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问世间,情为何物?
avatar

问世间,情为何物?

薛依云
1楼
你听过《雁丘的故事》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avatar
薛依云
2楼


avatar
薛依云
3楼
话说公元1205年,有位16岁的少年赴州赶考,途中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少年听后非常感动,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河边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出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这少年名叫元好问(1190-1257),生于山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后来是名冠金元两代的诗坛巨擘。他一生在金末元初,其间江山易主,风云动荡,为官恤民、为士请愿、奔走存史,留存下来的词有384首,称为《遗山乐府》。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竟然深刻点出了千古爱情的永恒主题,实在令人惊讶。
avatar
薛依云
4楼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部电视连续剧改编自台湾琼瑶著名小说《梅花三弄-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而创作的主题歌词,即引用了《元好问》的句子,衍生如下: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在这里,我们也会联想起中国古曲的《梅花三弄》,原为笛曲或箫曲,后改编为琴曲。它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五子)演奏而作,旋律优美流畅,形式典雅独特。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三个变奏即高声弄,低声弄,游弄;这种反复的处理,意在赞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以及不屈不饶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avatar
薛依云
5楼
爱情真的有如梅花那么高洁吗?就像文学作品中诗经(国风-周南)描绘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有民间广为传颂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牛郎织女七夕鹊桥会,梁祝恋化为蝴蝶双飞,以及王宝钏寒窑十八年苦等薛平贵等故事吗?
avatar
薛依云
6楼
相信很多读者和笔者一样感兴趣,想从中国历代文学故事中,一览广为流传的荡气回肠的一些爱情故事,我姑且胪列几个大家熟悉的故事,把它们分为四类如下,作系列分享。
(一)不爱江山爱美人: 曲剧传颂的天荒地老的恩爱故事
(1)唐明皇与杨贵妃
(2) 李后主与大小周后
(二)铁血将军儿女情长:爱卿佳人红颜知己绝唱的故事
(1)西楚霸王项羽与虞姬
(2)周瑜与小乔
(3)蔡锷将军与小凤仙
(4)张学良与赵四
(三)乱世爱恨情仇:秦淮八艳名妓和几个帝王将军的感情纠纷
(1)陈圆圆与三个男人
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闯王李自成兵败退隐山庙,崇祯皇帝自尽后山。
(2)董小宛与出家的顺治皇帝
(四)文人雅士的爱情故事
(1)凤求凰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2)南北宋相互映辉的两个文坛大家:
爱妻相伴官途起落一生的苏东坡,和错失因缘遗憾终生的陆游
(3)一代词人名家柳永和晏几道:红颜知己相伴浪迹天涯人生如梦
(4)从郁达夫的毁家诗,到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爱情故事。
avatar
薛依云
7楼
(一)不爱江山爱美人:曲剧传颂的天荒地老的恩爱故事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明皇与杨贵妃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经唐朝白居易《长恨歌》,元朝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清朝洪升的《长生殿》等文学作品的渲染,流传甚广。
让我们先听一下李玉刚经典绝唱的《新贵妃醉酒》:“那一年的雪花飘落梅花开枝头,那一年的华清池旁留下太多愁。不要说谁是谁非感情错与对,只想梦里与你一起再醉一回。金雀钗玉搔头是你给我的礼物,霓裳羽衣曲几番轮回为你歌舞。剑门关是你对我深深的思念,马嵬坡下愿为真爱魂断红颜。爱恨就在一瞬间,举杯对月情似天,爱恨两忙忙,问君何时恋。菊花台倒影明月,谁知吾爱心中寒。醉在君王怀,梦回大唐爱,陛下在来一杯吧。”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称唐明皇,从712~756 在位44年,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他在公元710年发动宫廷政变帮助父亲夺得皇位,不久后父亲禅让,即建立“开元盛世”大唐气象,前段时间励精图治把大唐带上了顶峰的发展。到了公元736年,61岁的唐玄宗之爱妃武惠妃病死而日夜寝食不安,听人说他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之27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艳丽无双,于是不顾什么礼义廉耻,把她招进宫里。《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故而杨玉环很快得到唐玄宗的欢心;为了掩盖自己夺儿媳的丑恶行径,唐玄宗让杨玉环自己请求进宫做女官,住进南宫,又赐号太真。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个妃子作为补偿;后来,唐玄宗封杨玉环为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杨贵妃。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贵妃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后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陕西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让杨贵妃上吊自尽。757年肃宗派人前往四川迎回玄宗,762年唐玄宗崩逝。
对杨贵妃之死,唐玄宗耿耿难忘,忧虑难眠,甚至问仙访道,以求与贵妃相见;可以说,唐玄宗在风蚀残年的最后时光,都是在对贵妃的深深思念、痛苦和哀悼中度过的。据记载,在他们之前相聚的一个七夕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郎织女重逢的悲欢场面,密誓要世世结为夫妻。这就是白居易《怅恨歌》所写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莲理枝”。在七夕之夜,对天起誓,足见爱情至深至诚。说明他们生死与共,超乎寻常的爱情的确是存在的。安史之乱,造成了历史的遗憾,却也造就了一段爱情佳话。
中国大陆根据吴因易的小说原著改编在1990年拍摄《唐明皇》电视剧,歌曲诗句是:“几曾帝王有真情,却怎么三千宠爱在一身。辜负了大好盛世千秋业,难道他不爱江山爱美人。经历了多少刀光剑影,换来这九五至尊。原说是明月永照长生殿,谁料到渔阳声鼓卷烟尘。只剩得马槐坡前草青青,到如今春来旧缘茵茵” 。
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爱情故事,自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之后,就在世人的感觉中得到了极度升华,多年以来,一直被视为“坚贞专一”、“生死不渝”的爱情悲剧,悲恸千古,好像真有这回事。但《长恨歌》毕竟是诗,文字与情感发展过程得不到充分展示。后来元朝白朴,创作杂剧《梧桐雨》则是承前启后之作,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标目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到了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洪升,写成全本五十折《长生殿》才算是精雕细刻,竭尽缱绻,将二人曲折而执着的爱抒写得淋漓尽致,几乎到了完美无瑕的境界。尤其是修改结局,说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见月伤心,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神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长生殿》曲词优美,历来为人称道。清代曲家赞誉《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但洪升也因为在康熙皇帝母亲佟皇后丧期内仍然观看《长生殿》而被革职回乡,酒醉落水而亡,所谓“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长生殿》其中的很多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于《长生殿》。
白居易的这首长诗《长恨歌》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 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也有学者说白居易自身的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 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原诗“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 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 寄词,重申前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avatar
薛依云
8楼
(一) 不爱江山爱美人: 曲剧传颂的天荒地老的恩爱故事
(2)大小周后成就了词王李后主
要问中国的皇帝当中哪个文学成就最高,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毫无疑问要说是五代李后主-李煜。历史上最有名两姐妹同嫁一个男人莫过于尧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同时嫁给舜。李煜的王后也是两姐妹,而且姐姐就叫娥皇,妹妹小周后没有留下名字。
我们还是先说说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名字由来据说他有一只眼睛是重瞳,即有两个瞳孔,用现代语言来说也就是天生白内障,按现代的审美观点,重瞳不但不帅,反而有点难看,但是李煜却整天对此津津乐道。原因很简单,因为舜就是重瞳,舜的另一个名字就叫重华。还有项羽也是两个瞳孔的,都是异相之人。李煜长得像舜,连王后的名字都一样,实在奇谭。李煜排老六,但哥哥都早死,这个皇位就只能由他来继承。
大周后精通史书,但李煜却赏识她“善歌舞,尤工琵琶”。在唐朝的时候,天底下最流行的舞蹈自然是由唐玄宗亲自担任编剧和导演的《霓裳羽衣舞》,但经过了安史之乱和唐朝末年的战乱,这首曾经风靡中华大地的舞曲已经湮没。李煜对此是叹息不已派人的寻找,经过艰辛努力总算找到残本,把残本给补全了。于是唐朝的音符在南唐再次想起,只是当初的领舞者杨贵妃变成了今天的大周后。
公元954年,李煜18岁和19岁的大周后结婚。公元961年,李煜成为皇帝后,立大周后为皇后。当时大周后精心设计了“高髻纤裳”和“首翘鬓朵”的装扮,立即成为南唐少女们的潮流。但李煜和大周后仅仅过了三年幸福美满的日子,大周后就染上了重病,死时才二十九岁,一共做了十年的夫妻。大周后死后,李煜十分悲痛,把自己和大周后都十分喜爱的金屑檀槽琵琶给大周后陪葬,并且写了一封十分感人的悼念书,洋洋洒洒几千字,句句酸楚。大周后死后,取代她当皇后的,就是她的妹妹小周后。
宋太祖打下金陵并没有杀李煜,而是把他封为“违命侯”, 李煜真正有深度的作品都是被俘以后写出来的, 比如这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就不像宋太祖那么好说话了。一个悲凉的夜晚李煜写下了那首他最著名的作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是宋太宗一听:“故国”?“不堪回首”?分明就是想造反,于是李煜被灌下了毒药痛苦的死去。李煜死后,小周后的处境就更加凄凉,不久抑郁而终。李后主作为词王,很多佳作即是为大小周后而作,传世于今。
avatar
薛依云
9楼
(二) 铁血将军儿女情长:爱卿佳人红颜知己绝唱的故事
(2)铜雀春深锁二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电影和京剧的《赤壁》更重演了那场三国演义最精彩的场面,其中有诸葛亮-俊逸机敏睿智,一股逼人的英气和横扫群雄的青春傲气,不经意间也流露出儒雅与书卷气,一代枭雄曹操以高亢醇厚的唱腔展现不可一世的大将之风,更少不了当年小乔初嫁给雄姿英发的公瑾,小乔作为《赤壁》中唯一的女性角色也为读者感兴趣。
周瑜、小乔故事的传流,除了两人具有本身的因素而外,还与明朝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围绕铜雀台故事对他俩的精心编排与渲染有关。《演义》第三十四回叙曹操平定辽东后,心情大畅,欲建铜雀台以娱晚年,这本与周瑜、小乔毫无关联,直到第四十四回,当时原在鄱阳湖训练水师的周瑜星夜赶回柴桑与孙权商讨抗曹约见孔明,后者在这时使用了离间计说:“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 周瑜不信,诸葛亮又说操曾命子曹植作《铜雀台赋》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为了证明所言是实孔明越发大展才智当面背诵该赋时,巧妙地添油加醋,着意激怒周瑜。其中有句为:“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其实孔明背诵之《铜雀台赋》与曹植原作真伪杂糅。又,桥本小乔之姓,孔明背诵之赋所加内容,明以连接玉龙与金凤的二桥,指谓大、小二桥女。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自此,便坚定孙刘联合抗曹的决心。
杜牧《赤壁》便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在《演义》中从未登场只是虚出。但小乔的国色天娇,与其在周瑜、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却被展现无遗。赤壁之战竟为小乔而起,这是书中孔明开了一个多么大的玩笑!这不能不说是罗贯中在编著《演义》中手法的高明。应当说书中对周瑜、小乔,以及孔明、曹操,通过铜雀台事件而展开的绘声绘色而又极具传奇性的描述,既说明了瑜、乔的爱情,又给后世民间增添了关于他俩之间姻缘佳话传流的内容。当时孙策与周瑜同年,都是雄姿英发,而二乔又是国色天香。周瑜纳小乔,孙策纳大乔,郎才女貌,是世人所羡慕的,这个乱世佳人相结的合完美故事,正是千余年来人们心中的模楷,自然要传为千古佳话了。
avatar
薛依云
10楼
(二) 铁血将军儿女情长:爱卿佳人红颜知己绝唱的故事
(3) 小凤仙与蔡锷将军
蔡锷(1882年~1916年)湖南邵阳人,字松坡。他是我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功勋卓著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军事家。他一个人在20世纪初期干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且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一是1911年10月底组织领导了昆明“重九起义”;二是1915年12月底发动和领导了讨袁护国战争。其诗文为他赢得了一代儒将的声名;其旧闻轶事,广为民间流传,妇孺皆知。
熟悉民国初年历史的人都知道袁世凯和蔡锷这两个人,前者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独裁四年半,称帝失败,在国人的唾骂声中气死;而后者正是他的掘墓人。1915年末,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自称皇帝,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誓言,冒着巨大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为挽救民国做出巨大贡献。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这两个强势男人之间的故事绝对精彩,确实值得玩味。
这场双雄会是从1913年10月云南都督蔡锷卸任进京开始的。蔡锷被诱进京师,他是袁世凯心目中楚材晋用的军事新人物,而蔡锷的心理则想利用这机会建立国防内除国贼,外御强邻;结果被袁世凯软禁而终日无所事事,内心烦闷,便到八大胡同走走,想不到第一次就碰到小凤仙。小凤仙识英雄、重英雄,两人心生爱意。后来小凤仙帮助蔡锷逃离北京,实际上蔡鍔日想密谋推翻袁世凯政权,为掩人耳目,以便秘密返回云南起义,遂藉亲近名妓小凤仙(张凤云)制造沉迷酒色、荒废政事的假象。次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在护国战争后蔡锷病情沉重,来不及也无法偕同小凤仙了,急忙沿江东下,经上海到日本就医,终因病入膏肓而在福冈医院逝世,享年三十四岁。
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被许多野史所记载, 尤其英雄美人悱恻缠绵更成了千古美谈,也曾多次拍摄为影视作品。蔡锷将军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名妓小凤仙时,前者33岁后者17岁,两情相悦,从而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
相传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披黑纱,送有挽联:“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串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1982年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回上海老家探亲路过长沙时特拜谒蔡锷墓,诗曰:“南天剑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风。十万万人今共拜,知音岂独小桃红。”另有一番深意。
小凤仙作为名动公卿的名妓,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实际小凤仙更像侠妓,蔡锷送给小凤仙一副对联中这样写道:“不信美女终薄命,从来侠女出风尘”。蔡锷死后小凤仙不知所踪,据说隐居沈阳,1954年离世。
avatar
薛依云
11楼
(二) 铁血将军儿女情长:爱卿佳人红颜知己绝唱的故事
(4)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张学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法规避的一个名人,他漫长的人生,大致可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他子承父业后的东三省易帜﹔第二乐章是张少帅出师中原,以兵调停蒋冯阎大战﹔第三乐章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第四乐章就是被软禁最后终老夏威夷,期间赵四小姐伴随一生。
当年赵四小姐16岁就与风流倜傥的张学良一见钟情,18岁不顾家庭的阻挠,孑然一身来到有妻有子的张学良身边,两人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可谓是一波三折,颇具传奇色彩,很多女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数十年寂寞幽徒生涯,只有赵四小姐,他们在1995年离开台湾,侨居美国夏威夷直到过世,这段缠绵悱恻的生死爱情故事相守了72年。
赵四小姐祖籍浙江兰溪市,其父赵庆华身份显赫。赵四小姐1912年出生于香港,为此,其母为她取名香笙 但父亲则钟意“绮霞”,当这名字却不如“赵四”更为世人所知:原因是赵庆华膝下六男四女,绮霞在姐妺中排行老四,便被家里人称为四小姐,外人则称她为赵四小姐,后来人们简称她为“赵四”。在香港度过童年后父亲随到天津就读于小学和中学,取英文名字Edith,一荻是译音,因此,又名赵一荻。
赵四闻名遐迩,自然与张学良有关。如果不是因为她与张学良那段世纪爱情故事,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知道赵四小姐是何许人也。赵四曾就读天津中西女子中学是当时一所著名的贵族学校,很多达官显贵家的小姐都在这个学校读书。在这些粉红黛绿的名门闺秀中,赵四学习认真,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加之性情温和,从不与别人争吵,颇受同学、老师喜欢。她兴趣广泛,爱好骑马、打网球、游泳、开车、跳舞等等,而她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尤其对新文学作品特别偏爱。张学良当时在天津法租界有座三层洋楼,颇为精美,路过天津也小作勾留。赵一荻经大姐绛雪(即冯武越爱人)介绍,与张学良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而其父亲是当时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的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发白,手发抖,大骂一通后,派吴妈和一个小丫环昼夜看守,一步不许出门。这种软禁的生活给赵四小姐带来无限痛苦,在其六哥赵燕生暗中帮助下,与家人不告而别,毅然追随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张学良来到奉天(沈阳)。赵四小姐的私奔,在赵家掀起了轩然大波。赵庆华登报声明,断绝父女关系,并从此不再做官。与此同时,帅府内也感到了微微不安。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担心赵四小姐的私奔有辱张家门庭,只给她秘书的地位,没有正式夫人名义。但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赵四小姐对张学良的爱情,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著张学良。心胸大度、温柔贤慧的于凤至感念赵四小姐的一片真情,力主在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并亲自监工设计装饰,使小妹尽量居住舒适一些。赵四小姐搬入此楼居住,她把自己的卧室设在二楼西北角,这里虽然比其它房间阴冷,但抬头就可以望见大青楼里张学良办公室的灯光,心里顿时就会涌起一般似水的柔情,那种温暖的感觉就会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一九二九年赵四小姐和张学良将军在这里有了唯一的儿子。“九一八”事变时,全国轰传张学良在北平正与影星胡蝶跳舞。当时广西学者马君武写了一首诗,讽刺张学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历时五十一载,能背诵此诗者仍大有人在。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在送蒋介石夫妇回南京前,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一是东北军,他写下手谕,交王以哲、于学忠等人代管;二是赵四母子,为防止不测,吩咐参谋长在他离开西安后,立即将赵四母子送往香港。但此时的赵四小姐,说什么也不肯离开张学良,直到大姐于凤至匆匆从国外赶来,她才回到香港,可心却一刻没有平静过,时时刻刻都在挂念着被蒋介石软禁中的张学良。一九四○年,于凤至因病去美国就医,赵四小姐将孩子托付给一位可信赖的朋友,又回到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责任,寸步不离地相随左右,陪伴他一起度过漫长的幽居岁月。一九六四年,于凤至为了张学良的宗教信仰,报答几十年来一直照顾著张学良的赵四小姐,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七月四日,在赵四小姐五十一岁的时候,这对“牢狱鸳鸯”在基督十字架下终于结为正式夫妻。而这时他们已经相濡以沫,整整度过了三十六个春秋。
2000年赵四病逝,百岁高龄的张学良对赵的去世,显出难以言喻的哀痛。他这生亏欠赵太多,他沉默不语地坐在轮椅上,泪水缓缓地流下来。赵四小姐在 “西安事变” 张学良遭受困禁终生,却始终跟随在少帅身边,无怨无悔,陪他度过了孤独而无自由的一生。
1989年山西电视台拍摄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生死相依》有诗云:“依稀旧梦牵心潮,几经风雨任逍遥,将军白发情未了,天下悲欢你我共怀抱。问遍人间有谁知道,一生爱恋留下几多欢笑,问遍人间有谁知道,历尽劫难依然是红颜不老。遗恨当年铁马萧萧,出师未捷英雄泪洒,人生万里道,与你同行,为你祈祷,生死相依跟随你到天涯海角”。片尾曲《真情依旧在人间》一样动人:“莽莽中原巍巍雄关,自古黄河九道弯,风流少帅今何在,壮士扼腕五十年,走遍天涯 故乡多遥远,知心相伴悄无言,挽不断白发三千丈,真情依旧在人间。”
赵四小姐过世隔一年,2001年张学良病逝,享年101岁。
avatar
薛依云
12楼
(三)乱世爱恨情仇:秦淮八艳名妓和几个帝王将军的感情纠纷
中国四大名剧之一《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它生动再现了秦淮八艳的历史传奇及才子佳人流传久远的红尘绝恋。 候朝宗、李香君,人面桃花,谱写了旧欢新怨;柳如是、陈圆圆,一代佳丽,再现薄命红颜;董小宛、冒辟疆,才子佳人,总是有情无缘;韩赞同、吴三桂,一代枭雄,功过任人评说;崇祯帝、弘光帝,九五之尊,顷刻灰飞烟灭。剧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前来江南创立“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揭露了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不从而撞头欲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通过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朝宗)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明末南明灭亡的历史戏剧。
让我们看看秦淮八艳中的董小宛和陈圆圆,她们与吴三桂、李自成,崇祯皇帝以及顺治皇帝的乱世爱恨情仇。
avatar
薛依云
13楼
(三)乱世爱恨情仇:秦淮八艳名妓和几个帝王将军的感情纠纷
(1)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与吴三桂、李自成,崇祯皇帝的乱世爱恨情仇
一个青楼的女子,能够导致一个王朝的覆灭。一个明末最有权势的男人,为何因为她陷入战争?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末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最终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但是据说吴三桂这么做是为了一个女人的缘故。这个女人就是明末名妓陈圆圆。
陈圆圆 (1623~ 1695)生于常州武进, 母亲早亡,倾国倾城,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是秦淮八艳之一,一代名妓。曾被田畹将她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纳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见吴梅花村《圆圆曲》),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之后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陈圆圆立为正妃,陈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陈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
陈圆圆,虽远不如梁红玉英姿飒爽,但她以她的美貌倾倒了吴三桂,倾倒了刘宗敏,倾倒了大顺王朝,也倾倒了许多年后的无数的男人。即便李自成不敌悍满,但吴三桂若不投降多尔衮,满人最少要晚入关几十年。所以说,陈圆圆以她个人魅力的影响着别人而改变了历史。在随后的日子里,身负国贼之名的吴三桂以陈圆圆作为精神支柱东征西伐,为清廷统立下了汗马功劳。
avatar
薛依云
14楼
(三)乱世爱恨情仇:秦淮八艳名妓和几个帝王将军的感情纠纷
(2)董小宛与出家的顺治皇帝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金陵人(今江苏南京),歌妓,“秦淮八艳”之一,名隶南京教坊司乐籍。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她16岁时,已是芳名鹊起,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1639年乡试落第的冒襄与董小宛偶尔在苏州半塘相遇。但冒襄早已属意吴门名妓陈圆圆,并于1641年“订嫁娶之约”,次年冒襄第六次乡试途经苏州,重访陈圆圆时,已是人去楼空,加上科场失意,情绪沮丧到了极点。就在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钱谦益出面给董小宛赎身,然后从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结成伉俪。
冒襄字辟疆,江苏如皋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合称明复社四公子。明清时期冒家是当地名门望族文化世家,当时的明王朝已成溃乱之势,东北在清兵铁蹄之下,川陕湖广是更“流寇”驰骋战场,而江浙一带的士大夫依然过着宴安鸩毒、骄奢淫逸的生活。秦淮河畔,妓家所居的河房,开宴沿宾,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鸳鸯与书生的乌巾紫裘相交错,文采风流,盛于一时。
崇祯十五年春,冒辟疆带着董小宛回苏州赎身,不料又遇上了麻烦,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冒家十分通情达理,顺利地接受了董小宛这位青楼出身的侍妾。冒辟疆闲居在家,潜心考证古籍,著书立说,小宛则在一旁送茶燃烛;有时也帮着查考资料、抄写书稿;丈夫疲惫时,她则弹一曲古筝,消闲解闷。宁静的家庭生活刚刚过了一年,国家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战乱,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关南下,江南一带燃起熊熊战火。清军肆虐无忌,冒家险遭涂毒,幸亏逃避得快,才得以保住全家性命。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彻心扉的哀哭声中,董小宛仙逝,年仅28岁。临终之时,她手中紧握着冒辟疆镌有“比翼““连理”四字的那对金钏。冒家上下恍惚伤痛,葬之于如皋的影梅庵,历代文人多有凭吊。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董小宛当年未死,被洪承畴计取,送入皇宫,以博取顺治皇帝欢心宠爱,辟疆一时恐惧,谎称董小宛已死,实际上董小宛死时28岁,顺治才14岁。至于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属虚谈。
据说,董鄂妃生得美慧异常,端静温柔,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八月册为贤妃,十二月进为贵妃。顺治与她形影不离,赋诗作画,研究佛法。顺治十七年,董鄂妃儿子不满百日夭折,悲伤过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顺治追封她为端敬皇后,罢朝五日,治丧礼仪碑极隆重。至于传说顺治因董小宛之死,看破红尘到五台山出家更是谬传。
清宫传闻有四大疑案,一个就是顺治出家,传闻说顺治出家是为了一个汉族女子——董小宛。而董小宛,原又本是大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据说冒辟疆,因顺治从他手中夺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绝。有文为证“梦幻尘缘,伤心情动,莺莺远去,盼盼楼空。倩女离魂,萍踪莫问。扬钩海畔,谁证前盟;把臂林边,难忘往事。金莲舞后,玉树歌余,桃对无踪,柳枝何处?嗟嗟,萍随水,水随风,萍枯水尽;幻即空,空即色,幻灭全灵。能所双忘,色空并遣;长歌寄意,缺月难圆。”其实是文人说故事编造出来的。
avatar
薛依云
15楼
(四)文人雅士的爱情
(1)司马相如凤求凰以诗定情,卓文君世人瞩目震惊世俗的私奔壮举。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家里。而卓文君则是汉代临邛大富豪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贯通棋、画,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与王县令多有往来,后来卓王孙为附庸风雅亦邀请司马相如来家做客。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琴歌》二首。
其一是: 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 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处兰房,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相颉颃兮共翱翔。
其二是: 凰兮凰兮从风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父亲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消息传到其父耳中,卓王孙为顾忌情面,也只好将新婿、爱女接回临邛。但他们仍安于清贫,自谋生计,在街市上开了一个酒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从此而来。
他们的故事还有因司马相如入京为官让卓文君在家苦等,一天,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内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无忆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流水;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卓文君,一个有思想,有勇气,敢爱敢恨的才女。她的一生,应该是值得的,比如充满浪漫色彩的夜奔,比如可遇而不可求的一见钟情,比如与爱的人携手终老等等。女人一生如此,夫复何求?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avatar
薛依云
16楼
(四)文人雅士的爱情
(2)南北宋相互映辉的两个文坛大家:爱妻相伴官途起落一生的苏东坡,和错失因缘遗憾终生的陆游。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三个妻子都姓王, 名字依次是:王弗、王润之、王朝云。王弗是东坡的结发妻子,也是东坡的姨家表妹,当时苏东坡只有18岁,现代文人林语堂曾经这样评价王弗:“才华过人的诗人和一个平实精明的女人一起生活之时,往往是显得富有智慧的不是那个诗人丈夫,而是那个平实精明的妻子。”
据悉王弗颇有才华姿容,且知书达理,明晓事体,所以,在旷达豪放的东坡和生人晤谈时,总有王弗在“垂帘听政”,因为事后她能告诉东坡要不要和他见面的这个人深交,可惜红颜易老,王弗在26岁时归西,苏轼将之安葬在母亲坟旁,并在那里种植了3000株松树。十年后,39岁的东坡写下了那首著名悱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王弗死后三年,东坡和王弗的堂妹王润之结婚。之所以是三年,是因为期间东坡要为死去的父亲苏洵居丧。王润之打小就佩服姐夫的文采风流,并且她也有一个对东坡五体投地的哥哥,于是,因父母双亡有了婚姻自主权的苏东坡在润之哥哥的张罗下结了婚。这时候,苏东坡大概是32岁,王润之20多岁。王润之温柔贤惠,不比王弗善于识人,还事事迁就东坡,默默地支持苏轼度过了他一生中坎坷不已的二十多年。其间,东坡遭遇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槛:乌台诗案。但是,王润之在死时也享尽了尊荣,因为那时正好是苏东坡被重新启用,且官居三品的时候。王润之有一个风光的葬礼,更重要的是,东坡死后和她葬在了一起。王润之对东坡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她在杭州时为苏东坡纳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妾。
这个小妾就是东坡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她12岁时即被王弗收纳。在王弗死后,苏东坡将之扶正。王朝云比苏东坡小了近三十岁,但还是比东坡早亡,在四十岁左右死于疫病。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可以说明王朝云对东坡的理解程度:有一日东坡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见识”。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入时宜。”坡捧腹大笑。之后,东坡为纪念朝云在西湖边建“六云亭”,并写楹联曰: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东坡晚年对佛法情有独钟,朝云亦是,且被东坡称为“天女维摩”。
东坡虽有娇妻三人,却都红颜薄命,让人唏嘘。或许精明的夫人王弗能伴匡助终老,苏东坡的人生路途可能不会那么崎岖了,但仕途平坦也许就没了那隐藏在诗文中的极致之美。“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在时间的广淼之湖上泛舟的苏东坡是怎么想的呢?
avatar
薛依云
17楼
(四)文人雅士的爱情
(2)南北宋相互映辉的两个文坛大家:爱妻相伴官途起落一生的苏东坡,和错失因缘遗憾终生的陆游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
陆游词作《钗头凤》为我们留下千古遗憾的爱情故事,此词抒写的正是陆游自己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唐氏(表妹唐婉),结婚以后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琬征得丈夫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遂乘醉吟赋《钗头凤》信笔题于园壁之上以致意。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全词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夫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作品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裡,将这首《钗头凤》词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來。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世情薄,人情恶,日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签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不久便郁闷成病而死。陆游得知唐婉的死讯,痛不欲生。为了抒发自己內心的隐痛,他后来曾多次來到沈园题词怀念唐婉。
avatar
薛依云
18楼
(四)文人雅士的爱情
(3)排行第七的一代词人柳永和晏几道:红颜知己相伴浪迹天涯人生如梦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临川(江西抚州市)人,宰相晏殊第七子。与其父合称“二晏”,世称“大晏小晏”。在宋朝前后有几个词人都排行第七,前有奉旨填词的柳永(柳七),后有“山抹微云”的秦七,中间有一个可以“追逼花间”的晏七,是词坛一段有趣的佳话。晏几道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
词人出身于宰相之家。年幼之时便有才名,十多岁的年纪便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可谓是年少春风得意。虽然生于显贵之家,但晏几道并没有沾染上贵族公子骄横跋扈的脾性,而是刻苦攻读,给人留下一温情脉脉的书生形象。据他自己在《小山词跋》的记载:家有苹、云、鸿、莲四个美女歌妓,擅长清歌,朋友间宴集,晏几道每写一首词,就付给她们歌唱,三人持酒欣赏,作为消遣的娱乐。后来家道中落,她们都星散了。
《临江仙》是写给小苹的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是晏几道送给歌女小苹一首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晏几道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婉约的词风。小晏在写了给小苹的词后,当然不会顾此失彼,索性每人送几首:
送小云的《虞美人》:
秋风不似春风好,一夜金英老。更谁来凭曲阑干,惟有雁边斜月、照关山。双星旧约年年在,笑尽人情改。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送给小鸿的《虞美人》: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送给小莲的《鹧鸪天》:
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
但这段欢乐的光景并不久长,苹、云、鸿、莲四个歌女也随着原来主人或死或病而风流云散,大多又流落到了别人家里服侍新的主人。记录着他们之间往事的词篇,遂与这些歌女们一起流落人间。追想旧日交游,如今却是死者长已矣,生者病不堪,往昔的温馨美好,一去不复返,能不使人怅然生悲!他自己写道:“其篇中所记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也!”。
小晏以婉丽诚挚的笔触,将这一种恍然如梦的追忆之情写得纤细入微,轻易就能触动我们心底那一根弦,这大约也是虽然有不少词评家认为他意境不够深远,语言词调都缺少创新,却一直有更多的人对他推崇有加,喜爱不已的缘故吧!一次,小晏在别家的宴会上重新见到了她们,就毫不掩饰地写了一首《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象上面这样的场面还很多,天赐多情,却又不能相守,使人酒入愁肠,泪湿青衫,只好将绵绵相思,化作为伊消瘦的清癯面容,信笔又填了一首《点绛唇》:“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分飞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 又有一次,他在某家宴会上见到她们中一人后,又填了一首《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晏几道的怀人词是单纯而无杂质的,旧人重见,当年光景,别后情怀蓦地都兜上心来,但都是欢喜得来的梦。他的260首词作,有52首59句写到“梦”。他的梦,有“春梦”“秋梦”“归梦”“前日梦”“今宵梦”等等。缤纷多姿的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是小山词的显著特点。晏几道对歌女一往情深,对朋友以诚相待,对权贵嗤之以鼻。故苏门四学士中的黄庭坚在称赞他是“人杰”的同时,却又说他“痴亦绝人”,但对他的行事为人确实是精当绝妙的评价。晏几道曾因郑侠反对新法的事受牵连下狱,由豪门公子一落而至门户贫寒,经历坎坷。当时有很多名流想拜见他、援引他,但他性情却极为孤高自许,连当时正受皇帝赏识、名动天下的苏轼想见他一面,他也予以拒绝。由于在生活中的种种不称心及仕途落魄的经历,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验与思考。不似晏殊作词那般温润秀洁、风流蕴藉,晏几道词则满含了对世事的沧桑之感,真挚深切,感人肺腑。然而他描写的多为儿女相思筵前酒边的风花雪月,遂遭到了时人的诘责。虽然晏几道词作多如花间词风的绮艳之作,但华而不俗,不作亵语,且花间词浅俗,而小晏词深雅。如果将花间词喻为披金戴银之少妇,那么小晏词则为清纯丽质之少女,自是泾渭分明。
词人中最是痴情者有三人;南唐李后主,北宋晏几道;清初纳兰容若,有各自情深之处。家道中落、红颜离去、故友不逢、生活艰辛,这一切都让晏几道识尽了世事炎凉、物是人非,也给其作品染上了一层凄伤色彩,读来犹为感怀。
avatar
薛依云
19楼
(四)文人雅士的爱情
(3)排行第七的一代词人柳永和晏几道:红颜知己相伴浪迹天涯人生如梦
【柳永- 十年博得薄幸名】
柳永(987年~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51岁时终于及第,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福建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玉自比。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名妓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柳家世代做官,少年时在家乡勤学苦读,希望能传承家业,官至公卿。学成之后,他就到汴京应试,准备大展宏图,在政治上一试身手。不料一到光怪陆离的京城,骨子里浪漫风流的年轻才子柳永,就被青楼歌馆里的歌妓吸引,把那政治理想完全抛在了脑后,一天到晚在风月场里潇洒,与青楼歌妓打得火热,放榜时名落孙山,他沮丧愤激之余,写下了传诵一时的名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说你皇帝老儿不让我进士及第去做官,我不做官,又奈我何!在词坛上叱咤风云,难道不是一样的辉煌?正是“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
柳永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大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柳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许多词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avatar
薛依云
20楼
预告:充满议论的两段近代爱情故事.....
(四)文人雅士的爱情
(4)从郁达夫的毁家诗,到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爱情故事
avatar
薛依云
21楼
(四)文人雅士的爱情
(4)从郁达夫的毁家诗,到林徽因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爱情故事
曾因醉酒鞭名马,深怕情多累美人: 富春江上神仙侣- 郁达夫和王映霞。
知道郁达夫是读了他写的《沉沦》,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这篇自传体小说一出版,立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1896年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他七岁入私塾。九岁便能赋诗。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08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是同学,后又到嘉兴府中学堂和美国教会学堂之江大学预科等校学习。1912年考入浙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4年7月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后开始尝试小说创作。1919年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东京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1922年3月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归国。5月主编的《创造季刊》创刊号出版。1923年至1926年间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26年底返沪后主持创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编《创造月刊》、《洪水》半月刊,发表了《小说论》、《戏剧论》等大量文艺论著。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小说《迟桂花》发表。
郁达夫懂得中、日、英、德、法、和马来文六国语言,才华横溢,任情适性。他的一生给文学爱好者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包括小说、散文、诗词。有人说作为有个性的作家,郁达夫的小说惊世骇俗,而作为一个多情的男子,他的情爱也非同凡响,他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传奇经历,也往往为后人所注目,留下了不少风流韵闻。他与多个品貌各异的年轻女子的情感纠葛;其间有对日本少女隆子的痴情,有对原配夫人孙荃的怜惜,有对新加坡情人李晓音的依恋,更有对王映霞的一见钟情与狂热追求,他也因此而遭受了分离之苦、嫉妒之伤、背叛之羞和毁家之痛,他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由此得到充分展现,并闪烁出独特的人性光辉。郁达夫在与孙荃结婚后,就不断爆出婚外恋,其中轰动一时的共有3次:一是在安庆时与妓女海棠的荒唐恋情,二是在北京与银娣的交往,三是抛妻离子,追逐杭州名花王映霞,当年郁达夫在沪上友人家中初识杭州美女王映霞时,一瞥惊鸿惊为天人,遂展开了强烈、真挚而又执着的攻势。为赢得王映霞的欢心,郁达夫写了无数的情书和情诗,其中一首被时人传诵一时:“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由于郁达夫的放荡不羁与风流任性,本来是一桩美满的姻缘,最终以悲剧收场。
1927年6月5日,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杭州举行了订婚宴,向世人公开了他们的关系。1928年2月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才子佳人,名动全城;那一年郁达夫32岁,她20岁。当时柳亚子赠诗郁达夫,其中“富春江上神仙侣”一句传诵一时。后来两人矛盾日深,争吵成了家常便饭。郁达夫在汉口《大公报》第四版刊登《启事》,全文如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达夫谨启。” 他还将情书照相翻印寄给各路名人,使难言家丑大白于天下。1939年郁达夫在香港《大风旬刊》上发表著名的《毁家诗记》,自暴家丑,包括谈及王映霞的红杏出墙,公开披露了他与王映霞之间的情感恩怨,并且痛心疾首地指出王映霞在情感上对他的背叛,是导致“毁家”的重要原因。而王映霞也以《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予以反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对曾被喻为“富春江上神仙侣”的才子佳人协议离婚,就这样以彼此怨恨的方式分手了。1940年8月王映霞离开新加坡只身返国,寻觅自己归宿去了;而郁达夫则携带儿子郁飞继续在南洋风雨飘萍,躲避日本侵略军的搜捕与追杀。王映霞可谓是郁达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两人之间那段以激情始,却以悲剧终的情爱纠葛曾轰动一时,被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
王映霞晚年曾写过一篇《郁达夫与我的婚变经过》的文章,文中说:“我想要的是一个安安定定的家,而郁达夫是只能跟他做朋友不能做夫妻。所以同郁达夫最大的分别就是我同他性格不同。……对于婚姻,对于女子的嫁人,那中间的辛酸,我尝够了,我看得比大炮炮弹还来得害怕。我可以用全生命全人格来担保,我的一生,是决不发生那第二次痛苦了。”1980年,与王映霞相敬如宾的钟贤道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对于生命中的两个男人,王映霞晚年在自传中作了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飘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王映霞生于1908逝世于2000年,郁达夫生于1896年,在1945于印尼苏门答腊岛被日军残害。
笔者曾于2019年12月在新加坡出版《水仙与手鼓-献给Daff)文学随笔论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