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黄裳眼里的郭沫若
avatar

黄裳眼里的郭沫若

关粉儿
1楼
前几天写了篇黄裳看周作人的小文,应该说他对周氏稍显苛刻,不过,情论真伪,理纠是非,也没什么可说。
闲翻了一下书话关于黄裳的帖子,见一篇十年前的旧文《黄裳·谢国桢·郭沫若》,里面说黄裳在《采石·当涂·青山》一文中论及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一位得风气之先,并勇于‘改过’的聪明的学者,在一本文学史中,使出了殡仪馆特级化妆师的全套本领,把李白打扮成一个响当当的‘法家诗人’,同时下死地把杜甫推入了另册,更狠狠地踩上了几脚。”
后面的跟帖是一通附和,但最后一个回复说“黄裳这里说的学者并不是指的郭沫若,而是著《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复旦大学教授刘××。黄裳对郭老其实是蛮尊重的,可参见《珠还纪幸》。”
楼主对此并没回应。
黄裳那篇文章写于1979年,郭氏的《李白与杜甫》出版于1971年,此书颇令时人侧目,多认为是拍毛氏“扬李抑杜”马屁的跟风之作,与黄文前后时间上也相合,估计这是多数网友附和的原因。
但说此书把杜甫打入另册是对的,书内证据比比皆是,可并没把李白打扮成“法家诗人”。另外,就在写作《采石·当涂·青山》的当年,黄裳还写过一篇《郭沫若》,这在他的很多集子里都有收录,文中以“郭老”相称,对其颇为敬重,就此完全可以否定黄裳说的是郭沫若。最后那个回复“可参见《珠还纪幸》”,想来说的就是这一篇。
此回复还说,实际上黄裳针对的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作者刘大杰,确实如此,这本书初版于解放前,之后一版再版,直到06、07、11年还有新版问世,但在1973年的第四版中,作者迫于压力曾做过“翻天覆地”的修订,也就是黄裳所说的“使出了殡仪馆特级化妆师的全套本领”,但后来作者也为此深深自责。
以上算是澄清一个错讹。
其实黄裳很多文章有提到郭沫若,有的着墨较多,有的则一笔带过,用的最多的称呼就是“郭老”(当然,时人多以此相称),如《不是抬杠》《“ 山中一半雨”及其他》《忆施蛰存》《阿英的一封信》《马叔平》等等,再有就是“沫若同志”“郭沫若先生”,约略可见对他的敬意,要说黄裳对他的为人一无所知,怕难令人相信。
沈从文因《斥反动文艺》一文对郭氏可谓恨之入骨,黄裳与他有不少书信往来,也公开发表过几封,1975年沈从文曾致信黄裳,其中有谈及对郭沫若书法的看法——“昨寄几张习字,想能收到。此道本不‘在行’,且搁笔已廿五年。由于社会新,要求严,除主席外,作家中死去的有鲁迅先生,活着的有郭沫若院长,可称‘并世无敌,人间双绝’”,以黄裳对文字的敏感,不难看出其中的讥嘲,但这封信黄裳并没发表,不发表,这自然也是一种态度,对吧?
另外,沈从文的高足汪曾祺,表侄黄永玉与黄裳可谓至交,闲谈中臧否人物想必是免不了,有论及郭氏更是情理之中,所以黄裳不可能对他没有入骨的认识。
不要误会,我不是说黄裳对他只一味赞誉,实际上也有批评。八十年代初黄裳与姚雪垠有两篇论战文章《陈圆圆》和《不是抬杠》,那确实是“才学识”并举的佳作,里面有提到郭氏的《李白与杜甫》——“我想不管是谁,就如被视为‘偶像’的郭沫若同志,说了错话,办了错事,也要受到公正的批评,没有任何理由为之回护。郭老的治学是有缺点的,有时甚至有很大的缺点,因而导致不小的错误。如《李白与杜甫》那样的作品,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这可能是他说得最重的话了,然而,也就如此。
那么,如果说是因深受反右、文革之苦,对当时重压下的知识分子的“奴颜媚骨”有些理解之同情呢?也不尽然。
同样是关于“扬李抑杜”的问题,看看前面对刘大杰的用词之严厉。再有,当评价与郭氏类似但并没那么露骨的吴晗时,黄裳说“他一直是紧跟,而缺乏自己清醒的思考,这是他的缺点。历次运动,直到‘反右’,他只是以一个忠顺的政治棋子活动。……直到《海瑞罢官》,陷入自己也莫名其妙的政治漩涡,终于死去,真是一个悲剧” (致李辉信)。
黄裳为什么对郭氏这么客气,而对与其类似的却摆出另一幅态度?这就需要谈一点儿历史。
我们回头再看前面提及的《郭沫若》,里面讲了两件事,一是回忆了1946年听郭沫若对国民当局充满愤激的一个讲演,当时做为记者的黄裳曾笔头采访了他,于此到看不出什么。另一件事是1947年黄裳在上海编报时曾得到过郭沫若的大力支持,他做文汇报的副刊时,组织并发表了一些文化界“进步”作者的诗文,后来在白色恐怖下被查封了,郭沫若当时写的是一首七绝“偶语诗书曾弃市,世间仍自有诗书。周厉当年流彘后,卫巫勉业复如何”,第一、二句用典秦始皇“有敢偶语诗书,弃市”,就是但凡在一起谈论儒家诗书的,杀,但是“诗书”并没绝于世。第三、四句,用典周厉王以卫巫祝监视国人,让他“监谤者,以告,则杀之”,那后果是“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结果,周厉王还是被国人赶下了台。此诗主要是抨击“国民党反动派”钳制言论的罪行。文中说“当重新发现这诗稿时,我的惊异更是难以形容。如果不是原迹写着明确的时间,人们是有理由怀疑它是十年前的‘近作’的吧”,还说“他这首诗的抨击对象是一九四七年的国民党反动派,但诗人创作时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却使他的作品有了长久的生命力,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它仍然活着,而且还将更长久地活下去”,这就有些肉麻了。
avatar
关粉儿
2楼
@T生 2016-04-19 15:39:17
文学论域中,不谈作品只论人的,我看,都是对自己过于宽容了。
这年头,推崇李白的浪漫,读不了杜甫现实主义诗作的年轻人多了,他们都是逢迎了谁?不过是,他们没有被评的“资格”。
评论员们,读过《女神》没有?读过《女神》,就该知道郭沫若,与谁志趣相投了。
-----------------------------
呵呵,读过
郭沫若欣赏李白
跟他恶意贬低杜甫没半分关系
avatar
关粉儿
3楼

T生: 2016-04-19 16:41:49 评论
你若能论断文学评论中的“恶意贬低”,一、要证据;二、要证明这与作者的文学倾向无关。我看姚文元式的思维方式,是没能力做到这两点的。
T生: 黑名单 删除 举报 2016-04-19 16:46:37 评论
所谓贬低的论断,哪位能先证明了,这与千年历史的“文人相轻”无关,再往政治上靠,也来得及。更别提还加了“恶意”的罪名。“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是钉子”,这才是自己该反思并慎言慎行的。
-----------
T老师大概没看过《李白和杜甫》吧
里面恶评杜甫的很多,你自查吧
但早年的郭沫若可是写过“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
当然,你可以认为后来郭氏的文学倾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没什么不可以:)
avatar
关粉儿
4楼
T生: 黑名单 删除 举报 2016-04-19 17:49:19 评论
要别人自己去查,是很不老实的言行。一个人连,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权责对称意识,都没有。更何况还不是文学评论,是直接对他人扣帽子上罪名。我看不出,这与”“退田”、“平冤狱”就是当时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斗争焦点”这种论断,还有什么区别。
呵呵,我还不怕说一句,只要你能坐实了所谓“恶意贬低”,给个样板出来,我马上就可以拿来套用,这书话所谓的文学评论,负面表述的绝大多数都是“恶意贬低”。其中就包括对郭沫若作品的所谓文学评论。
--------------
之所以懒得贴,是因为无论贴什么,你T老师都不会说那是“恶意贬低”,我自然也无法证明,这种扯淡式的争论,我实在没兴趣
随便贴一段郭评价老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品位去吧



avatar
关粉儿
5楼
@独庸生 2016-04-19 20:53:16
关粉儿很喜欢黄裳?写了好几篇黄裳眼中的,,,
这里读书人真多
-----------------------------
独兄,还好
这老头挺有意思,他的观点虽然很多不赞同,但绝对是个人物,挺硬气
avatar
关粉儿
6楼
@小桃花庵 2016-04-19 21:38:28
关粉儿很喜欢黄裳,黄裳不喜欢关粉儿,黄裳很喜欢黄宗英,呵呵!
-----------------------------
是的,他很喜欢黄宗英,据说名字就有这意思,黄宗英的衣裳,但有人说“裳”读chang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