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长篇原创明末军事连载《明殇》
avatar

长篇原创明末军事连载《明殇》

信陵小司徒
1楼
明亡的原因有很多,前辈时人论述颇多,天灾人祸自己作等等,不一而同,却都证据确凿,各有论证。政治、经济、人口、自然环境各个角度,均有论述。
笔者不才,虽然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还是希望尽可能的单独的客观的从明末大明在辽东与后金也就是清朝的一系列战争的描述里,来重现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悲伤与热血,智慧与担当!
战场,死生之地,战争,国之大事。一场血战,千万生灵陨落,一场血战,无数悲欢离合,为国殇,虽死无憾!为国兴,热血何妨?
刀与剑的碰撞,冰与火的辉煌,血与泪的荣光,都聚集在那城与地的较量。良将良谋,谋定而动。一将无能万骨枯,一役毕功靖边疆,一生征战为谁狂?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楼
自己坐第一楼,问候各位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楼
先来两张图,正文马上到


avatar
信陵小司徒
4楼
(一)血染抚顺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正月十六日,后金汗努尔哈赤经过多方准备,终于下定了决心:
“吾意已决,今岁必征明国!”
至此,无论明朝愿意与否,建州女真部已经不再将自己看做明朝的附属部落,而是称呼明朝为明国,将自己视为与之地位平等的存在,所以,战争从这一刻开始,将无可避免。
其实,早在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建州女真部的诸位贝勒就向努尔哈赤建议攻伐明朝,在他们看来,明廷著名的“三大征”已经过去了十余年,此时的明廷内部党争不断,军队战斗力急速下降。尤其是靠近建州女真部的辽东,就军事角度来说,吃空饷、士不练、力不集的情况尤为严重。而辽东军政主官对这种情况,也是不采取相应的办法去解决,所以,建州女真部便心生了攻伐之念。
而他们的这种想法,还来源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因为自努尔哈赤起兵后,从万历十一年至万里十六年,他率部统一了建州女真董鄂、浑河、苏克苏浒、陈哲、完颜五部。又在万里十九年至万历二十二年用了三年的时间兼并了长白山鸭绿江、珠舍哩、讷殷三部,紧接着在万历二十九年至万历四十一年间逐渐的兼并了海西女真哈达、辉发、乌拉三部,更是将自己的势力延伸至野人女真的势力范围,到了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更是进一步降服野人女真的使犬、诺洛以及散居在滨海之地的部落,势力更是得到了壮大!除此之外,科尔沁蒙古部落的首领,也是与努尔哈赤结成了姻亲。至此,努尔哈赤已经基本控制了西起抚顺、南至鸭绿江,北至松花江、牡丹江、黑龙江下游,东至海的广袤范围,基本上涵盖了今天的东三省的面积。女真各部,只有叶赫部尚为被征服,至此,经过三十多年的征伐,努尔哈赤的实力空前壮大!因此,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号称汗,立国号为大金,建元天命,逐渐的拉开了对抗明朝的序幕!
而在征服统一了女真大部的时候,努尔哈赤充分的调动起女真的人力物力,来组建属于自己的强大的军队以及领导体制,这就是八旗制度。
早在万历二十九(公元1601年)年,努尔哈赤就在女真各部原有的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四旗。后随着领地的扩大、部族人口的增多,努尔哈赤又在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增设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四旗,至此,大名鼎鼎的满族八旗确立。
而每一旗有着严格的从属关系,基础由牛录制构成,具体为300人为一牛录,统领一人,称之为牛录额真。五牛录则称之为一甲喇,是为1500人,统领一人,称之为甲喇额真。五甲喇为一固山,也就是一旗,共有7500人,设置正副统领三人,正统领一人称之为固山额真,副统领两人,称之为梅勒额真。
可以说,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创建完善的严密的军事体系,努尔哈赤自为八旗总统帅,直接统领正黄旗、镶黄旗,除此之外,还有着精锐骑兵5000余人作为护卫,这支精锐骑兵被称之为巴牙喇,战斗力极其强悍。除此之外,二贝勒代善统领正红旗、镶红旗,五贝勒莽古尔泰统领镶蓝旗,皇太极统领镶白旗,努尔哈赤长孙杜度统领正白旗,努尔哈赤侄子阿敏统领正蓝旗。与努尔哈赤一样,皇太极、莽古尔泰、杜度、代善、阿敏等人也各自拥有属于自己的精锐卫队。因此,至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女真八旗总兵力据保守估计,至少有七八万,而且战力强悍。
因此,正是基于这样的实力,八旗的各贝勒才想要攻伐明朝,与大明试比高!
但是,深思熟虑的努尔哈赤却是否定了这个提议。因为他知道,虽然自己的实力壮大,但此刻的女真各部人口太过于稀少,大明仍旧是个庞然大物,所以,他不得不谨慎。
就这样,时间又过去了三年,至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不仅逐渐的稳定了自己与漠南漠北蒙古大部部落的关系,而且在这三年里努尔哈赤“治其国,固疆圉,修边关,务农事,裕积贮”,通过秘密的开荒、屯田、修筑粮仓并且设置专门管理仓库的官员,积累了一定量的粮食,所以,到此时,努尔哈赤认为,伐明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avatar
信陵小司徒
5楼
@周涛1115 2018-08-23 11:58:23
顶,顶起来,好文大家分享,支持朋友。
-----------------------------
谢谢您
avatar
信陵小司徒
6楼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四月初八,金汗努尔哈赤六十大寿,举办隆重的庆祝宴会,而在这次庆祝宴会上,除却恭祝努尔哈赤六十大寿之外,还有一项重要议程,那就是八贝勒、镶白旗的统领皇太极甚至将攻明的具体时间、地点,甚至是作战方法全部规划了出来!
看着皇太极,努尔哈赤也许满意的点了点头。因为这个时机恰到好处,自从万历四十六年正月,努尔哈赤确定攻明之后,他便是秘密的命令七百人以为诸位贝勒建造马厩为由,大肆砍伐树木,来建设攻城器具。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至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三月,攻城器具基本建造完成,努尔哈赤又命令八旗将士整顿甲胄、军器,进行好畜牧的管理,可以说,无论是攻城器械还是粮草储备,这四个月来,后金的准备,已经是相当充足了。因此,当听到皇太极的说法后,努尔哈赤也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而皇太极所要攻打的点,便是抚顺城。他对努尔哈赤说道:
“抚顺是我出入处,必先取之。今四月八日,闻李永芳大开马市,至二十五日止,边备必疏,宜先令五十人佯作马商,驱马五路入城为市,嗣即率兵五千,夜行至城下,举炮内外夹击,抚顺可得,他处不战自下矣”
也就是说,在皇太极看来,明廷边境马市便是自己的最佳进攻时机,此时明廷防备松疏,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应该先令五十勇士,假扮为马商,各自驱马入城贩卖,而在这之后,趁着明军不备,五千精兵随即跟上,趁着夜色,与先进入城内的五十勇士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抚顺!
听过皇太极的建议后,努尔哈赤立即同意(主从其计),当即定下了攻打抚顺的日期,四月十二日,努尔哈赤再次召开战前作战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此战的打法以及注意点,也就是“不劳兵力而克敌”,并且他从八旗的每一牛录选拔勇士20人,调拨云梯两架,用来攻城,对于作战的赏罚也是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至此,努尔哈赤军事上的准备,已经基本完成。
但是饶是如此,他却并不放心,因为他必须要保证自己进攻抚顺时侧翼的安全,所以,努尔哈赤在此期间,与亲善自己的蒙古部落宰塞、奻兔等24部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屯驻抚顺西部,向明军讨赏,以此来吸引明军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还派遣自己的儿子红把兔到大明广宁总兵官张承荫刺探大明虚实,而这件事也能见出在两军交战前,堂堂大明总兵官、一方军区司令的麻痹大意。因为张承荫压根就没有看出红把兔是自己的潜在的敌人以及是前来刺探虚实的,相反还好酒好菜的招待着红把兔,而且宾主双方喝的还都很尽兴,而就在此时,努尔哈吃的儿子红把兔在席间突然叩头询问张承荫说道:
“屡劝家君止戈,而壮心不已,假令终违苦口,元戎何策御之?”
意思很简单,家父壮心不已,似乎要与大明开战,一旦真的有那么一天,张将军您打算怎样来抵御啊?
而这一意图再明显不过的询问,却因为张总兵当时喝的大罪给忽视掉了。张承荫酒兴大发,面对着红把兔“真诚”的询问,只是说道,大明天威,边疆各族,岂敢来犯等等,听到他这么说,红把兔笑着离开了这里,因为,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就这样,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以著名的“七大誓”宣誓起兵伐明,这之后,努尔哈赤亲率步骑兵三万余人向抚顺进发,八旗军行动迅速,疾行三十里后,十三日晚便进驻至抚顺东的古勒寨。而在此时,努尔哈赤决定按照皇太极的策略行事。
因此,四月十四日,努尔哈赤派遣将领麻城塔率军八百人扮做贩马商队,顺利的进入抚顺城内。由于前期努尔哈赤大造贩马舆论,使得大明抚顺守将对于这先期入城的八百人,几乎没有什么怀疑。与此同时,麻城塔对抚顺大明守将宣城,第二日会有三千人前来互市,这使得大明守将再次放下心来。
而与此同时,努尔哈赤又将所部三万余步骑兵分为八路,前进到了斡珲鄂莫(今辽宁抚顺境内)驻扎,更进一步逼近抚顺城,而在这之后,努尔哈赤的动作并没有停下。反而继续一路以左四旗兵力进攻东州堡、马跟单堡,此二地均在抚顺东南,靠近努尔哈赤的控制区域。而努尔哈赤自己则亲率右四旗兵力及八旗各大贝勒的护卫军队直取抚顺城。
努尔哈赤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在麻痹大明守军的同时,一步一步的切断抚顺与周围的联系,让抚顺彻底的成为一座孤城,更加增加自己攻城的把握。这是穆尔哈赤与大明的首次正面交锋,因此显得格外小心。
至此,后金军已经准备向抚顺城发起攻击了。那么,大明辽东都司的一应官员在干什么呢?辽东巡抚李维翰对此一无所知,总兵官张承荫两天前还在广宁城里与努尔哈赤的儿子喝酒。抚顺城的守将对此也是没有太大的戒心,辽东此刻从上到下,很少有能注意到后金军的可疑与动向,此刻,真的是替大明感到悲哀。
而此时,整个抚顺城,西有蒙古各部披甲执兵、驻扎在辽河西岸的同时,进城讨要封赏。东有后金步骑三万余准备进攻,形式已经危及到了极点!
avatar
信陵小司徒
7楼
解封了
avatar
信陵小司徒
8楼
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真的感激不尽,谢谢大家
avatar
信陵小司徒
9楼
真心感激大家,没想到会有这么多朋友支持评论,小司徒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写下去,问好各位朋友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0楼
想请教一下各位朋友,为什么在下回复后,帖子不能置顶呢?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1楼
就这样,四月十五日清晨,后金军扮做商人驱赶着装载有貂皮、人参的大车数十车,来到了抚顺城下,引诱抚顺城的大明居民到东城外交易。由于互市早有惯例,大明上至守将下至百姓,对此非常熟悉,防备甚微,一时间,百姓也是前往东关开始交易,人越聚越多,局面也正是从此时,一点点的混乱起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皇太极亲率5000伏兵一拥而上,原先进入抚顺的麻城塔等部立即响应皇太极,大师截杀来不及组织起来的大明军队。而骤然遭受这等变故,原本交易的百姓也是四散而逃,可是扮做商人的后金军却已经亮出了刀兵,场面一时极其惨烈!
而到了此时,抚顺守将游击李永芳才反应过来。虽说事态紧急,可此地毕竟是边疆,大明将士反应还算迅速,立刻自动登上城墙,而李永芳也是紧急部署军队,关闭城门,据城防守。可是已经慢了一步,因为努尔哈赤不仅已经亲率大军来到,后金军此时都已经假设好了云梯,开始攻城作战!
抚顺城,位于浑河北岸,沈阳东北,明太祖洪武年间在这里设立千户所,城池颇高,周长二里左右。嘉靖年间,此地共有驻军1758名,万历年间,改设游击一员把守,所谓的游击,是明军的武将官职,至明朝末年,军中武将体制已经固定了下来。是为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游击之下还有坐营官、守备、把总、提调官等,而此时抚顺城内军士数量与嘉靖年间相仿。至此,这一千七百余守军面临的是三万余后金精锐的围攻。
而努尔哈赤一方面进攻,一方面却又想出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劝降,战前,努尔哈赤便是制定了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成果的作战方略,此刻明军紧急登城防守,强攻之下,后金军伤亡一定会增多,因此,努尔哈赤决定劝降。
而此刻,明军虽然人数较少,可是却依旧拼死抵抗。因为,他们建馆了这种阵势,并且也知道,辽东总兵一定会派兵来援助自己的。因此,游击李永芳也是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先答应努尔哈赤的劝降,同时也不懈怠,仍旧严密防守。
可以说,此刻李永芳的想法没有什么错,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抚顺此刻,已经成了孤城,而自己的总兵官此刻对于抚顺发生的一切还一无所知!
而就在此时,后金军依靠着人数的优势已经逐渐的登上了城墙,原本在城内的后金军也是与城外里应外合,抚顺门户洞开,再无可守!
面对着蜂拥而入的后金军,原本还想要与敌周旋的游击李永芳、中军赵一鹤丧失了抵抗的勇气,选择了投降,可是虽然他们背叛了大明,可是那一千七百余守军却没有失去血性,明知不敌,也选择了拼死抵抗。除却守军,由于后金军将屠刀指向了百姓,一些抚顺百姓也是加入了战斗,但终究因为双方实力相差的太过悬殊,最终,大明中军千总王命印、把总王学道、唐玥血战不屈,并两万军民全部殉国。而除此之外,仅有少部分明军成功突围,590多明军士兵被俘虏。
于此同时,东州堡守将李弘祖战死,明军被俘220余人,马根堡守备李大成及军民160余人被俘,至此,一天的时间不到,明军抚顺、东州堡、马根堡尽失,战死士兵近千人。而以这三座城池为中心,百里的范围内,500余座堡、台、寨遭受了后金的兵戈,前前后后被后金掳走人、畜近三十万,编户齐民1000户,大明与后金首战,便是遭受了重大损失。
十六日,努尔哈赤留下4000人马拆除抚顺城,其余人马后退至甲板论功行赏,但是因为抢掠的太多,以至于五天都没有瓜分完毕,只得将其他的财物运回大本营。而抚顺陷落三天后(一说五天),辽东巡抚李维翰才得知这一情况,大吃一惊的李维翰急调辽东总兵张承荫、副总兵颇廷相、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率军一万,驰往追击后金军!
四月二十一日,张承荫等率军一万经过长途跋涉,终于从广宁来到了抚顺附近。到达这里后,见到被拆毁的抚顺城,以及这一路来被焚毁劫掠的各堡、营、寨,张承荫等人也是触目惊心。要知道,抚顺周围虽兵力不多,但是全部汇聚到一起也是有着至少三千人,可是现如今,不仅军队全军覆没,连百姓也是被大肆掠夺。从张承荫与红把兔的关系来看,张承荫应该是认识努尔哈赤的。对于努尔哈赤这些年来的壮大,张承荫虽然未必在意,可是此刻,他却是已经认识到,能够如此隐秘的、迅速的夷平抚顺一带,一者,努尔哈赤用兵造诣颇深,二者,女真的实力可能已经壮大到一定程度了。因此,张承荫等率军来到抚顺一带时,并没有轻敌冒进,反而是紧紧尾随,保持着速度与距离。往往后世的许多人只是把自己的目光集中到这次战役的结果,从而得出了结论,辽东总兵官张承荫等人头脑简单,在得到巡抚李维翰部调令后,急匆匆的赶到抚顺,然后同后金交战,被杀的全军覆没。似乎张承荫的救援,只是一个急匆匆的送死。还有的人认为张承荫等人畏畏缩缩,不敢前进,那么既然如此,张承荫又哪里来的胆量与后金军决战呢?
所以,应该准确的尽可能的去还原一个接近于当时真实情况的抚顺战场。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广宁距离抚顺近五百里的距离,张承荫在接到调令后,不到三天的时间便是率部赶到,这样的增援速度,可以说是相当的迅速了。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2楼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3楼
跟朋友们请个假,今天无法更新了,抱歉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4楼
但此时,张承荫却决不能贸然接近后金军。因为此刻,驻军于辽河两岸,抚顺西部的蒙古宰塞、暖兔各部依旧没有撤走。察哈尔林丹汗也有着东进的趋向,炒花部更是屯兵于广宁附近的镇靖堡。一时间,辽东所面临的压力骤然增大。所以,张承荫必须要慎重的做出抉择。此刻的他也知道,自己尾随后金军,定然是被侦查得知,因此率军突然袭击,是不可能奏效的。更何况,除却蒙古各部落,张承荫并不知晓后金军的真正实力,而他得到的命令是援救抚顺,反击后金军,所以,思来想去的张承荫采取了一个稳妥的打法。
那就是他将自己部下的一万士兵,分成三大营。此三大营据险而立,将大营扎在了深堑沟壕旁,而且在营地周围内部合理配置火器,以此层层推进,进击后金军!
以此就可以看出,张承荫并不缺乏与后金决战的勇气。而此时,努尔哈赤也是得知了这一情况,他本不想与明军决战,更何况前来追击的明军有一万人,一旦与之交战,被明军拖住,而其大部敢来支援,那局势可就不妙了。可是,皇太极与代善却认为,正是应该趁机击溃明军,来再次确立自己的威势,努尔哈赤也是就此同意了二人的作战计划。
针对于张承荫分立三大营,努尔哈赤也是将所部分成三部,直接返回攻杀明军。由于张承荫早有准备,虽然后金军占据人数优势围困住明军大营,但由于大营据险而立,明军火器齐发,后金铁骑虽机动性占优势,可是还是无法接近明军三营营盘。可是就在此时,风向突变,明军的火器转而被风吹响了自己的营地,一时间营地内部混乱了起来。而也正是趁着这股大风,后金铁骑直接冲杀了过来!
见状,张承荫等知道坚守已经无法奏效,只能决死一战!因此明军集体上马,展开决战!此次前来支援的明军,当为骑兵。首先,广宁至抚顺,五百里之遥,张承荫在三天之内赶到,其部下骑兵一定不在少数。其次,此战后努尔哈赤获得马匹9000余匹,就再次证明了,张承荫所部,骑兵不在少数!
当两军见面后,分外眼红,辽东明军常年与关外蒙古诸部厮杀,占据上风的时候相对较多,战斗力也要强过内地士兵,因此,也是见惯了这种阵势,可是此时,明军人数并不占优势,而后金铁骑的战斗力又异常强悍!趁着火器扰乱明军阵营的同时,明军三大营也是逐渐的出现了溃乱的情况。
当此之时,右营游击刘遇节贪生怕死,见后金军人数众多,来势汹汹,率先带领自己所部溃逃而出,而他这一逃,原本就有些不支的明军也是彻底的陷入了混乱,是伤甚重!见到这种局面,张承荫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紧接着,便是冲向了敌阵,他与参将蒲世芳,先后战死殉国。
张承荫,史称其勇谋兼备,尤精骑射,更是在边境多次鏖战未败,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因功由延绥副总兵升为总兵官,击走入犯波罗,神木的鞑靼军沙计和猛克什力。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再次击败沙计于响水堡(今横山县东)。积功晋升为都督同知,后因战功显著,移镇辽东,为总兵官。他虽然反应稍显迟钝,未能及时察觉努尔哈赤的动向,但此役交战,也表现了其作为军人的气概与担当!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5楼
感谢各位的支持,说实话,明末的争议太多了,但是仍旧感谢各位朋友们,欢迎指正批评支持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6楼
自己顶一下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7楼
今天起来,看到了浏览量突破了两万,真的很开心,也真的很感谢各位兄弟姐妹的支持,笔者一定会更加努力下去的,加油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8楼
战后,江西巡按张铨曾评价张承荫说道:
“夫承荫不知敌诱,轻进取败,是谓无谋。猝与敌遇,行列错乱,是谓无法。率万余之众,不能死战,是谓无勇。”
以其战绩观之,此话不假,但说张承荫情敌冒进、有勇无谋、甚至是胆小怯懦,似乎,并不能站住脚。
当张承荫与蒲世芳战死之后,混乱之中,副总兵颇廷相与游击梁汝贵杀出重围,成功的冲了出来!
可是环顾左右,才发现,总兵官张承荫以及参将蒲世芳却还在战阵之内,也许已经遭遇不测,想到了这里,颇廷相与梁汝贵毫不犹豫,再次率军冲杀进入了敌阵,哪怕明知不敌、哪怕全军覆没,也要诠释出大明军人的尊严!就这样,副总兵颇廷相与游击梁汝贵也先后战死于阵内,至此,明军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此役,明军阵亡近万人,战士生还者不足十之一二,自总兵官张承荫、副总兵颇廷相、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以下,包括千总、把总等共阵亡军官五十余名,损失战马九千匹、甲胄七千副以及大量军资器械。而至此,由努尔哈赤发起的针对于大明的第一次作战,取得了相当的胜利。
后金军的损伤并无记载,可以说,前期进攻抚顺等地应该无较大伤亡。可是,在与张承荫接战之时,明军万余敢战之士虽然几乎全军覆没,可是绝对不能只是对后金军造成较小的伤亡。因此,后金军据保守估计,当伤亡千人,而这,才应该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此战,努尔哈赤准备周全,四个多月的时间,他不仅成功的麻痹了大明辽东守军,而且筹备集齐足以支撑大军征战的粮饷。并且临敌之际,善于出其不意、瞒天过海,更是善于集中优势兵力,将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结合起来,因此,这一战,后金军的战术战法的确高于明军。
而大明一方,警惕性严重缺失,努尔哈赤为了攻打大明,准备了四个月大明辽东当局几乎是一无所知,甚至是努尔哈赤发兵,抚顺已经陷落三天,辽东巡抚李维翰才得知这一情况!
更何况,在得知努尔哈赤拿下抚顺后,在没有多方了解到努尔哈赤的真正实力的情况下,仓促的调集张承荫的一万军马,驰赴抚顺,这本身便是被敌人牵着鼻子打,更何况,仓促召集又连续奔袭的军队,怎么能抗衡士气正盛的后金军?况且后金军人数本就占优,因此,尽管大明张承荫、颇廷相、蒲世芳、梁汝贵等将领表现的可圈可点,但是却无法逆转大局,最终招致惨败,战殁沙场!
可以说,此战,大明之败,着实,怨不得别人。
avatar
信陵小司徒
19楼

《明殇》
(二)血洒清河
自从抚顺之战努尔哈赤得胜后,后金从上到下几乎自信心爆棚,他们认为,明朝辽东军简直不堪一击。因此,在后金军休整一个多月后,努尔哈赤再次发兵辽东,剑指铁岭卫,于万历四十六年五月,攻下抚顺北部的抚安、花豹、三岔等大小十一个城堡。守军皆不能敌,至同年六月,努尔哈赤更是兵至开原,铁岭卫告急!
鉴于这种情况,明神宗大为震怒,同年四月,以杨镐为兵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更是起用闲居在家的将门之后李如柏为辽东总兵,收拾辽东局面。杨镐与李如柏在对于辽东,可谓是相当熟悉了,这一次再度被启用,也是期待着有一番作为。
五月,明神宗更是罢免了辽东巡抚李维翰,以杨镐兼任,全权掌管辽东地区的相应事宜,至此,辽东地区增兵增响,军事部署也是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而杨镐苦思良久,也是预判出了努尔哈赤下一步想要侵扰的目标,那就是清河。
杨镐,河南商丘人。万历八年进士,这是一个对着明末历史有着一些影响的人物。在此次出镇辽东之前,他有过四次作战经历。
第一次,曾与辽东总兵董一元雪夜度墨山,成功偷袭蒙古炒花部,此战大获全胜。而在这之后,杨镐更是开垦荒田一百三十多顷,每年能够储藏粮食一万八千多石,很有一套。
第二次,还是在辽东,万里二十五(公元1597年)年春,杨镐与李如柏的五弟李如梅共同主动出塞,攻击蒙古诸部,可是此战却踢到了铁板,阵亡部将十人,士卒一百六十余人。
第三次,万里二十五年,第二次援朝战争起,因同年四月,辽东总兵李如松在与蒙古诸部交战中阵亡,大明以镐会总督邢玠、提督麻贵再度入朝作战。
万里二十五年十二月,因明军志勇兼备之将解生等屡次挫败倭寇,日本人退守蔚山。而杨镐作为右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在他看来,此刻已经到了消灭日军的最佳时刻。因此,十二月二十三日,杨镐与总督邢玠、提督麻贵决议,派四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蔚山。
三路大军里,副将高策率领中军,李如梅领左军,李方春、解生带领右军,游击卢继忠率军两千扼守水路等,大军起初一路前行,行进顺畅,将日军逼困在岛山城内,在外围修筑起三道栅栏作为防御工事。此时守岛山城的是日军加藤清正,所部两万余人。
但此时,明军士气高昂,接连作战下,日军损失颇多。游击陈寅更是一举攻破了日军外围两道栅栏,眼看就要攻破第三道栅栏的时候,杨镐出现了。按理说,杨镐应该调派兵力紧急支援陈寅,一鼓作气,拿下第三道栅栏。可是,杨镐却偏偏在此刻鸣金收兵了!
为什么呢?
因为杨镐与李如梅交情很好,在明军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杨镐想要将更多的功劳给予李如梅。可恰恰此时陈寅的确太过勇猛,而李如梅偏偏没有到来,一旦让陈寅攻破第三道栅栏,岂不是大功独享,还有李如梅什么事?
就这样,明军错过了一个攻克岛山城的最佳时机。此后,日军龟缩城内,坚守不出。明军对此,做出了围城的部属,杨镐、麻贵屯兵城北。高策围城东,名将吴维忠驻城南、李方春驻城西,更是令李如梅等屯兵江边,拦截日军水军。祖承训等扼守釜山一带可能出现的日军援军。打算长期围困加藤清正。
可是因为天气严寒,地面泥泞,好多战士皮肤被冻裂,军队士气在长期的围城战里逐渐的低迷。而另一方面,阴险的小鬼子正如在二战时期使用毒气弹一样,他们躲在城墙上,将炮弹用毒药煮浸,而后趁夜色向城外发射,被打中的大明将士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此时,明军的士气已经疾速下降了。
而就在此时,日军为了拖延时间,假意请降,虽说杨镐等人没有轻信,至正月初二,日军精锐小西行长部一万三千余人突然赶到岛山城,接近了明军,听到这个消息后,杨镐与麻贵并未放弃攻城,因为此刻加藤清正部仅剩一千余人,断水断粮,岛山城旦夕可下。可是正月初三明军再次攻城,损伤五百余人,依旧没能拿下城池。正月初四,小西行长已经更加接近,与加藤清正相呼应。而此时,杨镐、麻贵认为连日作战不利,决定撤军。本来安排撤退的顺序倒也合理,右军先行撤退,可是在撤退的过程中,问题出现了。因为明军营地突然起火,战士四乱,伤病者此刻担心自己被丢下又因疼痛难耐,呼号一片。而本来是按照命令次序的撤退竟然因这种情况而臻于溃退!因为明军各营竟然没有按照命令,各自仓皇出逃,场面一度相当混乱!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0楼
@sdhzdmhfszcb 2018-08-28 16:02:44
大力支持。
-----------------------------
谢谢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1楼
@千成葫芦 2018-08-28 16:56:10
下午愉快,问候朋友,点赞好文,继续支持!
-----------------------------
谢谢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2楼
跟各位请个假,今天暂时不更新了,抱歉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3楼
按理说,此刻最考验军队执掌者的素质,可是此刻的杨镐,竟然被这情况吓坏了(大惧),甚至连他都觉得日军打了过来,而后竟然率先逃跑了!
这可真是个天大的笑话,作为此次大明经略朝鲜的存在,在敌军援兵到来之际,不思破敌之策,竟然置全军于不顾,率先跑路!此等奇葩,当真少见!
就这样,日军各路援军开始追杀明军,此战,明军被杀三四千人,而据《日本战史 朝鲜役》记载,整个蔚山会战,明军伤亡近两万,遗弃尸体10386具,考虑到鬼子一直以来的德行,我们再来看看我朝记载,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此战明军“军士死者万余,游击卢继忠三千人歼焉”,又各营上报战报,战死者近两万(诸营上军籍,士卒死亡殆二万),这一次,确乎大败!
而杨镐对于这次战败,大明损失惨重,应当负有主要责任。
第四次,万里三十八年,杨镐任辽东巡抚,再次在镇安袭破蒙古炒花部,因此,杨镐四次参战经历,两胜两败,且有一大败。不可说其不知兵,但其临大战,却缺乏一名为统帅的定力与魄力。
而此次,杨镐来到辽东后,虽以往战绩多坑人,可还是下足了功夫,决心讨伐后金的。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起,杨镐严明军纪、征调四方士兵,大有一举荡平后金之势,辽左上下,为之一振,除此之外,杨镐广积军粮,调派兵马,修筑城池,随时准备抵御努尔哈赤的再次来犯,而他的一个防守重点,正是清河(今辽宁省本溪市东北)。
清河,四面环山,东有鸦鹘关(今辽宁省抚顺东南)作为屏障,是为建州女真部进入辽东的必经之地,此地更是南邻太子河,西有可设伏的白塔佃,地势极其有利于伏击。在杨镐看来,此地“以守则为绝地,以战则为奇地”,因此,杨镐主张在这里积极防御。
原来这里仅有明军数百,杨镐考虑到此地的重要性,立即调派参将邹储贤统率辽军3000余人进驻防守,为防备万一,杨镐再次调派游击张旆率领蓟镇援辽军2000余人进驻防守,至此,清河守军达到6400余人,而杨镐还是不放心,更是调派了一些火器,加固清河防务!
并且,杨镐对邹储贤说道:
“如果女真人到来,在道路之上设置火器,在两山之侧埋伏奇兵,等到敌人自乱阵脚后,一鼓作气,歼灭敌人,千万不要闭城死守,自己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可以说,这再一次体现了杨镐此时积极防御的战略构想,接下来,就看邹储贤怎么去打了。
七月,努尔哈赤一举突破鸦鹘关,进围清河城。二十日,努尔哈赤逐渐肃清清河外围明军,率军正式向清河进发,而守将邹储贤,也是已经侦查得知了这一情况。可是此刻的邹储贤,却并没有在城外布置伏兵,就这样,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兵临城下,邹储贤已经来不及在城外布置伏兵了。当即下令,紧闭城门坚守!甚至有几百名在外砍柴的士兵都没有被放回城内,在此之前,游击张旆、守堡张云程都想要按照杨镐的指示,出城交战,这就凸显,大明将官,绝不是贪生怕死之徒,他们是敢于以军人的尊严,同强敌交战的!可是邹储贤都拒绝了他们,选择固守!
那么,邹储贤为什么如此打算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杨镐的计策固然不错,可是,邹储贤此刻手下兵力只有六千四百多人,一旦执行杨镐的策略,邹储贤所部兵力就会更加分散,后金军从抚顺以来,对大明的历次交战无不占据着兵力的优势,从而将明军各个击破,而此刻,明军势弱,分兵指挥愈弱,更加容易被努尔哈赤各个击破、消灭!更何况,火器固然会占据优势,可努尔哈赤的军队人数至少两万余人,凭借着六千四百多人想要伏击至少两万后金精骑,就算是占据地利的优势,恐怕也不能占得上风,很有可能全军覆没。张承荫所部万人战殁沙场之事,对于邹储贤,有着一定的触动,因此,邹储贤拒绝执行杨镐的安排,而是选择了闭城固守待援!
二十一日,后金军立即将清河城团团围困起来,在做好一切准备后,努尔哈赤下令,在二十二日清晨,对清河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明军将士据城而守,火器齐发,后金军一下子被大明炮火覆盖,除此之外,巨大的石头、圆木从城墙之上倾泻而下,使得攻城的后金军大大受挫,伤亡惨重!
努尔哈赤见状大怒,想他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几乎是战无不胜,前番抚顺围城,城外歼灭张承荫万余人,都使得他极度轻视明军的战斗力,可是这一次,明军的顽强坚守以及火器的优势使得努尔哈赤大怒!可是,不好意思,面对大明的火器,后金军还真就没有办法。
就这样,后金军连续发起了八次冲锋,都是被守军英勇击退,死伤甚重!整个八旗军的尸体遍布于城墙之下,而此时,明军的伤亡,可谓是微乎其微,因为,此刻的后金军,几乎无法接触到明军,也就谈不上明军有太大的伤亡。此刻的大明守军,群情振奋,辽军及蓟镇兵都是大明军方战力较强的部队,这一次,六千四百多大明将士在此和努尔哈赤进行死磕!
时间一点点的推进着,面对着后金军的连番冲击,清河城,还是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城墙虽经近四个月的重修加固,可是,清河城并不太大,城墙材质并非坚城,而后金军只要一有机会,便是开始挖墙!
因为,他们是在没有办法登上城墙,就只能如此做。而努尔哈赤,也是发现了清河城的这一弱点,于是他派遣后金军队举着大木板,也就是所说的板车,斜靠在城墙之上,掩护着后金军。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4楼
谢谢大家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5楼
特此申明!!!有一个叫“龙凤纪年”的网友,大肆抄袭在下《明殇》,希望各位注意警惕!!!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6楼
跟各位朋友请个两天假,出差无法及时更新,朋友们见谅,哈哈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7楼
谢谢各位的支持,稍后就更新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8楼
我不更新,某人也不更新,真是有趣
avatar
信陵小司徒
29楼
那么,在板车之下的后金军在干什么呢?还是刨墙,因为经过连番的攻打,努尔哈赤发现清河城墙东北角一带,相对来说材质较差,因此后金军猛攻这里,或者说猛挖这里,恰巧,此处还是火力网的死角,明军的炮火根本无法覆盖到这里,所以,对于此处后金军的杀伤甚小,此刻的邹储贤也是异常焦急,因为,城墙即将被刨出一个洞!
就这样,经过后金军的不懈刨墙,终于,东北角城墙发生坍塌,而后金军也就趁此踩着同伙的尸体,登上了城墙!
话虽如此,可是明军将官却异常镇静,事已至此,唯有死战!明军所有将士在后金军的绝对兵力优势下,逐步后退,从城墙转至巷战,清河城内500余户居民也是奋起反抗,军民拼死血战!
战斗一直进行着,明军逐渐的落入下风,所有的将士、百姓依次倒在了后金的铁蹄之下,而邹储贤此刻也是知道了,清河,守不住了。可是,身为大明参将,他要以自己的方式,体现大明军人的尊严!
很快,邹储贤烧毁了清河官署,而他的妻儿也是自焚而死,至此,邹储贤已经了无牵挂,随后,他亲自冲入了战阵,与后金军血战!邹储贤率领自己的亲兵家丁,逐渐的转战至城南一带,可最终,还是淹没在战争里,大明中军千总把总二十人也战死沙场,至此,后金军全面的占据了清河城,大明清河之战,战败。
当城破执事,来援救的诸军大多在数百里之外,只有沈阳游击贺世贤率军疾驰,可是他还是晚了一步,但贺世贤攻破后金军一道营寨,斩首一百五十四人,率军而还。
此役,明金双方投入兵力需要明确一番。据《中国军事通史 明清卷》记载,此役清河城内大明守军6400余人。据《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下》记载,此役大明守军为“万余人”,而《中国军事史 兵略下》记载此役大明守军为“八千余人”,《中国古代战争辞典》里则称明守军一万一千人,而后又称清河城内明守军6400余人与500余户居民被杀,全算在内死亡以万计。
因此,大明守军在清河一带各堡垒额守军总数当为一万一千人左右,而直接防守清河城的当为6400余人,此役,大明参将邹储贤、游击张旆、守堡张云程等人先后战死殉国,军士6400余人全部战死,无一投降!500余户反抗百姓几乎被屠杀殆尽,清河一带堡垒也是逐一丢失。
而此战,后金军人数虽无明文记载,但是其在前期工程阶段,便是有着伤亡数千人的记载,到后期又能全歼6400余守军,结合抚顺之战时努尔哈吃的派兵数,此战后金军至少两万人。而其损失,也是异常惨重,巷战的损失无法统计,但前后加在一起,损失数千人之多,还是极为可信的。因此,大明与后金的交战,绝不是一些史料甚至是学者所说的,斩获不多,任人宰割。
清河的失陷,一方面由于守军兵力稀少,而另一方面,邹储贤的固守待援虽然正确,可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自己所依靠的清河城,却并非辽阳、沈阳那样的坚城,抵挡不住后金军刨地似的进攻,故而失守,但此战,邹储贤以下军民万余人拼死血战,无一人投降,彰显了大明的气节!
在这之后,努尔哈赤为了让清河抚顺一带明军无法容身,不仅拆毁了这一带的城堡,还将各个堡垒内的存粮、器械全部一扫而空。至于田地里尚为长成的青苗,努尔哈赤为了不留给当地的明军、百姓,开始大肆纵马放牧,毁坏这些粮苗,因此,在努尔哈赤的蓄意破坏下,清河一带五六十里地范围内,残破殆尽,荒无人烟!而这,无疑更加的刺激了女真人的掠夺欲望。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0楼
就这样,同年八月,在连连得胜,至少歼灭明军两万余人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愈发的轻视大明,行动也就更加的肆无忌惮起来。当时,抚顺清河一带,努尔哈赤虽未正式实施占领,可是此地已经处于后金军的势力范围内,因此,在后金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命令部下纳邻、音德二人出境二十里,率军四百人前往浑河嘉木湖(今浑河与苏子河交汇处东北)收割当地的粮食。这一举动可谓狂妄至极,区区四百人,便是敢前往大明之地收割庄稼,而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令二人,白天收割,夜晚休息。俨然就是把这里当真成了自己的属地,而努尔哈赤虽然警告纳邻、音德二人警惕明军的袭击,可是这二人压根就没有将明军放在眼里,肆无忌惮的收割粮食!
可是这一切,还是被信任辽东总兵官李如柏派人侦查得知了。自从到任辽东总兵后,李如柏也是有心,改变着一直以来的自己。
李如柏,字子贞,大名鼎鼎的李成梁的第二子,李氏一门多虎将,李成梁共有九子,年少时多有勇武,受人称赞。长子李如松,更是亲自指挥过“万里三大征”的两大战役,尤其是壬辰援朝,血战平壤,杀的日军闻风丧胆,扬名大明、朝鲜、日本三国。因此被《明史》评价为“将门有将,得无愧乎?”而李氏一门因战功赫赫,在万历年间,被时人评价为“东李西麻”,所谓的西麻,指的是右卫麻家多将才,代表人物便是同样在抗倭援朝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被称为“一时良将”的麻贵。因李家在铁岭卫,处于大明之东,所以当时被称为“东李西麻”。
而李如柏,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其父兄为大将之才,李如柏,从小也是耳濡目染,颇具将才。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如柏当时的风评并不太好。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李如柏少具勇武,万里年间,多次随其父李成梁出塞作战,立有功劳,三十岁左右便是成为了大明重镇蓟镇副总兵。万里十六年(公元1588年),时任御史的任养心上书说道:
“李氏兵权太盛。姻亲厮养分操兵柄,环神京数千里,纵横蟠据,不可动摇。如柏贪淫,跋扈尤甚。不早为计,恐生他变。”
这里面任养心提到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当时李氏一门门生故将遍布京城内外,势力及其庞大。这对于皇帝,是一个威胁,所以,万历有必要对李家敲打一番,恰巧李如柏被认为贪淫,成为了开刀对象,于是万历罢免了李如柏蓟镇副总兵之职。
可也正是在同年,其兄李如松出任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总兵一职,就算遭到弹劾,明神宗也只是将李如松调任为山西总兵,宠信有加。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来,这一次对李如柏,只是万历对于李家的一次敲打,因为他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成梁上书乞罢,并请尽罢子弟官,帝慰留不许。”
所以,这里任养心所说的李如柏贪淫,虽确有其事,但也只是个借口而已。因为,若说交横跋扈,影响之大,其兄李如松远胜于李如柏,所以,任养心的评价,可不可全信。
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如柏为什么在当时人的评价里,并没有好评的原因。一,众人忌李家功劳,故意诋毁。二,李家兄弟的确交横跋扈,从而与同僚关系紧张,遭人非议。
但是,由于万历皇帝对李家十分的重视,因此李如柏再次成为了明军的中高级将领,宣府参将。但是没过多久,李如柏便是称病,再次回家了。这并不是说李如柏真的会有病,更多的,还是李家的一种韬晦之策。
壬辰援朝战争起,李如柏表现的机会也是来临了。彼时,其兄李如松为东征提督,李如柏为都督佥事,先率军队赴援朝鲜。在平壤之战里,李如柏头盔中弹,可仍旧血战阵前,指挥攻城,展现了其勇武之色。而在大明攻下平壤之后,李如柏更是单独率军迅速出击开城,并一举拿下开城,斩首日军一百六十余人。而后更是在碧蹄馆之战里,拼死力战,救助其兄李如松,可以说,李如柏在朝鲜战场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就这样,当第一次援朝战争顺利结束后,李如柏的春天也到来了。不久,他便正式成为了明军的高级将领,一方的军分区司令,贵州总兵官。而后又是转任为九边重镇之一宁夏总兵官。在宁夏,李如柏与蒙古著力兔在平虏、横城一带交手,并且李如柏较为主动寻战,最后大破著力兔,斩首二百七十余人。至此,李如柏再次因功,晋升为右都督。
可也就在李如柏一路春天之际,他却再次因病回家了,那么这一次,是为什么呢?因为万里二十六年,其兄李如松在与土蛮交战时,被数万土蛮包围,力战而死。当时的李家,其父李成梁已年近八十岁,虽余威犹在,可却已不复当年。支撑李家的重任,自然落到李如松的身上,可彼时李如松战死,使得李家一下子失去了一个支柱,李如柏自然要担负起支撑李家的责任,可是,他并不如自己的兄长,无法护佑李家。当时,李家的局面并不好过,李成梁三子李如桢,并不知兵,为人跋扈,仗势欺人,无甚才能。四子李如樟,骁勇善战,在万历三大征第一战平定哮拜之乱时,擒获哮拜次子,立下大功,后更因功晋升为延绥总兵官。五子李如梅,颇通兵略,异常骁勇,被评价为李成梁诸子里,将略仅次于李如松的存在,在第一次援朝战争碧蹄馆之战时,更是射杀日军勇将猛小野成幸,可他也是在万里二十五年被弹劾罢官。
所以,此时,李家的主要人物,若还是身居要职,势必遭受更多的攻击,因此,李如柏只得隐退回家。
李如柏闲居在家,一晃,便是二十余年。李家诸子,除却李如松五十岁战死外,其余均算长寿,那么,这二十余年,李家诸子在二哥李如柏的带领下,都做了些什么呢?《明史》记载为:
“如柏暨诸弟放情酒色,亦无复少年英锐”
为何如此呢?因为李成梁、李如松原来的部曲,早已经不复存在了。李家的影响力,也是逐渐的下降了。所以,李氏一门成为了现在的状况。
当张承荫战死后,辽东局势崩坏,大明有生力量屡屡丧失,这使得万历十分的震怒,商讨辽东总兵官信任人选。而此时,李如柏作为李氏一门的三号人物,从人们的记忆深处被翻了出来,大家认为他熟知辽事,更是曾被玉石梅国祯评价为有将才,现如今,辽东的局势,也只有李如柏可以堪当了。
而英国公张惟贤等文武大臣更是合力上疏推荐李如柏,当时,杨镐还欲推荐自己的老搭档,李如柏的五弟李如梅,只不过,被众大臣交相否定了,就这样,李如柏再次成为了总兵官,来到了辽东。刚到辽东,闲居二十余年,已经六十三岁的李如柏便是露了一手,那就是他轻松的击败了入犯的蒙古炒花部,雄风不减当年。而李如柏也是知道,努尔哈赤才是辽东最大的威胁,因此,他也一直在注视着努尔哈赤的一举一动。
此次,当他得知努尔哈赤派兵四百人前来肆无忌惮的收割粮食时,便是决心要歼灭这股来犯之敌!
因此,九月四日夜,李如柏派军夜袭敌营,后金军大乱,四散奔逃,被明军阵斩七十余人,余部溃散。可以说,这一次,是大明取得了胜利。可也正是在同一天,努尔哈赤再派5000人马,再次出现在了抚顺关一带,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劫掠,李如柏得知后,立刻调派军队,前往截击努尔哈赤。很快,明军兵分两路,由李如柏亲自率军,游击尤世攻、王平等协助,从左右两面悄悄地运动到后金军周围,而后发起了突然袭击!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1楼
此次,当他得知努尔哈赤派兵四百人前来肆无忌惮的收割粮食时,便是决心要歼灭这股来犯之敌!
因此,九月四日夜,李如柏派军夜袭敌营,后金军大乱,四散奔逃,被明军阵斩七十余人,余部溃散。可以说,这一次,是大明取得了胜利。可也正是在同一天,努尔哈赤再派5000人马,再次出现在了抚顺关一带,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规模劫掠,李如柏得知后,立刻调派军队,前往截击努尔哈赤。很快,明军兵分两路,由李如柏亲自率军,游击尤世攻、王平等协助,从左右两面悄悄地运动到后金军周围,而后发起了突然袭击!
尤世功,历任沈阳游击将军,起初隶属于张承荫麾下,抚顺一战,大明军官战死五十余人,将士死亡万数,尤世功身负重伤,战败而回。在朝廷要论罪夺职之时,经杨镐上书保举,才得以免罪,隶属于总兵官李如柏。因此,这一次,尤世功再次回到了抚顺,他一定要报仇!战争猛然爆发,后金军面对着奋勇冲杀的明军,一下子陷入了慌乱状态,被明军冲击四散,逐渐溃逃!是役,明军斩杀后金76人,得战马87匹,盔甲器械不计其数。
可能看到这里,会有个问题,那就是明军的战役获得,似乎有一些问题,那就是进击五千后金军的李如柏,率军当不在少数。双方交战开始,后金即陷入慌乱状态,可是这种状态下,万人的搏杀,明军却仅仅击杀76人,这又是为何?难道是明军的战斗力真的如此低下?更何况,盔甲器械得到了很多,这一点,也存在问题。因为后金军本就是来抢劫的,他会有多少军械辎重?
这条记录来自于明神宗实录,可信度极高,但是后金军却绝对不仅仅是阵亡76人这么简单。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明军斩杀首级,是为了报功,所以,由于战场形势多变,最后明朝官方所统计的,是斩杀的人头的数量,并不是实际上的战场敌人尸体的数量,二者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差别的。
其二,原本就是来抢劫的后金军的大批器械既然被缴获,也能更好地证明两点,那就是后金军出现了溃逃现象才会来不及带走器械,另外就是后金军阵亡较多,从而遗失了大量的军械。
就这样,李如柏到辽东后,两度与后金军交手,取得了小胜,而他的表现,也就到此为止了。
九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再次入侵抚顺北部的会安堡一带,俘虏了大明军民千余人,当走到抚顺东部的时候,努尔哈赤为了报嘉木湖、抚顺关被李如柏击败之仇,一次性残杀了三百余人!这也证明了,后金军在前番交战里,的确吃了亏。而努尔哈赤不知道的是,经过五个月的准备,大明已经决定大规模的亮剑了!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2楼
明殇》
(三)喋血萨尔浒
大明在抚顺、清河连败,丧师两万余人,人口等被夺数十万口,抚顺、清河百里范围内荒无人烟的情况下,明神宗朱翊钧也是明白了,新兴的女真人与之前的蒙古部族单纯的劫掠不同,因为女真人的贪欲不单单是人口钱财,甚至,还有土地!
可以说,辽左局势崩坏,使得多年身居幕后的朱翊钧,真正的感受到了威胁,开始重视起来(辽左覆军陨将,建州势焰嚣张,边事十分危急)。那么,经历了“万历三大征”且对于军事有一定造诣的明神宗朱翊钧,到底决定怎么做呢?
那就是起善战之军,一举荡平建州女真,“以振国威”!也就是说,明廷决定,调集大军,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建州女真部。因此,距离“万历三大征”近二十年后,大明再次开始了一次重大的军事作战行动。
那么,既然是打仗,尤其是打打仗,自然需要兵马、钱粮、武器装备等一应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当辽东女真人逐渐横行的时候,大明也是开始了战争动员。首先的准备,便是调集大军猛将。万历四十六年闰四月,在杨镐经略辽东、李如柏任职辽东总兵后,大明军方的人事调动以及军队调动并没有停止。
很快,福建、浙江、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南京的驻军以及土司兵等便是接到朝廷的调令,选派精锐,从速赶往辽东!
以上所提调兵之地的士兵,战斗力都相当强悍,据《明实录》可知,当时明军全国额定兵员为116万人,其中,九边重镇占据86万人,内地30万人,而九边86万人里有精锐九万,而全国精锐兵力12万人,也就是说,内地诸军有三万精锐,其实,这里有个问题要注意,那就是明末军队空额现象极其严重,例如努尔哈赤进攻抚顺前期,辽东名义上总兵力有九万人,分别驻扎在120处城堡。而据杨镐调查上报,实际兵额,连六万人都不到。这个数字还是比较可靠的。凭借辽东之重要,军队空额现象尚且如此严重,更何况是其他地区?
所以,大明彼时,虽名义上军队数额有116万,但实际数字,可能是要低上许多的,而此次大明想要抽调的各地军队,当属于各地驻军能征善战的存在,如福建、浙江的军队,当有俞大猷、戚继光旧部传承下来的抗倭军,这些军队的前辈曾在二十年前再次入朝参加对日作战,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明军的精锐力量。又如四川的军队以及土司兵,多次镇压当地叛乱,还有着参加过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的部队,战斗力也是较为强悍。山西、山西靠近蒙古诸部,所在驻军常年厮杀,战斗力有着一定的保证,因此,大明朝廷才会下诏调集这些军队。
可是,在调兵之时,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兵员不足、行动迟缓、士气低迷、军纪混乱等情况。
大明闰四月开始调兵遣将,可是直到九月份,所到驻军包括新招募的士兵在内,一共才七万人。而这些被调到辽东的士兵,却有着伏地哭嚎,不愿意出关打仗的存在,原本调集的是各地精锐,可是而今的精锐就是这副模样,对此,杨镐也是相当的忧心。
那么这里便涉及到一个争论不断的问题,这就是大明此次调动多少军队。对于此次大明出兵人数,由于《明史》里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所以历来有着不同的说法,有十万说、十二万说、二十七万说、四十七万说等等,对于这个问题,有必要明确一下。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3楼
自己顶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4楼
先来看一下,明军四十七万说以及二十七万说的来源,这份依据来自于后金《满文老档》,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记载的:
“我明领兵大臣及议政诸贝勒均已到齐,我大兵四十七万,将於三月十五日月明时兵分八路进发”
这条记载是说,杨镐给后金努尔哈赤写信宣称自己有大军四十七万。这也是四十七万人的由来。但是后金也是知道,这只不过是杨镐的宣称,实际上明军不会有这么多士兵。因此,在《满文老档》里的另一条记载为:
“明帝步骑兵共二十七万,分四路出击,其一路兵撤回,其三路兵皆被歼灭。”
也就是说,后金记载的是,大明号称四十七万人,实际上夸大了二十万人,只有二十七万人。
而紧接着,《清实录 太祖实录》里有着这样的记载:
“杨镐以二十万兵号四十七万”
也就是说,在努尔哈赤实录里,清朝官方将明军数量记载为二十万人,号称四十七万人。并且还将明军各路军队人数记载的清清楚楚,例如杜松部六万人,李如柏部六万人、马林部四万人、刘铤部四万人,作为大明的敌人,都认知到明军四十七万只是虚张声势,因此四十七万说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满文老档》以及《清实录 太祖实录》的记载是否可信呢?有人可能会说,《明史》里不是也有着杜松领兵六万、刘铤领兵四万的记载吗?这不是与清朝史料是暗合的吗?可是还必须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明史》也是清朝修撰的,虽然史学家的操守是值得尊敬,史学是值得敬畏的,但是《明史》里随处可见的贬明扬清是显而易见的,明军越腐朽、明军人数越多、那么后金击败了他们,不恰恰是突显了后金崛起的天命眷顾吗?所以,我们还有必要看一下明朝方面的记述:
首先是辽东本地兵额,虽然万历四十五年时额定九万人,又据《明实录 神宗实录》记载,至万历四十六年七月左右,新招募兵丁加在一起总计十一万人,但是据杨镐统计,实际人数不到六万人,又加之抚顺、清河战损,剩余三万余人。所以杨镐才会认为,此刻辽东本地明军除去新兵,能够作战的仅有两万余人,况且需要镇守各地,简直是入不敷出。
其次是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记载说:
“主客出塞官军八万八千五百五十余员名”
也就是说在王在晋看来,明军一共88550余人,这个数字可以说已经精确到了相当的程度。那么,是否可信呢?所谓《三朝辽事实录》,是王在晋私人撰述的记载大明辽东事宜的书,也就是被称为野史的存在。但是,《三朝辽事实录》的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因为作者王在晋不仅在兵部担任侍郎,还曾经略辽东并担任兵部尚书,可以说,他对于明军官方统计应该是有着相当的知情权,并且能够接触到最为权威的数字。
所以,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三朝辽事实录》里所记载的88550余人这个数字被广泛的采用,例如《中国军事通史 明代军事史》便是采用了这个数字。
而在《明实录 神宗实录》卷五百七十四所记载,万历四十六年九月,兵部内部资料称:
彼时辽东“调募主客二兵仅止七万”,因此,兵部打算再次调遣“宣大三千、山西二千、延绥三千、宁固二千、真定二千五百”,如果将此处一万两千五百人这个数字与之前所说的七万人加在一起,再加上十月调至辽东的四千浙兵,那么,大明辽东军队数量便是达到了八万六千五百人,这与王在晋所说的八万八千五百五十余人相差不多,可以作为王在晋所言的一个佐证。
另外,有的人是认为,杨镐上奏的这份提到辽军仅有不到六万余人的奏疏,是有意掩盖日后明军失败,是为了脱罪,可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份奏疏是杨镐经过四个月的调查,于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上奏的,彼时萨尔浒之战尚未发生,因此,杨镐的说法,还是可信的。
另外,萨尔浒之战后,杨镐上书成道,明军“主客出口者仅七万余人”,将明军实际参战人数,又削减了一万余人,这虽然存在着杨镐推脱罪责的想法,但是这样的数字与八万八千余人的差距,还是不大的。
再者,计六奇的《明季北略》写记载此次明军:
“师号十二万,不满十万人。”
宋樊澄在《东征记略》里记载为:
“号十二万,不满十万人”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记载“四路兵计十万”
谈迁的《国榷》记载说此战大明“丧师九万”,这几项综合起来,明军调派人数,便是可以确定了,那就是应该在八万余人左右,上下波动不会太大。
除此之外,大明要求朝鲜以及叶赫部出兵,朝鲜原本应该出兵三万人,但是因为努尔哈赤使者的游说威胁,朝鲜最终只出兵一万三千人,叶赫部数目不详,但是,叶赫部并未出兵直接参战,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综合以上,明军出兵人数王在晋的记载应该是真实的,加上朝鲜部军队,明军实际出关人数为101550余人,当为较确切的一个数字。
因此,《中国古代战争辞典》取明军“8.8万余人”,加上朝鲜叶赫一部共计“约11万人”,而《中国历代军事战略下册》记载明军算上朝鲜叶赫部总兵力为“约十万人”,《中国古代战争通览下卷》认为,明军总数为“8.85万余人”,加上朝鲜叶赫部共计“约11.36万余人”《中国历代战争年表下卷》认为明军总兵力为“八万八千余人”,加上朝鲜、叶赫一部共计“约十一万”,可以说,以上所取明军总数相差不多,较为可信接近事实。
因此,本文取《中国军事通史 明代军事史》所记载的数字,明军88550余人,加朝鲜所部一万三千余人,共计101550人,出征后金!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5楼
加油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6楼
顶一下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7楼
支持佳作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8楼
加油早上好
avatar
信陵小司徒
39楼
支持
avatar
信陵小司徒
40楼
调兵之后,便是遣将了。此次大明调动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总兵、副将、参将等,具体有以下诸位,杜松、刘铤、柴国柱、祁炳忠、王国栋等。
杜松,字来清,陕西榆林人,在当时的大明边将里,声名赫赫,更是被其敌人称之为“杜黑子”、“杜太师”,因其与敌人交战时,常常撸起袖子,露出自己黝黑的双臂,而后便是挥刀横冲乱砍,因此被人称之为杜黑子。杜松因功历任宁夏守备、延绥参将、延绥总兵官,与蒙古各部落大小百馀战,战无不胜,因此被蒙古诸部落称之为“杜太师”,因此,万历三十六年,接任李成梁,担任辽东总兵。
所以,杜松的确是一员勇武赫赫的猛将。但是其人,缺点却也是异常的明显,他不似李如松、李如柏那样跋扈骄狂,却也是脾气暴躁,性情古怪,缺少作为大将者的智谋与风度。
在他接替李成梁镇守辽东的时候,因与敌交战失败,竟然一气之下烧毁自己部队的粮草,更是想要削发出家,其为人躁而勇、刚而贪、狠而不知权变、厉而不善智谋,可谓勇将,不可谓良将。此次,因辽左局势崩坏,明廷特设山海关总兵,以杜松担任,谋攻后金。
刘铤,广东总兵官刘显之子,因善使一口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大刀,每逢敌人,轮转如飞,冲入敌阵,因此,被人称之为“刘大刀”。如果说,杜松是声名赫赫,足以震慑大明周围各部族,而刘铤的名声,比诸杜松,只强不弱。《明史》里称之为:
“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
刘铤不然骁勇,而且用兵也善于计谋,例如在第二次援朝战争中,刘铤与日军小西行长部对峙,刘铤此时产生了一个当年李如松也曾有过的想法,那就是捉住小西行长!于是,刘铤派人联系小西行长,约定跟他见面。使者三次往返,刘铤每次都单人匹马在半道等待小西行长,这样一向谨慎号称智将的小西行长也相信了刘铤的诚意。于是双方约定了见面日期,要不是因为刘铤部下泄露了日期,小西行长大惊逃跑,那一次,刘铤便是成功了。
又如,平定播州之乱时,刘铤再次巧妙设伏,大败敌军,颇有斩获。所以,刘铤平定缅甸、对抗日军、平定内乱大小数百战,大多获胜,不是没有原因的。除此之外,柳毅他能够因长期镇守四川,还根据川军的特点训练了一个新的兵种、那就是车兵。
所谓的车兵,是由火枪兵、步兵、骑兵混合组成作战的一种新型作战方式。指的是在与敌交战时,骑兵先行冲出,而后步兵迅速将大车围成圆形阵势,阻挡敌军的同时,掩护火枪兵射击与在内的步兵,而当火枪兵给予敌人大量杀伤后,骑兵在迅速冲出,攻击敌军,而后步兵收尾。此法在随刘铤作战时,颇有成效,大约两万人,是为当时劲旅。
但是,刘铤此人,与杜松一样,缺点十分的明显。如果说杜松无谋斗勇、贪婪火爆,那么刘铤此人,贪婪财货而治军不严,挟功自重又目中无人,万历十一年,刘铤初入行伍之时,恰逢云南动乱,动乱平定后,刘铤收受钱财颇多,并且纵容部将奸淫掳掠,他的部队多次毁坏民居,为祸百姓,致使当地投降部族降而复叛,百姓大多苦不堪言。
刘铤还曾为了破格提拔,贿赂时任御史的宋兴祖,怎料宋兴祖将此事上报,刘铤因此被革除平定云南后所加封的官职,其为人贪婪而治军不严如此。
而在讨平播州之乱时,刘铤因为功勋较大,多次找借口而不肯前往,而且还敢胁迫朝廷,当听说朝廷的言官弹劾自己,他竟然上书请求辞职,再次威胁朝廷。其挟功自重可见一斑。
这一次,明廷,便是将有“晚明第一勇将”之称的刘铤调至辽东,征伐后金,刘铤刚一到辽东,便是摆起了架子,在他看来,自己熟悉川军,这些刚调来士兵不合乎自己的指挥方式,请求杨镐将自己所熟悉的川军两万人调来。可是杨镐却将此数削减至八千多人,及至最后,这八千人也是没有调来。除却粮饷问题、路途遥远以外,这也是制衡刘铤的一种做法。
而刘铤在奉诏前往辽东的时候,也是故技重施,极尽拖延,朝廷闰四月发布调令,可是到了六月,刘铤、杜松仍旧没有出关,因此受到了朝廷的催调令,在这之后,又过了三个月,九月,桀骜如杜松都已经出关了,可是刘铤依旧没有动身!更是可见此人挟功自重之意。
柴国柱,字擎霄,号峨峰,西宁卫清水堡(今大通县景阳乡)人,知名于万历朝,史称其“骁勇善射”,勇冠三军,历任凉州副总兵、陕西总兵官、甘肃总兵官、辽东总兵官、集镇总兵官等,多有斩获,为一时称道。
祁秉忠,为蒙古人后裔,第十一代东祁土司,历任西宁镇海营游击、甘肃参将、凉州副总兵、甘肃总兵官等,护境保民多有功劳,与敌交战,多有斩获,被边民誉为“勇公”,更是被熊廷弼称之为“西陲健将”,袁应泰称赞他“智勇兼资,威名夙著,且多蓄健卒”,因此,祁秉忠所部较为善战,其人堪称一时忠勇之将。
而在调兵遣将之后,便是做出后勤等相应准备了。这头等重要的便是粮饷,有吃的才会有战斗力,有工资才肯去卖命,拿辽东地区来说,至万历四十六年,万历四十五年下半年的军饷还没有发放,而明军部队里吃空饷现象十分的严重,士兵领不到饷银,饿着肚子又怎么打仗?谁还会去卖命?所以,大明政府研究决定,增派饷银三百万,请求皇帝发内孥来充当军饷,可是皇帝并不同意动用自己的小金库,于是三百万削减为两百万,皇帝还是不允许,无奈之下,从政府大工、马价各借五十万两,而其余的,则由户部摊派到百姓头上,称之为“辽饷”,并且在广宁设置专门的掌管饷银的辽东饷司。
除此之外,明军大规模补充更换校验武器,此项任务由兵部工部联手完成,对于铠甲、刀兵进行校验,并且为援辽部队配备相当数量的火器,如大将军炮、佛郎机、三眼神铳等,更是从山西等地调拨三百尊大炮,来加强出征军队的火力,可以说,明廷的准备看上去还是很充足的。
就这样,至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大明已经为这场战争进行了长达九个月的准备,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已经准备充足了呢?
当然不是,此次调兵,明中央政府的动员效率之低、质量之弱也是毫无遗漏的暴露出来。最直接的一个体现就是各路人马行进速度之慢,所部人员斗志偏低以及各部磨合根本谈不上,各部战斗力层次也是参差不齐,这些现象都相当的明显。因此,杨镐虽无帅才,可是他也是明白,凭借着这样的军队,是不足以进击敌人的,因此,杨镐的主张是暂时练兵,兵精后再行进攻。可以说,杨镐的这个想法,还是不错的。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