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宁夏明代西长城考 (十三)
avatar

宁夏明代西长城考 (十三)

ty_周老1
1楼
宁夏明代西长城考
(十三)
宁夏明代西长城始筑年代考
宁夏周兴华
宁夏西长城包括贺兰山长城、卫宁北山至甘肃景泰县芦沟堡(今芦塘堡)长城。宁夏西长城的始筑年代,据《史记》记载,这道长城始筑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为西汉大行李息所筑。此外,宁夏西长城的建筑年代也散见于《汉书·赵充国传》《后汉书·西羌传》《唐朔方灵武龙兴寺增忍传》《明宣德宁夏志》《读史方舆纪要》《五边考》等史籍。
但是,宁夏的史地专家、考古专家却说,宁夏西长城始筑于明代。《宁夏历史地理考》说:“嘉靖九年(1530年)以后,因西海蒙部东迁内犯。此年,拨专款大修宁夏边备,其西边墙和贺兰山口关墙亦得以整修、补筑。”上述说法,既不是明代“整修、补筑” 贺兰山长城的最早年代,更不是贺兰山长城的始筑年代。
据《史记》记载,卫宁北山长城系西汉大行李息于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筑的“河塞”长城的一部分。明代以前的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亦证实,河西走廊至卫宁北山一线最早的长城确为汉代始筑。
《后汉书·西羌传》载:“及武帝征伐四夷,开地广境,北却匈奴,西逐诸羌,乃度河湟,筑令居塞(令居县属金城郡,令音零)。初开河西,列置四郡(酒泉、武威、张掖、燉煌),通道玉门,隔绝羌胡,使南北不得交关,于是障塞、亭燧出长城外数千里。”这说明汉武帝是渡过黄河、湟水修筑障、塞、亭、燧这类长城墙体及其设施的,并说明汉武帝修筑的长城超出秦皇长城外数千里。
《汉书·赵充国传》《后汉书·西羌传》《唐朔方灵武龙兴寺增忍传》《明宣德宁夏志》《读史方舆纪要》《五边考》等史籍证实,贺兰山长城确实始筑于汉武帝时代。《汉书·赵充国传》说:“窃见北边自燉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隧,有吏卒数千人。”赵充国是汉代西北边防名将,他亲眼所见的燉煌至辽东的这道万一千五百余里的长城,就包括了汉武帝时代所筑的位于黄河外河西走廊、卫宁北山、阴山等西北地区的长城遗迹。
到了明代初年,《汉书·赵充国传》记载的这道汉长城遗迹仍然存在。对此,明朝嘉靖时期的边防重臣李承勋说的更加清楚:“宁夏自镇远关至大沙沟,旧有台堡相接,以断北虏西行之路(《读史方舆纪要》)。“镇远关”在宁夏石嘴山贺兰山东北端,“大沙沟在卫(靖远卫)北黄河外(《读史方舆纪要》)”,以今地言之,“大沙沟”在甘肃省景泰县长城遗迹高家墩附近。李承勋所说的“旧有台堡相接”指的还是遗存于明代以前的汉武帝长城遗迹。这道长城的现存遗迹从大沙沟高家墩向西,经景泰县、古浪县一直通往武威以西;从大沙沟高家墩向东,经景泰县进入宁夏中卫县,沿卫宁北山、贺兰山到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贺兰山东北端的镇远关。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明朝取得松山战役胜利后,时任兵部尚书、三边总督的李汶实地踏勘这一地区的长城防线后,在其《计处松山善后事宜疏》中上奏朝廷说:“勘得自镇番以至中卫,烽堠相望,迄今旧址犹存”。李承勋、李汶所说的“自镇番以至中卫,烽堠相望,迄今旧址犹存”,这就是赵充国亲眼所见的燉煌至辽东的这道万一千五百余里的长城遗迹。这道汉武帝长城的河西走廊段、阴山段遗迹,已被甘肃、内蒙的考古调查所证实;从甘肃景泰县大沙沟至宁夏镇远关的汉武帝长城遗迹,经我实地调查已找到。实地调查发现,从河西走廊沿腾格里沙漠南缘、卫宁北山、贺兰山至镇远关的汉代长城、烽燧、石刻及沿线的汉代遗物遍布。
明人金幼孜所见明代以前的贺兰山古长城。明初建文二年的进士金幼孜,曾历建文、永乐、洪熙 、宣德四朝。他深受明成祖朱棣倚重,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明宣宗时诏他修两朝实录,充总裁官。宣德三年,金幼孜持节宁夏,册庆府郡王妃。他在宁夏亲眼目睹了沿贺兰山一线的长城烽燧。他在《将至宁夏望见贺兰山》两篇诗中,如实记述了沿贺兰山遍布的古代长城、斥堠 (见《宁夏志笺证》)。从明初洪武年间到宣德年间,明朝从无在五百里贺兰山修筑边墙的任何记载。汉代以后到明代以前,除宋《太平寰宇记》载隋朝曾在“废怀远县(今银川市境)西北大河外”的贺兰山修筑过古长城外,其他王朝均无在贺兰山修筑长城的任何记载。金幼孜于宣德年间亲见亲记的贺兰山500里长城遗迹,肯定遗存于明代以前。明代对宁夏镇所辖贺兰山等长城的修整,始于正统二年(1437年)。因此,明初金幼孜亲见亲记的贺兰山500里长城遗迹,只能是《汉书·赵充国传》、《后汉书·西羌传》等汉唐文献所记载的汉武帝所修筑的“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长城、烽燧遗迹的一部分。所以,贺兰山长城始筑于汉武帝时代。
宁夏总兵官史昭所见明代以前的宁夏古长城。《英宗睿皇帝实录》载:“正统元年九月乙巳(公元1436年10月22日),宁夏总兵官都督同知史昭奏:“宁夏城池、屯堡、营墩俱在黄河之外,备御西北一带,其河道迤东至察罕脑儿直抵绥德,沙漠旷远,并无守备。拟于来春相地于花马池筑立哨马营,增设烟墩,直接哈剌兀速(抱本作直抵哈剌瓦剌。)马营。从之。”所谓“来春”,即正统二年。查《明实录》等古籍记载,从明正统元年上至洪武年间,明朝从未在今宁夏建筑过“烟墩”、“烽堠”等长城设施,但是,《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四十》却载:“洪武间,东胜迄西,路通宁夏,墩台其址尚存。” 由此证明,明洪武年间在“东胜迄西”至 宁夏“花马池”“尚存”的“墩台其址”就是明代以前的古长城遗迹。正统二年史昭是在明代以前的古长城遗迹上“于花马池筑哨马营”、“增设烟墩”、“增设烽堠”的。
明代史籍记载他们修缮其前的古长城。《太宗文皇帝(永乐)实录》载:永乐十年八月庚午,“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史昭言:前凉州永昌土达军民老的罕等叛逃……今稍移屯长城山口,料其复叛,非远伊迩。……赐敕谕昭曰:所奏鞑寇事情,朕固测其必叛。……尔宜与西宁侯、丰城侯协心并力关防,盖军士贵在有备也。”永乐年间遗存于此地的“长城”遗迹,必是汉长城无疑。《五边考》载,从甘肃河西走廊至宁夏中卫一线,“若按明初旧址,自镇番(今甘肃省民勤县)直接宁夏中卫,通树长边,则外钥尤壮矣。”这说明,从甘肃省民勤县至宁夏中卫,明代初年曾有一道古长城“旧址”穿越此地。这道古长城“旧址”,正是明代卫宁北山长城的始基。
固原内边的修筑年代不是宁夏西长城的修筑年代。宁夏明长城西边墙指贺兰山、卫宁北山段至甘肃景泰县芦沟段(今芦塘堡)。《宁夏历史地理考》说:“宁夏明长城西边墙始筑于成化九年”。其根据是“成化九年(1472年)在‘靖虏连接宁夏黄河两岸各修筑阨塞,使虏不得渡河’”。 宁夏明长城西边墙包括卫宁北山长城。查阅明代史料,“宁夏明长城西边墙始筑于成化九年”的说法出自《明宪宗纯皇帝实录》:成化九年九月壬子,平虏将军总兵官宁晋伯刘聚等人在安边三策中说:“其固原、环庆或挑筑壕墙,或铲削山崖。靖虏连接宁夏黄河两岸各修筑阨塞,使虏不得渡河。此则陕西安边之策也。”以上记载说的是明代固原镇修筑靖虏卫管辖的黄河两岸长城。明代靖虏卫属固原镇管辖,不属宁夏镇管辖。固原镇在靖虏卫修筑的这段黄河两岸长城属固原内边,与修筑宁夏西长城无关。上述研究长城的著述将固原镇靖虏卫所辖黄河南岸的固原内边错接在宁夏镇中卫所辖黄河北岸的宁夏西长城上,将固原镇在靖虏卫修筑固原内边的年代错套为宁夏镇修筑宁夏西长城的年代。由于这一张冠李戴,不但掩盖了明代对宁夏汉长城的修补利用,还终将汉代始筑的宁夏西长城错定为明代始筑的长城。
经笔者实地考察,今甘肃省景泰县到宁夏中卫市卫宁北山至贺兰山的长城烽燧,除明代补修新筑的一些长城段落、关隘外,现在还有许多明代以前遗存下来的古代长城、烽燧遗迹。这些古代长城、烽燧断续相接,现经调查确认的,从甘肃景泰县高家墩附近大沙沟向东,沿宁夏卫宁北山至贺兰山,已有西万图、王泉沟、涝坝沟、老关疙瘩等数十处遗迹。笔者认为,这些古代长城、烽燧遗迹,就是赵充国所说的“自燉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中的宁夏段汉武帝长城、烽燧遗迹。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