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传奇医路——聊聊那些传奇的医和案
avatar

传奇医路——聊聊那些传奇的医和案

zhoulinshijie
1楼
盘古开天地,鸿钧分七宝。洪荒祖巫战,封神定乾坤。女娲搓黄土,神农百草出。五毒并六淫,天灾合人祸。天师悯苍生,岐黄济天下。
医,本为救人,救世。
路,诚为互通有无。
数千载光阴河流中,有多少生离死别?有多少悲欢离合?有多少繁荣盛世?又有多少国破家亡?
俱往矣,尘归尘,土归土。
卑微也罢,显赫也罢,都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片段,如白驹过隙般,闪过了,消失了。谁还记得汉朝历代皇帝的名讳?又有几个人能把清朝十二帝的名号一一列举?
avatar
zhoulinshijie
2楼
吾,一介布衣,非医非道非佛非巫。
在此开贴。聊聊名医往事,只图雅俗共赏我大中华医路上的传奇风光。非为看病,亦不在此开方。
avatar
zhoulinshijie
3楼
秋梨又叫酸梨学名安梨,分布河北燕山一带和东北。果实约200克,扁圆形,成熟时比较酸,有点淡淡的甜。耐储运,以前多为冬季在水果比较稀少时吃,经过几个月的储存,果实变软,酸味降低,口感变好,但颜色较差好像变烂。因此北京,天津等地也称烂酸梨。酸梨本身酸度就较高因此,在农村直接用来作醋,称酸梨醋,酸梨醋酸度较低,有甜味,拌凉菜很好吃。 酸梨树寿命较长,在燕山一带的老酸梨树达到一百年左右,若管理得当,单株产量可达五百公斤。
其性甘寒微酸,有清热利尿、润喉降压、清心润肺、镇咳怯痰、止渴生津的作用,它还具有镇静安神、养心保肝、消炎镇痛等功效,有防治肺部感染及肝炎的作用。常吃炖熟的梨,能增加口中津液,防止口干唇燥,不仅可保护嗓子,也是肺炎、支气管炎及肝炎的食疗品。
avatar
zhoulinshijie
4楼
天下之大,造物神奇。 秋梨,生于燕山和山东一带,乃土化生木之地。自古燕赵多豪杰,都是脾旺肝达之人,体健力雄。秋梨者,从土化生木之地而生,乃木之果。木之子,火也,又味酸中带甜,从酸变甜,其意在火中生土,酸以敛之,故可调肝益脾生津敛精。此案实乃借局部地区天地造化以成人之美也。
avatar
zhoulinshijie
5楼
叶天士用酸梨的医案:
浙右某孝廉约伴入都会试,舟至姑苏,孝廉病矣。同伴唤舆送至名医叶天士家诊治。叶诊之良久,曰:「君疾系感冒风寒,一药即愈。第将何往?」孝廉以赴礼闱对。叶曰:「先生休矣,此去舍舟登陆,必患消渴症,无药可救,寿不过一月耳。脉象已现,速归,后事尚及料理也。」遂开方与之,谕门徒登诸医案。孝廉回舟,惶然泣下,辞伴欲归。同伴曰:「此医家吓人生财之道也。况叶不过时医,决非神仙,何必介意。」次日,孝廉服药果愈。同伴益怂恿之,遂北上,然心甚戚戚。
舟抵江口,风逆不得渡,同人约游金山寺。山门前有医僧牌,孝廉访禅室,僧为诊视曰:「居士将何之?」以应试对。僧蹙额曰:「恐来不及矣。此去登陆,消渴即发,寿不过月,奈何远行耶?」孝廉泣下曰:「诚如叶天士言矣。」僧曰:「天土云何?」孝廉曰:「无药可救。」僧曰:「谬哉,药如不能救病,圣贤何必留此一道?」孝廉觉其语有因,跽而请救。僧援之曰:「君登陆时,王家营所有者秋梨也。以后车满载,渴即以梨代茶,饥则蒸梨作膳。约至都食过百筋,即无恙焉。得云无药可救,误人性命耶。」孝廉再拜而退。行抵清河,舍舟登车,果渴病大作矣。如僧言,饮食必以梨,至都平服如故。入闱不售,感僧活命恩,回至金山,以二十金及都中方物为谢。僧收物而却其金曰:「居士过苏城时,再见叶君,令其诊视。如云无疾,即以前言质之。彼如问治疗之人,即以老僧告之,胜于厚惠也。」
孝廉如言往见天士,复使诊视曰:「君无疾何治?」孝廉以前言质之,天士命徒查案,相符,曰:「异哉,君其遇仙乎?」孝廉曰:「是佛,非仙。」以老僧言告之。天士曰:「我知之矣。先生请行,我将停业以请益。」遂摘牌散徒,更姓名,衣佣保服,轻舟往投老僧,求役门墙,以习医术。僧许之,日侍左右,见其治过百馀人,道亦不相上下。告僧曰:「余亦有所悟矣。请代为立方可乎?」僧曰可。天士作方呈览,僧曰:「汝学已与始苏叶天士相类,何不各树一帜,而依老僧乎?」天士曰:「弟子恐如叶之误人性命,必须精益求精,万无一失,方可救人耳。」僧曰:「善哉,此言胜于叶君矣。
此医案即为用酸梨治疗消渴病,即当下所说的糖尿病。
对此案的解析如下:
天下之大,造物神奇。 秋梨,生于燕山和山东一带,乃土化生木之地。自古燕赵多豪杰,都是脾旺肝达之人,体健力雄。秋梨者,从土化生木之地而生,乃木之果。木之子,火也,又味酸中带甜,从酸变甜,其意在火中生土,酸以敛之,故可调肝益脾生津敛精。此案实乃借局部地区天地造化以成人之美也。
avatar
zhoulinshijie
6楼


avatar
zhoulinshijie
7楼
钱叔玉吐血之变——黄元御
钱叔玉,初秋农事过劳,痰嗽唾血,紫黑成块,一吐数碗,吐之不及,上溢鼻孔。肌肤生麻,头痛寒热,渴燥食减,出汗遗精,惊恐善忘,通夜不瞑,胸腹滞痛,气逆作喘。朝夕倚枕侧坐,身欹(欹,斜也。)血遂上涌。天寒风冷,或饮食稍凉,吐血更甚。右脚热肿作痛,大便塘滑。遂用温中燥湿降逆之法 ,进茯苓、甘草、半夏、丹皮、牡蛎、桂枝调治 ,月余而愈。
吾析此案如下:时值初秋,过劳而发衄血,并痰嗽。秋,金主令也。气藏于金,血藏于木。肺主气,肝主血,而气根于心,血原于肾。心火清降,则化肺气,肾水温升,则化肝血。脾土左升,肝血上行而化心火,阳气发生,故精不下走,胃土右降,肺气下行而化肾水,阴气收敛,故血不上溢。气降而不至于陷泄者,血温而升之也,血升而不至于逆流者,气清而降之也。水木不能温升,则下病遗泄,火金不能清降,则上病吐血。
血升而化火,故水不下注,气降而化水,故火不上炎。农事过劳,必耗气。恰逢天气之燥,感地气之湿,肺气弱不能将燥湿之气,至其郁结于上。秋收农事,时令之劳也。劳苦动人中气,必有急紧之情,肝脾清生不足。起居不节,发力络脉伤,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
衄于鼻,源自肺脏,吐于口,始由胃腑。血之别道上溢者,虽各有来历,其因在肺胃之不降也。溢而即吐者,血色红鲜;其离经瘀停,陈宿腐败,而后吐者,则成块而紫黑也。肺胃常逆,乃血之上溢之因也;口鼻横流,绝非初行耗披荆斩棘力,然轻车熟路,长久之行也。
天寒风冷,渐至冬,天寒更甚,吐血亦多。饮食稍凉,脾胃凝滞。水谷之精不能布输四肢,经络闭塞皮毛而为麻。外有风寒外束,营卫之气壅塞汗孔之中,无法畅行;内有食寒饮冷,肠胃之神却澡冰水梗阻。内外交困,水谷不消,胆火不得下行,必逆行而上,故血来倍多。
胆火虚浮,逆行冲撞,故头痛也;脑失精养,心神浮散,至其善忘也;下泻精气,魂魄飘荡,惊恐之由也。
方中用茯苓去脾土之湿,择甘草补胃土之弱,脾胃健则中气得行。半夏敛降燥湿,干姜暖肾助脾,更有白芍疏肝丹皮泻胆,舒顺胃肺,还有牡蛎下行肺气促益降火敛肾。桂枝温补肝肾。补中而燥土,升陷而降逆。阳回湿去。谷神来苏,中枢已运,四维自旋,随推而转,因荡而还,水火金木,皆得其处而安其常。
avatar
zhoulinshijie
8楼
摘自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 中风
内容:
钱 偏枯在左。血虚不萦筋骨。内风袭络。脉左缓大。(肝肾虚内风动)
制首乌(四两烘) 枸杞子(去蒂二两) 归身(二两用独枝者去梢) 淮牛膝(二两蒸)明天麻(二两面煨) 三角胡麻(二两打碎水洗十次烘) 黄甘菊(三两水煎汁) 川石斛(四两水煎汁)小黑豆皮(四两煎汁)
用三汁膏加蜜。丸极细。早服四钱。滚水送。
叶天士的医案写的太精炼了,只写了最最主要的症状和分析,那么如徐灵胎都没有细致的讨论。当然,可能当时的读书人或者医生的基础都很好,一下子就抓到了主证。但是就实际问题而言,还是需要解析一下。
解释:偏枯者,血虚,虚到肝风内动,于是经络枯燥,导致筋肉不萦筋骨,所以有这个问题。结果诊脉的时候发现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左脉缓,缓的意思是,感觉到这个脉怎么稍微慢一些?可能用仪器测量心跳的时候,还是正常的72次/分,但是就是感觉它跳的慢!这就是中医的感觉。然后是大,也就是感觉这个脉有些宽。综合起来就是有些宽,有些慢,有些散乱。
那么,怎么治疗?传奇大神叶天士给出了如下的方案:
制首乌(四两烘) 枸杞子(去蒂二两) 当归身(二两用独枝者去梢) 淮牛膝(二两蒸)明天麻(二两面煨) 茺蔚子(二两打碎水洗十次烘) 黄甘菊(三两水煎汁) 川石斛(四两水煎汁)小黑豆皮(四两煎汁)
制首乌和石斛的剂量最大。那么说的是什么?制首乌可以养肾精养肝血(养肝血详细看一下《玉楸药解》,不多解释),石斛是养肝,清凉滋润,并且能引气下行。枸杞子养肾精,当归身入肝养血,怀牛膝直接引气下行,明天麻熄肝风,茺蔚子凉肝活血,黄甘菊凉血熄风,小黑豆皮滋阴养血,平肝益肾,还能利尿。于是,以养肾精养肝血,熄肝风,清凉滋润,引气下行,最后还要把毒素通过利尿的方式排出体外。果然是大神风范,数剂即可奏功。
avatar
zhoulinshijie
9楼
摘自叶天士《临症指南医案》 中风
内容:
陈(四七) 肝血肾液内枯。阳扰风旋乘窍。大忌风药寒凉。
炒杞子 桂圆肉 炒菊花 炙黑甘草 黄芪(去心) 牡蛎
又来了一个中风的,而且形容枯槁,满脸都是褶子皱纹,走路都一步三摇,颤颤巍巍的。大神叶天士也很无奈啊,怎么刚好了一个,又来一个?您高寿啊?47了!
47岁的时候已经步入老年(清代,47已经算是老年),确实可以这么了。但是您这个阳气也太燥了,直接成了龙卷风一样,旋转到了眼耳,所以就感觉双目昏花发热发胀,耳鸣不止。怎么办?套用上面的思路,来点石斛滋润一下?
大神也套用方子?不会的。大神是一病一诊。所以,为了防止因为清凉太过导致的肾火被灭,所以大神又换了一个思路,把枸杞子,菊花都炒了,甘草也用蜜炙,这样可以缓和药性,不至于太寒凉而导致最后的阳火熄灭,毕竟是风烛残年了么!桂圆熟于八月,得火气而滋润,所以可以养心健脾,用它来辅助一下心火,自然有聚神的功效。然后用炙甘草直接益胃气。黄芪益气,大量可以生津液,最后用一点点的牡蛎,把药物引入到了肾。可以说是心火胃土兼顾,生精以养血。属于病极虚,故慢治。
avatar
zhoulinshijie
10楼


欲交流,加此微信群。
非诚勿扰!!
在此谢过!!
avatar
zhoulinshijie
11楼
发个自家医案如下:
朋友家的小女儿,被螨虫咬了一脸的包,开始是疙瘩,然后在疙瘩上面长水泡。
取方如下:
花椒 川楝子 蛇床子 苦参 百部 丁香 茯苓
用后速效,擦两次即明显消肿,包的中间有点出水。
一夜后脸上的包好了很多。一日半后基本如常。
解析如下:
螨虫者,湿生之物。佛经有云,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既然感湿气所生,则应祛湿。以花椒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川楝子除湿热、止痛、杀虫;蛇床子祛湿杀虫,苦参清热除湿,利尿、祛风,杀虫;百部杀虫止痒,丁香芳香化浊杀虫,湿中通气,最后以茯苓渗湿,则湿土开,木气升;湿气去,清气上。故此,一剂奏功。
avatar
zhoulinshijie
12楼


这个灵芝可以给小孩子当伞用了
avatar
zhoulinshijie
13楼
稍微提醒一下:
又一个大节气变更,从暑湿到凉燥之秋,如阳气不足,可能导致腹痛腹泻;如燥气太过,也会咽干眼灼。稍稍留意,速速处理,天时地气变更,人体机能必须跟上节奏才能舒适。
avatar
zhoulinshijie
14楼
《吴鞠通医案》中的一个医案
郭男 八岁 癸亥七月十一日 咳而呕,胃咳也,痰涎壅塞,喘满气短。
半夏(三钱) 小枳实(一钱) 陈皮(一钱) 杏仁(二钱) 苏梗(二钱) 生苡仁(三钱)生姜(二钱) 茯苓(三钱)
吴大神的这个医案很有意思。一开始“咳而呕,胃咳也,痰涎壅塞,喘满气短”的症状,应该是孩子有些脾寒痰多(估计是家境好,夏天吃了冰窖里的凉冰,还洋洋自得以为对孩子很好),于是大神先给了一个方来处理。也即:半夏(三钱) 小枳实(一钱) 陈皮(一钱) 杏仁(二钱) 苏梗(二钱) 生苡仁(三钱)生姜(二钱) 茯苓(三钱)
在这个方中,半夏是降逆祛湿的,枳实是开胸下气的,陈皮力气,也即调通上下不顺的气,杏仁理肺气,苏梗温而解表,发散风寒,宣肺止咳,生姜暖脾胃,薏苡仁去脾湿,生姜降逆止呕,茯苓祛湿。
有看官就问了,既然又来复诊,那么上面的方子有没有效果?一定有效果。但是,可能这个孩子平时胃口已经不好,而且痰又多,家里人因为他生病了,变着法子给他补充营养,于是各种好吃的都吃了;同时因为拗不过孩子,时不时的又给他吃了点冰来消暑,结果痰多的问题没彻底解决,胃又因为吃了不好消化的、吃了凉冰而变得不好了,开始呕吐了。于是,这个孩子的症状就变成了“痰涎壅塞,喘满气短”。这个症状的意思是,口水流的太多,而且满是痰(不仅痰多,而且听他都喘气喘到出的多,进的少,呼吸很浅)。家长一看,怎么又出问题了?于是赶紧又把孩子带到了大神这里。
大神即于前方内加∶
苦葶苈子(钱半) 半夏(二钱) 苏子(二钱)
去苏梗再服二帖。
对于这种水漫金山的症状来说,剂量是不足的。所以,吴大神就对组方和剂量进行了调整:
苦葶苈子(钱半) 半夏(二钱) 苏子(二钱)
解释如下:苦葶苈子,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它最拿手的就是祛痰平喘,下气顺气,半夏同样也要加量,大剂量的攻坚克难,利水祛湿,并且把那个解表散热的苏梗用苏子替代,来除痰降气,止咳定喘。
这样做的目的呢?既然主证突出,那就对主证来入手,先解决主要矛盾,下气利湿。
这个孩子呢,这么是治好了,不喘也不吐了。
后面怎样?还是病了。虽然又病了,但是不影响吴大神的信誉,谁说一次性根治顽疾?治病需要时间,就如同养树还要十年时间!
二十天后,孩子的家长又把他给带过来了。医案继续如下:
二十日 小儿脾虚,湿重胃咳。
姜半夏(六钱) 焦曲(二钱) 小枳实(钱半) 杏泥(三钱) 旋复花(三钱,绢包) 苏子霜(钱半) 茯苓(三钱) 生白扁豆(三钱) 生苡仁(五钱) 生姜汁(每次冲三小匙)
这次呢,症状有所不同,脾虚了。久病耗气,果然脾虚。但是不再时常呕吐满嘴流口水,只是经常咳嗽,偶尔感觉胃里的食物往上翻。于是吴大神就采用去健脾祛湿益气的办法。这次以姜半夏来解决下气祛湿的问题,并且加上了暖胃的神曲,同样用了小剂量的枳实来开胸下气,用杏仁来理肺气,从而将脾的津液输布全身。用旋覆花引天气下行,辅助杏仁;苏子霜比苏子的好处在于它有降气平喘之功,但无滑肠之虑,所以对于这个于脾虚便溏的喘咳患者更为切证。茯苓温阳利水祛湿,薏苡仁健脾祛湿,白扁豆健脾调和中气,生姜汁暖胃散寒下气,直接将药气引入到胃和肠道中。
这次孩子家长算是学乖了,认真监督孩子的饮食和日常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效果不错,于是来复诊,大神又微调了一下方子:
即于前方内加∶
广皮(二钱) 杏仁(二钱) 苏子霜(钱半) 去神曲
十帖
往往虚的时候,会出现脾虚痰多。当脾的气开始恢复的时候,又可能因为气机升降失调导致时不时的肚子串气咕噜噜响,偶尔胃里还要上翻,感觉嘴里发甜发苦。所以,这次大神加上了理气的陈皮。所谓理气,就是交警指挥交通的意思,该上的上,该下的下,各行其道。最终的目的是将脾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走小便,即温阳利湿;一部分走肺,化为身体所需的津液。采用这种思路,又经过了十几天后,这个小孩子才算是彻底康复。
按: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伤了,真心不易恢复。所以,天热少喝冷饮少吃冰棍冰淇淋,一旦伤了脾胃,那可真是天天肚子疼,拉肚子,吃什么都不香了,受罪的还是自己。爱自己,请注意养身体。
avatar
zhoulinshijie
15楼


乾隆皇帝给黄元御题写的匾额“妙悟岐黄”

黄元御坐像
avatar
zhoulinshijie
16楼
---- 身麻 ----《汪石山医案》
一妇或时遍身麻痹,则懵不省人事,良久乃苏。
医作风治,用乌药顺气散,又用小续命汤,病益甚。
邀余诊之,脉皆浮濡缓弱。
曰:此气虚也。麻者,气馁行迟,不能接续也。如人久坐膝屈,气道不利,故伸足起立而麻者是也。心之所养者血,所藏者神。气运不利,血亦罕来,由心失所养而昏懵也。
遂用参、芪各二钱,归身、茯苓、门冬各一钱,黄芩、陈皮各七分,甘草五分,煎服而愈。
一位妇女周身麻痹,听起来就挺吓人的,肯定想的是病很严重,甚至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程度了。于是,有医生就用了乌药顺气散,组方如下:乌药(二钱) 陈皮(二钱) 麻黄(去根节.一钱) 白僵蚕(炒.去丝嘴.一钱) 川芎(一钱) 枳壳(麸炒.一钱) 甘草(炙.一钱) 桔梗(一钱) 白芷(一钱) 乾姜(炮.半钱)
目的是治男子妇人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遍身顽麻。凡卒手足瘫痪、言语塞涩,先宜多服此药,以疏通气道,然后随证投以风药。
那么,既然是能通气,到底是不是好药?当然是好药,但是不是对症药。
接下来又用小续命汤:
麻黄、桂枝、防风、防己、杏仁、黄芩、人参、甘草、大枣、川芎、白芍、大附子、生姜。目的是:中风卒起,筋脉拘急,半身不遂,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或神志闷乱。那么对不对症?也不对症。为什么不对症?因为在汪机大神出手之前的病案里,没有记录病人的脉象如何。
对于中医来说,望闻问切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这巧。既然只有问诊,没有切脉,还没有对症,由此可知,此医生的诊病技术也没有他自己想象的那么高明。所以,只是听了一些症状,就赶紧来了一个按证寻方的做法。结果,没找到病的根源,病不仅没好,还更严重。
本来呢,家里人就吓坏了,孩子老公都已经手足无措六神无主,现在这医生不是火上浇油么!赶紧的,别折腾到了,去找大神吧。
于是,汪机大神出手了。一搭脉,脉皆浮濡缓弱。什么意思?六脉都是浮,濡,缓,弱。整个是身体内部都无气血,只有体表还有些外感的意思了。于是,大神就给下了如下的结论:此气虚也。麻者,气馁行迟,不能接续也。如人久坐膝屈,气道不利,故伸足起立而麻者是也。心之所养者血,所藏者神。气运不利,血亦罕来,由心失所养而昏懵也。也就是说,气血不足,那么连心跳都跟不上了,自然肌肉经络没有气血濡养,会出现麻木的症状,而且时不时的因为亏气严重,气不足何以化火生神?无神,哪来的清醒?所以,还是迷迷瞪瞪的吧,这就类似于有人招呼有人问,她的心神也没有响应了,被认为是昏睡不行了。
既然大神根据脉诊确定了症状,那就开方吧:
人参、黄芪各二钱,当归身、茯苓、麦门冬各一钱,黄芩、陈皮各七分,甘草五分。
对此方解释如下:人参,大补元气。人参被称为地中之精华,多年在地中吸取天气精华,乃补元气的第一药物。黄芪,通过补后天脾胃之气,进而益周身之气。气为血之帅,既然气足以填充全身脏腑经络,那么元帅已至,自然血这个军队就得跟着到,所以,此处大剂量补气,其意在此。然后,用当归身补血,从而气血双补。
各位看官就问了,既然气血都补了,还亚欧其它的要干什么用?还是有用的。看看以前的方子,顺气下气,扶阳利湿,自然津液亏失,不能化生精血。于是用麦冬来补肺气来生津液,用茯苓来健脾去湿,从而生血;黄芩来调治上一个方子的大附子,生姜,麻黄的热性,陈皮调通气的升降,最后防止药性太猛,稍稍加一些甘草来调和药性,使得所有的药都缓缓的到达目的地。
avatar
zhoulinshijie
17楼
对中医治疗速度的认知:
中医的药,对症以后,真的是如汤沃雪,效若鼓桴。
按:经方治疗对症的病,自然当得起“如汤沃雪,效若鼓桴”的评价。汉代以后的名医中,各位大神的医案里,同样的案例很多都是一剂效,三剂止。例如,黄元御神医治疗乾隆皇帝的病也是“如汤沃雪,效若鼓桴”,所以才有了“妙悟岐黄”的御笔匾额。
avatar
zhoulinshijie
18楼
陈姓小儿泄泻慢脾危而复安治验 来自《一得集》
武林吉祥巷陈维和四岁小儿.仲秋患泄泻.已近一月.粒米不进.盖五六日矣.腹痛口渴.泄泻无度.身热咳嗽.将成慢脾暑瘵.病已垂危.乃召余诊.方用清暑化积之品.以鲜荷叶、鲜芦根、黄连、黄芩、木香汁、甘草、橘红、莱菔子、鸡内金、车前子、益元散等.服两剂而诸症大减.一日仅泻两三次.胃得安谷.嬉笑遂尔如常.惟食后犹患完谷不化.遂改用通补脾胃之方.如西洋参、荷叶蒂、茯苓、焦甘草、橘皮、木香、冬术、炒扁豆、石斛、谷芽、泽泻、五谷虫等.养胃阴而升脾阳.调理数剂.诸症悉愈.越数日又重感暑邪.泄泻复作.身复发热.咳嗽气促.乃专清暑邪.以荷叶、芦根、扁豆花、香连、谷芽、泽泻、益元散、绿豆皮等.调理数剂即愈.
四岁孩子,在秋天开始猛烈的拉肚子,时间已经长达一个月,而且已经五六天吃不下任何东西,甚至说是粒米不进,这可真是愁怀了家长!不仅拉肚子,还肚子疼的想打滚,口渴,喝水有拉肚子,身体发烧,咳嗽。按大神的说法,是中暑了,属热不解,湿气泛滥于阳明,夹以秋日寒气渐盛,于是孩子的肠胃受不了, 就开始拉肚子了,而且是拉肚子就止不住了。大神用的是什么?清暑化积的药物。鲜荷叶祛湿、鲜芦根清虚热、黄连苦而燥湿,兼能清热、黄芩清热、木香汁芳香醒脾燥湿理气、甘草和胃调中、橘红祛痰消咳、莱菔子顺气、鸡内金养胃、车前子利水行小便,使得肠道中的水从小便走、益元散中的滑石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等。在用鲜品中药后,服两剂而诸症大减.一日仅泻两三次.胃得安谷.嬉笑遂尔如常。
到此,也仅仅是拉肚子止住了,但消化功能如何?还没恢复!惟食后犹患完谷不化.遂改用通补脾胃之方.如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养胃阴补气、荷叶蒂祛湿效果比荷叶更好,治血痢,泄泻很不错;茯苓祛湿、焦甘草火中生土补胃气、橘皮祛痰理肺气、木香醒脾燥湿理气、白术去脾湿、炒扁豆养胃气、石斛生津液且清虚热、谷芽养胃、泽泻将多余的水以小便形式排出、五谷虫清热,消滞,对疳积、腹胀等非常适合.综合下来,这个组方能够养胃阴而升脾阳.所以,这个方子数剂后,诸症悉愈.
本来以为没事了,但是孩子就是孩子,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没几天又再次感暑邪.又开始猛烈泄泻.身复发热.咳嗽气促。症状和前面差不多的,但是胃气明显比第一次拉肚子的时候好多了。所以专门清暑邪.以荷叶祛湿清热、芦根清虚热、扁豆花芳香化浊解暑化湿,和中健脾、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木香醒脾燥湿理气、谷芽养胃、泽泻利湿、滑石粉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甘草调中和胃、绿豆皮解热毒(夏天最常喝的绿豆汤,常用于解暑,这里用的皮,功效更强).调理数剂即愈.
按:暑湿之疾,常发于寒秋,病于泄泻。
avatar
zhoulinshijie
19楼
医理随笔(一)
天有六气,人有六腑,地有五行,人有五脏。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得脏腑。天之六气,太阳,阳明,少阳,太阴,撅阴,少阴;人之六腑,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上焦。
撅阴风木,有气有象有形。撅阴是名,天气是风,地形是木,当然还有对应人体的心包和肝。现在让我们先想一想,天气是什么以及怎样体现天气?其实天是气,是没有具体的形状的,也就是说是天通过气对人体有影响。那么人是怎样感受到天气呢?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善假于物也。也就是通过有具体形象的物来表现。对风来说,古人最直接的就想到树木了,当然你也可以联想到其他的东西,其实是无所谓的,只要能明确的表现风就行了。在人体来说,对应的是胆,如果有人见过胆汁的话,想想是什么颜色,绿色。这就对了,你现在已经能够将天地人联系起来了。
avatar
zhoulinshijie
20楼
@瓶中精灵27
请教楼主,女性,天生肾气不足,脾胃阳虚。平日如何调养?
恰好有个朋友的症状类似。两年前的医案,被某市中医院治疗后,补即上火,泻即拉肚子,手脚发凉,喉中痰多。多方求医未果,经人介绍至吾处。一方下去,感觉肠胃舒适,脸上的斑点减少,气色开始好转,精力逐步恢复。又两方,基本恢复。
此处,发其中一个组方,不解释。
酌情参考。
鹿角片 肉桂 苍耳子 熟地 干姜 鸡内金 炙厚朴 白参 山药 山萸肉 巴戟天 仙灵脾 炒杜仲 丹参 血竭 桂枝 砂仁 半夏 茯苓 炒苍术
avatar
zhoulinshijie
21楼


岐黄论道图
avatar
zhoulinshijie
22楼
如何断定中医的水平
自古以来,中医就有神圣工巧的说法。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师;切而知之谓之工。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什么病,这是神医。例如,扁鹊见蔡桓公的记录。扁鹊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什么病,这就是神医的典范。通过声音,包括说话的声音,呼吸的声音,加上身体的气味,结合望诊的结果来断定病症,这就下降了一个档次。通过问诊方式,比如说各种问题各种回答,然后直接告诉你什么病,这是师父级别的。这三个境界,都是不直接接触病人身体就能准确判断病情。最后一个,是切脉,通过三部九侯或者直接就是寸口脉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这就是巧医。
值得留意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前三个境界的中医/道医宗师。因为这种级别的宗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记载的,也就百人量级。如现在还有,那么也不是寻常百姓能接触得到的层次。最后一个,靠脉诊来断病,依然是非常厉害,能在这个层次上构架医学体系的人,也是建立了个人的认知系统,处方调药都会有独到之处。
第四个境界,是人的身体敏感度资质限定的,即所谓的气感。没有这个气感,何谈中医的诊脉。再往上的境界,不仅要有气感,更是要依赖于人的感悟能力,即所谓的根器,悟性。所以,越往上的境界越难,因为不知道也不确定到底是什么因素限制了能力的提高。这里不再多言。
还有一种说法是,好医生大概十个病人能治好八九个左右,一般的医生大概十个治愈六七个,差的医生连一半都没有。这个好医生,大概也在巧医的量级附近了。所以,看看治病的效果,也能判断一个医生的水平。如果看的不是好医生,还不如不治。治了不见得好,但是不治肯定不会治坏。
如果还感觉遥远,那就看看离医生最亲最近的人,比如亲戚朋友邻居,附近的人,会不会找他看病。如果是,那就说明不错,这么多年的能力已经得到认可。否则,还是再观察观察吧。
avatar
zhoulinshijie
23楼
慢性食物二次中毒趣谈(来自奇效良方)
杨立之自广府通判归楚州,喉间生痈,既肿溃而脓血流注,晓夕不止,寝食俱废,医者束手。适杨吉老来赴郡守招,立之两子走往邀之。至,熟视良久曰:不须看脉已得之矣。然此疾甚异,须先啖生姜片一斤,乃可投药,否则无法也。语毕即出。子有难色,曰:喉中溃脓痛楚,岂宜食生姜?立之曰:吉老医术通神,其言不妄,试取一片啖看,如不能进,则屏去无害。遂食之。殊有甘香,稍加益至半斤许,痛处已宽;满一斤,始觉味辛辣,脓血顿尽,粥饮入口,了无滞碍。明日招吉老谢而问之。对曰:君居南方,多食鹧鸪,此禽好啖半夏,久而毒发,故以姜制之。今病源已清,无服他药。子记唐小说载崔魏公病此,医梁新诊之,曰:中食毒。仆曰:常好食竹鸡。梁曰:竹鸡多食半夏苗,盖其毒也。命搅生姜汁折齿灌之,遂复活。甚与此相类也。
这是一个关于广州府判杨立的故事。府判是是一个古代官职的名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秘书,当然,不是随随便便的秘书,也是省委的大秘,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州一下是没有设置这个职位的。这位杨大秘生病了,还不是一般的病,是咽喉生疮,嗓子那是肿了,要命的还化脓,从早到晚的脓血往外流,一直没有停止的迹象。不能吃饭,不能睡觉,真的是要命啊。关键还有一点,周围的医生束手无策,真的是一点活路也没有,让人崩溃,还让不让人活啊?!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恰好赶上杨介老先生到这个地方办事(具体来说招人),杨立的两个儿子过去老先生住的地方,邀请这个杨介老先生去给老爹看看病,看看有没有办法把老爹就回来。毕竟有爹在的话,还能拼一拼爹,让自己能过得舒服一点。杨介老先生一听啊,原来我还有一个老乡是做官的,而且官还不小,一想呢既然他能求我看病,我还是去一趟吧,万一治好了,是不是以后找他办事也方便一点(纯属意淫)。老先生过去到杨立的房间,仔仔细细站着看了一会,那叫是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的,使劲的瞧了半天,正当人们怀疑的时候,老先生开口说话了,不用担心啊,我连脉都不用摸,已经知道怎么治疗了(一个大写的装……啊)这个病有点奇怪,需要老爷子吃一斤的生姜才能治,不然神仙也救不了他。儿子听了这话,心理想,这不是坑我爹吗?好好的人,吃哪门子生姜啊,能吃的进去吗?顿时脸上就不高兴了,对这老先生就说,您是不是老眼昏花啊,我爸是嗓子化脓,疼的要死要活的,吃吃得了生姜吗?这时候还是老的精明,直接训儿子,(其实是给杨介老先生一个台阶下),老先生的医术像神仙一样,不会乱开方子的。再说了,一片姜也没几毛钱,我吃不进去,扔了也没事。于是让保姆去大街上买姜去了。保姆买回来以后,老爷子拿起来就吃,那叫是一个狼吞虎咽,儿子都看傻了,老爷子真的是有病!姜是这么吃的嘛?老糊涂了吧?!在老爷子看来,姜到嘴里面就非常的甜,比平时的山珍海味都好吃。一会的功夫,就吃了半斤的生姜(牛……)!吃着吃着就觉得嗓子不疼了,而且吃的时候嗓子好像也不那么堵的慌了,越吃越觉得爽啊。吃到一斤的时候,嗓子也不流脓的,姜也觉得是辣了,这时候吃东西也能够吃的下了。心情那叫一个爽啊!第二天,又把杨介老先生请到家里来,准备了满汉全席,酒足饭饱之后,老先生一高兴就说实话了,说啊,老爷子,您长期在南方带着,吃了很多的鹧鸪,这鸟呢,天生的好吃半夏,时间长了啊,您就慢性的中毒了,所以必须要吃姜来解半夏的毒。到现在,您身体里面的毒已经全部解除,放心的吃喝吧,冲您这身子骨,还能再活五百年(纯粹的拍马屁)!
当然啊,唐朝的一本小说记载,崔魏公暴病而亡,一位梁大夫就说,这个是食物中毒,家里的仆人赶紧的说,我家主人喜欢吃竹鸡,一定是有人给他下毒了。梁大夫一分析,说,竹鸡喜欢吃半夏苗,大概就是半夏中毒,于是呢,赶紧的去拿榨汁机(磨)扎了一碗姜汁,给他灌了下去,结果崔魏公竟然奇迹般的复活了。
后记:现在,我们用的半夏基本上都是炮制过的,姜半夏,法半夏,很少用生半夏。我们都知道,重金属有在食物链顶端积累的趋势,而且西医也能够化验出来,但是还没有办法化验这种二次中毒吧?所以,好东西吃可以,适可而止吧。
秋天到了,那些喜欢吃螃蟹的朋友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放点生姜、紫苏之类的呢?
avatar
zhoulinshijie
24楼

岐黄要术传承千载,古方医药造福众生
avatar
zhoulinshijie
25楼
对某些中医诊病不准、疗效差的原因探讨:
毕竟现代很多从事中医的人,是建国后培养的现代中医,从医学院读书出来的。医学院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呢?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天涯的这篇帖子:
中医学院为何培养不出正宗中医(上)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288389-1.shtml
因为课程都不中不西的,导致连最基础的理论都没学到,还想学高一些层次的诊病?所以,当脉诊水平不够的时候,就要借助于化验单或者射线、B超、CT甚至磁共振之类的,那就是西医了,和中医的四诊关系不大。
再进一步说,病人基本上都不可能准确描述身体症状。就准确描述症状的能力而言,那得有多深入的认知才能做到?你这个坐诊的中医都做不到,为何想着对中医接触很少的病人能做到?
所以,病人和医生都没说出来问题的根源,糊里糊涂的就被开方治疗。效果大家想想看
avatar
zhoulinshijie
26楼
给现代脑力工作者的福利:
孔圣枕中丹的传奇——来自《千金要方》
孔圣枕中丹,组方为:远志、菖蒲、败龟板、龙骨,各等分。
远志者,志向远大也。其味辛苦,性温,入心、肺、肾经。古人取名远志,顾名思义,是指服药后能变得志向远大,智慧增益。
《千金翼方》将其放在治疗健忘的第一位;李时珍称它“专于强志益精,治健忘。”;抱朴子《内篇》云∶陵阳仲子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开书所视,便记而不忘。
《神农本草经》将石菖蒲列为上品,并云其可“开心孔,补五脏,透九窍,明耳目,久服不忘,不迷惑,延年益智,高志不老”。千金方中∶久服聪明益智。甲子日取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为末。服方寸匕,日三服,耳目聪明,不忘。
在当代名医张大昌先生的医论医案集中,菖蒲远志合用,就能提高记忆力。至于没有加龟板或者龙骨,只是张大昌先生并未针对肾阴不足、肝血弱而导致的睡眠浅轻的症状开方而已。
龟板,为中华龟的腹板,可不是现在满大街的巴西龟的腹板。《神农本草经》:味咸,平。主治漏下赤白,破徵瘕,亥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不合。《本草纲目》: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鹿鼻常反向尾,能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命、补精、补气,皆以养阳也。乃物理之去微,神工之能事。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自可心解矣。
龟板最直接的功用就是滋养肾阴。肾水足则肝木升;精足则骨长,所以对小儿发育很有好处。对于龟板,不妨看看武当山上的龟蛇,传说中的真武大帝,就带着龟蛇二仙。四圣兽中的北方玄武,也是龟蛇同体。
龙骨,神农本草经云: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瘨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生山谷。
龙,得天地纯阳之气以生,藏时多,见时少。其性至动而能静,故其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阳之纯者,乃天地之正气,故在人身亦但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后之医者于斯义,盖未之审也。人身之神属阳,然神非若气血之有形质可补泻也,故治神为最难。龙者乘天地之元阳出入,而变化不测,乃天地之神也。以神治神,则气类相感,更佐以寒热温凉补泻之法,虽无形之病,不难治矣。天地之阳气有二∶一为元阳之阳,一为阴阳之阳。阴阳之阳,分于太极既判之时,以日月为升降,而水火则其用也,与阴为对待,而不并于阴,此天地并立之义也。元阳之阳,存于太极未判之时,以寒暑为起伏,而雷雨则其用也,与阴为附丽而不杂于阴,此天包地之义也。龙者,正天地元阳之气所生,藏于水,而不离乎水者也。故春分阳气上,井泉冷,龙用事而能飞;秋分阳气下,井泉温,龙退蛰而能潜。人身五脏属阴,而肾尤为阴中之至阴,凡周身之水皆归之,故人之元阳藏焉。是肾为藏水之肾,而亦为藏火之脏也,所以阴分之火动而不藏者,亦用龙骨,盖借其气以藏之,必能自反其宅也。非格物穷理之极者,其孰能与于斯。
所以,对于常见的失眠、记忆力减退、梦遗、噩梦不醒、睡眠浅、神疲力乏,都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者或者学生来说,这个方子无疑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avatar
zhoulinshijie
27楼
石膏的用法(参考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石膏,就是化学里面所说的硫酸钙,具有微寒、发散的功效,又能透表解肌。按照《神农本草经》上面所说的,性微寒而非大寒。而很多的医生认为石膏是大寒之物,开方的过程中选用煅石膏,而非生石膏,这样就将石膏的宣发疏散的功能变为了敛涩的性质了,效果大家可想而知了吧。那么石膏能用来干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名医张锡纯是怎么善用石膏的吧。
1、小试牛刀得真性
话说名医张锡纯的长子在七岁的时候得了风寒感冒,浑身滚烫滚烫的,已经四五天的时间了。舌苔黄中带黑,但是为什么身边有个名医老爹还是没治呢?其实问题不是出在张锡纯身上,而是熊孩子不愿意吃药,你要是强迫他吃药,他就会不停的呕吐,非要把喝到肚子里面的药吐出来不可。这下可把名医给愁坏了,毕竟是自己的孩子啊,万一出了点问题,还不前功尽弃啊,这么多年在江湖上混的地位可能一下子就没了。(纯属作者意淫,那时候张应该不怎么出名,处于正在学习期间)那怎么办呢?
思来想去,就用石膏试一试吧,反正历史上那么多名医说,石膏是大寒之物,张心理是暗自嘀咕,就暂且用一两左右试一试,万一喝多了更麻烦是不?把生石膏放到药壶里面煮好,将上面的清汤给三次让熊孩子喝下去了,心理也是惴惴不安。不过呢,效果好像还不错,熊孩子体温稍稍降下了了一点。一看有效果,张信心大涨,直接又抓了二两放到药壶里面,继续煮,跟上面一样,慢慢的让孩子喝(毕竟心理没底,还是尽可能的尝试吧)这样,病又好了一点。张这下就放心了,还是继续,这下用了三两,病很快就好了。
按照我们现在的想法想一想,从早到晚一天的时间,七岁的熊孩子喝了六两的石膏,能扛得住吗?关键一点是,孩子居然喝完石膏之后,“饮食有加,毫无寒中之弊”。这下让张开始怀疑了,石膏真的是大寒之物?应该是微寒吧?一两石膏分三次慢慢的喝下去,确实是不知道石膏的药性。而其还建议周围那些不敢重用石膏的人,为什么不像他在儿子身上试验的那样,多用石膏来发挥石膏的作用。
avatar
zhoulinshijie
28楼
2、信心倍增开大方
在知道了石膏的药性之后呢,一天啊老家一个县里面的赵厚庵的夫人并了,请张锡纯过去看病。张过去一看,这下可麻烦了,什么病呢?其实就是温病,脉数洪实,舌苔黄而干,按道理来说,这也不是什么大病啊,关键还有一点,老太太二道药味就吐。这下可麻烦了
张是思来想去,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毕竟,不让一个医生开药来治病,想把柄治好了还是有点难度的。
突然看到一个孩子从眼前跑过,张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给儿子用石膏的故事了(天使啊!)。于是开了一味单方,生石膏六两,用做饭的锅煮,怕老太太闻到药味。煮好之后呢,怕老太太呕吐,一次只让她喝一勺子,喝到肚子里面以后,老太太感觉非常的烦躁,就怀疑张是不是开错药了(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看病我还是信老中医,哈哈)。张直接告诉她,我没开错要,是你病的太重,喝的药又太少的原因,于是又喝了三次,慢慢的也安静下来了,到四点钟之后,喝完了六两生石膏,病也就好了。
avatar
zhoulinshijie
29楼
3、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某天,张沧州的一个朋友董寿山生病了,刚刚过了三十岁,开始时患的是感冒发颐,大约是两腮附近的位置肿了,没控制住,几天后,颌下颈项都肿了,逐渐的蔓延到了胸部,这个肿大的势头还在向下发展。此时,是牙关紧闭,从牙齿的缝可以吃一点稀粥进去,可是咽喉肿痛,又咽不下去。当时请了几位医生,用的清热解毒之药,但是效果都不好,反而越来越重了。当时正好赶上中秋节,不停的下雨,没办法了,只好冒着雨把张锡纯给请过去了。
张锡纯来了一看,好嘛,肿成这样了,按患处,非常的硬而且热,颜色很红,这都是热盛的表现,张告诉他们说,这是一种叫虾蟆瘟的传染病,热毒炽盛,盘踞在阳明之府。必须用生石膏来治疗。正好,前面治疗的医生还没走,一听就不愿意了,心想哪来的愣头青啊,心平气和的告诉他,用过生石膏了,都用到一两了,没有用啊。张锡纯说:生石膏,是微寒之药,这么严重的病,一两哪儿够啊。于是他就开了生石膏四两,另外加了金线重楼、清半夏、连翘、蝉蜕,病人喝下去之后呢,结果,无效,反而是感觉药在胸口堵着,好像病还有加重的趋势。幸好药店就在这个村子,于是,张锡纯让再买四两生石膏,生赭石三两,再喝,后来,又加了点化痰通便的药。当时没有反应,家里人吓坏了,张锡纯说,别着急,我之所以不断的开药,是疑问这种病实在是太急了,我担心如果我万一开药慢了的话,恐怕药就喝不进去了,现在已经喝完了这么多的猛药,不用担心病没有好转,等等看。结果,到了夜里十点,患者大便通了,咽喉的肿势开始改善。
avatar
zhoulinshijie
30楼
4、试玉要烧三日满,辩药要待七年期
张治病多年,用的石膏有几万斤了,那么石膏应该怎么用呢?
1)如果外感有实热的话,千万不要用煅石膏。想一想煅石膏干什么用?最常用的是用来点豆腐,也就是用其收敛的功能。如果你用煅石膏的话,很有可能将痰火敛住,使其凝结不散,用一两就足以伤人了,直接是将金丹变为了鸠毒。
2)石膏是一种相对较重的矿物质,七八钱的话,不过一小撮的量,用这么小微寒的药物来给怕灭燎原之火是不可能的事,怎么可能有效果呢。想一想向炉子里面撒几点水的场景吧,不是把炉子里面的的火给扑灭是,而是花苗更旺了。那么应该怎么用呢,轻证亦比至两许,若有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
3)既然开了这么多的药,应该怎么喝?正确的喝法就是一次煮药好了之后,慢慢的喝,一次一点点,等到热退了就可以不用喝5了。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疑虑(自古至今,医患关系都一样),这样的话,药力总是在上焦和中焦,而寒凉不会降到下焦侵害肠胃导致滑泻拉肚子
4)怎么去买石膏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买成块的,因为药店里面的面状石膏大多数都是煅石膏。如果你想知道买到的面状石膏是生石膏还是煅石膏,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壶里面去煮,煮完了如果石膏在壶底形成了块状倒不出来,那就说明你买的是煅石膏。
avatar
zhoulinshijie
31楼
温馨提示:诸位看官,大剂量的药一定要慢慢的喝,喝几口就要停下来看看身体的反应,不然喝到肚子里面再处理就麻烦了。比如附子,煮的时间不够又大量的喝,很有可能引起中毒,这时候就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比如用黑豆解毒,热的话考虑用冷水或者冰。细辛之类的辛辣药,很有可能导致呼吸不畅
avatar
zhoulinshijie
32楼



生石膏图
avatar
zhoulinshijie
33楼
论桂枝去皮
古人用桂枝,维取梢尖嫩枝,折视之,内外如一,皮骨不分。若见有皮骨可分辨者,去之不用,故曰去皮。
avatar
zhoulinshijie
34楼


旋复花
avatar
zhoulinshijie
35楼
过几天发旋复花的,到时候你看一下就行了
avatar
zhoulinshijie
36楼
衣之镖先生的医案
杨某,53岁,男,1989年12月5日初诊。
患者十年前曽患虚劳病,值盛夏而着厚衣,其体素阳虚可知。近三月来因劳倦而发眩晕布置,并有肢冷、乏力、干呕吐涎,食欲不振等症。望其面色㿠白,舌淡体大苔滑,按其脉沉而数,证系阳虚水泛,蒙蔽清阳之窍,治宜温阳化饮,用大补肝汤加减:
桂枝15克 干姜15克 五味子15克 山药15克 牡丹皮10克 旋覆花10克 竹叶6克 炮附子10克。 水煎服,日一剂。
上方,一剂眩晕即止,又服两剂而愈,两年后随访未复发。
这个案子说的很清楚,就是虚劳病,因为劳倦又复发。什么是虚劳?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底子太差了,先天的精、气严重不足,并且后天的脾胃也不好,不能很好的运化水谷,所以才有了虚劳。所以当一个人本来夏天还要穿厚衣服来保暖的时候,你就知道他身体的阳气有多衰弱了。
这种病最怕什么?当然是变本加厉的消耗身体。一旦再次消耗,就如同篝火将要燃尽木柴的时候,再用扇子在一边使劲的扇风,你说能不消耗的太快么?就这身体,还要努力操劳,果然是自己折腾。一折腾就犯病了。于是找到了衣之镖先生来求救。
首先是面色无华,没血色,惨白惨白的,这就已经说明身体很亏了。再加上脉沉,一派寒像;数,因为血不足,心跳加速来输运气血;舌淡,无火;舌体大,湿气盛;苔滑,水泛滥。所以给的结论就是:阳虚水泛滥,蒙蔽清阳之窍。于是,温阳化饮,给出了上面的方子。
按照辅行决的说法,桂枝为木中之木,干姜为木中之水,五味子为金中之土,山药为土中之木,牡丹皮为火中之火,旋覆花为火中之木,竹叶为水中之金,白术为水中之图,附子为木中之土。总的来说,就是以干姜来暖脾胃,附子温肾,然后用白术渗湿,竹叶利水,桂枝提升阳气,牡丹皮通肝气通心气,旋覆花沉降下行,五味子收敛如妃,山药收敛入脾,最终达到了温阳化饮的目的。所以,一剂见效,三剂就恢复正常了。
按:
旋覆花的药性如下:
《神农本草经》:味咸,温。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名医别录》:味甘,微温,冷利,有小毒。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总的来说,是个消除痰饮、结气的药,能引火气下行。
avatar
zhoulinshijie
37楼

深山出紫芝,层云叠其上。
avatar
zhoulinshijie
38楼
什么是体力?是人体对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及水谷之气的吸收、运化、疏步的综合作用结果。所以,总得吃的有能量,身体运化效率足够高,从而才能在消耗的时候,有能量、有物质可以消耗,否则,哪一方面出问题,都是精力不够
avatar
zhoulinshijie
39楼
巧治小儿吞铁钉 ———张景岳的医案
故事记载如下:
某王姓人家,小儿初满周岁。某日,其母随手予小儿钉鞋圆铁钉一枚,任其玩耍。童子何知,误塞入喉。其母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
遇到这种情况,孩子的奶奶已经跌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嚎:我苦命的孙儿啊!!
孩子的父亲急得连连转圈。孩子的母亲已经抱着孩子,不知所措。左邻右舍急忙到处找大夫来救急。。
恰好传奇大神张景岳路过这里,他见状,急命其母将小儿抱正,小儿“哇”地一声哭开了。这一哭,就说明上下的气已经连接了,那么铁钉不在喉咙里,在哪里?肯定是掉下去了。所以,景岳大神就断定,铁钉已入肠胃!
这消息无异于五雷轰顶,铁钉入胃,还能活?这下子,不仅连老太太吓的背过气去了,小儿父母也吓得六神无主,茫然不知身在何处,只能是迭声哀求,烦请景岳大神想想办法,死马当活马医吧!
景岳之前也没遇到过这事情啊!他手捻须髯,大脑飞速运转,搜索每一条药性,每一个医案。沉思中,忽然灵光一闪,他记起《神农本草经》上有“铁畏朴硝”一句话,于是,想出一个治疗方案。
大神名人取来活磁石一钱,朴硝二钱,一起研为细末,然后用熟猪油、蜂蜜调好,让小儿服下。
不久,小儿肚子里面咕咕响起,很快就拉肚子。大神命小儿父母用树枝拨动小儿的粪便,从中找寻。果然在粪便中找到一个硬物,大如芋子,润滑无棱,药物护其表面。然后用石块砸开一看,里面正包裹着误吞下的那枚铁钉!真乃大神也!
小儿父母感激不已,这也太神奇了!路遇高人而不与之为礼、请教,怎能对得起自己!更何况是旷世神技,救了自己孩儿一命!
于是,赶紧烧水,沏茶,请景岳大神上座,待大神喝水休息了几分钟,这才小心翼翼的恭敬请教其中的奥秘。
景岳大神解释说:使用的芒硝、磁石、猪油、蜜糖四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
铁畏朴硝,于是,用芒硝来替代朴硝,来溶解一下铁钉的铁锈,以及尖尖的端部,并且非常重要的是,芒硝是一味泻药,所以能让小儿在短时间内拉肚子;磁石,则是要吸附在铁钉上,从而使得芒硝一起裹住铁钉;猪油与蜂蜜,主要在润滑肠道,使铁钉易于排出。当时大便干燥,也有用猪油或者蜂蜜来润滑肛门的。特别是,蜂蜜甜甜的,总比味道发涩的芒硝、油腻的猪油好吃多了,所以小儿就能多吃点,更为保险。
所以,以上四药同功合力,将铁钉包裹、溶解、润滑、排泄,最终将铁钉从肠道中排泄出来。
小儿父母听完这番话,倍感神奇。若有所悟地说:“太有道理了!难怪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原来各味药在方剂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
按:节日期间,小儿食物众多、玩具很多。家长一定要小心孩子不要将硬物放入口中,以免引起不要的伤害。
avatar
zhoulinshijie
40楼
寒露时节,秋水渐寒,夜露如珠。恰逢阴雨连绵,日星隐耀,则阳气日损,寒湿日增。故此,身体尝尝感觉寒意瑟瑟,略发僵硬。更有甚者,肚腹寒凉,则时常腹痛,泄泻。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