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

情与物

孟庆德
1楼
关于情与物,古人说了许多话,如“情不可著”、“无累于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都是古时名人说的,后人也就常拿来念叨,当不顺遂不称意得不到或失去了的时候,用以调解和安慰自己。然而,这些便宜话,说说容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要活命,岂能无物,越是这么经常说,越说明真正的“断舍离”不是那么容易的。
冯友兰也弄过“心灵鸡汤”式的东西。1935年3月,他在清华大学做过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叫《人生术》。他在演讲中说,人要幸福,得对付情感,情感之中,与人生大有关系者为喜怒。冯友兰举了三个人的例子,一个是小说中人,周瑜,气死了,另两个也是小说中人,一个是金兀术,一个是牛皋,牛皋捉住了金兀术,金兀术气死了,牛皋乐死了。要怎样对付情感呢?冯友兰又举了些例子,其中一个是从《庄子》来的,他先说:“庄子说人之所以有情感,因为人的知识不够,若有充分的认识,则不会有情感。”接下来他打了个比方:“譬如大风天气,使人出去不方便,在大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情感发生,可是小孩子们不能出去,就会很生气,骂天是混蛋。这因为孩子们没有大人知道的多,所以就较大人受的情感的痛苦多。西人Spinoza的Ethics说,情感是human bondage,若人有完全的知识,就可以把这bondage打破。”
Spinoza,即斯宾诺莎,Ethics,即“伦理学”,human bondage,即“人的束缚”。
且把庄子和斯宾诺莎放一边,冯友兰的这个比方让我感觉有点别扭,小孩子因不能出去而生气,和知道得多少似乎没关系,那是不甘束缚,渴望自由。虽然别扭,却也不能不说有点道理,小孩子到底比大人经历得少,大人经风雨经得多了,认了。
对付了喜怒,还要对付悲哀,冯友兰也举了个例子,也是从《庄子》来的,即那个著名的“鼓盆而歌”。冯友兰说:“他的太太死了,他反鼓盆而歌,惠施曾因此责备他。庄子说,在起初我心亦莫不慨然,但后来想世界上原先压根就没有他的太太,后来忽然有了,有了又没有了,还是和从前一样。人之生死,正如春秋之顺序一样,没有可悲的。庄子之如此,是他以理化情。”原本没有和有过又没了,却是不一样的,一个物件用久了都会有感情,何况人乎,那是光阴,那是岁月,那是多少光阴岁月的相濡以沫,即使时间短如孩子早夭,也有父母的骨肉至情在,苏东坡四十八岁与朝云得子,未满周岁却夭折,东坡写诗哭道,“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原本没有和有了又没了是不一样的。
冯友兰在演讲中向学生们还说了一段话。他说:“王阳明说:‘七情不可有所著。’著即累,即七情不可有所累。讲《大学》‘心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他注重在‘所’字,一有所忧患忿懥,即是有了对象的累于物了,即有所苦了。如我们看人打别人的嘴巴,我们当时或亦忿懥,但事一过就完了。若有人来打我一个嘴巴,那就不同,我不但现在恨他,甚至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恨,就是因为我的心有所累,我不能廓然大公,有我的存在,不能以人打我就像人打他人的态度处置之。所以人之有所累于物否,完全在于有我与无我的存在。以现在话说,就是客观的态度之有无。廓然大公,的确对于人生幸福有莫大关系,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亦很重要。”
冯友兰的改写了他的《中国哲学史》,可能就是这样从情感上把自己对付了吧,然而并未成功,却把他自己给搞砸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