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一些剽客竟然帮忙我了解诗词及其出处
avatar

一些剽客竟然帮忙我了解诗词及其出处

安岷泰郭
1楼
在天涯灌水板块,诗词比兴等板块,这几天(之前没有注意看)出现许多蒙古人诗词的欺世盗名的,本来觉得内容好看,不想与其他人聊聊中,被怼曰那是古人的文学遗传,才知道我是多么无知也。
不过,从此刻起,看见一些莫名其不妙的名号的诗词帖子,习惯去网上查询,这一查询嘿嘿,还真被我撞到了。
这不,下面这又是一个拿了古人诗词而不加注出处的,嘿嘿
一室缘溪断俗尘,翛然吾自爱吾真。
浇花怕结春时业,种竹防惊梦里神。
梧叶到秋无那病,芭蕉过暑不堪贫。
何如且放空庭在,月色风光好近人。
以上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写的。
以下复制粘贴了网上关于王世贞老先生的内容。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后世人称王渔洋。济南府新城县人,新城王氏家族的八世祖。他是清朝顺治十五年进士,初任扬州府推官,康熙十七年通过懋勤殿对诗成为康熙皇帝身边近臣,累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同时也是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著有《香祖笔记》《带经堂集》等多本著作,被誉为“一代正宗”,诗坛领袖,是一个文政兼从的人。
但是不管提到王士祯还是王士祯的作品,很多人不太熟悉。而王士祯与蒲松龄的情谊,却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两人是文字至交,敬重各自的文学造诣,惺惺相惜,结为好友。蒲松龄和王士祯虽然是同时代的文化名人,然而,王士祯当年是大江南北莫不敬仰的文坛领袖,独创诗论“神韵说”领袖诗坛风雅长达50年,再加上他入仕45年,官至刑部尚书,地位显赫,堪称影响冠绝当代,一时门生半天下,诗友数百人。而蒲松龄则偏居一隅,生活潦倒,闻者甚少。两人一在京城做官,一在乡间为民,相比宛若萤虫与日月争辉,不可同日而语。那他们又是怎么成为文字至交的呢?
蒲松龄虽然热衷于功名,但一直是科场失意,为了生存,去一个大户人家做了教书先生,他去的是周村的毕际有家,而王家与毕家有数代姻亲之好。康熙二十六年,王士祯在家丁父忧期间,在毕家与蒲松龄有过一面之缘。当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刚写成,就希望已经在文坛名声大噪的渔洋先生写一篇序,但是《聊斋志异》看似写鬼写狐,实则针砭时弊,作为一个高官,王士祯虽赞赏蒲松龄的文字,却不好写序,便回了一首诗作为鼓励。《戏题蒲生》:“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对这部著作在当时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趣的是,经历400多年的历史沉淀,两个人在文坛、社会上的知名度却颠倒过来。王士祯写给蒲松龄的这首诗成了其诗作中最为流传的一首,当初作此诗是以其在文坛的地位对蒲松龄著作有推广提拔之意,如今确因《聊斋志异》的流传得以永记其名其诗。
历史的年轮再往前转100轮,在明朝还有一个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苏州府太仓州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