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重新去认识一座城市,它的名字叫「深圳」
avatar

重新去认识一座城市,它的名字叫「深圳」

辛先生XGP
1楼
有人说,旅行就是从一座城市去往另外一座城市,在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也有人说,旅行无非就是 “ 从自己呆腻的地方 ” 到 “ 别人呆腻的地方 ”。
在我自己看来,其实旅行去什么地方,和什么人去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让人放松心情,找寻快乐,在早已经非常厌倦的城市里逛逛,找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许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我用了8个月的时间去重新认识一座城市,那就是深圳。
在 深圳 也做过很多份工作,有当过餐厅服务员,后来关门了,有进过工厂,后来倒闭了,认识几个好朋友,后来都分别了,也有喜欢过几个女孩子,后来也都嫁人了。世事无常,回顾在 深圳 这么多年的过往,从一个青涩略显腼腆的少年,渐渐变得多愁善感,用一篇特殊的游记纪念在 深圳 的这些年,这或许就是我要写这篇游记的初衷之一吧!

在你眼中的深圳是这样的吗?

但在我眼中的深圳却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又或者是这样的

avatar
辛先生XGP
2楼
首先,很多人会认为 深圳 是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实则不然, 深圳 也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沉淀和近代文明历史。对于不了解 深圳 的外地朋友, 深圳 或许就是一座年轻的大都市,又或者只是一座只走肾不走心的浮躁城市,但在我眼中的 深圳 却是历史古城。





avatar
辛先生XGP
3楼
深圳 长期被称为“边陲小镇”,在许多研究岭南文化的专著中, 深圳 往往被漠视乃至不屑一顾,从而成为岭南文化中被遗忘的角落,这其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深圳 的前身宝 安县 (包括今 香港 地区)历代名人盛事众多,民间文化资源丰富。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宋末皇帝的遗踪,有明代古城的胜迹,有抗英名将的故宅,等等。这些史迹轶闻,至今还为民间广泛传扬。




avatar
辛先生XGP
4楼
本人一直热衷于 深圳 的古迹游,其原因主要是本人对于古迹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对于 深圳 众多的名胜古迹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对客家围屋古迹有直观的了解。 所以一般会利用放假的时间去探寻 深圳 的一些古迹,在这篇 深圳 古迹探寻游记里占用了我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这篇游记几乎都是介绍客家围屋,因为在整个 深圳 来说,客家人占了很大的人口比例,相对的历史古迹和客家围屋也就会很多。但是说到客家人,其实我自己也算是半个客家人吧!因为我的奶奶是客家人,所以对于从小对于客家文化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这也是我要写这篇游记的另外一个原因。
以下的客家人文化内容,都是我个人在网上长期整理出来的资料,其中包含了我个人的补充和叙述,这应该算是客家文化的详细介绍了吧!
之所以要在前面介绍一下客家人的文化背景,只是想让大家在开始看这篇游记前,能对客家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也有助于接下来看客家围屋有更为直观的感悟。
客家渊源: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 河南 地区的中原汉族,在东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语系是汉民族八 大方 言之一。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受五胡乱华影响,自东晋始,大批中原人举族南迁至长江流域。
第二次:唐末的黄巢之乱,迫使客家先民继续南下,到达闽、粤、赣接合部,成为客家的第一批先民。
第三次:金人南下,入主中原,宋高宗南渡,更多的移民集聚于此,与当地的土著和先期迁入其地的畲族先民交流融合,最终形成客家民系。
第四次:明末清初,客家内部人口激增,因资源有限,中原汉民五次迁徙示意图大批闽、粤客家人从客家大本营向外迁移,最远内迁至川、桂等地区,历史上的“湖广填 四川 ”即发生在此时期。
第五次:受 广东 西路械斗事件及太平天国运动影响,部分客家人分迁至 广东 南部和 海南 岛等地。
客家人的名称来源:
因其不断迁移,每到一处如同过客,当地人称他们为“客”或“客人”,他们自己也以“客”自居,最终“客家”即成其族称,所以就叫 “ 客家人 ”。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 中国 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 东南亚 一带, 新加坡 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 南和 粤 东北 部。 广东 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客家大本营:
即:闽西、粤东、赣南这块三省交界的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区域。
客家先民:
客家先民与客家人的区分时限以客家民系形成的先后为界,即经过三次大迁徙而进入客家大本营至客家民系的形成之前称为客家先民,客家民系形成后的即为客家人。

客家习俗 :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主要节日:
1.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2.立春:即交春。
3.元宵节:正月十五是 中国 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4.二月二:开正节。
5.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6.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7.七月节:也就是鬼节。
8.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9.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10.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上为客家一年中主要节日。
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民间娱乐:
客家民间娱乐内容非常丰富,节日的主要有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平时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弹琴,弹筝,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纸牌,掷状元签,打麻将,养花,钓鱼等。
客家墓穴风水研究:
客家人历来讲究葬的风水和居住的风水。在旧时,发了财的人家一般要办三件大事:买田、做屋、修祖坟。客家先民认为,一个人 成功 失败与屋场祖坟的风水有密切的关系。
“ 做风水 ” 需请地理先生择吉时吉地。选祖坟风水的地方要看“龙”、“局”、“水” ,其理论为,“龙”主人丁,“局”主功名,“水”主财路。在风水学中的所谓“龙”就是山岭的脉络。龙脉要雄壮磅礴,奔腾有势;“局”,就是总脉分出的支脉要重重围绕,成为基地的拱卫和回托; “水”就是基地前面的水势;基地前面最好能逆大江,但水不宜冲基地,水口要迴环,站在基地上看以不见水的出口为佳,据说这才“藏财”。
PS:以上主要介绍的是大致风水布局的基本要素,而墓地的风水选址是非常的重要的一环,所以这需要一位非常精通的地理大师才能够完成。当然其中也需要注意很多事情, 比如 选址的格局,方位,视野的开阔情况,等等~~很多!!!
改葬:
改葬在客家葬俗是“二次葬”。即人死后,先用棺木土葬,土葬若干年后再开棺,检出骸骨按常人的坐势模样放在“金罂”里,PS:(我家乡那边叫: 金坛 )然后择吉时吉地,做墓地再安葬。
这里以 梅州 地区为例子:
首先将死者埋葬后约3—5年,待尸体过骨后,捡骸入罂易地埋葬。改葬时按男单女双,即男的3年女的4年。在改葬的前一天,家里人要先去坟前祭祀。第二天请取骸骨的人开棺取骸骨,不再行仪式便可葬坟穴。坟被刨开后,捡骸骨的人把骨头一块一块用布抹干净(PS:一般高度酒或者茶油来打湿抹布进行擦拭),然后按人的骨骼顺序排好,放在金罂里,放骸骨时要注意,要放“坐金”,不要放“跪金”。
PS:(所谓的“ 坐金 ” 就是:把尸骨按照人体骨骼坐立的姿态摆放到金罂里面。)
在金罂的盖里面写上死者世系、姓名。预先已做墓地的将“金罂”葬入坟墓,无条件做坟的将“金罂”寄放在安全的岩洞中,或在山坎上挖一小龛寄放;如村中筑有集体“阴城”的,则寄放于“阴城”。扛金罂时要自己的嫡系子孙扛,子孙不在可请侄子侄孙,不得请外人,这是自古至今的规矩。如今这个时代推行“火葬” ,所以取骸骨的人也就随之失业了。
PS:以上只是简单叙述了二次葬的捡尸骨过程,到正真的二次葬的时候,其中还要注意时辰,罗盘方位,拉线,墓穴深度,金罂的摆放方位等等!!!由于极其复杂,这里就不再多详细说明。其实也不是我不想不说,而是因为我也不太专业,我对于怎么测算方位还属于初级的水平,所以这里也就不耽误大家了。关于取骸骨这种职业,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因为我见过,所以我自己没觉得恐怖。

客家人的祖墓是坐椅地堂式。这种式样在客家地区流行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从一些留至今日的宋、元、明、清古墓,大多都属这类,在客家地区山野荒坡上举目都是。坟墓的构造后面高前面低,前后合围,墓前有一口半圆形地方,用沙、石、石灰、水泥、红砖砌成。
PS:其实这种埋葬方式是客家人独有的,讲究的就是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之所以我那么清楚,也只是因为我从小听长辈的说过,这也间接促使我对风水学产生了兴趣。其实墓穴风水是一门技术活,当然也是体力活,期间的准备工作也是很重要的。
avatar
辛先生XGP
5楼
凤凰古村
凤凰古村 位于宝安区凤凰山脚下,是 深圳 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最早兴起于元代,据传原村民大多是文天祥家族后代。元代的建筑已见不到了,村中还有3口元代古井,均为宋末至元代所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
而今的凤凰社区90%以上为文姓,古村现有古建筑约360座,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其中,明代建筑4座,清代建筑60座,民国时期建筑96座,古井17口,是 广东 省内古建最集中、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典型的广府民居建筑群之一,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突出。






avatar
辛先生XGP
6楼
大鹏所城
大鹏所城 又名:(“大鹏守御千户所城”) 深圳 八大景点之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 深圳 至今又名“鹏城”原因于此,它位于 深圳 市东部龙岗大鹏新区大鹏镇鹏城村,占地11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 中国 南部的 海防 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赖信扬、赖恩锡、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
历史:在公元1377年,明朝政府在 东莞 县城南设立了 南海 卫,后来盗匪和倭寇横行,随后朝廷增设了大鹏千户所,修筑了 大鹏所城 ,城墙长约1200米,城外东南西三面环绕着深3米、宽5米的护城河。 大鹏所城 从海路与 东莞 守御千户所一起扼守珠 江口 ,战略地势险要,是外敌入侵岭南重镇 广州 的必经之地,有省会门户之称。
交通信息:在 深圳 北公交站坐E11公交车到大鹏中心1 站下车(票价10元),然后再坐M471公交车到达【 大鹏所城 】站下车后,再往前走50米左右,穿过马路对面既到。
门票:20快。PS:(进城是不用门票的,但是古城里的几个景点必须出示门票才能进)
开放时间:全天
游玩用时参考:3-4小时
我的建议:由于 大鹏所城 在大鹏新区,距离 深圳 市内相对比较远,所以要早去早回,景点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但也不小,建议玩个2--3小时就差不多逛遍了,景区有饭馆,小吃,客栈,因为我没有住过,这里的住宿条件好坏不是很清楚,我想应该跟 云南 丽江 古城的客栈差不多吧,反正看到少有人住。








avatar
辛先生XGP
7楼
东山寺
深圳 大鹏东山寺位于 深圳 市龙岗区大鹏镇街道办鹏城村东面,位于龙头石 山南 侧山腰,俯瞰大亚湾,背山面海,风景极为幽雅旖丽。
东山寺始建于明朝洪武二七(公元1394年)年,一代风水大师赖布衣云游大鹏湾,路经东山龙头石山,发现该地有紫霞光,此乃吉祥之光,便告诉当地村民,此为胜地,在此建一座庙宇,可保一方平安,于是建成了东山寺。
东山寺历史至今经历过三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清 咸丰 四年(1854年)春。1993年,当地群众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自发捐资100多万,对东山寺展开第二次重修。2009年,进行了第三次重修。
清代重修后的东山寺原建三进。第一进门前有十三级石阶,有天井、玄坛、关公塑像、垂地大钟等。第二进大雄宝殿,供奉三宝佛和十八罗汉塑像,左为上帝殿,右为 文昌 阁及钟鼓楼。第三进观音堂,供奉观音 菩萨 等五座神像。







寺西侧有一佛塔,为五层六角形砖塔,外涂灰砂,直径1米,高2.45米。最下层有一碑石,镌刻“东山寺老和尚墓”,右侧小字及年代已模糊不清,故建成年代待考究,2017年被 深圳 市纳入历史建筑名录,既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首任住持鹏 海法 师圆寂后,乡民在寺西建造舍利塔,碑刻 “ 东山寺老和尚墓 ”。据传为东山寺住持鹏海大师镇妖之处,故又称“镇妖塔”。
镇妖塔的来历,当地流传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东山寺中有一位住持大师,叫鹏海。他年近九旬,德高望重。当时东山寺 东北 方磨刀坑有一怪石,叫蜘蛛石,是年久成精的蜘蛛所变,常常危害百姓。为解救乡民,鹏 海法 师决定去与蜘蛛精搏斗。他与蜘蛛精大战六六三十六回合,终于把蜘蛛精打死埋入地下;但自己也因伤势过重气绝身亡。后来百姓为纪念鹏 海法 师,在他镇妖之地修了一个塔,取名镇妖塔,并把他安葬其中。

东山寺的后面有个小山头,名叫 “ 龙头石山 ” 站在山顶居高临下,可以观赏到整个 大鹏所城 ,全景海岸线的 较场尾 ,以及远处的无敌海景,登山难度不大,10分钟左右就能到达,如果是去东山寺游玩,闲暇无事强烈建议到上面走走。






avatar
辛先生XGP
8楼
@电话覅后来 2019-01-27 15:26:04
我就是深圳的呀~
-----------------------------是吗?
avatar
辛先生XGP
9楼
坪山新区客家围屋理论篇
图片里蓝色部分为坪山区管辖,而里面每一颗星代表了一处老建筑,别以为从图片中看范围很小,实际还是很远的,我也是通过百度地图上挨个的查找出来,然后订好位置保存,其中也花费了许多时间,在百度地图上规划好地点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因为一旦地点规划错误,会浪费很多在找建筑的时间上,甚至也会迷路,(当然,有手机导航是不存在这个问题)不过就是费时间。
我每次都会利用周末放假的时间去,基本上都会在地图上提前规划好几个相邻比较近的古建筑路线,然后逐步的走访,直至走完这些古建筑。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最远的地点都已经快到 惠州 市了,记得有一次去探访 “ 颐田世居 ”的时候,居然出了 深圳 都不知道,然后看到 惠州 市的广告牌才发现自己离开 深圳 了。
探访坪山区众多古建筑我花了32天,跨度长达4个多月(因为周末两天是放假时间,所以每个月最多能去8次,4个月也就是32天左右,也就是跨度为期4个多月) 单是算公交(地铁)的坐车费用就好几百了。如果你问我跑那么多地方真的值得吗? 答应是一定
的。

据 深圳 市文物调查显示,现存的客家传统建筑多为民居,且无论从数量、质量、种类、历史文化内涵以及设计工艺等方面,在 中国 各类传统民居中都占据了重要一席。客家围屋也因其建造时间的早晚,在其建筑造型、规模大小上存在差异。 深圳 市所辖范围内客家民居遗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龙岗区的布吉、横岗、龙岗和坪山新区的坪山、坪地、坑梓、葵涌等地,除此之外在 盐田 区以及宝安区的观澜、石岩也存有部分建筑。这些客家民居始建年代早可追溯至元代,如观澜的杨氏围屋;明代建成的则有坪地肖氏围屋 和龙 岗的赖氏围屋。后期大规模建造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姓氏也更为丰富。据统计仅 清康 熙以后,近三百年来在 深圳 东部土地上涌现的数以百计的方形客家围堡,就足以雄冠闽粤赣客家地区。
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现存的 深圳 客家围屋数量近200余座;另有民间人士调查统计, 深圳 市龙岗区(包括现坪山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客家围屋就约六十余座。其中,最出名的有 大万世居 、鹤湖世居、龙田世居和茂盛世居四座。
avatar
辛先生XGP
10楼
新乔世居(黄氏)
新乔世居,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坑梓黄氏三世祖创建。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堂、四横、一围龙、四角楼、一望楼建筑,占地面积8265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用三合土夯筑而成,间用石料,且从前往后依次升高。围前有禾坪、左右转 斗门 、照壁和一个半圆形的月池。前开 三门 ,正门上有一石匾书“新乔世居,乾隆十八年仲冬月吉旦昂燕创立。”2001年6月,龙岗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坑梓镇黄氏最古老的客家围屋,建于(公元1753年),距今整245年的历史。

新乔世居的特点:“ 新乔世居坐北朝南,为三堂、四横、一倒座、一围龙、四碉楼、一望楼建筑,与兴梅地区典型的围龙屋加四角楼形式有直接继承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带花头的围龙为单间房组合,中间有望楼,而其余堂横屋均为“斗廊式”单元房组合,这是客家围建筑的继承与发展。该围楼的碉楼较矮,只比二层围屋高出一个山尖,这是惠阳、 深圳 地区清代康乾时期客家围楼的特征。堂横屋前有天街与前围(倒座)相隔,前围开 三门 ,正门楼内建有牌坊。主楼面宽95米,进深87米,建筑占地面积8265平方米。”

新乔世居前边有一半圆月池,即客家风水塘,它是中原文化的一种传承。 中国 古代的学宫前面毫无例外都筑有月池,名曰“泮池”,预示“主科甲,延绵万亿子孙千家”。在文人荟萃的 安徽 、 浙江 村镇,明、清时代的民居或宗祠前,均能见到这种半圆形的池塘。月池对于围屋居民来说,既是生活排水之处,又是族人养鱼、洗刷之处,塘内淤泥还是上好的田肥。客家人认为:“塘之蓄水,足以荫地脉,养真气”,“水主财”。所以,月池就负载了“养人蓄财”的寓意。
新乔世居的突出特点,就是保留了兴梅地区客家围常有的花头和后面的半月围龙——这在 深圳 的客家围中是少见的。因为后来的围堡,很少再有保留半月形围龙和花头了,演变成了长方形天街。
新乔世居的大门贴着一副堂联 : “ 绩著循良第一,家传孝友无双 ” 。对于坑梓黄氏,这是很重要的一副堂联。
上联 “ 绩著循良第一 ” 可以解读为:“ 明代人黄世俊《霸公赞》颂扬黄霸 “ 颖川著绩 ”,“ 善政无双,天下第一 ” 著,显著,卓著。著绩、绩著的意思,说的都是“业绩卓著 ”。
在《前汉书·循吏传》有对黄霸的传载:“ 称黄霸 “ 温良有让”,“ 善御众 ”,因此在 河南 太守手下任职时,“ 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汉武帝后期,法酷民苦,而霸公“独用宽和为名”。升任 扬州 刺史三年后,汉宣帝下诏曰“以贤良高第, 扬州 刺史霸为为颍川太守”。高第,即品第高;贤良高第,即品格业绩居属上等。在颍川太守任上,黄霸因善用政,以教化民,治下乡间“ 田者让畔,道不拾遗 ”,社会 长治 久安。至宣帝神爵年间,政绩有“天下第一”“善政无双”之誉。“ 循良 ” 者,奉公守法之谓也。这上联就是颂扬黄霸在颍川施行教化,人皆知礼,天下大治,黄霸亦因而获得崇高声誉。
下联 “ 家传孝友无双 ” 可以解读为:“ 其实说的是黄氏历史上另一位著名人物──黄香,称赞其孝友之道,举世无双,堪称黄氏家族传统美德之第一楷模。孝友,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下联里其实就是讲黄香幼时至孝,不畏清贫,亲理家务,更勤奋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雀满京城。所以是 “ 家传孝友无双 ”
在《后汉书·文苑列传》有对黄香的传载:“(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

新乔世居的正大门的中线,就是整个围屋的中轴线,穿过此门径直往里走,就可以到此围屋的宗祠,以及新乔世居的各个角落。门上可以清晰的看到石匾雕刻着 “ 新乔世居 ”以及 “ 乾隆十八年仲冬月吉旦昂燕创立 ”。的字样
“ 乾隆十八年仲冬月吉旦昂燕创立 ” 翻译出来就是:公元1753年,农历十一月份的农历初一,由昂燕创立。
注解: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仲冬月(农历十一月份)吉旦(月份的农历初一,泛指吉祥的日子)昂燕创立(坑梓黄氏初祖黄超轩的儿子黄居中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坑梓黄氏的三祖公。)
斗门 、照墙和半月形池塘。祖祠在中
轴线的上堂,挂有“文魁”、“恩贡”等牌匾,表明文风之盛。
“霄峰拱会” 意思是指:形容拱门和牌坊犹如高入云霄的山峰一样高。
“文魁” 简单说就是古代科举制度中对举人的一种称呼,指文学才华第一。
所谓的 “ 恩贡 ” 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简单说就是现在的保送生。
“戬谷罄宜” 这四个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中。《诗经·小雅·天保》中写道:“天 保定 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 戬谷 ” 是福禄、尽善两种解释。其 “ 戬谷 ” 的含义就是对善的不懈追求。
“ 罄宜 ” 就是 “ 尽宜 ” 的意思。所谓 “ 尽宜 ” 是指不要违逆人性、物性,不要违背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不论是个人、家族还是其他社会组织,都需要做到尽宜于人、尽宜于事、尽宜于万物,才能事业有成,家族和谐,人生幸福。
“戬谷罄宜” 四个字的大概意思可以理解成:“ 与人为善,顺应自然”。
以上都是我查了很久的资料整理出来的,基本上算是比较正确了,网络上关于新乔世居的记录也是寥寥无几,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的介绍,像我这样把古文字翻译出来的几乎没有,所以也没有多少可以参考的地方,将其翻译出来也只是因为个人的兴趣原因。



avatar
辛先生XGP
11楼
茂盛世居(何氏)
茂盛世居(何氏)又称“茂盛围”,位于 深圳 市横岗街道茂盛路,茂盛世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200余年历史,它是 深圳 市较为独特的融广府民居和欧式建筑为一体的大型客家围屋。茂盛世居是客家人特有的、融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 中国 五大民居之一。盛世居的创始者是一对来自 兴宁 的何氏兄弟,他们大约在清乾隆年间中后期(约1780年前后),从原籍 兴宁 县 永和 乡炉铺岭村来到横岗创业,在横岗圩创办“茂盛”商号,经商发家并于清嘉庆初年(1800年前后)动工兴建茂盛大屋,历时13载建成。2002年,茂盛世居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avatar
辛先生XGP
12楼
@年年又岁岁复年年 2019-01-27 20:55:14
楼主在深圳生活了多久
-----------------------------
8年有余
avatar
辛先生XGP
13楼
吉坑世居(萧氏)
吉坑世居位于 深圳 市龙岗区坪地镇六联村(萧姓),建于 清道 光甲申年(1824年)建筑南偏西45°,前有月池、禾坪。通面阔67米,进深72米。结构呈三堂,二进、二横、一围、四角楼、一望楼的城堡式围楼。总占地面积7370平方米。300多年前,清政府一纸“迁海复界”,让生活在赣、闽、粤边境的客家人迁徙到今天的 深圳 龙岗一带,其中萧氏一族,便在坪地安家落户。
吉坑世居由坪地萧氏四世文藻公于清朝道光年间始建。当时文藻公经商有道,地广粮多,是当地有名的望族。为萧氏后人的生存发展,文藻公集巨资建造吉坑世居,历时数十年,直到他去世后才建好。
文藻公第五子瑛生公携其四子乔迁至吉坑世居,其间经战乱、遭横逆、遇良时、逢盛世,几经蹉跎、几经发展,吉坑世居都始终是萧氏强家盛族、叶茂根深、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的象征。时至今日,国内外吉坑籍的萧氏子孙已达600余人。
堂横屋和围屋二层,由斗廊式(一厅、二房、一天井、二廊)单元房组成。龙厅高两层,有锅耳式封火墙。 四角有角楼,高三层,单檐歇山顶,上部开竖向长方形枪孔,下部开葫芦形枪孔。后围外侧墙有葫芦形枪孔。 围 西北 角有古井一口,小砖圈砌井壁,现已经废弃。








avatar
辛先生XGP
14楼

avatar
辛先生XGP
15楼
文谷
文谷又名 “ 文谷庄园 ”,位于 文博宫 的后面,是一处极具外国风情的地方,百科上也没有相应的介绍,在 深圳 也不是一处景点,所以知道的人少之又少,但是这里很有异国风情,清幽又原生态,在这里丝毫感受不到商业气息,只能感受到美和惊奇。
友情提醒:由于文谷是婚纱摄影机构的拍摄基地,所以不许使用单反拍照。(手机拍照除外)









avatar
辛先生XGP
16楼
水祖新居(叶氏)
水祖新居位于 深圳 坪山新区田心社区的水祖坑村,为叶氏家族所建,但建造的年代不详,建筑为方形围屋,坐南朝北,正面配有半月形池塘,整体为一正门两侧门三进结构。
门前的门联:“ 南阳 世泽,西楚家声 ” 为叶氏族人宗祠 ,堂号: 南阳 堂。
“ 南阳 世泽 ”的 “ 南阳 ”既: 河南 的 南阳 地区,战国属楚地(今 山东 泰山 以南、汶河以北一带)
“ 西楚家声 ”的 “ 西楚 ”既: 江苏 徐州 一带。 西楚霸王封地。以 淮北 、沛、陈、 汝南 、 南郡 为 西楚 。
简单点来说就是:“ 这支叶氏一族的起源地是( 河南 的 南阳 地区,也叫 南阳 堂),然后又有一支人迁至西楚(先今的 江苏 徐州 一带)而水祖新居是 江苏 徐州 一带迁至 广东 这边的一个叶氏分支。
水祖新居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就是左侧门的房梁上依然存放着两口做好的棺木,这是我跑了无数个世居都没有看到的现象。一般这样的棺木都是60岁以上还在世的老人提前预备好了的,然后放到房梁上加以保存,等到过世的时候再拿出 来安 葬,在农村里这种现象比较常见,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对于这样的现象也没有多少惊讶,反而有一些亲切感。
另外,棺木在存放的时候不能直接放到地上,一是因为没有安葬的棺木如果接触地面会不吉祥,二是远离地面的接触可以防止棺木涨潮发霉,从而更好有效保护棺木。



avatar
辛先生XGP
17楼
赤湾左炮台
赤湾古炮台又叫(左炮台),位于“ 临海 山梁扼三面之险”的蛇口半岛顶端,始建于 清康 熙八年(1669年),原分左、右炮台,共有生铁炮12门,现只剩下左炮台保存完好。1985年修复。赤湾炮台踞山面海,左右炮台成犄角之势,钳制赤湾港口,雄视伶仃海面,是鸦片战争时期主要的海上屏障。
古炮台上,一门古炮雄视珠 江口 ,虽然炮管已经锈迹斑驳,但依稀还能看出它威武不屈的雄姿。此地,现已是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左炮台位于蛇口半岛南端的赤湾,地处“粤省前哨、门户”南头半岛的前沿。明朝在该处设墩台,清朝康熙年间在此设左右炮台各一座,至1893年(光绪十八年)始废弃。鸦片战争期间, 赤湾左炮台 发挥了重要的号炮作用,为抗击 英国 侵略起到重要作用。





1893年湖广总督林则徐布防珠 江口 时,曾重修赤湾炮台,为禁烟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 水师提督关天培利用炮台,在伶仃洋、穿鼻洋大败英军。
左炮 台北 面,林则徐全身铜像塑于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的1985年。铜像高3.2米,重1.8吨,是 中国 最大的一尊林则徐铜像。雕像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创作, 大理 石底座正面,是已故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林则徐纪念像”,北面镌刻着谢华先生撰写的碑铭。

雕像塑造的林则徐手持单筒望远镜,身佩长剑,目光炯炯地凝视着波涛滚滚的伶仃洋。
铜像基座用 福建 惠安 高级麻石砌成。基座正面刻有由 中国 佛教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字“林则徐纪念像”。铜像周围用方石砌成城墙式的墙栏。

avatar
辛先生XGP
18楼
正埔岭世居(李氏)
正埔岭世居(李氏)位于 深圳 市龙岗区龙岗镇向前村。清朝乾隆年间由李氏潮源公所建,为三堂四横一围六炮楼建筑。坐北朝南。通面阔87米,进深62米,占地面积5394平方米。先后多次扩建而成。最初先建三堂二横后带花头的围龙屋,横屋和围龙屋为通廊式单间结构,保留兴梅地区客家围龙屋传统。前有宽63米的月池,月池右前方有古井一眼。禾坪宽13.5米。

正埔岭围屋坐北朝南,面阔约100米,进深约52.5米,占地面积4996平方米,建筑为三堂四横一围龙一倒座四角楼,前有禾坪、月池。正埔岭始建时为 兴宁 式围龙屋,后建横屋。倒座与原围龙屋的堂横屋中间为下天街,倒座正面三开门。围屋为三合土夯筑,建筑外观气势恢弘 大方 ,内部装饰简单朴实。
据专业人士介绍,在 深圳 的客家围中,正埔岭是少有的几个围龙屋,对研究 深圳 客家民居的起源与演变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本地村民陆续从这座围龙屋中搬出,现老屋主要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





avatar
辛先生XGP
19楼
新大坑世居(陈氏)
新大坑位于 深圳 市龙岗区新大坑村内,是陈氏家族的围龙屋,始建于1825年。由于缺乏资料,现在还不知道关于这座围龙屋的进一步情况。



於斯第
注译:
首先(於斯)代表 “ 这里 ”的意思,(第)代表:“ 府第 ” 指贵族官僚或大地主的住宅。综合起来应该就是:“ 这里的府第 ” 的意思。
而宗祠门联:“ 钟山世泽, 尚义 家声 ” 为(义门陈氏)宗祠门联。据史料记载“义门陈氏”在宋仁宗时期处鼎盛时期,当时在义门陈氏忠义孝悌的感召下, 江南 人家平纠纷、知礼仪、忠国家等,呈现一派耕读升平的景象。
此门联经过我的多番查找资料得知:“ 在清朝时期当地村民陈侨新、陈梦鱼父子高中状元、举人。于是,皇帝笔钦赐予蛰伏对联,以此来宣传陈侨新父子的荣耀 ”。



去参观的时候碰到一位无家可归的人睡在大门处,对于我的到来也并没有引起他的关注,只是稍微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便又开始睡了。出于同情的心里,我打开背包取出了我刚买的一瓶矿泉水递给了他,他只是看了看我,并没有接过我递过去的矿泉水,临走的时候我还是把那瓶没有开过的矿泉水,和仅有的五块钱纸币放在了他的旁边。
一个人在异乡打拼的心酸我也是深有体会,虽然钱不多,也算是自己的一点点心意,也许他并不会记得我,那就用这张照片纪念一下吧!

avatar
辛先生XGP
20楼
突然发现没有什么人气来看, 看来大家都不怎么想了解深圳,还有一千多张照片不想发表了,什么时候点赞破50什么时候发。
avatar
辛先生XGP
21楼
@黄大先生 2019-01-29 14:50:33
深圳,确实没有历史,也就因为跟美国一样,没有历史,才包容,有发展潜力。
-----------------------------
说没有历史的,是你根本就不了解深圳而已,你知道深圳以前叫什么吗?你知道深圳最早在什么朝代吗?
avatar
辛先生XGP
22楼
@望淮隐者 2019-01-29 20:24:59
楼主,还有南头古城呢。
-----------------------------
没有发呢!没有什么人看,hi有一千多还在那个照片,什么时候点赞破50马上发。
avatar
辛先生XGP
23楼
@蹲在街角看姑娘 2019-01-29 22:42:34
在福永待了十几年,离开后才发现真的没有好好去认识这座城市,谢谢楼主
-----------------------------
呵呵
avatar
辛先生XGP
24楼
@快看右下角 2019-01-29 23:10:38
很值得看,有机会一定也去实地游览游览。
-----------------------------
深圳欢迎你
avatar
辛先生XGP
25楼
@北仑小女孩 2019-01-30 10:50:41
很值得看,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
深圳欢迎你
avatar
辛先生XGP
26楼
@翠花1988 2019-01-30 01:22:42
这就是北上广吧
-----------------------------
是的,现在是北上广深
avatar
辛先生XGP
27楼
@阅天 2019-01-30 15:01:58
难得的好贴,当顶
-----------------------------
谢谢!!
avatar
辛先生XGP
28楼
还差10个赞发照片。。。。。。。。。。。。。。。。
avatar
辛先生XGP
29楼
不但发照片,而且还有文字解读
avatar
辛先生XGP
30楼
看了下点赞数,刚好够50了个赞,所以继续更新..................
avatar
辛先生XGP
31楼
高桥村萧氏新桥世居客家围,位于 深圳 市龙岗区坪地 镇坪 西行政村高桥村北侧。三堂四横布局。朝向东偏南20°。通面阔120米,其进深因后部残毁已无法准确测量,占地面积约15600平方米 。土木结构。前有大型完整之月池,长102米,宽35米。禾坪亦宽阔。正面开五门。新桥世居保存基本完好,现部分有人居住,新桥世居也被登记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


正门楷体阳刻“新桥世居”。门楼灰瓦顶,尖山式硬山,船形脊。其它四门各通一宽敞的横街。屋顶的飞檐已经少了一边,只有左边的飞檐还保存完好。细心看墙上的门联就能推测出是 “萧”姓族人的祖屋,左边“蘭陵世系”中的“蘭陵”代表着萧姓发源地是兰陵。既( 山东 临沂 市 兰陵县 )而新桥世居的萧氏一族,是宋末从 福建 宁化 迁移至 梅州 梅县松源,明代由 梅州 迁往龙岗区坪地镇的。

宗祠居中,两侧建筑多坍塌。三堂均为船形脊,瓦顶,尖山式硬山,水泥地面,脊上雕饰古朴。前堂门额题“萧氏宗祠”。后侧隔扇门线刻彩绘华丽,额题“兰桂飘香”。

坪地客家围屋是坪地街道现存的古建筑主要为萧氏、王氏家族先人留下的客家围屋遗产。目前保存的民居年代较早,如始建于明代的西湖塘老围,清代的西湖塘新围、吉坑世居、泮浪世居、四方埔萧氏祖祠露瀼堂等。这些古建筑凝聚了客家历史文化,见证了坪地客家的发展壮大。

中堂屏风门亦雕刻彩绘,额匾楷体阳刻“光前裕后” 。后堂神龛题:“ 系接 揭阳 先祖源流远,谱传坪地后人世业长 ”,横批“承启堂”,供奉萧氏历代高曾祖考妣神位。
从 “ 系接 揭阳 先祖源流远,谱传坪地后人世业长 ” 就知道该房屋的萧氏族人是从 广东 揭阳 迁徙到此地,也就是如今 深圳 的坪地镇。其实这种后堂神龛的对联一般记录着祖籍发源地是什么地方,和迁徙到什么地方,只是作为后人一种寻根祖源的一种记录和缅怀。

现如今,坪地镇的萧氏家族,保存的族规家训为《萧氏家训十则》,家训的主要内容有:一孝父母,二和兄弟,三别夫妇,四序长幼,五睦宗族,六严内外,七训子孙,八勤职业,九明利义,十守官衔。
体现了萧氏族人文化氛围与良好的家风,也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一种教诲。

avatar
辛先生XGP
32楼
麟阁世居位于龙岗区坪地 镇坪 西村澳头(萧姓),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光绪年间,围内为三堂四横布局。正门、祠堂、北侧房屋、 西北 角楼等保存完好。

麟阁世居宗祠为三堂式。前堂面阔4.15米,进深5.9米,后部设仪门。中堂面阔9.3米,进深7.6米。六柱,穿斗式梁架,前有两檐柱,其余为金柱。

麟阁世居左侧门上的对联 “ 凤毛济美 ”,“ 麟趾呈祥 ”。
凤毛济美:旧时比喻父亲做官,儿子能继承父业。多用以称颂贤良父兄有优秀子弟。比喻后继者能与前人的业绩齐美而发扬光大。
麟趾呈祥:旧时用于贺人生子,指子孙昌盛。这两个词现在一般都用来祝贺别人生了儿子。


后金柱之间设屏风门,额匾阳刻“谱传麟阁”。两后金柱上红纸墨书题 “由 宁化 至 梅州 在昔松源继接千秋世泽,自 揭阳 迁归邑于今坪地沃头宗枝盛开 ”。这一对联讲的是萧氏入粤的情况。
根据《坪地萧氏族谱》(2007年版)记载:萧氏以商代微子启为始祖,周武王灭商之后感其忠直,将其封到宋国,都 河南 商丘 ,尊为宋公,春秋时期宋国内乱,公族逃至萧邑( 安徽 萧县 ),其中一人叔大心平叛有功,受封萧邑,称为萧国,战国时期萧国公族以国为姓。春秋战国时期萧氏多居于 山东 兰陵(蘭陵),所以萧氏有蘭陵世系之称。
晋八王之乱后,萧氏一支南迁至 江苏 丹阳 、武进一带。南朝萧道成做了南齐之主。此后萧衍建立了梁国。宋代南兰陵萧氏一部分迁往 江西 吉安 ,萧方哲携本族人入闽居 宁化 石壁。宋末梅轩公迁至 梅州 松源,为萧氏入粤始祖。

后天面阔4.15米,进深7.3米。木质神龛施透雕和线刻,彩画华丽,神龛题“祖德源流千载盛,宗枝奕叶万年兴”。横批“金玉满堂” 。
在宗祠正前方上的房檐顶上挂着 “光前裕后 ” 的牌匾,其意思就是:“ 为祖先增光,为后代造福,形容人功业伟大 ”。


宗祠房檐上方的荷花雕刻
首先,荷花是神圣高洁的代名词。荷花从尘土中出来,却不沾染任何脏东西。所以 中国 人民把荷花爱莲说中的名句来作为自己的人生标杆。其次,荷花是 友谊 的信使和象征。 中国 古时候乡间就有秋季到来大家通过采集莲花来想念友人的习惯。还有,荷花是清廉为官的象征,青莲让人自然联想到清廉。为官清廉才能得民心。
其实古人对于荷花有着很深刻的理解,所以也经常会看到很多荷花雕刻的装饰,这不仅是在南方地区很普遍,在北方地区其实也是一样的。跟梅花的寓意大致相同,其主要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向往和寄托。






avatar
辛先生XGP
33楼
璇庆世居(邱氏)位于 深圳 市龙岗镇兰水茔沙背坜村,为 马来西亚 华侨邱满所建的家族居所,因主人邱满字璇庆,故名。建筑结构是三堂两横两炮楼围屋(后面两个角楼未完全建成),完工于1936年。前面两角的炮楼高有四层,站得高、望得远、射得准,防御功能优良。宅院大门门匾上,镌刻着“璇庆新居”四个遒劲的大字。

走进璇庆世居的大门,首先会到上堂门匾上的匾书 “ 居仁由义 ” 只要抬头就能够看到,其实这是作为一种家训的门匾,是对于后辈的一种行为规范,以及寄望的传承。
注解:
“居仁由义”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是“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意思是,居所在哪里?仁就是;道路在哪里?义就是。居住于仁,行走由义,大人所做的事就齐备了。
我想,之所以用 “孟子” 的话作为门匾,其目的就是要求后辈检查自己的言行 “ 居住于仁,行走由义 ”
中心思想也就是:“ 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仁是安身的处所,义是人生的正路,启示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必须内 怀仁 爱之心,行事遵循义理,人自然也就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



参观璇庆世居的时候,偶然遇到两个小朋友在认真的写作业,对于我的到来,并没有过多的引起他们注意,只是随意的看了我一眼便又认真的写作业了。

整个建筑群建于民国时期,具有中西合璧的气息。外立面呈三拱西洋式廊柱,带中华巴 洛克 式山墙,配西番莲及中式山水画浅浮雕纹样,与后面中式庭院巧妙结合,风格豪华、 大方 、庄严、气派。两侧各有一四层四方带枪眼炮楼,窗罩上有灰塑。三堂均雕梁画栋,檐板也精雕细刻,多为花鸟字画图样,后堂檐下有龙首圆雕雀替。

后面为三堂三开间两进宗祠。前堂门匾书“居仁由义”,中堂门匾书“视履考祥”,余均斑驳难辩。
注解:
“ 视履考祥 ”,语出《易经》。《履卦·上九》云:“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履”为鞋子,引申为自己走过的路,亦指人生之路。“祥”为外界所呈现出的吉凶之兆,引申为即将应对的前程。“视履考祥”,意思是说,处于人生艰难跋涉之途的君子,应该经常检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并考察前途可能出现的新情况。

目前璇庆新居主题结构保存尚好,两横屋和后面两角楼只残存墙脚,南面半圆月池已填平盖有工厂,整个建筑已被埋没在周围的民居、厂房之间。保护环境堪忧。如能政府整体收购这所宅院,开辟作博物馆、文化站当属理想归宿。既保护了这处物质文化遗产,也实现了它自身的使用价值。

三堂均雕梁画栋,檐板也精雕细刻,多为花鸟字画图样,后堂檐下有龙首圆雕雀替。三堂两旁有单元式居室。整座建筑青瓦屋顶,结构和木雕图案基本保留传统的中式风格,不过部分廊柱已经采用钢筋水泥结构。


璇庆新居祠堂为核心布置三堂两横,但空间细节和外围墙完全西洋化。从大门上的房檐,屋檐,和门框都充满了伊斯兰的风格,由此也就表明璇庆新居是一座多元化融合的古建筑,对于了解客家围屋的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研究价值。
整个建筑群建于民国时期,具有中西合璧的气息。外立面呈三拱西洋式廊柱,带中华巴 洛克 式山墙,配西番莲及中式山水画浅浮雕纹样,与后面中式庭院巧妙结合,风格豪华、 大方 、庄严、气派。两侧各有一四层四方带枪眼炮楼,床罩上有灰塑。炮楼是进口钢筋水泥结构,扶栏上有卐字镂空图案。

avatar
辛先生XGP
34楼
棠梓新居,位于龙岗区的沙背坜西巷内,建于清末时期,原为三堂两横以围带四角楼建筑,现仅存三堂屋和 东北 角楼,均为土木结构,拾梁式梁架,刻有精美木雕,门额上书 “ 棠梓新居 ”。2013年1月13日公布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

棠梓新居已经挂上了文保的牌子,阳刻的石匾本身就很有价值,青瓦屋顶,结构和木雕图案基本保留下来了。棠梓新居建于清代,原来是一围带四角楼的,如今只剩一座炮楼和几间排屋了,两个石头柱础保存完好,它的雕刻还是精美。


avatar
辛先生XGP
35楼
环水楼(叶氏),位于龙岗区龙岗街道龙新社区兰水壆村,是由 “ 叶树棠 ” 创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环水楼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城堡式围屋,已有百余年历史,因原来其前有无名小溪绕屋而过而得名。在这座楼里,曾经出过三位“岁进士”,而龙岗的读书尚文之风亦在此兴起。

走近环水楼,屋前一个拱形 石门 楼上镶刻着“环水楼”。由于去的时候大门锁住,没能有幸进去参观,里面的结构布局都不清楚,所以特意从网络上摘自几段关于环水楼的具体介绍:
环水楼围屋大厅,厅上悬挂着三块“岁进士”牌匾,分别是同治十二年的“儒林郎”、光绪二年和三十一年的“礼部右侍郎”。所谓“岁进士”,即为皇帝钦命的进士。三块进士牌匾分别属叶树棠、叶伯熙和叶鼎基祖孙三人,三代齐及第,在当时还属偏远地区的龙岗实属不易。

环水楼的建造历史:
“环水楼大屋的创始人是叶树棠,清朝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年)加授翰林院待诏,赐封儒林郎,州同衔,生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卒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享寿68岁。。”72岁的叶端雪是环水楼叶氏第十代裔孙,也是环水楼的看护人。
叶树棠晚年离京辞官,于光绪六年60岁时,先居 惠州 府 淡水 秋长叶姓村,再携儿带孙,落脚龙岗兰水坣开基立业。他在当年(1880年) 拆资8万余两 白银 动工始建,后经二代人的艰辛劳作,历时18年,终于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这座雄伟壮观的环水围屋。
叶树棠晚年辞官离京,于光绪六年60岁时,先居 惠州 府 淡水 秋长叶姓村,再携儿带孙,落脚龙岗兰水壆开基立业。他在当年(1880年)斥资8万余两 白银 动工始建,后经二代人的艰辛劳作,历时18年,终于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成这座雄伟壮观的环水围屋。整栋环水楼近4000平方米,继承了古代庄园式的建筑风格,属典型的客家城堡式围屋,同时吸收了广府的样式。

环水楼内处处可以看到房屋主人崇尚儒家仁义的踪影。入口处有处仁兴门,上书一对联:仁里春常在,兴门福骈臻。“环水楼的文化不但有‘三代岁进士’之称,还有儒家的‘官文化’。”叶端雪说,祖孙三代都为人正值,虽然没有显赫官名爵位,但他们为官清廉、勤政,他们遵循孔子儒家“为官以德”的理念,做一个品德高尚、正派勤恳的人,做廉政亲民的好官。为此,他们专门将堂号命名为“思德堂”,并将皇上御赐的牌匾悬挂于中厅屏风门上,还留给子孙一句遗训——“奕世簪缨”,希望子孙后代能在朝廷做官,而且要为官以德,做个好官。

在环水楼的旁边,还有一座占地260平方米的房屋,尽管外观已经很破旧,但仍能想象出这间私塾100多年前的宏伟和卓尔不群。
环水楼叶氏族人的历史:
叶树棠公特别重视人才培养,于是在环水楼旁专门建了一间独立的私塾,占地260平方米,内有课室、卧室、办公室、天井等。叶树棠给私塾取名为“崇正学堂”,寓意私塾要培养具有品德崇高、正正派派的人才,私塾除供叶姓本族子弟读书,也兼收外姓子弟上学。
“叶树棠公在私塾里挂着孔圣人的画像,学生上课前要先向孔圣人和先生各磕一个头,算是入学仪式。上学时,先生会认读‘方块字’,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家文》,再读《四书》《五经》……最后学写文章。”据叶氏后人回忆,私塾一方面教识字,一方面认读堂联,介绍叶氏家族的来龙去脉,传承列祖列宗的功能。这种家教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新 中国 成立前。
1912年民国成立,科举被废除,私塾也被废除,“崇正学堂”从此改名为“崇正学校”。近现代史上,崇正学校培养了许多文人、贤人, 比如 跟随孙 中山 的叶若霖、参加东江纵队的叶强基等,参加龙岗红花岭战斗的李琼芳团长也曾在崇正学堂读过书。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崇正学堂还成为龙岗地下党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场所。
解放战争中,“环水楼”的儿女也纷纷参加部队,为家乡的解放立下汗马功劳。新 中国 成立后,1952年,龙岗乡人民政府还颁发了革命牌匾给他们家,给予表彰。走在“环水楼”,还能看到那一块块挂在大门门楣上的光荣牌匾。

整理文献资料承袭优良家风
叶氏先辈们祖孙三代“岁进士”不容易,龙岗的读书尚文之风也正是在此兴起;叶氏家族尊重儒学,重视教育,雕刻在环水楼各处的家训、对联、遗训等更是留给环水楼叶氏家族。如今,每年的大年初四,部分叶氏后代和周边村民还会聚集在环水楼拜祭祖先。
随着时光流逝,环水楼内的原居民陆续搬离,空荡荡的古楼步入衰败岁月。“它就这样荒废下去,实在太可惜了。”环水楼日益破败,让叶端雪觉得非常惋惜,出于对宗族的爱护以及优良家风的传承,叶端雪从兰水波小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之后,就主动请缨参管环水楼的日常事务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除了做好日常的清理维护工作,他还四处走访,花了4年时间整理出了20多篇几十万字有关环水楼的文献资料。令人欣慰的是,环水楼已被列为龙岗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其翻新修葺工作正在开展中。
“正如祖先在二大门屋檐下的木刻文章里说的,‘探水晶之素玉,含仁戴义,应祥徽而出者,瑞哉麟乎,昔周盛时麟趾美公族之众多,此山里川清树之气……’叶氏祖先希望我们环水楼的子孙后代,像周朝人那样都具有 仁爱 之心,做一个完美的人,希望叶屋环水楼的事业,能昌盛兴旺永久,这也是我的心愿。”叶端雪说,希望廉、孝、信、德这些优秀品质一直传承下去,成为客家人世代承袭的优良家风。

“有孝”“恭敬”家规家训启示为官为政者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在世界分布最广、影响深远的八大民系之一。我对客家人总的体会是内敛、有凝聚力,还有很强的家族血缘意识,从很多客家围屋的情况看,通常是靠个人品行将一个大家族凝聚在一起。
我考察了很多客家围屋,相对于其他围屋,环水楼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教育和家风突出。叶树棠在修建环水楼的同时,还花了很多钱来修建私塾“崇正学堂”,且规模与围屋相当,不仅培养叶氏家族自家的孩子,也招收周边居民的孩子,使周边的百姓受益。后来,这家私塾走出了不少名人,包括参加抗日战争的李群芳、 广东 省政协委员叶强基等。而且,这家私塾的师资力量很不错,因此,当许多私塾在上世纪50年代就停办时,崇正学堂一直开到上世纪80年代。
环水楼的家风非常突出,我看过许多客家围屋,但很少有将祖训直接刻在房子上的,大都只是记录在家族的族谱上。由此可见,环水楼的祖先有多么重视家风。这些祖训寄托着客家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与美好期望,对于传承弘扬客家精神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像“有孝”“恭敬”这些刻在环水楼门楣上的家规家训都是在告诫后人,要光耀门楣,不能做有辱祖宗的事,这对今天的为官为政者也很有启示意义。





avatar
辛先生XGP
36楼
青排世居俗称(“青排”、“青坑排”,旧称“金罂排”)位于 深圳 市龙岗区坑梓镇金沙村。因其后有青排岭而得名,建于清代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龙田世居 ” 还早十几年修建。
青排世居由坑梓黄氏六世祖黄奇义创建的客家围屋,黄奇义为长隆世居的创建者黄廷元之次子。
围屋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通面宽121米,进深66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一座大型客家围屋。围屋记载了黄氏家族日常生活、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民俗特色较为明显,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独具匠心,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青排世居是坑梓镇唯一没开正大门的围屋,也是唯一拥有两条中轴线的围屋,传说不设正大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种:“ 由于当时青排世居的黄氏家族出现了内部矛盾,兄弟俩互不相让的结果,只好在大围墙的左右两边开了两个小门,两家人各走一边,围屋内部建筑也一反客家民居的“中轴线”制,而是以中轴线一分为二,“两个中心”,平分秋色。
第二种:“ 据说这和奇义公有两房妻室有关,其实古时候在坑梓镇娶几个老婆的情况很常见,小老婆
据说是丫鬟扶正,并且在家庭地位上和大房平起平坐,并争取到一条中轴线。””
青排世居围内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三堂式祠堂,其间有三排屋相连,四周均为两层式围屋,这种建筑格局特色,与它所反映的宗族人文内容让人叹为观止。

青排世居位于 深圳 市龙岗区坑梓镇金沙村。因其后有青排岭而得名,建于嘉庆年间。坑梓黄氏六世祖黄奇义创建。黄奇义为长隆世居的创建者黄廷元之次子。南距长隆世居约100米。该围建筑为双三堂布局,十分独特。南偏西10°。通面阔121米,进深约66米,占地面积7986平方米。三合土加石块夯筑而成。整体建筑依地势前低后高。正面无正门,而在其左、右各开一门为最大的特点。

青排世居门前有一个半月池塘这一点是标配,就不过多的介绍了,我要说的是它和其他客家围屋的不同之处,不同之处是:“它是分成左右两个大门,中间是不设门的,甚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是相同的。”
当然,从门联就能知道是黄氏族人所建。
“颍川世泽、江夏家声”的门联由来。
上联用“颍川世泽”,其实颂扬的是西汉大臣黄霸,“ 颍川 ” 即今天的 河南 许昌 、 长葛 、 禹州 一带。
西汉大臣黄霸被贬为颍川太守,在黄霸治理颍川期间,由于黄霸善于对官民百姓 “ 宣明教化,通达幽隐”,使得狱讼无冤刑,乡邑无盗贼,故史称 “自汉兴,言治民吏,以霸为首”。也由于黄霸在颍川太守任上功绩卓著,成为黄氏先辈恢弘祖业的一大代表,成为黄氏后人引以自豪的崇高偶像。
下联“江夏家声”。“ 江夏 ”,即江夏郡,是黄氏中兴的发祥地。据黄氏《坑梓谱》记载,周代南陆公受封于 河南 汝宁府 光州 十二里的黄城(今 潢川县 西北 六公里古隆集),其后即以封地为姓。传至黄渊,官至中州舍人,迁居江夏(今 湖北 云梦 东南至 武汉 一带)。自黄渊之后,逐渐发展成汉代著名的江夏黄氏,这就是“江夏家声”的由来。

围内东、西两侧各有三堂式祠堂一座。其间有三排屋相连。西边黄氏祠堂正对西门。其前堂后出廊,檩下穿枋雕刻花卉,间刻“五福临门”。中堂前后出廊,原穿斗式木构架被踞或被拆,改用砖墙。
“ 礼耕义种 ” 翻译:以农为本,以礼耕作,以义种植,学则朝惜寸阴,夜勤青灯,求为名士,耕者早作晚息,不辞劳苦,求为上农。
通俗点说就是:“ 学会珍惜时间,日夜的苦读,就能成为出名的人。耕做早出晚归,不要怕劳累,就能成为好的农民。 ” 这是激励后代子孙发奋图强的一种美好祝愿。










avatar
辛先生XGP
37楼
先更五处,有时间再继续更新,内存卡还有很多照片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