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可即不居——《坛经》解读之三
avatar

可即不居——《坛经》解读之三

秦有
1楼
对禅的解读,有太多了。看了铃木大拙的《禅与日本文化》,也看了《禅与心理分析》,感觉铃木时不时的胡话连篇,时不时的似乎讲的有一些道理。我得出的判断,大概有:
(1)就禅的传统理解,铃木还是可以的,但一旦进入表达层面,将禅作为一种标准和尺度,去衡量一切,却是错上加错的,铃木就有这样的倾向;
(2)对俳句的演绎,比如芜村的一首“蝶儿为花忙”,基本接近胡言乱语,毫无价值可言;
(3)不懂科学,强以为解,对文明未来胡乱忧虑,救世情结泛滥;
(4)刻意美化禅,从来不提风险;
(5)不知反思,对日本文化的理解非常片面,用禅来掩饰失败,并以精神胜利自居。
以上是批评,铃木也有贡献,大概有:
(1)日本禅的传人,成就中规中矩;
(2)将西方的心理分析的方法引入对禅的理解中,做了逻辑的顺延,比如所谓“宇宙无意识”;
(3)推动日本禅拓展到欧美禅。
大概能想到的就有这些。
再来看胡适,也许胡适本人,确实没有禅修的经验,或者禅的内心体验,很简单的问题,胡适一定是比那些声称自己悟道的人,更接近悟道的状态,这是不证自明的。这一点,恰恰是那些执着于名相的人所搞不清楚的。
理解了铃木,理解了胡适,就可以理解别人,然后理解自己。为什么有时候对,有时候错,有时候懂,有时候懵。其实这也是我读《坛经》的体会,我不认为《坛经》都是对的,只要是语言表达,就会有问题。《坛经》不过是别人的一种理解,一种表达,参考一下就好。
因为我这个帖子也是语言的表达,就会陷入逻辑的困境里,因为我的表达也暗含了一个前提,即我是对的。我不是要说我不对,而是说,应该对这个逻辑困境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甚至,这个了解本身也是这个逻辑困境的一种表现。这就好比垒一个乌龟塔,乌龟之上,永远会存在一个新乌龟。
所以,我在这里谈的,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之前我有谈到“错因错应”、“光自为影”,这里简单说下“可即不居”。
可即不居的意思是,可即而不可居,是说,禅宗的悟道的状态,你可以抵达,但不可长期的停留在里面。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只要是说话,动作,或者思考,或者表达,或者阅读,或者感知的过程,都是一种偏离悟道的状态。可以在一刹那间进入,但肯定要出来。进入就是“即”,出来就是“不居”。
那这样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好处?多数人认为,悟道了有很多好处,上等智慧,不会再犯傻事,不会做错,各种愉悦,脱离痛苦,等等等,总之好处很多。我觉得这些都可以有,但未必总是如此。很多人不计风险和代价,各种追求,其实所谓的好处,未必不是一种诱惑,而且这种诱惑,也早早被算定,有各种说法,比如方便法门,各种接引,加持等等,实则就是一种标准话术,所谓算无遗策,总之我们想过的,人家都想过了。
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感悟而已。
那究竟该如何做,我们是受诱惑,还是拒绝,冒风险,还是甘之如饴?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也没什么现成的标准的答案。这都是个人自己的事儿,和我没什么关系。
铃木,胡适,也和我关系不大,我不是要刻意的批评谁,或者支持谁,仅仅是表达自己的观点,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观点,你也可以为表达而表达,我有意见,没意见,都不妨碍你表达。
avatar
秦有
2楼
时而懂,时而不懂
avatar
秦有
3楼
一人一个看法就是禅,禅不是尺度。
avatar
秦有
4楼
山林是自然物,钟鼎是人造物,都因人而存在。有归一归零,也有演绎无穷。还可以不断进阶:)
avatar
秦有
5楼
不做加法,减无可减,减法何来?
avatar
秦有
6楼
禅是面向自己内心的,要说有没有信息传递,应该有,这种传递只能是“天人合一”式的传递,即有一个媒介的存在,需要自己去链接,只有两个人之间,向内天人合一了,两个人之间才能获得内在的交流。
所谓一见钟情,也是这样,可能是某种纠缠,同频,或者共时空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同样存在退出机制,所谓情不能久者也,退纠缠是也。
avatar
秦有
7楼
禅的兴衰无关宏旨,兴不能増一分,衰不能减一分,无増亦无减,无乐亦无忧,根本的看,就没这么一回事儿。
avatar
秦有
8楼
小区里有流浪猫,有爱猫人士撒猫粮,寒流来了,天气很冷,只见猫粮不见猫,什么原因?吃饱了而已:)
avatar
秦有
9楼
来一首
只见猫粮不见猫
内心疑惑问原因
寒流彻骨应无事
吃饱发情哇呜音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