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原创)酸爽晚清(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avatar

(原创)酸爽晚清(长篇连载,每日更新)

凤城杜哥
1楼
序:一段扯淡的话
晚清,中国最憋屈岁月。堂堂华夏,天朝上国,却被西洋的海盗国家们虐得像狗。西洋欺负了东洋也来凑热闹,那个曾经被我们称之为倭奴的小日本,竟然也灭我北洋水师,占我台湾辽东。这种屈辱真让华夏儿女过上十八辈子也不能忘记。
但是,时间毕竟可以冲淡一切,包括曾经的屈辱、愤慨。从1840年算起,已历一百七十多年的光阴,曾经的挨打受气,委屈求全已是过眼云烟。今日之中华基本上是改革开放牛逼起来了,如果翻开近代史就悲从中来,未免有失大气。
今天,杜哥决定叙述晚清,就是要将过去的伤疤亮出来一一翻检。就像一个战士,满含笑意的对别人说,看老子曾经也是挨过揍的。这不是阿Q,而是真的牛逼哄哄的自信。杜哥要说当初我们为啥挨揍,也要说我们挨揍以后是怎么撑过来到,还要说的是曾经有多少人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不再挨揍做过的挣扎和努力。这不是惨兮兮地诉说委屈,也不是声嘶力竭的鼓动仇恨,就是一种含着笑意回忆曾经的苦逼岁月。在牛逼的时候,回忆苦逼的岁月,这本身就是一种范。
杜哥准备写很长很长的文字——从所谓的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杜哥给这些文字取了个名字:酸爽晚清。
啥叫酸爽,如果你打过架,被人一拳捶到鼻子上的感觉就是。这玩意不好受,但对身心绝对有好处。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自己朝自己鼻子上捶一拳试试。
杜哥是西北人,西北人偏好酸辣口。酸能健胃消食,去腥化腻,辣可发汗提神,增进食欲。今天,叙述这部挨打受气的晚清史。杜哥就是要把它烹成酸辣过瘾的味道,让朋友们读了就像鼻子上被人捶了一拳,给你美美地回味悠长。然后,让它健胃消食,去腥化腻,让今天的国人明白这个国家和民族曾经的过往,思索它如何迈向未来。
把这些扯淡的废话写在前面,权当是一个引言。就此。
也欢迎大家关注【天涯文学】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在这里呈现!
天涯文学社区作者QQ群:450038056,入群需ID和作品验证


avatar
凤城杜哥
2楼
一、那个叫洪仁辉的英国哥们
1、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有个金发碧眼的英国哥们叫洪仁辉。他干了一件超酷超炫超牛逼的事情——进京找乾隆皇帝告御状。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告御状,这是什么精神呢?这是一种伟大的冒险精神,还是十足的二逼精神呢?
洪仁辉为什么要进京告御状呢?杜哥现在给大家慢慢道来。
洪仁辉,本名詹姆士•弗林特(JamesFlint),地道的金发碧眼的英国人。由于汉语说得顺溜,所以受雇于英国东印度公司任翻译,后来又做了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船长。
清初,清政府在广州黄埔、福建厦门、浙江宁波和江苏云台山设立了四个外贸口岸。但除了广州这个口岸之外,其他三个口岸基本没生意。也许是这些洋人大老远来到中国,人生地不熟的缘故,他们就认准了广州。
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年),英国人才想起有个叫宁波的通商口岸,那里也可以做生意。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开着船来采购茶叶和丝绸。英国人是实在受不了广州海关和十三行的种种限制克扣,没办法了才到宁波来试试。这次到宁波做生意,领头的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船长,那个叫洪仁辉的哥们。
洪仁辉船长和他的水手们抵达宁波,并受到热烈欢迎。多年没见到外国人的宁波官员和商人对洪仁辉等人很热情,采购进行得很顺利。在宁波采购的茶叶比在广州买到的要便宜很多,而且船上的英国货在宁波也很受欢迎。没有大清广州海关形同敲诈的关税,没有了广州十三行牛逼哄哄克扣和勒索,这次宁波之行,真的收获颇丰。
宁波真是个做生意赚钱的好地方,大伙同去同去。
这次贸易试探成功后,英国商人来宁波越来越频繁。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洪仁辉再次来到宁波时。但这次运气真的不好,中国人说翻脸就翻脸,而且事先一点预兆也没有。
宁波官方先洪仁辉他们他等着,不久就没收了他半船的货物。货没收了,连商船上的所有火炮也全部拆下来,统统拉走。洪仁辉不干了,你们咋能说收货就收货,说拆炮就拆炮呢,总得给个理由先?大清的官员手一挥,这里不让做生意了,赶紧滚蛋。
尼玛,这是咋回事呢?太霸道了!
avatar
凤城杜哥
3楼
2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宁波不是大清的通商口岸吗,咋就不让人做生意呢?
原来,频繁到达的英国船只让地方官感到不安,他们将这情况汇报给朝廷。接到宁波的奏报,乾隆皇帝立刻警觉起来。在他眼里,任何民间的自发性和主动性都是危险的,多开一个通商口岸,就让百姓多了一个里通外国的窗口。所以经过权衡,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外贸易。这就是所谓的变“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政策。
洪仁辉当然不知道这个原因,大清的官员也懒得给他这个洋夷解释,浙江巡抚还命令洪仁辉离开宁波,不得迁延。洪仁辉也是个不受委屈的主,于是他调转船头,直接北上。他要找人去说理,要去京城告御状。
其实,洪仁辉告御状并不是洪仁辉的个人行为,他的背后是众多的外国商人和东印度公司。虽然与大清贸易多年,但清政府从来不屑于与他们直接打交道。中华帝国从来没有过外交部,也没有管理外贸的政府机关。大清王朝的所有外贸事务,都由政府指定的行商负责。所谓行商,是清政府指定的门负责与外国人做生意十三家商行,也叫十三行。
因为对外贸易全部由广州十三行垄断,十三行就成了一个半官半商、不伦不类的机构。外国商人到达中国后,所有的货物都只能卖给十三行,不管他们给的价格是多么低廉。采购所有东西,也必须经过十三行,不管他们如何提高价格,降低质量。外商在中国的所有行动,都要受十三行的监视约束,不得乱走一步,不得乱说一句话。如果他们在中国遇到什么困难,对中国外贸政策有什么不满,不得直接与中国地方政府联系,只能通过十三行向转禀政府,而中国政府对这些转达来的请求大多数时候都不闻不问,不予理会。
在宁波的贸易尝试让外国商人们看到了希望,谁知大清却要便四口通商为一口通商,美好的希望顿时破灭。外国商人实在是忍无可忍,他们选择了派洪仁辉向中国皇帝控诉他们的“委屈”,并直接提出多口通商这个铤而走险的要求。他们认为,大清皇帝多年来一直被广州海关欺骗,不了解中外贸易中的种种实情。如果他们找到渠道把真实情况反映到皇帝那里,皇帝派人一调查,一切都会真相大白。英明的大清皇帝也许因此而彻底改革这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十分不合理的外贸体制。
avatar
凤城杜哥
4楼
3
洪任辉北上告御状,主要有两方面诉求:一是查办粤海关监督李永标,二是推动朝廷严查粤海关积弊,扩大中国对英贸易开放。
外国商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是很傻很天真,他们根本不了解大清皇帝的治国逻辑。在乾隆眼中,大清王朝的千秋万代,固若金汤,是他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至于通商,不过是天朝施于蛮夷的一种恩惠,是怀柔远人的德政而已。有个地方让你们通商就不错了,多开一个通商口岸,就让百姓多了一个里通外国的窗口。这岂不是给大清自己找了麻烦。
为了掩人耳目不引起广州官员的注意,东印度公司为洪仁辉购买了一艘只有7吨重的三桅小船,取名为“成功号”。
1759年6月13日(乾隆二十四年),包括洪仁辉在内的12人从广州出发,6月24日到达定海县四礁洋面,遭到清军的拦截。在问讯中,洪仁辉说:“今年东印度公司将有一两只商船到这里进行贸易,我是他们的翻译为他们打前站,前来联络一些买主。”定海总兵罗英笏得知后,马上派人告知洪仁辉“仍回广东贸易,不得在此停泊。”洪仁辉只好说出了实情,希望浙江的总督能够替他们将状纸转送到乾隆皇帝手中,但罗英笏断然拒绝了洪仁辉。
6月25日,罗英笏派中营守备陈兆龙护送洪仁辉返回广东,实际上就是将洪仁辉押送回广州。6月27日,洪仁辉驾船出定海后,陈兆龙认为洪仁辉没有什么花招可使。自己便回了定海,谁知洪仁辉并没有返粤,而是扬帆直奔天津。
7月18日,大沽营游击赵之瑛在大沽海口炮台外发现了洪仁辉所乘的三桅小船。在中国混了多年,洪仁辉很了解中国的规则,他知道凭自己一个商人身份,很难引起大清官方的注意。于是,洪仁辉自称是“英吉利四品官”,有冤情要面禀大清皇帝,到御前告状。
“英吉利四品官”来到天津大沽口海面,立刻引起了天津地方官的注意。充满好奇心的天津知府灵毓来到洪仁辉船上,对这个金发碧眼的洋人进行了拜会。洪仁辉操着流利的汉语向灵毓诉说了他们所遭受的种种不公,并说要去北京面见大清皇帝,到御前告状。
这可是旷古未有的奇事,灵毓一时有些蒙圈了。当官多少年,啥奇事怪事没见过,但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鬼子告御状这样的事情,灵毓还是第一次听说。
avatar
凤城杜哥
5楼
4
久经官场沉浮的灵毓,在短暂的惊愕之后,马上就从这件事中闻到了银子的闻到。眼前这位“英吉利四品官”大人真的是上天送来的冤大头一个,灵毓大人准备对这位洋大人下手,弄出白花花的银子来。
灵毓向洪仁辉表示,听了洪大人的讲述,自己深表同情,他愿意向上级汇报洪大人的冤情。但是,代替洋人陈述冤情,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自己要冒着被革职的风险的。
灵毓悄悄伸出五个手指头,洪仁辉在中国混得久了,这是神马意思他立刻就明白——灵毓是要五千两白银的好处费呢。虽然洪仁辉熟悉大清的官场规则,但他还是觉得花五千两银子,请求代为通禀的代价实在太高了。于是他就和灵毓讨价还价,最后以两千五百块西班牙银圆成交。先交两千块,事成之后再交五百块。
7月19日下午,收了银圆的灵毓允许洪仁辉的船由水路开到天津,并将他们安排在一座庙宇中住下。英国人来到天津的消息引起了轰动,当洪仁辉上岸时,岸上聚集了上百人围观高个子、黄头发、蓝眼睛、大鼻子的“洋”人,有些人甚至冲过来摸一摸他们的头发。已经习惯了黄皮肤、黑头发,第一次发现竟然还有人是金发碧眼,而且还没有留辫子,这对没见过世面的天津老百姓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怪事。一时间洪仁辉被围得水泄不通,就像围观动物园的珍禽异兽一般。看到周围的陌生人种那奇异的眼神,洪仁辉可真的是有点脊梁骨冒冷气,吓得有点手足无措了。
面对这些好奇的天津人,洪仁辉是寸步难行。最后在清朝士兵的保护下,才被护送进了神庙。与百姓不管不顾的热情相比,天津的官员显得有礼貌得多,他们都以各种关心英国人的名义来看望,实际上也是满足一下好奇心。
洪仁辉在庙宇里住了七天。在这七天当中,洪仁辉的状纸层层上交,被从天津送到了紫禁城,直达乾隆皇帝的御案。
avatar
凤城杜哥
6楼
5
洪仁辉焦急地等着北京的消息,虽然他向天津知府灵毓送了银子,但状纸能不能递到乾隆皇帝的跟前,这还不一定呢,大清的官场,什么事都没个准。
7月28日晚6时,洪仁辉终于等来了一名官员。他告诉洪仁辉,乾隆皇帝已经读了他的状纸。乾隆皇帝下达谕旨:令一名大臣去广州调查欠款的事情,19日一早洪仁辉必须随他出发。
洪仁辉告御状的事情让乾隆皇帝大为光火,海关官员贪污腐败到逼得外国人沿海直抵京畿,闹嚷嚷来告御状,这天朝颜面何存?他命令福建将军新柱、两广总督李侍尧审理此案,并批示:“事涉外夷,关系国体,务须彻底根究,以彰天朝宪典。”
7月29日,洪仁辉被迫离开天津,回到广州听候会审。
此案事实清楚,并不需要太复杂的调查取证过程。广州海关的贪污事实很快被送达皇帝面前。经过一番权衡,在乾隆皇帝授意下,李侍尧很快就做出了判决:
一是惩处腐败。以“失察”为名,将粤海关监督李永标革职查办;参与贪污勒索的粤海关役吏“杖流科罚”。
二是免除部分陋规。但是由于大部分陋规实际上是政府的半合法收入,故此将这部分合法化。“规礼名目,一概删除,合并核算。”
三是同意英国人提出的一个小小要求,就是带来的自己消费的食品和生活日用品免税。“番商食用所需,已征进口,所有出口税银,准予豁免。”
这三点都是英国人的要求。
接下来的判决,就大出英国人的意料了:
一是英国商人提出多口自由通商等从根本上改革中国外贸制度的要求被斩钉截铁地驳回,告以中华体制,不可变更。
二是处理“汉奸”。李侍尧在调查广州海关的同时,倒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调查到底哪些中国人在英国人告状过程中提供了帮助。
经过细致调查,两个人物被确认与此事件有关,一是执笔请愿书的四川人刘亚匾,一是与洪仁辉有密切交易关系的安徽商人汪圣仪父子。
皇帝命令,将替英国人写状子的刘亚匾砍头,替洪仁辉通禀的灵毓斩首菜市口,汪圣仪依照“交结外夷罪”,被处以杖六十、徙一年的刑罚,以为其他敢于交通外国人的华人戒。
三是将敢于北上告御状的英国人洪仁辉抓起来,以“勾结内地奸民,代为列款,希图违例别通海口”的罪名,“在澳门圈禁三年,期满后驱逐出境”。
出了这样的事,皇帝认为是对外国人管理不严所致,他命令两广总督重新研究制定对外国人的管理办法。李侍尧精心制定了《防范夷商规条》,上报皇帝,立刻得到了批准。《防范外夷规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永远禁止外国军舰进入虎门水道,以防军事冲突;
二、永远禁止外国商人携带任何武器和妇女( 包括自己的母亲、姐妹、妻子和女儿) 进入广东省,免伤风化;
三、永远禁止中国商人向外国人借贷,以防商欠;
四、永远禁止外国人雇佣中国员工,永远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
五、永远禁止外国人乘坐轿子;
六、永远禁止外国人坐船在中国江河上游玩;
七、永远禁止外国人向中国官员直接递交诉状,如有诉讼均需由十三行洋商代写代交;
八、外国商人在广东省居留期间,只许住在广州城西南郊的“夷馆”里,永远不许走进广州城门;
九、永远禁止外国商人在广东省境内过冬,如因故的确无法出洋,必须去澳门过冬。
洪仁辉做梦也没想到,他自以为将留为后世传奇的告御状就落得了这样的下场。外国商人的受约束状态进一步加剧,而他自己更是被关在澳门的囚牢里,苦苦熬了三年。天朝声威不可挑战,东印度公司的同仁们想尽了办法,也无济于事,只好任他一个人在中国人的监管下受苦。
乾隆帝宣布了新的对外贸易准则:“内地物产富饶,岂需远洋些微不急之货。特以尔等自愿懋迁,柔远之仁,原所不禁。今尔不能安分奉法,向后即准他商贸易,尔亦不许前来”。
这是一副“天朝上国”的姿态,是将中西贸易视为怀柔远人的手段、恩赐藩国的工具,可大可小,可有可无。于是,一切照旧。
1759年,有个英国哥们叫洪仁辉,他想推开一扇门,可结果是,这扇门却更加顽固地紧闭。以后大清所经历的种种,都与这紧闭的大门有关,今天读起这段历史,确实够酸爽!
avatar
凤城杜哥
7楼


清代广州十三行
avatar
凤城杜哥
8楼



清代外销画:洋人在十三行交易
avatar
凤城杜哥
9楼
@心情回收站2012 2016-12-17 21:17:24
好文,有深度
-----------------------------
多谢关注,敬请长期支持。
avatar
凤城杜哥
10楼
@ty_老大100 2016-12-17 21:41:19
顽固的官僚体制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使然。说白了,害怕失去,所以关门是必然的。
-----------------------------
avatar
凤城杜哥
11楼
@ty_老大100 2016-12-17 21:41:19
顽固的官僚体制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使然。说白了,害怕失去,所以关门是必然的。
-----------------------------
满清政权得国不正,底气不足。对汉人一直戒备。造成“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的局面。闭关锁国,其根源是防备汉人,害怕汉人联合海外势力,将满人赶回山海关。孰不知这样的防备,却让中华民族错失了和世界交流的机会,让中国成为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
所谓康乾英主,实则有罪于后世。
avatar
凤城杜哥
12楼
@楚南天问莎士比亚 7楼 2016-12-17 20:11:00
太慢了!
—————————————————
努力做到快写快传,保证每日更新。
avatar
凤城杜哥
13楼
二、牛逼惯了是一种病
1
清朝以前,中国一直是一个比较牛逼的存在,这可以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清朝入关以后,中国依然牛逼。康乾时期的盛世景象,更让大清上下牛气冲天,目空一切。
确实,在大清所谓的康乾盛世,疆域辽阔,物产丰饶,海清河晏,四海宾服,这样的盛世不牛逼哄哄一下,实在是对不起天地人神,世间万物。所以必须牛逼,因为咱是天朝上国。
要说这天朝上国,当然也不是凭空而来的。牛逼自然有能牛逼的原因。在这里杜哥可以简单解说一下。
首先当然要感谢一下孔老夫子和他老人家千百年来的徒子徒孙以及重重重徒孙们,也就是感谢儒家思想。儒家以伦理为基础,构架了中国的政治秩序的框架。形成里尊崇皇权,长幼有序,以仁为本,以礼治国的思想体系。不要小看这个思想体系,它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促使中国古代持续向着一统与和平的方向努力。虽然历史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中徘徊,但历史上分裂与战乱要远远短于一统与和平的时间。可以说,中国从秦朝到清朝中叶近两千年的历史里,大多数时间还是和平稳定的。这种和平稳定就是中国能在19世纪前半期以前漫长历史中牛逼的基础。这就是中国能够在19世纪以前持续牛逼的文化和政治原因。
牛逼的第二个原因是,农耕文明稳定而可靠的土地税赋。
虽然农耕的经济产能低下,但是中国辽阔疆域的沃野良田和数以万万计不辞辛劳的农民足以弥补这种经济产能低下的不足。王朝统治者不需要横征暴敛,只要轻徭薄赋就可以保证国库充裕。汉代文景之治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几十年,就使得汉武帝登基以后出现,“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的富足局面。当然,历代税赋并不是理想状态下的轻徭薄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吏治腐败,官绅勾结压榨百姓基本是封建时代的常态。但只要勉强还有一条活路,老百姓也只能忍气吞声,皇粮国税,照缴不误。
幅员辽阔的国土面积,稳定的土地税赋足以让中国在经济上将周边个个蕞尔小国远远抛在身后。不牛逼能行吗?
经济的富足,军事强大就有了保证。汉伐匈奴,唐逐突厥,明朝将蒙古人赶回老家这些强大的武功背后,无不是经济的支持与保障。当然,也有蒙古铁骑、满洲八旗入主中原的历史事实。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敌不过儒家文化的强大向心力的同化,很快就认同和尊奉了儒家尊崇皇权,长幼有序,以仁为本,以礼治国的思想体系。在经济上依靠土地税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中原变化的并不多,更多的改变的是他们自己。他们只是成为了一个取代旧王朝的另一个新的天朝上国。
在这里,杜哥简单小结一下。中国从秦朝到清朝中叶近两千年的历史里,中国一直是牛逼的。牛逼的原因是,儒家思想的向心力,土地税赋的富足经济能力,经济富足保障下的军事强大。
这样长期牛逼的事实,让中国人习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在中国人意识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自然是天下的共主,国家就是天朝上国,周边的蕞尔小国都是按时朝贡的番邦。除此之外,也许还有一些化外之地,那里生活着茹毛饮血的化外蛮夷之民。天下之大,咱管好自家,周边藩属国按时纳贡来朝,大家就可相安无事。至于化外之地的化外蛮夷,哪有闲工夫管他!
avatar
凤城杜哥
14楼


avatar
凤城杜哥
15楼
@ty_老大100 26楼 2016-12-18 13:10:00
刘禾:我在研究鸦片战争的时候,在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档案馆看了很多档案资料,让我大吃一惊,史料告诉我的,并不是晚清政府"闭关自守",这跟我在中国和西方看到的历史叙事正好相反。
大清政府非常软弱,但不是闭关自守,那时候的执政者的一个基本想法,是想让英国了解自己。他们老是对英国人说,我们不是你们说的那样。而英国人非常强硬,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完全不是你了解我,我了解你,外交不是...
—————————————————
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通过派往中国的商务监督,同广州官方有过很多的照会往来。楼上所说的档案大概就指的是这些吧。
avatar
凤城杜哥
16楼
@ty_老大100 26楼 2016-12-18 13:10:00
刘禾:我在研究鸦片战争的时候,在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档案馆看了很多档案资料,让我大吃一惊,史料告诉我的,并不是晚清政府"闭关自守",这跟我在中国和西方看到的历史叙事正好相反。
大清政府非常软弱,但不是闭关自守,那时候的执政者的一个基本想法,是想让英国了解自己。他们老是对英国人说,我们不是你们说的那样。而英国人非常强硬,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所以他们之间的交往完全不是你了解我,我了解你,外交不是...
—————————————————
清廷实际并不是闭关锁国,而是限制通商。在康熙备战收复台湾时,曾迁民禁海。台湾回归后,实行四口通商。洪仁辉事件以后,乾隆下令,回复清初的一口通商。当时大清正是盛世,真的不尿英国人。
avatar
凤城杜哥
17楼
@wenyin1010 2016-12-18 14:01:23
且看最后10年怎么折腾
-----------------------------
赞!
avatar
凤城杜哥
18楼

2
到了18世纪,大清的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的领土几经扩张,超过了前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新疆,整个清帝国版图达到空前扩张,北起自外兴安岭以南,东北至北海,东含库页岛,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继承了1758年准噶尔汗国的边界,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史称“汉、唐以来未之有也”。
乾隆年间,香料群岛的苏禄上表求内附,乾隆帝以其险远,不许。
康乾盛世之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恢复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国库财政储备充足,最高的年份达到8000万两,常年保持在6000到7000余万两。
中国人天朝上国的骄傲感更是空前强烈。殊不知当时的西方各国已经昂首阔步迈入工业时代,中国马上就牛逼不再了。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档口上,人家一日千里,而大清帝国却沉迷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患上了一种叫做牛逼惯了的病。
牛逼惯了这种病的种种症状在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1793年7月1日,马戛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在浙江舟山登陆。使团受命于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带着建立中英外交关系,希望扩大通商的使命,远涉重洋而来。这时恰是在乾隆皇帝八十三岁寿诞之前,乾隆皇帝自然而然地以为这是一个化外蛮夷之邦前来祝寿,并具表纳贡而来的。他当然龙心大悦,连颁数道诏书,亲自确定体恤优礼的接待方案。马戛尔尼外交使团刚一上岸,接待的中国官员就给插上了写着“英吉利贡使”的旗帜。身负建立平等外交关系使命的马戛尔尼使团,就这样被强行安上了“贡使”的名头,远涉重洋带来的礼品也就成了“贡品”。
让马戛尔尼更崩溃的是,中国官员要求他见到乾隆皇帝时,必须行三跪九叩的大礼,马戛尔尼认为这是一种屈辱而坚决拒绝。最后,马戛尔尼使团在乾隆大寿的那天谒见了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乾隆皇帝。至于有没有三跪九叩,大家说法不同。马戛尔尼使团的记载是,马戛尔尼等人按照觐见英国国王的礼仪,单膝跪地,没有磕头。乾隆宠臣和珅的奏折却说,英国使臣等人向乾隆皇帝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不管那种说法,可怜的马戛尔尼总算是见到了大清的乾隆皇帝了。
面也见了,寿也祝了,礼也送了。乾隆皇帝大手一挥,让大臣福康安带着你们参观参观我的行宫吧。
然后,然后就是没有然后了。
清政府认为,使团进了贡,拜了寿就完成任务了,该打道回府了。但马戛尔尼急眼了,这是要来建交的,这是要进行通商谈判的,怎么能就这样打发我们走呢。于是提出六项要求,请求通商谈判。
清政府的答复倒也干脆,“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哪儿来就回哪儿去吧。
马戛尔尼无功而返,但这次中国之行让马戛尔尼敏锐地察觉到了清朝的衰落,将之视为“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预言它迟早会“不再有纪律和安全”,“英国从这一变化中将比任何其他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戛尔尼摸透了清朝的底细,可是我们牛逼惯了的清朝皇帝和官员却连英吉利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直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打了两年的时候,道光皇帝还在问,“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真是好一个牛逼惯了的天朝上国!
avatar
凤城杜哥
19楼



乾隆皇帝
avatar
凤城杜哥
20楼
@楚南天问莎士比亚 2016-12-18 15:10:53
文字狱的历史也讲一下吧!后面会不会讲龚自珍
-----------------------------
清代文字狱最严重的时候是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晚清的时候并不严重。龚自珍本不是鸦片战争后的人物,所以不做专门记述。
avatar
凤城杜哥
21楼


马戛尔尼画像

马戛尔尼使团在热河觐见乾隆帝
画中单膝下跪的男孩是马戛尔尼使团副使乔治·斯当东的儿子——13岁的托马斯·斯当东
avatar
凤城杜哥
22楼
@岚静月 43楼 2016-12-18 16:23:00
看完回帖是一种美德
—————————————————
谢谢,望持续关注。
avatar
凤城杜哥
23楼
@凤城杜哥 2016-12-17 20:28:09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l/266170650.jpg[imgend]
[imgstart]http://img3.laibafile.cn/p/l/266170663.jpg[imgend]
清代外销画:洋人在十三行交易
—————————————————
@关恩琪 47楼 2016-12-18 17:18:00
当年十三行真繁华啊
—————————————————
当时的十三行行商都是富可敌国的。
avatar
凤城杜哥
24楼
@lirururu 53楼 2016-12-18 19:37:00
说真的,这段历史是挺奇怪,好像熟悉,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
期待
—————————————————
晚清历史是被掩盖最多的历史。
avatar
凤城杜哥
25楼
二、牛逼惯了是一种病
3
英国人主动献殷勤,派使团,大清方面表现的牛逼哄哄。但对来自西方的威胁,大清还是隐隐感觉到了。只是大清应对这威胁的方法是出奇得简单——我关起门来不理你。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下令开海贸易,设粤、闽、浙、江四海关,史称“四口通商”。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宣布封闭闽、浙、江三海关,仅保留粤海关对外通商。从始偌大的清帝国只剩下广州一处口岸延续对外贸易来往。
1811年(嘉庆十六年),嘉庆皇帝下令,禁止西洋人在中国传教,严禁洋人潜入内地。清初,中西方有限的文化交流被彻底禁断。
西方高歌猛进,大清闭目塞听。大门一关,咱还是天朝上国,依旧自我陶醉,牛逼哄哄。殊不知,英国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用坚船利炮轰开大清紧闭的国门。
在扩张主义盛行的19世纪,大清被打得晕头转向,满地找牙是迟早的事。至于挨揍的那场战争叫鸦片战争,还是铁片战争、布片战争,或者尿片战争,都是无关紧要的。大清被暴捶一顿,才是历史不可避免的走向。
有人说,落后不一定挨打;落后,还要做老大,那就一定要挨打。此言不虚,杜哥鼎力赞同。
大清上下并没有意识到牛逼惯了是一种病,当然也不会知道这种病该如何治疗。当西方的“洋医生”用坚船利炮让大清明白自家并不牛逼的时候,那种医疗费就老昂贵昂贵的了。
悲夫,所谓的天朝上国。
avatar
凤城杜哥
26楼
@凤城杜哥 1楼 2016-12-17 17:38:00
一、那个叫洪仁辉的英国哥们
1、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有个金发碧眼的英国哥们叫洪仁辉。他干了一件超酷超炫超牛逼的事情——进京找乾隆皇帝告御状。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告御状,这是什么精神呢?这是一种伟大的冒险精神,还是十足的二逼精神呢?
洪仁辉为什么要进京告御状呢?杜哥现在给大家慢慢道来。
洪仁辉,本名詹姆士•弗林特(JamesFlint),地道的金发碧眼的英国人。由于...
—————————————————
打个赏吧。算是估计啦。
avatar
凤城杜哥
27楼
@塞北归雁 64楼 2016-12-19 08:26:00
晚清的历史,真的像有人从鼻子上重重打了一拳,国人的颜面上绽放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续而鲜血淋漓……
—————————————————
酸爽!
avatar
凤城杜哥
28楼
@渐忘的无奈 65楼 2016-12-19 08:41:00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奔向天堂之路,我们踏入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
谢谢关注,望持续支持。
avatar
凤城杜哥
29楼
@恶狼两眼放光 71楼 2016-12-19 10:45:00
100年过去,我们还在原地打转,革命带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
其实,所谓现代化,我们一直在河里摸石头呢。
avatar
凤城杜哥
30楼
三、国门紧闭,鸦片偷偷溜进来
1
大清将四口通商改为一口通商,严禁洋人潜入内地的闭关锁国政策让一心想要扩大对中国贸易的英国干急没办法。即使在唯一的通商口岸广州,英国也觉得生意是没法做的。在清政府的意识里,通商是天朝施于蛮夷的一种恩惠,是怀柔远人的德政。具体怎么贸易,对不起,天朝没空搭理你,就让朝廷指派的行商和你玩吧。
所谓行商,是清政府指定的门负责与外国人做生意十三家商行,所以也叫十三行。行商虽然是民间机构,但是具有官商和垄断性质。他们获得朝廷准许的对外贸易的授权,同时负有征收进出口关税,管理外国商人,受清政府之命,办理同外国商人各种涉外事务等职责。行商在中英贸易上,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英国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被盘剥勒索自然是不可避免的。这还不是英国觉得生意没法做的重要原因。
让英国觉得生意没法做的最主要问题是,可卖给中国的东西太少,而要从中国买的东西太多。换种正式的说法,这就叫贸易逆差。英国对华出口的商品90%以上是棉织品和毛织品,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清王朝而言,这些商品的消费实在是有限。而要从清朝进口的丝织品、茶叶、瓷器等却数量大得惊人。长期的贸易逆差,钱都流向了大清,这生意是真心没法做了。
贸易逆差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银荒”,白银不够用了。当时英国和西方各国实行的是金本位制的货币,而大清实行的是银本位制。英国要和大清贸易,就必须使用白银。在金银的兑换中,英国又遭受损失。加上长期的贸易逆差,导致英国国内产生了白银紧缺的问题。
面对对华贸易的劣势,英国政府把文的武的办法都用上了,可惜没用,天朝上国的大清王朝压根就不好好搭理。
马戛尔尼使团谒见了乾隆,可惜没说上正经话;后来的阿美士德使团连嘉庆的面也没见上,就被打发回去了。天朝上国的意识里,蛮夷拿着贡品,三跪九叩地朝贡,咱欢迎;不愿磕头,要求平等通商,对不起,你哪儿就回哪儿去吧。
文的不行就来武的吧。不真打,就试探一下。
嘉庆七年(1802年)英国兵船以防止法国侵占澳门为由,开进伶仃洋面,准备登陆。结果被当时的署理两广总督瑚图礼忽悠加劝阻给糊弄回去了。
嘉庆十三年(1808年),英国又借口对抗法国,强占澳门,登陆黄埔。嘉庆皇帝得知龙颜大怒:“边疆重地,外夷敢心存觊觎,饰词尝试,不可稍示以弱。”时任两广总督吴熊光领旨后,立即调兵封锁澳门,在黄埔等地布防。英军看清朝要来硬的,马上撤离黄埔。
武力试探也是没什么用,骄傲的大清,堂堂的天朝上国就不吃那一套。
avatar
凤城杜哥
31楼
三、国门紧闭,鸦片偷偷溜进来
2
当英国政府为如何改变对华贸易的劣势局面一筹莫展的时候,英国商人们却找到一个破局的“法宝”——鸦片。
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在中国医药宝典《本草纲目》中,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阿芙蓉。鸦片源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
从史料记载来看,中国人直到唐代才从阿拉伯人那里对罂粟有所了解并开始种植,最初它只是被作为一种观赏植物而被栽培;宋代以后,人们逐渐了解了鸦片的药用价值,在实践中摸索出鸦片可主治痢疾、咳嗽、痔疮等,并认识到这是一种猛药,使用时要非常小心。直到明中叶以前,中国基本上不存在吃鸦片上瘾的群体。明朝末年到清朝初期,中国人吸食鸦片的现象出现并慢慢扩大起来。因为鸦片的价格昂贵,只有富人才享用得起,所以鸦片的价值就越来越高,在许多地方,地方鸦片甚至相当于硬通货。
在19世纪初以前,世界各地并未把鸦片视为洪水猛兽,鸦片像酒、烟一样,只是人们的一种嗜好,加之鸦片还有疗病的功能,所以大多数人甚至认为鸦片是一种对人有益的东西。
英国商人发现中国人对鸦片的兴趣越来越高,于是从印度等地运来鸦片,再偷偷买到中国。
早在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皇帝就下发了禁止吸食烟草和鸦片的律令。其中对贩买鸦片的处罚为:“兴贩鸦片烟收买违禁物例,枷号一个月,发近边充军。若私开烟馆,引诱良家子弟者,照邪教惑众律拟绞监候,为从,杖一百,流三千里”等。对吸食鸦片者的处罚较轻:“收监,俟其戒绝之后,准予释放”。
嘉庆皇帝下旨,要求查禁输入鸦片和在国内种植罂粟。1813年,清政府制定了《官吏、兵弁及人民吸食鸦片治罪则例》。1815年,制定《查禁鸦片烟章程》。对贩卖和吸食鸦片的处罚也进一步加重,但这时王公大臣,八旗绿营,平民百姓都有大量染上鸦片烟瘾的人,鸦片的危害已经泛滥成灾。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清政府对鸦片的查禁,根本阻止不了鸦片走私的日益扩大。为了能够顺利获利,英国商人大量贿赂大清海关官员和士兵,地方政府也在一片走私中获利。所以,官员们对鸦片走私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清政府对鸦片的查禁也就徒有形式。
鸦片走私不断扩大,让英国的对华贸易从一开始的劣势转变成了优势。原来的逆差变成了顺差,原来英国银荒,如今大清白银外流,白银紧缺,国势日渐衰弱。
原以为紧闭国门就可以永远做天朝上国,却抵挡不住鸦片的偷偷溜进来。那紧闭的国门其实已经破朽不堪,八面漏风了。沉醉在天朝上国迷梦中的大清帝国将要迎来的是可悲可叹的风雨飘摇。
avatar
凤城杜哥
32楼


罂粟

罂粟果

avatar
凤城杜哥
33楼
四、广州禁烟:正义背后的天朝傲慢
1
大清的闭关政策已抵挡不住西方商人走私鸦片的疯狂脚步,至道光年间,鸦片走私日益猖獗,已经开始泛滥至内地。鸦片泛滥,吸食成风,白银外流的流弊,侵蚀着大清的国财民力,这不得不引起清政府的警觉和重视。当时,鸦片泛滥,这是病,得治!这是朝廷上下一致的认识。但如何治理鸦片泛滥的流弊,就产生了分歧,当时朝廷出现了弛禁和严禁两种意见。
主张严禁鸦片的是时任鸿胪寺卿的黄爵滋和湖广总督的林则徐等人。严禁派认为鸦片流弊已深,危害巨大,必须严刑峻法,重拳打击。不但要严惩贩卖鸦片者,对吸食者也要重点打击。凡吸食鸦片者,限期一年戒绝,一年戒不了的,是老百姓就咔嚓了,是官员的还要罪加一等,让家属再跟着遭个殃。亲戚朋友街坊邻里中有抽鸦片,而其他人知情不报的,也要负连带责任。总之,就是要用国家强大的专制武器,把贩卖鸦片和吸食鸦片的那些混蛋们统统收拾了,还大清一个朗朗乾坤。
主张弛禁的代表人物是时任太常寺卿许乃济和时任首席军机大臣穆彰阿等人。弛禁派则认为鸦片流弊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一时难以禁绝。不如索性允许公开买卖,对鸦片贸易征收重税;同时允许内地种植鸦片,用国产鸦片打败进口鸦片;如此一来就可以防止白银外流,保证大清财力富足。至于爱吸鸦片的王八羔子们,爱咋咋地,抽死最好,死了也算给大清腾了地方。
其实严禁派和弛禁派的主张都各有其合理之处,也各自都有操蛋的地方。一向优柔寡断的道光皇帝一时摇摆不定,拿不定主意。
最后,林则徐、黄爵滋说,若犹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如果真的到了要兵没兵,要钱没钱的时候,大清也就离完蛋不远了。道光皇帝被这样的预测吓着了,于是他坚定地站在严禁派的一边,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来一场针对鸦片的严打运动。
1938年11月(道光十八年十月),道光选任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专办禁烟事务。
11月29日(道光十八年十月十三),林则徐进京。道光皇帝一天召见一次,八天召见八次。这样高频率的接见,引起了当时道光的宠臣,时任首席军机大臣的穆彰阿的嫉妒,也为日后林则徐倒霉埋下了伏笔。
1839年1月8日(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廿三),钦差大臣林则徐离京南下。1839年3月10日(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林则徐抵达广州。从北京到广州,林大人就走了两个月,这也没办法,那时候就那种交通条件。
林钦差来了,买鸦片的和抽鸦片的都要倒霉了,广州跟着鸦片收黑钱的大小官员也没好日子过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也到了,从此,中国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而且这新一页的内容不那么赏心悦目。

avatar
凤城杜哥
34楼
四、广州禁烟:正义背后的天朝傲慢
2
林钦差到任后,立刻投入到严打鸦片的工作中去,广州禁烟运动轰轰烈烈地走向了新的高潮。
对内的禁烟工作还是由两广总督邓廷桢负责,收缴烟土,捕拿烟贩,吸食者限两个月断瘾,并且实行互保株连,奖励揭发。贩卖和吸食鸦片的王八羔子们都通通地倒了大霉。
对外的禁烟由林则徐自己负责,具体方法就是收缴和甘结。收缴就是强令外国鸦片贩子上缴鸦片;甘结就是让外国鸦片贩子立字据,签写一个永不贩卖鸦片,若有违反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保证书。
强令外国鸦片贩子上缴鸦片,如果人家拒不上缴怎么办?这不用担心,钦差林大人胸中自有韬略。
1839年3月18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四),林则徐将负责对外贸易的广州十三行的行商全部召来,颁布了一道《谕洋商责令夷人呈交烟土稿》的谕贴。要求行商传谕夷商,三日之内上缴所有鸦片。如若不交,则从行商中挑出一两名,杀头抄家!
行商获得清政府允准的对外贸易权,在贸易中获得巨利,个个富可敌国,但现在他们也要承担于夷商沟通的义务,成为林则徐制裁夷商的人质。
行商们个个吓破了胆子,跑到广州城外西南的洋人商馆请求他们交出鸦片。但这些洋人并没有将这当回事。我们就这么拖着不交,看你能怎么着。
3月21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七),林则徐再次通过行商传谕,钦差林大人将于明天上午十点前往行商会所,到时候要咔嚓两个行商。洋商这时候才感到林则徐是真的要玩狠的。他们紧急举行会议,最后作出决定交出部分鸦片,保全行商的性命。他们按照公平的原则,按照各自拥有鸦片的比例分摊,最终交出1036箱鸦片。有整有零,不多不少,真不愧是精打细算的商人啊。
avatar
凤城杜哥
35楼
四、广州禁烟:正义背后的天朝傲慢
3
洋商们打算交出1036箱鸦片,但堂堂钦差大人可不是好蒙的。那这点鸦片就想蒙混过关,没门!
这时候,有人向林则徐报告说,美国的鸦片贩子想要如数上缴鸦片,但有个叫颠地的英国鸦片贩子不同意,而且还从中阻挠。林则徐一听大怒,下令传讯颠地。
也不知道是行商传话是忽悠了颠地,还是颠地自己理解有误。反正颠地很高兴,以为是清朝大人邀请自己,乐呵呵地答应自己3月23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九),和行商们一起去拜见林大人。
颠地傻冒,但其他洋商可精明着呢。他们在中国混了多年,鸿门宴之类的历史故事应该听说过一点。很明显,林大人绝对不是邀请颠地,颠地去了也许就回不来了。于是洋商们提出要求:必须有一封保证颠地24小时安全返回的书信,而且书信上必须加盖钦差大人关防大印,这样他们才可以放心地让颠地入城。
明明是要传讯颠地,如何保证他24小时返回。这外夷奸商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这真是闻所未闻,还要钦差盖印担保,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颠地和其他鸦片贩子也明白了,这不是邀请,这是要命。这回颠地说什么也不去了。
3月23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初九),林则徐摘取了行商伍浩官、卢茂官的顶戴(这些行商是有官衔的),给他们脖子上套上锁链,派兵将他们押解到洋人商馆传话。如果颠地再不来,将要强行拘拿。颠地吓破胆了,他通过行商们向林则徐传话,24日是礼拜天,是礼拜上帝的神圣日子,他不能在这一天进城。问题是,拖过24日,25日怎么办呢?弄不好颠地真的要见上帝去了。
就在颠地吓得快要尿裤子的时候,他的救星——时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查理•义律来了。
查理•义律(Charles Elliot),出身于英国贵族。1815年入海军,在印度和牙买加服役多年。1834年7月他以上校军衔随英国政府派驻广州第一任商务监督律劳卑来华,任秘书。1836年升任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义律先生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是大清的对手,陪着大清玩过广州禁烟、鸦片战争、割让香港等等历史事件。英国人占领香港后,义律出任香港的第一任行政官。可以这样说,这个查理•义律真的是让中国人恨得牙齿发痒的“老朋友”。
3月24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十)下午6点,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来到洋商商馆。所有洋商一片欢呼,感觉义律这时候就像上帝的儿子,我主耶稣啊。
义律来到商馆后,即刻升起英国国旗,并且把颠地保护起来。同时通过行商传话,只要钦差大人出具该有钦差大臣关防大印的明文约定,不让颠地和义律自己分离,他就愿意陪颠地入城。
钦差林大人不愿再磨叽下去,3月24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十),也就是义律进入商馆不久,林则徐下令:终止一切中外贸易,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商馆被层层包围,所有的外国商人被围在商馆之内,和外界断了联系。偌大个商馆就成了个拘留所,义律和一帮洋商被林钦差关了禁闭。

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
avatar
凤城杜哥
36楼
四、广州禁烟:正义背后的天朝傲慢
4
林则徐下令封锁商馆,撤退仆役,断绝供应。商馆顿时要啥没啥,吃喝拉撒都成了问题。才三天时间,这些洋人就受不了啦。这没吃没喝的日子实在难熬,义律决定好汉不吃眼前亏,先暂时屈服了再说。
义律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劝告商人们将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交给清政府。他说,“(这些)鸦片的价值,将由女王陛下政府随后规定的原则及办法,予以决定。”
所有的商人喜出望外,他们认为这是英国政府将保护他们利益的表示。有英国政府担保,他们当然愿意缴出鸦片,甚至把在路途中和福建沿海的鸦片也一并上报。美国的鸦片贩子也乐于听从义律的指示,把鸦片交给义律,这明显是傍着大户发财的意思。
3月28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四),义律“敬禀钦差大人”,上缴鸦片20283箱。
有了义律的承诺,缴出的鸦片就不是商人们的鸦片了,而是英国政府的鸦片。当然,这些鸦片贩子对义律的许诺并不放心,他们私下里集资了一笔钱,送回英国。作为争取英国政府答应赔偿烟价的活动经费。
3月29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十五),林则徐下令恢复对商馆的供应。
4月12日(道光十九年三月初二),林则徐收到第一批鸦片后,准许仆役们回商馆区工作。
5月2日(道光十九年三月十九),林则徐认为收缴鸦片工作如期完成,撤销对商馆的封锁。
事情结束了吧?呵呵,还没呢。你们还得写个东西,再签个名。这叫做甘结,即签下一纸永不贩卖鸦片,若有违反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保证书。
洋商们,不应该叫鸦片贩子们彻底崩溃了,这事咋就没个完呢,林大人,你太欺负人啦!
avatar
凤城杜哥
37楼
5
1839年5月2日(道光十九年三月十九),林则徐撤销对商馆的封锁,同意除颠地等16名大鸦片商外,其他外国人都准许离开广州。
为什么不让颠地等16名走呢,就是要他们甘结,签下一纸永不贩卖鸦片,若有违反货尽没官,人即正法的保证书。
3月24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初十),封锁商馆的时候,林则徐就要求鸦片贩子们每人出具“汉夷”两字的甘结。林则徐大人要夷人们所写的甘结不是每个夷商对自己个人的保证,而是担保永远禁止一切来人夹带鸦片的事情。用大清的说法,就是互保株连。但洋人不理解,我可以代表我个人,我不能代表其他人啊。如果出具了甘结,就等于替自己所有认识的,不认识的,相关的,无关的人签了生死状。万一哪天有个家伙贩卖鸦片了,自己签了甘结,不是跟着倒霉吗?所以这个甘结不能出。
林则徐见各个鸦片贩子不愿甘结,就让义律甘结。因为义律是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是所有夷商的头。你不甘结谁甘结?所要签订的内容都写好了,只要签个名就可以,不是多大的事。
义律的回文很明确,不签。理由是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不能代表以后来中国的所有人,即使是国王,也不你能代表所有商民。
一方要求必须签订甘结,不签就不放人,另一方坚决不签,签了就把自己套住了。于是事情就僵住了,都有些下不了台的意思。
5月22日(道光十九年四月初十),义律命令所有英人离境,所有英船不得进广州入港口贸易。义律的命令其实就是一种战争的警告,但大清方面根本不懂这个意思,还觉得你让你的人走,那就走好了,大清可没请你们来。那时候中国和西洋人的交流,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互相之间,常常彼此不知道对方到底是在干啥。
5月23日(道光十九年四月十一),林则徐要求十六名鸦片贩子具结,声明离开广州永不再来。在义律的劝说下,颠地等签了字。不签字也没办法,人被扣着,不签你走不了啊。
5月24日(道光十九年四月十二),义律等人离开广州前往澳门。这里要说的是,颠地等16名鸦片贩子具结签字了,而义律本人坚持不能代表所有商民,拒绝具结。
6月3日(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起至6月23日(道光十九年五月十三),林则徐将所有收缴的鸦片在虎门公开销毁。虎门销烟,天朝吐气扬眉,喜气洋洋。
大清取得了广州禁烟的胜利,虎门销烟的壮举一直被颂扬和传说。但是拨开历史的迷雾,这真的算是胜利吗?

avatar
凤城杜哥
38楼
四、广州禁烟:正义背后的天朝傲慢
6
林则徐官声清廉,勇于任事,行事果敢,在清廷官吏中,他无疑是佼佼者。查禁鸦片,也具有无可辩驳的正义性。虎门销烟让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的形象变得高大伟岸,成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在广州任上,林则徐积极致力于新知,主持翻译了西洋资料,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挟持行商为人质,断然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关押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其他夷商,强令义律和鸦片商人签写甘结等行为,今天看来未必算是恰当,其中过激之处不言自明。当然,我们不能据此就否定林则徐的伟大,不能否认林则徐禁烟的正义。任何人都无法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林则徐的过激,其实就是那个时代天朝傲慢的体现。所谓“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其实也并没有看得更远。
今天读历史,时时可以发现历史的诡吊之处。譬如义律,本来是一个鸦片贸易的反对者,他在公文上曾经强调:输出鸦片来获取利润,是英国的耻辱。但历史的走向中,他却成为挑起中英战争的鼓吹者。义律曾多次向林则徐发出战争的威胁,但林则徐的判断里,义律只是威胁而已。他们之间文化的隔膜,注定彼此的对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互相都不理解对方在说啥,想干什么。
当时清廷很多官员认为,洋人离不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否则就会消化不良,统统毙命。林则徐也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所以断绝贸易就成为他致胜的不二法门。还有一种说法是,洋人膝盖不能打弯,倒地之后不容易爬起来。林则徐比这种说法略略进步一点点,他在给皇帝上呈的《英人非不可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的夹片中说:“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当英国军舰已经出现在广州不远的洋面上时,林则徐压根就不相信战争临近,他先后给皇帝的奏折里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未奉该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伏查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载运鸦片”。
料想各位看来这些史料,也许就不会认为杜哥是在菲薄古人了吧。杜哥还是那句话:任何人都无法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林则徐在广州的作为,其实就是那个时代天朝傲慢的体现。所谓“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其实看得并不远,看得并不清。
闭目塞听的傲慢,迎来即将的是中华民族近代史屈辱的开篇。这酸爽如何意会,如何言传?
avatar
凤城杜哥
39楼
5、擦枪走火是因为啥
1
虎门销烟后,中英之间的贸易也就暂时中断了。英国商船千里迢迢,跨洋越海到中国来就是为了做生意赚钱,现在贸易中断,英商们个个急得没猴耍了。
林则徐的政策还是一贯的:具结,然后才能贸易。而义律坚持不具结,宣布一切商船不得进入虎门。双方在具结不具结的问题上都十分实心眼,憋着力气较劲。
但英国的商人们不大答应了,他们大老远到中国,就是为了做生意赚银子。现在生意不让做了,这日子可咋过呢。于是他们找大英帝国的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要求领导放下面子,替大英的商民考虑考虑。
义律知道中断贸易不是个事,毕竟自己就是负责监督贸易的,生意做不成了,要自己这个商务监督干啥。于是义律通过照会(清方认为是禀帖),请求英国商船在澳门交易。
不签字具结,还要做生意,门都没有。
林则徐回复义律,禁止在澳门贸易,所有英船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具结然后进广州贸易,要么离境。若不具结,一切免谈。
就在林则徐和义律较劲的时候,发生的另一件事,让双方的关系进一步趋向恶化。
1839年7月7日(道光十九年五月廿七),一群英国水手到广州沙尖嘴村喝酒,也不知道因啥原因。这群英国水手和当地的村民干上了,双方打了一场国际化的群架。打架的结果是,中国的村民林维禧被打成重伤,被抬回去,第二天就两腿一蹬,挂了。
义律知道情况,心里知道坏事了。这帮子精力过剩的水手也真是不长眼色,竟在这个节骨眼上惹出这么大的乱子。要知道现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可不是好惹的,让他知道了那还得了。这事要赶紧善后,一旦被林则徐知道了就麻烦了。
7月10日(道光十九年五月卅),义律亲自跑到沙尖嘴村调查处理。其实调查是假,平息事态是真。义律首先悬赏二百银元指证打人致死的凶手,悬赏一百银元指证首先滋事者。接着,义律又通过一个叫刘亚三的中间人,给林维禧的家属一千五百个银元,让林家隐瞒林维禧的死因。又给其他在打群架受伤的中方村民每人一百个银元,让他们保持沉默。
人死不能复生,况且眼前就是晃人眼的白花花的银元,于是林维禧的家属们同意了义律的要求。写下了“(林维禧)由官涌经过,被夷人身挨失足跌地,撞石毙命。此安于天命,不管夷人之事”云云的字据。
这事按说就被义律这样掩饰过去了,但是林大人明察秋毫,岂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
avatar
凤城杜哥
40楼
五、擦枪走火是因为啥
2
义律的暗地里动手脚,最终还是没躲过林则徐的目光如炬。
7月12日(道光十九年六月初二),林则徐知道了林维禧的案子。他觉得案情蹊跷,所以命新安县(广州府新安县,今深圳、香港所在地的旧称)县令查办。这一查就查了水落石出,林维禧是被打死的。
杀人偿命,自古通理。于是,钦差大人林则徐下令,义律交出杀人凶犯。
义律不干。案情不明,现在还没找到凶手呢,怎么交?再说,大清的法律,动不动就打屁股、砍脑袋,实在太野蛮了,我怎么敢把大英帝国的公民交给你们?
义律说,我们的外相巴麦尊多次宣布:世界各地任何大英帝国公民都有权利受到政府的保护,大英公民在世界各地触犯法律,都应该依据大英帝国的法律进行审判,绝不能将侨民交给当地的“野蛮法律”审判。
义律说的这事叫领事裁判权,就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他施行的前提是,两国必须建立领事级的外交关系。大清和英国没建立外交关系,义律也不是英国驻华领事,就连义律驻华商务监督的职务,大清官方也是不承认的。所以义律找这样的借口,就是想袒护这些英国水手。
林则徐知道义律是在玩心眼,耍花招,但要想让义律乖乖交出人犯,就必须驳倒他。于是林则徐马上组织人翻译《万国公法》,并且找出义律不享有领事裁判权的证据。
有了证据,那说话就更硬气了。
8月2日(道光十九年六月廿三),林则徐、邓廷桢、怡良等广州官方大佬们联合发出告示,谕令义律交出凶手。并且宣布,为了避免事端,停留在沙尖嘴一带的英夷,不得自行购买食物,食物必须通过通事(翻译)和买办采购。
义律还是不愿将英国水手们交给大清,他写下说帖,宣布自己将英国商船上设立一个法庭,审理这个案件,并请清方官员前去旁听。
自己审,还让我们去旁听,想得美!清方没人理会义律的一厢情愿和异想天开。
8月12日(道光十九年七月初三),义律在英船上自立法庭,判处五名滋事行凶者监禁三至六月,罚金六十至八十银元不等。而且明确这五名滋事行凶者监禁必须在英国的监狱里执行。义律这样判处分明是赤裸裸的回护和对大清司法赤裸裸的蔑视。这义律也真不是什么好鸟!
义律如此作为,林则徐岂能容忍。
8月15日(道光十九年七月初七),林则徐下令,断绝英商和澳门的食物供应,撤走为英商服务的一切中方人员。同时命令兵丁严守各处,对英夷实行戒严。
此前,义律就已经意识到和大清的关系是搞不好了,打一仗是必须的事情。于是他多次向英国外相巴麦尊写报告,请求派兵武装报复。许多鸦片商人也在国内上下活动,鼓吹战争。
现在林则徐断绝物资供应,撤走工人买办,义律干脆也来个强硬到底。他做好了漂泊海上,等候英国国内援兵的打算。
8月24日(道光十九年七月十六),林则徐宣布驱逐澳门英夷出境。第二天又发出告示,只要交出凶手,签订永不贩运鸦片的甘结,就能恢复贸易。
义律用行动彻底拒绝了林则徐的良苦用心。
8月26日(道光十九年七月十八),所有澳门的英商和家属,男女老少三千多人全体离开澳门,在海上漂浮栖居。
关系彻底搞僵了,看来战争已经在所难免了。至于什么时候开第一炮,那只是个偶然问题,必然的是,这仗非打不可!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