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让 我们一起游海南
avatar

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让 我们一起游海南

艾波涛声
1楼
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让 我们一起游海南


avatar
艾波涛声
2楼
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
——环海南岛自行车骑行计划书
在回首五年的骑行历程时, 当笔者回顾了那些一次次地骑行历程,或者说那些在我们人生中一件件的美妙创作后,也曾对2011年以及以后若干年里,准备为自己创作出一些个什么样的奇迹,或者说为自己设置一个什么样的更高目标,作出了一些大致的规划,从而期冀着去完成由自身的珠峰意识或珠峰哲理所支配着的心理预期或现实设想——
这里自然有着很多的计划、设想和打算——诸如:环台湾岛、环海南岛、环塔里木盆地,以及分段骑行祖国的万里海疆等骑行计划——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远的规划还有:骑遍祖国的东南西北、长城内外、江河湖海、名山大川,逐步地环行整个中国应该不只是梦想而已。除此以外,甚至还有着境外的骑行梦想或计划,诸如:环法、环欧、环东南亚等等直至环球——也并不完全是停留在意念之间。所有的骑行计划,都不仅仅只是蕴涵在心底里,而且还是准备好了要在退休后去踏踏实实地完成呢。常常能看到这样的说法:有些事现在不做,恐怕以后永远也做不了啦。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却有些矫情,其实现在不做,以后还有的是时间去做,只要有心、有梦想,就会有时间、有机会去做。
当时也估计到了,虽然这些梦想或计划必将逐个地得以实施,但其先后顺序则就要走着瞧了,今年最终能实现那一个就看天时、地利和人和了。现在看来笔者最衷情的环台湾岛骑行,由于自由行的缺失和不尽如人意——今年内已不可能践行了。因此,也就只有退而求其次,环海南岛的骑行,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由于时间的关系和路途之遥远,笔者不可能做到全程骑行,故决定从渭南乘火车到南宁,考虑到曾经有过分段骑行祖国万里海疆的骑行设想和计划,况且已经践行了环渤海的骑行,便将北部湾海岸线的骑行也纳入此次骑行的规划中了(南宁——大塘镇——大直镇——防城港——东兴——防城港——钦州——那丽镇——合蒲县——北海——铁山港区——山口——遂溪县——湛江——雷州——徐闻——海安港),这样就不仅凸显出了本次出行以骑行海岸线为主的特色,而且还顺理成章地成就了本次出行的题目——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
海南岛东西环线以及海岛中线、连同北部湾海岸线的骑行里程,加在一起大约在2000KM左右,由于路程长了些,,所以骑行的时间自然也须要多一些,预计须要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来完成此次环岛的骑行——由于本人喜欢沿着海边骑行,再加上到了海南还想去看看在东北海岸上的海南角、抱虎角、铜鼓嘴,东海岸上的大花角、凌水角,南海岸的亚龙角、鹿回头角、南山角,西海岸上的莺歌嘴、鱼鳞角、峻壁角,北海岸的兵马角、临高角,因此本次骑行将尽可能地沿着海岸线骑行。
纵观这些年来车友们骑行海南岛的历程,大多都是东线进、中线出,骑行西线的则可谓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当然西线的骑行有着诸多的客观因素的制约,但避开西线却往往都是因了心理上的因素所致;不过若是现在只骑一段,总是想着剩下的留给以后再来骑,就不那么可取了,这样恐怕总也不会圆满。
其实再美的地方骑行一次也就够了,若是重复地去骑就更不可取了,因为人生历程的短暂和大自然美景的无限,是人类无法逾越的现实,这个世上还有更多更美、梦幻般的地方等着您去骑行或光顾呢,海南骑行一次足矣——因此笔者准备一次性地将海南岛环岛骑行完全彻底地完成,来个东西环线、中线一起来。
现将具体出行和骑行路线规划如下:
去程: 渭南——南宁(火车——2332KM)
骑行路线:
一、北部湾海岸线(740KM-5天):南宁——大塘镇——大直镇——防城港——东兴——防城港——钦州——那丽镇——合蒲县——北海——铁山港区——山口——遂溪县——湛江——雷州——徐闻——海安港(渡轮)——海口
二、海南岛环线(800KM-10天):海口——琼山区——铺前镇——东坡(海南角)——抱虎山(抱虎角)——翁田镇——昌洒镇——龙楼镇(铜鼓嘴)——东郊镇——东郊椰林——清澜港(环球码头)——文昌——会文镇——长坡镇——潭门镇——(琼海)——博鳌——龙滚镇——山根镇——宝兴(大花角)——万宁——兴隆——凌水(凌水角)——英水镇——田独镇——三亚——(鹿回头角)——天涯——(南山角)——崖城镇——九间所——莺歌海镇(莺歌嘴)——板桥镇——东方——三家镇——海尾镇——海头镇——排铺镇——白马井镇(渡船)——洋浦——木棠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光村镇——临高县(临高角)——海口
三、海南岛中线(310KM-3天):海口——屯昌——琼中——水满(五指山风景区)——五指山市——响水镇——田独镇——三亚
回程: 三亚——郑州(中转)——渭南(火车——3217KM)
整个行程大约7500公里,骑行里程约2000公里——准备在12月初出行。
有兴趣的车友或环岛档期差不多的车友,我们完全可以结伴骑行——
一起沿着海岸线骑行,越过清水湾、海棠湾、亚龙湾、三亚湾……, 一起去东海享福、南山得寿、共占鳌头;一起去天崖海角 见证骑行海南的辉煌;一起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完成我们的 梦想;一起骑着悍马或铁驴冲进那一片片银白的沙滩、绿色的热带雨林;一起在椰林中穿梭骑过椰林湾、轮渡环球码头 。
一起去海南角、抱虎角、铜鼓嘴,在铜鼓岭山顶上看大海波涛汹涌、在石头公园瞧瞧石头有如何的疯狂!一起去攀登山体相连形似五指的五指山峰,寻访山上那些蕴藏着无数百年不朽良树的绿色宝库和遍布热带原始森林;
一起领略日出东方美如画、日落东方霞满天的奇特景观;一起去寻访白马井镇里的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南征的遗迹、中和古镇里的东坡书院和儋州故城;一起去看看壮观的莺歌海盐场堆积起来的盐山和洋浦半岛上千年古盐田及其苍海桑田的天地造化。
一起去品尝味道香浓的兴隆咖啡,一起去品尝那与味道特好、果肉非常香甜的热带水果菠萝,品尝那与矿泉水几乎等价的椰子——嫩椰、老椰、金椰。
“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之旅,诚邀天下车友——您能参与(或部分参与也可)自然是我们今生的缘分,有幸能一起骑行,不仅是您的明智选择,也是笔者的福气和祈盼。衷心地希望能有车友与笔者一起去创造一个有着我们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环岛骑行 ——个性化虽然有时纯粹是来自于激情,有时则或许是一种幽默或娱乐,当然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来自于智慧的灵光一闪,这些您都有吗?
avatar
艾波涛声
3楼
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
——骑行综述
正象2011年11月27日早上6:00时许,笔者在南宁车站(乘坐K318次列车)站台上组装好心爱的悍马自行车——步出车站后,标志着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行程的正式开始一样,而在2011年12月16日下午13:40分,在三亚火车站候车大厅外将心爱的悍马自行车折叠装包后,进入候车大厅时,就完全标志着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行程的圆满结束——

本次骑行从路线上可划分为:北部湾海岸骑行和海南岛环岛骑行两部分,前者是作为践行骑行祖国万里海疆的诺言所安排的附加行程,后者则完全是本次骑行的主题性所在,当然 无论是北部湾海岸骑行,还是海南岛环岛骑行,两部分一直都是秉承着尽可能地沿着海岸线骑行原则——
北部湾海岸骑行以南宁作为起点,其间最西边到达边境小城东兴,随后便沿着北部湾不太规则的海岸线向东骑行,在广西境内沿途经过了防城港、钦州、北海、铁山港、山口镇等城镇;进入广东省境内后,又沿着雷州半岛的西侧——北部湾的东海岸向南骑行,在广东境内沿途又经过了青平、横山、安铺、界炮、扬柑、北坡、纪家、唐家、龙门、英利、徐闻、海安港,尔后轮渡越过琼州海峡到达海口市——共用了六天时间,骑行里程达775KM。

海南岛环岛骑行作为本次骑行的主题性所在,是从2011年12月3日开始——从海口出发,第一天经过了灵山镇、演丰镇、演海、浦口(轮渡)、铺前镇、林寤、木兰角、林寤、东坡、锦山、湖山、抱罗;第二天经过了翁田到达抱虎岭,然后折返翁田,经龙马、昌洒、龙楼、铜鼓岭(石头公园)、东郊椰林、(轮渡)环球码头、清澜(住宿);第三天经过了白金海岸、冠南镇、会文镇、长坡镇、琼海市、博鳌禅寺、会展中心、十八坡立交——长丰立交、万城镇(住宿);第四天经过了长丰立交——英州立交、英州镇(吃饭)、清水湾、海棠湾镇、藤桥立交——田独(住宿);第五天经过了三亚火车站、凤凰镇、天涯镇、南山,崖城立交——九所立交、九所镇、黄流镇、莺歌海镇—(夜路、土路)—佛罗(住宿);第六天经过了尖锋立交——、感城、新龙、东方农场、东方汽车站、东方市陶然大厦(住宿);第七天经过了东方鱼鳞角、墩头、三家镇、(轮渡)大风渡口、昌化古城、昌化镇、昌化林场、海尾、南罗、新港、海头汽车站(住宿);第八天经过了红坎村、排浦镇、白马井镇(轮渡)、洋浦后子湾、千年古盐田、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和镇(住宿);第九天经过了木棠镇—(土路)—光村镇、泊潮村(轮渡)、新盈镇、波莲镇、临高城、美台立交—老城立交、南海大道、老城镇(住宿);东西环线骑行共用了九天时间,骑行里程码表显示为1170KM。

穿越海南岛的中线骑行:用了四天时间,第一天经过了海口火车站、滨海大道、海口湾、海口港客运站、石山镇、白莲、美亭(黄竹)、大拉村、天山村(土路)、金安农场(住宿);第二天经过了永发、新兴、屯昌、坡心、枫木、湾岭、 琼中(住宿);第三天经过了加钗农场、新伟农场、红毛镇、什运乡、毛阳镇、红山、五指山(住宿);第四天经过了响水镇、金江农场、新政镇、三道镇、田独、大东海、鹿回头村、三亚市区、第一市场(住宿);最后一天在三亚市内骑行,曾经两次往返骑行经过了第一市场、解放路、金鸡岭路、河东路、三亚火车站,骑行里程码表显示为356KM——整个海南岛骑行里程达1526KM,而整个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的骑行里程则为2301KM。

北部湾海岸骑行——
主要骑行游览了东兴口岸景区,骑行了北仑河滨河路,不仅远眺或鸟瞰了越南一侧边境上的山水和边民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见证了两国边界上人民安居乐业,平静闲适的生活场景。在北海骑行游览了北部的海景大道、海景公园,百年老城区(中山路、珠海路等),南部的滨海大道、龙马广场,北海银滩、红树林等著名景区和景点,印象深刻、美景难忘。

海南岛环岛骑行——
在东北线上:演美生态镇的演海慢行路(世外桃园村——东寨港红树林慢行道)、铺前镇古街道、以及木兰湾、木兰角的骑行游览,都使人留连忘返,特别是在木兰角(海南角)、木兰湾游览,更是令人心胸开阔、心情大好,即使是在原路返回时也觉着不虚之行。

同样是在东北线上: 在抱虎岭、铜鼓岭山脚下眺望山尖上的峰峦,每每都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和自豪漾溢出来,在铜鼓嘴山坡上看大海波涛汹涌、在石头公园瞧瞧石头有如何的疯狂时更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怀和冲动!特别是在与这些石头相伴或亲蜜接触,或者在它们的陪伴下在海滩上骑行,不经意间也都显露出了些许的疯狂!

在东线:在椰林中穿梭与偶遇的车友们一起骑过椰林湾、轮渡环球码头,在清澜的白金海岸上 (白金海岸—冠南)可与东郊椰林相媲美的景观小道上曾经与海南最美妙的乡村亲蜜接触,深切的感受至今难以忘怀。

在博鳌禅寺再次地在雨中与禅对话,再次地想到了川藏线回来后的禅悟:我不是如来——但希望能有如来之高境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如来——因为我们很难达到这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但每一个人又都可能成为如来——我们每一个人又都可以经过努力争取去达到这种境界,所以,我们就应该有——我不是如来,但希望能有如来的境界的预期或目标。这确确实实是金刚经之逻辑——佛说如来,并非真是如来,乃是名如来。既然有——非相非相非非相,非法非法非非法,那么就应该有——如来如来如如来。

在万泉河九曲回转处的培兰大桥上,领略和欣赏了游客们的万千兴致,鸟瞰了他们在雨中游船漂流的壮观场景;在会展中心盲肠式的远洋大道上、冒雨直趋东线高速,体验了一把雨中高速路的方便和快捷。

在西线: 体验到了在森林密布的岛西林场间林间小道骑行的惬意、闲适和安宁、静谧; 虽然不曾领略到日出东方美如画、日落东方霞满天的奇特景观,但却切切实实地看到了海岛最西端鱼鳞角上高高的灯塔在鱼鳞山上的雄姿,看到了壮观的莺歌海盐场堆积起来的盐山和洋浦半岛上千年古盐田及其苍海桑田的天地造化。

同样是在西线:还不仅寻访到了白马井镇里的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南征的遗迹以及中和古镇里的东坡书院和儋州故城,而且也还见证到了九所、东方、洋浦等地开发区的气象万千和发展态势。

在中线: 在中线:首先在第一天绕道石山镇游历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欣赏道堂村石砌老屋;第二天又顺道在224国道旁111里程碑处参观了枫木鹿场展示场和销售厅,近距离观赏了展示场内的梅花鹿群和场内的鹿制品。

穿越海南岛的历程中,虽然并没有攀登山体相连形似五指的五指山峰,寻访山上那些蕴藏着无数百年不朽良树的绿色宝库和遍布热带原始森林,但 在 五指山脉西部山地森林密布、河谷纵横、绿水青山中骑行,穿越那种一路上都在坡上坡下——山道如歌迷人醉、钰壁从容山石开般美丽的山水画卷中,真可谓是:

美景隔不断,韵味自无穷,
群山添逸兴,沟壑见峥嵘;
葱笼石上景,竹下清泉声;
云海红山巅,心语五指峰。

同样是在中线:还曾经与绿色的热带雨林——呀诺达热带雨林以及槟榔谷——黎苗风情村有过一些亲蜜的接触,虽不曾深入到纵深地带,但也已经领略到了热带雨林的不同凡响和黎苗风情村落的特别韵味。

在环岛期间,虽然由于季节上的因素没有能品尝到那味道特好、果肉非常香甜的热带水果菠萝,虽然也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遍布海南的茶馆里喝茶或品尝味道香浓的兴隆或文昌咖啡,虽然更没有品尝到那曾经与矿泉水几乎等价(3元/个)的椰子——嫩椰、老椰、金椰,但还是品尝到了(5元/个)的老椰和真的比矿泉水价格还低的甘蔗——不管是整根(3元)的还是半截(1.5-2元)的都是物美价廉、蔗汁甘甜。


虽然在行前曾经诚邀有兴趣的车友或环岛档期差不多的车友,一起结伴骑行,但最终依然还是成就了自己的又一次孤旅之行——不过此次 “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之旅,一路上还是遇到了不少环岛的车友,其中既有结伴骑行的车友,也有孤旅骑行的车友(三人次)——在东郊椰林与南昌的四位车友相遇,在会文镇前国道旁的加油站与山东淄博的八位车友相遇,在海口车站与刚下火车的9位安徽车友相遇,在中线还遇到了航州的三位车友和两位反方向独自骑行的孤旅车友(北京和广州);他们大多都是东线和中线环岛,有的还有幸能一起骑行一段路程(南昌车友),有的在后来的中线上到保亭的岔路口还再次相逢过(淄博的两位夫妇车友),最后在三亚火车站里又与六名广州的车友相逢同乘一列客车(T202)踏上回程之路,这自然都是我们今生的缘分。

在环岛期间,虽匆匆 越过清水湾、海棠湾、亚龙湾……,但在木兰湾、大东海、三亚湾、海口湾……,笔者都曾多有留连,并与大海有过亲蜜接触;环岛这一圈还得以在 南山得寿、去(大)东海享福,并在天崖海角 见证骑行海南的辉煌;在游历绕骑鹿回头角时,在鹿回头角上又及时回头,回归三亚,并 在三亚湾路、海月广场、椰梦长廊的沙滩上—— 在这个水天相接的地方骑着悍马冲进那一片片银白的沙滩、海洋……

不仅完成了环岛的 梦想,而且也结束了本次环岛骑行游览的历程,从而开始了奔向火车站的骑行,三亚火车站作为本次环岛骑行的终点——同时又作为本次骑行回程的起点,又一次的起点和终点的重合,预示着又一次的圆满和成功。是啊!又一次的圆满和成功已经在不经意间完成了,能不令人兴奋、能不令人高兴、能不令人自豪吗?

这一次的圆满和成功可以说是创造出了一个有着自己个性化特色的环岛骑行 ——笔者曾经以为:个性化虽然有时纯粹是来自于激情,有时则或许是一种幽默或娱乐,当然更多的时候则是一种来自于智慧的灵光一闪,但骑行过后,笔者更以为个性化还是实实在在的骑行过程中的意志力、行动力和其间那些无与伦比的体验与感受所激发出来的情怀与思想力的结合或升华——笔者将在随后的时日里将这一切都会加以梳理,将骑行过程中的艰难和困苦、快乐和幸福,骑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由行动力和思想力所架构出来的环岛行游记和随想奉献给各位车友和读者诸君——

avatar
艾波涛声
4楼
浪迹天涯路迢迢 梦想成真话征途
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骑行综述之道路篇
海南环岛骑行——浪迹天涯的梦想已然成真,已经圆满成功,无论是为践行骑行祖国万里海疆的诺言所安排的附加行程北部湾海岸骑行,还是本次骑行的主题性所在海南岛东西环线的环岛骑行,以及完全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的穿越海岛之中线骑行,都似乎是天命所归、生来注定的缘份;不管是从过程上,还是从结果上来看,都是那么的真实可信、那么的清晰明了、那么的浪漫美妙——整个骑行路线不仅非常完整,整个骑行过程而且非常完美,以致于让骑行梦想完美地延伸到了骑行现实中而没有丝毫的契隙和遗憾,而曾经的梦想却依然还在现实中骄傲的绽放!

虽然这并不是笔者人生中的第一次骑车孤旅远行,也不是笔者第一次完成这样极俱梦幻和浪漫的旅程,但这仍将会成为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完全可以回味一辈子都不腻味—— 回想这一路上曾经过往的经历,梦幻而杂陈,如果想要描述这个实现梦想的过程,若将包括前期的计划准备和期待都一一剔除掉的话,则完全可以用兴致勃勃地上路,然后是执着地坚持和努力,最终获得圆满或成功来描述——在路上或颠波煎熬、或闲适漫步、或激驰狂飙,时而艰难、时而痛苦,时而快乐、时而高兴,一路上既是心甘情愿,又是别无选择地享受着骑行在各种路况上的各种感觉;有梦想和追求,就会有期盼、有执着和努力;有崩溃和尴尬,就会有惊喜和感动,这种在路上追梦的感觉、这个最美好的过程,当然也是人生中最有趣的滋味。

20天的骑行历程,若想一下子都串起来,自然感觉很庞杂、很浩大,须要很多的时日来整理:而整理成功——豪迈之情怀油然而生;整理喜悦——恨不得让天下人全都来分享;整理过程——其实与众不同的过程,也是追求中的一个结果;整理思绪——梦想到了终点,思维却还在起点;整理感受——有了豪迈和喜悦,也就有了成功的感觉;整理落寞——孤旅之人在天地之间并不孤单,落寞只是旁观者们的忧伤、懦弱者退缩的借口;整理忧伤——旁观者们的忧伤、懦弱者的退缩,恰恰证实了我们的优势所在、我们在天地间的位置;整理悲情——自然无从说起……,不过淡淡的那一切,早已经是一种奇怪的享受了;只有整理照片——才又回到了现实中,那种无从下手去描述的尴尬自会消失,思维也已经没有再停留在起点,而又开始飞扬了起来——

照片的画面不外乎是些人物照、自然风光照、风景名胜照,整理观看的时候还发现自己照了很大一部分道路交通标记以及道路两旁的风光美景,都是2301KM历程上的路况、指引标记或与心路历程相依相偎的路牌村落、桥梁隧道和风光美景,这自然又勾起了笔者对广西北部湾海岸线的路况以及海南省环岛、中线穿越的路况和道路的深切关注与回味,也使得笔者有了一种浪迹天涯路迢迢 梦想成真话征途的冲动和欲望,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篇篇关于路途和道路的文字和随想——是啊,在2301KM的总里程里,确实骑过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路,不管是在广西、广东,还是在海南,在各种各样的道路上骑行,总也可以享受到骑行的乐趣,而疲累的身体总是和自由自在的心灵一起相伴……。
————未完待续
avatar
艾波涛声
5楼
路况浓缩东西影 两广差距辙留痕
骑行综述道路篇(一)
关于路,在广西、广东和海南却差别很大,广西的路,从南宁开始,到处都在修路,乡道县道在修,省道国道还在修,从南宁城区出来,踏上325国道后,不时就有些断断续续的路段在整修,过了那马镇国道整修的路段似乎更多了些、更长了些,一直到大塘镇,虽然路旁的树林开放着各色花朵,路边也都撒满了鲜花,但好的路段或路况却都没有多少。

特别是在南间村从325国道拐上了218省道后,更是遭遇到了全线整修的囧途,经常会被阻断或出现车辆堵塞的情形,好在自行车有点路就能通行,往往是在阻断的限隙中或堵塞的车辆旁或夹缝中推车而过,甚至是坑洼沟壕中抗车而过……,实现了比机动车辆更优越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经大寺、大直、到达滩营镇前的菠萝根村,在与两个等车的中学生聊天时,才知道了全线修路给他(她)们带来的囧况,才知道这次北部湾海岸线的骑行,已经不可避免地与土路滥路较上了劲,从南间村一直到防城港,滥路、土路、扬灰的路,一直都伴随着整个行程,头一天就有了不同凡响的经历。

在随后的几天里,在防城港到东兴的途中,从防城大桥一直到江山半岛,二十公里左右的道路上坑坑洼洼,颠波两个多小时后才骑上了北部湾最西边的滨海大道(在快到东兴小城时有清朝的第一界碑处);而从防城到达钦州的路途中亦是全程修路,312省道更是令人无可奈何,特别是茅岭和茅岭码头前后,比218省道上的尘土飞扬道路坑洼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钦州到北海,325国道上倒是没有了全程的修路,但间隔中还是会有断断续续的土路亦或路桥在局部中整修,即使在没有整修的路段,常看到公路上的养护人员成了扬灰吹尘的始作俑者,在公路上制造着沙尘暴,也让人骑得很不爽。

而从北海开始一直到广西境内的山口镇,无论是省道还是国道,其路况都不容乐观,倒是有些县道、乡道还算是凑合,即使是在兴港镇、石头埠这样的地段,县乡之道都比省道、国道要强得多。

骑出广西境外,进入广东省的高桥、青平镇后,不仅是国道变得平整宽畅了,就连省道、县道甚至是乡道也都平整宽畅了;在横山镇后从325国道拐向安浦、界炮、扬柑、北坡、纪家镇,再经唐家、龙门一直到徐闻、海安港,一路上都是县道、乡道,但路况却与广西境内大不相同——广东、广西的差距从路面上就看得一清二楚了,亦可谓是“ 路况浓缩东西影 两广差距辙留痕”,并为本篇文字提供了个名符其实的好标题,为为观嚓中西部差距提供了又一个绝佳的角度和载体……。

两省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两省区的城镇面貌和道路交通的不平衡,当然了广东省的天时、地利、人和,广西省自然是无法可与其攀比,差距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体了,只是差距之大令人惶恐不已,这其实就是东西部或中西部差距的缩影,任何思维或描述已经都变得没有意义了,再往西、再往北其差距就更是明显或更令人不安了。
————未完待续
avatar
艾波涛声
6楼

琼州海峡滚装船 泊潮村头牛车渡
骑行综述——水路篇(二)
从海安港轮渡过琼州海峡到海口,拉开了本次骑行中横跨海路或河路的轮渡历程,尔后在海南岛上,还先后在演海曲口渡口——铺前镇、椰林湾——清澜镇环球码头、三家镇——大风渡口、新港——海头镇、白马井镇——洋浦、泊潮村——新盈镇后子湾码头,六次轮渡过海或过河,构成了此次骑行里程中的水路行程,谱写出了环海南岛的水路篇章。

海安港——海口港,2011年12月2日14:30分结束了北部湾海岸线的骑行历程,顺利地到达海安港口,按港口大门守门人员的指引,从侧面进入售票厅买好了船票,尔后又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经车辆通行通道进入码头,14:40分登上了轮渡海口的滚装船,由于底层的车辆已基本上快塞满了,工作人员便帮我将自行车抬上二层,推到前面放入底层前仓过道旁一个存放着很多自行车摩托车的地方(下船时可先上岸)。

15:30分开船——出发时渡轮船上广播声称:其间航行时间:90分钟,航程18海里(32公里),不过16:30分就到达海口港口水面上,在码头外等了(等泊位)一个小时后才靠岸,踏上海口的土地,已是黄昏时分——从而成为此次行程中轮渡时间最长,轮渡里程最大的海上航行(资费44元)。

演海曲口渡口——铺前镇,这次轮渡是12月3日11:00时许到达演丰生态镇,经长宁头村、桃园村等一路骑行游览了5KM慢行路线后,于12:15分到达演海的曲口渡口,到达时前一班船走了有一会儿了,候船室和码头上已等了不少的人。正赶上当地鱼民在码头上卸货——

满船的海鱼全都是几十斤亦或十几斤重的大鱼,也叫不出名目来,问了几个当地人,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也没听清楚说得是什么鱼,只听明白了这些鱼很值钱——要三四十元才能买一斤,在码头上接货的冷藏车是海口市搞批发的老板。

鱼船卸完鱼后没一会儿轮渡的船就回来了——12:30分轮渡启航,曲口到铺前镇直线距离不是很远,也就半个小时的航程,13:00到达铺前镇(资费3元)。
椰林湾——清澜镇环球码头的轮渡,是在骑行了美丽的椰林湾后进行的,12月4日16:00时踏上骑行东郊椰林的程途,穿越东郊椰林时碰上了四位南昌的车友,一起骑到了椰林湾的尽头——海南百莱玛渡假区合影留念后分手,又向前骑了大约三四公里,于16:40分到达渡口码头——

这时码头上并没有人在等船,看到笔者一个人骑了过来,船家老远就开始打招呼、招揽生意,上船后船家说,只要付够三个人的船票(相当于包船)就可以马上开船,看看天色还早,便没有急着走,把等船当作休憩的机会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没等多长时间,船家便载着笔者与另一位刚到的学生开船了,17:15分到达清澜环球码头(资费3元)。

椰林湾—清澜镇环球码头的直线距离也不是很远,航行途中看到正在修建的跨海大桥已有些眉目,再过个一年半载来环岛的话,直接从跨海大桥上骑过来或骑过去已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儿了,届时若不把轮渡作为一个旅游项目的话,轮渡可以休矣。

三家镇——大风渡口,12月9日11:30分到达三家镇昌化江畔——三家镇一侧河滩很宽泛,河滩里沙细土松,从河堤南岸到昌化江水面距离显得很远,不管是过往的行人还是骑着摩托车、自行车的骑行者,到达水面边都须要经过这片滩涂沙苑,其间并没有固定的道路,因此在沙滩上先是骑着,后来是推着,费了很大的劲才到达水边,但对岸的船还是迟迟不到——在等船的当口,与当地人闲聊问路,并请他们帮忙拍摄留下了影象。

据当地人讲,朝着对岸喊几嗓子,船家会过来的快些,当时就请他们喊几嗓子,可他们讲不能喊,说是他们坐船又不给钱,不好意思喊人家,你们外地人要收费,喊他没商量。原来如此,笔者便学着远山的腔调大喊了几嗓子,不知道是河边已等得人很多了,还是喊了几嗓子真是管用,对岸的船家不一会儿就开了过来。

同船渡过去的除了十几个人外,还有好几头肥猪和摩托车等(1元/人、自行车/3元、摩托车/5元、肥猪不详)——在对岸的大风渡口下船后,骑向西北方向上的昌化镇。
新港——海头镇,同样是12月9日,中午轮渡过了昌化江后,下午又一次地从新港轮渡到达对岸——因为17:30时分到达新港,等了20分钟也没凑够人数(三人以上),船家还是不开船,后来经岸上渡口的一个人作托儿,才说好了资费(8元)开船(相当于包船)——

开船后还绕了一个大圈,也就10多分钟的航程就到了对岸港口,又骑了二、三十分才到达海头镇,过后总有一种挨宰的感觉挥之不去。

白马井镇——洋浦,在白马井镇通向码头的大道上,毛泽东主席的雕像就屹立在道路中央,在此留下存照后便直趋码头,在码头上哪个简陋而狭小的候船室里等了一会儿,人多的就有些挤不下了,自然是很快就卖票,然后登船,在港口里众多的鱼船中穿梭着绕出港湾,径直向对面洋浦开发区的港口开去。上岸后问清前途道路,然后穿越洋浦城区,骑向了洋浦半岛上著名的千年古盐田。

泊潮村——新盈镇后子湾码头,这次渡过的是浅海滩途,12月11日11:00时整到达泊潮村,先是从泊潮小学北面海岸浅滩处坐牛车到大约一公里以外的对岸深水处上船,然后在百十米宽的深水处轮渡过海(河),创下了轮渡以来的联运佳话(资费4+3=7元),也结束了此次骑行中的轮渡历程。

整个行程中水路轮渡的行程并不太长,七次轮渡相间在整个环岛行程的不同阶段,除了进入海南的琼州海峡外,其余中五次都是在海边或海湾里的港口上轮渡过海,只有一次是在轮渡过江——昌化江,从轮渡地段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没有开发或还在开发的东北部和西北部,随着海南旅游岛的进一步开发,相信这些轮渡会逐渐成为过去式、成为历史,当然最先退车历史舞台的恐怕就是东北部最南端的清澜港环球码头了。

或许若干年后这些轮渡码头会作为旅游景点,成为人们前来搜寻海南过往的痕迹,搜寻我们这些环岛先驱者们的足迹或辙印的文物级佐证;为此笔者撰写“琼州海峡滚装船 泊潮村头牛船渡”这篇环骑海南岛的水路篇,就是想为后来者或搜寻者提供一些不可多得的文字资料或功略性的帮助,但愿没有事与愿违或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画蛇添足,在此祝福所有环岛的后来者轮渡方便顺利,倘若哪一天这些轮渡都没有了,哪一定是有了更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了,我们更应该为此高兴,让我们一起期盼着会有那么一天的到来吧。






avatar
艾波涛声
7楼

海南高速——骑行者的高速路
骑行综述高速篇(三)
12月3日早上从义龙西路出发,经龙昆北路、龙昆南路向南,由于全是陌路心里不托底,骑了一会儿便去问路,热情海南人便很详细地为笔者指明了前面的路径,在府城镇拐向凤翔西路、东路,然后便骑上了环岛高速——环岛一开始没多久,就被热情的海南人民指引着骑上了高速路,一开始还真有点担忧,在我们的理念中,高速路那是骑车人敢走的路,那是允许骑车人骑行的路呀!
不过上了高速则完全没有了那份忧虑或不安,反而觉着比出城时的那种车流、人流中穿行安全了很多,担惊受怕的心理自然也就少了许多;一路上更没有了走走停停的红绿灯干扰,一路畅通、一路自由自在,还真是一种全新的感觉……。

顺着环岛高速(G98)向南一直骑下去,其间路旁的指示牌倒是不少,但都没这么去理会,在挺丰村对面一个加油站停下来与司机聊天问讯到演丰的路径,才发现骑过了头。于是在司机的建议下,从加油站下高速,骑了一段土路从高速路上的天桥越过高速,绕行到高速路的反方向,折返回到了到美兰机场的路口,然后骑上了机场高速(S82),在到灵山的路口下了机场高速,到了灵山镇一问才知又下错了路口,于是又在热心的海南人民指引下,骑上了海口到文昌的省际高速(S11),终于在11:00点时看到了演丰出口的指示牌,从演丰出口处又骑了大约5公里的路程才到了演丰镇。

经过近一上午的环岛高速、机场高速、省际高速,这么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地骑行,对海南高速路还真是有了全新的概念和全新的认识, 海南高速由于其开放式的管理方式,由于海南的独特地理环境,在骑行中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有意还是无意,总是会与高速公路相关联起来。
在没有经过开发或雕琢的海南省东北部,既没有国道、更没有高速,自然也就无从关联了,而在西北部(东方——临高)由于高速与海岸偏离的太遥远了,倒是想关联也关联不到一起来了。
12月5日上午的霏霏细雨,透着凉爽和惬意,从清澜的白金海岸出发,一路上乡道、省道、国道骑下来,很快就到了博鳌的地界,就在此时雨也下得大了起来,从博鳌禅寺、万泉河、到会展中心,更是中雨转成大雨了,也不知道怎么去寻找乡道、省道、国道(更不清础其路况了)了,便顺着指示牌就一路骑上了东线高速,从十八坡立交——长丰立交,一路骑到了万宁——雨中高速路,骑行更忘情。

12月6日一大早雨就下个不停,雨中问路也没问出个结果来,下着大雨骑乡道或骑小道或土道泥路,自然是很不可取的选择,于是乎在还没骑出万宁市时就毅然决然地决断了今天继续在雨中骑行高速念头,骑上长丰立交后,雨却更大了……。

从石梅湾立交开始,东线高速一直都是沿着海岸(这一段是观海的最佳地带)边上蜿蜒曲折顺势而过,遗憾的是雨中的大海,却显得迷朦而平静,骑行中虽然近在咫尺,也难得一见其庐山真面貌。

直到过了牛岭隧道,雨水不仅小了下来,而且还很快就停了下来(牛岭作为海南岛海岸边上最高的山峰——海拔976米,山脉绵延直至海边,不仅将海湾一分为二——日月湾和香水湾,而且还将海南岛划分为了北部的北热带地区和南部的中热带地区,这不两边的气象差别明显地显露出来了)晴了天。

到了—英州立交、已过中午时分,饥肠辘辘使得下立交成了最好的理由和借口,在英州镇填饱了肚子、补充了能量,可也受到了英州镇内外修路或颠波,随后在清水湾蜻蜓点水式地骑了一段就折返回到223国道上——这一段路况不太好,所以在骑过了海棠湾(原藤桥)镇后,在藤桥立交又骑上了高速公路。

骑上藤桥立交—自然是一路顺风,很快越过了了大茂隧道(大茅隧道是环岛东线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全长1070米,净宽10.25米,净高5.1米),然后更是一路爽快,很快就到了三亚田独——

先后两次上下高速公路,不仅创下了单日骑行高速得最长里程的记录,而且还创下了环岛骑行中与海南高速最亲蜜得接触中最美好的感受,甚至觉着环岛中不骑行一段海岸边的高速,那将是一个不很完美或不很完整的环岛历程。
12月7日,在骑行中经过了火车站、凤凰镇、天涯镇、南山后,在大小洞天路口不远处,经崖城立交—骑上了环岛西线的高速公路,西线高速两侧生态自然原始,在骑行中无论是远眺,还是从近处俯瞰路桥下的山峦、森林、植被、田园、村落、牛羊,都是一种大饱眼福的享受和对心灵的洗礼。

特别是在乐山乐水乐东(县)的青岭隧道——海南省环岛西线高速公路上唯一的隧道,同时也是海南环岛公路中最长的隧道(隧道全长1 140m,净宽10.25m,净高5.0m,青岭隧道为上、下行左、左分线的双洞单向行隧道,受地形条件限制,左、右线均位于圆曲线内)青岭隧道里外的骑行,更是令人记忆犹新。

隧道前后高速路的冷清静谧、快乐骑行,以及公路两侧香蕉田园、草场牛羊美丽画卷,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置身其中还真有一种入仙入画的感觉,要不是早就计划好准备从九所立交下高速路,经九所、利国、黄流到莺歌海去观赏盐海盐田盐山的奇观,真是不愿意从这画卷中出来啊……,海南处处景观道,高速亦不例外。

12月8日从佛罗出发,沿225国道骑行到尖锋立交上高速路,在这段路上骑行可以说是最有戏剧性,一路骑行过来总也没看到感城镇的指示牌,可在高速路一个桥函下的弯道旁却有了感城的指示牌,可前后都没有下高速的通道,那怕是一个斜坡或台阶也没有,只有望牌兴叹的份了——

继续往前骑了几公里,向一个,穿着养路工制服的当地人一打听,在前面新龙才有出口,现在已经错过了感城,就是现在下去也得往回返,看到笔者到感城的意向比较执着,便给指了一条近路,从中间翻过隔离带,在另一侧一个乡道的桥洞边上抗着车子下了高速,路口附近有一个责任单位是不磨村委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区域范围图,这条小路就从农田保护区内穿过,从高速到乡道的转换,就这么不经意间完成了。不过骑行高速险些错过了感城镇这一名城,自然也为光图快捷或盲目骑行高速提出了某些警醒或告诫:不骑高速会遗憾,但盲目骑行高速也会带来更大的遗憾,这个度就得由您自个儿掌控了——为此特将这一段笔录下来,并与后来的环岛者们共勉。

12月11日骑行美台立交—老城立交,是环岛骑行中最后一段高速路的骑行历程,在这一段环岛高速路上骑行,可谓是找不着路(或找不着北了)上高速的经典范例——在临高县临城镇,穿城而过时问了很多人,准备出了城到马袅,依然践行尽量沿着海岸线骑行的原则,得到的指引全都是一样,本来很自信,但走出了城很远准备吃饭时,却发现已经出现了方向性的问题,而且又问了很多人,都说到马袅没有路,或即使到了也还得原路返回,无法实现真正的沿海岸线骑行的初衷或原则——于是就按着路牌上的指引,索性向南骑上了美台立交,这一路下来就一直骑到了老城镇,从而终结了环岛骑行的高速历程。

环岛一圈下来,感受到海南最美丽的要算是乡道,可最安全快捷的还是要算是高速——环岛中最不可或缺的高速路,不仅道路宽畅平整,而且与国道相比较还车少人少、安全可靠,已经成了环岛者们骑行中的高速路——如果那位环岛骑行的车友没有上过高速,或者不曾在高速路上体味一把,那可真是憾事一桩啊!当然若是那位车友全程都骑行在高速路上,那就也没意思了,因为会错过很多美景。

其实骑行高速路并不完全是为了过把瘾,在骑行中找不到路(或者说找不到北了),上高速可以凭着指示牌找着北、到达目的地;或者说下雨天,无论是县道、还是乡道、甚至是国道,都可能会有一些路段(不多)坑洼泥泞、不堪骑行,再或者说在上述道路上遭遇到了极个别正在施工的某段路桥下的扬灰路,骑上高速躲避一下滥路、水泥路、扬灰路,自然都是明智的选择,环岛的您可不要(一味觉着象大陆上那种高速高险)不明智哟。

当然我们骑行海南高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缘因或目标——那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南高速,虽然海南高速建设或扩建还不足十年的功夫,但已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格局—— 自从2011年3月24日,正式将东线高速,西线高速,海口绕城高速,三亚绕城高速,这一构成环状的高速体系,统一更名为【G98】——“G98海南环岛高速”,这一横跨海南东部、西部十一个市县,途径琼海博鳌、三亚等二十几处旅游风景名胜的高速体系,已经成为海南省的环岛旅游黄金通道。海南高速已经铸就了一条环形的景观大道,已经变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骑行海南不能不光顾、不得不光顾的地方,车友们在适当的地段、适当的时间亲近它吧、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吧。

通过在环线上不同地段的骑行和亲蜜接触,对海南高速还是有了足够的了解或理解,它的开放形式和发展态势, 都是令人刮目相看、耳目一新,甚至令人兴奋不已。海南高速 除了环线,在骑行中线穿越海南岛时,正在兴建的中线【海口——屯昌——五指山——三亚】,代号为S15的高速公路,在部分路段已经看到了其路基的轮廓或工地的踪迹;而规划中的万宁——儋州——洋浦,代号是S16高速公路,但并没有看到其任何的蛛丝马迹。或许在后续环岛的您们的眼中、路上或辙下会有这些在建或规划中建设的路段,会有更多的路段,我们一起祝福海南的发展更快、更好,祝福海南的高速更长、更美,海南人民的生活更美满、更幸福!



avatar
艾波涛声
8楼

岛上最美乡村路 海岸处处景观道
骑行综述道路篇(四)
题记
最美乡村路,处处景观道;
国道连胜境,山道却如歌。
关于海南的路,感受最深,也感慨最多——海岛的路:乡道、县道、省道、国道,甚至高速公路,各种各样的路骑行下来,总体上还是感觉:最美乡村路 处处景观道——不论是专门开辟的演丰慢行路和著名的东郊——椰林湾的椰林小道,还是最北边木兰湾——木兰头的乡间路以及可与椰林湾的椰林小道相媲美白金海岸——冠南镇乡道,即便是海岛最南边的鹿回头角——鹿回头村的海边旅游道路或乡村路以及穿行在昌化林场——海尾——海头——排浦的海岛西部林场的林间小道,都在向我们展示着这一真实的事实所在。

演丰单车慢行路 曲口轮渡码头口——演丰慢行路,路线在演丰镇红树林一带,全长约20公里,途经多个文明生态村,“慢行绿道”把长宁头、星辉、桃园……等多个文明生态村串接起来,并在文明生态村中设置了“慢行绿道驿站”——目前驿站的自行车租赁,商品零售、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还未完备,不过假以时日,会逐步完善、完美,届时人们在“慢行绿道”上休闲、健身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红树林独特的景观和文明生态村的古朴风情,笔者只骑行游览了其中长宁头、星辉、桃园、曲口渡口的一部分线路,大约5公里的景观道,就已被这一乡村道路所深深地吸引,留连忘返中体味到了世外桃园的意境和韵味。

林梧——木兰湾——木兰头乡间道路,途中村落不多,经过湖石村、青龙村等,穿行在沿海防护林中,蜿蜒曲折到达非常美丽的木兰湾尽头处,它位于海南最北端,这里三面环海,东临南海,西与海口隔海相望,北临琼州海峡,其最北端的突出岬角就是著名的“海南角”、又是“木兰头”灯塔所在地。这条道虽没有椰林小道的椰风海韵、没有“慢行绿道”上的生态和古朴风情,甚至在个别地方还略显荒凉,但整体上仍然是一条非常美丽、值得向往的乡间小道。

最美的乡道要算是穿越东郊椰林——椰林湾的小道了,从东郊镇到椰林湾大约8公里左右,在很大的一个范围里都算是东郊椰林——东郊椰林风景区,在绵延十几里的海岸线上,形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林带,全都是东郊椰林葱笼碧翠的椰林, 可谓是海岸线上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而椰林小道就穿行在这一片一望无际的林带里,一路上不是很多的几个村落、大片的椰林和海滩,以及我们这些也不是很多的骑行者,构成了这条最美丽的乡间小道上无与仑比的椰风海韵和独一无二的椰林风光,这样一种引人入胜的美丽景致和画卷——椰林深处的百莱玛度假村,则更是体会椰风海韵的好去处。

而可与椰林湾的椰林小道相媲美的还有白金海岸——冠南镇的乡间小道,则又是一条极具椰风海韵、椰林风光的道路;由于小道两侧保存了最完整的椰林、沙滩和生态海上红树林,再加上地处海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怡人,“白金海岸”所在的高隆湾,是海南东海岸仅有的一块处女地了,最后一片原味海,使得白金海岸成为了犹如生长在海边的又一种“风景”。这里没有东海岸其它度假景点的喧器和人群拥挤,有的只是大片原始的红树林、椰树林、小村落,这里沙滩柔软干净,空气富含芬多精,骑行在这样的乡间小道上所感受到的自然是纯净的天、纯净的地、纯净的海、纯净的林木、纯净的小村落,而这乡间小道旁的村落中人们轻松自在的生活节奏也非常令人向往。

天之涯,海之角,足可以谓之遥远了,在海南岛的最南端三亚附近,自然的造化和鬼斧神工,不仅使得海岛海岸变得犬牙交错,而且还有连绵着的陆地伸入大海之中,由此而命名了很多这个角或那个角—— 其中最著名的“角”要算是“天涯海角”,但它却并不是海岛最南边的角——最南边的“锦母角”已成为军事禁地······,自然无法涉足,那么与大东海遥遥相望的鹿回头岭的最南端——鹿回头角就只能被作为最南端来骑行了,鹿回头村、鹿回头路——海岛最南边的海边旅游公路及乡村道路亦是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

其实无论是在海岛西部风情的昌化小镇、昌化林场的林间小道上,那种悠然自得地欣赏似锦如画的森林美景,或孤旅骑行感受林间的清新气息,独自享受静寂的芬芳和美感,还是中线穿越时在森林密布、河谷纵横、绿水青山中穿行的过道上那种山道如歌迷人醉、钰壁从容山石开的感觉:都让人感知和体会到了最真实、最美丽的海南。纵观环行海南的骑行路——乡道、县道、省道、国道,甚至高速公路,真可谓是最美乡村路, 处处景观道;国道连胜境,山道亦如歌。



avatar
艾波涛声
9楼

乐极生悲寻常事 得失常会转瞬来
骑行综述土路篇(五)
骑行海南,无论是环岛,还是中线穿越——无论是乡道、县道、省道、国道,甚至高速公路,都让人感知和体会到了最真实、最美丽的海南骑行之路,领略和观赏到了“最美乡村路, 处处景观道;国道连胜境,山道亦如歌。”这一美丽画卷上的海南风光和海岛韵味。
一路上感受到了海南路况总体上的平坦和宽阔,自然也感受到了局部路段的差强人意——特别是在 在可与椰林湾的椰林路相媲美的白金海岸—冠南镇乡村小道上,刚刚领略了极具椰风海韵、椰林风光的椰树林、小村落的自然美景和天地之间纯净的海洋、沙滩、林木、村落,紧接着冠南—会文之间随后5公里的滥路,不仅诠释了局部路段差强人意所寓涵着的意蕴,而且还昭示出了“乐极生悲寻常事 得失常会转瞬来”的出人意料或某种只能意会的规律性。

在长坡镇问路后躲过了长坡—潭门之间X342县道的滥路,本来的计划准备是骑X342县道这条路——从长坡镇经潭门镇到博鳌,不过在长坡镇问路时,当地人告诉了路况,所以改骑经琼海到博鳌,下大雨时已到万泉河大桥上,当天冒雨骑到了万宁,而在会文镇前相遇的八位车友(淄博)则就在笔者越过了博鳌骑上万泉河大桥时,却在长坡——潭门之间的泥浆路上,

他们“从长坡镇至潭门镇,骑行在X342县道,路面是红泥、沙石,今天这段路最烂,雨最大,骑行中链条、刹车不断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在屋檐下用落水冲洗自行车后,噪音减小了许多。14公里的路程,雨中艰难骑行了两个多小时”——在这里将淄博车友遥远200888对这一段路的感受实录于此,以警示后来者。
根据当地人的说法:这条路全都是被重卡压坏了,在潭门海岸开发还没有一个阶段性结果的情况下,根本就没人管、没人修,恐怕在短时间内不会成为宜骑的路段,环岛时最好是在长坡镇打问一下当地人,路修好了自然还是应该到潭门镇的海边看看,否则还是不要自投罗网、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在环岛的路上,还有些完全可以说是自己选择的原因——先后经受了英州镇(城区内的拓展整修路段)—海棠湾镇路段上的土路、 东方市城南拓展路段上的土路、莺歌海—佛罗路段(夜路)上的土路等诸多土路、滥路的洗礼和折磨;在骑行中只有在木棠镇—光村镇之间的土路还算平整,骑得也不是很艰难或很辛苦, 而大拉村——天山村——金安农场——永发镇之间较长的土路,则完全是由于走错了路,所承受的一种惩罚性的颠波或折磨,或许还应算是一种自找的倒霉。

在整个环海南岛的历程中,所骑行或所碰到的土路、滥路并不是很多,若与北部湾沿海岸线骑行的路况相比较的话,则更是不值得一谈,不过若能事先知晓这些路段的路况的话,就完全可以避开这些路段,象笔者在长坡镇问路后,就躲过了长坡—潭门之间X342县道的滥路, 而大拉村——天山村——金安农场——永发镇之间的泥水路、滥路,也是完全可以避开的——有时路不仅在脚下,还在嘴上,只要静下心来寻问,就不会误入歧途、误入泥途。

avatar
艾波涛声
10楼

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图片精选
木兰湾里舟轻渡、木兰头上灯塔立


翁田墟前盲肠路 抱虎岭下南岭村



龙楼墟上龙楼立 铜鼓岭下林青翠


铜鼓岭东铜鼓嘴 石头疯狂吾亦狂





东郊椰林车友缘 孤旅碑前再相会



会文镇前喜相逢 五指山前再结缘




avatar
艾波涛声
11楼

南宁穿城匆匆过 国道两旁花馨香
北部湾海岸线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
2011年11月27日早上6:00时许,笔者在南宁车站(乘坐K318次列车)站台上组装好心爱的悍马自行车——步出车站后,标志着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行程的正式开始—— 由于天还没亮,在车站广场上留连了一会儿,本来想在花坛前留个影像作为纪念,可照出来却一片模糊,便也就作罢。

在广场上推着车子转了一圈后,稍作休息便乘着天亮前人少车少的空档,横过站前的中华路,直接向南骑上了朝阳路——在尽头处右拐骑上邕江大桥,过桥后沿着星光大道(G325国道)向西南、向南穿城而过,从星光大道一路骑过来,骑到了与此相连着的银海大道,骑过了银海大道不远就到达了那马镇,这样一路骑下来20多公里就在不经意间从辙下碾了过去。

过了南宁市南面的那马镇,经大唐镇一直到南间村,G325国道上整修的路段多了起来,路况虽然不那么令人满意,但沿途的美景则还算是养眼、给力——第一次踏上广西这片热土,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和奇特,那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整体地势,以及众多清澈娟秀的河流,形成一派山环水绕,山水相依的秀丽景色。

由于四周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多被山地、高原环绕,因此广西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呈盆地状,故有“广西盆地”之称; 骑行在这样一个盆地的南部,虽然看不到心目中八桂之地的美丽、十万大山的壮美,以及平地拔起,气势超群,造形奇特、发育完美的热带岩溶地貌“碧莲玉笋世界”的石灰岩峰林——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灿烂的文物古迹,但一路上地处低纬度、丘陵过渡地带的广西风光、秀美风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亚热带气候和大量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不仅使得广西独具魅力,也使得骑行者有了足够的体力和勇气,深入到到处都飘荡着浓郁的花香的更深处,深入到早已远逝于时光或漫无边际地冥想着天地之外的更深处!

这是一片浑厚的阔土、一堆无极的息壤,茫茫无际,一撒千里的气势,在缎子般轻柔、遥不可及的天空和永远无法收割完的晚秋作物映衬下,极尽苍茫之态、博大之势;它的空旷和博大,迫使骑行者在它面前静下来,面对着穿行在这样的山峦盆地间的国道——路旁那小山包上葱绿的桉树林、成熟的甘蔗林,路旁那开放着的各色花朵的缤纷以及路边撒满了的鲜花馨香,那整齐化一的宁静和肃穆,自会生发出一种风景以外更为重要的东西——洗礼般的感觉。

这里的山峦、山色与北方其他的大山(比如笔者经常亲蜜接触的秦岭)有着明显的区别,完全没有那种壁立千仞,群峰叠嶂,雄姿英发、浩浩荡荡的巍峨雄壮,没有那种透着冷冽,透着坚韧的棱层馋岩和咄咄逼人的峥嵘陡峭;沧海桑田之间,它们却以完全另类,或曰更富于表达的一种形态或风采完美地展现出来,拔地而起的都是独立的、孤傲的小山包,山包连着山包,山包拥着山包,山包楔着山包,山包拱着山包.....,山包与山包之间连绵着的绿色,更是铸就出了恒久的清新平和与闲适静谧;它们自然而然地铺排开来,互不依附却又显得那么相得益彰,个个独领风骚却又显得那么众志成城,从而成为匍匐在天与地之间的一道壮阔的风景线和大自然最有力的大美宣言,成就了其成为宽宏大量、沉默静寂,充满自信、自立、自强的古老英雄部落,亦或这才是真正有着山的精髓或灵魂以及更深层次的图腾。

广西作为全国唯一的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不仅风光独特,而且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属岭南亦称百越之地,而广西正是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统一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其中桂林郡和象郡包括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宋初,广西绝大部分地域属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路,“广西”的名称由此而来,而广西的简称为“桂”之由来,则因了民国初期省会设在桂林所致。

从南宁车站出发以来,穿越城区骑出城外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除了于8:00时许停下来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报了平安外,就一直在G325国道上骑行,穿行于“广西盆地”南塬上那些自然而然地铺排开来的小山包间连绵着的绿色清新和闲适静谧中,在骑行中不仅欣赏着美景、放飞着心情,而且还感受到了在这片低纬度盆地上比风景更为重要的——山的精髓或灵魂以及那些更深层次上的图腾的洗礼。

大约在10:30分左右到达大唐镇,在农贸市场里吃过饭休憩了一会儿,11:00时许继续骑行,在那团新村的别墅区里留连了一小会儿,就感受到了这里的新农村、新气象,别墅小楼令人向往,富裕祥和令人赞叹不已。

12:30许骑出南宁市良庆区的地界,在南间村前从325国道的岔路口拐上了218省道,从而进入钦州市地界, 经大寺镇、大直镇一直骑行到达防城港市滩营镇前的菠萝根村,218省道全线修路给这次北部湾海岸线的骑行,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难度和艰辛,这段路上经常会被阻断或出现车辆堵塞的情形,好在自行车有点路就能通行,往往是在阻断的限隙中或堵塞的车辆旁或夹缝中推车而过,甚至是坑洼沟壕中抗车而过……,虽也实现了比机动车辆更优越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但却对沿途的美景少了很多的关注,甚至连张照片都没留下,更谈不上留下多少深刻的印象了。

从南间村一直到防城港,滥路、土路、扬灰的路,一直都伴随着整个行程,头一天就有了不同凡响的经历。在218省道上颠波了一下午后,于17:30分骑上兴港大道,进入防城港市后又经过多方咨询问询,找到了电力宾馆后边的宏昌旅馆(房费35元)住下。
avatar
艾波涛声
12楼

东兴小城国门开 北部湾里起点回
北部湾海岸线骑行游记及随想录(2)
防城港市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西南端,是一座美丽的集海湾、边关、港口为一体的城市——防城港始建于 1968年,当时作为援越抗美海上隐蔽运输航线的主要起运港来建设,被称为“海上胡志明小道”的起点;1993年设立地级防城港市,下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东兴市, 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陆地边境线230多公里、海岸线580多公里,沿线阳光、沙滩、美景如画。
防城港市是一个全海景的生态滨海城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22℃,这里四季如春,阳光明媚,雨量充沛、气候宜人;防城港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
防城港这片猎奇于山海之间,具备了山魂海韵般的神奇之地, 汇聚并造就了雄浑掩面的大山魂、浩瀚宽广的碧海韵,域内屏峰雨林公园的休闲、浪漫、美丽令人神往;十万大山森林的神秘莫测,江山半岛、京族三岛、企沙半岛等亚热带滨海风光的旖旎多彩,京、瑶、壮等少数民族风情的淳朴浓郁;激情的港湾,美丽的景区,构成了防城港“上山下海出国”的特色旅游格局,防城港市已发展成为中国北部湾的热点旅游城市——

只可惜骑行者行色匆匆,再加上省道、国道大多都不是在整修,就是坑坑洼洼、颠波扬灰,影响了骑行的兴致和激情,只猎奇于山海之间的神奇,领略了沿途山魂海韵般的风光,便与那些可以“上山下海出国”的众多景点、景区擦肩而过了。

2011年11月28日早上7:30分出发,沿防城大道一直骑上防城大桥,过了大桥没不久,宽阔平整的大道就变了脸、变了味,从此往后一直到江山——江山半岛路,坑坑洼洼颠波的道路绵延了大约20多公里,一直到过了江山半岛路进入东兴市地界——

北部湾最西边的滨海大道才又变得宽畅平坦了起来,只可惜除了在中间的边防检查站大门处可以看到大海以外,其它地方都无法看到大海的踪影,一路骑过来三四十公里的路程都可谓是远离海岸,过了石角、龙坑、基栏,从此便开始了滨海路远离海的骑行历程。

过了江平镇村只在京岛风景名胜区大门口、大清国一号界碑景区稍作停留,留下了大门的影像,便一路马不停蹄地向北部湾最西边的边境小城东兴这个目标骑去,当越过松柏村、楠木山村后到达目的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城东边罗浮广场外的交通指示牌——环形标志上分别指出了到市区和罗浮以及马路的方向,使得入城的路径变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眼前的这个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她北靠巍峨的十万大山,东南濒临北部湾,西面于越南接壤,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 东兴作为国家的一类口岸,是国家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国务院特区办曾批准设立4.07平方公里的边境经济合作区,1996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东兴市——辖东兴、江平、马路三个镇,其陆地边境线长27.5公里、海岸线长50公里,总面积540.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东兴市区与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北仑河这条数十米宽的小河,在这里既是国家和人民联接的纽带又是国家领土的分界,北仑河自然也就有些与众不同了。

这座既沿海又沿边的边境口岸城市,春夏秋冬鲜花不败、草木不蓑,就像阳春三月里的和风一样,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么的温暖和亲切。笔者第一次来到东兴,感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到达东兴已是 11:00时许,罗浮广场中间的花坛及其两条通往市区的大道的交叉处花团锦簇,其间摆放着几块巨石格外引人注目——最中间那块最大的圆形巨石上,遍刻着大小不一、字体各异的繁体“兴”字,正面石上一个硕大的“兴”字,直接让人感受到了这里兴旺、发达和繁荣的万千气象,另外的巨石其上有白鹤展翅,而花丛中还有白鹭栖息,其间紫红色和粉红色的花卉竞相绽放,与其间的绿叶白鹤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在此正好碰上一位从南宁到此游玩的广西人,与其交流一番,不经意间便寻问好了进城游览的路径,还获得帮助在此留下了难得的影象。

在罗浮广场感受到了东兴市的兴旺、兴盛和生机以及气象万千后,便从这个圆形广场上分叉出来的两条进城大道(东盟大道和北仑大道)中选择了一条可以直接进入市中心的北仑大道向城里骑去,刚进入通往市区的主干道北仑大道不久,就被大道旁百业东兴·东盟红木文化街那醒目的标志性的大门和装璜所吸引,百业东兴·东盟红木文化街内的主体建筑外立面以及街道的布展等都仿佛进行过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包装,感受到的完全是一派尽心竭力营造出来的那种浓郁的红木文化氛围:这里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为消费者带来旅游观赏式的消费感受;百业东兴·东盟红木文化街位于东兴市东的门户位置上,是城市未来发展中心,其发展潜力自然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它处于红木产业全国知名的东盟大道、中越大道、北仑大道这3条城市主干道围绕的地段,其间铺铺独立、铺铺临街,而全开放式的商街、12米宽的街道更是具备了红木家具的销售和运输便利,此外,这里还专门设置有红木生活馆,是为商家、红木投资客、收藏家和普通游客提供鉴赏红木,感受红木文化的好去处。

继续沿着北仑大道骑行,很快就到了中心广场,东兴可以说很小,东兴的城区面积,虽然已经由1995年的0 .7平方公里,拓展到了目前的8平方公里,但依然仍属于袖珍型——当然是那种小中见大、小巧玲珑,小得可爱,但它的“小世界”里却有“大乾坤”,像是北仑河畔的一颗闪亮的明珠;沿着北仑大道骑过去,两侧依然还有弯弯曲曲的横街窄巷,两侧的中式、法式、欧式、泰式等各式建筑一起争奇斗艳,古典与现代相互媲美。

在宽敞大气的北仑大道上,林立两旁的楼房虽并不是很高,但却能突显出西南的特色和地方风情,虽然有着当今的时尚和靓丽,但标新立异中却不不显浮华,古今并存、中西合璧之中的大格局里,我们不仅能看得见其包容与开放面貌,而且还看得见其独特的魅力和活力;东兴市已获批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因此商业发展中自然享有着政策和区位的优势,这里经常车水马龙、商贾如云,流动的是生机、跳跃的是活力,交易中的大大小小买卖,也常常都是跨国的生意……。

过了中心广场,继续沿着北仑大道骑行到新华路口,口岸景区的大标志牌将方向指向了左侧,经寻问得知从这里可以直接骑到口岸处中越友谊大桥下的河堤路,于是左拐沿着新华路一直向南骑了过去,很快就到了北仑河畔的国家口岸。

中越界河北仑河,从广西防城港防城区的那良镇和那垌镇发源,流到东兴市城区的西南角分为两支,分叉处一支向南(越南称之为哥龙河)经越南芒街的岳山出海,而这一支向东南方向汇合了罗浮江后,流经竹山村出海的主流就铸就了中越两国的边界。到达边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河堤路上一连串的小摊小贩,这一段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自然是无法骑着车子逛过去了,下车后推着车子在人流中向西漫步,一色的土特产纪念品等对于一个骑行者来说,太没有吸引力了,逛了一会儿就没有了兴致,在边贸码头前停下来打听国门口岸时,却被告知在相反的方向上。

于是依然顺着河堤路折返回刚才骑过来的地方,其实口岸的主要景点就在其附近, 已有118年历史的界碑大清国第五号界碑——斑驳肃穆中仍显出了神圣和庄严(这样的“古董文物”在广西共有33块,而在东兴市就占了8块),界碑上刻“大清国钦州界”(此界碑是单面刻字,根据当时国与国立界的有关规定,两国以河流为界时是以河道的主航道为界线。因为界碑不能立在河里,所以只能立在本方靠近航道的陆地上。立在岸上的界碑,单面刻字预示着外面的水域还有一部分是我们的国土,这就是以河道为界和以陆地为界划界立碑的区别所在)。从这个界碑文物上可以看出,东兴在一百多年前仅仅只是隶属于钦州的一个小村落,而现如今东兴已经不在是一个边陲小镇,而是隶属于广西防城港市管的县级市了,这座城市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对外开放的活广告了。
距界碑不远有一座六角亭,亭里的碑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1960年2月19日,越南民主共和国胡志明主席,从芒街步行走过友谊大桥来到东兴,正逢东兴镇小学的学生放学,就在桥头边的六角亭亲切地会见了中国的学生和老师,为纪念那一段友谊佳话,亭子已改名为“胡志明亭”

看过了界碑和亭子,顺着河堤路再往东不远处就是中越友谊大桥和口岸海关大楼,老远看过去还真是感觉到有些庄严和神圣——东兴口岸隔北仑河与越南芒街相望,口岸间距大约百十多米,是我国唯一与越南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东兴与越南芒街一河相隔、一桥相连,跨桥出国(对面是陌生的语言,奇异的服饰,欧陆的民居,独特的饮食)。

东兴口岸是1958年建立的国家一类口岸,过去曾是我国援越抗美物资的输出通道,越战结束后于1978年关闭,改革开放后又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开放,如今已成为人们在东兴口岸景区游览、在中越北仑河友谊大桥下河堤路上留影,感受站在“国门”下感到人民共和国公民骄傲和自豪的好去处。厚重的历史和边城的多彩,每天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脚步前来光顾,自然也吸引着我们这些骑行者前来一睹起芳容,并与其亲蜜接触——当然也要留下辙印和身影是为佐证。

在中国众多的口岸城市中,东兴独具“上山、下海、出国”的旅游资源,在这里虽然不一定可以踏在秦时砖或汉时瓦上,但却完全可以穿越那唐时的山和宋时的水、沐浴明时的月和清时的风,回想那已经逝去的民国所走过的坎坷岁月,如今徜徉在新中国旧貌换新颜的北仑河边,在国门前立马豪迈,在骑行的路上纪事随想——东兴真是一个不能不去、不能不来的骑行节点或具有里程碑式的地方,北仑河足可以见证万里海疆上最西边的海陆交汇点——东兴千百年来一直在铸塑着那种令人称奇的古典与现代诗篇、弹奏着一曲又一曲令人赞叹的颂歌。

在东兴 能和北仑河一样见证其历史的还有东兴的中山街、和平街、中越友谊馆、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以及观音寺、关帝庙等,但最能展现东兴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异国的风情,让山海之间的惊喜充盈游人的眼眶、让美景温润游人心情的景观要数东兴的河堤路了,这里曾经被称做东兴的“外滩”,虽不能与上海的外滩相媲美,但整条街从早到晚都游人如织,不仅是东兴开发开放的前沿,也是这座国门小城里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北仑河逶迤而过,给这个“外滩”带来了风光的无限和美景的绵延,而好几公里长的河堤街上的那些摊点、小贩和酒楼、茶庄、店铺,又给这外滩带来了持续的繁荣与兴旺。

特别是北仑河城区段护岸工程的建设,既保障了中越界河北仑河主航道的稳定、通畅(北仑河东兴城区段水毁应急抢险工程是中央水利建设资金投资建设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范围东起中山路口、西至西铁门码头,全长502.7米,工程建筑物以沿河防洪墙为主,辅助修建码头四座和完善界河沿线基础设施;二期工程范围东起公园滩、西至中山路口,全长925.5m,),又构建了河堤景观带——工程建筑物以沿河防洪墙为主,同时结合当地群众需要,不仅在沿线修建了三座码头,而且还在沿线修建了北仑河滨河观景带( 笔者在随后骑行这段路时,就曾多次在河堤景观带上直接领略北仑河畔的风光和美景以及对岸越南的异国风情),河堤路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观景长廊。

游览完国门口岸景区的大多景点后,便顺着河堤路继续向东骑行,并在其景观带上多处河岸边上鸟瞰或远眺河对岸边民们的生活场景和越南的异国风情,现代国家及其国境线将世代生息在河两岸的人民隔离了开来,其实这条线也疏离了两岸人民的情怀——两面是陌生的语言,不同的民居,相异的服饰和饮食习惯,再加上政治或意识形态的变化无常,使得这条线越来越重要,但边民们却越来越没有了交往的自由自在了。

在河堤路的尽头,向北骑上了黄花岗路,尔后从黄花岗路又骑到了东西向的北仑大道上,向东越过兴盛路到达兴宁路,向北拐骑向路西的汽车总站,在东兴城区内的骑行路线已经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形,一圈转下来两个多小时,十多公里的行程,也算得上功德圆满,也该离开了——东兴作为沿北部湾海岸线骑行的重要节点,已经留在了辙印和永恒的记忆里了——

在策划骑行路线时,就反复考量过从南宁——防城港——东兴后,东兴到防城港的回头路该怎么走,本来还打算骑312国道,经华石、那梭、马路到东兴,然后在返程骑沿边公路,经江平、江山回到防城港,但昨天的骑行历程和广西境内国道、省道全都在整修的路况和现实,促使笔者作出了返程坐车的决断,重复骑行在某一路段,是骑行者最忌讳的事情了,于是在13:05分、在东兴汽车总站登上了往返东兴——南宁的大巴,14:30分许到达防城镇。

结束了东兴——防城的回头路,便开始了从防城——钦州的骑行历程,而这一段的312国道沿线、途中都在全面修路,特别是茅岭前后——康熙岭前这一段历程,甚至比昨天骑行的218省道的路况还要差,40KM左右的路程竟然骑行了近三个小时时间,其艰难程度可见一斑了,恕笔者不在这里赘述,以免影响读者的心情。

17:15分到达钦州高速公路出口处的钦州大道,岔路口处鲜花蔟拥着的海豚造型的雕塑和钦州人民欢迎您的中英文标志给人带来了些许的慰籍,今天在312国道上的颠波熬煎总算是熬到头了,而前途余下5KM左右的钦州大道上成排的导弹椰之壮观和美妙,则成为本次骑行中独一无二、爽心阅目的好景致了。

17:45分许到达钦州南,进入市区后在钦州人民医院对面的旺达招待所住下(房费40元)——










avatar
艾波涛声
13楼
防城——钦州的骑行历程,40KM左右的路程竟然骑行了近三个小时时间,而这一段的312国道沿线、途中都在全面修路,特别是茅岭前后——康熙岭前这一段历程,甚至比昨天骑行的218省道的路况还要差,其艰难程度可见一斑了……

avatar
艾波涛声
14楼
钦州古老标志新 海上丝路合浦开
北部湾海岸线骑行游记及随想录(3)
2011年11月29日早7:30分离开旺达招待所,向南骑上了金海湾西大街,骑上了雄伟壮丽的金海湾大桥——金海湾大桥是钦州最长最宽最壮观的大桥,全长2千多米,它不但连接了金海湾东西大街,还把钦州两岸城区连成了一片,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跨在碧波荡漾的钦江上,左右两侧装有不锈钢护栏,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桥面非常宽阔,中间一条绿化带把它分成了双向行驶的六个车道,而此时此刻的绿化带上所屹立着的广西第十二届运动会的会徽则更使得雄伟壮观,当然绿化带也更加色采缤纷,艳丽中不失其雄浑和庄严肃穆。

过了金海湾大桥,紧邻着的河边南北走向的安州大道在此与金海湾大街形成了丁字形格局,并由此点将金海湾大街分为西、东大街两部分,在分界点以东是钦州保税港区的地界,分界点上新建的钦州新标志塔己经封顶,但还未竣工,由于外围的脚手架及其建筑防护网的遮拦,这个新标志虽然还让人看不出其庐山真面目,但它屹立在金海湾东大街的起点处,还真是成了金海湾东、西大街分界点上的地标性建筑了。

钦州——作为北部湾顶上一座颇具特色的滨海之城,因有钦江、茅岭江和大风江穿城而过,流入浩瀚的钦州湾出海而得名钦州;钦州市,古称安州,有1400年悠久的历史,是一座古老又年轻的沿海城市。现辖二县四区,即: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三娘湾旅游管理区,总人口310多万,总面积10843平方公里, 小岛屿303个,陆地海岸线长520.8里。

钦州作为广西沿海 角上的一块宝地,气候温和宜人,河流水库众多,自然资源丰富,这里土壤肥沃、植物繁茂,有兴旺发达的农业,这里依水临海,山川美丽,风景迷人——开放的钦州正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客商,可笔者却依然作为匆匆的过客,只是在其地界的海岸线边上、在其境内的325国道上留下了轻轻的辙痕和一闪而过的身影。

10:00时许到达位于钦州市钦南区东部的那丽镇,那丽镇位于钦州市东南部,东邻北海市,南临北部湾,是钦州市东大门。在骑行到在钦州与北海的交界地带,大约是11:00时左右,在此地段低纬度、丘陵过渡地带的广西独特风光又一次地呈现在眼前,山峦盆地间的秀美风景——国道路旁那些连绵着的小山包上葱绿的桉树林整齐化一、宁静肃穆,山坡上一片片笔直挺立着的桉树——粗细均匀而间距相等,高低错落而排列有方,直觉着任何雄壮的军阵都无法与其相媲美,大自然排兵布阵的手段和巧妙,真是令人赞叹不已,而挺立的树干所托着的绿色树梢形成的屏障,也让这阵势更加显得生机勃勃、气象万千。

不仅如此,远处连绵着的山包上在眼前一片绿色的护卫下,不很高的山梁上依山坡顺势而上的林带,竟然构筑成了一道象极了北国风光里蜿蜒山峦间的万里长城,其疏密有致的枝干间的透视过来的天际,将这一奇观的轮廓勾勒的既明快又简洁,使得这一幅泼洒在广西南部海岸边上的画卷美仑美奂——在这样一幅画卷面前,真是令人无法自拔,进而不得不将自己也融入其间了。

在北海市的地界上骑行,一路上总是都能体味到一种珠乡的独特魅力——珠乡三件宝:珍珠、海牛、东国酒的宣示标志和广告性的东西,也可谓是随处可见。

第一宝乃合浦珍珠,也称南珠,是珍珠中的极品。合浦的珍珠有珠还合浦的典故,也反映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就与珍珠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第二宝是海牛,据说海牛躺着的时候老远看过去就像个美人,所以得名美人鱼,这个在文学家笔下的美人鱼其实并不美,它就是生活在我国广东、广西、台湾等省沿海一带的一种海兽,学名称儒艮——儒艮这个名字就完全是由马来语直译过来的,当然也有人称其为“南海牛”;据说现在全世界只剩美国的佛罗里达和中国的合浦有海牛生长,总数不到900头,属世界级保护动物。
第三宝乃东园酒——东园家酒不过20年历史,不知是靠广告的力量,还是靠东园饭店黄氏一百多年前的祖传秘方,东园酒莫名其妙的就成了珠乡三件宝中的一宝了( 据说是选用珍珠、螺肉、海马、海龙、海蛇、鹿筋、龟板、地龙、蛤蚧、桂圆、杜仲、淫羊藿等三十多种动植物药材,以小蒸纯米酒长时间浸泡后科学精制而成;还说内含二十多种氨基酸、多种有益微量元素,大量还原糖,不含有害的甲醇,不含激素,兴奋剂,酒度低,口感好,可加冰块,醉不上头,属纯天然营养保健佳品)。

中午时分越过乌家镇,顺着325国道一路骑行, 于 14:30分到达合浦县城附近的文昌塔——文昌塔,当地人又称之为文笔塔,当笔者骑着车子到达文昌塔所在的高坡上时,发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与文昌塔仅一路之隔,据说闻名遐迩的合浦古汉墓群,就隐藏于文昌塔周边的土包和密林里,这一带还真是海风吹拂,古墓森森,让人感觉到几分神秘意味。

文昌塔已有397年历史,据明崇祯十年版《廉州府志·卷一·图经志·历年纪》记载:“(文昌塔)址于城南之冈,累七层,高丈十,贯以阶升,外扃以环道,翼以扶栏,朱碧辉映,时有铮铮之声。峭出之间如文笔状,固一郡之望也。”《合浦县志》中也记述道:建造文昌塔,是因为“此地无高冈,江流斜去,形家所忌”,由此造成“民无储蓄,科民亦寥寥(纳税人不多)”。于是,“乃请于抚,按造塔以镇之”。建塔费用,除了动用府库杂税的余额银两外,还向民间摊派进献建筑材料,共耗银八百余两。之所以“塔名文昌,义取丁火之文明也”。在古人眼里,南面方位属“火”,在南面立文昌塔,是期望文昌帝君护佑当地文明昌盛的意思,当然关于文昌塔还有一些传说,不过大多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说也罢。

文昌塔虽然在1981年经过一番修缮,但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是一副沧桑的韵味,这座八角七层的叠涩出檐楼阁式砖塔,高35米,塔基直径10米,全塔由底层向上呈尖锥状逐层收缩,显得俊秀挺拔,塔尖原为密檐式塔刹,后遭雷电击毁,修缮时改为葫芦宝顶,塔基以长条青砖石板构筑,塔身用青砖里外三层粘砌,每层塔内墙壁上均砌有6个佛龛,佛龛内曾安放有佛像。
塔的底层原本有东西向劵顶风门供人进出,塔内各风门均与阶梯相连,登塔者可沿阶梯逐层环绕登至塔顶,立于塔顶,向南,可望茫茫大海乃至北海市区;向北,可将合浦这座“廉州古城”尽收眼底;向东、向西,则是茫茫林海,秀媚川岭——遗憾的是,修缮时出于“保护”目的,将塔门全部用砖封砌起来了,笔者只能立于塔下,望塔兴叹一番后,给座骑和这座形似钢鞭的宝塔来了个合影,便匆匆而去。
合浦县,西汉时期就已经成为岭南地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合浦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佛教文化早期传入中国,奠定了其北部湾上最古老城镇的历史地位——
与文昌塔隔着325国道相对着的新近才在建(很多地方正在施工)的合浦汉文化公园,可以说是全面地诠释了这些历史和真实——据当地人介绍:合浦汉文化公园项目占地122.86亩,工程投资1838万元,项目规划共分7个功能区——博物馆展区、主入广场区、人工湿地展示区、海上丝绸之路展示区、特色汉文化街、滨水景观带及绿化隔离带,园区内将大地景观抽象成海上丝路的立体模型,然后设计创作了相关的历史人物圆雕、历史场景浮雕、文物浮雕等景观,旨在去演绎“珠还合浦”、海上丝路的历史情节。

合浦汉文化公园依地势而设计景点景观,因此更具有原生态的视觉感观,在整个场景布局中,呈现出三级梯形层次环境:第一层是博物馆展区,位于公园的最高处,居高临下,不仅可以俯瞰公园景观区的全貌,而且还可以让游客了解景观区的景点布局;第二层是为了连接汉文化公园大门至博物馆展示大厅而铺设青砖人行道,以及道旁的雕塑、合浦出土的金花球、青铜马、青铜樽、青铜牛等,这些都是合浦汉代文物中的经典之作;第三层是主题广场——根据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主题,设计出来的景观、景点不仅有码头出航情景,而且还有采珠、珠市、陶瓷交易等劳作和贸易的情景。
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口,不仅开辟了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周边各国的海路商贸通道,也为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提供了一条便利的通道,使合浦古郡成为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最早、最主要的地区之一。从史料考究中已知,在三国及两晋时期,合浦已有佛教徒活动,并在合浦发现佛教物证的记录。在古籍《金陵小识》和《萍踪小扎》中,就记载有达摩曾到过合浦讲佛传经,并种下了芒果树和缅茄树,还在东山寺留下了“即事多欣”的题词,相传今廉州保子庵门前的“香芒子”树就是达摩来合浦时亲手所植——在汉文化公园景观区中设计的达摩坐像就是在体现这一历史事件。

合浦汉文化公园景观区中还设计了佛像群雕壁,壁上是3个神态悠然、面目慈善、坐在莲花盘上的泰国和尚,这座佛像群雕壁与达摩坐像、印度文化木雕互为映衬,形成了佛教文化的鲜明氛围,生动地反映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线路。
园内很多园林都是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展开来的——其间以草地代表海洋 ,用一条蓝色的沥青路来代表‘海上丝绸之路’,园内还设置了‘海上丝绸之路’景观带 ——用以反映汉代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地位 ,再现当时船队从合浦出发 ,历经一些国家时的盛况。

合浦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沟通骆越文化和中原文化中起到过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也正是因了这些因素合浦的客属文化就其深度或广度上来说,都是潜藏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供挖掘和研究的客家文化非常大——合浦汉文化公园的建立 无论是在挖掘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缘、挖掘和研究客家文化的文化底蕴,还是现代社会对海上丝绸之路、客家文化认知上的人性回归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或许就是合浦汉文化公园建设的初衷和主旨吧。

离开合浦汉文化公园,此时已经离开325国道,沿着与325国道交叉后一直向南延伸的209国道继续骑行没多久,越过北海收费站后,于 15:30分许到达北海市北海湾的海景大道起点处。
avatar
艾波涛声
15楼
海景大道规划新 百年城区街巷老
北部湾海岸线骑行游记及随想录(4)
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的广西南端中、北部湾东北岸,与海南省隔海相望,邻近东南亚诸国,背靠大西南云贵川诸省,处于大西南、海南及东南亚的中枢位置,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辖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铁山港区——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市区北西南三面环海。
——1949年12月4日解放时北海为镇,归合浦县管辖(上属广东南路专区),1951年1月合浦县辖的北海曾经独立成市,成为广东省辖市,曾经的小鱼村变成了大城市,但1952年3月却被划归广西,而在1955年5月却又重归广东,1956年降为县级市,1958年降为合浦县北海人民公社(上属湛江专区),1959年改为县级镇,1964年恢复为县——1965年6月又划归广西至今未变,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旅游对外开放城市,1983年10月提升为地级市, 1984年4月被国务院确定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一,2010年11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为历史文化名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合浦县以及北海的行政归属和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自从1987年5月21日,合浦县被划归北海市后,二者的管辖属性来了个彻底的对换,这一变化却实实在在地终结了合浦——北部湾上最古老的郡县的历史性地位(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合浦郡辖县),行政区划上不仅完全被替代,而且合浦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已经完全被北海市所继承。

15:30到达北海时,进入市区北面北海湾海边的海景大道起点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小型造船厂,海岸边上几艘已见雏形的船舶正在施工——组装好的钢板正在随着悬得高高的大吊车吊臂在空中移向船顶的装配位置,船上的起重工正在指挥着悬臂伸向船体拼接的缺口处,停下来欣赏了一会儿造船工艺上拼接船体的工序吊装作业,虽没有足够的时间再去欣赏焊接或其它工艺中的施工环节,但也总算是看到或体会到了小船是这么造出来的了,亦可谓是收获不小了。

在另外几艘已完全成型或已经刷上油漆的船舶边又留连了一会儿,留下了几张影像后继续往前骑了没多远,海边的修船厂的修造船坞和两座空载舾装码头呈现在眼前,空载舾装码头闸门内外都有船舶停靠在那里,这些空载舾装码头——正是修船厂的坞修工间或坞修车间,这个坞修工间看来就是修理船舶进出厂的靠离码头,进出坞及新造船下水等水上作业,以及船舶进坞后的坞修工程。

坞修车间外边一艘看上去稍大一些的船舶,已经油漆一新,灰色的船帮和防锈漆色彩的船底以及船上白色的船舱和蓝色的立柱显得格外醒目,而坞修工场里编号为44272的船舶则相对要小得多,而且还正在进行修船流程中涂装工序的生产业务,船舱上部的白色涂装已基本完工,而船帮上斑斑驳驳的锈痕和船底下的铁锈色调尽显修船前的苍桑。

船上和坞底虽然都有工作人员正在作业,但整个坞修工间却没有看到几个人,在坞修车间上部两侧的地平面上,散落着不少的杂物和氧气乙炔钢瓶,一个气焊工正在那里切割钢板,笔者在这里近距离地与其交谈了几句,想了解些修造船舶的常识或逸闻趣事儿,但却因了语言上的障碍无法沟通或交流,说了几句相互都不太明了对方的意思而略显尴尬,也就只好作罢,虽然没能将修船的坞修工程作个全面的了解,但也感性地知晓了船舶原来就是如此这般地进出坞或舾装修理等坞修工程的大致情形,也算是缘分不浅、见识倍儿增了。

告别正在那里切割钢板的气焊工,离开海边修船厂的修造船坞,继续沿着海景大道往前骑,很快就越过了靖海镇,前边的路牌上直指半岛公园,前面的分岔处则直指迎宾大道——

在迎宾大道与海景大道丁字形相交的海岸边上,一个北海欢迎您的花坛矗立在路尽头的海岸上,两边五颜六色的花柱,高低错落排列两旁,花坛正中一个由红黄蓝色调组合成的篆体“客”字巍然屹立,其上由红黄衬底的蓝色“北海欢迎您”字样则高悬客字头顶上,而花坛里的各色花朵织就了北海花儿——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缤纷和绚丽,骑到这里顿时有一种置身于祥瑞和喜庆的氛围里的独特感觉,自然要在这里留下定格在影像里喜兴的感受和永久的记忆。

客家人根在汉族、来自中原——客家人之源渊,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根在河洛指的是大部分客家人都来自河洛,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着其先祖居住于河洛,因此家谱记载就成了“根在河洛”的重要依据;另外客家的方言底层源出河洛,客家文言其实是一种唐朝后期的官话,。
一般认为:爆发式中原汉人大规模迁移有五次,当然并不是说每次的迁徙都是客家先民的迁徙,一般认为五代以前的迁徙是闽粤先民(包括潮闽、广粤)的迁徙,而始于唐朝末期或五代至南宋时期的南迁,才是真正含义上的客家人迁徙。其迁移模式和路线总的来看是从北到南、自东到西,从平原到丘陵、山区,沿着河流到核心地区,由国内走向国外,散居世界各地;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或北方南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而发展演变是客家人形成的历史渊源:客家人的文言、客家人的山塘、客家的土楼、客家的祠堂,一起构成了客家文化的瑰丽景观。

从与当地人交流中得知:此次骑行正好赶上“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将在北海市隆重开幕,据说来自欧美、东南亚国家、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115个客属社团报名参加此次盛会,人数约6500名,其中重要嘉宾逾800人,人数超过历届大会的规模。从明天开始,11月30日到12月2日,海内外客属代表和嘉宾将参加大会开幕式暨“南珠故郡 客家情缘”主题文艺晚会、客家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佛教文化园开园庆典,以及产业发展招商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乡情报告会、闭幕式暨大型舞剧《碧海丝路》演出等等一系列大型活动,以展示北海作为南珠古郡的魅力和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骑行者虽然不能见证这一盛会,但在这期间里感受一下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热情和北海人的好客,还是很不错的享受和经历。
离开花坛,海景大道拐上了高德外沙岛,骑行了不一会儿一座横跨在海景大道上的桥梁——红色拱形的高德大桥出现在眼前,这座大桥是提篮拱式结构的跨海大桥,横跨在高德渔港出海口的大桥,作为北海的一个新经典!不仅是北海市海景大道重要的一环,而且现已成为北海交通的重要节点和该市廉洲湾畔一座地标性建筑,与海景大道一起成为北海市区北岸旅游观光的重要风景线。

高德大桥拱顶风撑为板式结构,中间的圆形空洞以及大红色调非常醒目惹眼,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大桥所采用的下承式系杆拱桥结构中,吊杆间距5米,象极了一根根绷紧的弦,而醒目惹眼的拱顶风撑,又恰似一张弯曲的弓,桥面上采用的纵横梁体系,理所当然地就是平坦的琴键——红色的弓、白色的弦、平坦的琴键,岂不是正好弹奏出美妙的旋律,唱出最动人的歌!
高德大桥全长1公里,主路99米,面宽32.6米,引桥241米,道路660米,斜跨高德渔港航道而过,听当地人说:根据北海市开发建设的整体规划,与高德外沙岛相对着的高德鱼港亦拟建成北海游艇码头,周围将建成现代化的住宅区。

继续沿着海景路向前骑行,一幢面朝大海在建的楼房——北部湾一号,与700多米的海岸线一起分列在毗邻的“广西第一海景路”海景大道两旁;北部湾一号前海景大道边上一辆标有北部湾一号的欧式轿车就停在路边,好象是在向人们暄耀或展示这里的莫须有的欧陆风情,而正对着海景大道的广场上,一艘标示着大洋01号旅游快艇就摆放在中间位置,售楼中心就在其后,这个大洋01号旅游快艇自然是在向人们炫示其与北海建设游艇游乐之一致性和前瞻性。

看来这个高档次、高品质、豪华型的“北海北部湾一号”必将成为富人的天堂,大楼虽还未竣工,但其独特的造型和售楼中心所展示出来的气势,让人有理由感觉到这里必将成为一个高品质、豪华型的高档海景住宅区,或许还会成为世界级城市人居地标。

沿着海景大道一路骑过来,不管是造船厂、修船厂,还是欢迎客家人的花坛,亦或是眼前的这幢面朝大海在建的北部湾一号,给人的印象是环绕北海半岛而修建的这条海景大道及其所包含的巨大经济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无论如何去评价或赞美,都是不会显得过分,其综合价值,则更是无法估量或无可比拟。

越过在建的北部湾一号所在地段及其海岸线,再往前骑不远就到达了北海海景大道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点——北海海景广场,这座于2008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北海海景广场,已成为市民及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广场上鲜花盛开、树木茂盛,极目远眺,海天一色、海鸟翻飞、渔船穿梭、美不胜收。

海景广场位于北海市海景大道香格里拉大酒店东侧,虽面积不大,但其上建有热带植物观光区、观景长廊等,种植有鸡蛋花、绒球花、朱瑾花、三角梅、龙牙花等花卉和细叶榕、木棉树等树木;前来观光、游玩的游客和市民络绎不绝,在这里散步、锻炼身体、观海景、呼吸清新的海风、观看日出日落,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骑行到这里后,在各个区域里转了转——在这里推着车子散步、观景,心情自然放松,在这里观海,海风佛面,心情确实爽快;宇宙间的日出日落,牵连运动带来了地球海岸边的潮起潮落,这种大自然规律在北海湾里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下午时分太阳早已西斜,开始慢慢地往下沉,而海景广场西侧裸露出来的海滩面积变得更宽阔了,视野中在海滩里、水线边上隐隐约约地看到有不少人在那里赶海或嬉戏。

由于海景广场不仅靠近海边,而且还呈半圆状地凸入海里,所以在鹅卵石和木板铺就的海岸观景长廊上远眺,不仅看得见不远处海景路旁那幢面朝大海在建的楼房——北部湾一号,还可以看见外沙岛和高德大桥——在这里再回过头来看看远处的外沙岛、高德镇、红色拱形的高德大桥,也是很不错得享受。

海景广场在这里终结了海景大道,前方在建的高楼大厦及其工地,使得海景大道再往前没有延伸过去,规划和现实自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结束了海景广场里的观景、观海,稍稍休憩了一会儿,从治安岗一侧向南骑了一会儿拐上了茶亭路,算是进入了城区——

写着宜居北海 开放窗口 和谐家园 南珠故郡 (由红黄蓝组合而成的篆书客字) 客家情缘的标志牌和花坛,马上就又把骑行者带入了北海城区的车水马龙和熙来攘往的车流和人流中了,融入北海是那么的不经意和那么的转瞬间。

顺茶亭路骑过去一直到达海滨公园,越过了海底世界、南珠宫后,就直接骑上了中山路,北海的老城区便慢慢地展示在眼前——

北海老城区的历史渊缘,可以追溯到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先后有英国、德国、奥匈帝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美国、比利时等八个国家在北海设立领事馆、教堂、医院、海关、洋行、女修院、育婴堂、学校等一系列机构。作为这些机构办公、居住、通邮、传教、行医和办学的用房,在北海当时的郊区——现在的老城区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座西洋建筑。

北海近代建筑群包括15座近代西式建筑,这一批西洋建筑旧址,就分布在中山路和珠海路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不仅是我国近现代社会史、经济史、建筑史、宗教史及对外开放史等领域的历史性见证、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史料,而且还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不可多得的基地和文物景观。

2001年6月25日,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北海近代建筑群名列其中——北海市近现代西式建筑群,是北海一百多年前被迫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物,是研究北海近现代史、海关史、港口史、对外贸易以及建筑史的重要史料。

在中山路上,见识到了老城区建筑的斑驳破败和古旧苍桑,便在一处仍在古建筑里居住的一位老先生交谈起来,希冀探询这些古建筑的先世今生和老城区的现况和境遇——老先生讲:在前面不远处右拐另一条与中山路平行的街道上还有着保存更完好、更令人称奇的百年老街道——珠海路。

按照老先生的指引,在欣赏了那个中山路方形电线杆及其文物保护牌后,往前没多远横穿过一个小胡同,便来到了北海最繁华的老街道上了。

珠海路果然有些与众不同, 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的西式卷柱式建筑,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都有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街道的空中完全是一个完整的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不仅使得道路向两侧得以扩展,而且也使得铺面向外部得到了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虽然建筑古老,但并没有多少苍桑感——丝毫都没有中山路上的那种斑驳破落和衰败毁损的痕迹所带来的苍凉,整条大街上建筑老而不旧,大街上新铺的花岗岩石板路面平整、洁净,街道两旁的廊柱上及其门庭下,则是花团锦蔟、鲜花遍地,古色古香的店铺全都是老字号、新时尚,除了北海特产超市、海丝路特产商店外,还有不少珍珠珊醐、古董金铺、美食美酒——来自台湾的美食,来自俄罗斯的礼品、越南的特产等,而满大街的贴着北海老城标签,整齐划一地排列在街旁的小饰品、纪念品摊贩也成了百年老街上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而这一切的市井繁华和老城新貌,使得北海百年老街真正成了北海最热闹的地方了。

在这样的街道上漫步,骑行者的独特装束也成了老街上的一道风景,不管是游人还是街上的店主,都会投来专注的目光,似乎在好奇,又似乎在询问——几个游人与笔者攀谈,得知要去环海南岛,自是羡慕不已,途中还为笔者留下了与老街的合影,名符其实地把自己融入到了百年老街这幅历史画卷中了。

百年老街珠海路,作为中国岭南地区现存直线距离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骑楼老街,由于这幅长长的历史画卷上,其沿街还分布有英国、法国、德国的领事馆旧址以及许多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进而成为了一本鲜活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年鉴”,在街上漫步仿佛就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历史画卷、阅读一本厚重的建筑年鉴。

过了基督教礼拜堂后,继续漫步直到老街口的升平街牌楼前步行街的出口处,这幅美丽的画卷和厚重的建筑年鉴才结束了其长长的厚厚的画面和图卷。

升平街牌楼的门洞处,横挡着一块“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标志牌,其下的花坛也是色采艳丽、花儿朵朵,北边的拐角处的建筑物上是百年老街——国家级保护区字样,而拐角处的空地上则辟有大片的花坛,而巨型的南珠模型就被置于花坛之上,开阖中的蚌壳里硕大的白色珍珠,演绎着珠还合浦的美丽故事。

珠海路在这里被近似南北走向的四川路截断,但珠海路依然在跨越过后向前延伸——珠海西路是为大西街是也(据说当地人讲,上世纪二十年代道路扩建后,自西往东的大西街、升平街、东泰街、东华街、接龙桥的街道,才被统一改称为“珠海路”)。

这里视野开阔,被打开的北海老街上那一段段尘封的历史已从这里延伸或扩展,而它所承载着的历史文化资源价值,自然也是从这里发散和发扬光大,在这里我们不经意间把自己的眼界穿越到了北海过去百十年来已经尘封的历史画卷里,并且自觉不自觉地又将其从现实中延伸到了未来,北海的未来不是梦,北海的未来在海洋里,在北海人的胸怀里……。

在四川路上、在升平街口与老城区告别,将这一幅中西合璧的历史画卷和建筑年鉴留在了影像里、留在了记忆里了;尔后便经人指点沿着四川路一直向南骑行——横穿越过了北部湾中路、北海大道,西南大道、新世纪大道,几乎穿越了整个城区,一路向南骑行到达了北海市南部的金海岸大道,右拐后进入侨港镇,在亚平村的海岸招待所住下(房费:50元)。









avatar
艾波涛声
16楼
沿着四川路一直向南骑行——横穿越过了北部湾中路、北海大道,西南大道、新世纪大道,几乎穿越了整个城区,一路向南骑行到达了北海市南部的金海岸大道,右拐后进入侨港镇,在亚平村的海岸招待所住下(房费:50元)。

avatar
艾波涛声
17楼

龙马广场滨海道 北海银滩红树林
北部湾海岸线骑行游记及随想录(5)
2011年11月30日早8:00时从桥港镇亚平村海岸招待所出发,在金海岸大道和四川路相交叉的十字路口向南拐后,骑上北海东南侧的滨海大道——北海市海景大道的东端或南端的部分,规划中 五十多公里环绕北海半岛而修建的北海市海景大道,由于城区或其它区域块块的分隔,特别是毗邻城区的部分依然是断断续续地并没有完全贯通,昨天进入北海后骑行的海景大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第一段和第二段:海湾新城段和生活海岸线段二十多公里路程的海景大道——

现在轮下或辙下的大道是规划中的第三段旅游休闲区近十八公里路程中的东段(西段以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为起点到桥港镇,因还没有完全贯通而不得不放弃),这一旅游休闲区的东段处于银滩西区和银滩中区,正是北海旅游休闲的最好、景点最多的一段海景大道。

过了银滩大桥骑了没多远就到了电白寮港湾,在电白寮港的渔码头——早上正是渔民们上货、沽价、买卖的时段,沿途海岸多处码头都在忙碌着交易,在到达银滩正门前的路段里遇到好几个渔码头,每每都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渔户,大桶小桶、大筐小筐地往岸上卸货,大大小小、色彩和形态相异的螃蟹,还真是笔者这个北方内陆里来的人长了不少见识,算是开了眼界。

转过电白寮港湾,这一段海景大道就是原来银滩景区中被命名为四号路的路段,也就是说已经进入银滩景区的地界里了;四号路与海岸相距不远,越过一个空旷的开放式广场,首先与前面的海滩和大海亲蜜接触,这里的沙滩全都是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沙滩里砂型柔细洁净,其沙质虽与随后看到的银滩相较颜色显得稍暗,但亦不失为柔和细腻,在阳光照射下,依然是银光点点,若隐若现——

今天第一次如此亲蜜地与大海和沙滩接触——海滩上没有人影,背后的广场也人迹罕至,不免有下寂寥和冷清,推着车子在沙滩上转了转,在岸上广场的台阶上才看到了有一对老夫妇在散步,急忙趋前打问,才得知这里是龙马广场——可奇怪的是广场上的建筑和人物大都是西洋式样,中间那个象是花坛的圆圈形状的空地上杂草丛生,中心那个象征海洋的蓝色三层基座中间矗立着的白色立柱上带着翅膀的天使雕塑,分明了是一个与龙马风马牛不相及的地方,也不知这个名字是如何得来的?

疑惑中也没好意思再去打破沙锅问到底,就请老夫妇给照几张沙滩、海水、骑行者的合影,便告别这里的沙滩、海水和老人、告别了龙马广场,沿着海岸的沙滩向东走了没多远,海岸边沿上的木板路就与沙滩接上了茬儿,路上的人也才慢慢地多了起来,在木板路上骑了一会儿,就到了木板路的尽头拐向海景大道。

在骑到四号路和六号路交叉的丁字型路口时,滨海的四号路被封闭,保安说前面是“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主会场和海内外客属代表和嘉宾们活动的地方——银滩镇,而世客会的“重头戏”,开、闭幕式就分别在封闭区里的海滩公园和“银滩一号”会展中心举行;从今天开始,开会期间(11月30日到12月2日)这里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和游人通行——封闭的路段包含了四号路上西边村到东边村之间的整个路段,这一封闭不打紧还真是把电视上经常在天气预报窗口出现的那个北海地标性景观——港口旁边那个巨大的球型雕塑 及其海滨公园全都给封闭起来啦(本来对封闭路段也没什么关注,等离开北海时发现没能看到那个在电视里看过了无数遍巨大的球型雕塑——珍珠美人鱼雕塑,寻问时才得知就在封闭了的那段海景大道区间里,才感到了些许的遗憾和不满,开个世客会就如此地把重要景点和地标性标志都圈起来,真是岂有此理)!

从这里开始被指引着骑上了六号路,然后绕行到了西边村后的道路上,这里新修的道路倒是很宽畅、很平坦,在拐角的地方还有几座墙上写明了“拆”字的平房院落,那个“拆”字标记和其下2011-10-13的日期落款,说明了这条路的短暂和簇新以及西边村的村民们面临着的拆迁的命运,在紧邻道路须要拆迁的一处院落外,一位老年妇人讲述了她们至今未搬迁的理由和不满,赔付与新买一套住房的差价太大,大概在十倍的数额上,买不起或落实不了新的住房自然就成了钉字户,她们也不是不搬,只是搬不起或没法搬;看着这位妇人的一脸无奈和无助,不明就里的骑行者自然会有一丝丝的同情要生发出来,也不知道是否能有一个圆满的解决方式,让老百姓和整个社会都得到实惠和发展,都富裕幸福和繁荣强大。

在西边村和东边村后面的道路(好象是被编为三号路)上绕行过后再骑到四号路——海景大道上,已经是到了实行交通管制封闭路段的另一头,顺着四号路再向东骑行,又越过了一个小型的渔码头,还不到9:00点就来到了北海银滩公园的北门口,此时银滩门口已有很多穿着海岛衫的游客聚集在那里,门楣上横着的电子模板上显示出:盛情迎贵“客” 乡谊满珠城的横幅,而大门两侧的立柱上则分别写有“共叙客属情谊 共谋客乡发展”的上下联,从昨天到今天,一路上都能看到或感受到关于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召开的客家情缘和浓厚氛围,虽然由于交通管制的缘故,已无缘得见大会开幕式暨“南珠故郡 客家情缘”主题文艺晚会、客家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佛教文化园开园庆典等一系列活动,但这种氛围还是让人领略到了南珠古郡的魅力,以及谋求发展愿望和投资兴业的商机。

北海银滩自然就是《听涛——客起中原》、《观海——家安天下》,展现客家民系形成、发展壮大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积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再现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交往经历与友谊,进一步向世人展示北海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激发各界人士参与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热情的绝佳之地。不仅如此,客家人的方言习俗和文化形态还遗存了中华民族汉唐时期的音韵和,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化和方言的活化石,从客家人的方言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脉络,从客家人的习俗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风俗习惯形成和移风易俗的历史脉络,其实这些在曾经获得过中华文化、中华文明融合和同化的周边国家、民族中也可以找到其遗存和活化石般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北海银滩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分为海滩公园和银滩公园;北海银滩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由西区、东区和海域沙滩区组成, 北海醉人的海滩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面积超过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的总和,而平均坡度仅为0.05);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色的光芒——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滩”(前国家主席杨尚昆曾在1997年1月4日视察广西北海银滩时挥毫题名“天下第一滩”) 。

笔者避开大门口那些穿着海岛衫熙熙攘攘的人群,骑着车从东侧开放处进入,银滩沙细如面、洁白如银,在不同方向上行走的游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面对这些景色和景象,目睹着银滩的银白圣洁、宽阔平坦,呼吸着空气中的高负氧离子,神经系统的兴奋真是难以抑制——

海滩上沙子晶莹洁白,海域内自然是海水纯净,而陆岸上又植被丰富、环境优雅宁静、空气格外清新,难怪会有这么多的游人前来;再看看 银滩公园内,楼台阁宇风格各异,林荫小道曲折宛延,椰树林独具风情,这里海天一色、白云朵朵,直叫人有一种如入仙境的感觉,置身其间自然是留连忘返。

北海银滩的海水因涨潮慢、退潮快,海水得到了天然的循环,使得海水碧清无比,而北海银滩由于其地势平缓——滩平、潮平、浪平,且水势由浅入深,100米外水深仍不没顶,当然是极适合畅游的好海滨了——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远游亦安全无虞,“北海”银滩不就是海泳者的真正天堂吗——

再看看那些在平坦宽阔、潮水刚刚退去的海滩上漫步的游人们,甚至连脚印也不会留下,即使是我们骑行者骑过海滩,车轮碾在细腻致密沙子上,身后却也没有辙印,笔者试着在沙滩上骑了一段,还真是一点都不留痕迹,不仅令人诧异无比,而且还会浮想联翩——

圣洁银滩碧水清 漫步沙滩游人醉
骑行有缘逛北海 天堂之路辙无痕
这不仅是一滩真正的碎银,而且更是一滩无价的富矿——石英砂是制造玻璃、搪瓷、光学仪器等工业品的上好原料,人们脚下踩着、笔者轮下碾着的是一滩真金白银啊!

在银滩的沙地上骑行、漫步,拍照留影,欣赏洁白、细腻的沙滩阳光的照射下泛出来银色的光芒和滩平、潮平、浪平的北部湾海滨,足足地留连了一个多小时,才在东边那个有着游泳造型雕塑的大门口处,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银滩——

来到了白虎头村东沿——在村边才听说,北海银滩原来还有个名字叫“白虎头”,那是因为从地图上看整个区域象一个张开嘴的大白虎 ,而西南端的冠头岭,由于其上林木茂盛,葱茏苍翠,,临海壁陡,峰险洞奇,登高可观日落日出,倚壁可观涛望海,活像一条青龙横卧海边——正是这种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铸就了北海如今的繁荣和昌盛。

告别银滩公园,从沙滩上又骑到了海景大道的四号路上 ,然后从白虎头村和白虎头渔家庄公园 旁 匆匆而过,越过冯家江出海口上的跨海大桥,随后便继续沿着滨海的海景大道向红树林方向骑行,途中欣赏了已被淹没的小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将胎根暴长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成一棵幼树,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树便垂直下坠,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媲美。

大海每天潮涨潮落,红树林也周期性的浸泡在海水之中,久而久之红树林还使得自己有了一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出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此红树林就具备了适应海水、胎生幼树 的这种在所有植物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两大特性,红树林,进而成就了其成为惟一能够生长于热带地区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的地位,同时也成就了陆地与海洋间这种特有的景观。

淹没区内密密匝匝的红树林,宛如一群绿色的仙女飘逸潇洒,在浅绿色的海水中沐浴,这也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海上森林”的缘由;这些奇特树种在涨潮时,只能看到她婀娜多姿的绿色树冠部分,老远看去还真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趣和意境;当退潮时,她那带有海泥芬芳的树干才含羞默默地露出海面,这样一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画面呈现在眼前时,自然更会是令人瞠目结舌、惊诧不已!

此外,红树林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它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的转换,不仅为鱼、虾、贝类和螃蟹等浅海湿地生物提供养分丰富的食料,而且也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料,因此 红树林还是鸟类的天堂,这里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海鸟,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白鹭鸟,群群白鹭在林间觅食玩耍,怡然自得,偶尔被渔人惊起,百鸟飞翔的景象,蔚为壮观。

由于季节的因素,骑行在这里自然并没有感受到那种“落霞孤鹜齐飞扬,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原生态自然美景和美好意境,但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在被淹没的红树林间穿行游弋的鸭群,却也算是让骑行者感受到了她还是禽类的天堂。

大约 在 10:00许到达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这里是海景大道的尽头,环北海的骑行也就此结束;若说作为环绕北海半岛而修建的这条“广西海景第一路” ,包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首先是这条海景大道,将这三者都很随意地联接到一起了,而这两天的骑行也确确实实地见证了这一切……。
金海湾红树林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据说在中国红树林的种类有37种,而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内就有7种类型:白骨壤、桐花树、秋茄、海桑、卤蕨、木榄、红海榄; 整个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红树林观光带、金滩和主园区三部份构成。

在金海湾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间,是一望无际的迷人沙滩——大冠沙,金海湾的沙滩辽阔、纯净,虽然和与刚刚骑行游览过的以沙质细白著称的银滩相隔不远,但却呈现出另外一种迥然不同,令人惊艳的金黄色调,远远望去像是镶在岸边的一条金色王冠或金色丝带,这片沙滩因此还得名大冠沙或金滩,而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也由此命名,金滩绵延20多里,自然也是滩平坡缓、沙质细腻,因了红树林的原因这里还有着丰富的海产品资源,成为北部湾里罕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

对于一般植物来说,由于海水和海滩上土壤溶液的浓度,可能会大于植物体内的浓度,因此它们不但不能够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反而会被土壤溶液把体内的水分返生出来,从而导致植物被烧死,而红树林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它具有一种很奇特的功能--逆浓度梯度吸收;这种独特的功能,使红树林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赤潮的发生,促进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成熟的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还能够形成一道防风消浪、保护海堤的天然屏障。

在滩涂上,还生长着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树,远远望去好似镶在金湾上的一条玉带, 木麻黄属于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米,树种生长迅速,抗风力强,不怕沙埋,能耐盐碱,是防风固林的优良树种;在树荫底下大家可以躺在舒适的沙滩椅上吹海风看海景遐想无限;

这里的红树林属于沙地红树林,看着那些随着潮涨潮落或而淹没、或而裸露的红树,不禁想到了曾经有过亲蜜接触的戈壁沙漠里的沙漠红柳来,或许它们本就是同祖同宗,或许它们本来都是生长在这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兄弟姐妹,只是由于造化弄人,宇宙的进化和地球的地壳运动的鬼斧神工、苍海桑田般的变迁,把它们分割到了天各一方、海陆相异的地方;而戈壁滩上的红柳由于失去了海水间歇性的浸泡和潮汐的涨落而与月亮运行的关联性,但红树林也据此来调整了自己的生命节律,造就了整个戈壁滩上奇特的沙柳和沙柳包景观,四十年前笔者有幸与其有过很亲蜜的接触,至今难以忘怀。

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大门北侧留连了一会儿,本来准备从后侧一个已被铲平了的空地上进入景区,但空地上的水面和堆积着的垃圾山,却使得骑行者根本就到不了景区边,只好折返回到景区大门口,照了几张相后,于10:30分离开红树林。















avatar
艾波涛声
18楼
兴港镇前问路径 石头埠子觅轮渡
北部湾海岸线骑行游记及随想录(6)
离开红树林景区后,在海景大道的尽头折返,掉过头来骑回到了乌黎村处与海景大道垂直的南珠大道的丁字路口,然后向北骑上了南珠大道,在南珠大道与银滩大道的十字交叉处折向东骑上了银滩大道,11:00时许在龙潭村用餐后,继续沿着银滩大道向前,越过横路山村后一直骑行到了老旧场附近,骑上了迎宾大道后向东骑行,至此便离开了北海市,环北海的骑行也就此结束。

顺着迎宾大道骑了不一会儿就越过了北海福成机场的岔路口,然后一直往东骑,铁山港区就在前面——
铁山港港区水深、浪静、岸线长,建港条件良好,从湾口顺车槽经湾内,自然水深5米以上水域217000米,其中自然水深10米以上的有9000米,长远规划中可建大批深水港;港口西槽直通湾外天然深沟,该段自然水深10米以上水域有6000米,其中水深15米以上水域长2800米;2009年12月30日,广西北海铁山港10万吨级公共码头的吊塔已正式投入生产。
13:00时左右越过铁山港区,继续向东、向兴港镇方向骑行,一路上还算顺利,13:40在兴港镇小(马头)村岔路口前小憩,购买了2瓶水后,与小商店门口坐着聊天的人们寻问前途的路径和有否过海的轮渡,闲聊中的人们也不是很明了,只是说石头埠可能有船——若然则可直接过丹兜海到达山口镇,坐轮渡抄近道可成功地跨海而过,从而避过绕骑铁山港即其向北延伸过去的海湾滩涂,自然会省去不少的弯路里程,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报着试一试的想法决定前往石头埠找船, 与小村告别后沿着 随后一直顺着北铁一级公路骑到码头,15:00许在煤码头、渔码头寻找过海的轮渡无果,无论是煤码头还是渔码头都没有过海的渡船,本来想在渔码头找一艘卸鱼的船只搭载过海,也没等来便船,后来码头上收购水产的工作人员告知前面跨海大桥(后来才知是高速跨海大桥)可骑过去,于是顺着码头边的乡道向北骑了过去,先后越过了石头埠社区居委会、兴港镇扬屋村居委会,广西农垦国有前卫农场。

接下来的路就有些稀里糊涂,一路上不停地问路,不停地拐来拐去,可总也是找不到前途中便捷的路径,本来的目的地是闸口镇,可到闸口镇时骑错了路,骑着骑着就骑上了到合浦的222县道,这样骑来骑去,最后还是顺着县道骑到了G325国道上的十字镇;本来想在石头埠搭船轮渡到对岸走个捷径,没想到反而绕了远,再加上途中偏了方向,又多骑了不少路,真个是欲速则不达啊!
到达十字镇已是 17:20分,眼看着天就快黑了,只有抓紧时间继续赶路才有可能在天黑前到达目的地,沿着G325国道一路狂骑,好不容易在 18:00时许到达闸口,可闸口 却无住宿的旅店;眼看着天慢慢地黑下来,还真是让人着急,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刻,国道上一辆公交车开了过来停在路边,下车的旅客们正在车厢下行李仓往下卸行李,赶紧趋前与售票员协商,请她们往前带我一程,在前面的乡镇找个住处,交流过后方知她们的终点就是到前面公馆镇,而且那里有得是住宿的地方,真是难得有如此巧合啊!既是顺路答应的也就很爽快了,于是赶紧把车塞进车厢下的行李仓内,花了10元的人民币就搭车到了公馆镇,住在与国道平行的另一条街上的家庭旅馆(招待所的价格:35元)——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100_0987.jpg (163.32 KB, 下载次数: 0)
11 分钟前 上传
下载次数: 0
avatar
艾波涛声
19楼
雷州半岛 匆匆骑过 琼州海峡 轮渡随想
北部湾海岸线骑行游记及随想录(7)
12月1日早上7:40分离开公馆镇,一直沿325国道骑行,经白沙镇到达山口镇——广西境内东部最后一个乡镇,尔后便进入广东省境内,广东第一个迎接骑行者的地方是高桥镇;在广东境内经高桥、青平到达横山,在此后离开325国道,骑上290省道后,开始沿着雷州半岛西侧海岸线——北部湾的东海岸一路向南,经安浦、界炮,扬柑、北坡,到达纪家镇住下——纪家镇位于雷州市西北部,西临北部湾,南连唐家、省道白流线贯穿境内。

12月2日早上7:30分从纪家出发,继续沿290省道骑行,经唐家过白银村,在那双村离开290省道,骑上了联接290省道和207国道的X699县道,到龙门后,骑上207国道后一路向南过英利镇、三品斋村、英利埚村、下桥镇,到了徐闻县后也没有停留,直奔海安镇——直奔海安港。

14:30许到达海安港,雷州半岛就这么急匆匆地骑过来了——结束了北部湾海岸线的骑行历程,顺利地到达海安港口后,按港口大门守门人员的指引,从侧面进入售票厅买好了船票,尔后又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经车辆通行通道进入码头,14:40分登上了轮渡海口的滚装船,由于底层的车辆已基本上快塞满了,工作人员便帮我将自行车抬上二层,推到前面放入底层前仓过道旁一个存放着很多自行车摩托车的地方,说是下船时可先行上岸。

在滚装船的前仓二层甲板上,已有很多人登船,在等待着开船了——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底仓里那些大卡车小轿车的司机及其随行人员,也有极少数的零散客人,看到笔者的装束和推着的车子,大都感到好奇和不明就里,当他们知晓了是环岛的骑行者时,自然又都是羡慕,甚至又些敬佩了——那些司机们纷纷让道,所以很快就把车子推到了最前面的底仓处,放好了车子再回到二层甲板处,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的海岸就在眼前了——眼前琼州海峡风光好 岸边景致不同心相同。

琼州海峡——因海南岛又名琼州岛而得名,位于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省海南岛之间,在此海南岛与大陆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这里西临北部湾,东连南海北部,琼州海峡呈东西向延伸,长约80公里,宽20~40公里,最窄处18公里,最宽处直线距离为33.5公里。面积0.2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4米,最大深度114米。

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海底地形周高中低,为—北东—南西向狭长矩形盆地,中央水深80~100米,东、西两边地势平坦,水深较浅;海峡区海流较强、流速较大,夏季西南季风盛行,海流自西向东流动,其他季节均由东向西流动,海峡是东南沿海进入北部湾的海上要冲、重要通道。

在等船得当口,其间船上顶层底层人来人往,开车的司机和随车的乘员以及过海的散客,慢慢地就把个二层的几个仓位都坐得满满当当了。在船上等了近50分钟,滚装船总算是把底仓全都塞了个满满当当,15:30分起锚开船——出发时渡轮船上广播声称:其间航行时间:90分钟,航程18海里(32公里),

因为没有风,海面很平静,所以感到轮渡很平稳,,已经到了海里却没有感觉到,已经出海很久了,于是再度步出客仓,来到我们这条船后面的甲板上,面向大海,眺望这风平浪静的海峡,不远处还可看到一些出没在波澜不惊的海面上船只……。

正因为海面很平静,轮渡很平稳,到甲板上的人们便多了起来,笔者将手中的一幅地图铺在甲板上,盘膝而坐,吹着海风、晒着太阳光,也算是得到了额外的享受——甲板外海天一色,苍茫而空寂、深邃而悠远,置身其间很快就会被融化在这幅无量、无垠的宇宙画卷中,沉浸在其间不经意中就会有一种很微妙的情愫、一种说不出来的思绪和情怀生发出来,直叫人思绪飞扬,思维清晰,思想顿开——

望着望着平静的海峡突然想到,曾经有一个伟人说过一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言,觉着很是令人震撼,那么在这里来一个“一桥飞架南北,海峡变通途”,岂不也是很令人兴奋的事体呢。
据说早在800多年前,在宋代被贬的官员李光就有过连接海峡两岸的想法,而晚清洋务大臣张之洞也曾提出过“由大陆筑铁路穿越海峡至海南腹地”的设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使得跨海大桥和地下隧道的建造或开凿,都有了可能或变得可行,看来这个梦想,将由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去实现了。
在2003年1月7日,粤海铁路通道正式开通,火车乘铁路渡轮穿过琼州海峡隆隆驶上琼州大地,海南岛从此结束了与大陆不通铁路的历史——粤海铁路由“两线一渡”组成,即湛(江)海(安)线通过火车轮渡与岛上铁路线(海口至三亚)连通,由海安经火车轮渡跨越琼州海峡到海口。

当然只有火车乘铁路轮渡穿过琼州海峡,并不是人们真正的期盼或梦想,而建设一条连接大陆的通道(跨海大桥或海底隧道),让琼州海峡天堑变通途,才是海南人民和全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一个梦想所在。
据悉,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已纳入“十二五”时期国家研究建设的交通重点工程项目之中,拟建的琼州海峡跨海大桥北起雷州半岛上的徐闻县,分上下两层,其中铁路桥为四线,设计客车时速160公里,货运列车时速120公里,公路桥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工程总投资约1400亿元人民币。跨海大桥建成后,驾车跨越琼州海峡只需20分钟,列车通行也将压缩在10分钟以内——我们骑车大概也不会超过90分钟。
真有那么一天的话,笔者一定会再来,骑着车子跨越琼州海峡,与其来个更亲蜜的接触,在更大的视野里欣赏海峡风光,享受跨海骑行的兴奋和快乐,感觉一下海峡原来的景色和放飞着的情绪是不是与现在的轮渡都是一样的令人兴奋或难以忘怀……。

在海上行驶了大约也就一个小时便到了海口岸边,不过16:30分就到达海口港口水面上, 但轮船却停留在港口外的海湾里,在码头外等了(等泊位)一个小时后才驶入港口靠岸,踏上海口的土地,已是黄昏时分——从而成为此次行程中轮渡时间最长,轮渡里程最大的海上航行。
出了码头前面就是滨海大道,乘天色还没有完全黑透,顺着大道一直往东骑到了滨海大道与龙昆北路相交的大立交转盘的附近,看看天色已经慢慢地黑下来了,便在路旁寻问当地人住宿的情况——自然是住得实惠或便宜一些的地方,好客和好心的海口人真是恨不得将这里所有的好去处、好住处都介绍给我,远的近的都有,可供选择的还真不少,最后还是选择了龙昆北路东侧的义龙西路上的大华招待所住下(房费50元)
avatar
艾波涛声
20楼
K318——27日早上5:35到南宁,又一次孤旅骑行。

avatar
艾波涛声
21楼
南宁——海口,北部湾海岸线骑行路线图

随后见贴出环海南岛骑行的游记及随想录——敬请期待!
avatar
艾波涛声
22楼

演丰镇上慢行道 铺前镇里古街长
环海南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
12月3日早上从海口市义龙西路上的大华招待所出发,经龙昆北路、龙昆南路向南骑了一会儿便去问路,热情的海南人便很详细地为笔者指明了前面的路径,在府城镇拐向凤翔西路、东路,然后便骑上了环岛高速——环岛一开始没多久,就被热情的海南人民指引着骑上了高速路, 顺着环岛高速(G98)向南一直骑下去,在挺丰村对面一个加油站下高速,骑了一段土路从高速路上的天桥越过高速,绕行到高速路的反方向,折返回到了到美兰机场的路口,然后又骑上了机场高速(S82),在到灵山镇的路口下了机场高速,到了灵山镇一问才知又下错了路口,于是又在热心的海南人民指引下,骑上了海口到文昌的省际高速(S11),终于在11:00点时看到了演丰出口的指示牌,从演丰出口处骑上了104县道,又骑了大约5公里的路程才到了演丰镇。

演丰镇,海南省十大名镇之一,位于海口市东海岸,中国最美的海南八大海岸线之一,整个演丰镇是一个天然公园,空气清新,满眼绿叶,让人为之赞叹——

进入演丰的地界,在三岔路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演丰文明生态镇”的标志性墙型标志,没骑多远又有“演丰乡村主题公园”在另一个岔路口上屹立,在穿越演丰镇到演东村的这一小段路上,已经连成一片新颖的别墅群和在建的别墅群,向人们昭示着这里的宜居和休闲……。

骑到三岔路口后,一个“慢行路线平面图”就立在岔路口,标示出了前方的路线图,继续向前沿着104县道骑行将经过演中直通到曲口,到达骑行计划中的目的地——曲口渡口;右拐则将进入沿东海岸线上的演丰旅游休闲慢行道——

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个大环境、大背景的新形势下,为落实建设海南旅游岛的构想,美兰区结合演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百里百村的“双百”工程,在本区域的东海岸线上建设百公里绿色慢行休闲道,同时对沿途百个文明生态村进行旅游化改造,以绿色慢行道为主线,以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用绿色慢行道这根几十公里的“藤”,连结文明生态村这些个众多的“瓜”——旅游休闲慢行道串接着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长宁头、桃园村、星辉村、禄尾村、演海(曲口)等文明生态村。

进入演丰东海岸线上的旅游休闲慢行道后,在一艘标着演丰号字样锈迹斑斑的旧船模型路边停下来照了张相后,便越过了沿途的门桥、桥头、下头等小村落后,很快就到了旅游休闲慢行道的起始点——长宁头驿站及其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据《琼州府志》和演丰镇、演海镇的一些地方族谱记载,东寨港原来只是一条约三米宽的浅沟,人们来往可涉水而过;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05年7月13日)发生7.5级的琼州大地震,震中就在现在的东寨港,烈度达10度——刹那间陆陷成海,72个村庄沉没,形成今日汪洋一片的东寨港。现在遇上风平浪静,海水清澈,还可以看到沉陷在水底的村庄遗存的水井、臼椿、坟墓、牌坊和过往的石桥等;这种在地震中陆陷成海的现象,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上也属少见——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中的红树林沼泽湿地,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水鸟——是中国七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之一;在海岸上远远眺望,只见一片浩瀚的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在海水中摇曳;退潮的时候,整片树林的树干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宛如一道永不凋萎的绿色长城,在海中巍然屹立;涨潮时,红树林休浴在温馨的海水之中,只有青翠的树冠在微风中飘荡,活像浮在海上的绿洲。若有兴致可以乘坐游船,顺着宽约50米的沟漕行进,观赏一丛丛红树林,十分奇妙——东寨港红树林是全国成片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保存最完整的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植物群落,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称为红树林——前些天在骑行北部湾海岸线时,在北海就已见识过这种能够生长于海水里的绿色植物;不过这里的红树林其面积更大、种类更齐全、保存更完整,这里的红树林丛林茂密,生长的更良好,在阳光映辉下更是格外绚丽多彩。

东寨港海岸每天都有潮水涨落,每月都有大潮和低潮;低潮时自然可以看到红树林的根部和海底淤泥,高潮则只能看到红树林的树冠;潮水大小和潮水涨落,景致自然又是各不相同;涨潮时分红树林的树干完全被潮水淹没,露出的树冠随波荡漾,成为壮观翠绿的“海上森林”,往往还有水鸟展翅其间飞翔或觅食;若乘小舟深入林中,近距离观看红树林,其树干卷曲、地根交错,既象是手挽手、肩并肩,又象是相互依偎、相互交错,依偎中如鹤似鹰,交错中如蟒似龙,千姿百态中尽显其古怪离奇;红树林不仅能防浪护岸,是热带海岸的重要标志,而且还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具有很重要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演丰镇依托红树林资源、海底村庄资源和文明生态村的优美环境,所构建的慢行道已基本建成,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长宁头驿站驿站继续往前骑,在山尾村头的岔路口折向东,进入桃园村驿站的地界——

相传明万历年间(1605年),琼州大地震时,这里的72个村落地陷海中后,幸存的几户陈姓人家移居于此,劫后余生的村民们就地砍伐椰林椰树建造房屋,树干作廪椽、枝叶当瓦盖顶,当时被称为椰子园村——几百年后这里没有了椰林或椰树,后人便将其改为桃园村,自然是寄寓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之梦想。

桃园村临海而建,是百里百村“双百”工程的一部分,这儿环境优美、古树成荫,村前的百年古榕树,不仅成就了这里的林荫大道,而且还铸就了著名的“生肖神树”桃园十二榕,以及作为东海岸之神树庇护生灵的神奇传说;从这个林荫大道上骑过来还真有一些仙境般的感觉,而村后高大的加布树,自然也是难得的好景致,前榕后布的格局所构建出来的意境和蕴涵着的寓意,也使得这里世外桃源的称谓更加名符其实。

在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乡野的宁静会让人释放身心的疲惫,真正感受到海岸休闲慢行道上的海风海韵的魅力,来桃园村游览还真有一种置身于世外桃园的感觉——还真有些神清气爽、亦仙亦幻的味道,停下来还真有点让人留连忘返,不想离开的眷恋。

离开桃园村,继续在绿树掩映着的慢行道上骑行那种惬意劲还真是无法用语言描述或形容,这里就是一个天然公园,空气清新,满眼碧树绿叶,蓝天白云下阳光明媚、草木葱笼,骑行到了北排村路口时,本想沿着乡村小道往里骑一阵儿,到海边去看看,没想到骑了一小段后,村道被一个简易的木头门临时给挡住了,前面新铺的黄土昭示着这里正在整修,远处的村落和近处的小房子就横在乡间小道尽头——

此路不通只好回转又回到了慢行绿色休闲道上,在夏塘村附近骑上了到星辉驿站、星辉村的方向,并且很快就骑到了星辉村——又是一个临海而建的海边小村庄,这里也是百里百村“双百”工程的一部分。

作为海口市的文明生态村,星辉村地方风格比较独特,自从建设文明生态村后面貌一新,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掩映在绿阴中的村中农舍整洁,院落中晾晒的渔网,弯弯小路旁摇曳生姿的花草,演丰镇星辉文明生态村这个平平常常的村落自然也给骑行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了演丰镇文明生态村——星辉村,向下一站禄尾村骑行的途中, 顺道 骑到了海岸边演丰江彬咸水鸭养殖基地,这里就是国家级“演丰咸水鸭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据说“演丰咸水鸭”标准化示范区已成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海南第五大名菜”的演丰咸水鸭从此在种苗选育、生态养殖技术、年产量、质量安全标准等方面有了统一的国家标准——养殖户严格按《演丰咸水鸭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和《演丰咸水鸭肉产品质量要求》等行业标准标准,以及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养殖。

咸水鸭标准化生产水平及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已经培育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演丰咸水鸭”品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认可,这里的咸水鸭已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了。

过了江彬咸水鸭养殖基地,禄尾村也就不远了,匆匆越过后,于12:15分到达曲口渡口,12;30分轮渡起航,13:00到达铺前镇——

铺前镇位于海南岛的最北部,三面环海,地处琼州海峡出海口,内连琼北腹地,东南以珠溪河和各邻镇为界,是海南的“岛中之岛”——辖区面积134.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8公里,拥有铺前港、新埠港、歌村湾、林梧港和木兰湾等五个天然港湾;红树林、海底村庄、海滩、阳光、滩涂、山地等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海南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铺前镇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前身早期为土城——称之为铺前圩,后建在新埠铺门,改为石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琼北大地震后迁现址;因铺前居民多数从福建莆田县迁来,为纪念故土,最初取名为铺田,后改今名为铺前;位于西侧的铺前港是该圩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自然渔、商港;从明万历年间已开发利用,在海运史上曾起一定的作用;据明《正德琼台志》记载,为保卫海疆,明朝政府在该港设水军重寨,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海边建炮台,隶属于海口北师管辖。

19世纪未至上世纪30年代,是该港的鼎盛时期,当时有多艘商船可直航东南亚各国,成为名操一时的商贸港口,当时广为流传一句话:“东走西走,不如铺前和海口”;连接港口的一条百年老街(现名胜利街)也见证了当时铺前的繁荣,该街始建于公元1895年,1903年重新规划,形成东西和南北走向的“十”字街,南北长180余米,东西长354米,街宽7米,两旁建有南洋骑楼风格的铺店133间,铺面宽7-10米,楼高多为2层,楼顶注重装饰,阳台、花栏各具特色,梁柱、顶峰美丽绝伦,各建筑立面、柱体、墙面图案、女儿墙无一雷同,中西合璧的立面装饰、匠心独运的细微处理手法以及它们组合形成的独特建筑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象铺前镇这样的老街道,此次骑行中已在北部湾上的北海市就见识到过(北海的老街道比这里的老街道更长、更完整,保护的当然也更好)——这些百年老街的发端和兴起,都是在列强将当时闭关锁国的中国国门轰开后,在同一时期里建造起来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情和中西合壁风格的海边城镇,都曾伴随和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兴衰和岁月苍桑, 如今虽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仍依旧古香古色、风范尤存——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和街道秩序,反映出了当时中国历史时期建筑风貌的西洋化和西方特色,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铺前镇的党政机关就都还在这些老街道上。

在铺前镇的北边,还有海南省现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筑——溪北书院,书院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字儒初)发起,在雷琼道朱采和粤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占地6000平方米,是一所硬山门的四合院型古建筑,由大门、讲堂、经正楼、经堂和斋舍五部分组成,全部砖瓦结构,其间由东西廊相连,四周由围墙环绕,山门南开,阔三开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镜所题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建成后一直为教书育人的场所,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成为了宣扬新思想的场所。
再往北面约8公里的地方,有一座连绵七峰的俊秀山岭,名叫七星岭,主峰上有一座塔,尤如七星排斗,故得名七星斗柄塔;该塔建于明代天启五年(1625年)清我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塔呈八角形,共7层,内设螺旋式阶梯104级;塔高约20米,塔基围44.8米,塔身厚3.55米。该塔始建至今已有370年,虽屡遭风吹雷击,仍屹立如初,对于研究海南古塔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铺前镇西面一带的海湾海底,还有与演丰镇东寨港一样的海底村庄遗址(都是由于明朝万历年间(1605年)的那一次大地震所造成);每当海水退潮时,乘船游览,依稀可见海中村庄的轮廓和废墟,这些海底村落是中国唯一因地震导致陆地陷落成海的古文化遗址。
悠久的历史铸就了铺前浓厚的文化底蕴,从为铺前的发展蕴藏了巨大的潜能,而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更是为对铺前镇的建设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就了更加美好的蓝图——据说“铺前大桥”、铺前古镇、木兰高尔夫小镇和海洋主题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即将在铺前实施,铺前实现跨越性发展的新契机已经到来,假以时日这里自然会更加引人入胜、丰富多彩。







avatar
艾波涛声
23楼

木兰湾里舟轻渡 木兰头上灯塔立
环海南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2)
在铺前镇没作太多的停留,只是在古街道上留连了一会儿,拍了几张影象,便离开铺前镇的古街道,顺着古街道骑出镇外,在一个欢迎您到铺前来的门口与铺前告别时,大约就是在13:30分左右吧——在此骑上了203省道。

203省道的路况及风景非常好,特别是铺前到林梧段,属于典型的林荫大道,在东西向的路段上平坦、弯少、车少,对于自行车骑行者说,在这种路上骑行真可谓是一种享受。

因为此次骑行从计划安排上就比较满,再加上一个人的孤旅,往往会始终保持着一种努力接近或突破极限的状态,似乎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个字上,骑!骑!骑!所以在这条线路上,好象都无暇顾及风景,很快就过了号称成梁通衢的蛟塘坡(蛟塘村)、隆丰村。

在一个立有林梧——木兰湾的标志牌的指迎下,骑上了到林梧的乡间村道,村道虽没有省道那么宽畅平坦,但也都是硬化过的水泥路,不过沿途路上的村落、车辆和行人都很少,在隆丰水库东侧一直向北延伸的这条村路乡道,当越过了城后村后,直到林梧——沿途再也没看到有什么村落和行人,品尝了进入海南后的第一个十公里左右的孤旅骑行及其寂寞和孤独的滋味。

进入 林梧村,发现这里街道井然,条条都是水泥硬化街道,还有若干高楼耸立,林梧村虽隶属于文昌铺前镇,但该村规模宏大(拥有127名党员、18个党支部,进而成立二级党委,这样的“大单位”在海南乡村基层中也是不多见,该村委会辖有31个自然村, 54 个经济社,人口6350人),在当地属于自然村数量、人口数量比较大的片区了;如果说铺前给人留下来的印象是古老,那么林梧村给人的印象则就要现代的多了。

林梧墟到海南岛最北端的海岬——海南角或木兰头还有12公里,由于急着赶路,并没有在村里停留,便沿着村东边的林梧墟集贸市场的道路绕村而过, 出了林梧村,经六坡村、青龙村、赤坡村一路骑过来,向海南角或木兰头进发——

途中在路两旁发现了大片大片的沙漠化土地,一开始还为海南竟有如此类似于戈壁滩上的沙漠而惊诧不已,后来才得知这一沙漠化景象是由于该地区滥采乱挖钛矿,造成了该地区海防林、土地和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使得该地区近万亩防护林变成了“人造沙漠”,破坏的程度和眼前的情景令人触目惊心——林梧地区的钛矿开采是资源破坏型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恐怕已是不可逆转的无法修复或再生了。

这里人烟已很稀少,沿着木兰湾的乡村之路,虽然总体上是一路向北延伸,但又总是一会儿向东转,一会儿又向南转,是个很容易转来转去迷失方向的地方;不过担忧总是多余,继续骑行仍是转弯很多,但又总能骑回到正确方向——只要能找着北,就不会走错路了;这一段路上林场和矿区相依相偎,也不知道那些乱采乱挖钛矿的人们,看到这些原本是海边防护林带的土地,已经变得要完全沙漠化了会作何感想——沙地上面或可种植西瓜,哼……,要不是海南雨水充足,这里或许早就完全变成沙漠戈壁了。
骑过这一段穿行在沙漠地带路段,道路就越来越靠近北边的海岸,而到达了木兰湾北部海岸,其上的海防林慢慢地又恢复了其葱笼和茂密,大地的色采也变得赏心阅目了。

远远看上去海南岛最北边的小山包——虎威岭上一片苍翠碧绿,在木兰湾北部海岸的尽头海南沿海防护林带界——文昌2号的界碑就在其间的路旁,骑到界碑处时已可以隐约看到木兰灯塔塔尖了,而此时此刻早就又骑行在林荫小道上了。

沿着海岸边骑上虎威岭这个海南岛最北边的小山包上,也算是上了一个不小的大坡了,就在上了这个不小的大坡后,木兰头也就近在咫尺了。

15:30分到达了木兰角,到达了木兰头——海南角,木兰灯塔矗立在海南岛木兰湾北端一个三角形海湾中的虎威岭北坡上,这个航标灯塔,由于屹立在海拔97.2米海岸,灯塔建筑高度为72.12米,沿海二、三十海里范围内的船只都可以见到其光芒——是为“亚洲第一灯塔”。

到达木兰头灯塔下,自然是兴奋不已,但随后看到的大门紧锁和只有一只看门狗在打招呼,心里不免有些失落,看来只有在外面看一看其庐山真面目了——大门左侧的黑色大利石墙面上,圆形的海事标记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海事局 木兰头航标站”一排金色的大字赫然其上,顺着正中大门口低低的电动门望过去,灯塔底部圆形的两层建筑窗户上,全都被蓝色的窗帘遮挡着,正中两层之间的横墙上,落款为刘松金的“木兰头灯塔”几个繁体字镶嵌其间,院子里静寂无声,连那条看门狗也在打过招呼后就再无声息了,或许这就是木兰头的常态,骑行者在此也就心安理得、随遇而安了。

在门前近距离为灯塔和座骑留了个影,就把视野转移到了木兰头灯塔外的海面上了, 木兰头北侧的海域,是海上通往铺前或海口的必经之路——水文地理学上把海水流速快的海峡或海岸叫作“急水门”,而木兰头北边的海域, 由于鬼斧神工的礁石群和地理关系的作用,水流至此必定加速,故而形成了“急水门”,到了退潮极限时则更是壮观,常常会在海上形成一段一段的“瀑布”。
据说在清代末期,有几位来自英国的水文地理专家学者随着清政府官员来到铺前的木兰港进行学术考察,他们在当地渔民的协助下,对急水门的流速进行了测试,过后专家们认定,这个急水门的水流流速仅次于他们英吉利海峡的世界第一急水门,此后,木兰头的急水门是世界第二的说法就流传了下来。
由于这里水流多变且速度快,再加上过去没有明确的航标,不熟这片海域海流的船只到了这里就仿佛是到了“鬼门关”,在铺前老渔民的口中至今还流传下来很多与急水门相关的传说,很早以前木兰头的急水门也叫“鬼门关”,不管吨位大小,也不管是风帆船还是木渔船,要想进入铺前或铺前湾,必须要经过这里,相传早先因船只经常在此遇险,滩头到处都堆积着被海浪冲到海岸上的破船或木板,久而久之就腐烂掉了,这片聚集着腐烂船板的滩头也就被叫做了“木烂头”。
《文昌县志》记载,从前因为人们以为船只经常在这里遇险是由于海妖作怪,明代礼部尚书王宏海休归后,邀众并奏朝廷拨款,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在七星岭上兴建了以镇妖为目的斗柄塔。后来人们又在木兰头上相继建了座航标灯塔,因为有了明确的航标,海难遇险的事故也就不再发生,再也不会出现腐烂掉的破船或木板了,“木烂头”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故改名“木栏头”,后人为好听又在字面上又将这里写成了“木兰头”——木兰头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近距离观赏木兰头灯塔、眺望急水门海面的波涛,都会给人带来无尽的暇想和怀旧情怀,但木兰头海滩上腐烂掉了的破船或木板早已没了踪影,如今的急水门早已不是什么“鬼门关”了。

木兰头灯塔的光芒早已把急水门的航道照亮,自然再也没有了海妖作怪了;如今的琼州海峡、如今的急水门已经成为南海进入铺前、进入海口、进入北部湾的海上通途,反之亦然,这里当然也是北部湾、海口、铺前进入南海的通途了。

稍事休憩短暂停留后,往回返了一段,在一个山坡小路上折向东,来到了木兰头东边海南角的东海岸线,从这里望过去——南海辽阔的海面一望无际,灰白色的天幕下碧水清澈;近处海边的礁石与海岸相连,礁石周围翻起的浪花晶滢雪白,虽说不上是白浪滔天,但也在一大片的碧海绿翠中,仿佛是注入了珍珠般的白色花朵——滩涂上的小山坡上,虽也树木葱笼,但却有很多的滥石和坑壕,虽也算不上满目的苍夷,担却依然有些苍茫,不知这是否也与前面叙述过的那些乱采乱挖相关联;透过轮辋看过去的景象还真是让人有些担忧,但愿美丽的木兰角、海南角不要再遭受过往的那些劫难了,能留住这块绿水青山,陪伴这片碧海蓝天。

从东海岸上返回到原来的水泥道上后,往回骑了没一会儿就一路顺风地滑下了海南岛最北边的小山包——虎威岭,骑到了木兰湾北部的西海岸线边上,这一带好象是木兰湾渔场的所在地,笔者挑了一个离海边只有十几米的路口,越过山坡下的滩涂,来到了木兰角的西海岸——木兰湾波澜不惊、水平如镜,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翡翠般的光芒;水天一色中,渔船或渔家也好象都静静地躺在那里睡着了一样,这可真是一片安静的大海啊!

就在欣赏和陶醉在这种安逸的景色和情怀里时,从刚才下来的小路旁那几间简易房里,出来了三、四个身穿仿军用的迷你装的大汉向海边、向笔者走来,正在忐忑不安中测度这些人的来历和去向时,他们中的一位却主动与笔者打招呼,善意的招呼化解了心头不安,攀谈中得知他们要出海,其中一个中年人还为笔者在这里留下了倩影和宝贵的纪念,将骑行者与木兰湾平静的大海和海上的渔家一起定格在了方寸间,融合在一起后一道构成了这里最美丽的画卷。

而他们却行色匆匆地从岸边推过一条机动小船——急匆匆地爬上了那艘小船后,在水中摆正了方向,便迎着阳光驶向大海的深处——

当目送他们乘坐的小船船尾拖着的水波浪花完全湮没在平静的海面没了踪影后,而这几个人的背影却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伟岸了起来——此时此刻才意识到他们以及正静静地躺在海面上渔船里的渔家人才是木兰湾真正的主人。

回过味来后再向海湾里看过去,离岸不远处的海面上静静地躺着的渔家船只,分散开来一直绵延着直抵木兰头虎威岭下的海湾里,他们渔船上的渔家绿色和海面上碧翠湛蓝,与岸上海防林绿色苍翠的色调构成了这里独具魅力的风光带,在这里骑行游览,不仅让人留连忘返,而且还令人心胸开阔、心情大好,即使是须要走回头路原路返回时也觉着不虚之行。

在木兰头、 木兰湾游览告一段落后 便开始返程, 循原路返回到林梧后,仍旧沿着村东边的林梧墟集贸市场的道路绕村而过,但这时却骑上了与来时相反的方向,向东经江坡村一路骑到了东坡圩——过了东坡圩就骑上了203省道,尔后一直向东、向南骑行,经锦山,湖山到达抱罗镇,住在邮电局南侧一家私人旅店(房费30元),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独此一家更无选择,有个安身的地方也就算很是幸运了。





avatar
艾波涛声
24楼

自古海南山无虎,却有抱虎岭为名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3)
翁田墟前盲肠路,抱虎岭下南岭村;
自古海南山无虎,却有抱虎岭为名。
由于昨天下午经锦山过湖山(没找到住宿旅店),尔后骑夜路直奔抱罗镇,住下后吃过饭就有些晚了, 今天早上7:00点多就匆匆上路,没顾得上在这里品尝海南著名的美食——以大米粉条配靓汤及多种佐料调制而成的地方风味小吃抱罗粉;不过由于海南岛地处我国最南端,粮食类以大米为主,所以米粉类小食在海南比较普遍,自然不愁没有米粉吃,倒是想吃些馒头或大饼之类的面食却比较难了。

抱罗镇位于海南省文昌市北部枢纽地带,北面毗邻湖山、冯坡,西与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接壤,南与昌洒、潭牛等镇相邻,东面就是笔者环岛路线上准备造访的抱虎岭下的翁田镇——

12月4日早7:20分从抱罗出发,向北骑了几公里回头路,到达通往冯坡(12KM)和翁田(16KM)的岔路口,便径直骑上了到翁田的(182)县道;中途又问了几回路,于9:00点钟到达翁田墟——翁田镇与龙马乡合并(2002年)设立的新翁田镇镇政府驻地(翁田镇面积276.95平方千米,人口30398人,辖翁田、大福、明月、堆头、排崀、茂山、玉竹、汪洋、博文、新村、龙北、西村、龙马、龙南等16个村(居)委会)。

到了翁田墟可以说已逐渐趋近抱虎岭,远远就能看到抱虎岭不太很高的山峦,在翁田墟的路牌前停下来打问抱虎岭的情况,得知抱虎岭位于(文昌市)翁田镇北约5公里的海滨,主峰海拔有220多米,是海南岛东北部的第二高峰(次于铜鼓岭),这里自古就被誉为海南文昌的名山,但路人告知:抱虎岭现在是军事管制区域,就连他们当地人也不能上去了,但说起抱虎岭其名的缘由倒是很有些意思,其间的趣味和传奇色彩自不待言——
在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远古时候,海南岛和大陆相连,尚无海峡隔开,那时五指山中藏着一只吊睛白额的大老虎,经常进入村寨伤人,不知伤害了多少人命,百姓只好携儿带女出走他乡,此事上报到镇守五指山外城邑的将军李观音那里,他决心上山打虎,为民除害。将军带着几十个勇士,他们全副武装在山上找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找到虎穴——将军指挥勇士们摆开阵势,包围虎穴,当老虎从洞中出来,将军一声号令,弓箭齐发,老虎身中数箭,狂啸着冲出包围圈,向山下逃去;将军带勇士们跟踪追击,一直追了三天三夜,几十个勇士筋疲力尽,都掉队落伍了,只有李将军紧紧追上老虎。
受伤的老虎逃到翁田的景心角海滨,前途无路便困兽尤斗,返身向将军扑去,将军挥剑与老虎博斗,经过九九八十一回合,将军手中的宝剑被老虎尾巴扫中震得脱手而飞,他只好用赤手空拳同老虎对战,又战了两三个时辰,老虎自然被打得眼凸面肿、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将军也被老虎多处咬伤、鲜血直流、命悬一线;老虎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再次扑向将军,眼看退闪不及,将军也便拼尽全力,一跃而起骑到老虎背上,两只手紧紧抱着老虎的脖子,用力往前将其驱赶到了鸡毛湾岸边——老虎断气了,将军也骑在虎背上离开了人间。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自然不知从那里搬运来了泥土把将军和老虎的尸体全都覆盖住了,鸡毛湾岸边便隆起一个虎状的大山;后来山渐渐变大,经千万年的风吹日晒,变成了一座山岭,人们便把它叫做抱虎岭——这就是“海南自古山无虎,却有抱虎岭为名”的缘由;抱虎岭临海挺拔的岭岩,气势磅礴,似斧削般俊奇,山上怪石嶙峋,悬石叠岩慑人胆魄,似坠似飞,稳伏于山岭之东,呈现出捕虎壮士的坚毅和雄姿,充分展示了自然造物之伟大;南北两峰互相比衬,北看海涛,南观日照,一俯一仰,各具奇态。

在翁田墟告别了已交流了一阵儿的路人,穿越翁田镇城区后又向北偏东骑行了三公里多越过南岭村,又向前骑行了一小会儿便来到了抱虎岭下——抱虎岭南北走向,山势并不很高,整个山岭形貌似巨人抱着一只老虎,南为岭头似虎首,北为岭尾似虎股,中间顺势弓形下弯中有小处隆起,状似巨人骑虎腰抱虎颈——在抱虎岭山脚下眺望这座并不很高的山尖及其峰峦,却会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和自豪漾溢出来,不仅是为近距离观赏到了将军与老虎相拥相抱的真实版本而激动万分,而且也为文昌人民——发现这个真实版本和创造这个与真实版本相互印证的传奇故事之思想力和智慧而激动万分,当然骑行者孤旅骑行到此而漾溢出来的自豪自然更是抑制不住了。
在山下放眼望去——
岭西岩缝石谷间树木繁茂,绿冠成荫,山花野卉,四季争妍;山涧小溪潺潺流下,分别流向岭脚、抱肖两村之东,涧水源于崇岭内部花岗崖隙,长年泉水叮咚,水质清甜;岭南脚下有一明月般水泊,据说其广阔水面就是老虎饮水之地方(1960年修建南岭水库),而岭东北那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小山峰,当地人称之“观音岭”,观音岭和抱虎岭貌离神合,印证了观音将军打虎和与虎同归于尽的传奇故事,自古以来这里就被视为海南的一大风水宝地——明清以来,均有僧道在这里炼丹修道,现在尚保存较完整的炼丹庵和古碑群。

听当地人说这里已是军事管制区,可从山下看过去,并没有在山上看到什么军事设施,最高峰上那个类似于灯塔形状的那个建筑物不知是不是军事设施,外行人自然也看不出些门道来,便也就不去胡乱猜想了;原本也没有登山的设想或规划,到了抱虎岭下观赏到了整个山岭形貌似巨人抱着一只老虎,南为岭头似虎首,北为岭尾似虎股,中间顺势弓形下弯中有小处隆起,状似巨人骑虎腰抱虎颈的抱虎岭,并聆听到了“海南自古山无虎,却有抱虎岭为名”的传奇故事,已经心满意足了,于是便从抱虎岭东侧的小路向海岸边骑去,在在森林密布的海滩间小路上一直骑到一个叫福昌村的地界里没了去路,一打问这里根本就无法到达海边,无奈之下只好原路返回——

然后原路折返,经南岭村回到翁田镇——离开翁田后,一路向南骑行,经龙马、东泰山村等村落,于11:00时许到达昌洒墟,12:30到达龙楼墟,在一家快餐店吃过午饭后,便开始准备着下午要骑行下一个规划中必须造访的目的地——铜鼓岭下铜鼓嘴上的石头公园。
——————————————————————
离开翁田后,一路向南骑行,经龙马、东泰山村等村落,于11:00时许到达昌洒墟,12:30到达龙楼墟。






avatar
艾波涛声
25楼
铜鼓岭下波涛汹涌 铜鼓嘴上石头疯狂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4)
龙楼墟前龙楼立, 铜鼓岭上林青翠;
石头公园铜鼓嘴, 石头疯狂吾亦狂!
今天上午的骑行路线:从抱罗出发,向东经过翁田墟到达抱虎岭,在抱虎岭下眺望和观赏到了将军与老虎相拥相抱的抱虎岭真实版本;然后原路折返,经南岭村到达翁田;离开翁田后,经龙马、东泰山村一路骑行,于11:00时到达昌洒墟,12:30到达龙楼墟,在一快餐店吃过午饭,便准备着下午要骑行下一个规划中必须造访的目的地——铜鼓岭及其铜鼓岭下铜鼓嘴上的石头公园。

龙楼镇虽然是个小地方,却是海南开发的重要地段,一到龙楼镇的政府所在地龙楼墟,就看到了一片片在建的别墅和高楼,昭示着这里的开发势头和未来发展的规模和前景;吃过饭后 13:00时从龙楼镇上出发,一出龙楼在一个大下坡后,一条新修不久的大道一直向东方延伸,其间有不少岔道,有一条是通往已经开始建设的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道,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大型航天发射中心就要在这里建成。
铜鼓岭景区以铜鼓岭为中心绵亘20多公里,位于海南的最东端的铜鼓岭,共有18座高低起伏的山峰,最高峰主峰海拔338米,不仅有琼东第一峰之称,而且其海边的铜鼓角还是海南岛陆地的最东端;据记载:"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率部征交趾(现越南)在此扎营,班师回朝时遗铜鼓,后人掘得,故名铜鼓岭”;铜鼓岭景区三面环海,地貌奇特,植被繁茂, 据说登高远眺,月亮湾海浪翻涌千层,海天一色空朦,渔帆游弋群鸥翱翔,远眺七洲列岛如彩珠洒落海中...2003年初,铜鼓岭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4400公顷,保护这里独特的热带低山常绿季雨矮林生态系统及其野生保护动物、海蚀地貌及其地貌景观、珊瑚礁及其海底生物。

铜鼓岭有琼东第一峰之称,但毕竟只有300多米高,与我们经常翻越的秦岭山脉或骑行川藏线时翻越的十多座高山相比,那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因此也就没有多少兴趣,再者听说山顶有一部分也是军事管制区(听说是雷达部队的营地),不允许游人造访,自然是想去也去不成。
于是放弃了去翻越或攀登铜鼓岭338米的主峰,也不准备去北端的观景台登高远眺什么月亮湾翻涌起来的千层海浪和渔帆游弋群鸥翱翔以及海天一色的空朦、远眺七洲列岛如彩珠般洒落在海中的景象了——于是就在铜鼓岭脚下的这条大道尽头向南骑上了通往石头公园的岔道。
目前铜鼓岭景区还处在开发阶段,特别是石头公园,以前因为没有开发成景点,又地处偏远,荒无人烟,平时也鲜有游人的足迹,才幸免了人为破坏,保存了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虽然现在已有了石头公园这个名称,但这些个景点还没有真正被开发了出来;因此,从大道的尽头到石头公园的路道还不是很通畅,一开始,是一车道的水泥路,大约10公里的乡村小道路段很窄,而且也多弯弯曲曲的上坡下坡,有很多路段正在修路开始拓宽,坑坑洼洼不说还尘土飞扬,其间又有很多的小叉路口,乡道的路面很相似,加上标识不清,很容易走错,笔者在这里走了不少的冤枉路;一路上的行人也很少,往往走错了也很难找到人问路,如果没有自信,还真是不敢继续往前骑了,更不可能一路骑行直奔位于铜鼓岭东南铜鼓嘴或铜鼓角山下的铜鼓岭石头公园。
在这一路上骑行还可以远眺铜鼓岭西侧内陆山坡和海岸滩涂,那一片片青浪如海的椰林掩映着一个个村庄农舍,一道道狭长的带状水田环坡绕丘,也算是一派独有的海南特色田园风光——由于这一切秀丽景观位于铜鼓岭的自然保护区内,这里还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旅游开发,自然也不是常规的旅游线路,人类干扰的痕迹很少,所以这里的海岸基本上处于原生态。
位于海南岛的最东端的铜鼓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石头公园和其他自然保护区不同的是,这里的乡间小道完全可以自由出入,这里处处都有直接通向石头公园海岸边上的小路——在海湾里很长的海岸线上,到处都有入口,在附近的荒坡海滩上仔细寻觅被茂盛的杂草覆盖着的石阶小路,在面向大海的方位或方向,密林中总有一条条隐隐约约的小径,若壮着胆猫腰钻进却会豁然开朗、四通八达,由高大的野波萝和不知名的热带灌木、藤类植物交相编织成的绿荫小道遮天蔽日。

笔者在众多的小路里选择了一条不太起眼的路径放胆骑了进去,经过一番穿越和左冲右突,骑到了一处人工养殖基地边上没了去路,在寻觅前进路途未果时,到渔场里打问路径,与一位鱼场的渔民交谈中得知这里是一处养殖石斑鱼的基地,前面虽没有路,但过了渔场就是海边了——于是在这位渔民的友情指引下,从鱼塘中间的水泥台阶上推车而过,不一会儿就来到海岸边的沙滩上。

这里是铜鼓岭下铜鼓角西南侧众多海湾中的一个小小的海湾,湾里的海水可真清澈、真美丽;向远处遥望,那无尽的海洋飘渺碧蓝,恰似一幅展开的画卷;更远处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广阔无垠之中又透着博大深厚,恢宏中却也有几分仙气;大海给予人类慷慨的馈赠——散落在海滩的贝壳、珊瑚、海螺等斑斓色彩的宝贝,正与那一波连着一波涌过来,洁白如银的一层层浪花一起多情细腻地轻吻着海滩,当笔者踏上这片静谧的海滩,迎着徐徐扑来的清爽海风,顿时觉得心情变得格外的舒畅,沐浴海风,聆听涛声就是这一刻的真实写照。

这里不仅有最漂亮、最干净的大海和海岸,还有海岸近处与清澈透明的海水相依相偎似乎从未有过人为痕迹,美得让人心旷神怡的白色沙滩;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地方,基本上看不到有遭受到人为的破坏痕迹,那种养在深闺无人识之原始的美全都隐藏在这里了。

从铜鼓岭上流下来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岸边的沙滩海沟里,笔者推着车子跨越这条沟时,还费了些周折——跨过河沟沿着沙滩向东推着车子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最具有震撼力的海边景观铜鼓嘴石头公园了——

这里面临南海,蓝天碧水、飞花逐浪,奇石嶙峋、千姿百态;这里的沙滩和礁石因为海水的冲刷,显得异常清新洁净,来到这里,人的心灵也仿佛变得圣洁和清净多了——1998年有关部门便在这片位于铜鼓岭南边的海岸上开辟出了这个“石头公园”,可谓是锁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自然是相见恨晚已销魂了。

这里可以看到惊涛拍岸的壮观,也可以听到海浪轰鸣的激烈;站在岸边的巨石上,看着海浪似乎响应着神秘的呼唤,不断向巨石扑来,激起巨大的浪花,脸上还可以感觉到浪花溅起的细细水雾迎面扑来;远处可见在波浪中摇摇晃晃的小渔船,随着波浪在大海中不断起伏。

这个处在海南省最东段铜鼓嘴下的石头公园,眼前这些数以千万年前造山运动隆起升出地表的石头——是地球深部疯狂的玄武岩浆沿断裂带上升喷溢地表而形成疯狂的玄武岩, 而这些岩石又在漫长岁月里经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变成了我们眼里这等疯狂的石头,它们层层叠垒着在海岸沙滩上、在长达2公里的海岸线上绵延,如鬼斧神工般雕琢过,形态各异的石头仿佛在向现代人们讲述着什么神秘的故事……,给前来观赏的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这里可以说是一石一景、一步一景,个个都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在不同角度能看到不同的形态,甚至你想什么就能看到什么,真的是令人惊喜不断,思绪迭起、暇想连篇……。

石头公园里蓝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海水里、沙滩上石头星罗棋布,组成这些疯狂石头的花岗岩错落有致,气势磅礴的石头重达何止千吨万吨,而横卧其上的那些状似海象、海狮、海豹的石头,从海底里浮出来又何止千年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早已使得其形状怪异、颜色不一、形态诡谧、举止疯狂;即使是较为平缓的海岸 ,海滩上的大小石头也早被海浪和风雨侵蚀得千姿百态……。

奇岩异石中造型有的像牛羊、似古猿,有的像恐龙、若银蛇,当然也少不了貌如睡狮、形若荷花、状似仙桃或米棕等等,在现实世界里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静之物种;不过形神兼备的还要算神似佛佗——似一尊如来佛端坐莲台,似定海神针拔地而起的石笋、石柱,更有趣的是那些在碧波海浪中半隐半现的怪物,象是刚从海底潜出海面的龙宫子民,虾兵蟹将应有尽有,淹没在其间的竟然还有只露出头部的海马和盔甲齐全的海龟。

这里属于基岩海岸,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内有变质岩侵入体,许多岩石中有很多漂亮的条纹和图案;地貌类型为海蚀地貌,具体表现为海蚀平台、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等——涨潮时,海浪涌进岩洞,发出惊天动地的雷鸣声,海涛拍岸时,浪花满天,似繁星点点。

这些石头其实在海南岛,甚至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但是因为它依附于铜鼓岭,更因为这些石头是地球深部玄武岩浆沿断裂带上升喷溢地表而形成的玄武岩,石头公园的石头就不平常了。

站在礁石上,看着海水扑打巨石掀起的阵阵巨浪,听着那隆隆的巨响,定会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威力与魅力;在这里看铜鼓岭下大海的波涛汹涌,看从大海里冒出来的那些个疯狂的石头,看远处大海那奔腾的白色海浪和静静地停泊在碧蓝海湾里的渔船和摩托艇,自然会心旷神怡、情趣盎然。

石头公园里游人虽不是很多,但在海湾里巨大的石头阵营里,却分布着不少家庭或家庭组合,或站立在伸入海水的大石头上垂钓,或聚会在沙滩里巨石上休闲、野餐,沙滩上自然也是孩子们的乐园,看看他们玩得多得劲儿。

当孤旅的骑行者推着(有时是抗着)自行车登上在海水里疯狂的巨石、或骑着自行车在沙滩上漫步、或融入他们休闲娱乐其中时,每每都被奇异或惊诧的目光所笼罩,当得知笔者是在环海南岛骑行时,更是多了些钦敬和佩服,交谈之余这些同样来自于内地的朋友们,还为笔者在这里留下了不少与大海、与巨石(奇石)融为一体,在海湾里、在沙滩上骑行的影像,留下了永久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画面和回味无穷的影像以及潜藏在里面的思绪和随想。

在骑行中只要到过此地的人都会叹为观止,无不为大自然的杰作而喝彩,在石头公园,瞧着这些竟有如此疯狂的石头,孤旅到此的骑行者更是有一种莫名的情怀和冲动!特别是在与这些石头相伴或亲蜜接触,或者在它们的陪伴下在海滩上骑行,笔者不经意间或许也都显露出了些许的豪放或疯狂!

在海岸的沙滩上、疯狂的石头上、游玩的人群中,留连忘返、沐浴海风、聆听涛声,观赏公园里疯狂的石头、骑行海湾上的沙滩;玩够了便从公园里的小路骑上了铜鼓岭伸向大海的铜鼓嘴在海岸边的山坡上,从这里再往上就是不很高,但很奇特的铜鼓嘴山顶——

小路开始沿着山腰向前延伸,站在山腰看大海、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远处海天一色,碧蓝中罩着层层迷朦,近处海岸白浪翻滚,肩并肩地向着岸边推进;海岸边那些疯狂的石头被铜鼓嘴滑向海边的悬崖和其上丛丛蔟蔟低矮的野波萝树和狐尾椰遮挡的全无了踪影,只有那烟波浩淼的大海还在眼前。

延伸到海岸边的铜鼓嘴山顶与铜鼓岭主峰相比是低矮了很多,象极了秦岭山下那些坡积台塬,山顶是起伏不平的草坡,面积达几十亩的草坡上长满一丛丛低矮的野波萝树和狐尾椰,草坡面向东南滑向悬崖,让人不敢靠前——
这条路的路的尽头便是广阔的悬崖,悬崖下面便是无际的大海,面对浩淼的大海,迎着肆虐的海风,看着凹凸狰狞直坠几百米深渊的悬崖峭壁,刹那间会勇气荡然无存、会变得渺小卑微,不过烦恼和疲惫也会都消逝在这无尽的山海间。

这时虽面对着浩瀚的大海,但脚下则是一座少有的大自然用万千巨石垒叠起来的山坡,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岭坡上这片藏龙卧虎般的岩石群, 石头公园海岸连接的铜鼓嘴西南岭脚的绿草坡上有着一片极为奇特的画面,其间的岩石造型千姿百态,酷似草地上的一群群绵羊:或俯首吃草、或昂首观天、或转身追逐、或呼叫嬉戏,恰似一幅活生生的牧羊图——据说这个藏龙卧虎般山坡上的石头,共有3650块,它们原是一只只有着鲜活生命的羊群,而那居高临下的风动石就是“牧羊姑娘”;传说天皇出巡,看见美丽的牧羊景象,十分喜爱,因怕其消失,便招来雷公,降下闪电劈雳将其化成这幅“永远的牧羊图”。

而山顶上的“牧羊姑娘”——是一块高3米多、宽约4米、重20多吨的风动石,屹立在两块灯座般的“基石”上的巨石,上圆下尖,人推之会微动,但任凭你怎么用力也推它不倒;海风轻轻吹来,其石也便会微微摇晃,风吹而动却摇而不倒;海风吹来,微微摇晃,呼呼作响,千万年来,历经沧桑,多少个12级台风也不能把它吹倒,是为奇石也。
随着景区的逐步开发,铜鼓岭 旅游景区的旅游项目、景区内的配套设施也逐步开始完善——景观项目:海湾海岩已组成了一个景观上有岭峰海石、奇岩秀礁、绿山碧水、海日峰月、古庵古碑;游乐项目:有登山狩猎、海泳潜礁、沙滩晒日、垂钓拾贝、追蟹捡螺;住宿项目:有风情别墅、山棚渔寮、滩帐岩篷;餐饮项目:有山泉椰汁、有鱼虾蟹螺海味,据当地渔民讲,石头公园一带,海膽鲍鱼资源也十分丰富。
不过这一切笔者自然都无法消受了,按计划今天还得去领略离此不远的东郊椰林的美丽风光呢;于是在欣赏完铜鼓岭山坡上这幅“永远的牧羊图”,并站在山坡上看了会儿大海,稍事休憩后,便顺着山坡上的小路离开了铜鼓嘴海角、离开了铜鼓岭景区原路返回;15:00点踏上返程的路途,原路返回龙楼,16:00点踏上了骑行东郊椰林的路途。









avatar
艾波涛声
26楼
东郊墟南椰林湾 环球码头清澜港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5)
15:00点踏上返程的路途,顺着山坡上的小路离开铜鼓嘴海角、离开铜鼓岭景区后原路返回——原路返回龙楼墟,16:00点踏上了骑行东郊椰林的程途,从龙楼镇到东郊墟的路况还算不错,接下来到东郊椰林风景区,穿越东郊椰林都是非常好的乡村路,这也是骑行海南所遭遇到的几条少有的让人怀念的乡间小路之一。

东郊椰林风景区,在绵延十几里的建华山海岸线上, 东郊椰林组成一条一望无际的林带,可谓海岸线上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海南岛的别称又叫椰岛,而葱翠的椰林,正是海南岛最有特色的旅游景观之一,而东郊椰林正是椰岛风光非常有特色的景点,被世人誉为“椰子王国”、“黄金海岸”、“海上森林公园”的东郊椰林,是为海南一绝也。

到了东郊墟又往前骑了好几公里才进入椰林地带,成片的椰子树就在路的两边跟你打着招呼,那种感觉真是好极了!骑行在弯弯曲曲的椰林小道上,只觉凉风习习,林涛阵阵,处处阴凉舒适。在椰林中穿梭,感觉到东郊椰林太冷清了,沿途没有行人,村落也不多,虽轻松游览,但其间之孤寂在所难免; 骑行中唯一路过的椰林村及其村委会掩映在一片椰树林里,笔者也就没去打扰其清静,留了个影像便又上路了,继续孤旅骑行……。

(椰林村)
其实并不是笔者特别喜欢这样的小路,只是东郊椰林的小路特别让孤旅之人有一种令人期待的东西,或者觉得这种小路特别契合笔者环海南岛孤旅的主题“孤独骑行路”吧!弯曲悠长的小路,孤独的向远方延伸着,引导着骑行者向前骑行,在轻松中慢慢体会或体验着人生的孤独——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真实的写照,孤独有时候也是一种快乐,这样的孤独体验总好过在城市高楼林立当中面对熙熙嚷嚷的人群时那种无助落寞的孤独,最起码在这里我们自由自在,前面还有更令人期待的椰林,东郊椰林让人能真正享受到椰乡大自然的温馨和甜蜜,其实这才是我们一直往前骑的真正动力和目标所在。

(椰林路)
继续往前骑没多远,成片成片的椰树林就映入我们的眼帘,这里的椰树千姿百态,稍远处则见万顷迷朦,虽没有雨打椰叶,碎玉落盘的景致……,但东郊椰林,遍地椰树,叠翠铺绿,真不愧为海南一绝;文昌别称“椰乡”,椰子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50%以上,东郊椰林又占文昌全市椰子种植面积和产量的50%以上,椰子的的品种有红椰、青椰、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种,共50多万株;骑进椰林之中,欣赏着椰姿百态,眼里那些高矮不等、斜直各异、婆娑多姿的椰树,已足可以让人享受到椰乡的自然风光,从心底里漾溢出一份温馨和甜蜜。

(椰林)
文昌椰子占海南的一半,而文昌的椰子又以东郊椰林最风光,东郊椰林风景区内环境优美,具有典型的椰风海韵形态,骑行进入到林区的纵深处,只见大小不等、高矮相间、直弯斜曲相互映衬的各态椰树参差有序、错落有致,土生土长、朴然成林; 骑行中林下路随树转,曲折盘旋,弯曲的椰林小道,凉风习习、林涛沙沙,处处阴凉舒适,不仅使人感到十分的舒适惬意,而且也真的享受到了椰乡大自然的温馨和甜蜜。

沿着椰林小道悠然自得地骑行,不断地想停下来分辨红椰、青椰和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的不同,但走马观花中始终也分不出个所以然来;参差错落,土生土长,自然成林的东郊椰林,在骑行者心中依然是迷一样那么的神秘和深奥;只有那弯曲的椰林小道,在林间、林下路随树转,曲折盘旋一往无前,自然骑行者也就一往无前、无所畏惧了。

在骑行的路途上,当笔者漫步骑行于建华山椰林深处时,每每都会停下来观赏一下椰林的独特风光,感受一下深入其间的舒适和惬意,享受一点椰乡大自然的温馨和甜蜜,一路上也算是孤而不单、寂而不寞,虽然一路上连个人影都没见着,好在路在脚下,而且一直通往海边无须打问路径,也就心安理得地向前了,一直向前一直与椰林交相融会,椰林深处骑行者的辙印和身影早已变成了椰风海韵中的动感元素了;只可惜在这幅美丽的图景里,竟没人能为孤旅的骑行者留下骑行的瞬间和过程中那怕是一丁点影像,是为憾事一桩了。

孤旅的骑行路上,曾有一队车友疾驰而过,因为其时正在拍照没顾得上打招呼,他们便已向前冲了过去,椰林路上有车友骑过,这可真是此次骑行以来第一次与车友在路上相遇,所以笔者马上收拾好相机,立刻上马追着撵了上去;从建华山椰林深处,一直追到百莱玛度假村,才追上了他们一行四人,这四位南昌的车友是昨天到达清澜镇的,今天他们专门坐船到东郊椰林来游玩。

* 百莱玛度假村进去200米便是海岸边,这里的海湾风平浪静、银沙柔软,水清流澈,环境优美,是天然的海水浴场,可开展各种沙滩运动和水上活动;椰林下还有风情小木屋错落于椰树间,座座背林朝海,屋里陈设古色古香,朴素而自然,具有套房的设施功能;游客可悠然自得地坐于屋檐下品茗赏海,而椰林的海滩亦是个拍摄日落的好地方;浅海处盛产龙虾、对虾、石斑鱼、鲍鱼等名贵海鲜;区内已有旅游码头、海滨度假村、海鲜坊多处;这里以典型的椰风海韵,椰香特色饮食和多种海鲜吸引众多游客。

百莱玛度假村——椰林湾国际大酒店,占地70多亩的百莱玛度假村,是个体验椰风海韵的好去处;位于椰子种植园内的海边还有漂亮的一层或二层的小平房,好像这家酒店住的人不是很多,来的主要是旅行团,象笔者这样的骑行客自然是无法消受这里的星级服务。

南昌的车友们告诉我,不须要重新回到东郊镇上,前面就有码头就近即可轮渡到对岸,只须3元就可坐船到环球码头,所以笔者在百莱玛度假村 没有逗留,,只是在这里与南昌的车友们交流了一下各自环岛的计划和打算,并在度假村门前与南昌的车友们合影留念,分手后又向北骑行了大约三公里的路程,16:40分到达了渡口,等了一会儿,渡船只载着我们两人(另一位是个学生)向清澜港方向驶去,17:15分到达清澜港环球码头——

环球码头,虽说这个名字有些夸张,但码头的功能倒也颇为齐全,它既是渔港码头,又是轮渡码头,大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行人都喜欢乘轮渡到对面岛上去;清澜港环球由于码头位于八门湾的西岸,水域宽阔,港内风浪小,回淤较少,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港口;自古以来,清澜港就是海南东海岸的重要商港,有“琼州之肘腋”、“文昌之咽喉”的美称,这里自建港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元年(1368年),这里就形成了渔商小港,而现在这里已是海南东部水运物资集散地,还是沟通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重要枢纽,如此看来清澜港(轮渡)码头被称为环球码头还真是有它的历史和现实涵意,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离开渡船后,在清澜港码头上顺便还参观浏览了一下码头上的市场,穿越熙熙攘攘的人群从码头出来后也没有顺便逛逛清澜街道, 本来还想望前骑一段路再找住处, 从环球码头门口开始,清澜镇的主街道一直向前延伸到那个长长的大坡下,出得清澜镇就开始爬这个长长的大坡,上了大坡后再往南就是清澜开发区高隆湾白金海岸,这里是全国目前最大的一线海景酒店式度假公寓、星级海白金海岸实景图 滨度假区,比椰林深处的百莱玛度假村的住宿费还要高——根本就找不到合适的住处,问了很多路人,都说要么须要到文昌县城,要么就得返回清澜镇,到文昌还有10多公里天和前已赶不到了,权衡了一下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还是决定往回返;因为前路是不可知的,天色黑了下来后,前途黑暗又不可控,而回头路也就三、四公里的路程则是已知的,自然也是可控的,回过头来再眺望清澜镇,街道上的灯火虽隐隐约约,但也是光明一片,所以又返回了清澜(住宿),在清澜镇供销社清港旅社住下。

清澜镇供销社清港旅社,处在清澜镇城区的繁华街区,周边的市场非常热闹,出来吃饭时,顺便逛了逛清澜街道,在市场里不仅品尝了文昌鸡,还买了份烤鸭,色香味俱佳,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没想到清澜的烤鸭也那么的正宗。

曾经在很多骑行过海南的车友所写游记或攻略上看到过这样的描述:在椰林,出门不必带水,渴了花三元钱买个青椰,足够解渴了——买了椰子,店主会替您削好,插上吸管,但这已是老皇历了,如今已没有了三元钱买个青椰的市价了,在整个海南都变成五元钱买个青椰了。

椰汁被当地人称为天水,清甜甘美,含有多种有益元素,据说经常饮用可以使人返老还童;虽然再也不能品尝到那曾经与矿泉水几乎等价(3元/个)的椰子——嫩椰、老椰、金椰,但却也根本不用带更多的水,因为在海南完全可以品尝到真的比矿泉水价格还低的甘蔗——不管是整根(3元)的还是半截(1.5-2元)的都是物美价廉、蔗汁甘甜,润肺解渴。

至于文昌鸡,其实全国都有,其做法即与北方的白切鸡(有的地方叫白斩鸡)相类似,之所以成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文昌鸡的“原生态”广告功不可没,都打有“放养”的字样,想来文昌鸡的养殖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再加上文昌这个地方的水土有关,因此而名噪一时;在海南基本上大小餐馆都在做文昌鸡,实在太多,当地人说没几家是真正的文昌鸡——在海南这一路上也吃过几次,可吃起来并无特殊的感觉,亦或是并没吃到不正宗的吧。
avatar
艾波涛声
27楼

白金海岸椰林道 一帆风顺保国村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6)
12月5日早7:40分从清澜镇出发,开始沿着主街道清澜路向前延伸到城区外那个长长的大坡上骑行,骑上了长长的大坡就骑出了清澜镇,穿越文清大道后,再往南就是清澜开发区高隆湾白金海岸,这里是全国目前最大的一线海景酒店式度假公寓、星级海白金海岸实景图 滨度假区,越过文清大道顺着白金路,就可一直骑到高隆湾白金海岸的大海边。

顺着白金路骑到海边时,也就8:00点钟刚过一点,海湾里静寂无声,没有一个人影,远处海上一派迷朦景象,由于昨晚刚下过雨,近处海水泛起来尺把高显得浑黄的浪潮,平铺着向海岸沙滩上涌来,两侧深入到海里的海上茶寮、草棚、凉亭,在晨曦和薄雾中显得有些神秘和迷朦——

由于还没有过度的开发,这里不仅还没有海南其他度假景点的喧嚣和人群局促,而且在清晨的海滩上还显得有些冷冷清清,白金路与海岸相交处,有几个人正在不紧不慢地摆放着茶肆的桌椅和准备要支撑的凉棚——这幅有些冷清的海岸、沙滩、有些浑黄的海水,以及人们不紧不慢地收拾着、打理着生意或生活的图景,昭示着这里人们的生活节奏仍旧轻松自在,仿若世外桃源般令人向往。

看来 白金海岸目前还算是海南仅存的没几个未经开发的处女地,美丽的白金海岸,不仅风景秀丽, 椰风海韵,白海银沙,秀丽的山水、宜人的环境,而且还有许多尚待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极具文化底蕴的文昌城市,自然是旅游度假的最佳地点.是一处纯自然的世外桃园,这里处于海南亚热带海洋气候,四季怡人;这里有的是纯净的天,纯净的地,纯净的海,温暖柔软的沙滩,是一片纯净的原生态海洋世界。
笔者在海岸沙滩上照了几张相后,回过头来与正在不紧不慢地生活的图景中的一位老者攀谈了起来,老人家不象是海岸边的当地人,更象是一个退休后赋闲在此的公职人员,谈起海南的发展、白金海岸的环境与开发、协调与自然和谐的原则,还真是有头有序、有板有眼,他希望以椰风海韵为切入点,通过设计和规划,来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出一个以人为本,有特色、有崭新内涵,自然和谐的、完备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居住环境.
据这位老人介绍:有关部门已结合这里的地理位置,充分发挥海滨的优势和特点,正在建设人文型的生态居住环境,创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展现这里现代的、崭新的风貌——白金海岸总占地450亩,总规划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一期开发150亩,二期300亩.,规划建设以别墅和高层海景公寓为主. 再回首望一望眼前的白金路两侧及其与文清大道相交汇的地方,高楼已经开始林立,现代风貌已经开始显现,只是不知道是这一片纯净的原生态海洋世界还能存在多长时间。
听着老人的愿景和介绍, 白金海岸看来又是一个高级别墅和海景公寓为主的休闲区或富人区,其发展前景和生态良好与否,笔者心里却有些莫名的不安—— 这里海湾瑰美、风平浪静、银沙柔软,美丽的海滨、白色的沙滩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但实现生活、文化、效益三个原则的统一又谈何容易,海湾里若建起大片大片的钢筋水泥森林,恐怕就不会那么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了——纯净的原生态没有了,又那来的纯自然的世外桃园呢?

当谈到环岛的事宜时,老人家还给笔者指引了一条离海边最近的道路,顺着白金路返回,路边立着一个限速40的圆形红字牌子的路口就是一直向南离海最近的乡村小道,骑上这段路后没走多远,大片原始的椰树林开始在两侧分立,到了锦山王村就更是铺绿叠翠、椰林遍地、品种丰富,许多椰树已是百年老树,葱翠油绿、高大茂盛,一棵棵的椰树直耸云天、亭亭玉立,随海风婆娑起舞,娇媚多姿、仪态万千,这里的自然景观最具热带风光,真不愧为有椰乡之美誉。

海南椰树一半在文昌,东郊椰林的椰树有五十多万株,文昌的椰树一半在东郊,而另一半大概也不下五十多万株,就在这白金海岸上的椰树林里、椰林道上,但这一带却不象东郊椰林那么的冷清或孤寂,林中掩映着的村落和路旁的民房不断地出现在视野里,路上的行人和车辆也比东郊椰林要多了很多……

在迈陈村——龙朝村一带,椰林掩映,青砖黛瓦,粉墙饰画,路旁的房屋低矮、布局虽不一定合理,也算整齐,家家户户,对门连通,鸡犬相闻,均为文昌传统民居房屋,主体风格和基本格局还是保留了老祖先从内地迁徙过来时一起带过来的模样,颇为类似古代江南一带的传统民居风格。

到了良田村——保国村一带,路旁良田村的村落标志虽然象个墓碑,但其上“事业辉煌山明水秀 良田福水千古长流”的对联倒还蛮有意思,祈福和祝福的韵味还是很明白无误地展现了出来;在这个状似墓碑的标志前停下来,忍不住也要为这个村落送上一个美好的祝福: 福水千古长流 良田万代丰登——以驱散这个墓碑式的标志带来的晦气。

而在保国村这个大气张扬的标志碑前——看着两边“事业辉煌 一帆风顺”的对联,笔者竟然有了“白金海岸椰林道 一帆风顺保国村”的诗意联想,便拿来做了本文的题目,算是对保国村的祝福吧。

虽说文昌白金海岸的旅游开发前景无限,这里也是自住或养老不错的选择,但愿这一带不要再搞象白金海岸白金路那边所谓完备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居住环境了,如是则可以让白金海岸椰林道永远铺绿叠翠, 让保国村真正的一帆风顺、事业辉煌。

从白金路口——星火村——锦山王村——新园村——迈陈村——龙朝村——南海村——良田村——保国村——冠南村,这十公里左右的路途上完全可以媲美昨天在东郊墟南椰林湾上的椰林小道,这里的椰林也完全可以媲美东郊椰林,甚至比东郊椰林更多了些人类活动的痕迹,而非破坏性的人文点缀却使这里变得不那么冷清和孤寂了——因此笔者郑重地向环岛的车友门推荐这条乡间小道,在这里骑行不但会领略到这里的椰风海韵和椰林间民居青砖黛瓦的自然和谐,还会获得象在自己家门前散步那样一种感觉和轻松自在。

到了冠南村,椰林小道或完全可以媲美东郊椰林的椰树林都已被骑行者甩到了身后——这里已是会文镇地界,进入冠南村后道路变得泥泞不堪,特别是集贸市场周围……,在拐过了村委会后寻问道路,得知前面再也没有了可与东郊椰林可媲美的椰林小道了。

出村后便骑上了冠南村——201省道之间5KM左右的土路,由于部分路段坑洼处太多,而整个路段又多泥泞,都无法正常骑行,为了安全,只得慢慢地骑着车往前进,这5KM的路途骑得让人心疼啊!

当然选择了星火村——从冠南村前的海滨小道体验椰风海韵,同时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接受冠南村到201省道间这样一条乡村土路或滥路的颠波和折磨,对于乡道的路况心里本来是有所准备,但路面滥成这样却也太出乎意料了!

好在越过后岭村后,就骑上了S201省道——路口的标志牌上显示:这里到琼海还有40KM(到文昌15KM)。



avatar
艾波涛声
28楼

琼海穿城匆匆过,博鳌禅悟雨中行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7)
S201省道——路口的标志牌上显示:这里到琼海还有40KM(到文昌15KM),骑上了S201省道,标志着冠南村到这里5公里左右的滥路也到了尽头。在丁字路口的对面有座会文企业加油站——刚骑上S201省道,就看到有一群穿着中国红骑行服的车友们正在那里休整,统一的服装一看就是一支很整齐的队伍,骑行海南环岛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昨天在东郊椰林与南昌的四位车友相逢已是很有缘份了,今日又能与这么多车友相会自然是更加的心喜若狂了,经过交流方知,原来是山东淄博、乳山“向远方自行车队”的八位车友们正在加油站里休憩,他(她)们分别是:遥远(队长兼领骑)、牧羊、行者无疆、金枪鱼、劈波斩浪、远香、深蓝、泳歌(收队),有幸能在海南、在环海南岛的东线会文镇前的加油站与他(她)们相遇——会文镇前喜相会,亦可谓是缘分不浅啊!

寒喧过后,相互介绍了各自的骑行计划和骑行路线,得知笔者一个人独行,准备沿海岸线骑行,牧羊告诉笔者,她们骑得是小轮折叠车:8辆自行车,四辆双牙盘18速,四辆单牙盘8速,团队骑行,速度不快,日行大概是六、七十公里,以休闲、旅游为主,几天来她们已经游历了海口—— 三江----宋氏祖居---- 昌洒----东郊椰林----文昌等地,今天是第四天,准备骑到博鳌;面对这样一支休闲的骑行队伍,笔者非常地羡慕或嫉妒,真的希望能与她们一起环岛休闲——只可惜笔者时间有限,从南宁出发,经北部湾一路骑过来,已耗费了不少的时日,何况还想着要在东西线环岛后南下穿越中线;因此,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与他(她)们一起环岛的念头。

告别了山东淄博、乳山“向远方自行车队”的八位车友们,便沿着S201省道向会文镇骑去,四、五公里的路程不一会儿也就骑到了,在会文镇的岔路口,继续沿着S201省道骑行并与会文镇擦肩而过,骑过了琼海市长坡镇社学村后不久,继续骑行到达S201省道111里程碑前,看到里程碑上的3个111和上边的S201省道标记,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孤旅骑行,一个人、一辆车,还有一个孤零零的孤旅碑——111里程碑,也算是孤旅中的奇遇了。

为了留个纪念,便停下来准备专门给这个孤旅碑拍个片片,留下影像后正准备继续骑行,南昌的四位车友也陆陆续续赶了上来,我们昨天在东郊椰林相遇,今天又再次在孤旅碑前相逢——笔者与南昌车友们还真是有缘,东郊椰林车友缘, 孤旅碑前再相逢 ,再次相逢使得我们彼此间感觉更加亲切,在孤旅碑前留影后便一同骑行,很快就骑到了长坡镇,心情好的时候, 就是再长的坡我们也不怕,况并没有大坡、长坡出现呢。

原计划本来是想从长坡镇经潭门骑到博鳌,以达到尽可能地沿海岸线骑行的目的或初衷,但到了长坡镇后一打问路径,当地热心的海南人民告述我们:从长坡镇至潭门镇,要在X342县道上骑行,这段路路面全都是红泥、沙石,根本没法骑行,因此建议我们还是顺着S201省道骑到琼海市后再到博鳌,看看天色好象还有要下雨的意思,于是便遵循听人劝吃饱饭的古训,沿着S201省道继续骑行,然后一起骑行到了离琼海只有5公里的塔洋镇 ,时近中午,他们几个人停下来准备吃饭,笔者则由于不太饿,便继续往前骑行。

S201省道到了琼海市就算是到了尽头,在市区里与富海路相偕接,在穿越市区时拐上兴海路,然后经兴海中路、兴海南路骑出市区,骑上了到达博鳌的S213省道,远离海岸线一路上也没什么美景可供欣赏,但大片、大片的菠萝地块和在田地间劳作的农民却吸引了骑行者的视觉——由于以前一路上都是沿着海岸线骑行,因此并没有看到过海南农民在田间劳作的镜头,在这里好不容易看到了海南农民在田间挥舞着坎土镘为田间种植的植物松土,拍了张照片后再寻问田里的植物名称,倒是令人尴尬不已,对自己过去的无知还真是有些莫名的惶恐。

北方人大都以为热带水果菠萝是生长在菠萝树上的果实,一问才知道眼前的这片田地生长着的就是菠萝,真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今天才读到了热带水果菠萝这本书的真实版本,方知种植菠萝原来就是这个样子,还真有点像北方种玉米一样那么的一大片、一大片,可真是匪益所思啊。

难怪一路上也没看见那里有菠萝可买,没有能品尝到我们心目中那味道特好、果肉非常香甜的热带水果菠萝,原来这个季节菠萝还在最初的生长周期里孕育着,农民们的田间管理也还停留在为其松松土壤的环节,生长出累累果实自然还须些时日。

在S213省道上骑行了不一会儿前面出现了一个分岔路口,向南又分出了一条S219的省道,指示牌上标着博鳌禅寺、博鳌论坛会址,而向东南方向延伸过去的S213省道则指向了博鳌镇——由于2008年12月初曾经跟团到海南旅游时到过这里游览,本次骑行到这里并不准备作深度的游历,所以在岔路口向南骑上了S219的省道,此时淅淅沥沥的小雨也随之而来,一路上也就顾不上欣赏什么沿途的美景了,等骑到博鳌禅寺时小雨又变成了中雨。

风雨中的博鳌禅寺此时此刻看上去有些冷冷清清,通慧门下三个门洞被红色的大门堵了个严严实实——2008年的这个季节,门前的广场上停满了旅游大巴,挤满了旅行团体,我们就曾经在游历过博鳌论坛会址后来到这里,参禅拜佛并体验博鳌禅寺的闹热和博鳌禅寺斋饭的素雅,亦曾在寺内获赠一本金刚经,过后研读还真是对佛学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使得次年骑行川藏线后到达拉萨,与众多的寺院亲蜜接触后,获得了真正的禅悟。

如今再次来到博鳌禅寺,再次地在雨中与禅对话,再次地想到了川藏线回来后的禅悟:我不是如来——但希望能有如来之高境界,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如来——因为我们很难达到这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但每一个人又都可能成为如来——我们每一个人又都可以经过努力争取去达到这种境界,所以,我们就应该有——我不是如来,但希望能有如来的境界的预期或目标。这确确实实是金刚经之逻辑——佛说如来,并非真是如来,乃是名如来。既然有——非相非相非非相,非法非法非非法,那么就应该有——如来如来如如来。

离开博鳌禅寺,骑上在万泉河九曲回转处的大桥上,不仅领略和欣赏了现惊涛骇浪的龙滚河,聚百川千水的万泉河,合纵横溢流的九曲江——三江并流、三江汇聚直泻南海的万千景致(这里曾被导游们演绎成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地界);而且还鸟瞰了游客们在雨中游船漂流的壮观场景——

用小快艇拖着一串所谓的竹筏,给竹筏铺上一层木板,木板上再固定好一排排椅子,坐上一些感觉新奇和兴奋的游客,让快艇拽着转一圈回来,也就很快完成了漂流的旅程,这种所谓著名的万泉河漂流,同样会使得游客们很兴奋,其实并非人们都没见过真正的漂流,而是人们觉着在万全河上的漂流或许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所以即使下着大雨也还有人乐之不疲,兴致不减。

此时雨越下越大,穿上冲锋衣继续骑行,在会展中心盲肠式的远洋大道上冒雨直趋东线高速——顺利进入高速,点燃了骑行者的骑行热情,冒雨骑行一直向前进!体验了一把雨中高速路的方便和快捷; 骑行四十多公里 到达万宁,尔后沿人民路进城,入住矿山宾馆;今天从清澜——博鳌----万宁 骑行145公里。



avatar
艾波涛声
29楼

天堂小镇清水湾 大茂隧道咽喉路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9)
从石梅立交——牛岭立交——香水湾立交,几十公里的海岸线临海高速路上,本可以一路观赏碧海、蓝天、绿树、青山,银光闪闪的沙滩、如锦缎一般的大海,但大雨滂沱或阴云密布却使得这一切都变得景致难觅、兴致全无了;穿越牛岭隧道后虽已不再是风雨交加了,但阴云笼罩着的大海依然还是朦朦胧胧,高速公路上的车辆也依然还少得可怜,不过骑行者却一路顺风,很快就骑过了香水湾立交,东线高速在此离开海岸线,骑行者也就此与大海暂时地拜拜了。

东线高速离开海岸线后,一路南下直奔陵水、英州——本来还有计划要骑行到陵水角,由于天阴下雨没了兴致,也就免了陵水角-南湾猴岛(2008年已与其有过亲蜜接触)之行;考虑到阴天下雨,不管是在乡道、县道上,甚至是省道、国道上,恐怕都没有高速路这么骑行起来惬意或安全,所以大雨不停,笔者就决定骑行高速不止,甚至连中午饭也不得不由此而推迟到了午后,与陵水县城擦肩而过后,没用多久天慢慢地开始放晴了,骑到了英州立交已经完全晴了天,太阳公公也出来与人们打招呼了,于是便决定从英州立交下高速,否则饥肠辘辘的肠胃也该要有意见了。

13:40分到达英州镇,横穿南北的英州大道(X664县道)正在全面整修,路边下水管线的施工导致了到处都在开肠扒肚,在泥泞不堪中终于寻找到了集贸市场,在一大片的餐饮区域内寻找着实惠的快餐——饭后顺着英州大道向南骑上了英榆大道(G223国道),然后向西骑了也就两公里左右,就骑到了清水湾路口,新修的 清水湾大道宽畅平整,中间的隔离带花草树木美丽奢华,绵延十多公里,路上行人稀少,但在几个路口却都看到了有警察巡逻执勤——在一路口还设有执勤岗亭。

这个为富人们兴建的天堂小镇,据说许多别墅的单价已超过40000一平米,清水湾大道沿途还建有豪华极致的金色果岭360度阔景高尔夫大宅,号称具有世界一流水平,清水湾高尔夫球会就在那里;再往前骑还看到了:雅居乐清水湾、星海传说、翰海银滩等高档住宅区、别墅区;骑行到一处立有海南清水湾字样的塔式建筑前,向巡逻的警察打问这里的情况和继续向前骑行可否沿着海边到达三亚时,逻巡警察告诉笔者:

距陵水县城大约有20公里左右清水湾是陵水地界英州镇附近一个崭新的小镇,属旅游开发项目——清水湾旅游开发项目土地开发面积大约2万多亩,其中主开发商开发的土地面积约15000亩,其余约5000亩由陵水县通过招商进行开发——主开发商所负责的项目开发年限为10年,投资总额130亿元。根据分期开发计划,首期3年,基础设施项目和康体中心、顶级酒店建设已基本完成,投资总额30亿元;第二期,6年内投资总额将达到70亿元;第三期,9年内投资总额会达到120亿元——整个规划是要把清水湾旅游开发项目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和海南鲜明特色的综合旅游度假休闲中心。

既而警察又告诉笔者,再往前骑是可以到达海边,但没有到三亚方向上的路径,到三亚还须原路返回——是啊!骑行的线路虽原则上是要尽可能地靠近海岸而行,但海岸边若没有路或海岸边的路没法走,那就还得返回到国道上,甚至是高速上,岂能教条死板呢。

原路返回到清水湾路口,返回到G223国道,向西骑行大约20公里左右,到达三亚的地界上的海棠湾镇——海棠湾镇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辖区范围的东部,是三亚市的东大门,东与陵水黎族苗族自治县英州镇接壤,南临南海,西连田独镇及亚龙湾旅游开发区,北靠南田农场及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距三亚市区约有30公里左右;海棠湾镇是由藤桥镇、林旺镇合并而立,藤桥为镇政府所在地,海棠湾镇以藤桥墟为主镇区,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包括南田农场),辖藤桥、龙楼、升昌、营头、海丰、椰林、龙海、东溪8个村委会。

海棠湾地形独特,拥有低海拔丘陵、小平原,河流、港湾众多,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冬暖夏凉,是热带高效农业、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水产养殖、育种的首选之地,这里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海水湛蓝、沙滩洁白、椰林连片成荫,拥有20多公里的优美海岸线、“神州第一泉”的南田温泉,拥有蜈支洲岛、椰子洲岛、伊斯兰古墓群、新千年观日出的藤海湾等旅游胜地。

出了海棠湾镇,天气又有些阴沉黑暗,看看又要下雨的样子,便在藤桥立交处又骑上了东线高速,意图在一路猛骑下早早到达目的地,以期躲过再次被大雨浇淋的尴尬境遇,如此一来不一会儿就到达了进出三亚的咽喉要道——大茅隧道,作为海南东线高速公路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大茅隧道全长1070米,宽10.25米,高5.1米,是进出旅游城市三亚市的必经之路,所以被誉为“咽喉要道”,大茅隧道是独立的双洞山岭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时期左右洞分期施工.于1995年12月正式通车,大大方便了旅客进出三亚。

由于地质构造、设计、施工等各种原因,大茅隧道右洞结构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渗漏水、衬砌裂缝、内空侵限、路面断板及冒水,以及洞内照明不足、无消防系统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2004年10月隧道被迫封闭,并于2005年5月1日对该隧道进行封闭改造——大茅隧道改造主要是结构安全整治和防水工程,为加固原有的结构,确保安全,施工单位打入洞中的各类锚杆总长数万米;为了隧道的整体结构安全,在改造过程中,通过24小时不间断使用震动炮,将隧道路面挖低1.7米,增加了仰拱1097米;并重新设置了完整的防排水体系,增设了中心排水沟,彻底解决隧道的渗漏水问题;并针对原隧道因灯光昏暗易引发事故的实际,在改造过程中,增设了消防系统,对原有照明配电设施进行了改造——一路骑过来隧道里倒还算是灯火通明,防雨防风。

从大茅隧道出来不久,淅淅漓漓的雨水又开始下了起来,好在前面已经骑到了环岛高速与G224国道的交叉路口处的立交互通地段,前方正在整修的环线高速还在封闭着,从东线过来的车辆都必须从这里进入吉阳大道,经田独进入三亚;骑上吉阳大道后一路向南,在经过海南省三亚监狱时,淅淅漓漓的小雨变成了大雨,冒雨骑行了一会儿到了田独镇,在那个吉阳集贸市场后面找了一家私人旅馆——兴盛旅馆住下,田独镇吃住都比较实惠,住宿费标间60元,晚餐只花了8元,吃的快餐比中午在英州镇花19元的快餐要滋润的多了。

今天由于阴天下雨的缘故,大部分时间都在高速路上骑行,创下了此次孤旅骑行环岛中单日骑行高速路超过百公里的记录,雨中高速路自然也算是别有一番风味;这两天都是一整天的在雨中骑行,遭遇到了放马北部湾 环骑海南岛以来最辛苦的历程。
老天爷也真怪,住下后雨也停了,天也晴了,这两天仿佛就是和骑行者作对一样,总是感觉骑的不爽快,但愿以后的日子不在遭遇到这种天气,享受到如此待遇了。

avatar
艾波涛声
30楼

天涯海角辙留痕 乐山乐水亦乐东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0)
题记
天涯海角辙留痕,南山得寿童心驻;
隧道曲线越青岭,乐山乐水亦乐东。
12月7日早上8:30分从田独出发,由于今天准备到火车站落实回程的火车票,所以就不进三亚城区,顺着迎宾路(G223国道)一路向西,在学院路前一两公里的地方拐上了荔枝沟路,一直向前骑到与凤凰路相交处骑上凤凰路,再向西不远右拐骑上了通向火车站的育新路、育秀路,到达火车站打听了一下预售票的情况,还是只预售五天的票,返程票看来须要到海口去买了。

原路返回后,沿着凤凰路(G225国道)继续向西骑行,一直到达天涯海角游览区,一块由天涯镇人民政府树立的“天涯人民欢迎您”巨幅大标志牌老远就映入了骑行者的眼帘,其上海之蓝背景和刻有“天涯”、“海角”的大石头,一下子就让人觉着真的来到了天之涯、地之角——这里亦是笔者在2008年这个季节海岛旅游时游览过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天涯海角景区里的碧水蓝天、烟波浩瀚、点点帆影和椰林婆娑、奇石林立的景致算是早已领教过了,据说,"天涯"题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并命人在此镌刻了“天涯”二字,后又有不知名的文人在另一块巨石上题刻"海角"二字,从此这里就成为一处天下闻名的风景点“天涯海角”了。

景区里的“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1986版的两圆人民币的背面图案采用的就是这个“南天一柱”的风景图。南天一拄迎合了中国古代文化天圆地方之说——大地呈方形,故有东南西北之说,天空是圆型,并且笼盖着大地的四方,而天空和大地的连接,在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四根柱子连接或支撑着天空,远古先民们“天圆地方”的宇宙模型,其实也是很有创意的学说,即使在现在宇宙膨胀、天地皆圆的认知时代,如今看来也并不是那么不着边际啊!

古时候交通不便,海南远离中原,本是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人烟稀少,荒芜凄凉,往往是封建王朝的流放之地——古代帝王将这里作为流放“罪臣”的地方;当被流放的人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里,面对着茫茫海洋望洋兴叹,自会生发出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感叹,谓之"天涯海角"自然亦在情理之中;天之涯,海之角,足可以谓之遥远了。

如今我们到达这里,却完全是为了欣赏这里的碧水蓝天、椰林婆娑、奇石林立、烟波浩翰、海天一色、帆影点点、如诗如画的美景,为了看看雄峙海滨的那些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等屹立在海角景区的巨石——昔日的流放之地,如今成了令人向往的热带风光旅游点,整个景区已建设成为一个美不胜收的多层次游览胜地;真是让古人们想不通,也让现代人惊诧不已。

到了天涯海角景区,大门口已有了很多旅行团体在那里等候,骑行者到了这里,吸引了一大群旅游者们的好奇心……,看到这么多旅游者团体,自然想到了几年前我们也跟团游览这里的情景,每到一处导游送进大门,约定汇合时间后各自游玩,也算是很惬意了,时间虽然紧一些,但也足够在景区内各个石刻或和海滩上拍照留影了,自然也就足以留下很多美好瞬间、甚至难忘的回忆了。

这次再度来到天涯海角景区,不仅在天涯海角辙迹留痕,而且在还天涯海角心绪飞扬,当然也勾起了多年前的美好回忆,当然也生发出到了“天之涯,海之角”的些许感叹,由于不准备再度与其亲蜜接触,所以便请旅行团里的人给拍了张照片,算是个骑行到此的见证吧——再度骑行到达天崖海角 已足以见证骑行海南的辉煌了,夫复何求!

从天涯海角景区出来,沿着G225国道穿过天涯镇,继续骑行很快就到了南山风景区, 人们总是想在南山得寿,但神州处处有南山,谁知道真正的南山在那里呢?《诗经•小雅•天保》中“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其南山:指的是秦岭终南山。寿比南山的解释是像南山那样长久,用于祝人长寿;这是传统的正宗说法,当然古来也有不同说法,亦有说“南山”是南岳衡山 ——祝颂词“寿比南山”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南山”却是指南岳衡山。
然而在争夺“南山”这个福地的竞争中,海南却是独领风骚,三亚人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们抓住三亚的南山是我国最南端的山峰,再往南的南沙与西沙,主要是珊瑚岛,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山了。所以他们说,三亚的南山才是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南山;更有甚者,因为与南山遥遥相对的还有一个景点叫大东海,他们便认定“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就出自这两个地名,就指的是这两个实实在在的山和海。

其实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意思并不是说寿命像山一样,而是像山上的松树一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里只是省略了“不老松”;在三亚的南山景区,聪明的三亚人还设置了一处“不老松”景点,从而使得这句成语变得完整了,也更完善了;不过这里的“不老松”不是松,而是一棵千年的龙血树;龙血树因其才质疏松,树身中空,枝杆上都是窟窿,既不能做栋梁,又不能当柴烧,点着后只冒烟不起火,只因其一无用处才得以存活至今,所以才成就了其千年的寿命,得以长生不老,其中的启示是不是有点令人尴尬、沮丧或遗憾呢。

南山景区现在已被开发成与佛相关联着的佛教圣地,是名符其实的佛苑——在冬瓜岭西南面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金玉观世音、空海纪念苑、鳌山寿谷、南山海上观音文化苑、梵钟苑、南山佛教文化苑、南山别苑、三十三观音堂、南山寺等佛教圣地或重地——

2008年这个季节随团旅游时,除了海角天涯景区外,南山亦是旅游中的重点游览项目,在鳌山寿谷中,不仅与南海神鳌有过亲蜜的接触独占鳌头,而且还在南山不老松,那棵百无一用的龙血树前比肩而立南山得寿——据说有三万余株形态各异的龙血树(不老松)更似一位位慈眉善目的寿老,与这块人寿福泽同在的宝地共同烘托出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千古祝福和愿望。

骑行 到达南山路口最先看到的除了那个在圆形转盘前北侧巨石上镌刻着南山字样的标志石外,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那些“寿”字了, 这也确实迎合了人们总是想在南山得寿的愿望或期盼,当然人们得以在 南山得寿,就会去想着到(大)东海享福,人类的须求和欲望岂能是有止境的呢——南山得寿童心驻,天涯海角辙留痕,海南之行已不虚矣!

从南山出来,沿着G225国道继续向西骑行,没多远就来到大小洞天景区路口, 大小洞天旅游区位于南山西南隅,中国最南端的鳌山之麓、南海之滨;不仅是一个汇聚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与龙文化,以古崖洲文化为脉络,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中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而且还因其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与洞景,被誉为“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

在大小洞天路口继续沿着G225国道向西骑行,一路上没有了“洞天福地”,更没有了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留下来的却是国道上的坑坑洼洼和尘土飞扬,这是否预示着在崖城前后或今天的程途上,都将骑行在这样的路上呢?虽然并没有答案,但没多久就骑到了崖城互通立交,于是又想到了高速路的好处和便捷,从崖城立交骑上环岛西线的高速路,又成了今天自然而然的选择。

崖城——九所 , 约30多公里的乡村地带,虽然远离海岸线,但 风景却越来越美,一路上总能看到一些零星地洒落在高速路旁、掩映在树林中的村庄和院落,视野可到之处,两边处处可见牛羊成群、树木成林、热带作物成片,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一路骑过来,倒也不算太辛苦,再也没有遭遇到前两天那种天气下享受到的待遇或辛劳,不知不觉中就跨过了宁远河大桥,穿过崖城镇、越过三更(新老上下)诸村地界后,继续骑行……,跨越梅山立交后不久,便骑到了青岭附近——
青岭隧道的曲线隧道口顶部“乐山乐水乐东欢迎您”的几个红色大字,老远就映入骑行者的眼帘,这个海南环岛高速公路中最长的隧道,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骑行者的辙印即将要进入乐东地界了。

青岭作为三亚和乐东的分界岭,青岭的越岭隧道就位于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三亚至九所之间乐东和三亚的分界线上,全长1140米,宽10.25米.高7米,采用曲线隧道形式进行设计;不仅是整个环岛高速公路上最长的隧道,而且还是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上唯一的隧道;由于受地形条件限制,青岭的越岭隧道还是曲线隧道,采用了一种新的线形设计——大半径长曲线平面线形设计的新尝试;隧道分为上下行,是左右分线的双洞单向行隧道,其左、右线均位于圆曲线内——隧道曲线越青岭,乐山乐水亦乐东。

从青岭的越岭隧道中骑过来,倒是一点也没感觉出其曲折回异,其实不管是曲线,还是直线对骑行者来说并没那么重要,在1140米长的隧道中并没有遭遇几辆车,由于青岭隧道是双洞单向行隧道,逆向的车辆自然不可见,可同向的车辆也没见几辆,海南环岛高速西线上车辆实在是少得可怜啊!

过了青岭隧道,便到了乐东县的地界,这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还有广阔的土地,素有“天然温室”、“热作宝地”和“绿色宝库”等美称,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乐东成为最适宜发展香蕉等热带生产作物的地方;视野里高速公路两侧大片大片的的阔叶香蕉林地,向人们昭示着这里多年发展热带高效特色农业的扎实基础和重要资源——乐东已相继被评为中国香蕉之乡、全国香蕉产业化十强县、香蕉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为我国发展和建设热带特色农业重要基地。

在乐东地界又骑了没几公里就到了九所立交——在九所立交下了高速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地方政府树立在立交互通转弯处“海南走一走 长寿九十九”的招牌广告,听说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高达20000个/立方厘米,空气质量中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在这样的天然氧吧、天赋圣地里每一次呼吸都是在给自己健康注入活力;乐东地界青山碧海环抱,四季花开,空气清新,绿化率98%,森林覆盖率56%,绿化率据说全国排名第一,有“绿色宝库”之称,还是我国最大的热带自然博物馆、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

是啊!在这样的天然氧吧、天赋圣地骑一骑、走一走,不长寿那才叫怪呢——环岛骑行这样的有氧运动,再加上环岛西线这样的养生天堂,那还不得“海南环岛骑一骑 ,短寿也得九十九”啊!
哈哈:))环海南岛不骑西线,那可真是要亏大发了。

绕过九所互通立交后,向南顺着S313省道骑向九所新区——九所新区是海南省重点城镇建设示范区,在新区的山海湾温泉家园3区大门外,碰到了几位来自东北在这里过冬、避寒的北方人,就住在这个很不错的住宅区里,据她们自己讲:这里的居民大多都是候鸟型,冬天来夏天走,这个山海湾温泉家园确实是一个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怡然栖息的人居福地。



avatar
艾波涛声
31楼
“不老松”的千古祝福
其实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意思并不是说寿命像山一样,而是像山上的松树一样——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里只是省略了“不老松”;在三亚的南山景区,聪明的三亚人还设置了一处“不老松”景点,从而使得这句成语变得完整了,也更完善了;不过这里的“不老松”不是松,而是一棵千年的龙血树;龙血树因其才质疏松,树身中空,枝杆上都是窟窿,既不能做栋梁,又不能当柴烧,点着后只冒烟不起火,只因其一无用处才得以存活至今,所以才成就了其千年的寿命,得以长生不老,其中的启示是不是有点令人尴尬、沮丧或遗憾呢。
据说南山有三万余株形态各异的龙血树(不老松)更似一位位慈眉善目的寿老,与这块人寿福泽同在的宝地共同烘托出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千古祝福和愿望。



avatar
艾波涛声
32楼
井字盐场莺歌海 夕阳余辉晚霞美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1)
在九所下高速后,经九所新区顺着S313省道向南骑行,骑上G225国道后,路过的第一个大的乡镇是利国镇,经过的第二个大的乡镇是黄流镇,这两个乡镇连同九所镇都处在乐东县西南临海的地界,这里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还有广阔的土地,素有“天然温室”、“热作宝地”和“绿色宝库”等美称,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最适宜发展香蕉等热带生产作物的地方。
位于望楼河边的乐东黎族自治县利国镇镇政府所在地在利国墟,这里也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发展粮食、瓜菜、水果等种植业,也是乐东县农业重镇,全国著名的香蕉、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和南繁制种基地——特别是利国镇的香蕉,以“皮薄、色美、肉甜”享誉祖国大江南北。
而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临海的黄流镇,则是海南面积较大(142平方公里)、人口较多(六万多)、文化最发达的一个大镇;全镇创办了三大基地:一是万亩香蕉种植基地;二是万亩芒果基地;三是万亩瓜菜基地。黄流镇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种植业已经形成规模。 黄流——黄帝后裔的流落之地,原属古崖州地,“黄胄蕃滋辉北阙,流风远播振南疆”这是后来黄流黎族先人为“黄流玉庙”写的对联,是以“黄流”两字定对联之头的藏头联,或许这就是黄流镇名称的渊源所在。
到达黄流镇时间尚早,所以,按原计划就准备去看看壮观的莺歌海盐场及其堆积起来的盐山——

G225国道从黄流镇城区穿越而过,城区里人多车杂,显得非常繁荣;穿过主城区后,在黄流村头向西骑上了X780县道,直奔与黄流镇西边接界的莺歌海盐场、 直奔莺歌海角的莺歌海镇而去,那里西面、南面环海,面临北部湾,与越南隔海相望,镇侧就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场——莺歌海盐场。

莺歌海地理条件独特:南面有长达十几公里、宽约500米左右的天然大沙堤,沙滩平缓绵延,沙质洁白松软,形成一道漂亮的沙坝,既可防汛,又可防浪;北边有岩石礁盘,缓缓平铺,亦犹如天造地设的屏障,挡住了海风和海浪,从而形成了水面如镜、舒展平缓的新月形海湾;而东北方向上的尖峰岭及其连绵着的群山,则又形成了一道陆地上的天然屏障,挡住了频繁的狂风暴雨,使得这里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烈日当空、阳光灿烂,晴天少雨加上强烈的阳光,海水从纳潮到成盐往往只需要短短的一个月就足够了,因此盐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

在莺歌海(近四千公顷)的范围内,有三分之一为沼泽和咸湖,盐场周围没有河流,自然也没有大量的淡水注入或排出,海水不易稀释、盐份不易流失,因此莺歌海的海水含盐量极高,其波镁度长年保持在3.5度左右,即100升海水中含有3.5升盐,其含盐度在中国属于最高等级了,在世界上也仅次于死海。

莺歌海海边的这种与盐自然天成的联系,使得莺歌海制盐业历史悠久,据《崖州志》记载:“乾元元年,宁远、振州等县有盐,近海百姓煮海水为盐,远近取给。”最早的时候大都是村民们自己以土办法制盐,用铁锅煮海水,待海水蒸发后,盐就在锅底结晶。莺歌海镇周围的许多村民都以此为生,等莺歌海建起了盐场,每家每户就很少煮盐了。

1956年,两广盐务局工作人员以及广州来的一批学生、工程师、技术人员奉调海南莺歌海盐场,他们建成的莺歌海盐场总面积达3793公顷,是亚洲最大的“井”字形盐田;为了拉海盐还专门修建了铁路,火车道在盐田里平行绵亘,卤水渠道纵横交错、整齐有序,水泵站房星罗棋布,一片片方格状的“井”字形晒盐场里,盐块结晶凝结着霜一般的白色皑皑,银光闪闪中折射出石英般的光华;这里是海南岛最大的海盐场,在华南地区也是首屈一指,据说还是亚洲最大的“井”字形盐田。

莺歌海的海水因含盐重,看起来并不十分漂亮,也不适合游泳,但这里有浓缩了天然海水精华的沐浴水——制卤工区有露天中渡、高级卤水蒸发池,房间里也有中渡、高级卤水蒸发池;高级卤水它起之于天然海水的精华,是人类最理想的沐浴水;据说在制卤工区还可乘火车游览,观赏星罗棋布水泵房,纵横整齐有序卤水渠道,一个个井字状的盐田、一堆堆小山状的盐山,当然骑行者行色匆匆,自然没那个福分了。

顺着X780县道向西一路骑行,很快就骑到了新一村附近,这里以前家家户户都煮盐来卖,现在自然不用这种老办法、土办法了;这时候X780县道与运盐的铁路并行,一直到达水道口附近;一路上,夕阳的余辉下,盐场里堆积的盐酷似烈日下的积雪,成为莺歌海的一道奇景——堆积起来的盐山看起来就很壮观。

最美不过夕阳红,莺歌海盐场日落时没看到群莺环舞飞翔、动感动听的莺歌鸟;看到的却是远处是一堆堆小山状的盐山,一个个井字状的盐田,雪白的盐山,井字盐田银光闪烁,与夕阳的光芒交相辉映,观赏到的景致号称是中国最美丽的莺歌海晚霞、最壮观的莺歌海日落。

莺歌海镇还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22个特色风情小镇之一,该镇总面积24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约两万人。当地居民以渔业及海产养殖业为生,是全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

这里虽然有着中国最壮观和最美丽的日落,还有非常漂亮的原生态一线海景风光,但镇内却没有供人住宿的旅店,所以游客很少,笔者在一家超市寻问,说是楼上有几间房,曾经作过招待所留人住过,但早已不再留人了,据说已被外地客商包租——水道口倒是有一家***会所可以住人,但又不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后来经人指点,只好赶夜路在X780县道上又骑行了一个小时左右,于19:30分到达佛罗镇住在了晨煌宾馆。

avatar
艾波涛声
33楼
感恩城外觅感城 东方市内陶然居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2)
12月8日早上8:30分离开佛罗镇,沿G225国道向北骑行,先后经过了佛罗林场、龙沐湾旅游度假区,在G225国道与X782县道相交叉处,折向东骑上了X782县道。

大约骑了两公里左右,就到达尖峰互通立交,又径直骑上了西线环岛高速路,这一骑就又是好几十公里,在途经板桥互通立交时,还想着到前边在感城立交下高速,以便与感恩城来个亲蜜接触,可一直往前骑,总也没有到达心目中的感城立交。

从尖峰互通立交向北骑行没多久,就从乐东县的地界进入到了东方市的地界,海南西部保存着许多苍莽的原始森林和热带雨林,其中尖峰岭、霸王岭林区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构成了苍莽的旅游风景线。西部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历史上汉人极少涉足,只有黎、苗族同胞以特有的方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如今的西线已经繁华了很多,西线高速公路的开通为人们来这里观光提供了方便。

骑上了环岛西线高速,倒是没有了灰尘,但在高速路上与风作斗争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一带是海南岛西部著名的风口,再加上这两天北方冷空气的南下,整个行程都在顶风,其艰难程度不亚于在爬大坡,因此一路上骑得并不那么轻松,消耗也很大。

过了板桥立交后,继续沿着高速路向北骑行,一直都在留意着心目中的感城立交,但并没有能如愿,骑着骑着前面却出现了到新龙、东方的标志牌,看来西线高速并没有给感恩城留下一个出口,再一打问感城已不在前方,据一个养路工人讲,再往前走就越来越远了,刚才过来的路上,除了板桥立交出口外,再没有到感城的立交出口了,还可以从公爱农场方向过来的乡道与高速路高架桥交叉处简易路口下去,但要返回去三、四公里才能到达路口,不过即使到了那个路口,也得抗着车子走台阶踏步才能下到乡道上,没路可骑了——这时才理解了高速路可不是任谁想上就上、想下就下那么的随随便便啊。

当再度请教前面就近可否有便道下去时,这位养路工人向对面指了指——再往前不远就有条穿越高速路的小路及其小桥洞,那儿或许有路可下;于是翻越隔离带后到达对面,往前没多远还真的找到了一个穿越高速路的小桥洞,自然是抗着车子沿人行踏步下了高速路,费了番周折总还是安全完整地下来了,亦算是可喜可贺了。

在桥洞路口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责任碑上,责任单位:是不磨村委会,看来斜对面那个村庄正是不磨大岭下的不磨村;骑行者在不磨村地界上这条乡村小道上折返回来后,在几乎与高速路平行的村道上向南骑行了好一会儿,才骑上了由尧文村和公爱农场方向穿越高速路后延伸过来的乡道,这一带阡陌相连、沃野开阔、羊群遍地,倒是一派海南版的美妙田园风光。

当跨越了那个高高在上的铁路过桥后,便一路向西、一直向西,又骑行了六、七公里后,再度骑上了G225国道,尔后向南折返骑行了大约四、五公里,终于找到了感恩城——感城镇,迂回了十几公里才结束了在环岛西线上感恩城外觅感城的骑行历程。
感恩城可谓历史悠久,早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便设县(称为九龙县),到了隋代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置感恩县,曾经历属珠崖郡、昌化军、南宁军、儋州、崖州等—— 为何将九龙改置为感恩,好象已不可考,但这块呼唤“感恩”,叫响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福地,春风化雨般地滋润养育了世世代代的海南人民,铸就了这一片土地上人们重情守土、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亲友的自然美德——感城已成为永远的感恩之城!

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有的是美妙的风景,事事物物都蕴涵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村村镇镇都是镌刻着历史的印痕,从这里被命名为感恩县开始一直到如今,到处都充满了“感恩”的文化符号;感恩平原——海南最大的平原是她博大的胸怀;感恩河——汨汨流淌的流水是她母亲河的乳汁;感恩学宫——是饱含沧桑的宋代给她留下的启蒙文化教育摇篮。

这里依山濒海,日照充足,资源丰富,享有“感恩福地、花梨之乡”之美誉,而“感恩福地,花梨之乡”是悠久历史人文与独特自然环境馈赠给这片热土的一大笔精神与物质财富,也是这里各族人民在传承历史、走向未来时给自己所圈定的一个明智的历史和文化定位;这片热土上有着独特的气候、阳光、土壤等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由此而催生出来的黄花梨木不仅木质坚韧、纹理绮丽、鬼脸灵动、品质高雅,而且历来都为民间推崇、皇家厚爱;俄贤岭上的古黄花梨,是名扬天下的“木中黄金”,而白查村的船型古屋,则更是原始文明的精神家园。

位于海南西线的感城镇——感恩城是一个有六万多人口的大乡镇,此地土地肥沃,是南菜北运的重要种植基地;感城镇有一种独特的空心菜,因其叶少茎粗,味道鲜美而久负盛名。穿过感恩平原感城镇境内的感恩河畔,便是“感城空心菜”生长的乐土,它植根于河岸松软、肥沃的沙地之中,茎叶浮生在感恩河水面上,自由地成长;由于感城空心菜长期“睡”在水面上,因此它的躯干被染成了深褐色,这也许是它看上去显“老”的缘故吧;但口感却非常好,感城空心菜的茎部十分脆嫩,令人回味无穷;“感城空心菜”不仅在海南岛出名,就连我们这些外地人品尝之后也赞不绝口。

找到了感恩城——感城镇,已是中午时分,过了感城大桥后,在G225国道上看到的第一个象样的建筑是东成会馆,从这里骑上与G225国道垂直的感城镇街道,在商业区一家外地人开的饭店吃过饭后,绕着感城骑了一圈,在感城中心小学、感城镇政府、感城财政所、感城中心卫生院、感城中心幼儿园、感城农村信用合作社门口匆匆而过,来到了感城镇标志性的感恩城大门口——拍照后休憩了一会儿,便离开了感恩城。

从感城镇出来,继续沿着225国道(即海榆西线)一路向北骑行,先后越过了新龙、月村、罗带等乡镇和村落,于16:30分到达地处海南西海岸的东方市; 进入东方市区地界,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东方市监管中心——东方市看守所,大门前那么多的车辆和人群令人记忆犹新;海南省国营岛西林场——造福子孙 绿化祖国的大门,也是进入视野较早的目标;进入城区后发现很多地方街道都在拓宽整修,发展中的城市所特有的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到处可见。

离开G225国道后,沿着东方大道、九龙大道一直向前,在维康明珠广场附近拐向东海路,到达东方汽车站后,开始在附近打问找寻住宿旅店,其间与一位八所港口的员工结识,聊天时不仅对东方市现在的发展态势和前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东方市的过往历史及其沿革也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认知。

据这位朋友讲:东方市位于海南省西南部,地域面积2266平方公里,东方市位于海南岛昌化江下游,南及东南与乐东县接壤,北及东北隔昌化江与昌江县交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隔海相望;东方市并没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将昌江、感恩两县合并为昌感县;1952年4月,才设置东方县(驻地为东方村);1959年,迁治所到八所港;1987年12月,改为海南省直辖的东方黎族自治县;1997年3月才正式撤县设市——东方市方才作为滨海城市进入人们的视野。

东方市因原来的东方县政府驻地东方村而得名,东方市现在的住地八所,与先前经过的九所等都只不过是过去历朝历代驻军屯兵的场所(类似于现如今的边防派出所或兵营), 如今这里已是海南省西南部的重镇,城区内的八所港是海南岛最重要的天然深水港口,临近石碌铁矿,附近海域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因此大力发展了临港化学工业,并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化肥、合成氨、甲醇生产基地之一。

其滨海城区已是海南省西南部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中心,其地位已跃升为海南第三大城市——这里空气纯净,环境优美,市 政府驻地八所镇,市区内有著名港口八所港,海南粤海铁路,海南高速、海南西环高铁均通过市内,是海南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大致介绍了东方市的情况后,聊到市内那儿有较为实惠的旅店这个话题时,这位朋友指了指对面的陶然大厦,说可以去看看,价格不是很高,属中等档次(标间60元)——在东方车站对面的陶然大厦住下 时已是 17:00点整了,斜对面的万福隆商厦的底层有肯德基快餐店,倒也方便快捷;晚餐后又沿着解放路向前逛了一会儿,在东方不仅看到了日落东方霞满天的景色,而且还欣赏到了东方市美丽的夜景。

………………………………………………………………………………………………








avatar
艾波涛声
34楼
鱼鳞角灯塔高耸 三家镇昌江横渡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3)
12月9日早上天色有些阴沉,太阳公公一直没出来与骑行者相会,更没有与东方城照面,自然也没有了日出东方美如画的景致了,8:30分从陶然大厦出发,顺着解放路一路骑行到达鱼鳞角——据传说这里在清康熙年间就已是海南风景名胜区了,说是鱼鳞角耸接云天、怪石回环、奇峰重叠,更说是什么别有天、看不厌、翠相连,甚至还胡诌出什么“海上仙山何处觅?分明此景是神仙”,到了这里方知所言皆虚,甚至有点儿怀疑传讹者根本就没到过鱼鳞角。

鱼鳞角三面环海,一面连着陆地,地形上是一片裸露着岩石的丘陵地带,由于岩石长得重重叠叠,阳光折射后,灿灿生辉状似鱼鳞,故得“鱼鳞洲”之名;因此 鳞洲角也被称作鱼鳞洲, 鱼鳞洲面临波涛翻滚的大海,海风推波助澜,海浪扑打在石壁上,溅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沉雷般的涛声轻重有序,节奏均匀;海滩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奇峰林立,岩石多姿,更没有绿草灌木铺地,长年山花烂漫的景致。

岁月悠悠已逝去,往来世事多迁徙;
沧海桑田多少回,浪击千层势欲归。
海边的岩石由于终年受海浪冲击,形成了各种造型的奇岩怪石,有的状若伞顶、有的貌似斗笠;有的雄伟傲然、有的俏丽柔和;有的高出海面、有的侧卧沙滩,也算是是美不胜收了。

海南岛的海岸线上海湾无数,海角亦无数,但比较著名的海角大概一共有近20个角,按计划笔者是准备沿着海岸线尽可能地到达这些个角角落落,最起码要在东南西北四个极角留下自己的足迹或辙印;环骑海南岛以来,已经在前几天骑行到达了 最北边的木兰角——海南角、最东边的铜鼓角,如今又骑到了海南最西边的鱼鳞角。

鱼鳞角最为奇特之处在于:海岸上到处都是平坦的丘陵沙地,鱼鳞山虽不很高,但却凸兀孤傲、矗然而立其上,令人刮目相看;骑行到这里,所见到的虽然跟传说中的耸接云天、怪石回环、奇峰重叠大相径庭,不免会有些许的失望,但失望之余仍不禁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鱼鳞山上高高耸立的灯塔,自会为来来往往的船只指明前进的方向,而同样座落在山上的鱼鳞山西缘寺亦或也会给善良的海南人民心里带来稍许的平安和慰籍。

在鱼鳞角东北边不远处海岸线上所毗邻的就是著名的八所港,这既是海南最早的一处现代化港口,也是一个承载着沉重历史和深重苦难的港口,作为一个有准备的骑行者,自然知道海南有个八所港,那是因为它是海南三大良港之一,那是因为那里曾经是日本人侵略海南岛时掠夺资源的重要据点,自然也知道海南有个叫石碌的铁矿,八所港就是1941年日本人为了把石碌的铁矿运到日本而兴建,它见证了日军侵略海南和掠夺海南矿产资源的那一段屈辱的历史,旁边的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更是铭记着日军的罪行——

由于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笔者没有去瞻仰日军侵琼八所死难劳工纪念碑,但回忆这段历史,不免让人黯然神伤:1939年日军侵占海南岛后,为了掠夺石碌矿产资源,曾先后从东南亚运来英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战俘,以及从朝鲜、台湾和中国沦陷区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香港、澳门以及海南城乡欺骗、强征的劳工共10万余人,由日军横须贺第4特别陆战队直接参与现场监督,由日本窒素肥料株式会社负责工程兴建和开采铁矿。

从1941年至1943年,为了把掠夺的矿产资源运到日本,投入近3万劳工(内有盟军战俘1000多人)修建八所港,除了1960人幸存外,其他均因饥饿、疾病、工伤、事故和非人生活而死亡,加上修建附属工程石碌八所铁路死难劳工,在此埋葬的共计3万余人,如此惨无人道,怎不令人不寒而栗和无比悲愤,但至今日本人也未能真正认识到他们对中国人民乃至亚洲和全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深刻反省,反而在历史问题上频频地向受害国发难,借美国的势反攻倒算。
从日本近来所宣示的信息看,他们已经看到了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中的可乘之机,不顾中日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出招,上演的东京都购岛或国有化闹剧、议员登岛祭灵闹剧,不仅仅是在配合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推进,还有着更深刻的和阴险用心,那就是希冀借着美国重返亚洲的东风,实施其反攻倒算的新的军国主义扩张,同理日本与韩国的独岛之争以及与俄罗斯的南千沙群岛之争,同样是希冀借着美国重返亚洲的东风,实施其反攻倒算的新的军国主义扩张,这就须要中韩俄联手,须要通过二战后确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国这个平台,去清算这种法西斯幽灵的反攻倒算,将其军国主义的扩张和战争意愿扼杀在萌芽状态,让悲剧永不重演。

作为一个旅游者,一般人很可能不知道在东方市还有一个叫“鱼鳞洲”风景名胜, 位于东方八所港西南海滨的鱼鳞角,虽然在清朝康熙年间就被列为海南八大风景区之一了,但鱼鳞洲如今还好象是鲜为人知,仍旧静静地孤单或寂寞着自己,一副与人世间不相融的孤傲姿态,仍旧沉默着偏居一隅,岸边那些象鱼鳞一样嶙峋的礁石和粗糙的砂粒,任由岁月无情地剥蚀和消融,这里的一切基本上还是真正的原生态;这里虽然没有木兰湾里木兰头的灯塔高大和急水门海面的汹汹波涛、铜鼓岭下铜鼓嘴里石头的疯狂,但却有着独特的鱼鳞石和孤独、高傲的鱼鳞山。

或许是由于时间还早,鱼鳞角附近基本上没有看到什么游人,鱼鳞角景区只有 鱼鳞山上的灯塔、西缘寺庙以及风尘朴朴的骑行者与其座下的悍马,静静地面对着北部湾里的大海——鱼鳞洲海边及其海滩上植被很少,但鱼鳞山坡上、山脚下却长满了仙人掌,这些自然现象倒是非常有趣;虽然没有去攀爬登上鱼鳞山,但骑行者已然是站在了海南岛最西面的海角上了,鱼鳞角海边水浅沙白如雪、沙细如末、松软如棉,这一刻当然心情也随之开朗了。

鱼鳞角北侧海湾里,波浪涌拥却没有碧蓝或碧绿的海水,浊浪拍岸却没有多少惊涛骇浪,不远处的八所港口码头上的塔吊排列有序,在苍茫迷朦中雄姿卓越,展示出了其集装卸、运输、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物流运输服务链及其管理运营一条龙服务的优势;由于八所港地处海南西部工业走廊和琼西南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出海口,还由于其濒临北部湾这一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八所港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并与全国沿海各港口以及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贸易往来,口岸服务机构齐全,是环北部湾经济圈主要的贸易港口。

据昨天下午在东方车站外结识的那位在八所港口工作的朋友介绍:八所港现有2个港区共10个泊位,年综合设计通过吞吐能力625万吨。第一港区共有泊位8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6个,千吨级泊位2个,库场面积10余万平方米;第二港区已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化工危险品专用码头,目前拥有一个1万吨级和一个5000吨级泊位,是海南唯一的公共的现代化化工危险品专用码头。

目前通过八所港的主要货物有铁矿石、化肥、煤炭、甲醇、水泥等,其经营范围及主要业务是港口装卸、堆存、仓储、物流运输、配送、外轮理货和代理、货运代理等;八所港是我国铁矿石输出量最大的港口, 其腹地工业资源丰富,工业产业项目聚集,公共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具有良好的聚合与辐射效应。

今天一大早就前来拜访鱼鳞角,面对北部湾海域、眺望八所港口,本来是兴致很高,但鱼鳞角的荒漠和寂廖,又经过一番带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回忆日军侵略海南和掠夺海南矿产资源的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已经让人黯然神伤,再加上海边强劲的海风吹袭,却使得笔者根本就再没有一丁点心情在此留连下去了,于是匆匆离去。

离开鱼鳞角,原路返回后顺着解放路、东海路、琼西路再度穿越东方市区,骑上了S218省道,穿越剪半园村后不久,骑行到达新街镇,从海南省东方盐场大门口经过后,在昌义村头那个分别指向四更和三家镇的标志牌前,右拐骑上了到达三家镇的X745乡道——11:30到达昌化江南边的三家镇,下到河滩后推着车子到达昌化江南岸——

昌化江也称昌江,是海南岛的第二大河,其干流全长达232公里,流域面积约5150平方公里,总落差1270米;由于在隋代,昌化县治所设在今河口北侧,昌化江由此而得名;它发源于海南琼中黎母山林区的空示岭,横贯海南岛的中西部,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流过琼中五指山,在乐东县转向西北,最后从东方市穿过昌江县的昌化港西流入海,并在入海口冲出一个广阔的喇叭口——因此沿着海岸线骑行在那个广阔的喇叭口上根本就没法过河,也没有渡口。

在踏上环岛骑行的征途前,就曾经关注过如何渡过昌化江的事宜,最终也只有在三家镇轮渡过河这一条路可走,可谓是别无选择;等了不一会儿,轮渡就驶过来了,渡河的人还真不少,一同坐船的不仅有摩托车、自行车,还有三头大肥猪,哈哈:)))。

上岸后,就是昌化镇下面的大风村,出了渡口便骑上了通往昌化镇的公路S311省道,一路向西北方向上的昌化故城、昌化镇骑去。




avatar
艾波涛声
35楼

昌化古城林间道 海头镇前港口新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4)
经大风渡口过了昌化江,已是中午12:00时整了,便一路向西北方向上的昌化故城、昌化镇骑去——
古昌化城遗址位于今海南省昌江县——古代昌化县的县城,是有名的古迹旅游胜地;据史志记载,自西汉元封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置珠崖、儋耳二郡,儋耳郡置儋耳、至来、九来三县,至时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昌化县,即今昌江县)县治就设于古昌化城,其时县城之规模如何,可惜史志未有记载已不可考,但设置时间倒是记得很明确——自设置县治以来,至今就有2100多年历史了。

另据史载,现存的古昌化城池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其时千户俞觊受命烧砖砌墙,由于种种原因,城池未砌完整;永乐九年(公元1411)昌化县受到日本海盗扰乱,昌化县军事指挥徐茂为了抵抗倭寇侵扰,将城重建,环城石砖砌墙,周长二公里半、高六米、厚五米、石垛五百五十个,更铺***八座、城楼四座、城门四个,东为启展门,西为镇海门,南为宁和门,北为宁武门;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昌化知县周振又在城池外围近墙处开挖五尺宽的深壕沟,昌化城池至此形成完整坚固的规模,显得雄伟壮观。

后来,城池因近海边,屡遭台风袭击而残破不堪,几经修缮又依然完固;到了公元1941年,日本侵占古城后,为了军事目的而将昌化城池的西门和北门封闭,并进一步加固城楼;日本投降后,城池年久失修,现存环城土墙,墙呈正方形,周长2公里,高约6米,厚约5米,城门高约3米,土墙周围有残块城砖,壕沟遗迹清晰可见——

到了昌化故城东门口,牌楼式的大门上“昌城东门”四个大字赫然其上,右侧与昌城村委会的牌子并排着的还有昌化故城和昌化城简介的两块石碑,虽然因时代久远年久风化,故城遗址大多已毁,但它还是为研究中国海防和历史发展提供了实物和实证研究的基本要素和基础。在东门上与在那里等车的当地人聊天得知:这里还保存着古代土墙,赵鼎衣冠冢、治平寺碑、竣王灵庙等很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而这里的村民们也仿佛就象是这座古城的守护者,世世代代地守护着这里的一切;这里现在是昌城村,昌化镇还在北面离这里好几公里外的地方。

于是继续沿着S311省道向北骑行,S311省道的尽头是在昌化江边,在昌化镇城区昌盛路骑了一个来回,在昌化镇人民政府门前停下来后留下了影象后,打听前途路段才得知从昌化镇到棋子湾是条盲肠路,不能继续北上环岛,要到达海尾或海头必须原路返回到刚才经过的那个昌化镇大岭公益林管护区标示碑前,尔后再折向北绕过昌化大岭,经岛西林场昌化分场、小载上下村,到达岛西的白沙文明生态村,最终要骑上701县道,才能顺利到达海尾或海头镇。

15:00时整离开昌化镇,原路返回到昌化镇大岭公益林管护区标示碑处,折向北骑行后进入昌化林场公益林区的林间小道——昌化林场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部沿海地区,经昌江人民政府于1990年确权发证核定,经营总面积为32620亩;林地区分布于昌江的昌化镇和海尾镇行政区域内——林地区沿昌江县的西部海岸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分布,长达33公里。国营昌化林场人工植被有:桉树、木麻黄、芒果、龙眼、花犁。以桉树和木麻黄为主,目前桉树和木麻占全场总面积82.3%,天然植被仅散布着零星旱生性窄叶针刺灌木,露蔸及仙人掌等。

昌化林场辖区的土壤为浅海沉积物发育而成为的滨海砂土,土层深厚,含砂量大,且砂料较粗大,保水肥力性差,肥力较低,表土干燥,地下水冬位较低,一般深埋于5—10米。昌化林场的地势较平缓,海拔高度在5—70米之间,地表多为沿海沙丘,其中位于昌化古城的北部的棋子湾一带为流动沙丘, 棋子湾西接昌化江入海口,东倚昌化岭风景区,这里有“万亩沙漠落海南”之美称,沙滩雪白与天连成一片,是光浴和沙浴的理想之地——海湾呈现S形状,湾长20多公里;海湾水面平静,海水清澈见底,海沙细软且洁白如银;海岸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有引人入胜的峻壁角、细眉角、天然盘景园及野菠萝度假村等天然景点,是海南唯一保留着原始、天然景观的旅游度假区;这里还流传着许多美丽传说,棋子湾不仅景奇景美,而且相传还是仙人下棋的地方——只可惜那是一条盲肠路,骑行者无缘去那与天连成一片的雪白沙滩、万亩沙漠亲蜜接触了,放弃了造访引人入胜的峻壁角、细眉角等海湾、海角也属无奈,不过在昌化林场地界里的林间小道上骑行,倒也别有一番风味,不一会儿就开始绕行昌化大岭了。

昌化大岭俗名神山,又名峻灵王山,在今昌江县西近海处,海拔419米。遍山秀岩叠起,峻峭壁立,树奇花异,云缭雾绕,清雅古朴;因临峰顶巨岩石峰为唐代宗梦得镇国平叛之八宝而负山神盛名;后汉时,此峰就曾被封为“镇海广德王”,以镇海除妖;到五代时,乡人建山神峻灵王庙祀之;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应部使者承议郎彭次云之请,诏封山神为峻灵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遭贬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曾前来祭拜;元符三年(1100年)诏还北归时,再次前来,并题刻《峻灵王庙记》,感念山神峻灵王的庇护:“自念谪居海南三载,饮咸含腥,凌暴雨飓雾,而得生还者,山川之神实相之,谨再拜稽首,西向而辞焉,且书其事碑而铭之”。苏轼在碑记中称“方壶蓬莱此别宫,峻灵独立秀且雄;为帝守宝甚严恭,庇阴嘉谷岁屡丰”,苏东坡真是有种啊!将此地喻为蓬莱仙境别宫,被贬琼州别驾昌化亦当作仙游一般,神仙也不一定有此心态和胸怀呀,这样的人不流芳千古那才是没有天理呢。
绕过昌化大岭很快就到达小载上下村,然后拐向东骑行不一会儿,就骑上了南北走向的X701县道,向北骑行很快到了白沙文明生态村——

生态村据说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在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上限之下,运用生态科学原理和生态链接工程而建设成的村落,它的宜居水平比一般的普通村庄更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 而文明生态村,就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行政村;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人居环境的一场伟大革命。

创建文明生态村这项活动海南省开展的最早,2000年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探索,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走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推动农村奔小康的步伐为主要目标。连续12年紧抓“文明生态村”,以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已超过1.2万个,覆盖率超50%,白沙村就是其中之一。

过了白沙村,继续沿着X701县道向北骑行,在岛西林场海尾分场路口与海尾镇擦肩而过, 越过 岛西林场海尾分场路口,继续沿着X701县道继续向北,一路骑行不断地穿过沿途村落——里仁、新村、五联一个接着一个 其间有一个 给人印象最深的南罗村——南罗村地方不大,村头的地名标字却很大 。

如今的南罗村,已经是更加美丽、更加辉煌的生态文明村庄了,路边新建的别墅非常气派,村头高耸的水塔和路旁的公交车站点,昭示着这里的人民群众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人居环境各个层面上都经历了一场伟大革命;贯穿村里的水泥人行道,各种时尚娱乐、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使得村里的娱乐文化生活与精神文明建设也都在直奔小康。

南罗村毗邻新港渔港、唐兴村电厂、海尾村等,南罗村是昔日南罗镇政府所在地,现属海尾镇所辖的一个村委会。这一带有我国最南端的海南昌江核电站—— 于2010年4月25日在海南省昌江县海尾镇塘兴村开工建设的海南昌江核电站,是海南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核电站能源项目,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建设,采用中核集团自主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即cnp600压水堆核电机组技术,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为参考电站,而建设的两台核电机组,其中1号机组计划于2014年底并网发电,只可惜骑行者并未能到海边见识一下其风采了。

穿过南罗后不久到达新港,到达新港渡口已是17:30分了,等了20分钟也没凑够人数(三人以上),船家就是不开船,后来经岸上渡口的一个人作托儿,才说好了资费(8元)开船(相当于包船)——17:50开船后还绕了一个大圈,也就10多分钟的航程就到了对岸港口,, 乘轮渡到达对岸港口 海头港已经是18:00时许了——中午轮渡过了昌化江后,下午又一次地从新港轮渡到达对岸海头港,创下了环岛以来第一次一天内两次轮渡的记录。

海头镇座落在一个被海水包围着的小岛上,而包围着海头的海水,又被包抄过来的陆地包围着,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地貌环境,这里属半渔半农经济区——当地有民谣“新洋米,旧洋薯,珠江甘蔗,海头鱼”(新洋、旧洋和珠江都是海头镇的自然村)。

到达海头岛上的南港后问清路径,又绕着海头岛骑了近半个小时才到达海头镇, 到达海头镇已经是18:20分了,遍寻住处未果,便又返回到海头车站,18:40许在海头镇车站旅馆住下;海头镇的饭店本就不多,车站旅馆附近的饭店大多已关张,在离镇政府驻地不远的那历新街上还有几家饭馆开张着,总算是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avatar
艾波涛声
36楼

民主选举文明 老牛破车新道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5)
由于海头镇座落在一个被海水包围着的小岛上,而包围着海头岛的海水,又被包抄过来的陆地包围着,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地理地貌环境,四面环水,而且环得是海水,这不仅给海头人民带来了马鲛鱼、鲳鱼、石斑鱼...等主要的海产品,而且也使得海头的自来水碱化严重,海头镇的新市、那历、南港、港口等村虽然家家都通自来水,但是没人敢喝自来水。

海头自来水厂设定的取水口在海潮覆盖区域内,每年的4—6月份海水倒灌,导致江水碱化,所以,夏季时,海头镇的自来水都是咸水无法饮用;雨季时,海头镇的自来水又是浑浊也不能饮用——由于资金投入不足,自来水生产设备不完整,不能生产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导致海头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10多年来,海头镇的居民有的买水喝,有的自己打井,还有的买个小型净水器,把自来水过滤后再喝;据说政府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但愿能在不久的将来,海头人民能喝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不仅如此,四面环水还给岛上的居民与外界的居民之间的相互交流带来了不便,遇到了交通上的阻碍,尤其是在港口、红坎两地,由于海水的阻隔,两地的村民都日夜盼望着架设大桥,特别是海头红坎大桥虽然也曾轰轰烈烈地动工,但却不知为何停了下来,桥墩有的已经被海水锈蚀了,海头人民自然希望为了海头的明天,让大桥继续动工。
12月10日早上8:40分离开海头车站旅馆,穿越城区后,正是由于海头镇政府驻地那历新街上往北没有跨越的大桥,便拐向东南骑上了X506县道,越过海头大桥到达海头镇的老市村,在北边路口的一个餐馆吃过早饭(汤粉5元)后正好是9:00点钟了,顺便还观摩了一会儿村里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从老市出发继续沿着X506县道向东骑行,在东西走向的X506县道与南北走向X504县道相交叉的丁字路口折向北骑上了X504县道,在越过一座土桥后不久就到达红坎村,又有幸观摩了红坎村正在进行的市、镇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骑行的路上能够观摩到中国海南偏远乡村的选举,自然亦算是对中国民主选举从乡村起步的一个见证吧。

今天适逢儋州市、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投票时间,全市60多万选民依法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选举产生市人大代表288名,镇人大代表1176名。据统计,全市共有选民640156名,设有市级人大代表选区158个,镇级人大代表选区503个;据说选举委员会已在12月3日前,结束推荐代表候选人阶段,并进入了正式确定代表候选人阶段,已正式张榜公布了代表候选人名单;今天上午9点整,选民们都已陆续集中在各个投票点,依照法定程序,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人大代表。
笔者在骑行的路上,无论是在海头的老市,还是在海头的红坎村都见识到了这两个选区的选举现场,选民们拿着选民证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取选票,认真地填写,然后往投票箱投下了自己神圣的一票——海头镇这次市、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选民达28000多人,他们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在不同的选区内投下了神圣一票,要选举出13名市人大代表、66名镇人大代表。

海头镇老市、红坎两选区的选举,折射出了中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不断进步、发展和成熟的缩影——我们的国家民族有着足够长的文明历史,但却没有形成足以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相匹配的 民主选举制度,在海头镇老市、红坎两选区见证的选举,或许正是在探索与文明历史相匹配的 民主选举制度,我们总是在讲:民主啊、人权呀!但民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情形或状况呢?国人心里其实并不那么的清楚或明了,政府其实也没有一个一定之规,但民主却实实在在地从这里起步了,这或许这就是未来的希望之路、成功之路。

在海头镇红坎村,新盖的楼房随处可见,红坎村现在有280多户1600多人,村民用祖辈土法腌制酸菜,腌出的酸菜酸里带甜,原汁原味,口感非常好;目前村里人正商量着,如何扩大红坎酸菜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让红坎酸菜走品牌化发展之路;为了把红坎的酸菜打造“一村一品”红坎酸菜的酸菜商标注册便提上了议事日程——注册商标可以给红坎酸菜带来许多好处,不仅有利于红坎酸菜的销售,更有利于促进红坎酸菜产业化经营,或许我们很快就能看到红坎酸菜的注册商标,届时使用统一的“商标”将分散销售的酸菜集中起来,通过统一生产流程、质量标准、包装形象和销售渠道,把红坎酸菜真正地推向市场。

骑出村里,放眼望去,那一片片长势喜人绿油油的蔬菜地里,有一些菜农正忙碌着采收成熟的蔬菜,看着这些将要被腌制成为当地闻名的酸菜时,也好象看到了红坎村民的幸福生活和甜蜜的微笑——海头镇把红坎酸菜自产自销的个体户生产模式变成合作社形式,并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规模化发展,同时邀请市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到村里进行技术指导,为红坎酸菜打入市场提供技术支持和通行证,他们还计划把红坎酸菜推介到冬交会,进一步提高红坎酸菜的知名度。

离了红坎村,在X504县道上继续北上骑行,这一带人迹罕至,从红坎村到排浦镇,一路上经过了很多的小村落,基本上没有看到机动车辆通行,倒是不时地看到有当地的大毂辘牛车和骑着当地踺牛的孩童或学生,悠哉悠哉地在县道上漫步,倒是一幅原生态的景象,要不是X504县道上的沥清路面,以及骑行者本人的融入,这幅画面还真是会被以为穿越回到了千年或百年以前了。

老子云:三十辐共一毂,当中无,有车而用;老子那个年代这种大轱辘车就已为人类所用,自始自终用了好几千年;如今在X504县道上看到的这辆牛车,也就十几根辐条共一毂,虽然当中空的更多,当然也是有车而用,只不过彼时的木质材料全变成了如今的钢筋铁骨了;车上一个脸上裹着纱巾、头戴斗笠、脚踏水靴,全身都捂得严严实实,只有斗笠下炯黑的脸庞,还能看得出是个地道的海南黎族妇女——曾听人说海南的男人们大多都坐在茶馆里喝茶、闲情逸志地看着他们的女人们辛苦劳作,而女人们却要负担起生活的重负,也不知这是从那朝那代、何时何地流传下来的这种风俗和习惯;如今环岛已大半圈了,每每都能见到茶馆里人满为患,足踏拖鞋的海南男人们确实是在喝茶闲聊,感觉到了他们的休闲,还感觉到了他们的懒散……;海南这个遥远的地方,其风俗习惯还真是令人捉摸不透啊!

海头老市、红坎村两个选区的选举场面,以及X504县道上老式牛车、黎族妇女带来的观感,真是令人感慨万千——老牛破车新道,民主选举文明,这幅图景串联了几千年的时空和势易时移,创造了环海南大半圈以来最令人兴奋不已的一道风景线。

而那些在X504县道上骑着踺牛漫步的中学生们的逸然自得亦是其他地方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啊!

这一路上由上述元素铸就的独特画面,比起那些曾经见识过的天涯海角、椰林海滩、南山得寿、东海享福等等景致来得更加令人震撼,更加令人 思绪万千、思想无边;骑行海南岛西线的南、中、北部,不管那一隅都能给人带来视觉的冲击和思想上的升华。

途中还经过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海南泉溢食品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该公司有标准化的养殖基地12000多亩,采用“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确保原料安全,并通过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追溯管理。主要产品有:带头虾、去头虾、虾仁、凤尾虾、蝴蝶虾、拉长虾、油炸面包虾、蝴蝶面包虾、凤尾面包虾、寿司虾、天妇罗虾、串虾、粘粉虾、罗非鱼(片、)、马头鱼、海鳗鱼片、安康鱼、军曹鱼、金丝鱼、带鱼、鱿鱼、真鲷片、鲶鱼、七星鲈鱼、贝类等四十多种产品。产品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但这里的养殖基地却是在养鸭子,穿越公路的桥下以及整个河滩及其河流水道中,全都密密麻麻地塞满了鸭子,其景象十分壮观。

从红坎村开始,一直沿着X504县道、沿着海岸线骑行,其间的道路倒也宽阔平整,两边的林木及其风景都还算不错,而一路上的车少、人少所构筑的宁静和寂寥还真有种与众不同的感受或莫名的趣味。

过了高亮村不久后到达排浦镇,继续北上仍然一直沿着海岸线骑行,只是海风稍许小了些,就这样一直骑到了与S315省道相交叉的丁字路口——看到写着白井镇(9KM)和王五镇(7KM)标志牌后,左拐沿S315省道向北又骑行了9KM,从滨海新区进入白马井镇。




avatar
艾波涛声
37楼
滨海新区核心地 白马涌泉伏波庙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6)
从海头镇开始,沿X504县道上一路北上,骑行了50多公里后到达白马井镇的滨海新区——这里曾经的旧铺老村、旧铺新村等众多的红色革命老区村庄,大多都被征地、拆迁,成为滨海新区的一部分,滨海新区作为白马井镇的重点发展区域,规划用地总面积59平方公里,从北向南呈组团状发展,总体规划定位为滨海发展的中心城市; 滨海新区东南临近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西临北部湾,北靠天然的深水避风良港——洋浦和白马井港区,与洋浦开发区(洋浦保税港区)隔海湾水域650米相望,新区成立以来,已有洋浦-白马井跨海大桥、白马井中心渔港、海南岛西部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基地等重点项目上马;一路骑过来,所到之处都在修路、建设、施工。

经过很多已经围起来的空地和工地后, 继续骑行进入白马井镇老城区, 这里与洋浦隔海相望,海岸线长,海域宽阔;镇区西临洋浦湾、北临新英湾,湾内水深浪平,岸基稳定坚固—— 1932年(民国21年)白马井曾经是儋县第五区区公所驻地,解放初期,属儋县第二区,后改为第八区;1958年与新英镇合并成立白马井人民公社,1961年新英分出,1981年取消公社体制,恢复白马井镇。

现在正在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特色渔业旅游风情镇;一路骑过来所到之处,旧城风貌、危旧 房屋比比皆是,已有商业街区也亟待改造,现有城市机理和城市功能都很不完善,居民生活仍停留在热带特色的渔业风情小镇的乡村平台上。

进入白马井镇后,首先向当地人打问主要景观"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的位置。在白马井镇老城区,首先寻找到了在村落间的白马涌泉,在路旁的一片空地上,座落着一个圆形的围护结构围起来的院落,其间那个敞开着的弧形门楼上粉底黑字白马涌泉四个大字赫然其上,两侧门廊立柱上的堪笑云台书大将 何如马井涌甘泉的主对联和立柱旁围墙上白马奋蹄留胜迹 涌泉甘液得芳名的辅对联,首先映入眼帘,分别向人们道出了白马涌泉的某些渊缘——据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军队南征交趾到此,当时有一匹白马用蹄踹掘旁边草地,顿时甘泉涌出,解除饥渴之患——后人在涌泉地掘井,定名为“白马井”,又称白马涌泉(旧为儋州八景之一)。

从敞开着的门楼进入围护结构里后,中间一口方井呈现在眼前,据说这是一口汉代水井,名叫“汉马伏波井” ,井水从不枯歇,自古水质清甜,还有“天南第一泉”和“感恩第一甘泉”之美称。

站在高出地面半米多的井台边缘,向井内观看,只见得井壁石条层层垒砌,井内水位并不很深,除了高出地面半米多的井台高度外,石砌的井壁往下也就一米多,就看到了静水位,第一感觉就是真不愧为天南第一泉,下面井水如镜,骑行者的影像马上就融入到白马涌泉中了,那镜像中的人物到底是骑着悍马的笔者,还是骑着白马的伏波将军,谁又能分得清楚呢——

白马井古迹 在隋唐时就有文字记载,抱驿都旧志云:后伏波将军乘白马刨沙得泉,因为井去海涛才四十五步,其味清甘,乡人于井上立伏波庙。又云:唐懿宗咸通五年,命辛传李四将部兵过南滩港,适渴其白马澌啖刨沙得泉。
郭沫若先生在1961年游览考察白马井时,有段关于这里古迹考证的文字或许还真是说出了过往历史的真实,他认为:传说伏波将军来此时,有白马蹴地得泉,凿井因名"白马",此望文生训之说耳,实则白马即是伏波,古无轻唇音,伏读如白,波马音亦相近,由此古音,可断定伏波将军确曾前来儋耳,唯不知系路伏波抑马伏波耳。苏东坡《伏波调记》云:"汉有两伏波,皆在功德于岭南之民。前伏波,邳高路侯也。后伏波,新息马侯也。……古今所传,莫能定于一"。东坡生于九百余年前,已难"定于一",今则更难定矣。

关于马援《后汉书·马援传》有这样一段话:“初,援在交趾,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这段话意思是英勇善战的东汉马援将军,在开疆拓土、抚定珠崖后,觉着南方薏苡颗粒饱满实大,率军回还时带了一车,准备在北方引种,当时权贵们都看到了这车满载的薏苡,都以为是珍珠宝贝(皆明珠文犀),但当时因功大,深得朝廷的信任和宠爱(方有宠),故没人敢说三道四(故莫以闻);等马援将军死后,却有人给朝廷上书说他私吞了一车珍珠宝贝,无端地遭人诽谤、中伤,甚至还落了个贪名。对于马援将军蒙受的这种把薏苡当明珠之冤,后人深感不平——
矍铄平生善用兵,论他薏苡得贪名;
不因渴骥遗踪在,谁识将军到底清。
薏苡——即珍珠麦,可入药,长久服用能够胜瘴轻身,产崖州,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花作穗,子色白如珍珠,饭食,土人多种以酿酒。这位替马援将军鸣不平的人,就是从其父许珏游,久寓儋,居城东,经常与苏东坡谈论醴饮、互相赋赠、往来甚密的福建泉州人——被称为‘泉人许生’的宋代文人许康民(康民字廷惠,见《正德琼台志》卷三四);虽然苏东坡先生搞不清是前伏波还是后伏波。但这个与苏东坡有着颇多交往的宋代文人泉人许生却认定了就是后伏波,并为其大鸣不平,苏东坡被贬镝流放海南儋州,从中原到此自然已是心冷意灰,那有时间去考证其是后伏波还是前伏波,自然没有定论,但许康民从其父许珏游,久寓儋,居城东,属于那种没有官场负担,却有时间、有心情潜心研究、用心考证的主儿,故能确定白马井以及白马涌泉的主角是谁,也算是白马井之大幸了。

由于汉马援将军英勇善战,有开荒拓土之功,抚定珠崖,海南人民立庙祀之——伏波将军庙就在离白马井—白马涌泉不远处,伏波将军庙大门的门楼上正中悬挂着一块红底黑字镶着金边的牌匾,“威震南天”四个大字赫然其上,门楼下四根立柱上却写了些:春色焕天南… 神光胜海上…之类不着边际的蹩脚联对,倒是门楼两侧半月形的墙壁上那些诗词歌赋,还能引人入胜:白马当年此地行……,踏来殊觉玉蹄轻……,千载还留汉将名;和……遗迹千年留古井,思波万载记遗容……;以及古今音变字传讹,白马应知及伏波……等等诗句,既道出了对白马将军临琼的种种考证,又道出了对白马将军当年征战留下遗迹的怀念或纪念之情怀。

伏波将军庙院内倒是很幽静,两侧绿树成荫,正殿几扇房门紧闭,一色红的有些发紫的琉璃墙砖,给人一种肃穆庄严之感,殿门两侧有一幅对联涌泉此地乐春台 矍铄是翁登寿城,上方的横额则变成了威震天南,笔者进到院内希冀寻找一些汉代英雄马伏波将军的踪影或痕迹,但空阔的院内不仅空无一人,而且殿门紧闭,无奈只好粗略地浏览了一下殿门墙上和廊柱上的对联后退出院门,并为伏波庙对面那个有着十一级高度的塔炉留了个影像,准备告别离开时,看到有一个中年人从伏波庙里走出来,打了个招呼便聊了起来——本来以为这一带的居民都是伏波将军的后裔,但这位中年人告诉笔者,他们都是伏波将军南征时所率领的军人们的后代,自从伏波将军率大军回还中原时,他们的祖先就留下来守护着这一方热土,千百年来一代代地传承至今,始始终终都在为伏波将军及其他们的先人所留下的遗迹自豪,并祖祖辈辈地守护着白马井和伏波庙,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当寻问起人们为纪念马援这位汉代英雄而造伏波庙、设伏波井的年代始于何时时,他们自然也说不清道不明,不过他们对传说中汉代英雄马伏波将军南征,以及因将军的白马奋蹄刨沙、清泉涌出而得名的"白马涌泉"倒是说得头头是道,祖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自然会让他们深信不疑,这或许就是苏东坡先生搞不清是前伏波还是后伏波,而许康民则能确定白马井及白马涌泉的主角是谁的渊缘吧。

如今伏波庙与"白马涌泉"一起成为白马井镇的主要古迹和景观,于是乎"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庙便成了旅游胜地, 吸引着大多数游人前来一探究竟、一睹风采,一起回顾伏波将军英勇善战、开疆拓土、抚定珠崖之丰功伟绩。

在白马井镇游览了白马涌泉和伏波将军祠这两个人文古迹,然后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到达码头,路上一尊毛泽东的塑像巍然屹立,也算是白马井镇里的一大奇迹——在白马井镇通向码头的大道上,毛泽东主席的雕像就屹立在道路中央,在此留下存照后便直趋码头。

白马井镇水产资源丰富,渔业发达;镇上驻有海南渔业总公司、儋州水产公司等(据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机动渔船300多艘,5500多吨位,1万匹马力,如今的规模自是无法去估量了),与此相关联着的供电、造船、盐业、冷冻、冰厂等镇办企业亦规模可观——到了码头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的各类船只印证了白马井镇渔业发达的神话。


avatar
艾波涛声
38楼

游历千年盐田古迹 观览神奇自然美景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7)
在白马井镇通向码头的大道上,毛泽东主席的雕像就屹立在道路中央,在此留下存照后便直趋码头,在码头上哪个简陋而狭小的候船室里等了一会儿,人多的就有些挤不下了,自然是很快就卖票,然后登船,在港口里众多的鱼船中穿梭着绕出港湾,径直向对面洋浦开发区的港口开去——上岸后问清前途道路,然后穿越洋浦城区,骑向了洋浦半岛上著名的千年古盐田。

洋浦开发区经过十多年开发,已经有了一个极具规模的市政城区,道路交通体系, 按照指示路牌向北,很容易就找到了位于洋浦开发区南部的新英湾内海边的盐田村,在喧闹的开发区数百米之处,笔者骑着车子拐进千年古盐田景区,路边迎面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千年古盐田金字招牌,在海南特有的植物的掩映下,一道由黑黑的火山石碎块砌起来的台阶上,立起来墩放着五块大若磨盘的火山石,石面被打磨得光滑褐黄,每块大石上都刻字描金,千年古盐田五个金色大字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好象是在列队欢迎游人一样,吸引了很多人在此拍照。

笔者除了给座骑留了影像外,还请人给自己留下了存照,以见证在此游览的美妙时刻——拍了照继续沿着景区大道向海边及盐田纵深地带骑了过去,到了海边看到了古盐田,不仅感觉到了盐田村以及它的古盐田的神奇和神秘,而且也被这个集人工与天力合二为一所铸就的千古盐田所震撼—— 这里似乎已将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和时空凝固了,展现在眼前的大片盐田,看上去像极了一个极具文物价值的考古发掘场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错落有致,象砚台、象碾盘的各式盐槽散落其间。

千年古盐田是中国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古盐场,那些边缘凸起,里面凹入的水槽 、盐槽 ——类似盛水的盘子,是制盐十分重要的工具,就地取材,将海边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凿成无数浅浅石槽,像一方方砚台比肩伫立,因石而异,大小、高低错落,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错落有致地分布镶嵌在一垄垄、一块块的盐田周围,据说古盐田有七百五十多亩,六、七千块各式盐槽偎依在其间,型制独特、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盐田村是一个布满了火山石的村落,这里的盐田十分独特,人们将海边大片的天然火山岩石削去一半,在石头顶部除四周留出凸边外,把中间打磨平滑,做成石槽。平时在这些石槽中注入经海泥过滤后的海水——涨潮时海水也会自动漫入这些盐槽,靠阳光晒出高品质的食用盐。听说是一群逃难至此的福建莆田 人,他们从海水浸泡和烈日暴晒的石头上,无意中发现了盐,于是他们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日晒制盐法。暴晒制盐确实比“煮海为盐”进了一步,由于这种方式开创了高产量的“日晒制盐”的先河,清朝乾隆皇帝曾御书“正德”赐给这些盐田人,后来人们便称这里为“千年古盐田”。

千年古盐田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被称作洋浦最早的工业;以前曾经有近千户人家居住在盐田村晒制海盐,而现在却只有寥寥30多户人家面对着荒没,仍然沿袭古时的劳作,坚守世袭的祖业, 在千年古盐田劳作生活;一千二百多年来,盐田村的盐民们沿袭着古老的晒盐工艺, 平时在石槽中注入经过滤后的海水,海水涨潮时海水也会自动漫入这些石槽,让烈日曝晒成盐——一直所沿用至今的古老传统制盐工艺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制盐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前来观光的游人并不很多,三三两两地游走在一块块盐田间,不管是在极目远眺,还是在蹲身俯视,真正的目的都是在探究着这里的人们是如何将近在咫尺的海水,“变成”白花花的盐巴;游览中还看到很多不是凿击而成,而是经过了修补, 其中大部分都是手工盐槽;如今经过古代手工凿击保留的盐槽已经十分少见了。

这里的制盐工艺非常原始古朴——在750多亩的古盐田里,一小块、一小垄棋盘般平整却不规则,大不过球场、小不过磨盘的盐田,周围散布着高低不同、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用来晒盐的砚式盐槽——所有的盐槽,都依照石头原有的自然形状在上面凿刻成四周凸沿,中间像砚台一样的平面,这种黑黑的火山石,或因本身得造化,或因为年代久远岁月的剥蚀或磨损,边沿处的缺损较为常见,不过那一些被磨去边沿的盐槽,盐民们会用白色的石膏补上,每一块盐田都配有一个海水集聚池,一个用来过滤水的盐池,一个卤水池。

涨潮时,海水集聚到海水池,最初的盐田泥巴是经由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好天时,盐工们先将海水一担担挑出来到倒进盐田,接着用耙子将盐田耙成细细的碎泥,曝晒两三天后,将盐泥倒入盐池,踩实,再浇满海水,然后搅拌过滤。此前,盐工们在盐池底部铺上草席或稻草,卤水便顺着草缝渗透旁边与盐池底部相通的卤水池。

盐民们将一截当地称为“黄鱼刺”的树枝丢入卤水中,测试其浓度,浓度足够的话,树枝会浮出水面,盐民们便可将卤水倒进那一个个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玄武岩砚式盐槽里,再经过在烈日下曝晒,水分蒸发后,盐槽上会留下一层白花花的盐花;即使是被遗忘阳光下,晒出的盐花也会发出晶莹的光泽;千年古盐田出产的盐巴,白如雪,细如棉,咸味适中纯真,不带苦味,是盐焗食品的上乘调料,这里的老盐巴还具有清热退火、清毒散淤的功效。

千年古盐田盐的收成全靠天气、潮水而定,有烈日的好天气才能晒出盐。盐工们还必须掌握潮水规律,涨潮时海水池才能集聚到海水,盐田才能有足够的海水浸泡。四至五月,七至九月,这两个时段,一般每个月可做三槽,因为逢农历初一、十六、二十九或初二、十五、二十九有三个涨潮,其它时间即使天气好也只能做两槽。

据说盐田村是一个四十多户、二百多人口的小村。村中大部分姓谭,且只有谭姓村民从事盐业生产, 据说千年古盐田年产盐五百吨;盐田村祖祖辈辈全靠这些盐田生活,老一辈人都是从小就开始下盐田,凭着家中的盐田、盐槽和自身的勤劳,养家糊口、盖新屋,现在的孩子们则经常放学后帮老人们收盐,但若是大学毕业,就都没有回到盐田工作,孝顺的儿女和慈爱的老人心情矛盾,老人们都想让孩子们读书,但孩子们又想都读书,出去了谁来给老人们帮忙、谁来撑铸千年古盐田这片天呢?

随着传统的制盐工艺正逐渐消失,千年古盐田的价值正在逐步放大,我们现在到这里来参观游览,被其神秘或神奇吸引,被其人工或神工所震撼,我们为盐田村喝彩! 但也为千年古盐田担忧、为盐田村的盐民们担忧,他们能守得住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希望,而不让其子子孙孙的后辈们失望吗?

千年古盐田的出路在那里呢——
这里盐虽然很好,但事实上,千年盐田村正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因为海南是一个缺碘省,根据盐法,不加碘的食盐不准许出卖,更不能出岛销售,另外盐田村承袭古法生产食盐,均无证无照,属于有关部门取缔范围,因此如何取得许可证照就变得紧迫起来,变成了千年盐田村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了。

洋浦经济开发区曾经计划开发千年古盐田,拟推出盐水浴和以盐巴制作风味食品,因种种原因,这两年也没能进行下去;目前这个有着最古老的晒盐工艺的千年古盐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或许在这方面也可以做些文章、找点出路。

由于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这里的盐味鲜,据说对多种疾病都有疗效,乾隆皇帝曾御书“正德”赐给盐田村的人们——盐田村的盐民们当然不甘被商品经济大潮淘汰,也有村民自制了精美的纸质包装,名曰“生态盐”、“洋浦特产”,一斤盐卖到五元钱,面对政府统购统销每斤约一元,从不不变价的食盐, 又有多少人愿意去问津呢。

被人们称为海南最早的“工业”,被誉为最早采用日晒的制盐场,至今保留完好的原始民间制盐工序的古盐场—— 天生丽质和华贵美貌,神奇和神秘、朴实而厚重千年古盐田,流传千余年的古盐田和晒盐技艺,千百年来它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却成了人们眼里一道绝美的风景。

无论千年古盐田的出路在那里,命运将如何——骑行者自然都无从说起、无法预料,些许的担忧也只是一种杞人忧天般的忧虑而已,实在是没有丁点的用处——相信出路总是有的,或许就是千年古盐田本身所具有的潜在能量会使其焕发出新的光芒和辉煌。有了这样的考量后就没有了担忧或顾虑,与千年古盐田诀别后毅然决然地骑上了新英湾西海岸洋浦半岛上的 洋浦经济开发区主干道——龙腾大道,顺着龙腾大道一直向北骑到北部湾大道,很快就骑出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东(北)大门。

这一路上骑过来,穿越了有着中国首例由外商成片开发的开发区——在东经109°11',北纬19°43'之区间内,将区内面积达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次性出让给外商经营70年,进行着比深圳当年的改革还要超前的试验性开发;依托海南丰富的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及其他资源,凭籍着同时享受保税区、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多维政策优惠,通过大规模招商、开发和建设,将发展成中国新兴的现代化港口工业区;以新型临港工业和港航产业为主导,相应发展物流及能源、原材料国际储备交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建设面向东南亚的航运枢纽、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

根据开发建设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在体制机制、产业政策、吸引投资、对外贸易、港航发展、金融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从而发挥其改革开放先行试验区的作用——其示范效应必将与深圳和珠海比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

-------------------------------------------------------
洋浦半岛上的洋浦经济开发区三面环海,海湾和海域面积辽阔,且水域较深,东南24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20多个海湾;洋浦湾内可建港岸线长6.6公里,可建20多个万吨级泊位,最大泊位可达10万吨级;海岸地质稳定坚固,航道近岸且深,湾内水深平均11米,最深处达24.6米,2万吨级船舶可不受潮水影响自由进出。


avatar
艾波涛声
39楼

东坡书院古色古香 中和镇上儋州故城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8)
游览了千年古盐田神奇的自然景观后,离开景区便骑上了新英湾西海岸洋浦半岛上 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主干道——龙腾大道,尔后顺着龙腾大道一直向北骑到北部湾大道,很快就骑出了洋浦经济开发区的东(北)大门,向东骑行不久到达木棠镇和中和镇的十字路口,于是按计划折向南,骑行造访儋州古城遗址中和镇及其东坡书院。

中和镇南部是平原,东北部是丘陵,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平均海拔约22米;本镇土地大多位于北门江两岸,以沙质壤土,白泥土和黑泥土居多,自然生态良好,如今骑行奔走于北门江滨江绿带,游览“天堂春色”、饱览滔滔江水、绿树葱茏,自然是一路顺风,一路好心情了。

17:30分到达中和镇北,先在路牌指引下绕到了镇东约一公里处的东坡书院,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树林荫之下。东坡书院坐北朝南,书院大门虽不够轩昂宏阔、古雅别致,但整个院落红墙绿瓦,也算是古色古香了——院门虽说是小气了些,但门上横书“东坡书院”四个大字倒也算是多少长了些气势, 东坡书院占地2500平方米.东坡书院外的东坡广场也宽阔平坦,整体上看也算是有些规模,或许是已经近黄昏的缘故,门前以及广场上却人迹罕见冷清寂寥;东坡书院于1996年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海南重要的人文古迹名胜。

公元1097年(宋哲宗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曾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 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第二年(1098年)又由儋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 了一座房屋,作为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由于苏东坡的名气和与当地人结交的须要,也经常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苏东坡为房屋取名“载酒亭”;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亭里会见亲 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据《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后曾多次重修,为纪念苏东坡,在明代(1549年)重修后更名为东坡书院——书院院里古林幽茂,群芳竞秀,载酒亭、载酒堂、东坡祠等建筑亦算是古色古香。

书院旧址虽已经历了900 年的风雨侵蚀,但当地人民出于对苏东坡的怀念仰慕之情,几番修建、扩建,到了清代书院内已是亭池相依,池塘清波涟漪, 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载酒亭亭的东西两侧的莲花池红莲盛开、金鱼戏水、倒影成趣。

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的场所、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载酒堂两侧除了有13座诗文碑刻外,后墙上还有两幅大理石刻;最后一进是书院大殿(也叫东坡祠)——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一起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殿上题匾为“鸿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并设有陈列馆,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后面还有劝耕圃、识林园以及怀贤亭、望京阁等供游人参观游览。

造访了东坡书院,然后再折向西回返到中和镇——儋州古城遗址, 中和镇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其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中和镇及其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和镇距洋浦经济开发区约20公里,建于梁武帝大同中期(公元546年),为唐、宋、元、明、清及民国各朝代儋州(军、县)治所所在地;现在是以旅游和商业等第三产业为主的儋州市北部商贸中心镇,海南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和重要的旅游城镇。

中和镇现保存的文物古迹有古地垣、庙宇、庵堂、洞井、古街巷、古塔、历史纪念建筑和古建筑等,其中有2处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东坡书院外,儋州故城亦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儋州故城址内现保存有魁星塔、宁济庙 、关帝庙、西门古道、太婆井、分司井和州属古建筑和古文化遗址,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儋州故城景区 位于中和镇区西部的儋州故城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夯筑而成;明洪武六年(1373年)曾大规模增建,城址建筑在北门江南岸地区的小台地上,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务、防范洪水和利于排水;是海南省保存年代较早、使用时间较长、分布面积最大的一座故城址,更是中国古代中央政权管辖海南的历史见证。
故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为1600米,占地面积为175000平方米;城制设有东门(德化门)、西门(镇海门)、南门(柔远门)和北门(武定门)四个城门;城门建造结构基本相同,其上置有敌楼,外筑瓮城,布局严谨,防御设施齐全。现只存镇海、武定两座城门——城门拱形,呈前、后双层门结构,外用砖石混筑砌成加固,部分青砖上雕刻卷草纹,其余城门只留下了城门基础;故城内现存完整城墙200米,残墙450米,基础尚存的城墙950米,整个故城内巷道基本呈“田”字形,是较传统的古镇布局方式。城内街道多为青石板路,街巷较窄,路网比较规整。

 相传儋州故城原在一个叫南滩铺的地方——此地靠海,多水患,民不聊生;一天晚上,突然风雨交作,冼太夫人随即驱使鬼工持锄头通宵达旦筑作,夜里闻人生鼎沸,待到天明,儋耳故城垣即移到现今中和镇的地方为州城了。

关于冼太夫人的神奇传说,铸就了中和镇初建于唐代,专祀梁、陈、隋三代百越族首领冼太夫人的宁济庙(冼太夫人庙);中和镇冼太夫人庙是海南建筑年代最早的冼庙,占地面积908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式布局,建有正殿、中堂、柔惠亭、陈列馆等,另建有头门和前院,都保存较好,庙宇新亭耸翠,殿宇堂皇,九具黎首石雕存放于院中,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庙宇内所藏文物十分珍贵,九具黎首石雕属唐代工艺;明代的三足设座梅花饰铜熏炉;清代的碑记以及雕有“宁济庙”字样的古钟;还有民国时期的冼夫人木质金身坐象等,为研究海南民族关系史和传奇般的冼夫人在儋州的功业以及儋州的工艺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价值。
苏轼在《和陶拟古九首》中讴歌冼夫人:“冯冼古烈妇,翁媪国于兹”,亦曾在当年拜谒此庙时写过一首诗“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居儋录•和陶拟古其五》)。

此外,故城内现存的还有位于现中和第一小学内,明末清初 用玄武岩筑成的风水宝塔——魁星塔;始建于明弘治年间、重修清咸丰年间,坐北朝南,两进格局,由前殿、八角亭和正殿组成关帝庙;建于宋代用玄武岩石条铺筑而成的西门古道;位于宁济庙中堂前,挖凿于梁大同中期的圆形太婆井;位于武定门右侧100米处呈方形的分司井;位于中和镇镇政府大院内的古儋州州治所在地——州署遗址(遗址面积31080平方米,始建于唐高祖武德5年,明洪武29年(公元1396年)建堂原库、狱吏舍,迎宾馆等;光绪26年建军械文案室,1915年建花园监狱监官屋,1920年被破坏)。

 1920年中和镇一场动乱和大火后,当时的民国政府规划建设的中和古镇骑楼老街——“复兴街”,用了十年左右相继建起了近三百栋骑楼。沿着厚实的石板路一路走过,街道两旁虽然骑楼林立,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老街老而不古,街面上虽杂乱无序,但也还算宁静而安详,在斑驳发黑破旧的骑楼墙面上,总能能看到些精致的雕花和老商号的浮雕大字。

街道两旁的骑楼目前大部分仍保留原来的建筑风格,沿袭了清代民间建筑风格,添加了一点民国时期有所创新的南洋建筑风格,整体风貌保存较好,其楼面上的灰泥浮雕图案及镂空纹样均清晰可见,虽然经过年代久远的风雨吹淋和日光暴晒而变得老化陈旧,但还是为研究清末民初建筑特点而提供了实物参考。


在复兴街、北门街等几条古街道上转下来,天色已慢慢地黑下来,18:30分在镇政府旁边的旅馆住下。




avatar
艾波涛声
40楼

泊潮村头牛车渡 新盈中学有道门
环岛骑行游记及随想录(19)
泊潮浅滩牛车渡, 新盈中学有道门;
美台立交环岛西, 高速路旁景色美。
12月11日上午8:20分离开中和镇,沿着昨天傍晚骑过来的路原路返回,沿着X513县道向北一直骑到了省道S308上,在昨天向南拐向中和镇的十字路口,继续向北沿着X513县道向木棠镇方向骑去——

9:00时许到达木棠镇——木棠镇西临北部湾,平均海拔高度32米,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年平均气温24.3℃,一月份平均气温19.8℃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 85%以上;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量充足、四季长青、气候宜人,一路上骑的都很爽快。

接下来木棠镇——光村镇之间的X500县道,全程都在修路,但路况却很好,虽然没有铺就沥青路面,但路面基础已经铺设就绪,平整而宽敞,骑行起来倒也没觉着不爽,再加上一路上风光还算不错,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没觉着就骑过去了。

10:30分到达光村镇,没做多少停留,只在光村镇政府门前留了个影,便离开了X500县道,折转向北沿着乡道继续前进——

于11:00时整到达泊潮村——在泊潮村完成了最后一次渡海的历程,这次渡过的是浅海滩途,先是从泊潮小学北面海岸浅滩处坐牛车到大约一公里以外的对岸后子湾码头前的深水处上船,然后在百十米宽的深水处轮渡过海(河),从泊潮村——新盈镇后子湾码头创下了轮渡以来的联运佳话——也最终结束了此次环岛骑行中的轮渡历程。

整个环岛行程中水路轮渡的行程并不太长,七次轮渡相间在整个环岛行程的不同阶段,除了进入海南的琼州海峡外,其余中五次都是在海边或海湾里的港口上轮渡过海,只有一次是在轮渡过江——昌化江,从轮渡地段的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没有开发或还在开发的东北部和西北部,随着海南旅游岛的进一步开发,相信这些轮渡会逐渐成为过去式、成为历史。

在后子湾码头登岸后,11:30到达新盈镇——新盈镇位于海南省西北部,地处琼州海峡之滨后水湾内,该地区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水陆交通方便,不仅是一个比较繁荣富裕的滨海小城镇,而且还是是临高县第二大镇,也是海南28个示范建设城镇和“海南十大文化名镇”之一;新盈镇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新盈镇的古石板街街区遗迹亦名声在外, 大街小巷都有石板路铺的路,石板都取料于当地丰富的岩石资源,经能工巧匠的加工制成长一米,宽30公分左右的石板铺砌而成,石板路外形美观、艺工精美。历经百年的磨砺,一块块都是亮堂堂的,街道上无尘土飞扬和垃圾横陈——现尚存的有上、下街石板路。

笔者在匆匆骑行中很自然地掠过了很多的古建筑、街区遗迹、纪念物,都没有能使得骑行者驻足停留,唯独在新盈中学门前停了下来,当然并不是因为其门楼有什么特别之处,而是这道门上的名称吸引人驻足,新盈中学那个门楼并不是很起眼,但中间“新盈中学”四个略呈紫红色的大字上面“有道门”那三个黄色的大字却特别吸引人,笔者虽不知其出处和所寓涵着的深意,但还是觉着这个名称起的独具匠心,特别是在一个学校的门上,就更显得很有深意、很有学问了,所以才驻足、才逐磨其涵意所在。
新盈中学,创办于1949年,不仅是临高县唯一的乡镇完全中学,而且还是一所环境优美、能同时容纳5000至6000名学生、教学设备齐全的海南省内一流中学;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为临高特别是新盈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离开新盈镇后继续骑行于12:30越过波莲镇后,继续骑行于13:30到达临城镇——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这里地属琼北台地,地势平缓,自南向北缓慢倾斜;临高县境内高温多雨,光照充足;临城镇历史悠久、名胜众多,宋绍兴二年(1132年)县府移于莫村,即现在的临城——宋代的大成殿、“茉莉轩”书院、古城墙、石板街、中山纪念堂等等古迹完好如初,另有临高角,百仞滩等著名景点,笔者由于行色匆匆,也就都与此搽肩而过了。
在临高县城南吃过午饭后,休憩了一会儿,顺便打问前途的路程和线路,本来计划是出临高县城后,先骑到马袅,然后再顺着海边一直骑到老城镇、海口,但问了很多人都说海边没有路没法到,后经饭店的老板娘指点,向南骑行了十多公里,于14:30分骑到美台立交上了环岛高速路——美台立交环岛北, 高速路旁景色美;一路骑过来穿越了金牌立交、福山立交、三林立交、老城立交,17:30到达南海大道下了高速。

环岛以来曾多次骑上海南环岛高速,有的时候是找不到路被迫骑上去的,有的时候是雨下得太大海边的路没法骑刻意骑上去的,海南的高速由于其管理上的开放状态和运行中的车流不足,使得骑行高速路成为了一种很不错的选择,当然骑行太多的高速路也没必要,路旁的风景虽然也不错,但毕竟不能观览到海南众多的秀美风景或名胜古迹,环岛骑行还是尽可能地沿着海边骑行较为可行,适当地骑行一点高速路就算是给环岛骑行调节一下节奏或增加一点骑行路上新鲜活泛的感觉吧。

18:00到达老城镇——老城镇位于澄迈县北端,古为澄迈县县治所在地,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从美亭迁县治到老城镇,由澄江和迈山之首字之渊缘取县名为澄迈;位于古县城老城镇的东南边长百余米长的老街,也叫下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路面原由各种石条铺设而成,而现已改成水泥路面。在老城镇街上转了一会儿,天慢慢地黑下来了,便开始寻找住处,经过一番比较最后入住宝瑞旅馆。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