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究竟是哪个或哪群拉吉害怕这个??
avatar

究竟是哪个或哪群拉吉害怕这个??

醉里乾坤U
1楼
究竟是哪个或哪群拉吉害怕这个??
avatar
醉里乾坤U
2楼
已创造和将实现5个“中国首次”!嫦娥五号,等你回来
回家:重返地球的科技之路
■解放军报记者 张新
特约记者 张未 宋星光
离别10多天,嫦娥五号踏上了回家之旅!
嫦娥“游子”归心似箭,祖 亲期许满满。38万公里漫漫回家路,嫦娥五号每走一步,都让国人无限牵挂。
月光照亮了“嫦娥”回家的路,也照亮了中国探月梦想的天梯。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裴照宇介绍说,此次嫦娥五号探月返回任务,已创造和将实现5个“中国首次”:一是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的起飞,三是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四是携带样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如果一切顺利,嫦娥五号将把约2000克的月壤样品“打包”带回地球。
不要小看这个数字,约2000克的目标决定了中国探月的分量,折射出一个国家航天实力的高度。
“嫦娥”探月的背后,是一项项技术难点的集智突破、一项项创新成果的破壳而生。这些科技成果架起了通往月球的天梯,让中国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探月之路。
随着嫦娥五号探月任务进入尾声,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即将完成,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
挑战一
月面起飞
“摘片月亮”难度大,捎上“特产”要平稳
在顺利完成月球采样后,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点火,轻盈地奔向等待它的太空“母港”——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
自此,嫦娥五号正式踏上回家之旅。
从月球出发,把约2000克月壤样品“打包”带回,是这次探月的核心任务。约2000克月壤样品,是月球送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礼物。
回家之路,遥遥38万公里,每一步都充满风险与挑战。
嫦娥五号上升器跨出的第一步——从月面点火起飞,就是一个高难度科目,这是嫦娥五号的亮点,也是任务的难点。
若飞行器在地球上发射,有专门的发射塔架,点火起飞位置经过精确测算,飞行轨道也是一遍遍计算好的。而月面起飞就不一样了——没有成熟完备的发射塔架,上升器只能站在着陆器身上发射。
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起飞,不确定性非常大,可视为一次从月球发射航天器的无人试验。能否成功起飞关系到后面交会对接能否顺利实现,这一环节是交会对接的起点,需要上升器精确瞄准交会对接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
正如嫦娥五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彭兢所言:“这个位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在地球表面可以精确到米,在月球上现在的指标可能就是百米量级,这些误差都会影响到入轨的精度。”
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嫦娥五号科研团队开展了一系列试验验证,建立了一整套环环相扣的系统,实现了嫦娥五号上升器起飞时自主定位、定姿,护送上升器离开月球。
所幸,中国航天人付出的一切努力,换来了嫦娥五号上升器的顺利飞天。
挑战二
交会对接
“太空邮差”来帮忙,空中接力送“快递”
从月面起飞后,嫦娥五号上升器便飞到月球轨道上。但仅凭一己之力将月壤样品送回地球,非其力所能及。它需要在月球轨道上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把样品交给返回器,让它完成接下来的旅程。
20世纪70年代,苏联成功实施了3次无人月球采样任务,先后发射“月球16号”“月球20号”和“月球24号”探测器,从月球共带回300多克月壤样品。当时,苏联采用了探测器从月面起飞直接返回地球的方案,这种方案导致探测器需要携带大量燃料,而携带样品的能力却极为有限。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经熟练掌握了近地轨道交会对接技术。但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还是人类探月史上的第一次。
此前,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上演“月宫之吻”,完成月壤样品的“收件”工作。两个航天器在月球轨道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针尖”对“针尖”,对接相当精准,堪称中国探月的“神来之笔”。
看似“神来之笔”,背后的技术却异常复杂、难度系数非常高,稍有不慎就会让轨道器这个“太空邮差”白跑一趟。
过去,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采用的是“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然而,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的重量相差较大,如果套用过去的“老模式”,一旦控制不好速度和彼此位置,上升器很可能被“撞飞”。这一次,嫦娥五号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
通俗地讲,抱爪就像手握棍子的动作——两个方向一用力,把棍子牢牢握在手中。探测器的对接机构由3套抱爪构成,当上升器靠近时,只要对准连接面上的3根连杆,将抱爪收紧,就可以实现两个航天器的紧密连接。这种全新对接机构具有重量轻、捕获可靠、结构简单、对接精度高等优点。
此次,由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制的嫦娥五号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作为中远距离测量的“助手”,成功引导完成了嫦娥五号的交会对接任务。
“与近地轨道相比,月球轨道环境更复杂,交会对接对微波雷达的测角精度要求更高。微波雷达主要作用在100公里到20米的中远程范围,精度的提高大幅提升了精准对接的胜算。”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总工程师孙武说。
此外,装有对接用应答机的上升器在落月时难免形成扬尘,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干扰将会严重影响测角精度。
为确保安全度过月球之旅,设计师们在应答机上安装了特殊材料制成的防尘罩,“就像戴上了护目镜,嫦娥的‘千里眼’就不会变成近视眼。”孙武说。
当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对接完成后,上升器将装有月壤样品的容器转移到返回器中。月球轨道完成无人样品转移,在人类的航天历史上还是首次。连杆棘爪式转移机构设计得足够巧妙,彭兢作了一个比喻:“这个构型很像扎带,相连后单方向传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38万公里外,捕获、收拢、转移,高速运行的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每完成一步都让人惊心动魄——相比地球轨道,月球轨道有时延,时间走廊较小、时效性要求高,必须一气呵成完成对接与转移任务。
当返回器“吞入”样品、关上盖子,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与上升器分离,在预定时机加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踏上回家的路。
在太空飞行时,嫦娥五号犹如变形金刚,要完成不少“花式表演”,而这些都要仰仗轨道器的“本事”和“能耐”。
为此,中国航天人将“太空邮差”打造成“无敌小能手”。受探测器整体重量约束,“太空邮差”在具备强大承载能力的同时,还能“身轻如燕”。
挑战三
返地控制
飞行控制精度高,如同太空“打水漂”
与神舟飞船以第一宇宙速度返回不同,此次任务返回器进入大气层的速度接近第二宇宙速度。
以这样的速度返回地球,如果不能“踩上一脚急刹车”,返回器会在大气层中烧蚀殆尽。
然而,返回器减速可不像开车踩刹车那么简单。嫦娥五号返回任务,我国采用了半弹道跳跃方式,就像在大气层表面“打水漂”——让返回器先高速进入大气层,随后借助大气层提供的升力“跳”起来,再以第一宇宙速度重新进入大气层返回地面。
这是生死一“跳”。如果“跳”成功,返回器速度会降到第一宇宙速度,后面的过程就轻车熟路了。
值得一提的是,6年前,我国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模拟了嫦娥五号奔月、绕月、返回的全过程,并对半弹道跳跃方式进行了成功验证,使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第3个成功实施航天器从月球轨道重返地面的国家。
即使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返回,返回器再入大气层仍然会面临热控方面的挑战。返回器再入速度大、时间长,表面温度最高可达2000多摄氏度,如果传导到内部,将对携带的月壤样品产生影响。
为此,中国航天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嫦娥五号返回器平安回家——
巧妙设计返回器外形。返回器就像一个窝头,侧面挖一个洞,洞里面就是推力器。在大气层飞行时,返回器不仅会受到阻力,也会产生一定升力。靠着这一点点升力,返回器就能成功实现半弹道跳跃方式返回。
为返回器披上“防热服”。返回器采用蜂窝结构防热层,里面填充了新型耐烧蚀材料。在气动加热导致温度升高时,这种新型材料能让返回器与热流有效隔绝。
自主飞行过“黑障”。返回器两次高速进入大气层都会产生“黑障”现象。高速摩擦会使返回器表面气化,产生等离子鞘套,屏蔽了返回器与地面的联系。虽然“黑障”过程中天地通信中断,但并不意味着返回器会失控,一些重要指令在进入“黑障”前已经写入返回器,返回器可以按照预设内容来执行指令。
回收开伞成功率更高。在距地面10多公里处,返回器需要借助降落伞进行回收着陆。中国航天人为它量身打造了轻小型化回收系统,通过优化降落伞的结构设计、采用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实现与伞衣连接的伞绳在承受力度不变的前提下减重20%以上;为确保安全可靠,在弹伞、脱伞等环节上都设计了备用方案,以实现“双保险”。多管齐下,确保第一时间回收返回器。
不知不觉,嫦娥五号已经与我们分别了10多天。
短暂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嫦娥五号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嫦娥五号,等你回来!
avatar
醉里乾坤U
3楼
嫦娥五号为什么最近两天没有消息了?目前是什么状态?
科学黑洞发布时间:12-1021:14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嫦娥五号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同时也是目前为止中国进行的最复杂太空探索任务之一值得期待。上一次人类在月球上采集样本并返回地球是1976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4号无人探测器,共从月球上带回了170克月球样本。
因此我国嫦娥五号是人类时隔44年,再一次到月球上采集月球样本,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嫦娥五号从地球出发到月球采集样本,需要跨越38万公里的路程,会经历多个阶段。
首先是11月24日嫦娥五号从我国文昌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一直到返回地球需要23天的时间,到今天为止时间已经过半,嫦娥五号的探测任务完成70%以上。首先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把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此后经过两次的姿态速度调整开始奔月。
12月1日嫦娥五号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分离并进行着陆工作,它将历时两天的时间在月球上采集2公斤的月球样本。主要方式是机械臂采集月球表面样本,其次是通过钻探的方式采集着陆点2米深的月球岩石样本。
嫦娥五号的着陆点位于月球正面的风暴洋,在其西北边缘处有一个年轻的火山遗址吕姆克山,这里是月球上最令科学家着迷的地点之一,可能隐藏着月球演化的一些秘密。因此包括美国和苏联的更多国家都希望可以要一点嫦娥五号带回的样本进行研究。
12月2日样本采集工作任务完成,并且成功进行了样本的封装,2公斤左右的月球样本被送入上升器。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上升器带着月球样本从月面上直接起飞,在月球轨道上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带着返回器正在那里绕月飞行,上升器需要完成和轨道器的交会对接。
这一步骤被认为是此次探测任务最难点之一,所幸目前已经成功完成对接以及样本转移,此后上升器后轨道器分离,目前已经受控撞入月球表面,位置是月面经度0度、南纬30度左右,我们再一次的展示了大国的责任和姿态,避免上升器成为太空垃圾,影响后续的探测任务。
嫦娥五号的最新消息还是上升器受控撞击月球,目前已经过去两天了,现在正等待时机轨道器带着返回器进入转移轨道,接下来的任务难度相对较小,最后的一关就是返回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以打水飘的方式进入地球大气层,最终会顺利着陆在我国四子王旗着陆场。
其实可以说嫦娥五号的四个结构,最终只有返回器回到地球,而着陆器持着五星红旗停留月表,上升器受控拥抱月球,而轨道器会在回家的过程中分离,最终可能绕着地球运动,或者逃离地球束缚,和地球肩并肩绕着太阳运动。
嫦娥五号最终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航天会进入新的高度,未来载人登月以及月球上建立基地指日可待。
avatar
醉里乾坤U
4楼
关于嫦娥五号的八大知识点
2020年11月24日凌晨4点30分,我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的是我国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并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首次执行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执行的最为复杂的航天任务。
据悉,本次航天任务共有11个重大飞行阶段,23次重大轨道控制,6次重大分离控制等复杂环节,还有航天器月面降落、月面起飞以及月球轨道上“无人交会对接”等高风险环节。整个采样返回过程持续长达23天,发射起飞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一、为什么必须用长征五号火箭执行本次任务?
长征五号火箭(俗称“胖五”)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达25吨,地火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6吨,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8.2吨。
关于嫦娥五号的八大知识点
此前,长征三号甲火箭、长征三号丙火箭以及长征三号乙火箭承担了发射我国月球探测器的任务,相继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四个月球探测器,完成了对月球的环绕探测、着陆探测和巡视探测。
但是,执行本次嫦娥五号的发射任务,非长征五号莫属。这是为什么呢?
从原理上讲,采用多大运载能力的火箭发射探测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看探测器有多重,二是看探测器要飞往哪里。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嫦娥五号的情况:本次嫦娥五号探测器整体重约8.2吨,目的地是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强的长征五号火箭刚好能够满足要求,因此必须用长征五号火箭发射。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还成功发射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前正前往火星的旅途中。
二、嫦娥五号与以往的中国探月任务有什么不同?
中国探月工程是我国启动的第一个探月工程,于2004年1月23日正式启动,分为绕、落、回三部曲。
1. “绕”就是发射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已经实现;
2. “落”就是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嫦娥三号已实现在月球的正面软着陆,“嫦娥四号”也已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在月球背面开展科学探测工作,在全球尚属首次。虽然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但却取得了多方面的创新。
3. “回”就是从月球表面采样返回地球,就是本次嫦娥五号执行的任务,计划把2千克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我国又拓展了“月球科研站”任务。该任务是由后续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完成。计划在月球南极地区着陆并开展更为复杂的科学研究。
三、美国和前苏联曾经采回过多少月球样品?
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成功从月球带回样品的国家只有两个:美国和前苏联。
其中,美国上世纪60、70年代通过阿波罗计划中的6次载人登月,从月球总共取回381千克月壤和月岩样品。
而前苏联上世纪70年代通过月球16号、月球20号和月球24号三个无人探测器取回月壤样品总共330克。
从1976年前苏联月球20号探测器最后一次月球采样返回算起,人类已经44年没有获得月球样品了。
四、嫦娥五号探测器什么样子?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四大部分组成:轨道器、着陆器、上升器和返回器。
轨道器是指月球轨道器,在嫦娥五号进入月球轨道后,轨道器先驻留在轨道上,等待后续搭载返回器重返地球之用。
着陆器安装有反推火箭,执行月面软着陆,并自动进行月面采样、样品封装等操作。
上升器以着陆器作为发射架,从月面动力起飞,携带月壤样品飞入月球轨道,并把月壤转移到返回器。
返回器是最终搭载月壤样品返回地球的结构部分,承受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的高温和冲击,保护样品不受影响。
五、嫦娥五号探测器要经历哪些险关?
文章开头我们提到,本次航天任务共有11个重大飞行阶段,23次重大轨道控制,6次重大分离控制等复杂环节,还有航天器月面降落、月面起飞以及月球轨道上“无人交会对接”等高风险环节。在不谈技术性细节的情况下,我们主要看这5个关键点就够了。
1. 火箭发射:即便到了21世纪的今天,火箭发射仍然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2017年,我国长征五号遥二运载火箭曾经出现过故障,未能把有效载荷送入轨道。高兴的是,2019年发射的长五遥三运载火箭和2020年发射的长五遥四运载火箭都完美成功。
2. 探测器落月阶段:我们知道,此前,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分别实现了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关键是动力下降阶段。
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探测器要想在月球软着陆,必须使用反推火箭徐徐下降,并小心翼翼地选择比较平坦的着陆地点,防止“翻车”事故,这也是一个高风险的关键环节。2019年,以色列月球着陆器和印度月球着陆器相继在月球表面坠毁。
3. 月面起飞阶段:当嫦娥五号从月球表面获得了足够的样品,上升器就以着陆器为发射架,携带样品从月面点火升空,然后加速到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绕月轨道,准备与等待在月轨上的轨道器对接。
虽然月面的引力只有地面的六分之一,但是在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起飞还是难度挺大的,而且这还是我们的首次尝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4. 月球轨道交汇对接:当携带者样品的上升器进入月球轨道,然后要与等待在那里的轨道器进行对接,把样品转移到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中。地球轨道上航天器的交汇对接我们玩的很熟练,但月球轨道上的交汇对接我们还是第一次,还有很多要摸索的技术细节。
5. 返回地球:轨道器启动火箭,搭载返回器离开月球引力直奔地球,接近地球的时候,返回器与轨道器分离。
我们知道,航天器从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飞往地球的过程中,相当于从38万公里的高度“掉”向地球,来到地球附近的时候,其速度接近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每秒)!返回器以这样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像流星一样化为青烟。
2014年11月01日,“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
好在我们2015年就进行了“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提前成功进行了高速返回测试,为确保本次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嫦娥五号任务将创造我国哪些首次?
通过文章以上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嫦娥五号任务将创造我国数个首次,包括:
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采样与封装。
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起飞。
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航天器首次携带样品高速再入地球。
月球样品有什么科研价值?
2005年,本文作者还在大学时代就有幸聆听过欧阳自远院士的科普讲座,欧阳自远院士是我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
当时他回忆说,1978年5月28日,美国派出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并带来了卡特总统向中国赠送的礼物:质量仅1克的月岩样品。
月岩样品放在一块有机玻璃内,看上去有指甲盖般大小。这份样品被一分为二:一半珍藏在北京天文馆让公众参观;另外一半用于研究,研究人员竟然发表了十多篇重要论文。
1978年,美国赠予我国的月岩样品。现收藏于北京天文馆。
据报道,本次嫦娥五号采样的地点位于月球“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脉附近,这个地方其他国家从未到访过,该地存在大约13亿至20亿年前的玄武岩,获得这些年轻玄武岩的同位素年龄,将有助于推进对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历史的认识。
此前对美、前苏获取月壤样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在35亿年前达到顶峰,然后减弱并停止。但对月球表面的观测发现,某些区域可能含有最近10至20亿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岩,这与嫦娥五号着陆地区的年龄相仿。
如果嫦娥五号采回的样品能够证实这段时间月球仍在活动,将改写月球的历史。
八、人类探月极简史
1959年至1976年,前苏联曾60多次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包括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以及三次采集月岩返回地球。
截至2019年底,美国向月球发射的探测器和载人航天器也已超60多次。中国4次,日本2次,欧洲1次,印度2次,以色列1次。其中比较成功的包括:
1961年至1968年,美国“徘徊者”系列飞行器,“月球轨道”系列飞行器以及“勘测者”系列月球着陆器,为后续阿波罗登月计划铺平了道路。
1969年至1972年,美国实施阿波罗计划,共6次登月成功,把12名宇航员送上过月球。
1969年,登月宇航员奥尔德林站在月面上,从头盔的反光中可见另一位宇航员,正是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
1994年至1999年期间,美国“克莱门汀”和“月球探勘者”的数据表明,月球两极区域可能存在着水冰。
2003年9月27日,欧空局的“智慧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是欧空局第一个飞向月球的探测器,完成科学任务后,于2006年9月3日主动撞击月球表面。
2007年至2008年,日本“月亮女神”,以及“嫦娥一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随后印度“月船1号”相继进入月球轨道。
2009年6月18日,美国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和“月球环形山观测与遥感卫星”同时发射。
2010年10月1日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2011年9月10日,美国发射了“圣杯号”,这项任务旨在精确探测并绘制月球的重力场图以判断月球内部构造。
2013年9月6日,美国发射“月球大气与粉尘环境探测器”,用于探测月球大气层的散逸层和周围的尘埃,该探测器于2014年4月18日撞向月球背面而结束任务。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成为继1976年“月球24号”后首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也是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在月面着陆的国家。
2014年10月23日,“嫦娥五号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升空,为本次“嫦娥五号”探测器以第二宇宙速度再入大气层提供试验验证。2014年11月01日,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avatar
醉里乾坤U
5楼
国家航天局:嫦娥五号上升器完成使命 受控离轨落月
来源:央视网 | 2020年12月09日 08:40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航天局了解到,昨天(8日)早上7时30分左右,嫦娥五号上升器受控离轨,降落在月面经度0度、南纬30度附近的预定落点。
此前,嫦娥五号上升器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在预定轨道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完成月球样本转移后顺利在轨分离,圆满完成使命。目前,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携带此前采集的月壤样品,正在月球轨道环月等待,寻找合适时机返回地球。
avatar
醉里乾坤U
6楼
记者见证嫦娥五号不平凡的103小时
发稿时间:2020-12-07 14:22: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嫦娥五号任务被称为是目前为止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经历了嫦娥一号到五号,他说,“嫦五”到目前的表现可以打100分。而说到“嫦五”任务的难度,叶院士这么说,难度就在从采样、起飞上升、交会对接到带着样品返回,都没干过。我们通过直播见证了这诸多第一步的迈出。而那些和嫦娥五号朝夕相处的航天人,那些直接遥控嫦娥五号迈出一个个第一步的航天人,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如何看待这些第一步?总台央视记者在现场记录下了嫦娥五号迈出三个第一步的103个小时。
2020年12月1日23时
探测器即将进行月面着陆
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
探测器月面着陆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掌声告诉我们嫦娥五号的着上组合体已经成功的着陆在月面,这是中国的航天器第三次降落月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 北京总调度 刘建刚: 一直想当嫦娥五号任务总调度,也是感觉自己付出了好几年的努力,有一个好像开花结果的这么一个感觉了。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 到现在可以打100分了,下面从现在开始钻取、表取、起飞、上升都是没做过的。
记者: 您觉得嫦娥五号这次的任务难点在哪?我看刚才的下降我看非常的平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 难点就在今后。采样没干过,起飞上升没干过,交会对接就没有干过,带着样品返回没干过。
2020年12月2日凌晨3点
探测器开始钻取
2020年12月2日凌晨4点53分
探测器钻取完成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现在已经是到12月2日了,嫦娥五号在今天的凌晨已经完成了钻取的工作。我所进到的大厅叫作遥操作厅,就是嫦娥五号在月球上面的所有的操作的动作都是由这里来遥控指挥发出指令的,我们去寻找一个一直从昨天晚上开始坚守在个岗位上的航天人。
于天一是我在北京航天城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嫦娥五号月表采样是通过机械臂来完成的,远在38万公里外的嫦娥五号怎么能收到相关指令,用机械臂来进行采样工作呢?这就需要在地面有一套遥控操作系统,于天一团队就是负责这套系统的人。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型号副总师 于天一: 这是我们嫦娥五号实时下传的监视相机的图像。从这里面可以看到,我们已经做了三次的采样,这是第一次采样留下的痕迹,第二次采样,第三次采样的痕迹。我们觉得确实也是感觉挺骄傲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开挖掘机的,但是这也算是我们能够在月球上真的刨到的几捧土,并且能把它们带回来。
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
嫦娥五号月面起飞
2020年12月6日5时42分
上升器成功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
2020年12月6日6时12分
样品安全转移至返回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 今天嫦娥五号的样品转移,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轨道器返回器的组合,和上升器的交会对接也是世界第一次。我认为今天非常漂亮,超出我的预料。我前几天写了一首诗,网上传她叫五姑娘,因为从大姑娘开始,我就开始送她出嫁,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当然五姑娘和她们都有一个不一样,她是要回来的,我们会等五姑娘回来的。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北京总调度 刘建刚: 祝福返回器平安回家,我在北京等你。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型号副总师 于天一: 返回器,我们地球见!
avatar
醉里乾坤U
7楼
她们的征途是星辰!嫦娥五号背后有一群“嫦娥女神”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以“嫦娥”命名的探月工程背后,有着许多女性科技工作者默默奉献的身影。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文昌航天发射场里有这样一批“航天女将”,她们分别是发射场各分系统指挥员和岗位操作手,涉及火箭发射的测试、通信、气象、化验等关键岗位和保障环节,是探月任务背后名副其实的“嫦娥女神”。
避开台风天,气象女将为嫦娥奔月寻天窗
气象系统作为发射场的五大系统之一,提供数据采集、危险天气监测预警、高空风和空中电场探测等诸多服务保障。形象来讲,他们是为火箭发射寻找天窗的第一道关口,黄红艳就是负责此项工作的系统指挥。
十月初,海南台风接踵而至,对发射场任务造成一定影响。那段时间里,黄红艳几乎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注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讯息,仔细寻找诞生的台风胚胎,并不断完善在台风天气下的气象观探测工作程序,尽量保证火箭任务的进程和安全。
探月任务意义重大,更是收官之战,航天发射的质量要求比以往都高了许多,再加上台风胚胎频繁生成,气象保障的压力很大。
10月5日,嫦娥五号探测器轨返组合体转场,黄红艳正组织气象系统进行现场测风保障。当时,计划转场时间未到,天空突然下起瓢泼大雨,风速达到了每秒10米,转运条件丧失,指挥部临时决定转运紧急中止。
为尽快转运探测器,不耽误任务进程。黄红艳立即组织现场观云测风,组织岗位人员和预报人员,顶着风雨,计算转场窗口。经过计算推演,她们准确寻找出半个多小时的适窗口,为嫦娥五号探测器总装测试抢回了时间。
“越是复杂的天气,气象人就越要往前凑,台风天气下观测和预报结论必须做到精准精细。”黄红艳的话里都是坚定。
--------------------
甘思旧
“11月以来,我们最担心的台风没有登陆文昌场区!”火箭发射成功那刻,气象系统工程师甘思旧望着不断升腾的烈焰,回想起年初以来,她和同事们克服疫情影响,备战高密度发射任务的点点滴滴,不由自主地眼眶发红,“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人民的伟大,我为我是中国人、中国航天人而自豪!”
她是此次“嫦娥五号”任务的气象保障团队骨干成员,在17年的航天路上,她参与了50多次航天发射任务。
她说,任务成功后,她会回到海口的家中,陪爱人孩子出去看个电影吃顿美食,感谢家人一直的支持。从“嫦娥五号”任务启动以来,她和同事们一直宅在发射场,58天不曾见到爱人孩子了。
================
“嫦娥姐姐”原是发射手,为“嫦五”奔月保驾护航
嫦娥五号探测器垂直转运当天,崔艺晗盛装出席,身着汉服,寄托着自己对嫦娥五号任务的美好祝福。惊艳的“嫦娥姐姐”,顿时圈粉无数,大家纷纷合影留念。
“嫦娥姐姐”名叫崔艺晗,是嫦娥五号发射任务的指挥大厅测发指挥监控系统的一名操作手。她所从事的岗位被誉为发射场的“神经中枢”。
崔艺晗化身转运现场的“嫦娥姐姐”
发射场中的各系统设备运行的状态怎么样?解析处理后的测试进度数据如何?崔艺晗都能随时掌握,并进行分类汇集,实时呈现给各级指挥员和专家,为发射任务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都说女孩心细如发,崔艺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在工作上的严谨细致。在软件参数配置时,上百个页面、上万个参数她总是慎之又慎,足足核对了三遍才安心。
嫦娥五号任务意义重大,为了高质量圆满完成任务,崔艺晗白天记流程、学规程,晚上在机房加班梳理视频信号接口关系、绘制网络拓扑图,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任务。直到任务发射前一天还在紧张地进行着桌面推演和模拟训练。
==================
顶住压力,化验“金花”为火箭燃料严格把关
发射场煤油化验岗位的曾春晓最近忙得不可开交。煤油化验是化验系统耗时最长、测试项目最多、工艺要求最复杂的岗位之一。
化验所需要的溶液需提前14天配制标定,并需要至少3-4人奋战一周才能共同完成取样和化验。工作压力本身就很大,又恰好赶上发射场地面设备改造,煤油化验次数还将增加。
人手少,任务多,怎么把一周的作业流程压缩一半?作为岗位工程师的曾春晓有了新思路。不论如何,化验标准不能降低。
工作量不变,只要并行开展,就能缩短时间。曾春晓和同事们反复研究,决定“压缩时间”。说干就干,在一项测试中,她们一边水浴仪器,一边同步开展另一项测试、利用仪器升温等待的时间来配制溶液、利用仪器降温等待时间来计算测试数据……
就这样争分夺秒,三四个项目同时开展,效率得到大大提升。通过不断优化化验流程,曾春晓和同事们高效而准确地完成了多次煤油化验任务。
除了担任岗位化验员,曾春晓未来还将担任后续发射任务的化验系统指挥员。
==============
年龄最小的“大姐”
在发射现场,一名95后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员,同时也是嫦娥五号探月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周承钰。这位小姑娘被同事亲切唤作“大姐”。
“大姐”其实并不大。这个来自贵州的土家族小姑娘,出生于1996年,在单位将近80人的队伍里,她是最小的几个人之一。
“大姐”能吃苦,也肯吃苦,是出了名的硬角色。
长征五号遥三火箭测试任务中,周承钰被定岗在位于脐带塔15层的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而通往15层的路,是倾角接近90°的180多级钢铁台阶,很多地方根本无法直立行走,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得上去,堪比“天梯”。正常人就是单单跑这么一趟都得冒一身汗,可她有时候一天得来回四趟。
而15层的工作环境,更是艰苦——不足8平米的测试间里,设置了两个配气台、4个转接盒以及上百根电缆和供气管路。工作期间,这个地方只能容纳3个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而且充满了高压气体流动的嘈杂声,也没有空调。
这种工作环境让好多人都不敢去尝试,而周承钰在这里整整干了60天,从来没有抱怨过一次,更没有迟到过一次,成功把二级连接器配气台这个“边远”岗位打造成了“党员先锋岗”,并顺利完成了长征五号火箭的复飞之战。
此役之后,“大姐”能啃硬骨头的名声更加响亮,她在单位真的成了响当当的“大姐大”。
在动力系统的队伍里,周承钰是目前为止换岗位最频繁的一个人。到单位的两年半时间里,她一共参加了5次测发任务,可是由于任务需要,她在每次任务中的定岗都不一样:一级连接器配气台、二级连接器配气台、后端工作站、动力箭上、连接器指挥。
每次换岗,周承钰都能用自己的聪明和努力尽快适应下来,并圆满完成组织交待的各项任务。
换岗不容易,换岗做指挥员更是难,而成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难上加难!可是,“大姐”做到了,而且,第一次出手就承担了“国字号”的嫦娥五号任务。
周承钰担任指挥的连接器系统,是发射场两大系统——动力系统和加注系统的纽带和“命门”,作用非常关键。连接器系统具有工作原理复杂,设备分布广、协调接口多等特点,而且由于中国大型低温连接器正在技术积累阶段,经常发生各种问题,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雷”,作为指挥员,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做指挥员并不容易,这一点,周承钰在刚接手这份任务时就深切地感受到了。本次任务开始时的液氮调试阶段,“大姐”每天在发射塔上下奔走,协调各种工作,几天下来,脚也肿了,嗓子也哑了。但是歇了一宿后,她继续带着大家在塔上做测试。
在空调脱落测试过程中,由于管路太重,周承钰看操作手干着吃力,就直接上手帮忙搬运几十斤的管路。正是在“大姐”的高效组织指挥下,连接器系统适应了本次任务以来的多次计划调整,圆满完成了各项测试任务。
avatar
醉里乾坤U
8楼
嫦娥五号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成功,最后回收阶段将上演“打水漂”
记者今天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经历了约6天的环月等待,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公里的椭圆轨道。月地转移入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月球轨道上的轨道机动,使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后续,携带月球样品的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而摆脱月球引力,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
报道显示,嫦娥五号任务被称为我国迄今最复杂的航天任务之一,一共要经历11个阶段:发射入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再入回收。目前11步已经进行到第10步,最后再入回收。
最后的再入回收阶段十分关键。虽然我国神舟飞船返回舱已经多次成功返回,但此次返回有所不同,难度在于速度过高。返回器从38万公里外长途奔袭归来,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如果没有及时减速,有可能撞毁。
因此,科研人员为它设计了一个“打水漂”的返回方式。返回器首先以第二宇宙速度冲向地球,在进入地球大气后,很快又跳出来,然后再次进入大气层。一出一进之间,就顺利实现了减速,像神舟飞船返回舱一样,以第一宇宙速度降落,打开降落伞,平稳安全地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预定地点。
avatar
醉里乾坤U
9楼
刚刚!嫦娥五号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2020 12/13 16:28
12月13日,国家航天局最新消息:
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
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后续,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在月地转移过程中进行中途轨道修正,并择机实施轨道器和返回器的分离。
至此,嫦娥五号的“挖土”之旅又前进了一步。
avatar
醉里乾坤U
10楼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14日11时13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的两台25牛发动机工作约28秒,顺利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
目前,携带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各系统状态良好。
avatar
醉里乾坤U
11楼
王八蛋把我今天上午发的又卡擦了,这帮该死的王八蛋迟早要被清算。
再发一次!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