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东路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学良为什么要启衅苏俄?
avatar

“中东路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张学良为什么要启衅苏俄?

明小河
1楼


全文见这里:https://read.douban.com/ebook/9325642/
废除不平等条约是孙文晚年对外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民革命的主要诉求之一。国民党问鼎以后,为了凝聚人心,便将修订不平等条约作为其外交纲领。
本来,在北京政府统治的最后几年,在全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浪潮影响下,也曾与列强谈判修订不平等条约;可惜由于内政无多大改观,修约的收效也不会理想。
对于中国的修约主张,列强反映不一。作为最具民主精神、对待中国最为友善的美国,率先表示愿与中方接洽,并就关税问题于1928年7月向中国做出让步,南京《中央日报》如此评论道:“中美关税关系条约,是中美两国有约以来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是中国修约运动的最初成功。”事实上,1868年中美之间签订的《中美续约》(史称《蒲安臣条约》),应该算是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8月,在美国的积极影响下,作为一战战败国的德国也就关税问题做出让步。随后,持观望态度的英国转向积极,在美英的影响下,其他西方诸国都与中国缔结了关税新约。而唯独日本仍持强硬态度,但鉴于大势已不可逆转,日方最后只得同意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新税则。
关税自主实施后,中国的关税收入从1928年的1.3亿元增至1930年的3.8亿元。关税条约的修订成功,使得国民政府在修约问题上信心大增。然而,就在领事裁判权的交涉进入关键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迫使中国外交的中心随之改变。
与苏俄的关系问题,也是国民政府的重中之重。1928年2月,在因广州暴动与苏俄闹翻之后,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宣言继续对苏俄予以抨击,宣称苏俄“踞民族统治之榻,而枕共产之梦,继帝俄南侵之野心贪欲,而变其策略”,会议通过决议,凡与联俄容共政策的有关决议案,一律取消。
1929年初,有鉴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一统,苏俄有心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但是,由于刚刚经历了一场不愉快的分手,加上苏俄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双方的互信薄弱,关系的重建相当艰难。蒋在1929年6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对外方针,亲美联英,排俄拒日,此其大致也。”可见其对苏俄的抵制心理非常强烈。
正是在此一背景下,加上中东路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中苏“共管”的体制矛盾多多,而南京政府又存在严重的形势误判,终于导致了1929年“中东路事件”的爆发。
中东路,又称东省铁路、东清铁路,是以苏俄境内的赤塔为起点,以海参崴为终点的一条铁路,全长2186公里。1903年,由俄国出资建成通车。
该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是由满洲里到绥芬河的干线,长1484公里,还有一条从哈尔滨到长春的支线,长241公里。1924年5月31日,中苏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协约,规定该路由中苏两国共管,但是苏方并未履行协约,铁路利润的使用和分配权也完全由苏方把持,这造成了东北地方当局的强烈不满。
东北易帜前夕的1928年12月22日,张学良下令强行接管中东路哈尔滨自动电话站,并抓捕了数名苏方管理人员。不久苏方表态,愿意在业已签署的苏奉协议的基础上,谈判解决所有争端。
然而,在蒋的反共反苏的言行鼓励下,欲演出一场“爱国秀”以巩固自身地位的小张,却拒绝了苏方的要求与建议。蒋还拉着小张,合谋夺取中东路,同时打压中共的北方靠山——苏联!
在上一阶段的权力之争中,张打击了旧派,提升了了一批少壮派,少壮派出于自身利害,也竭力鼓动张夺取中东路权益【29】。
东北地区随后掀起了一股反共反苏的热潮,1929年初,地处哈尔滨的苏联《群众之声》报社被查封;几天后,中东路铁路工会被查封。
苏俄领导人对此表示震惊,并对未来局势的发展表示了巨大担忧。为了化解中苏矛盾,时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副委员的加拉罕给斯大林写信,表示应该“以相互平等的姿态出发,合理分配权力,不允许一方的权力无限化,也不允许把中东路所获利润都储存到苏联境内的‘远东银行’里”【30】。
然而加拉罕的建议没有获得莫斯科的积极响应,红色沙皇自有他自己的盘算。另外,促使中东路局势迅速恶化的,也包括了英法尤其是日本的推波助澜,他们都希望假他国之手消弱苏俄的力量。
在中东路冲突不久,日本人就通过手中的媒体向外界散布消息称:为防止中方抢夺中东路权,苏俄已决定把自己手中的股份转让给第三方,而且是一个强大的第三方。
这一消息传开后,上海的媒体于1929年元旦向全国的爱国人士发出呼吁,并要蒋、张尽早收回中东路股份,以免落入日本人手中;有的媒体则指出,这个第三方是“法国”。但无论是何指,一时之间,有关中东路股份转移之说甚嚣尘上。
为防节外生枝,小张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不仅拒绝了由加拉罕提出的在哈尔滨何谈的建议,还仿效其父的作法,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所谓“哈尔滨苏联领事馆内举行共产国际秘密会议的事件”。
为声援小张的反苏行为,蒋于1929年7月初专程来到北平会见了张,他鼓动对方下决心从苏俄手中夺回中东路权,并彻底清除东北地区的共产党势力。
其实,老谋深算的蒋是要达到自己一箭三雕的目的:第一,借张的势力打击苏俄,以铲除其对北方地区中共的援助与影响;第二,利用苏俄的军事力量消耗张的东北军的实力,以利于其实施“削藩”大计;第三,挑战了红色政权,也是向西方示好,更加便于英美路线的通畅。
avatar
明小河
2楼
奉苏之战可谓是中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冲突,其规模和持续时间远远超过四十年后的“珍宝岛事件”。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最终以苏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东北军则损失惨重,仅满洲里一战,东北军就阵亡1233人、受伤2891人、被俘5000余人。
苏军的总伤亡只有数百人,小张一看这势头,自然不敢再将战争进行下去了,虽然此战的总伤亡不及任何一次国内大战,但小张被吓得心寒胆落了,便于1929年底与苏方签订了《伯力协议》,尽量满足了苏俄的侵略要求。
《伯力协议》遭到了南京政府的斥责,他们对此不予承认。虽然苏俄在事实上获得了好处,然而南京政府的态度招来了他们的反感,以至于两家闹得更不愉快。
当两年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国代表去往莫斯科苏俄求援,加拉罕则一字一顿地回复道:“一向自以为是的南京政府不要希望在日中冲突中会得到苏联政府的任何帮助!”【33】
面对日本的咄咄逼人,南京政府无奈,只好继续低声下气继续向苏俄摆出笑脸,苏俄也明白日本的坐大不利于苏俄的远东安全,只得与中国修好,其阴险诡诈的真面目被暂时掩盖。
中东路事件的恶果是非常明显的,对比后来整个东北的丧失,中东路的直接恶果简直不值一提。但这一事件的间接恶果远比其直接恶果要大得多:
第一、与苏俄闹翻了,导致日本人敢于发动“九·一八事变”;
第二、蒋失信于张,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小张不再敢与日本硬拼,因为他明白东北军必将陷于孤军作战;就此而言,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要由张与蒋共同承担(同样道理,韩复榘在抗战初期放弃黄河防线,责任也非他一个人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把这一切事情搞砸了,也许首先还是要追究张学良的幼稚。然而这还远远不是最悲剧的,因为小张在未来的政治旅途中,还将幼稚很多次。
=======================
【29】参见何志明、孙圆《中东路事件之原因新论》一文
【30】参见《皇姑屯事件真相》
【31】见《口述实录·张学良世纪传奇》
【32】参见《刘伯承传》,当代中国出版社
【33】转引自《皇姑屯事件真相》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