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宋朝确是一个令许多学者和名人都心驰神往的朝代。
avatar

宋朝确是一个令许多学者和名人都心驰神往的朝代。

这回合同dc
1楼
宋朝的饮食业空前繁荣,文人学者对饮食的著述也十分庞杂,大致可以分成食经类、茶学类和酒学类三大类,而林洪的《山家清供》在众多的饮食类著作中脱颖而出,开创中国饮食美学的书写,被后人看作一部奇书。 《山家清供》是一本菜谱,同时又是一本中国生活美学的经典,作者林洪写的都是平常饭菜,却以隽永的文字写了饮食、养生、文学、历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更写出了生活的态度,以及生活的艺术。林洪,字龙发,号可山,南宋绍兴年间进士,著有《山家清供》《山家清事》《文房图赞》等,另有诗作入选《千家诗》。

《山家清供:人间有味是清欢》由阅文集团·华文天下和百花文艺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该书由文化学者费勇蛰伏两年所著,他深度解读了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还原了宋代的风雅美味,找寻了千年食谱的秘密,窥探了古人的趣味小日子。对于《山家清供》何以“脱颖而出”,他的解读是“因为它提供的,不只是一道菜谱,更是一个故事,一种见解,一种启发。还因为它温暖可爱、淡雅脱俗,读之令人心生欢喜,开始热爱吃饭、做菜这两件事。也许,它还悄悄改变了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吃饭不仅仅是吃饭,它还关乎人品,吃东西也是可以很美好的。”
宋朝,很独特,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罕见的“重文轻武”的时代。“重文轻武”,是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定下来的基本国策。因为赵匡胤本人,正是在960年武将发动兵变时,被众将领“黄袍加身”,才建立了宋朝,也亲历了晚唐藩镇割据造成的动荡局面,所以,为了避免武将势力过度膨胀,威胁到赵宋王朝的统治,他制定了这种按常理看来并不明智的国策,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宋朝的发展命脉。
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说的正是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对当年拥戴有功的武将们进行威逼利诱,迫使他们交出兵权的故事。
解除武将兵权后,一直到1279年宋朝灭亡为止,这中间一共有319年,经历了十八位帝王,都没有再发生过任何一起“黄袍加身”的兵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以往的王朝更替,往往都是由于内乱,为了争夺皇位,但在宋朝,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因为臣子都缺乏造反的兵力。
然而,长期抑制武将的国策,也等于是自断臂膀。虽说杜绝了内乱,却也失去了抵御外来侵犯的军事实力,并最终导致了大宋一朝长时间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这个“积贫积弱”的意思是指,以往“重文轻武”的施政理念和行为导致了后来局面的衰弱,并不是指贫穷。
宋朝两度倾覆,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皆是由于外患。因为没有强硬的军事实力反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只能不断割地求和,以换取偏安一隅短暂的和平,所以都城才会从北方迁往南方,北宋才会变成南宋。

相较其他南征北讨、烽烟四起的朝代,宋朝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由于战乱相对较少,反倒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较滋润。现代人一般认为,大唐才是中国古代最气象万千的辉煌盛世,但其实,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远超盛唐。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钱钟书先生也说过:“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宋代的文化发展开始登峰造极,其饮食文化也毫不逊色,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第三座高峰。
宋朝的老百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正式开启三餐制的平民。在此之前,按照规定,老百姓是只能一日两餐的,诸侯可以一日三餐,皇上则是一日四餐。宋朝开始了一日三餐,不仅说明体现等级制度的用餐制度失效了,还折射出了宋朝货真价实的繁荣。因为只有老百姓富裕了,才能吃得起一日三餐。
三餐制直接促进了两宋都市餐饮业的极度繁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就展现了当时北宋都城汴京的盛世繁华,游人熙熙攘攘,随处可见各种酒楼、茶馆、饭店、食店和食摊。宋代酒楼已经有了“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客人进去了,“不问何人”,一律一视同仁。不仅店内整洁卫生,瓜果蔬菜新鲜,器具讲究,还支持“快餐业务”和“跑腿代购业务”。如果客人要求赶紧吃完上路,就先给他上“盖浇饭”之类的主食;如果客人想吃别家的点心,还可以派店小二去帮忙买。可见,宋人的服务理念并不比现代人落后多少。
三餐制之外,宋朝民间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种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宋朝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唐朝的宵禁制度不再适应社会需要,便遭到了取缔。入夜后,老百姓仍可继续在街道上行走,不论是瞎溜达还是赶路,都不违法,于是早市和夜市应运而生。
早市一般从五更开始,大概是凌晨三点到五点,一直到天亮,主要卖食物。每份早点不超过二十文钱,有粥饭和点心,如煎白肠、血脏羹、羊血、粉羹、烧饼、蒸饼、糍糕之类。也有卖洗脸水的;如果需要煎茶,也可以满足。夜市一般持续到三更,大概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一般卖小吃。若生活在宋代的都市,夜里基本上是饿不着了。
在唐朝及以前,中国人都喜吃肉食,认为肉食是最好的;蔬菜只能充当肉菜的佐料,换言之,就是配菜。到了宋代,蔬菜终于以素菜的名目独立了。素菜在宋代的兴起,影响颇大,甚至被认为是“中华料理”从中古向近代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武将相比,宋朝的文人是很自由的,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学。旁的不说,就连吃顿饭,也有他们发挥的余地。譬如,苏轼、黄庭坚、陆游和杨万里等人,就曾写了很多歌咏素菜的诗词,引领了有宋一朝吃素菜的潮流,让人们逐渐爱上了吃素菜。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炒菜技术开始成熟。在炒出现之前,古人常用的烹饪方法有蒸、煮、烩、烤、糟、卤、凉拌和焖。受制于铁锅及植物油生产技术的发展瓶颈,炒菜出现得较晚,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记载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发展于隋唐,成熟于两宋,普及于明清。不过,炒菜技术的成熟,虽说是饮食近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但宋人还是更喜欢简单的煮菜。
饮食,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吃什么,怎么吃,塑造的是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生命质地。而当饮食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去时,塑造的可能是一群人的生命基因。河南人至今喜喝羊肉汤,正是源于千年以前宋朝饮食文化中偏爱羊肉的风俗。而今作为浙菜、川菜和鄂菜等众多菜系中的特色传统名菜“东坡肉”,不过是九百余年以前,苏东坡“穷”极无聊时偶然间的一个发明罢了。一群爱吃羊肉汤的河南人和一群素未谋面但是喜欢吃“东坡肉”的人,本质上,都是被一种叫作“吃”的饮食文化联系到了一起的人。
如果可以选择,你最想回到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生活呢?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这一说法流传甚广,不过也有人考证后发现,汤因比本人并未说过这话。汤因比说没说过这话,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个信息:宋朝确是一个令许多学者和名人都心驰神往的朝代。

avatar
这回合同dc
2楼
一群爱吃羊肉汤的河南人和一群素未谋面但是喜欢吃“东坡肉”的人,本质上,都是被一种叫作“吃”的饮食文化联系到了一起的人。
avatar
这回合同dc
3楼
两宋王朝,各种槽点黑点不少,但一大亮点,几乎后世公认:有钱!
多有钱?先看政府腰包多粗?两宋的财政收入,北宋长期保持在每年六千万缗钱,南宋时最高高达六千五百万缗,比起后面的元明清三朝来,别看国土小,腰包却是鼓得多!官员的工资也出名高,宰相级别年薪百万,其他额外福利补贴二百万,各级官职更是俸禄丰厚, 和后面朝代一比,更好似土豪生活。
土豪到这境界,两宋王朝的一大绰号,也是张口就来:富宋!有个论调也因此出名:宋朝丢了幽云十六州还能撑三百年,哪怕没了半壁江山还能撑一百多年, 就是靠钱砸出来。
这话有没有道理?不能说没有,但另一个道理,其实该更加明白:如果一个有钱的王朝,钱只砸到花钱买和平和给官员发福利的事情上,莫说三百年,三十年都未必能撑住。
大宋能撑下来,是因不管亮点黑点,掩不住的却是一个事实: 老百姓有钱。只有这件事,才是结结实实的牢固砖瓦,固住大宋的江山。
下面这些事实足可说明,大宋的日常生活,究竟是什么样!
1
比汉唐大方
虽说好些后人眼里,汉唐很强,两宋很弱,但宋太祖赵匡胤开国第一件事,就废了一条汉唐的老规矩:特令一夫日给米二升,天下诸处役夫亦如之,迄今永为定式。 意思是政府的劳役工程,每个民夫都要给二升米,绝不能白使唤人。
这条今天看来简单的命令,却是中世纪开天辟地的大事 :之前历代王朝,政府要干工程,就得劳苦百姓,不单是要老百姓下力气,钱粮更要自备,白出力外带大放血,就连之前的“文景之治”“贞观盛世”,都是这规矩,到了大宋开国,果断废掉。
而后更再接再厉,从宋太宗起,干工程不单给口粮,更要发工钱,以前的征发服役,已经变成雇人打工。就连汉唐年间,官府无偿向百姓征用的货物,大至战略物资,小至宫廷奢侈品, 宋朝也全改成花钱采购。 照《浮止集》说法,必以钱贸易而后可。宋朝好些大臣喷朝廷,一个口实就是:官府采购货物和雇人干活,花钱竟比市场价都高!
敢果断停止白吃白拿作风的封建王朝,大宋,确实是第一个。
2
社会福利好
两宋另一件比前代大跨越的土豪事,就是社会福利。
首先一条,就是教育,由于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所以开国就大减学费, 官办学校分为国子学,太学,州郡学和县学四级,每年学费折合人民币一千三百块。到了宋仁宗年间起,这钱也全免, 套宰相富弼的话说:穷老百姓家给国家完粮纳税,送孩子上学竟然还收他学费?朝廷丢人不!从此完全免费。
而且在最高学府太学,王安石变法后,发钱更大手笔,太学学生享受“食钱”,也就是餐费补贴,每人每月六百块人民币。
宋哲宗赵煦,在位时间除了厉行变法,还默默完成一件空前大事: 建立大宋国家养老福利,即居养法。全国建居养院,收容残障人士,还收容孤儿弃婴,孤寡老人都免费领米粮药品。 每年砸钱五百万贯,一直砸到北宋灭亡。开始办这事的就是《水浒传》里的坏人蔡太师,正史上的大奸臣蔡京。虽说这人一辈子坏事不少,但这件事,真认真办成了好事!
3
制造业强大
这几个大方事,看上去很美,但宋朝办得起?
这事,就得问大宋的财政,两宋财政收入不但高,而且构成也别致, 其他王朝都是农业税为主,唯独两宋,工商业税占到百分之七十。 到底有没有钱,就要问大宋制造!
大宋手工业,比起唐朝来,可算是井喷,技术更高精尖,比如冶炼,唐朝还是吹皮囊,宋朝已经有了木风箱和大高炉,又比如纺织,花色品种更多,质地更好,“薄如蝉翼”的精品风格,早都是小儿科。还有瓷器,唐朝就只有青瓷白瓷,宋朝五颜六色,各种花色都有!
最井喷的还是产量,宋朝铁产量是唐朝八倍,铜产量二十二倍,至于两大出口拳头:丝绸和瓷器。宋朝纺织工场开进了城市,到处“千室夜鸣记”,瓷器产地举国一百多个,还有五大名窑。质量统统过硬,产量更不知道是唐朝多少倍!
最甩开唐朝的产业,当属造船,不但造船量大,质量也更强,特别是大船, 唐朝少见的“万石船”,宋朝都常见,且技术全球领先,独家龙骨结构和横隔舱,欧洲都是直到近代才有 。1974年泉州出土的宋朝海船,历经千年船体都完好,质量十分经得住考验。
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国际市场热销的大宋货,只要大宋造的出,就一定送的到!
送到了,就是永远热销场面,比如瓷器,像埃及好些出土的中世纪古城里,家家都是中国瓷器,放在西方国家,不单生活必须更炫富必备,以当地史料说, 亚历山大港富豪们斗富,就是互相炫中国瓷器, 《欧洲瓷器史》里更说:欧洲有国王特制一千五百克白银托盘,就为摆个名贵中国瓷器。至于宫廷家居,更是怎么名贵怎么摆。
丝绸更火热,如果说瓷器是奢侈品,那么丝绸就是硬通货:直接当钱用,好些外商来华贸易,明知道价格吃亏,都是点名要用货物换丝绸,因为拿出国门就升值,在巴格达地区, 富人们有了钱就囤丝绸,照着阿拉伯史料说法,这样钱贬值都不怕!
为什么这么硬?关键还是技术领先,别看大宋丝绸产量高,外国人也会仿山寨,但织染技术只大宋一家,定价权当然大宋说了算。当然大宋进口量也很大,可主要是药材和天然奢侈品,进的是原料出口的是技术,长期外贸碾压优势,财源自然滚滚来。 宋朝东南知名港口二十多个,浙江福建广州号称三大贸易区,通商国家六十多个, 覆盖东亚至中东大片地区。
以《夷坚录》里说法,两宋时期,京城里买房的,好些都是海商,这帮人在国内十分低调,但走出国门,就是几百船只阵仗,所过之处常是对方国王亲自来接,比国家大使还牛气!
4
老百姓有钱
这般强大实力,大宋老百姓到底有钱不?以麦迪森《世界经济轮廓》里的估算,北宋经济总量高达二百六十五亿美元,人均经济占有量是四百五十美元,两样都是当时世界第一!
这算法科学不?但一个现象却科学: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 好些前朝只有贵族有钱人才享受的服务,宋朝老百姓都能享受到了。
最直接一条,就是出行,古人常乘轿子,其实宋朝以前,轿子可不是谁都能坐,唐朝时叫步辇,就是阎立本名画上那玩意,标准皇家专享,宰相都没资格坐,到宋初也是这规矩。可规矩架不住国人脑洞大开,把步辇各种改造,成了轿子的模样,还分不同品种, 基本是有钱就能坐,照着朱熹的感慨说:无人不乘轿。
就连穿衣服也是如此,以宋初礼制,官民阶层穿衣服都有规定,但后来生活好了,衣服花色品种多了,越穿越没规矩,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经常赶时髦,宋初达官贵人专属的丝绸衣服,老百姓竟也常穿, 以至于老夫子司马光吐血怒斥:世风日下,贩夫走卒皆穿丝袜!
5
繁华 餐饮业
宋朝另一个发达的行业,就是餐饮业。首先拉风的就是酒楼,唐朝时还是严格把控,酒楼盖高了都要治罪,宋朝没了这规矩,怎么高怎么盖,开封酒楼扎堆,还分成七个档次, 最大的樊楼,五座三层结构,内部装修号称媲美皇宫,有钱就能来享受!
而且服务水平也高,宋朝已经有了专业的行业培训,酒楼传菜的店小二,基本要求熟记几百个菜名,稍微有小错就会被投诉。文言的说法叫:传唱如流,不可小有违误。
饮食更是花样繁多,大型酒楼里在册的菜品,总计有一千多个,数量远远超过前代,还有各类特色小吃。开封的包子肉饼羊饭奶酪,全有悠久老字号,行业热闹,食品安全当然要抓紧。 开封城的南熏门,就是检验肉食品的地方,供应开封城各大商铺市场的肉食, 每晚挨个在这里检,经常十来个检验员,应付几万个肉贩子,秩序十分井然。
而要论肉类生意,开封卖肉最火爆的,却是大相国寺几个和尚开的“烧猪院”,领头的慧明大师,公认大宋烹饪大人,做得一手好肉菜,亮相就是活广告,多少烧猪每天全抢光。
6
女人来摔跤
宋朝的城市,生活上比唐朝显然方便,唐朝城市分市坊,买东西要去市,晚上还宵禁,半夜随便出门就要打板子, 这些规矩到宋朝全没了,东西哪里都能卖,晚上更有夜市, 好些一线城市,都是整夜热闹。
而且城市服务也更到位,卫生清理都有专业时间和人员,消防治安更抓紧,比如开封府,每四百六十米就有巡捕屋,高处还有望火楼,全是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各种家伙全齐,发现情况就立刻出动,特别是救火,每次都是殿前三衙快速到达现场, 如果因来晚了劳苦百姓自发灭火?谁带队谁治罪!
因此宋朝的娱乐业,也就出名热闹,有钱士大夫常去酒楼茶舍,老百姓则去瓦舍,就是演出广场,里面分好多勾栏,各个勾栏不同节目,说唱曲艺杂技武术什么都有,外地人来旅游找不到地方?不怕,当时就有《里程图》,里面写明了当地的旅馆价格和路线,甚至连哪里有公共厕所都有, 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旅行手册, 各个城市都有卖,可见宋朝旅游业发达。
而在瓦舍里,玩的内容多, 其中特别吸引眼球的,就是女子摔跤,当时叫相扑, 女摔跤手更被称为“女飙”,经常是男子相扑比赛开始前,女子比赛先来垫场,一亮相就引来围观,好些知名选手,比如“黑四姐”“嚣三娘”,都是宋代拿高薪的明星。为什么火热?看比赛服装就知道:上身近乎半裸,就穿个肚兜遮身,当然引来一群人。
而且这奇特活动,连皇帝都爱看,比如一代仁君宋仁宗,就喜欢女子相扑,还跑到民间瓦舍来与民同乐,嘉佑年间他亲自出席相扑赛事,当场重奖女选手,气的司马光一顿怒骂,强烈要求取缔。
7
养兵白花钱?
但这样一个国家财大气粗,老百姓生活丰富的大宋,最后还是悲剧了。为什么?好些人认为,是有钱的大宋,有件事白花了钱:养兵!
都说宋朝轻武,但看养兵,真的不轻。要养一个普通禁军,以名臣蔡襄统计,每年装备钱粮工资,一个人就是四十五贯钱, 北宋禁军最高峰时一百三十万,这个军费开支,比汉唐都是天文数字!
但花这么多钱,还常养废物兵,照欧阳修吐槽,京城那些禁军士兵,平时拿着国家钱,武功本事都稀松,就连领来钱粮都扛不动,还要雇人去扛,成了京城笑话!可见白花钱!
这事有没有?确实有!但就这么说白花钱却不科学,因为欧阳修吐槽的,是京城那些混日子的禁军,真正一线战斗的禁军, 比如西北西军,同样高工资,战斗力却靠得住。 有多靠得住?看野战军的装备就知道:步兵清一色六十斤重甲,外带重枪重斧,平日就是没战事,也要完成艰苦阵法考核,谁敢说这兵水?穿这全套装备走两步就知道!
而且就装备花费说,以明朝俞大猷的感慨: 北宋普通步兵的装备成本,是明朝精锐部队的六倍左右,完全是钱堆出来的。
实战效果如何?看北宋对西夏的战争,到后期基本碾压,后来面对满万不可战的金军,宋朝最精锐的西军,照样在好些战役给金军重创,还把金军勇将撒离喝给打哭了。这钱,不白花!
不白花为什么悲剧? 问问宋徽宗弱智的联金灭辽就知道, 所谓一言丧邦, 国家战略一念之错,一个高度繁华富庶强大的文明,可能眨眼间就保不住!
avatar
这回合同dc
4楼
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是一个最奇葩的朝代,它的经济、文化、科技在当时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它又是强敌环伺,被西夏、契丹、女真、蒙古人的轮番吊打。当然,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它自己开门揖盗、昏招迭出。
在宋朝的历史上,借助军事同盟以达到消灭敌国,而最终盟国演变为更强大敌人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北宋与女真人结盟灭辽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自从宋朝的建立之初,或许是受到宋太祖赵匡胤“扬文抑武”的国策所影响,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一直不敢恭维,以致在面对北方强敌辽国时,几次伐辽均为辽国所败。当然,宋朝有宋朝的长处,那就是它不差钱“用钱能摆平的事那都不叫事”,所以,宋朝便用钱与辽国和平相处长达百年之久,而辽国也成为了宋朝北部的屏障。
此时东北的女真人迅速崛起了,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之后,于1115年1月28日在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立大金国。
女真人原本是辽国的藩属,但在他们建立大金国之后,迅速的拿下了辽国的东京辽阳府、上京临潢府而声威大震,此时北宋的君臣认为辽国必亡无疑,他们想借机收回丢失一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于是北宋便与金国联合灭辽,并立下了"海上之盟"。然而北宋的军队却不给力,两次大战皆被辽军所败,尤其是童贯率领十万大军在攻取燕京时,却被几千辽军打得损兵折将,这也令女真人看到了宋军的无能,金军便随即撕毁了与北宋的盟约,在1125年灭辽之后,至1127年仅仅的两年时间,就灭了北宋。
应该说,此时辽国与宋朝和平相处已达百年之久,当辽国得知宋朝准备联金灭辽时,便派使臣表示愿意向宋朝称臣,希望宋朝不要和金联盟攻辽。
辽国的使臣直言道“宋、辽既是兄弟之邦也是唇亡齿寒,女直蚕食诸国,若大辽不存,必为南朝忧,唇亡齿寒,不可不虑”。而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甚至连宋朝的藩属高丽国王都看得出"闻朝廷将用兵伐辽,辽为兄弟之国,存之足为边捍,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但宋徽宗根本就不知周国之间均衡态势的重要性,仍然固执的联金灭辽,直至发生了“靖康之耻”,自食恶果之后方才醒悟,但悔之晚矣,只有南望故国而以泪洗面,最终身死于异国他乡。
时间到了13世纪初,蒙古诸部在成吉思汗的征战中逐步完成了统一,已经有了足以与金国分庭抗礼的实力,而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也逐渐的处于下风。
嘉定四年(1211年),金军主力盲目出击寻找蒙军主力决战,结果接连在野狐岭、会河堡两次会战中惨败,金军的主力野战部队几乎是损失殆尽,为避蒙古铁骑的锋芒,嘉定七年(1214年)七月金国举朝南迁,把两河、山东等地区让给了蒙古人,将兵力收缩在一些大城池中,此举果然奏效。事实上,当时的蒙古人虽然在野战中所向披靡,但还不具备很强的攻城能力,所以,成吉思汗不得不留下木华黎继续经略两河、山东等地,自己则率领主力西征。
绍定五年(1232年)十一月,当蒙古大军再次进攻金国的时候,南宋居然再次祭出了借助军事同盟以达到消灭敌国的法宝。
根据联蒙灭金的策略,南宋出兵相助蒙古人一起围攻开封,金哀宗被迫逃往了蔡州,但此时南宋军队又攻陷了邓州、申州、唐州,彻底切断了金哀宗的西逃之路。眼见形势不妙,金哀宗派遣使臣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请求南宋不要出兵,而且此时的金国,已经对南宋构不成任何的威胁了,但南宋军队依然抵达蔡州城下与蒙军会师。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破了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城,金哀宗完颜守绪匆忙传位后自缢身亡,金末帝完颜承麟也在乱军中丧命,金国灭亡。
其实早在南宋建立的初期,南宋朝廷便开始注意到了蒙古人这支力量,并试图借助蒙古人来制衡金国。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而渡江南侵的时候,为了减轻自己的军事压力,南宋大将刘锜、吴璘便传檄蒙古、契丹诸部共同攻金。事实上,南宋联蒙灭金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过程更是一波三折,金国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夹击之下终告灭亡,南宋即报了“靖康之耻”,也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100余年的对峙。但这一结果对南宋而言却并非福音,甚至比联金灭辽的后果还要严重,因为南宋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比女真人更为强悍的蒙古人,契丹、女真人不过是要钱,而蒙古人要的则是命,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灭亡南宋。
在联蒙灭金的过程中,南宋是收复了一些失地,乍一看南宋在"联蒙灭金"中算是受益者,这样即拖延了必将到来的宋蒙大战,同时也趁机抢得了一些地盘,增加了战略纵深。
但从长远来看,南宋与蒙古结盟灭金无疑是给自己掘好了坟墓,因为此举是送走一只老掉牙的暮狼,却迎来一只壮年的猛虎,既然不能置身事外,那为何不等到交战双方精疲力尽而坐收渔利?宋朝的两次开门揖盗,第一次葬送了北宋,第二次灭亡了南宋。
谄媚得不到尊重,协从换不来和平,二战苏联与德国瓜分波兰,没能打消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东北军在东三省的一枪不放,也并未阻止住日寇的侵华步伐,只会让敌人变本加厉,一句话:“求人不如求己”。
avatar
这回合同dc
5楼


avatar
这回合同dc
6楼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抢红包

avatar
这回合同dc
7楼
回顾历史,宋朝就象跟中国人开了一个玩笑,富到极致却走向灭亡,就连国名都有点平淡如水。大唐,听起来就高端大气,有怼遍周围蛮夷的狠劲。然而事实上,大宋在对外战争中面对的是前所未有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吐蕃、蒙古、大理、西夏等,宋朝打仗并不怂,杨家将、岳飞等宋军创造了历史之最,胜率高达七成以上。那究竟最后败在何处?宋朝不发达吗?
当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考虑国名时,第一要考虑的是不能与前朝重名,另外要有历史渊源。赵匡胤曾经管理过宋州,这个地方现在叫商丘。很早以前的商朝,文明脚步就是从商丘开始,所谓龙兴之地。那么宋州的“宋”就成了能叫得响的名字,成为国家尊号,这一叫超过了三百年,从秦朝以后,只有宋朝存在超过三百年。唐朝因安史之乱而走向衰退,因为朱温而走向灭亡,而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历史养成的很多人性美德,被砸得粉碎。从此,皇帝看大臣不顺眼,大臣总想把皇帝拉下马。环顾四周,只有恶狼猛虎在咆哮,而有了军队就有了发声权利。没有谁能独善终身,文人们只好投奔各路军阀麾下,都在丛林法则下沉沦下去……
如果这么搞下去,大一统和平时代只会在迷梦中相遇,文明不断会被烧成灰烬……在文风画风唯美的宋朝,想凭着节度使、都点检这样统兵一方称霸天下,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从宋太祖开始就不给任何人武力做大的机会。消除了都点检官职,限制了节度使调兵权,一切军权收归国有。可惜的是,宋朝的武将培养得分太低,远不如文官昌盛。这直接导致后来宋朝的最后灭亡。
宋朝的科技十分发达,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三项出自宋朝,足以傲视天下。当年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成了引领世界文明的圣典。看看《清明上河图》就会秒懂宋朝的繁荣。
在人口上,宋朝远远超过了唐朝。一般古代对夜晚的管理很谨慎,通常采用宵禁办法。就连限制人晚上出行的宵禁,也在宋朝被第一次取消了,所以当年宋朝的夜生活非常丰富。在夏日里,走在汴梁大街上,有各色小吃,甚至有“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这样宋朝冰淇淋冷饮,吃起来倍爽。  宋朝的商船在码头上云集,货物来自世界各地,又把茶叶和丝绸陶瓷发往全球,那时宋朝的国家收入很大部分来自于经商贸易。宋朝的铜钱在东南亚畅通无阻,甚至取代了一些国家的本币。而宋朝国内却开始玩起了纸币“交子”,领先世界太早。那时全世界的GDP排行榜,宋朝第一。然而商业文明昌盛,没有能转化为宋朝国家生存实力,武力值跟不上时代变迁脚步。
宋朝人也很有个性,那时纹身流行,不但在民间,就是在军队中也盛行。很多国家人特意跑来学习宋朝的纹身技术。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等,都有一身好“刺青”纹身,呼延赞身上纹出“赤心杀贼”,就连岳飞后背也有“精忠报国”的誓言纹身……  不管国家有多富裕,培养个性强大勇敢的国民都无比重要,忘战必亡。宋朝的消亡为后世敲响警钟……
avatar
这回合同dc
8楼
回顾历史,宋朝就象跟中国人开了一个玩笑,富到极致却走向灭亡,就连国名都有点平淡如水。大唐,听起来就高端大气,有怼遍周围蛮夷的狠劲。然而事实上,大宋在对外战争中面对的是前所未有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吐蕃、蒙古、大理、西夏等,宋朝打仗并不怂,杨家将、岳飞等宋军创造了历史之最,胜率高达七成以上。那究竟最后败在何处?宋朝不发达吗?
当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考虑国名时,第一要考虑的是不能与前朝重名,另外要有历史渊源。赵匡胤曾经管理过宋州,这个地方现在叫商丘。很早以前的商朝,文明脚步就是从商丘开始,所谓龙兴之地。那么宋州的“宋”就成了能叫得响的名字,成为国家尊号,这一叫超过了三百年,从秦朝以后,只有宋朝存在超过三百年。唐朝因安史之乱而走向衰退,因为朱温而走向灭亡,而五代十国的五十多年,历史养成的很多人性美德,被砸得粉碎。从此,皇帝看大臣不顺眼,大臣总想把皇帝拉下马。环顾四周,只有恶狼猛虎在咆哮,而有了军队就有了发声权利。没有谁能独善终身,文人们只好投奔各路军阀麾下,都在丛林法则下沉沦下去……
如果这么搞下去,大一统和平时代只会在迷梦中相遇,文明不断会被烧成灰烬……在文风画风唯美的宋朝,想凭着节度使、都点检这样统兵一方称霸天下,已经不可能了,因为从宋太祖开始就不给任何人武力做大的机会。消除了都点检官职,限制了节度使调兵权,一切军权收归国有。可惜的是,宋朝的武将培养得分太低,远不如文官昌盛。这直接导致后来宋朝的最后灭亡。
宋朝的科技十分发达,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三项出自宋朝,足以傲视天下。当年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成了引领世界文明的圣典。看看《清明上河图》就会秒懂宋朝的繁荣。
在人口上,宋朝远远超过了唐朝。一般古代对夜晚的管理很谨慎,通常采用宵禁办法。就连限制人晚上出行的宵禁,也在宋朝被第一次取消了,所以当年宋朝的夜生活非常丰富。在夏日里,走在汴梁大街上,有各色小吃,甚至有“冰雪甘草汤”、“冰雪冷元子”这样宋朝冰淇淋冷饮,吃起来倍爽。  宋朝的商船在码头上云集,货物来自世界各地,又把茶叶和丝绸陶瓷发往全球,那时宋朝的国家收入很大部分来自于经商贸易。宋朝的铜钱在东南亚畅通无阻,甚至取代了一些国家的本币。而宋朝国内却开始玩起了纸币“交子”,领先世界太早。那时全世界的GDP排行榜,宋朝第一。然而商业文明昌盛,没有能转化为宋朝国家生存实力,武力值跟不上时代变迁脚步。
宋朝人也很有个性,那时纹身流行,不但在民间,就是在军队中也盛行。很多国家人特意跑来学习宋朝的纹身技术。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等,都有一身好“刺青”纹身,呼延赞身上纹出“赤心杀贼”,就连岳飞后背也有“精忠报国”的誓言纹身……  不管国家有多富裕,培养个性强大勇敢的国民都无比重要,忘战必亡。宋朝的消亡为后世敲响警钟……
avatar
这回合同dc
9楼
在我们的一般观点中,都认为中国女子地位的下降是从宋代开始的。如在宋代,女子开始缠足,并认为这是由于理学家的提倡。我们通过阅读宋代的一些文献,发现这种观点实属“偏见”,宋代女子的地位不仅不低,反而还较高
在我们的一般观点中,都认为古代女子地位的下降是从宋代开始的。如在宋代,女子开始缠足,并认为这是由于理学家的提倡。我们通过阅读宋代的一些文献,发现这种观点实属“偏见”,宋代女子的地位不仅不低,反而还较高。
我们先从缠足说起,由于受《水浒传》里潘金莲“三寸金莲”的影响,许多人认为缠足在宋代就开始普遍存在。其实不然,因为《水浒传》是明朝人写的,实际上是写的明朝人的事。那么缠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们看几首诗,温庭筠在《锦鞋赋》写道:“耀粲织女之束足”,杜牧也有诗云:“细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可见在唐代就有了妇女缠足的风气,并受到文人的追捧。
宋代有没有缠足呢?
当然有,但这不过是限于一小部分人,主要是上层贵族妇女和妓女群体,普通人家的女子是不会缠足的。
那么,缠足之风,是不是受到理学家的提倡呢?我们还是以文献为准,用史实说话。根据元人笔记《湛渊静语》记载,“宋程伊川家妇女俱不裹足,不贯耳。后唐刘后不及履。跣而出。是可知宋与五代贵族妇女之不尽缠足也。”从这段材料我们能够获得两个信息:
一、理学家不提倡缠足,程伊川就是程颐,我们常以“程朱理学”并称,指的就是他和朱熹。材料中明确说到程颐他们家的妇女俱不缠足,可见他至少是不提倡的。我们也可以想见,宋明理学其实还属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最核心的观点就是“仁”,“仁者爱人”,缠足如此残酷的事情,违背人性的事情,一个真正的大儒是不会提倡的。
第二,“后唐刘后不及履。跣而出。是可知宋与五代贵族妇女之不尽缠足也。”这明确指出宋与五代贵族妇女不尽缠足。我们刚才也分析过,缠足之风主要是上层贵族妇女和妓女群体,因为她们是不从事生产活动的。而这里也说明即便在贵族妇女中也不是人人缠足,可见缠足之风不甚流行。
此外,我们为了证据更充分一些,再举一个例子。熟悉宋代史的人都知道梁红玉与韩志忠的故事,梁红玉就是一位妓女,但她跟随韩志忠一起上阵杀敌,如果她缠足的话,这实在是不可想象的。可见不仅是贵族妇女,即便是妓女,缠足的风气也不是很普遍。
我们再来看看宋代人的记载,这无疑比较具有权威性。南宋车若水在他的《脚气集》里有记载,“妇人缠足不知始于何时,小儿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痛苦。痛得小来,不知何用?”这个车若水是何许人也?原来他是南宋大儒朱熹的再传弟子,可见他受朱熹的影响很深,而他作为一个理学家,他是明确反对缠足的。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佐证宋代的理学家是不提倡缠足的,甚至还极力的反对。
大体可以看出,宋代虽然有缠足的现象,但不普遍,不过是上层贵族的一种病态审美罢了!其实这和西欧一样,昔日的西欧盛行束腰之风,今日则盛行隆胸。这种风气也逐渐蔓延到中国。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一点,我们一般指的缠足是指“三寸金莲”,其实在宋代则不是这样。宋代的确有缠足现象,但宋代的缠足叫“快上马”,就是说将女性的足部缠得更纤直一些,而明清时代的“三寸金莲”则在幼童四五岁时就将整个前脚掌弄骨折、弯曲回去,从而限制其自然生长。
除了缠足,我们还可以在宋朝的婚姻制度、财产分割上看出女子的地位。按照当时的规定,如果一个家庭要分家时,女儿也是可以得到一部分财产的,“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而女子分得的这部分财产有个专业术语,叫作“奁产”,就是以办嫁妆的名义分给她们的,而这部分“奁产”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如果兄长将这部分财产据为己有,女子是可以告上衙门的,“处女亦蒙首执牒,自讦于庭府,以争嫁资”。
宋代女子能不能提出离婚呢?
我们一般以为“休书”只是单方面的,只能男子休妻,不能女子休丈夫。其实,古代也有离婚,叫“和离”,这在宋代是很普遍的事情,甚至有时候妇女主动提出离婚。如宋人应俊说:“为妇人者视夫家如过传舍,偶然而合,忽尔而离。”这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呢?并不是后来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完全是可以主动提出离婚的,“视夫家如过传舍”,完全不担心再嫁的问题。
我们再看两则宋人离婚的例子,根据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郑绅者,京师人,少日以宾赞事政府,坐累被逐,贫篓之甚。妻弃去适他人。”这则故事就更有意思了,妻子嫌弃丈夫穷,便主动抛弃他,另嫁他人。另外,洪迈《夷坚志》记载:唐州有一个富商叫王八郎,他在外面有了情人,嫌弃结发妻子,妻子便“执夫袂,走诣县,县听仳离而中分其资产。王欲取幼女,妻诉曰‘夫无状,弃妇嬖倡。此女若随之,必流落矣。’县宰义之,遂得女而出居于别村”。丈夫在外面有了外遇,想要休了妻子,妻子则先下手为强,一把拉着丈夫来到县衙离婚,衙门不但让她胜诉,还分得她丈夫一半资产并获得女儿的抚养权。
不仅如此,宋朝的法律还保护妇女主诉离婚的部分权利。
如“不逞之民娶妻,绐取其财而亡,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就是说丈夫没有能力养活妻子,妻子就有权利离婚。此外又规定,“夫出外三年不归,听妻改嫁”,丈夫离家三年不归的,妻子也是有权利改嫁的。“被夫同居亲属奸辱,虽未成,而妻愿离者,听”,如果妻子遭遇了夫家亲属的性侵犯,即便是未遂,也是可以离婚的。这种婚姻关系已经很先进了,绝对不是单方面的“休妻”,真的是“和离”。
我们现在看古代历史总喜欢笼统地说古代妇女地位如何低下,但历史是复杂的。中国的历史有上下五千年,时间跨度很长,即便是同一朝代情况也是不同的。简单地概括历史诚然能让我们清晰地掌握历史发展的状况,但这种归约化的处理,无疑抽离了它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我们在对待中国古代女子地位这个问题上无疑是犯了这个错误。总体上说,古代女子的地位根本不能和今天相比,但也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