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贫穷落后是因为被禁锢,还是被掠夺?
avatar

贫穷落后是因为被禁锢,还是被掠夺?

见微
1楼

杨支柱
最近四川凉山地区一位四年级彝族孤女木苦依五木写的一篇题为《泪》的作文在网上热传。“爸爸四年前死了。......我把妈妈(从医院)接回家,坐了一会儿,我就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课本上说,有个地方有个日月潭,那就是女儿想念母亲流下的泪水。”
这篇文章被热传的同时为某家慈善组织赢得了大量捐款,同时也招致大量对当地政府救济不力的谴责;尽管文章本身没有提到经济上的困难,也丝毫没有提到政府的责任。文章甚至也没有提到孩子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只出现了作者和她的妈妈、爸爸及“打工刚回家的叔叔”,后二人还都只出现了一次。爸爸的出现是为了交代作者的孤儿身份,叔叔的出现是为了送妈妈上医院。行文如此简洁,被老师修改过的说法是可信的。
地方政府坐不住了。凉山州宣传部发出调查报告,说从2014年10月开始已经给木苦依五木兄弟姐妹5人每人每月发放678元孤儿补助,加上爷爷奶奶的养老金,木苦依五木一家每月享受着国家补助3540元。报告还说这篇作文曾经被老师修改过,然后再由女孩抄写一遍,作为范文贴在墙上。再往下就更热闹了,有人揭露修改文章的老师跟组织募捐的慈善组织有联系,而这家慈善公司过去曾因账目不清被质疑过。
中国大陆的喉舌于是异口同声地宣布,“最悲伤作文”凉山小女孩木苦依五木一家每月享受着国家补助3540元。说实话我对此是有怀疑的。已经打工的两个孩子也给了每月678元孤儿补助?给一个有5个孩子的“超生”家庭每人每月补助678元?即使不便对无辜的孩子使用“超生”的借口,也完全可以用已经参加劳动、有生活来源的理由来扣发木苦依五木两个哥哥的孤儿补助吧?莫非他们的父母是为共产党牺牲的烈士?否则在中国不大可能。但是喉舌又说木苦依五木的父母是病死的。
批评政府的人在喉舌发声后转向的恐怕并不太多,但是大量谴责慈善阴谋论的人加入了这场口水战,于是舆论的口水于是分裂为两派,分别对政府救济不力和对慈善组织的阴谋进行指责。我对此并无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两派相互指责之余各自对凉山等山区贫穷落后原因的认定。尽管孤儿非山区所独有,但是因为当初某慈善组织募捐时也展示了大量凉山州孩子衣衫褴褛的照片,争论不可避免地波及到贫困的原因上。在喉舌公布木苦依五木兄弟姐妹有五个后,更多的评论开始谴责木苦依五木的父母“超生”、“滥生”、“有本事生没本事养”。连慈善派的人也有不少支持这种对“超生”的攻击。在这一点上慈善派跟喉舌派似乎并无区别。我注意到在中国民间颇有市场的另一种声音也出现了,有不少当地人说,贫穷是因为城市对农村的掠夺、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掠夺。
关于四川西部凉山、汶川等地的贫穷,我一直认为慈善救济(无论多么规范,何况是不规范)不如取缔“社会抚养费”等邪恶的政策,扶贫资金特别是震后重建资金不如用来资助外迁和聚居。无良记者、编辑将当地的贫穷归因于彝族人的懒惰和执行计生政策不力养多了孩子,是没有道理的。无论有无计生政策,孩子的多少通常都与父母的勤劳程度成正比而非成反比。川西贫穷的真正原因,除了自然条件不好,更重要的是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没有投资价值。
把所谓改革开放以前农村贫困落后的原因说成城市的掠夺是不对的。公有制、户籍隔离、各种审批等各种束缚对于中国农村贫困的影响远大于城市对农村的掠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那时掠夺了农民的市民也并不富裕,因为他们也受到同样的束缚甚至更严重的束缚。废除公粮征收和农业税后,我们就更没理由说农村的落后是因为城市的掠夺了。像凉山州各县这种一直受政府救济的地区也好意思说贫困是因为城市的掠夺和汉人的掠夺?
真要说掠夺,被掠夺最多的也不是一直坚守农村的农民,相反倒是我们这些并非成建制地转变了身份的过去的农民和长期在城市打工却不让享受市民福利的农民工。我们在毛泽东时代交了公粮,在邓小平时代又被剥夺了农民集体成员的资格,从而彻底失去了土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自耕农)的土地并不是土改分的或包干到户时分的,而是祖传并被土改确认的。农民工倒是没有失去土地,但是他们长期在城市劳动、纳税却不能享受市民的教育、医疗、失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福利。不过在土地问题上正相反,像我家这样的世代自耕农,是现在的农民和农民工在政策帮助下掠夺了我们,尽管他们的地权也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
把山区的落后归咎于城市对农村的掠夺、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掠夺,跟归咎于落后地区妇女生孩子多摊薄人均资源,可谓异曲同工,都是见物不见人的自然资源决定论,都是坐吃山空的计划生育观念。正是基于同样的逻辑,一些人说台湾比大陆发达是因为蒋介石从大陆运过去大量黄金(这可能吗?莫非蒋介石是宁可丢江山也不肯花掉黄金的守财奴?这个守财奴却又那么慷慨大方地把这些黄金用于建设台湾?),一些人说欧美的发达是因为对亚非拉的剥削。
我坚信,贫穷落后的真正原因不是掠夺,是束缚。这种束缚可能来自政府的不当规制,也可能来自习惯,或者建立在政府规制与习惯基础上的陈旧观念。将贫穷、落后的原因归咎于人们生孩子太多就是一种严重束缚当地发展的观念。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的外迁,地广人稀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上学、就医将变得越来越不方便,必要的基础设施投入的人均成本将变得越来越高,只会使这些贫困山区变得越来越不宜人居。鼓励生育、鼓励外资和外来人口来“掠夺”、引导人口向西昌等城市聚居,才是摆脱贫穷的出路。
avatar
见微
2楼
银行门口总得有点人排队,医院门口也是。孩子少了,儿科医师自然会减少;正如食客少了,饭店就会相应减少。这是市场规律。指望孩子少了,就医、上学更方便,纯属白日做梦。事实正相反,地广人稀的地方无法就近入学、就医,只能长途跋涉。
avatar
见微
3楼
银行门口总得有点人排队,医院门口也是。孩子少了,儿科医师自然会减少;正如食客少了,饭店就会相应减少。这是市场规律。指望孩子少了,就医、上学更方便,纯属白日做梦。事实正相反,地广人稀的地方无法就近入学、就医,只能长途跋涉。
avatar
见微
4楼
在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的山区修乡村公路和铺设各种管线人均成本太高,如果不想年复一年永远扶贫,就应该资助山民搬出深山集中到西昌和各县城附近居住。
avatar
见微
5楼
与其就地重建,不如鼓励东迁
杨支柱
据北京日报2010年4月27日《5万农民搬出大山》一文报道,“本市新世纪以来的山区大搬迁已接近尾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万山区农民走出大山,221个村从北京地图上消失,24万亩山林恢复生态。”报道还引用市农委山区处负责人的话说,“过去,政府每年都要投巨资给山区村修路、打井、送电,但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农民生活还是无法改善。现在每搬迁一个自然村,就可减少公路、通讯、排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130多万元。这些年来,仅修路一项,全市就减少投资2亿多元。”
政府给与搬迁补助并在新址建造公用设施,让山区农民整体搬迁或自愿投靠到平原地区,表面上看要一次性花费财政不少钱,但是既保护了山区的环境增加了绿化面积,又解决了原山区农民喝水、用电、出行、上学、就医等难题,居然还大幅节约了政府的扶贫开支。可谓一举三得。
还不止此。这些移民还通过从事服装加工、山区特产加工、民俗旅游、社区服务等增加了收入,有的村平均收入甚至是迁出大山前的三倍。这表明他们迁出山区不但没有增加平原地区的负担,反倒通过劳动分工和交换增加了平原地区的人均财富;因为我们很难想象,外来移民作为弱势群体能够通过剥削原住民、降低原住民的收入来抬高自己的收入。这说明移入地财富的增长和人口的增长是成正比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因为人口迁出和生育率下降而人口减少的山区,提供公共物品乃至私人物品的成本越来越高,学校合并,医院裁撤,人们的生活更加艰难。如果需要把孩子送到十公里外的地方上学,一来一去一天就什么活都别想干了。那么你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孩子交给那些既无拍照也无驾驶证的摩托或小车司机,既不安全又破费不少。很多人因此而选择让孩子辍学,尤其是让女儿辍学(农村习惯女儿是给别人养的),那是毫不奇怪的。
三十年计划生育的片面宣传给许多中国人养成了一种强烈的人均观念,认为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与人均财富是成反比的,认为人多了就会摊薄人均财富。然而这既没有理论依据,也完全不符合现实。
财富主要不是继承的,而是劳动创造的。绝大多数人一生所创造的财富都比他消耗的财富多,因此并不存在分的人多了每个人分得的份额就会减少的问题。人口密度越高,一方面意味着劳动分工越细,劳动专业化程度越高,从而生产效率越高;另一方面意味着水电、教育、医疗等公用设施的建设成本和商品运送、销售成本越低。所以人口密度与经济繁荣程度是成正比的,而不是成反比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香港的人口密度都远比中国大陆高,社会发展水平也同样比我们高。在大陆内部,东部比西部人口密度高,城市比农村人口密度高,富裕程度同样是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
如果说不同国家之间还有更根本的制度差异、文化差异甚至人种差异更能影响其发达程度,那么一国之内,制度差异、文化差异、人种差异相对较小甚至不存在,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发达,还是人口稀少的乡村发达?当然可以辩解说,不是人多了才发达,而是发达了才人多。但是如果人多了真会摊薄人均财富,那么在那些个人有迁徙自由的国家城乡之间将没有贫富差别,这是事实吗?
正如资本集中一靠个别资本的积累,二靠众人资本的积聚;提高人口密度也无非是两种办法,一靠生育,二靠移民。美国的生育率和移民输入数在发达国家中长期遥遥领先,这为美国的持久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在中国国内,经济持续繁荣的广东省的生育率和移民输入数也是遥遥领先的。广东三十年的高速发展,除了头几年,主要依靠的并不是优惠政策,而是人口密度提高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建设成本、交易成本降低,此外地理位置的作用也不小。
当然,人口因素影响经济繁荣的不只是人口密度,还有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会影响未来的年龄结构,男多女少的社会几十年后必定会加速老化)和劳动力质量。在这些方面,计划生育的效果同样是暂时的或可疑的。由于题旨所限,我将另行著文探讨。
有趣的是,那些认为人多摊薄人均财富和人均资源占有率的人,几乎都不愿意到地广人稀的西部和山区农村去“大有作为”,提高自己的资源占有率。他们到底是活雷锋,还是口是心非?到底是智力缺陷,还是心理变态?我希望都不是,我希望他们只是不假思索地人云亦云。
好在政府似乎逐步意识到了通过移民增加人口密度的好处,“5万农民搬出大山”并不只是北京的孤例,类似的事件一搜一大把,例如《辽宁:落实移民扶贫政策让10万农民走出深山》、《江西:5万库区贫困人口将从深山搬进小区》、《宁夏7.7万多农民明年搬出大山》。
吴洪森先生堪称这方面的先知。几年前他写了一篇文章《将人口集中在沿海是最好的环保》,鼓吹走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型城市化道路,主张把中国80%的人口集中到东部沿海,认为这样既能高效利用东部地区的土地,又有利于恢复西部的植被和集中力量治理东部的污染。我觉得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实践上大方向也是对的,只是工程太大,耗资甚巨,非一日之功。
不过目前确有一件重要的国事特别适合用吴先生的思路去办理,这就是地震灾区的重建。与其在地震灾区替灾民重建家园,实不如国家在沿海地区从当地农民那里购买一些土地,建一批廉租房,鼓励灾民东迁。跟北京的“5万农民搬出大山”相比,灾民东迁还要另外多出两条理由,一是灾民的房子已经被地震破坏了,二是在地震带上重建家园依然不安全。当然,东迁只是从经济上和安全上考虑。如果考虑到保护藏民族文化的需要,或许应该资助灾民搬迁到藏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城市郊区。总之,第一应该搬离地震高发地带,第二应该趁重建之机集中人口增加密度。
(东方早报2010年4月30日,发表时有删节,并改题为“从迁出山区即可致富所想到......”。本人以为不妥,应该把“致富”二字改为“脱贫”。)
avatar
见微
6楼
@鄂闽 2015-08-09 22:16:36
《揭开四川大凉山贫困之迷》
最大穷根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全国各省是山区不胜枚举,不管么样山区公路通不误,为什么大凉山没有修公路,原因一只有一个,保护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这个穷根子,不妨以西昌为中心几百里公路状况,村不通镇,镇不通县,国家对大凉山扶贫前后投入将近200亿,撒旦也知道要得富先修路,可是200亿投入没修路,不修路原因一目了然,可怜的大凉山人民走出去难,走进来难,为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这个穷根......
-----------------------------
没去过西昌。从地图上看西昌的交通状况跟我老家岳阳比确实差得太多,没有修路的原因是因为山区造价高还是因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存在?你这个观点是独创的还是有所本?
avatar
见微
7楼
@bbcwei228 2015-08-10 08:24:31
少数民族可以多生的。不知道是不是也收社会抚养金?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阁下太自以为是了。除了藏族牧民和人数稀少濒临灭绝的少数民族,所谓宽松也不过准生二孩,第三孩是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延边州曾出台方案鼓励朝鲜族生第三孩,但是被吉林省人大和国家计生委否决。
avatar
见微
8楼
@南方布衣 2015-08-10 11:51:55
楼主扯了半天没说到点子上,主要是思想 是教育,那地方至少要进过2到3代人才能改变
政府应该对那地方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教育的普及!扶贫只能救一时,救不了一世
-----------------------------
地广人稀,人口流出,还不让生孩子,谁去这样的地方教书,你去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