部落留言栏2014-06-01
avatar
薛依云
10楼
《昭君故里》
我们随着雪暗山村的镜头,站在昭君故里气势恢宏的山上俯瞻,香溪河在群山间缓缓流过,这里位于兴山县高阳镇。

王昭君就是从这里走出来。这灵山秀水孕育了王昭君这个绝世美人,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民族和睦的动人故事。

笔者在2014年8月20日的《一池春水》看到雪暗山村的《昭君故里》系列美景美图,感到非常兴奋,因为笔者刚于两天前的8月18号发表《汉唐和番对当代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博文提到王昭君。谨摘录把部分文字作为背景资料助兴如下。
根据吴蔚著作的相关文学作品《大汉公主》中写道,大汉立国不久,汉高祖刘邦遭遇白登之围,被匈奴骑兵围困长达七天之久。大汉不得不献公主给匈奴单于,以屈辱的和亲来换取边境安宁。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开始有计划地反击匈奴,大汉公主们也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解忧和亲,昭君远嫁、苏武牧羊,李陵降胡。英雄与美人,铁血与柔情,残酷与浪漫,野性与天真,交织出一曲猎猎大风歌…
(1) 最近热播历史电视连续剧《解忧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她是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提到的中国第一个和番的公主。过了多年,才有了著名的昭君和亲匈奴。
(2) "昭君出塞”是汉匈交往上的大事,《汉书-元帝纪》《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等都有记载了这件事,尤以《后汉书》中的记载绘声绘色。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她得到历史的好评。
王昭君于汉元帝时期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入宫为宫女,传说画工毛延寿趁机勒索宫女,宫女们为了自己能被皇帝选中,送给毛延寿很多钱财;虽然王昭君相貌出众,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种手段以谋求皇帝的宠爱,毛延寿得不到贿赂,便故意丑化她,于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愿请求嫁于匈奴。到了昭君出塞的那一天,元帝见昭君美冠汉宫,不禁大吃一惊,他本想留下她,可是又怕失信,只好忍痛割爱。后来汉元帝大为恼火,杀掉了毛延寿等画工,没收了他们的财産。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师,即以后的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后,王昭君欲归汉,汉成帝命其“从胡俗”,再嫁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复株累若鞮单于。再育二女,长女为须卜居次,次女为当于居次。王昭君死后,葬于“青冢”(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历史上咏唱、叙说昭君出塞的作品很多,如《乐府诗集》中的《昭君怨》,是谱成乐曲歌辞的代表,笔记小说《西京杂记》(晋葛洪撰,一作汉刘歆撰)中的《王昭君》也很有影响;后世吟咏昭君的诗歌为数更多,这些作品大都流露出悲怨的情调,抒发作者的愤懑。王昭君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曾不断被增饰,并逐渐成为民间说唱文艺的题材。敦煌《王昭君变文》是唐代作品,前部残缺,后文表现了王昭君思乡的郁郁心情,虽然单于对她百般体贴,也未能取得她的欢心,终因愁病身亡,宋代歌舞曲传踏中也有谱写昭君事迹的篇章。
其中元朝的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就是描写演王昭君出塞和亲故事,作品不拘泥于史实,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由于作者创作的年代正处于元代初期,金、宋相继灭亡后民族情绪的曲折反映,在当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描绘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思念中,渗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借历史上的兴亡聚散抒写作者情怀,流露了深沉的忧伤情绪;特别是作品第四折描写昭君去后,汉元帝听到大雁悲鸣,倍增伤感,在反复吟叹中,抒发了他的满腔愁绪,后人根据昭君出塞和亲时情景:望着漫天黄沙,孤雁南飞,不觉幽思自叹,无限感伤,便弹起琵琶,一首《出塞曲》寄托了浓厚的乡愁和一丝憧憬,声声催人泪下,而南飞大雁望着惊艳的女子,听着凄婉的琴声而扑落于平沙之上,遂成“平沙落雁”的千古绝唱。
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传奇动人,和后来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公元641年)的故事一起传为千古佳话。
avatar
薛依云
11楼
与@雪暗山村 兄交往多年,除了共赏摄影佳作的艺术人文情怀,少不了诗词酬唱雅集,谨摘录几首部落留言存念,以免大江东去,浪淘沙无影。
(一)薛依云 题【虎溪三笑】美谈
高山流水广陵曲,虎溪三笑传美名。禅莲松菊习相近,层峦云霭共一色。
峰岫峣嶷忘路遥,闲澹疏豁误暮瞑。他日扶醉上庐匡,对月邀影话天明。
(二)雪暗山村 答谢两位老师 (寒风居士/ 薛依云 )
北雁依云望南国,寒风一夜染秋色。三人笑谈松涛远,雪村留韵惠馀泽。
依云看山小,寒风著色深。山村烟暮里,柴门迟归人。
(三)薛依云 致意 雪暗山村 寒风居士
雪村早梅一枝开,寒风摇月盼君来;依云出岫涛无迹,高山流水尽天籁。
(四) 薛依云 致意寒风居士和雪暗山村:雪寒犹显花枝俏啊,愚兄实感敬佩。既是酬唱,虽笔拙亦并凑一首。
雪梅村前开,香随寒风来。诗成松月在,云深水流长。
(五) 雪暗山村 致意薛依云/寒风居士/一面湖水: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两位的诗作激励了我,再奉和一首”春曲“
飞燕依云晗春泥,寒风回暖柳新绿。山村桃枝花千树,一面湖水泛涟漪。
(六)雪暗山村 再续一首“秋色”
依云悠悠雁阵长,寒风烈烈草原黄。层林染尽枫又红,一片山村带夕阳。
(七)既有”春曲“和”秋色“,雪暗山村再献上“夏意”助兴
扬柳依依依云长,一塘新荷映夕阳。山村牧童弄短笛,居士踏歌舞墨香。
(八)薛依云致意雪暗山村:诗才斐然意境高远;愚兄确实捉襟露肘,谨凑回文诗一首两读三弦齐乐,记趣此中情谊。
前村山暗雪初晴,拨弹三弦对歌吟。闲云依岫思归雁,凛风寒江钓月明。
明月钓江寒风凛,雁归思岫依云闲。吟歌对弦三弹拨,晴初雪暗山村前。
(九)雪暗山村读薛依云《孤云出岫》的人生体会有感,不禁想起在山里观察拍摄云海时的情景与心情,那感觉真的是奇妙。
雪舞苍茫不见天,
依依群山隐于前。
云起溪涧细流处,
峰峦不露峨嵋尖。
(十)雪薛同音自是一家,薛依云谨赋藏头诗一首回赠雪暗山村。
雪花飘飞若柳烟,
暗香梅韵满画篇。
山色有无瞬念间,
村溪潺湲过云天。
《烟雨江南的情缘》整理于2015-06-10
avatar
薛依云
12楼
问好@雪暗山村 你楼上分享的图片,让我想起在2015-10-06 12:16:40在你《迷人的神农风情》摄影系列的几句留言。
采风回来,佳作连连,谢谢分享。最喜欢还是图片彰显了山的层次感,纵的横的暗的明的,深邃立体有纵深重叠绵延无尽的视觉艺术效果。几幅倚栏望山色彩搭配极富舞台趣味,拉近观赏者的距离;即使白云边锅巴饭餐馆雕花门外之随意摆设木椅和张挂灯笼的一幕也蛮有娆趣。这三十华里的路,就是三十华里的画。羡慕啊。




avatar
薛依云
13楼
【山色有无中】薛依云
野麓如翠
丘陵屏立
一如坚实的苍郁岁月里跃马启缰的壮志
海天清湛
蔚蓝无边
凝聚的宁静中隐现风帆人生的几回身影
厚厚云白
来自故乡
迫不及待就把来人无痕拥入一抹山色里
这一幕
惊呆了看画的我
从此失语无声
注:《山色有无中》诗句出自唐朝王维(701-761)的《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avatar
薛依云
14楼
登高有何心得,想起两帖诗句:(1)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2)“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据《庚溪诗话》记载“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香严闲禅师同行,因观瀑布。禅师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这确是千古奇谭的佳话,候任皇帝与禅师共同完成一首励志诗作“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明代万历年间也出了一本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亦云:“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意思是说:世上有许多事都是机缘巧合天意安排,非人力所能更改,比如流水从高处奔向海滩,并不是它自己想要做的,也不是海滩有意向他索取;白云飘过山峰也不是因为山峰的召唤。如果我们不亲身实践,从高处看河水奔向大海,又怎么能相信东去的流水会像海一样深呢。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有它必然的趋势,外界的些许干扰不会造成最终结果的彻底改变,但当时若不努力去做,也就没有后来的成就了。
@雪暗山村 兄台宁静致远淡泊明志,追求的显然不是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与世无争的怡然心态及豁达超然的思想境界。故前赋有藏头诗一首相赠:雪花飘飞若柳烟,暗香梅韵满画篇。山色有无瞬念间,村溪潺湲过云天。
avatar
薛依云
15楼
好友@雪暗山村 屡次上神农架采风,乐而不疲,在《一池春水》作了多次精彩分享。其中2012-10-02有次比较另类讨论到UFO和高山云迹。
一池春水的首席天马雍金,引述中新网神农架十月份一个报道称,有位摄影爱好者在神农架拍摄美丽秋色时,意外拍到一组不明飞行物的轨迹,当时天空晴朗,一碧如洗。当地气象专家尚未能作出确切解释。

经摄影者查看相机拍摄参数,快门设定时间是1/13秒,光圈14,加偏振镜。按常理飞鸟、云或者飞机,不可能达到那么快的移动速度。经仔细确认,飞行物约为12个白色明亮线体,呈直线平行状。估计为某群行快速飞行物,沿大致水平偏左上方向,同向快速运动,留下白色轨迹线。可惜的是,不明飞行物形体高空目测无法辨认。
高山观云经验丰富的山村兄回复认为:这不是什么飞行物而是云彩,第一:轨迹太短,第二:粗细不均匀。他就常从海拔2500米左右这里登上神农顶的。他说神农架的云彩非常特别,非常漂亮,而且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瞬隙之间就面目全非,有时看到一个很好的画面,就想调整一下位置,不过五、六步的距离,再举起相机时就变了,只有到过神农架并且认真观察过的人才有直观的体会。他续而分享了几张:图一是海拔2600米的云彩,图二三是海拔1700米的云彩和鸟儿,谨作为参考。



真是:涧石亦作千仞看,流云更似万帆过.....
avatar
薛依云
16楼
问好@雪暗山村 有关“山”的课题确实聊不完,不如多拉几个有兴趣的朋友来聊聊。
新加坡诗人林高就曾说过:这样一览,众山就小了。你的脚趾下,云岚都隐去。风光都透明,什么值得一提啊! 树浅浅一笑,变自己成潺潺淙淙,绿于阳光下。若向山腰绕个湾,向山脚仰望的人家,款款流去,所有的绿,说好都开花,树浅浅一笑。

记得多年前,时逢国庆假节日闲来乐,文友@瀛山一石 在《断桥村落》发表:登高而小天下,妙举【山】为【三】侃侃而述,颇具哲理。
笔者受邀赏读,谨回诗一首:一石问孤云,天涯有多远?行桥再望山,万流心中过。
一石立即回曰:此三非彼山,彼山已此三;道尽山中景,说来还是三。
笔者回曰:一石有妙语,三山皆胜景,上山到山上,我眉亦如山,天地阔无边,都来心中坐。
一石嫣然哈哈大笑说:曾写过一首一字诗《棋盘论道》“一左一右一洞天,一副棋盘岩中间;一茶相敬棋上客,一趣相投似两仙”。依云兄与我可是两仙?
笔者赶忙回诗一首:一石一云慕两仙,青山流水可为证。棋道高妙橘中秘,诗琴书画共伴行。
avatar
薛依云
17楼
@雪暗山村 得悉兄台外出采风,想起杜甫写给李白的一首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谨致意问好。当时李白是这么回的“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意思是说:碧海青天,水天一色,雁翔长空,景色如画。闲闲书话,茶舍雅座,玉壶菊香,倚马对饮,宾主言欢,或歌或曲,各得其乐....(遗憾的是相隔万里,空留思念。)
说到这里,又联想起有一次出差回访苏州,住在古城区的平江府,早上起来看到大厅留有墨迹诗句:“苏州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平江”。

稍微迟愕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改自唐朝张籍【秋思】的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笔者浅见认为以‘苏州’换上‘洛阳’这个没问题;但‘平江’对‘开封’则有点不妥。盖原诗的‘开封’不是地名,而是说“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因为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洛阳城,催促我写一封家书,将万重的心意与亲人沟通;无奈时间太匆匆,有说不尽的心事,即使到了捎信人即将出发的时刻,我还想赶快再添上几句,故而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正如我引述杜甫/李白的诗,意犹未尽,又来引述张籍是诗)。
地名【开封】建城历史已有2700多年,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即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当时郑国君主郑庄公选择这里修筑储粮仓城,便取启拓封疆 之意,定名启封。到了汉代景帝时(公元前156年),为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就将 启封更名为开封。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上河图》,更是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繁华景象。
至于【平江】则是一条极具韵味的苏州古街。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800年来,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房屋的体量、街道的宽度和河道,比例恰当,显示出疏朗淡雅的风格;平江路两边小巷特别是东边,还较好地保留了多条水巷,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 平江路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和东北街相接,古名叫做“十泉里”,是苏州古城改造保留老街较好的个案。
avatar
薛依云
18楼
这枫叶,真的很美,随手折了一枝,夹在书里。这一缕牵念,会不会,有一天,翻书时, 如同蕾蕾回忆,满山遍野,飞奔而来......

《一池春水》》[雪暗山村专栏] 霜重色愈浓 2013-12-03 21:04:06
时值金秋,于唐诗宋词里悠然漫步浏览观赏,也是一种浪漫。 秋天最精彩的就是秋色,网络上有蛮多中国十大秋色美景的评比推荐,镜头下的美丽有时觉得美的有点不真实,或许是构图剪裁采光技巧的效果,直到你亲临现场才叹为观止。笔者孤陋寡闻,只去过苏州红枫节的天平山,闻名遐迩的九寨沟,北京的香山公园以及日本的京都等景点。

在秋季,满山的桦树叶变成了黄色,而枫树叶则成了红色,倒映在蔚蓝的湖水之中,如同一幅画卷。至于苦楝树的火红、银杏的金黄,在炊烟盘绕在粉墙黛瓦之上,被晨曦染成亮金色,登高一望,美不胜收。在茂密的胡杨林,行走其中,金秋的壮美之感始终伴随左右,尽管到处都是金色,但却没有让人感觉到单调乏味。当太阳普照胡杨林时,繁茂的胡杨叶便开始施展她们的魔力,将整个胡杨林景区域妆点成了一片金色海洋。小小的村落里,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数十幢古民居依山而建,间杂着错落有致的黄色林木,一颗颗火红的柿子挂在枝头,点缀其中,而路边乌桕树的红叶就已那么动人心魄,这里的美已足够让人迷醉!

如果你想要一睹美丽的秋景,到东北去站在高岗上,无论向哪个方向眺望,映入眼帘的都是一望无际的白桦流金,十分壮观。北京的香山公园,最著名的就是秋天那漫山遍野的红叶,有“十万黄栌尽染红”的美誉,还有漫山遍野的黄栌树叶,红得像火焰一般,霜后呈深紫红色。
在秋季正是九寨沟山水最明艳动人的时候,树林与水面达成了最美妙的配合,高原上海子五彩纷呈,这里的水本身清冽无色,沉积的矿物和缠绵的水藻,透过如镜的湖水,在阳光下折现出无比丰富的色泽,还有路旁遍野一片片红橙绿黄颜色各异的丛林,漫步其中,犹如误入阆苑仙境。
但笔者觉得最迷人秋枫还是日本的京都,在遮天蔽日的枫林里,红黄橘绿,千年古刹掩藏其中,这一池山影,一份闲适所营造出来的禅意,无畏岁月更迭时代变幻,更赋有唐诗宋词的“文化情境”。
读中国的文学史,总觉得战乱时代的秋色最显寒惨,如三国魏国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东晋陶渊明的”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秋天到了唐宋就多姿多彩,唐朝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维的《阙题二首·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宋朝苏轼的《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还有宋朝程颢的:“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其实秋天也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也是一年之中最为绚烂的季节。澄净蔚蓝的天空,清澈碧绿的湖水,再加上色彩纷呈的树林,秋日美得令人沉醉。李峤有诗云:“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绅亦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诗宋词里文化情境秋韵是壮阔深邃,感动的是人的内心,而现代的秋韵,则更具有视觉上的震撼,尤其是旅游和交通的便利。
生活在现代繁华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社会里,我们也只有到唐诗宋词里,才能寻找文化情境之秋韵,至于灿烂的秋色,就留在旅途上和摄影镜头里面了,这美丽迷人的秋,一直都在我心里徘徊,不曾离去。
avatar
薛依云
19楼
介绍欣赏韩愈的 《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后来苏轼也慕名而来【二月十六日,与张、李二君游南溪,醉後,相与解衣濯足,因咏韩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乐而忘其在数百年之外也。次其韵】
终南太白横翠微,自我不见心南飞。行穿古县并山麓,野水清滑溪鱼肥。须臾渡溪踏乱石,山光渐近行人稀。穷探愈好去愈锐,意未满足枵如饥。忽闻奔泉响巨碓,隐隐百步摇窗扉。跳波溅沫不可响,散为白雾纷霏霏。醉中相与弃拘束,顾劝二子解带围。褰裳试入插两足,飞浪激起冲人衣。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鞿。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
avatar
薛依云
20楼
问好@肖毛 谢谢分享系列美图,助兴为乐。特别喜欢第四幅---篱架上的红叶群起伸出小手,成排潮涌而上;左侧有个不起眼的细小竖条,可供梦想者向着大片大片的湛蓝,努力牵沿....攀登.....你若用心倾听,那是一首悦耳的《秋天之歌》。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