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關於古天文學
avatar

關於古天文學

泉城伴山人
1楼
天命,還有南斗注生,北斗注死這一說,諸葛亮在五丈原想用燈續命,古人還有拜北斗一說,可見,延壽一說不是空穴來風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楼
十二地支是木星運行的週期,也是12年,也是一旬、一紀,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楼
木星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對地球影響比較大,所以古人說延壽一紀,72,84都是12的倍數
avatar
泉城伴山人
4楼
根据量子力学的著名共识:万物都是振动。
我们的想法也是一种振动,
因此也会产生共振,并相互影响。
当一群人同时发出同样的想法,
其产生的想法共振将会带动许多人,
当足够多的人同时发出良善的想法,
所产生的强大共振,
将会带动全世界的人,
为全人类带来良善的未来。
而这个临界人数就是144000人。
有人问:“我们该做什么来转化世界?”
“改善你与家人的关系。”
“就这样?”他们问道:“不是做更大的事情吗?”
03
当我们转化自己、变得更快乐,能够感觉到对家人的爱与连结时,这世界就会转化。这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一旦我们(更多人的)的关系变得和谐时,你会发现世界上的灾难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减少了,战争的冲突也变少了。
虽然它们看起来那样的微不足道,但一切我们所经验到的,都在世界的某处沉淀。
当你有越来越多无条件的爱与喜悦时,世界就会转化。世界与你不是分离的,你的转化就是世界的转化,你就是世界。真正的、终极的解决之道,永远回到个人身上。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选择和平的生活,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和平的地方。
avatar
泉城伴山人
5楼
驚蟄,漢代景帝前稱為“啟蟄”。
avatar
泉城伴山人
6楼
(二)古清明天气气候
古清明(今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华夏大地上,大部分地区这期间的气温都能到达20度以上。华南东部偶尔会出现30度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古清明节的天气谚语,大部分是围绕有雨无雨这个中心来说事的,如“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等等。如果清明期间气温偏高,阴雨频繁,病虫害就会发生和流行,需要做好防治。
avatar
泉城伴山人
7楼
天意從來高難問啊,南方大洋上島國的事件和中國的事件是否隔一個月了?
avatar
泉城伴山人
8楼
师尊好,天文爱好者,请问各国为啥都对探索木星那么感兴趣啊?为啥对木星的卫星研究比较多啊?
答:木星是太阳系内外围能量护盾,其引力会把闯入太阳系的流星扯离轨道,如同引力弹弓一样,过于接近时则被其引力扯碎,木星那一圈光环多是这么些年来闯入者的残骸碎块,被其引力捕获成为一个个小卫星,科学家想看看这些外来者中有没有生命的迹象。木星在古希腊时期被称作父神星,又译作宙斯,有保护者的意思 , 在古代华夏则被称为岁星,根据其绕行一周为12年,取其做为地支,这就是俗世中地支的源起,现在流行的12星座算命,其实就是12地支的独立应用,用星座算命如同用12地支算命一样,加减法的水平,华夏是用天干地支组合推演,理念上已经是微积分的段位了,笑。
avatar
泉城伴山人
9楼
北斗七星,原来还有这意思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重回古人情怀。触摸着历史的尘埃,感受着千年的变化。带你遇见不一样的历史,这里总有你喜欢的历史知识。
在道经《云笈七笺·稟生受命部》中言:“在胞之时,三元养育,九气布化,五星为五脏,北斗七星开其七窍。七星降童子,以卫其身。七星之气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尺。人为善时,则其星光大而明;为恶时,其星冥暗而小。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星光坠灭,其身死矣。”

经里又描述说了:“七星降童子,以卫其身”,这里指出了七星会保护人身,在后世有很多说法,把人身的七魄完整看作是邪恶的东西,其实是错误与没有理由的。七星之气会结成一星,在人头顶上三尺,这也是民间“头上三尺有神明”的说法的来历,而光大而明代表善,光冥而暗则小。常为善者,常多得福,常主恶者,常多得灾,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个光完全消失了,人也就去世了。
这里的七星其实在人体就呼应着人身的七魄,"魄"这个字其实很生动,它是用“白”与“鬼”构成,“鬼”在古代代表的不是现代说的灵体鬼魂,而是一种“诡秘莫测”的事物的形容,而“白”应于西方金色,正应于七数,这也是“魄”这个字构形的意蕴。
为什么为善者就容易得福?因为越善则此光明越显,于是就会主动改善自己的气场,运气就会越来越好,如果常为恶,其实是在自晦光明,所以运气会越来越差。有人会把这个给误解了,认为为恶者必死得会更快,这个并不符合现实,所以是错误的认识,这个理论是有问题的。
其实这里的话有更深层次的含义,需要一点悟性才能明白,真实情况是颇为复杂的,人做好事,会觉得快乐,精神也很好,做坏事,会觉得抑郁,心里不安,精神也不好了,这个就是光与暗的变化。

朝真拜斗,作为道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生死祸福有关,北斗星君掌消灾解厄,南斗星君掌延寿施福,故拜斗是一种为人消灾解厄、祈福延寿的科仪,亦称之为朝真礼斗,除了通过道教朝真礼斗科仪消灾祈福、祛病、延生外。道家还有一种添油续命真法。添油接命之窍,传统上称为本命七星灯。所谓七星灯,就是指身内七个大的、关键的、能吸收和转换高维空间生命能量炁光的位。这七个位,分布在人体,如果站在其左侧观之,就正好是一个斗口朝前下方的北斗七星图案。其位名称及七星名称分别是:
01. 膻中:为贫狼星灯;
02. 无目前方虚悬一:巨门星灯;
03. 泥丸:为禄存星灯;
04. 夹脊:为文曲星灯;
05. 命门:为廉贞星灯;
06. 丹田炁:为武曲星灯;
07. 海底:为天罡星灯;
此本命七,构成人身内本命七星灯,欲点长明灯,当用添油法。孔明当年用外七星斗法以求续命,岂知尚有七斗星灯在身中,徐庶知时达命潜修得道,乃知内七星灯之妙也。

七星灯所主持的七个位,全部是性命双修关键所在。《丹经》有云:“由此向上一着,千圣秘而不传,后世学徒所以罕闻、罕遇。人若明得此窍,真可以夺神功,改天命。”
七星灯法就是此:“由此向上一首”,千圣秘而不传之法。吾令直泄千古天机,愿诚修者志心朝礼,善待秘法,广度有缘。特别是老年命体残破者,愿此法助尔勘破生死机关,共品众妙归根之乐。
七星灯法用于添油接命,是以宇宙间灵光灵炁为“油”,以聚灵法之采聚为“添”,以存想、内观寂照为“接”。欲得长生,先须久视。此久视,就是回光内照,忽忘勿助而接命。七星灯法接命,也就是在炼过聚灵法后,由武火阶段进入文火阶段。用意念依次序将此七星本命灯点燃,充分消化、吸收所采聚的炁光之“同”。
点灯,是用意念顺七星斗罡次序,先意守膻中;再意守天目前虚悬之一;接着意守泥丸一;再热闹守夹疹、命门、炁、阴跷诸。
这些位中,夹脊是一个关键外,夹脊双关透顶门,修行径路此为尊。前人曾曰:“以其上通天谷,下达尾闾,中通心肾,召摄灵阳,救护命宝,此非修行径路而何?” 夹脊,不是指浅表皮肤下,而是指深层脊髓内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在七斗星位上,此处也正处在文曲星位,文曲星乃北斗星之枢星,北斗之转动,皆以此星为中心。夹背在人体之重要位置也从此星位中可见一斑。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0楼
古力娜扎演的《擇天記》還是有東西可看的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1楼
夾脊在修行上來說,正如《西遊記》上的滅法國,要殺好多和尚,和尚拉東西那一集,悟空輕輕一提就給解決了,實為真氣過夾脊關遇阻時,需微提雙臂。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2楼
如何接收天地正能量加持?为你来揭秘!
璞玄居士·7小时前
一、什么是天地正能量?
我们生活的宇宙是由能量构成的,宇宙中的物质是由正能量产生的,既然宇宙中充满了能量,那么我们人体需要能量吗?答案是肯定的。人类可以通过饮食获取一部分的能量,食物的精华在肠胃中被吸收,转化为饮食能量,废物转移到大肠。除此之外,还有别的能量吗?
修行的人肯定知道,一个经过修炼道家功法的人可以在不吃饭的情况下活一个月甚至更长,这好像违反科学道理。其实不然,虽然人没有获得饮食能量,但是可以通过宇宙能量来维持生命。
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有些人甚至连正常的饮食能量都没办法确保,再加上不适宜的作息,在电脑电视前长时间久坐,太耗费精气神。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容易变弯,人的精神也差了。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这一口气便是人体的阳气,这口阳气没有了,人也该走了,正是“阳寿尽了”的意思。炯炯有神这个词是老祖宗用于形容身体健康,气血充足的人的眼睛清明透彻。可是现在,因为社会的种种压力,一些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初高中学生的眼睛未必都有神采。喜欢打坐的修行人肯定知道自身能量对自身修为,道行的影响。那么,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修行人,对正能量的需求是肯定的也是必要的。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受天地万物的滋养。自古以来就有礼敬“天地君亲师”,“一拜天地”的说法。天地是东方民族对宇宙的专有概念。《荀子·天论》:“星队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天地的正能量,是宇宙间最适合人类。最滋养人类的能量。
二、接收天地正能量的好处
接收天地正能量的加持,可以延年益寿,强身健体,还可以开启人的灵性智慧。当人体负能量积攒过多,在哲学上讲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就会在物理层面产生疾病。
用天地正能量中和负能量,可以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疏通经脉、打开天门、打通中脉,自然可以使身体健康有大的改观。而当身体已经没有负能量或者负能量很少的情况下,接收天地正能量的加持,就可以提升自身能量,进而对目前所学有更深刻的领悟。
她简便易行,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它可以在自然中唤醒人人回心向善,可以令人觉悟、觉知,达到身、心、灵合一。这不正是人们希望看到的吗?
三、为何是晚上7-9点接收天地正能量
众所周知,我们人体是由质量、能量和信息组成。万物有形即是质量,能量是以“气”的形式存在,而魂魄即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信息”。“气”亦即阳气,即我们赖以活着的能量。
可见我们人体须臾也离不开能量,地球、宇宙均是如此。这能量,既是我们与生俱来,也是上天老祖宗时刻不断的传输。我们刚出生时,是纯净无染的,但是,随着后天的成长,慢慢地身心灵便被渐渐染污了,身上的能量越来越杂、越弱,再加上我们所吃的食物也不是纯净的,以致我们身体渐渐地滋生了各种疾病,能量越来越弱。
我们可以通过接收无私、大爱的天地正能量,让我们的身体能量得以增强,补充,在接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意念祈请天地正能量把我们体内的经络、气血疏通,把病气、火气、寒气排出去,让身体恢复阴阳平衡,既而让身心灵恢复健康、自在。
天地正能量既然时刻都在传输,那么,为什么要在每晚7-9点间接收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从阴阳八卦的角度
晚上7点至9点,是戌时,从阴阳八卦方位上来看,正是西北方,正是天门打开时间,而人体的“天门”,正是百会穴,此时如果能静静地坐下来,意念祈请天地正能量从百会穴灌入,正是接通了信息,此时接收到的能量,是事半功倍的。
3从子午流注的角度
晚上7~9时是心包经当令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翳闷、口干、神经衰弱等症状是手厥阴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在这个时间段静坐下来,接收天地正能量的加持,可以有效地把心包经疏通,把由心包经不通所引起的以上身体上的问题缓解或消除。
3从道医理论角度
胃与心包通,脾与小肠通,脾胃相表理。心包经与三焦经相表理,心经与小肠经相表理,小肠是吸收营养的。由此看,此时间能静下心接收天地正能量加持,就是人的身体吸收“营养”的最佳时间。
4人体健康包括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影响、制约着身体的健康,一切病都是由心病产生的,都是由心中的怨、恨、恼、怒、烦引发,使脏腑器官发生病变的。
怒伤肝、恨伤心,烦伤肾、怨伤脾、恼伤肺。有病就是有灾难,就是负能量大。负能量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的程度,身体自然报警,如再不引起重视,“灾难”升级,或许后果将不堪设想!
5从人体阴阳的角度
人体阴阳的平衡,是杜绝一切身病的根本。每晚8点至9点间的能量加持,其能量是来源于九天的正能量,对人体经络、气血的阴阳平衡至关重要。
四、怎样接收天地正能量加持
接天地正能量关键是个频道的问题,频道对了就接通了,频道不对,就好比遥控器没电池,永远都找不到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我们每天晚上7点至9点间接收的天地正能量,能增长我们身、心、灵的正能量,当我们身上的“正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感召的便是一切好的、顺的、美好的事物,甚至我们还可以自然地以我们的这个“小宇宙”去改变我们周围的大宇宙,让它随着我们变得柔和、静美。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3楼
今天,佛诞辰,西历母亲节,也是汶川11周年……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4楼
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揭示独有小满无大满的秘密!
上海德慧智 朴素爱屋 今天
每年的小满在5月20日-22日左右。祖圣先贤在创设24节气名时,顺应天时气运输布从弱到强的特点,每每有小就有大,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但小满之后却是芒种,为什么唯有小满而没有大满?通过小满这个形名,祖圣先贤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让我们从分析字义开始,揭开其中的奥秘。
先说“小”字,甲骨文的“小”,象形三个细微点从天而降,实际上喻示的是天道的“道生之而德畜之”,从细微开始而“三生万物”。
小篆的“小”文形中,“玄之有玄”与“小”相结合,看一看上边小篆的第四、第五个图,挺有意思,非常的形象和直观。第四个图就是一个“玄之有玄”的“玄”字,与“小”相结合;第五个图,“八”分开来,而玄曲波从中流下来,灌下来。也就是将“八”用玄曲波从中分开,使天德质象能量运动的玄曲韵动波直观地获得表述。
老子对“小”的修身学的定义是:“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可见,只有实现意识的无欲境界、少欲境界之时,以及复归于德和道时,才能真正明白本义上的“小”和“大”。
讨论了这个“小”字以后,我们就知道,不要轻视这个“小”。无论是金文的这个字形下面是孩子的“小”,还是小篆的“玄之有玄”的这样一个玄韵波的“小”,我们都要从细微处把握住,这是“德一”的能量、天德地气能量的一种形态的表述。只有在静当中、在定当中,我们才能够感悟到,这种能量流是如何以“小”的形态,进行它的无所不在的传输、韵动、变化的。
然后是满字。
我们知道,有文明才有文化,因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基因是内文明时期,身体内文所化、内文的外化。在文化层面上将其讲清楚,应当从修身养生的角度来理解这个满,——那就是炁足而不逆化名为精满。精满自溢,精满若能逆化为气,则为修身之道。《尚书.大禹谟》讲“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同样也可以加注为“满损命宝,返脑则智。”“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我们也可以加注“克勤于身,精满返脑。”《格言连壁》:“谦抑盈满,是祸福关。”这句更应当加注“谦抑盈满,是愚智关和病健关”。是愚昧还是明智,是疾病还是健康,同样蕴含在这个“满”字里面。
那么,小满这个节气名告诉我们什么呢?
第一,在年周期律中,小满表示,此间天地能量进入了充盈丰满阶段,能量进入“岁”成熟期。
第二,就人类个体来讲,对应六十甲子生命成长发育,则进入14-15岁区间。如果都是顺应天时的话,本年度内,人体内这个心火肾水的能量应当进入了勃发充实的阶段;人类如果不治人事天,不符合天地自然的法则,而是按照人类意识的规矩,按照所谓利益的规矩在妄行,那么就常常会出现紊乱。
第三,自然界的雨水与阳光合发,促成了万物生机的蓄势待发。万物无为而治,进入能量基本充实而生机勃发的时期。
第四,古传谚语:“小满不满,乾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这些谚语,都是用“满”来形容“水”的盈缺程度。一阴一阳谓之道,年周期律中天地之间的乾卦能量,是否能圆满形成,在乾卦形成的过程中,天水的调节功用极为关键。乾阳的生命态是否能实现,坎水这个先天之本又至为关键。“小满不满,乾断思坎”,也就是说在人体内,心肾当中这一对真水真火是否能够象天法地,像天地那样同步启动,并且调节到一种丰满充实的状态,将决定这一年自己体内生命活动的无为而治,和体表是否处在王治状态。
正确的王治状态,也就是正确的有为治理状态。这里面有哪两个因素决定呢?就是体内的乾卦,如果乾卦是断裂状态,能量充实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坎水里面的火上来,把这个断的地方填充实,所以才有这么一个说法。
第五,具体就治事而言,农事中的小满时节,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应地顺天而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亟需雨水的催熟之时,缺水则无法完成,但是如果水太过则会败浆。比如近期新闻报道南方大雨、暴雨,就是水太过了,水太过这些夏熟作物就容易败浆。也就是说,体内水与火的平衡互制在这个期间极其重要。另一方面,立夏小满正是秋熟作物的水稻栽秧时节期,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揷和田间管理需要水的季节。
因此,小满雨水是否不缺少也不过量,恰到好处,同时会决定着夏熟作物和秋熟作物这两个时间空间不同农作物的成败,是农作物在年度周期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天地能量输布的时间节点。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5楼
下面,我们重点讨论一下,利用小满期间天地能量输布特点,在身内实现大满是否可能的问题。
在人生一甲子的周期律中,当女孩发育到14岁,男孩发育到16岁,这个时候尻骨内先天肾水的能量,通过0岁到女13、男15岁的积蓄是否接近充盈的状态,就是“小满”的本义。为什么体内有小满而没有大满?那是因为男孩一旦发育至16岁,女孩一旦发育至14岁,乾卦态的能量充实后,则必然会出现“满则溢”。这个满则溢,就是能量太满了就容易流出来。女子能量小满后,月信则必定会守时而至,也就是说,女子在年岁周期律的14岁以后,进入能量小满以后,月讯就必定会守时而至。对男子而言,则必定会满则遗精,都遵循着一个物极必反的客观规律。若不依照一定方法修身治人,根本就不存在大满不溢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满则溢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根本无法达到一种大满的状态。所以,要想大满,那就非得要运用特殊的修身治人方法,以及治人事天的方法,进行一个艰苦的身体锻炼,才可能出现“满而不溢”的状态。
在这里,我们必要了解一下小满与芒种的形名,“种”的读音是种子的“种”,“芒”并不是完全性与“忙”同义,也不是与“锋芒”同义,而是释放、排放、射出之义。女子的排卵和男子的射精,全都未脱离此“芒”之义。“种”,是生命成熟,具备“种子”繁衍后代的本能。如此分析,就能正确佐证出24节气的形名,是对生命周期律能量的准确命名。
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全都源自于修身的内文明,如果离开《易经》、《黄帝内经》和《老子》,就无法正确进行解读。虽然说“未修身时莫解老”,其实未修身时同样要慎重解读2500年以前的中国道德根文化。包括24个节气的文化也是这样,这些名词都源自于修身内文明的文化外延。因为天地人三才一理,同属于“道生之而德畜之”。所以,其中的原理都是一样的,进行一个准确的定名以后,那就能够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对这个小满在身内的内涵如果一旦解通之后,那么对于夏收作物的灌浆之满,对于秋熟作物的种植之满,对这期间能量的需求,就知道一个是在果实收获的时候,需要能量的丰满;一个是在种植的时候,需要能量的丰满。种和收,这一头一尾皆需要能量的准确运用。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6楼
天地的阳气是终于巳,并不是终于午,阳极就必反阴,而且会满则溢。顺与逆,则在于人的修为取向,是先天与后天的一个分水岭,最佳的模式是执两用中,让先天与后天和谐统一。
每个生命内在都天然具备着这个模式,但是却由于在漫长的时间里,缺乏一种“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最符合天地自然规律的学习过程,缺乏善正真的学习方法,也缺乏修身的方法,因此人们的意识慢慢就滑落下来。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后天反过来主宰着先天,影响着先天,这个体和用的顺序被我们的意识颠倒了。因此,才产生了无论哪一个领域都不真正符合天地的四时变化规律性,不符合四时之度的能量输布性,分析现实中的大部分人,能量状态并不是小满,而是欠满、缺满、无满,或者说这个满的状态是遥遥无期,甚至有人已经亏得不能再亏了,根本无满可望,表现出我们的生存遇到困难,我们的生活缺乏幸福和快乐。
小满是乾卦形成的初期。一旦乾卦完全形成,就会进入到芒种的后天化状态。最近耳目敏感的人就会容易感觉到一些变化,比如眼睛容易干涩或是容易发生耳鸣的现象,这是能量的需求和调剂的反应。我们如何能主动把握住这个时间节点,就显得极其重要。生命的乾健包含着小满与芒种两个必然阶段。在芒种期间,乾阳能量在满则溢时,要主动避免这个亢龙有悔,及时将精化气转为光,成为修身明德的种子,那才是进行正确地“芒种”,成为龙的传人。如果放任自流,泄露不止,变为人代我生的种子,那就是庶人的人生旅途。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7楼
(一)小满节气身识养生
《灵剑子》导引法
(1)四月坐功一势:
正坐斜身,用力偏敌如排山势,极力为之,左右同。能去腰脊风冷,宣通五臟六腑,散脚气,补心益气。
(2)又一势:
以一手按髀,一手向上,极力如托石,闭气行之,左右同行。去两胁间风毒,治心臟,通和血脉。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小满
运:主少阳三气。
时:配手厥阴心包络风木。
坐功:每日寅、卯时,正坐,一手举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即:每天3~7时之间,盘坐,左手按住左小腿部位,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各做十五次。最后,叩齿、咽津、吐纳而收功。
主治: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鼻赤、目黄、心烦作痛、掌中热、诸痛。
足三里保健摄生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中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
夏季火运而火生土,养阳补中益气,比较适合按揉足三里穴。该穴位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用拇指按揉足三里,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协同用力,给予充分刺激,达到肌肉组织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有效。
足三里应时而动。胃经在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的时候,里面就会有寒气出动,这时就应该多调一调自己的足三里,利用火生土来养阳,补中益气调脾胃。
(二)口识养生
小满时节,天气炎热,万物生长最旺盛,人体生理活动也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为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所以,应及时适当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臟六腑不受损伤。春养肝,夏养心,汗为心液,夏日汗流最多,尤其要注重养心、补心。此时节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8楼
小满宜食
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清淡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餐量不宜过多。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生食冷饮也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饮食调养宜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等。
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食用苦菜是南北方皆有的食俗。《诗经·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
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中说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伴食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还可以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小满至,苦菜秀,成为千百年来民间的一种习俗,现在吃苦菜,已成为都市文化人感受传统文化和天然食材的一件“尝鲜行动”了,现代人所食大鱼大肉太多,需要借用苦菜这样的菜蔬帮助自己清除体内的肥厚油腻。
水果中的樱桃,也是小满的当季水果。1965年从战国时期古墓中发掘出的樱桃种子,据专家鉴定认为是中国樱桃。西汉《尔雅》记载的“楔荆”就是中国樱桃。东汉《四民月令》有“羞以含桃,先荐寝庙”的记载。据《说文解字》考,“含桃”,即莺桃,莺鸟所食,又名含桃。可见,在小满时节,樱桃是用于荐寝庙的吉祥果。
小满祛湿强脾食疗
小满节气气温升高,天气开始炎热。这时的气候特点除了热之外还有“湿”。预防湿邪致病,可进食一些既能去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食物。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高粱:有健脾益肾、渗湿止痢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症。
薏仁: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等功效,适用于小便短赤、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脾虚泄泻、扁平疣等病症。
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症。
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茎叶朝天竖立而长的马齿苋,药力效果最佳,采摘时应加以区分。
avatar
泉城伴山人
19楼
养生菜品
芹菜拌豆腐:
原料:芹菜200克,豆腐100克,食盐、香油少许。
做法: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用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待用。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香油拌匀即成。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扁豆玉米烧豆腐:
原料:扁豆,玉米粒,豆腐,油、盐少许。
做法:将扁豆、豆腐、玉米粒准备好。热锅放入油,放入豆腐块煎至变微黄色盛出。热锅放入油加入煎好的豆腐,加入玉米粒和扁豆进行翻炒。最后加入适量的盐,炒匀出锅。
功效:清热解毒、平肝理胃。
荸荠冰糖藕羹:
原料:荸荠200克,藕150克,冰糖适量。
做法:荸荠洗净去皮,藕洗净切小块。沙锅加水适量,将荸荠、藕同入锅内文火煮炖20分钟时,加入冰糖再炖10分钟,起锅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0楼
《小满:天道》
花汇清明,雨随小满
生气盎然,小满从容
未满,才有留有余地
未盛,方不至于招损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满易招损,水满则溢
小满之道,惬意悠然
盈而未满,人生至境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小满,契合中国文化“顺天应人”之道,
即天人合一之道,会被人们渲染和记住。
尚不知三候也是完全契合“顺天应人”的。
小满:一苦菜秀,二靡草死,三小暑至。

何为苦菜秀?
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
苦菜就是蒲公英。蒲公英演绎着人类的规律:
“上帝让人们彼此相爱,又让人们相互伤害”。
蒲公英随风播种,借助八方之风,繁衍生息。
生死自然,不染喜悲
随缘而来,乘风而去

何为靡草死?
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
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叫靡草,
因为至阴而生,所以不胜至阳而死。
阴阳互易,生长之道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兴衰枯荣,人生有时
至于此理,自得从容

麦秋至?
秋者,百谷成熟之时。
此时虽然是夏天,而未有秋色。
但是对于麦子,仿佛成熟的“秋”。
喻之于人,今日红颜照见明日黄脸;
此一时彼一时,你正登台,他人已唱。
人无常好,花无常红
无常是常,真常无常
常于真理,俗于常道
千帆过尽,平平常常
太阳黄经60°,斗指甲,
物盈而小满,人体亦然。

春天养肝脾,夏固肾气,
身体进入茂盛期。
小满阳气最是养,
保持每天晒太阳,
正是修复身体的时光。

小满易焦躁,情绪中暑。
“小满”入安,情志养我。
二十四节气之中,只有小满,没有“大满”。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受半,知足常乐。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闲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喜悲不惊不乍。

天地小满,百谷入药,应季果蔬当入体。
苦味菜入心经降心火,去心火神自安。
百谷即俗,百花枝叶已积蓄丰富。
古代中医们皆于小满后采药的好时节。
叶花子的最佳时机,而根茎籽的用在春。
闲饮金银花露,餐入苦菜五谷。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
小满时节,选择和缓、缓慢渐进的运动。
春夏养阳,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
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
顺应阳消阴长规律,早起晚睡,中午小睡。
申时再绿豆汤、果汁、金银花水等。
小满后闷热潮湿。人体脾“喜燥恶湿”,
夏季病随之而来,如食欲不振、腹胀等,
常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等。
小满艾灸健脾化湿:中脘、足三里等。
天地运行与你同在。小满祝安。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1楼
芒种

芒之一字,艹从亡。“亡”之一字始于“无”,后由“无”演化逃逸之意,后又演变为消逝之意。亡随偏旁,演绎了诸相实义。
亡下有心:忘。“忘”是无心。人心灭道心生,死心即能化性。若能忘记生老病死、恩怨情仇、三界六道,自然归真我人本来面目。
亡的左边有心:忙。忙不是心亡。是至心于一处,楔入无为(神性)的临在。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方法论。惟精一,忙凡圣。
茫,一字演大道。一茫三藏,亡即空门;木即有门;水为至善之物生灭同备,皆具“亦有亦空,非空非有”二义谛。真理就在此中。

芒是芒,种是种。芒在芒种是收获,种在芒种是种子。种子被种下,结果就已经注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因果律。因果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唯心的晦涩的话题。
我们的一生,就是种子运作的结果。如果有前世,那就是因,我们的一生都伊始于我们的童年。如果只说现世,那就是因果双运互推的呈现,我们的一生都浓缩在我们的童年。
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我们就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财富的人,你就要把财富舍出去;你想走出无明愚昧,你就要把智慧传播出去.....,同意词叫布施、或喜舍。
你想要什么就在自己的心田上种下什么,一切有为法与一切无为法皆用此中力。种子的力量,一种无法超越的力量。任意一种环境的草木,它必然曲折、随顺、倔强中破壁而出。
当你种下任意一颗正向的种子或一颗负向的种子,它就已经被储藏,同时注定了结果,机缘成熟就结出果实来。心田地,千百种现象全由自己种;善护念,是圣人善意的嘱托。

芒种不仅是忙着收割和播种的节气,是相比乞巧节更浪漫的一个节日。因为芒种一过,各种花儿相续开始凋零,物质体的凋零,是每一个生物最终的归宿,于花而言就是花神退位,因此需要饯行。
践行花神,送其还位;如人西去,送其归位,这是华人天人合一哲学的延续。古时闺中姑娘大兴这件风俗,在古代,被称作“花朝节”,即“花神节”。是二十四翻风信花,曾被人类平等尊敬的记忆。
横说竖讲花神节,千百附会难了义;
若问谁家道穷尽,惟能留下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芒种一候,螳螂感一阴而生,故通过捕捉纯阳之体“蝉”而食。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庄子描述天之理的譬喻,也是世道之理的譬喻。
庄子:“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还有第三个意思:人类的确认范围走不出身心,目光只能照射到眼前的利益。具体体现在对“真相”的确认只能建立在受用和应用的证据上,此为螳螂捕蝉。

芒种二候,伯劳鸟开始鸣叫。伯劳鸟五月感阴气的上升而鸣叫,伯劳不能翱翔只能直飞,他与燕子在空中相遇的惊鸿一瞥,留下了“劳燕分飞”的唏嘘惜叹。
伯劳遇见燕子构成的意境,诠释着葬花吟略带凉意的温暖。当伯劳忙忙东去,燕子急急西飞,刹那的相遇,无法改变无缘的宿命,相遇总是迟迟,离别总是匆匆。
东飞伯劳西飞燕,无常源是真常变。匆匆的来了,匆匆的走了,一无所有的来,一无所有的走。莫非莫非,是非是非,一世注定有困有累,仍是匆匆。

三候,百舌鸟无声。百舌鸟春天鸣叫不断,以报春的姿态参与唤醒万物的工作,感阳而发遇夏至前的微阴而无声。
杜甫:“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翻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
百舌鸟辨忠奸,如在发声时段之外鸣叫,说明身边有小人,是背道而驰的结果。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芒种入暑,暑易入心,心易不宁,心者生之本,神之变。
养心重在养神,静气宁神,清心寡欲、调养精神。静则神藏,躁则神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气和顺精神内守,自然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春生夏放,芒种万物蓬勃,人易通过琴棋书画歌舞山水调身、调息、调心,顺和情志息养身心,抒胸中气散心中郁结,气血贯通经脉流畅,阴阳平衡顺天应。
芒种,祝安。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2楼
端午节的秘密
原创: 一氏 一玹氏 今天
———
来自一玹氏
00:0002:28
逢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整理此篇“祭端午”。拨上古遗音,奏午月天籁之弦,演中国成为中国的故事,故事。
众所周知,韩国已把“端午祭”注册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无知者无畏;然,批判韩国的中国,却是妥妥的无畏者不知。实,端午节与屈原无关,与区域无关,与国家无关,已是久远了的。
什么是端午呢?端,初也,开端。五,二和爻组成,“二”为天地,“乂”为交错,“五”的本义是交午,五通午(五毒月即为午毒月),阴阳交合之午也。
如上,端午的这层意思,大约两千年前的许慎等前人能够理解。有追溯端午根源者,大概也只能到这里,无法再往前探究半步,知识障的名人学者,则会琢磨一堆古籍。
尔时,汉代许慎解字尚能言神造法则,而不能言神性法则,当然就不知造物以北斗星之斗柄指向南方为端午。能言神性法则者,只有神界的人。仓颉,就是神界的人,大家熟悉的造字那个仓颉。这里澄清一些误会:
一、仓颉不是“黄帝的史官”,仓颉也是帝,黄帝时没有国家机器,“史官”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官名套用,诸多逸闻趣事皆是后人杜撰。
二、仓颉造字不是黄帝授命,是天道授命,所以才有“仓帝生而能书”。及受河图录字,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三、河图和洛书是远古时期,神人分隔前,记录造物密码的印记之一,不是唯一。广义物质界的基础编码在古代,用图表示就是娲皇氏和伏羲氏的合体图,现代人的科学表示就是DNA的螺旋状。
四、随着人类神性慢慢消隐,认识万物演化的密码,须变用复杂的方式表示才,人才能得以理解。其实到伏羲时就开始演化成了术数的八卦,至神龙氏、轩辕氏时演化为连山、归藏已是复杂了,再到后来演变更为复杂的俗本周易,至此天下再无人知易。
五、凡周氏之后的易,都仅是天机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全球各个地方,众多教派“掌握真理”不同的原因。但依然保留着痕迹,比如佛道两家都讲述了五毒月,而全球伊斯兰教则在五月进入了斋月。
人首蛇身伏羲女娲持规矩图
六、端午,最初不是一个“节日”。节日是怎么来的?最初是为了记住一些不能遗忘的大事而定的日子,那时的这个“记住”目的在接通;到后来演变成了“纪念”,只能够“念”而连接不上了;到今天就成了不知所谓的民俗了。远古时代是“记住”,即现代意思的“节日”萌芽阶段。先秦时代大部分已经形成,大概是“纪念”,尚有防范、禁忌的日子,如春节避山魈恶鬼,上巳禊祓,端午划龙舟等,汉代定型延续至今。
七、如果说这规律的四季分明、生长收藏是设计的,那么端午的最初就是设计者根据需要设计,是地球及整个太阳系的设计者根据造物的“规律”,在生长收藏、成住坏灭的基本规则下设计的。什么叫规律呢?造物之意:在天为“规律”,在人为“规矩”,伏羲手持“矩”,女娲手持“规”。在“天”为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成住坏灭,在人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男“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会行在道上,即所谓“道德”,道德的本意是“在道上行走”。女要拿规,行“圆融之道”,女人圆融就是在道上行走。道德经其实是指导神凡如何正确的行走真理之路的天书,而非讲如何治理家国、功名利禄、做事做人等这类鸡毛蒜皮的事。
(一)“端午”月最初源起
先从一个问题开始容易理解。——为什么从古至今我们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来自北极星的中国人,在宇宙族类中大约可以譬喻成龙族,但不是网络上“光明大爱”“银河联邦”等各类组织以造物、上帝、佛道之名说的龙族。龙的形象譬喻,是人体元灵能表现出来的状态,这个状态对应着二十八宿,在西方演变为十二星座,在东方演变为十二生肖。
龙即无极化太极,生成奔腾不息的活性流动为龙,形象为不息旋转的太极图,这个太极图就是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流,乃造物生成的周流不息的基础编码或叫源泉,这个源力能恒常并可以自我增生、自我循环、周期性的自我发展。在数学可以体现为拥有“无限”和“无量”的概念,如传说中的不死鸟,它在自我焚灭的过程中自我繁衍,此即为龙。
远古伏羲女娲使造化之力,也就是龙的力量,一划开天,设计人体并不断改进万物,同时以八方八风造化之理演绎九宫八卦。至黄帝蚩尤时代,开始严重分化,黄帝掌握阳性炼丹出神,蚩尤正好相反。龙的属性被人们演化为用以描述实相的名词。
■■■
太极阴阳鱼活性能量流为龙
龙之能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全人类最原始的记忆里中国,埃及,印度等地都有印刻。图①所示蛇(龙)吞尾,形象地表示了物质空间尺寸的层次物理现象按空间尺度划分。蛇蜕皮后舍弃旧的身体得到新生,这是“诞生与死的结合”,宇宙自我表现观念“永恒和不朽”,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结束就是开始、开始就是结束,时间永远持续轮回著——“一即是全、全即是一”,象征著宇宙的统一、永远!
① 图像大约1600BC即出现于埃及
② 图 自我循环咬尾蛇
蛇吞尾也叫咬尾蛇,它不仅仅出现在印度神话,还出现于埃及神话、北欧神话和炼金术中。柏拉图形容衔尾蛇为一头处于自我吞食状态的宇宙始祖生物,它是不死之身,并拥有完美的生物结构。衔尾蛇亦代表了"自我参照"或"无限循环"。衔尾蛇所拥有的"无限"概念,亦与数学概念中的"无限大"有所关联。其实,数学上无限大的符号"∞",其形状的真正来源迄今人类未剖明。
混沌初开。人类记忆里的混沌初开,不是发生在地球,是发生在无量劫,禅师们所证为一小劫=133443万年;一中劫=20小劫;一大劫=4中劫,这里不展开讲。这里只能从蓝色星球诞生以来——也就是地球初开以来,造物的“设计师、工程师”们反复轮回到地球上修订作品的时间段讲。
说到造物,自然就要说神,说到神就必须提到一个永远不能忽略的神,即西昆仑(神界)的先天真神——金母元君,就是大家常说的西王母,全称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或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总称: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
金母元君什么来头?自然道气中一真法界以阴阳二相示现;阴相为西王母,阳相为东华帝君;即为太真之母和元阳之父;西王母的法身有九色之光(这种光是人类不能理解的声音的显相),所以又叫九光玄女,不是”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是九天玄女,她有自己的工作和归宿,后人已混淆。
九天玄阳元女圣母大帝玄牝氏
九天玄女是地球第一批“设计师”工作者,也是她第一次以肉身——“弇兹氏”参与。参与者还有缁衣氏、有巢氏、燧人氏、华胥氏、女娲氏(九天玄女第二次肉身)、伏羲氏、神农氏等,这第一批“工匠”的工作距今三万年以上,他们分别都负责什么工作呢?缁衣氏——衣食住行,缁衣氏“衣”、燧人氏“食”、有巢氏“住”。华胥氏为伏羲的母氏部落,伏羲发明与天地沟通法器--琴及八卦天轨(规律),神农为烈山氏,发现五谷及尝百草,后期的黄帝、仓颉,炎帝,蚩尤等人则是梳理文化顺应时代,并建立管理中心,同时神已开始了与人的隔绝,蓝色星球开始进入物性的、野蛮的、残酷的自进化,进入物竞天择、生生不息的机制里,直到今天。
弇兹氏,即九天玄女。后世对她的记忆仅有:“弇兹氏发明了用树皮搓绳技术”,这是天大的误解和绝对的记忆消失。弇兹氏当时留下的其实是造物的三种DNA,后人却理解成她发明了如何用三种方式”搓绳”(^V^),分别是:单股的绳称作“玄”(第一DNA),两股合成的称作“兹”(女娲氏和伏羲氏的螺旋式合体),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这个DNA埋藏在黄帝内经中,第三次转世时传道予轩辕氏)。弇兹氏被后世尊女帝、玄女、玄帝、王素、素女等,弇兹氏参与在天界设计了北极星,故又称紫宫、紫微垣,因为紫是玄的代称,紫宫也就是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圣母九天玄女。龙的传人,来自北极星!
(二)“端午”时节的确定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尔时,还没有端午及夏天一说,地球这个美丽的生命博物馆应有尽有,一批又一批的创意之弦(可以理解为神性的任意创造),完成了他们的艺术之作,使得茫茫天宇中的小小地球蓝色而生机盎然。
如果你设计了这么迷人的花园,你如何利用自然之力,一真法界循环往复并自我进化?这个美丽的世界你是放着看?还是住进去体验?很显然是住进去,谁能生成千百亿化生而无所不在?——佛:“众生是未开悟的佛”;神:”我是无处不在的存在”;道:“道法即自然”!
这第一批工作者,当时,燧人氏和弇兹氏团队在神界昆仑,完成了北斗系及太阳系各功能卫星的设计。北斗系用于东方生灵起始处,后降生为肉身。燧人氏和弇兹氏团队在人界昆仑山(今甘肃祁连山)立挺木牙交,为地之中;上指天穹中宫天极星,为天之中。天极星在天的北面即北极,故又称北极星。造物就以北斗星之斗柄指向南方为端午,即生生不息的关键节点——阴阳交配、阴阳交合之午,古时这个节日相当于翻过了一轮循环。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循环(一年)两大节点,殷商朝仍以此为古历新年。
龙师——伏羲氏
在“端午”的基础上,后来的伏羲氏和女娲氏进一步将“天地气灵之龙”设计为——春夏秋冬,促使万物进入生生不息、生长收藏的天道机制里往复循环。春夏秋冬确定后,伏羲氏用木杆经过长时间的测量,从新规划了天体、地球、生物之间的对应变化,进行这样的设计:太阳达到极点 ——夏至,;太阴到达极点——冬至,。春夏之间的分点 ——春分,;秋冬之间的分点——秋分。
后又经反复论证、探索、规划,又设计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伏羲氏为了表达从混沌思想到设计一系列的变化与过程,定名为:太极——两仪——四相——八卦——二十四节气,这一刻,人类生存的自然大花园进入了新的纪元,远离了最初愚昧混沌的进化。当然,当下早无神性的人类,只能定义伏羲氏”发现了”这一切。而整部《易经》试图在说明“造化”的规律和显化,《易经·系传》:一阴一阳之谓道。
近代三千年来,得道的古人还能发现“端午”律,很多人为取得至极之阳气或阴气(二者相依,彼此互倚),常在五月五日日中时刻炼剑、炼镜、采药。而炼剑、炼镜、采药此三事乃修仙之真术也。古之中医即天医、道医,如华佗、扁鹊、孙思邈都曾妙用过端午。
端午月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留下了这么多的名字:“五月单五”、“重午节”、“端阳节”、“五毒日”、“娃娃节”、“五月节”、“女儿节”、“夏节”、“浴兰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 等。每个名称有着各自的涵义,代表着普通人不知道的真相,隐藏着造物绵绵宽广的爱!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3楼
三)“端午”成为“入口”
端午节的习俗,和所有重要的节气一样都留下了无限的圣爱。吃粽子——清热除烦、艾叶菖蒲——驱毒除瘟、涂雄黄酒——杀虫解毒、喝五加酒——祛湿避邪、挂香囊——散风驱寒,关于这些习俗的故事,被不同时期的生命所演绎后从新被世人记住,也是太多了的。
那轮回百世的册里写着尧舜鲧禹,也记载上古图腾龙。赛龙舟不仅是对吴越(祖先大禹系)的纪念,也是与生俱来的印刻。轮回册里依稀写着各地仍在纪念的人:伍子胥、孟尝君、介子推、马援、刘景、曹娥、钟馗、白娘子等等,及其他人物,比如越王勾践。这里特别提到他,是想顺便说一下他那柄震惊世界的“剑”,及历史上的众多人物都为什么在”端午“这一天生或灭!
越王勾践是吴越族的先祖,大禹的后裔,就是大禹治水的那个大禹。大禹的父亲鲧,在那场残留在整个人类记忆的大洪水中治水不力,被尧舜斩杀,从黄帝分支下来的颛顼系帝喾系,从此陷入了灵界与凡间的因果循环。后人能看见的痕迹是那句影响至今的话“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吐吴”,但成功了又如何?这件法器最终还不是出现在楚墓,是楚悼王的曾孙之墓,“越王剑”属于他的战利品!
中国的古剑——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的剑,千年不锈,华美装饰,令人津津乐道。但,这把旷世珍宝,并不是剑。
华夏古皆人能以武修道,有着尚武基因,与以医入道,以易入道并行。后来的孔子,屈原佩剑只是传承,他们这种剑并不拿来打架斗殴,越王剑也是。越王剑通身是华丽的菱形纹,剑身锉出凹槽来,这些菱形纹是“玄、兹、素”的变化版。剑首的同心圆,十一道规整细致的同心圆,是信息处理微场域,勾践剑是法器。
端午之月天地能量交合,是“龙”跃之时,灵界出入凡间几乎都选择这一天了“生死”,如舜、禹、伍子胥、孟尝君、勾践、曹娥、钟馗等,屈原先生实不能独享此节殊荣。因为——这是属于造物的入口,荣耀应归于造物,天地,诸神,圣人。
华族的印记是:端午——龙的节日。古今华夏族以龙为图腾,以示“龙”的传人。近些年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证明,“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古吴越族是华夏分支、是重要传承系之一。古汉语的发言不是今天的“鞑靼”普通话,而是吴越(粤)语系,日本人就是吴越后裔和徐福船队的后裔,从骨相上一眼就看出来,而无需考证,这里是想说整个亚洲属于神州文明,整个地球属于昆仑文明,而昆仑指的不仅是地球上的山。
诗人、学者闻一多的《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古代吴越百姓还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五月初五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闻一多认为这应当是“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基本正确(龙有更多的秘密)。唯一忽略:这是属于整个“神州中国”的节日,地球的节日,天地的节日。
此致。端午,祝安。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4楼
端午节的真正起源-竟然90%的人都不知道!
上海德慧智 朴素爱屋 今天
关于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事儿!
每到端午节,屈原的名字屡屡被提起,曾经热播电视剧《思美人》中,屈原和张馨予扮演的莫愁女相遇在端午节,于是弹幕上出现了很多很多很多的疑问,比如“端午节不是因为纪念屈原才有的么?编剧脑子坏掉了?”
端午节的历史真像是怎样的?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另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并没有写明屈原是在端午这天跳河自尽
其实纪念屈原这个说法其实是后人(大概是南北朝的时候吧)加上的,现在的端午节基本上就成为了纪念端午节的节日了。屈原死之前早就有端午节了,包括粽子也是早就发明了的,和屈原原本也没关系,所以这个电视剧倒是没弄错。
端午节,实际上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非物质文化遗存,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亦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
一、端午字义简析
首先从端午的字义,进行一番解析。
大家可以看一看这张图片。这个“端”字,历史上所造的字是指物相事物和质象事物而言,都是指的初生之体,上面像生的形态,下面就像根须。也就是说,万物在生长过程中,这中间有一横,象征着地;上面象征着生机勃勃向上生长,下面的根须就向土里面(信土)深深地植入。的确,时间接近端午以后,如果我们身边有植物就会发现,特别是一些瓜果菜类,就会迅速地生长,生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前的速度,有时候甚至一个晚上都能长3公分左右。这说明,这个发端的生机在端午这个时间点、空间点而言,对生物,对植物,都具有强大的作用。(编者注:质象,即人类慧识所能感知的宇宙天地自然万物能量属性,是相对于智识所感知的肉眼可见、仪器可感的物相世界的客观存在,包括了炁光音等能量以及炁光音能量所构成的物质形态等。物相和质象,是世界的根本,也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具体方式。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物相的星球只占宇宙4%,表现出原子以上能量结构,能被肉眼所直接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而观察;剩余96%属于质象世界,其中22%为暗物质,74%属于暗能量,即炁(气)、光、音等能量。质理学是研究质象世界的学说,主要体现在传统道德根文化学说中,已逐渐被现代物理科学所验证。对应于人体,主要指的精气神。 )
对我们生命体内的影响,同样起着“端”的作用。只是要看我们人体生命是否能够天人合一,感受到这种生机的勃发。一方面是表现在我们器官的修复以及功能的提升;二方面,表现在我们精气神这三个质象物质能量的迅速提升。
《说文解字》:“端,物初生之題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
《说文解字》:“午,啎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属皆从午。”这个“午”出现以后,与十二地支的巳是不同的。可以说,巳的时候是纯阳,而午的时候已经有阴气冲出来了,忤逆这个纯阳,是这样一个意思,都是指能量的一种形态。(编者注:十二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巳在一年中,指农历四月,在一天中,指上午9至11点(太阳时)。午在一年中,指农历五月,在一天中,指中午11点到13点,午时,天地能量阳极而生阴。5月一般也是农历夏至时期,夏至卦象由乾卦变成了姤卦,夏至一阴生。)
二、端午节的来源
(一)中国文化分析的五要素
我们分析中国民俗文化节日的来源,分析二十四节气以及传统节日的起源,都需要依据五个方面的要素来展开研究,才可能剥去历史上三种哲学文化逐步演化过程当中带来的重重迷雾,清醒地理顺历史的脉络。这五个要素分别是:
1.中国秦汉之前历史上的节和气的定名,全都源自于对天地自然规律和秩序的深邃观察,是慧识悊学文化背景下的定名。(编者注:道德根文化依据人类精神系统的分期,分为性识悊学文化期、慧识悊学文化期、智识哲学文化期和意识哲学文化期四大分期。其中性识悊学文化期和慧识悊学文化期在2500年前的轴心时代之前,是中国古代建立在全脑和心脑立体运用生理基础上的立体悊学文化,代表人物有伏羲、黄帝、老子;智识哲学文化期,所调用的大脑工作区间是人类左脑的质层和皮层以及右脑皮层,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汉代及以后则进入意识哲学文化期,意识哲学文化诞生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左脑皮层思维,代表人物有董仲舒、朱熹等。)
2.在中国古文化中是将天地人三才中的天地放在主体的位置,而将人类只是放在客体的位置,主客之间的顺和从是不允许颠倒的。而在主次、主客定位明晰的情况下,根据自然总规律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大量的定名和定义。这种定名是治人事天、治事顺天以及顺天应人的定名,是尊道贵德、敬天爱地,符合自然规律和秩序的定名,不存在主观臆造性。不是像人们在进入了意识哲学文化时期以后,是以人类为主体,以自然界为客体,主次颠倒,以人为天地间的老大,来进行轻率的定义和定名。这个“颠倒颠”,实际上就使得人类脱离了符合天地自然客观规律之大势、强势的总格局,使人类远离了自然环境。因此,人类就很容易产生错误,而在自然规律因果链环中不断折腾自己,很难从其中摆脱出来,以获得相对长时间的宁静而平静的发展。尽管在智识哲学文化时期和意识哲学文化时期,人们因为看不懂古人为节气定名的本义而进行曲解和臆断,但仍然难以彻底抹杀这些节气的定名和形名定义本义的光辉。
3.中国文化节气定名的理论指导法则,是通过《易经》的卦炁能量规律,和十二消息卦以及五运六炁(气)输布的周期律来进行分类和定性。所以,我们在掌握中国文化节气定名的理论指导法则的时候,绝对不应该离开十二消息卦和五运六炁(气)输布的周期律这个总法则来进行孤立论证,如此,才能把握住其中的根本。(编者注:十二消息卦,指从坤卦-复卦-临卦-泰卦-大壮卦-夬卦-乾卦-姤卦-遁卦-否卦-观卦-剥卦的卦象变化过程。这既是人类生命能量的一般规律,也是一年中从冬至复卦开始到第二年小雪、大雪坤卦的天地能量传导和输布规律。同时也与人体24节脊椎有对应关系。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在慧识悊学文化时期古人天地人合一修身,对人文、天文、地理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治人事天,顺四时之度,对大道法则秩序全面把握而揭示的运用公式与方法。它是以阴阳转换,五行应象,五行生克,数理运算模式为核心,以太阳系五颗行星(包括日月七曜)的运转和地球本身所含的六种气候的变更为总动力根源,在天人全息相应的整体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气化规律带动物化规律的地球物理运动规律。“运”是运转,指天上星体的运转对于地球有能量的幅射和对流的交互作用。用天干表示;“气”是指地球本身吸收和辐射能源的作用,反映六种气候的推移。用地支表示。五运包括金、木、水、火、土五运;夏季,是火炁礼德能量主导期。)
4.破解每一个节气的源起,都离不开人类生命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天地能量变换与人体内能量转换具有同一性,因此,应当在“修之身,其德乃真”的基础上解读节气的源起。(编者注:修之身,其德乃真,见老子《德道经》第十七章“善观”:“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修之身,是人生开启慧智,达到天人合一思维观的基础,也是生命的一性一命保持最好状态的根本。)
5.破解节气的源起,必须走进历史的长河,厘清慧识悊学文化、智识哲学文化、意识哲学文化形成的不同时期,明了人们是在什么时期丢失传统的,新的内容又是在什么时间冒出来,以及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只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把握发展的脉络,才能发现其中的特点,进而掌握文化和知识为何出现了转折,这样才能全面分析与整体把握,不至于产生谬误。
(二)端午节与龙文化的历史渊源
掌握了上述这五个方面的因素以后,再来论证端午的来源,就能够做到心中有底了。在图中,右边的书法当中,是一个“帝”与一个“龙”合在一起的。图中的盘子上有五条龙。古人说五龙捧圣,也就是说五行决定着宇宙自然界各种能量的主体、方位和属性。这幅图所反映的内容与端午节的本源有密切的关系。
龙舟竞渡,是人类感恩、学习与效仿龙的勤奋精神的一种体现,在感恩祭祀酬谢过程中,将人们虚心学习的精神,通过龙舟竞渡表达出。古代五月初五日亦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五彩丝的取义是五色象,丝线的长度和色象相结合,五月初五借天时,佩此五彩丝,有感恩天地,激活体内五行(龙),分布五臓,传递能量,实现天人合一互动之意。(编者注:五彩丝,是和质象境中的五行的水木火土金五种颜色相应。智德五行为水,对应黑色;仁德五行为木,对应绿色;礼德五行为火,对应红色;信德五行属土,对应黄色;义德五行为金,对应白色。)
在年度周期律之中,从启蜇开始,五德能量的启动、传递、输布工作,直至火运的礼德能量传布完成,天地的能量态势进入乾卦完成式,为一年的生态变化过程奠定全局。天地对万物提供能量的养息增长过程,也就进入了收尾阶段,进而必将进入到一个大的转折期。能量将从放转化为收,从予(赐予)转变为收回(夺取),从输布转化为收敛。
所以,对于端午节,大家不能够简简单单只是热衷于买粽子和吃粽子,大吃大喝地满足口欲食欲,而放弃了关爱自己生命体内的大的转折时期。要进行自我考察、检验和反省,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一曰慈,二曰检,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以反躬自省的精神来面对端午节将要迎来的考核与测评。既要自己在体内主动进行考核与测评,同时也迎接天地对我们的考核与测评。
(三)端午节的起源脉络
总之,端午节的起源与形成,是源于慧识悊学文化在流变中逐渐失去最初的内文明和天人合一的本义,慢慢沉淀为各种可以流传演绎的民俗文化形式。德道象数理炁这一元四素,始终是形成华夏文化的纽带,也是华夏根文化最重要的因素和基因。阴阳五行,是国人最为熟悉的核心理念,河图洛书中的天数25、地数30,以及天地之数和为55,都是其中用五和尚五的灵魂。阴历五月初五,是天干地支记岁记日月时辰的数字和阴阳和合,在传统修身治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端午,五月五日,五数是阳土真信,是阳气最充足之数,是度、数、信最准确之数,是能量最纯正之数,是乾卦纯阳能量充满之数。修身明德实践,起始于阴土之数十,而净化妄意愚信,精进于提升阳土之数五,而再造妄意出真意真信。最宜借天时的双五合璧,内修此阳土真信真意。(编者注:按一元四素理论,仁义礼智信五德对应木金火水土五行。五行分阴阳,其中阳土数为五,阴土数为十。)
民谚:“正月正,打新春;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祭祖先;四月八,拜菩萨;五月五,过端午;六月六,晒丝绸;七月七,掐巧乞;八月十五,正中秋;九月九,度重阳;十月一,送寒衣;十一月冬至数阳九,十二月腊八年到头。”这些民谚当中,表述的就是信的度与数。并且,其中既有阳之数,也有阴之数,都是把握了月和日的重叠,重叠当中也就是一种强化。天干常常是带有天阳能量之阳,地支也代表了地炁(气)的阳炁(气)之数。虽然地炁(气)相对于天阳是属于阴,但是在它本身而言却又是阳性的。所以,在五月初五的午时到了以后,就会有一缕地炁(气)开始生发起来,与天阳能量相交。万物皆借此气的升腾,开始迅速地长其形,使其物相明显地发生变化。而仅仅只有天阳养其神,也就是养其质象而不见明显的物相之形变化的状态,在端午节到来之时就被打破了。
历书中的干支记岁,以及医道同源的《黄帝内经》,都是运用阴阳五行,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个统一的巨系统,诞生出各个层级的“天人合一”思想理论体系。五行,五德,五运,五谷,五臓 ,五官,等等,综整归五,攒簇五行,无不与修身和生活息息相关。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目。虽然,2005年,韩国抢先一步将“江陵端午祭”报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但是随后我们国家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多种形式,并于2009年将端午节申遗成功。期盼随着国家层面的强力推进,真正能够摆脱意识的制约,尽早进入智识和慧识之中,将其中道德根文化的精华完整地进行揭示。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5楼
(四)端午节多种假说的比较研究
1.端午节的夏至说
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对慧识悊学文化的流失,以及智识哲学文化迅速全面转变成意识哲学文化,产生着强大的助推力。
战乱期中,部落的东南西大迁徙,龙文化也随之迁移,传播至吴越地域,幸存了下来。从贵州迄今仍然保留着夏文化和连山易的现象中,就可以佐证这一历史客观事实,而历朝官方的一些正史记录却并非可靠。因而,我们在研究民俗文化时,必需把握住这一现象,突破史料的局限性。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这一地域文化带,同样佐证着古老的龙文化感恩祭祀的遗迹,以及文化迁移传播的信息。
首先,南朝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权威性的岁时著作,书中并没有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但是将吃粽子写在了夏至节中,其中的原因不详。关于竞渡,隋朝杜台卿的《玉烛宝典》也将其纳入到夏至日,最原始的端午节风俗详细的内容已经散佚,但传说是为了打捞投江的屈原,这并不可靠。
慧识悊学文化期的祭祀文化活动,原生态的端午节,在古代是极其重要的祭祀感恩节气,持续的时间应当较长才是,但是在智识和意识哲学文化期则会明显缩短或者消失。古文化中的寒食月蜕变成寒食日及消失,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历史现象。因而,南朝时期的记录也难以被认定是原生态的文化。
其次,端午节风俗中一些内容的产生,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饮雄黄酒”等,在顺四时之度,遵从五运六气规律的慧识悊学文化中,是乾卦期及时把握天时应用的表现,是利用天的阳时能量充足来对阴性能量进行最佳的预防,所形成的防胜于治的天人合一观的体现。实际上与屈原投江,并无直接关联性。
综合分析,端午节与夏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但是端午节本身具有其自身的自然规律特点和能量输布特征,与夏至存在着不同,因而不应当以夏至的存在而推翻端午节的原生态内涵。
《吕氏春秋•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正解应当为规避“满则溢”。五月禁房事,有利于生命中先天肾炁(气)的补充和储备;斋戒,则利于控制肾内相火的妄动,避免造成肾炁(气)虚耗。所以,凡是五月放纵淫欲,贪恋酒肉吃喝而不加节制的人,这一年肯定特别容易在内部彻底摧毁自己的生命健康,自己摧垮自己。由此也可知,如果我们在意识哲学文化状态中,不去观察宇宙自然根本的规律性,只是以人类的欲望需求作为鉴定是非、判断对错的标准,轻率地颠覆历史,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现象。
《夏小正》中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正解应为,这一天宜于收集储备药物,由于阳炁(气)能量最足,这些药清理去除毒气的功效最佳。《大戴礼》中记载:“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正解应为,这一天用收集的佩兰煎汤沐浴,由于适逢阳月阳日,人体腠理通透,用药沐浴容易渗入机体,有益于健康。其实,端午节之后的五天,可以每天洗澡。对于爱美的女性,甚至可以在此期间去买一包枸杞子来煎汤洗澡,效果会非常好。因为这样不仅能够从内部体内除去病气、邪气、浊气,而且能使我们的细胞都激发出活力,真正沾到五月端午的光,沾到阳性能量的光。
2. 端午节纪念屈原说
随着端午节祭龙节日的原义内涵逐渐消失,在意识哲学文化崛起以后,人们将屈原之死嫁接在端午节当中,来纪念他的爱国情操,这也是一种良好的愿望。只是应当将端午节原义正确地加以重视,炎黄子孙应当真正做龙的传人。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对内倡导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富国强兵,对外则力主联齐抗秦,因受到贵族子兰等人的排挤毁谤,被赶出都城,先后流放到汉北和沅湘流域。屈原在多年的流放中,忧国忧民,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他创作的《楚辞》被称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源,影响久远,因而后来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在白起带领下攻破楚国京都郢。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破碎,悲愤交加,但是他深爱自己的祖国,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中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而死。
《史记》中并未记载屈原是在五月初五投江,原生态的端午节并非因为屈原之死而设,但是屈原选择端午节投江则有可能。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将端午节演绎成是纪念春秋末期吴国大夫伍子胥以及纪念小女曹娥的说法。
远古祭祀感恩龙帝的端午节,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尊道贵德被抛弃,慧识悊学文化淡出社会主流圈,在意识哲学文化期移植以及桃代李僵的文化现象,也就必然会产生,争论也就无法止息,兼容并蓄以求平衡,各种文化现象就会出现,从而无情地加速人们意识的迷茫以及信仰的迷失,更加远离自己民族的根文化,直至被其他的文化取代而最后消亡。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端午民俗
浴兰节
端午日洗浴兰汤,《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蓄兰,为集浴也。”
《大截礼记》记载的兰是菊科的佩兰,而不是指兰花;佩兰有香气,有芳香开窍之功效,可以入中药,可煎水沐浴。《楚辞•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节。”明谢肇涮撰《五杂俎》记载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则一般选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一些地方,则选用艾、凤仙、蒲、白玉兰等花草进行煎汤沐浴;在广西、湖南等地,人们至今有选用柏叶、蒲、艾、桃叶、大风根等煮成药水洗浴的习俗;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会在端午日进行洗浴,可治疗皮肤病,祛除体内邪气。
总而言之,端午节洗浴都是利用了我们身体体表腠理开放得较为完整之机,通过沐浴的方法,将体内的湿气、浊气、燥气等等异常的能量透发出来,而将天阳能量导入到自己体内,这是浴兰节根本性的作用。有条件的人应当重视这天用药物进行沐浴,甚至可以连续洗几天,把阳气更多地从我们的腠理,也就是皮肤、体表、穴位,导入到体内。
挂葫芦
葫芦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结实累累,籽粒繁多,中国人视作象征子孙繁盛的吉祥植物。枝“蔓”与万谐音,寓意万代绵长。民俗传统认为葫芦吉祥而避邪气。其形构天然地具备玄之有玄的“玄”文,也就是双“S”玄曲波,具有宇宙能量核心形构。古代道家、医家用其储丹丸,民间用其盛酒液。端午节习俗,民间门上插桃枝挂葫芦。现代物理试验测试证明,葫芦有隔绝气场功能。民语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意即难以穿透葫芦测视内中物品。从风水场气分析,乃葫芦的曲线外形状含S形的太极阴阳分界线的神奇功能。因此常在风水化煞中应用。
晒端午
在五月端五的正午时分,体弱多病的人要在太阳下晒一会儿,据说能把身上的邪气晒跑,病晒好。
戴老虎肚兜
五月端午的上午一定要给婴儿戴上“老虎肚兜”,即一块可以遮住肚皮的红布或黄布,中间彩印一只老虎,虎足下印有各种颜色的五毒,即蛇、蝎子、蜈蚣、蛤蟆、壁虎(俗叫蝎虎),现代人省去了绘画,认为真的五毒见了彩印的花老虎脚下踩着的五毒,就会被吓跑,故孩子戴上老虎花肚兜,夏天可不受各种禽兽和毒虫的伤害。
烧大蒜
在五月端五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头的大蒜放在炉膛里烧熟给孩子吃。一个孩子独吃一头,不能分吃,以烧食独头蒜(整头不分瓣)为最好,因“独”谐音“毒”。孩子吃了烧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内不长虫。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6楼
人道,天道……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7楼
和水有关。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8楼
至进古的炎黄,下至近代的明清,国家和平稳定时期都以一方一圆演祭祀,方圆的哲学已经成为潜移默化的存在,而天圆地方是造物物理属性的基本结构和线条。“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方泽指的是方形水池表大地之德,用于夏至祭祀活动;相应的冬至祭天于寰丘演苍天之道,一方一圆,记忆着华人顺天应人的天人合一美学。
夏至阳极复阴三候应,《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意思是说,夏至到,鹿的角脱落了,蝉儿开始鸣叫了,半夏和木槿花儿缤纷了。夏为大,亦随华,至为极,万物此时繁茂至致,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随阴之物始现,随阳之物始衰。鹿角是随阳之物因此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乃纯阳之物感阴鼓翼应天而鸣,喜阴的草它在仲夏时分生长,而得“半夏”之名。
麋与鹿
天地之先圣人弇兹氏,用一双透露着慈悲的眼睛,看着晶莹万有生灵,思考着谁能应这夏至与冬至之意呢?这时在草原上的灵物“鹿”回头看了过来,万物一体的本质是凡圣互联本来是一,圣人之心第一时间为鹿所应。于是鹿成为夏至与冬至两节点的物候代表,那“鹿回头”也被后世设计进了养生功夫里面,至后世的八段锦被叫做“五劳七伤往后瞧”。
鹿被一科为二,一名“麋”,一为“鹿”,一身灵气归于角,一麋属阴一鹿属阳,一应夏至阳之极,一应冬至阴之极。麋鹿印至阴至阳,夏至阳气始衰,冬至阴气始退,自然界更替之规,表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律。鹿,属阳,角支向前与黄牛一同;麋,属阴,角支向后与水牛一同。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解。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角解。
蝉与禅
二候蝉始鸣,蝉就是知了。蝉非感阴而鸣,是先天一股纯阳至极时,随乾卦里面的一阴之气始生而鸣。蝉,在成为蝉之前要经历漫长的、多次的脱壳完成蜕变,成为蝉时才能发出每秒上百次的高频率振动的声音。蝉儿,知了,一生不食杂浊,唯饮甘露蝉性高洁,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出世发声,震耳发聩——知了,十方无影像,六道绝形踪。
禅与蝉的不同,禅批上了衣服表示人,禅者与蝉者两者物像有别、过程雷同、道体无二。蝉在未“知”时为虫,人在未“了”中为迷。故本号“大地风云经卷三”言:盛夏光年,还是落叶知秋,此季?森罗万象,家长里短,一“缘”字而起、聚、散。草木雨露,存了这慈悲之心;蝉儿鸟兽,得了这大地之意。三千世界有着落,无尽长空分果归。知了知了,入得那千年古刹三尺经,投得那市井百家一场戏,知了知了,各自随缘去了。
半夏与木槿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野生药草,因夏日之半生长而得此名。《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上爻动,乾变为兑。五上两爻为半离,离为夏,故曰半夏。离为生。”别称甚多:三步魂、、三开花、三角草、三兴草,经云“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世皆言得三的神,而未知三之全也,更那堪言万物负阴而抱阳。
木槿,木槿又叫朝开暮落花,已成为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国花。传说远古时,有三株木槿花由仙子所化,开时满树晶莹剔透花香四溢,于是便招来混沌、梼杌、穷奇、饕餮来抢夺。由于四兽此刻心处贪嗔,发出了晦暗的磁场,三株木槿便枯萎了,四兽撒手而归。后来,木槿被九天玄女一滴甘露所救,再复芬芳。木槿仙子为了报答造化之恩,便携带明朗、温柔、坚韧、感恩的花语入了这世界,照耀这世间,身体赠世人,心香馈众生。
avatar
泉城伴山人
29楼
花的语言
每一朵花儿,都一个花语。每一个花语,都有一个故事。遥远的天极有一片花海,花海里住着百花之主的花仙子,仙子日日用她晶莹的泪珠浇灌不同的花儿,使得这些花儿携带不同的花语,驻世间温暖人类的心灵,以报答造化恩德。于是这人间乐章多姿起来,仙子将自己的魂魄藏于不同类花的种子里,通过花儿演绎着爱与被爱的统一,善意与祝福的温情,加持与被加持的循环。
蝉鸣伴溪水,
花语会意人;
大悲缘同体,
拈花去指月。
夏至的彩虹是天的妙笔,采撷了天的精华;夏至的花儿则是这妙笔的诗意,绽放了星河的妙微。天机朦胧,道是无情却有情;人心婉转,正是缘起仍归灭。百花之意,各应气候而表,依用意而传递,夏至值荷花。
荷纯洁、无邪、清正、高雅,得数种雅称:芙蕖、水华、菡萏、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花神、藕花、灵草、凌波仙子、水宫仙子、君子花,成为儒释道三宗善知识的御用。
荷清香四溢,能泌人肺腑,这玉肌水灵之物,是花仙子第一滴泪所浇灌,迎烈日而清静安详,出淤泥而不染半分,这形象常用以鼓励世间问真的行者。封神演义通天教主云:“红花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书中三教是指阐教、截教和西方教。而从儒释道的角度看,道为种性为根,佛为干能通道,儒是花叶世间绽放。儒家释门道相通,三教原来一学中。
诸教驻世无非围绕“心、性”二义,说“静、净”二谛。荷花之姿傲然独立,根如玉不着诸色,茎空不见五蕴,叶碧清生无挂碍,节疏通万窍玲珑,批绿红亭亭物表。心境清幽我与浊世合二为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池泽最秀圆影覆华。正是:
真假幻实不相论,
根入泥潭叶作尘;
惟见菡萏端顶处,
白红相间示天真。
红花白藕青荷叶,
诸学本来是一体。
三生万有合决意,
一字道说无言语。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0楼
吃的哲学
夏为火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味苦之物助心气而制肺气;食酸味固表、食咸补心。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
关于养生世人也说得太多了的,一氏节气一般不参与千篇一律的赘述。北方讲究的是“冬至饺子夏至面”,南方人则有不同的记忆“夏至馄饨冬至团”。但两者都吃到了一个相同的名字“馄饨”。混沌等于饺子,饺子等于馄饨。为什么要在两个至节这天吃馄饨?
吃馄饨/饺子的习俗,最次之也得定义为哲学。本体之先名曰“混沌”,混沌为一切父一切母,“馄饨”与“混沌”谐音,馄饨等于混沌。圣人将这个记忆通过吃馄饨藏道于俗。馄饨就是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就是混沌未分,道气未显之初。古人言: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至日食之。
申时闻得一童音留言提醒更新,才恍然记起夏至了。希望能坚持把节气和已经挖下的坑更新完。夏至祝安。此致,仍为夏至草拟一首歌:
《夏至至夏》
夏天下至下天夏
至善字同字善至
荷花何香何花荷
蝉中禅鸣禅中蝉
夏留白云悠悠挂
冬使白雪涧涧飘
至有春秋花月事
何禅不入人间道?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1楼

五贼的解释自古争论不断,说最多的是五行。其实,五贼怎么可以当成是五行呢?所谓五贼,是指天机中暗含的五种盗机:神机、命机、时机、工机、气机。分别对应了天的五种功用:天神、天命、天时、天工、天气。所谓的修行,所谓的道家五术山、医、命、相、卜都是对这五种盗机的解读和应用。各取一端各执一象,则成就了后世的各家正道、左道和旁门。
这五种天之机可单一发威,亦能混合起用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2楼
以上是终南山懒散人的解释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3楼
最近,北部的feng,xi南方的dong,阴阳二气不调所致……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4楼
天贶节,小署
原创: 一氏 一玹氏 昨天
———
来自一玹氏
00:0006:43
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斗指辛为小暑。《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小暑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刮来的已是热风,此候已入伏。远在先秦时代入伏有祭祀,在古籍中可以查到。一般来讲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入初伏,第四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入末伏,后世总称“三伏”。伏日祭祀,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
伏日祭祀,祭祀的是谁呢?是炎帝。这里要澄清一些误解,炎帝并不是指具体的一个人,而是远古某一时期对首领的统一官方称谓,神农氏是其中之一。什么人能称谓帝?帝者,德合天地,道化万有,合于先天五“太”,曰帝。
先天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太易是无垠无虚、无光无象、无形无名的宇宙状态,为创世纪第一个时代。太初先天一炁来复,是比混沌更原始的存在,为创世纪第二个时代。太始,有形无质,打破鸿蒙前的状态,为创世纪第三个时代。太素,原始物质的精微态,为创世纪第四个时代。太极,两仪未分之前的状态,也就是阴阳未分之先,为创世纪第五个时代。
要把炎帝说清楚太困难,一来后世的认知有限,二来对于这些远古的记忆,它只能是神话勉强说之。太古纪第六个时代,也就是六纪,创生之弦在那一刻醒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醒来呢?我们用这个夏天的蝉做喻。蝉在树枝上一觉醒过来,打量着眼前这个欣然缤纷的世界,一时分不清楚这是真实还是在梦中,于是捡起一颗种子往平静的湖面扔出去,只见湖面荡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纹。湖还是原来那个湖吗?即是也不是,蝉自问自答。是原来那个湖,因为还是他;不是原来那个湖,因为他已经不再平静;不同的是他再也回不去了,他只能这样永远的相续下去,后世的佛教又比喻他为父续和母续。无梦亦无实,无需醒来,也不用醒来了。蝉恍然明白,一跃枝头,大声欢呼:知了,知了。
这划破苍穹的鸣叫,唤醒了无数创生之弦,也唤醒了五方上帝。中央上帝黄帝,东方上帝青帝,南方上帝赤帝,西方上帝白帝,北方上帝玄帝,他们参与银河系范围的基本规则。五帝应五色对五弦随五行等等。五帝对应物理数字就是1.3.5.7.9,也是那个河图洛书的原型。什么河出图,洛出书,那都是后世的杜撰罢了;并没有什么天书河洛,小儿都能应用的罢了,完全可以纳入一年级的教学范围,这太科学太简明了。河图和洛书,是一个立体动态图静态后,拆分出来的两个平面图罢了,后世千奇百怪的附会那两张图看着都累啊,之所以都能附会上应验,原因是造化同一。五方上帝的和其他星阵组成了地球视的立体运动,向导了万物的生灭收藏运作。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5楼
我们每个人由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立体运行,投射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心是投射的源头,同理天地之先的创生之弦,投射成了后世对应的记忆。东青帝投射伏羲氏,从祀官勾芒,从祀星岁星、三辰、东方七宿等;南赤帝,投射神农氏,从祀官祝融,从祀星荧惑、三辰、南方七宿等;中黄帝,投射轩辕氏,从祀官后土,从祀镇星等;西白帝,投射少昊,从祀官蓐收,从祀星太白、三辰、西方七宿等;北黑帝,投射颛顼,从祀官禺强,从祀星辰星、三辰、北方七宿等。这些投射是后人不知所以然之后,关联了相应的历史人物,这是地球传承文化特有的部分,也是天道承负论的另类演绎。
后世流行的因果论不虚,但相比神州文明的境界差着。神州文明是真正的大乘境界,因为它讲的是天道承负,他是广义的因果论。怎么理解?抛开引经据典的繁琐,往生活里看,一个人好运连连,人们会夸赞他祖上积德,一个人长行恶,人们会诅咒他殃及子孙。意思是前辈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因为有“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即是这种理论。明白了吗,神州文明讲的是整体,事实上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时光流逝愚迷囤积,智慧慈悲的前人,划分了不同的姓氏去天道承负,每一个姓氏背后都藏着一个法,这是已经断层了万年之久的文化。如今天下和平人民安康,宗族文化正在被不同的姓氏捡起,复修宗祠、从记族谱、联谊族人,但永远不可能捡起失去的前部分了,我曾草拟过《百家姓纪》,发现工程量太大,后面不知道扔那去了,无缘吧。
从本号更新的所有节气和节日看,不难发现,祭祀几乎贯穿了整个民俗,祭祀是天道承负的演绎之一,同样的多子多福“生”的部分也是如此,可惜这种大乘境界再也回不去了。相反的他们成为了后世巨大的捆仙绳,每个人都只能视他的孩子为他的孩子、他的老子为他的老子了,心怀苍生的高尚三千年前就已经是坊间嘲讽的口前玩笑了。没有什么不可以理解,小署二候蟋蟀居宇,这么热的天,蟋蟀本能的躲到庭院的墙角下或树阴处避暑乘凉了;三候鹰始鸷,要哺育出幼子,鹰本能的出巢捕食了,本能也、本来也、本自也,然也。所以,该怎么活还怎么活,江湖的事还按江湖的规矩来,并不妨碍我为你演无上甚深微妙法,因为我是平凡人,平凡人只服务平凡人。
小署祭祀炎帝,相邻纪念天赐,赐即贶,纪念天赐的节日叫“天贶节”,天赐节指的是“六月六”。六月六在太古纪里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并不亚于五月五、七月七,并且他们之间是联系的。民间谚语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这“百索子”就是五色编织成的,为什么要用五色,这是华人世界顺天应人的哲学,天合一的美学表达。五帝随五行应五色,能稳定磁场、平衡磁场,简单点讲用五色就可以治病养生。所以在五月初五还有一个被遗忘的仪式,就是端午的清晨,起床后在孩子和自己手腕或脖子上拴五色线(百索子)表防范和祝福,系线时禁忌说话。
直到六月六才将百索子撂上屋,为什么要在六月六将百索子撂上屋?因为七月七牛郎和织女要相会,得仰仗喜鹊们到屋顶衔了这被扔上屋顶的“百索子”,去搭起一做彩虹桥。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他们之间的关联后世已经遗失了,唯一通过人身留存的记忆是“舌抵上腭”,这在各种武学和养生里面都强调这个,至于为什么?各有各的说法,大多数的说法是链接任督或舌下涌泉,事实上任督二脉是链接的而且是一套复合系统。舌抵上颚对应的就是天体的“搭鹊桥”,那为什么无数已去在生的人搭鹊桥都只得了个形质之受,原因是少了“百索子”和“撂上屋”这两个步骤,理行皆短,虽历百世轮转,牛郎仍见不得织女,心见不得性,性见不得心,水月镜花难散场。
天赐节到后世已经行成不同种类的节日,他的源头之意只说了一个意思“元始天尊赐书”日。道经考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大元之先,所说之经……天地不壤,则蕴而莫传,劫运若开,其文自见。凡八字,尽道体之奥,谓之天书。元始天尊,全称“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这怎么解释呢?得用其他民族的方便法来解释。摩西和上帝有一段对话。摩西对“神”说,他们若问我,“神”叫什么名字?什么样子的?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神就回答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为什么元始天尊就是“自有永有”?“自有”是“无始”,“永有”是“无终”,元始天尊就无生之妙有,造化自然者。所以这“元始天尊赐书日”,赐了什么书呢?千言万语我只能说赐了个“万卷经书无一字,对窗恍惚几朵云”。
天赐节才是人类真正意义上应该被铭记和定义的“读书节”,本号已基本形成人类节日轮廓的梳理,就只等有余力的人成立公益组织参与践行,接头暗号是: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元始天尊赐书节,指明了人类读书的根本目的,相应也就指出了教育的根本意义,当目的和意义得到修正,人类前进和进化的方向将得到修正。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名“元始”,为天之最尊者,当然你要叫他为God 和deus也无妨,关键是不要僵化。如同一气化三清就要允许不同的解读,上次在江西游庐山,一路甚是无聊,直到我到了那山中道观,才恍然浮现庐山缘是“三清山”百脉之首,那三清缘是三山,三山育三圣人,在东方解为终南山老子,熊耳山出如来,太行山出孔子;在他方解为橄榄山出亚伯拉罕,山中圣殿山出耶和华,汉志山谷出穆罕穆德。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6楼
天赐节是如此的意义深远,难怪僧门也将其使用,叫做翻经节。赋予的故事是: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所以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成为传统,而民间“六月六,家家晒红绿”这样的传统是一直都有的。后世说天赐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是片面的,哲宗只是沿袭。最早的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开的姑姑节,原型就是天赐节。春秋战国时期,晋公子重耳是一个演绎造物余音的人,围绕他的一群人当然也是,在讲“清明节的秘密”一文中,我们讲述了重耳和介子推重演“清明”之事,这里说说重耳的宰相狐偃演“六月六天赐节”的事。
狐偃是保护和跟随重耳流亡的功臣,也是重耳小时候的老师,他的生日就是六月初六。重耳上位,狐偃成为丞相。狐氏源于姬姓,姬姓那是渊源流长的,姬姓,古八大姓之一,黄帝姓、周朝国姓,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演化出几百个姓氏。姬姓的得姓始于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法脉,这个法是什么呢?理解了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就理解了姬姓的法脉。这玄牝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叫众妙之门。这大概就是“姬”氏的法脉。这个“姬”与“姑”的源头之意是相同的,这是大狐氏把六月六演成“姑姑节”故事的秘密。
狐偃权高势重,朝政繁忙错误连连,又少有人情世故,于是给人一种傲慢苛刻的感觉,让很多人莫名其妙的不喜欢他,世人在这种情绪里尽集体恨起来,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不理解的同时还被市井所误解。狐偃的亲家是赵衰,赵衰也是重耳的老师和功臣之一,在不喜欢狐偃的人群中有他一个。二人同时出差,赵衰抱着“我为了他好的”自以为是,直言相劝狐偃不要这样那样。如果你是狐偃不被理解还被误解,你作何反应?大狐氏一怒之下当众淋漓尽致的责骂回去。这赵老年老体虚,不久气病生亡,于是他的儿子恨岳父咬牙切齿,并下决心要杀之以为父报仇。
狐偃出京时曾说六月初六要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决定“六月初六见”,并计划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于是问妻子:“你父亲,天下的人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她丈夫说完计划,妻阵阵隐隐的悲伤,说:“我是你家的人,但也是娘家的人,站中间吧,不支持也不反对”。此后,狐偃的女儿整天魂不守舍,恨父亲狂妄不仁,但亲生女儿无法坐视,在痛苦的思量中最后还是在六月初五连夜给狐偃送信,也不敢再回家。狐偃知情后,一夜未眠,整夜飞泪。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来到女婿家,邀请女婿回相府去。寿筵上狐偃说:“老夫出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连连做事有错。今天婿设计害我,虽过于狠,但他是为民除害、为父血仇,理所当然,老夫愿受......。女婿看老丈人热泪盈眶、言辞戚戚,也无怪罪之意、恨意顿消相拥岳父,于是两相和好,一家人从归于美,越发相亲。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传了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个趋吉避凶,于是,“姑姑节”完成了它的印刻。所以,今天,你去接姑姑了吗?接姑姑干什么呢?
天赐节后接着就是小署,小署养生的问题前几期说了,这里就说个小署的古方“三豆解毒饮”。三豆饮的方子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三豆指绿豆、黑豆和赤小豆(或红豆、黄豆)。黑豆滋肾阴、壮肾气;绿豆解烦热、清肝火,红豆利水解暑湿,补心血。三豆煮起来加点冰糖,既是味道超好的糖水,也是很好的盛夏解暑汤。1、如果体内湿气重,舌苔厚腻,则把红豆改为赤小豆;如果火气旺盛,容易口渴,则改用黄豆,黄豆养中生津,又降胆火。2、爱出虚汗加麦仁】麦仁养心敛汗,夏天汗特别多的人效果更佳。3、心火旺加带芯莲子,天气暑热,带芯莲子有助养心安神,治疗口舌生疮。4、脾胃虚寒加大枣生姜,大枣,什么凶猛的药经它一调和,就会更适合人体。
原料:黑豆/ 绿豆/ 赤小豆各20克/ 带芯莲子麦仁/ 龙眼肉各10-15克,大枣5-10个(2-4人份)。做法:根据所有材料放入汤煲内,加适量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约40分钟-1小时即可。三豆饮能祛痘、除痱子。其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暑、健脾利湿,小孩子也可以放心喝。即使是渣也可用搅拌机打成浓浆喝,食材本身的香甜更浓郁。小暑这段时间,每周可以喝2-3次。端起三豆饮,听我诵诗谣,致敬天赐节,拥抱妖小署:

夏弦挥小署,
徽羽应宫商。
枕风观雨荷,
卧岗听清风。

视界无实有,
消暑莫须有。
端坐心房内,
月下清凉逅。

小儿戏水银铃笑,
芙蓉揽绿自在摇。
温风十里不相送,
星河万朵名是空。

云染长天风扶柳,
烟撩彩虹雨落湖。
面壁千秋叩有无,
抬首闲云朵悠悠。
此致,天赐快乐,小署祝安。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7楼
秘密。
月亮对于地球人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它照着我们,我们却对它却知之甚少。日复日年复年,抬头见低头见,一时玉盘高悬碧空,一时倒映千江水月。
太古月亮的故事记载在神话传说中,在西方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的“月亮女神”,神话中她被选为接生的女神,而东方古文化中女人的一生都与月亮有关。
太古月亮的记忆,在东方的神话传说中,它保留在道教修复的传承中,被唤做“太阴星君”。太阴星君的相关仪轨,还隐约流溢着月亮的前世今生。而同样被拟人化传承下来的“月亮女神”却永远的蒙上了真相,那些故事也只能是故事,没有人知道真假。当幼儿园的老师,为让孩子们方便理解、明白、记住某个道理或事件,而进行设计的方便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后,真假变得不那么重要。
事实上在已知的认知上,可以建立客观的知见;通过科技呈现出来的视觉,人可以在可推理上得到一些确认。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类,都只是得了一次人身,于无量宇宙中或为王或为丐像做梦一样,不明不白的来又不明不白的走了呢?圣人们说因大多界都是五浊恶世,啥又是五浊恶世?没人听得明白,因为没人讲得明白;听得明白也没人做得明白,因机设教的“机”不可控。
我们先来确认一下宇宙有多大,月亮有多大。随意抓取浩瀚宇宙的一个区域,如下图所示。这个平面的画面,上面有无数微细的光点,也有由无数微细的光点组成的光区。我们任意拾取一个微细的光点放大并拼接在后面。这个动态图就是它上面静态图的一个微细光点稍微放大后大约的立体运行图。
在这个动图中随意捕捉一个亮点,这个亮点里藏着千百亿个星系,其中的一个灰尘就类似于银河系,这样就能够想象出在宇宙中银河系有多大了。而银河又由千百亿恒星、星团、星云组成,其中处于边缘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恒星就是太阳系。围绕着它的是受到它自身引力约束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名单里是没有月亮,月亮只是地球的卫星,太阳系里人类已知的卫星大约有近两百颗。
通过上面的视觉和知见,我们就能清晰的确认到地球有多大、地球的卫星月亮有多大,并能够顺便确认人类有多大。无穷无尽的宇宙中,太阳、地球、月亮如同一粒为微尘。人类是万物之灵?是唯一的高级动物?是唯一灵性的生命?
问:你如何去相信呢?
答:不知道,信不信都得吃饭。
噢好嘛,尽管如此,还继续说。很显然,这种认知上的确认,很难打破一个被习性运作的机器人。由于习性的缘起无法被观察,也无法被认知,所以所有的知见都会成为一种没有力量的东西,在物理认知上如此,在真理上的认知亦然。
上面的视角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它不能被体验。死亡不能被活着的人所体验,同样的真理是不能被体验更不可能被经验。但它们都存在,所以并不妨碍得到一个不太形象的概念:太阳系在宇宙中,犹如一颗忽略不计的灰尘,人类犹如微尘似蚂蚁。如果把你放在第一幅图的世界,那么在那个视角俯览到人类,就自然观到一些画面:那个蚂蚁退休了被封神,这个蚂蚁被赞誉伟大;那群蚂蚁科技战争,这群蚂蚁哲学历史及这样真理那样修行;这群蚂蚁觉得自己很优越,那群蚂蚁又起争端。一幕褪去又一幕幕浓妆艳抹的登场,往复循环不亦乐乎。
所以,你抬头看看月亮,想象一下太阳系错综复杂的高速运动,何等精密?它真的是自然形成的吗。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自转形成白昼;月亮围绕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间却是相同,如果普通仔细一思维,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事情。如果这种超级精密的天体工程是被设计的?那么我们是找不到任何证据去说明它成立,所以我们接下来就去做一个假设讲一个比喻的说法,看清楚是“假设和比喻”啊。
如果生命褪去肉体这件衣服,那么按照现有的认知逻辑,我们就指剩下意识。这意识如果并不会随着肉体消逝而甄灭,那么这“意识”就是任意一个生命的底色。如果把这生命的底色比喻为种子,那么有合适的载体就可以得到存续。九八大行星每个都是独立的意识,每个星球的保护层好比是一个盆,而每个星球好是盆景本身。太阳是九大盆景的能量装置,人类是地球这个盆景里,景观微生物的一种,设计之初就被定义为“种子”的载体之一。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好理解月亮的存在了。
月亮的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的未知世界。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总是一样。随着人类多次登月收集的月球背面的资料显示:地球视月球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所以月球存在其中一个功能是:保护地球这个盆景的。它为地球阻挡了很多越过第一第二保护层的不明宇宙物质。第一保护层包裹着整个太阳系,第二保护层由太阳提供,地球也有自己的保护层,而且是层层保护。月球和木星为地球提供保护,太阳为地球提供能源,已经亿万年,这是创生之弦的杰作。
月球是如何为地球提供保护的呢?各类引力加上一道强大的超级磁场透过暗物质绑定了月球,同时使月球和地球变成双星,月球是外星,地球是内星。天外物质或非物质,飞向地球的过程中会受到力场共振引导,全部都袭击到外星,也就是月球的背面,月球背面吸入所有来自太空的伤害和干扰。月球背面是“奇异元素”组成的山脉地盆,有超强的吸收与共振能力,使得任何巨大的撞击与干扰都能被化解。整个太阳系交织着错综复杂的“力”,进行完美的绑定,保证了内部结构的完美、完全运行,而这个编织工程放在银河系是一个很小的工程,放在宇宙是超小工程。
我们站在太阳上一直延伸看出去,我们会看到的是什么?是无尽的黑暗,无边的星河。看见的是毫无意义的时间假象和空间假象。在这个时间假象和空间假象里,我们发现了万有引力、相对论等等,也发现了月球没有磁场等等,我们用我们的认知系统去确认了这一切——在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假象里。事实上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重力场、视觉场、感知系统是完全不一样的,地球上所有的公式都不适用于计算太阳系相关情况,如果月亮的存在是根据需要设计的,那么这种设计不在人类的认知范围。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8楼
月球存在的另一个功能“引潮力”。月球引潮力能诱发地震、火山爆发,对人体健康、生物活动、地球天气等也产生影响。另一面,月球引潮力能使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保持稳定,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轴的倾斜角会变化造成极端气候,最终将使地球成为生物无法生存的环境。月圆之夜地球还会稍许变暖,它是通过对太阳光的反射向地球传送热量的,这种折射光是一种另类的光,月照下的植物生长快、长得好,月亮光还能清除伤口中那些不能再生长的纤维组织,加快新陈代谢,使伤口愈合。
月球还左右了人类的哀乐,人体有80%的水份,月球引起海洋潮汐,同时也对人体引发“潮汐”。满月的时候直接影响人类,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如:青年人喜欢在月夜谈情说爱叫花前月下;嗜酒者和精神患者常在月夜发作;人类的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等与月亮的盈亏也有一定关系;月圆夜出现的车祸、凶案最高;西方的狼人、吸血鬼也在月圆之夜出现人间。自古以来,中西方都有月圆夜,往往会发生异常情况的传说和故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一句话是先民智慧的结晶,隐藏了月亮影响人体和运势的学问,也是中秋节被演绎成“团圆节”的根本原因,表祝福也表华人文化的智慧,所以去珍惜你的拥有吧,顺祝中秋快乐。
月有阴晴圆缺,前人留下了四个名词: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也就是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变化后,地球上看见的不同月相。新月至上弦月到满月,渐盈满;满月至下弦月到朔、新月,渐亏缺。这两个过程、四个月相分别对人体与万物有着不同的影响。《黄帝内经》里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随着月相的变化,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情志情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按照月相的规律来生活,是天人合一生活美学里等同于太阳重要的部分,早已遗失甄灭在文化沙漠的汪洋中。
天人合一的生活美学,比较讲究顺应天时节气规律。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太阳的运行,决定阳气盛衰,月亮的运行,决定阴气盈亏。月圆时,人体气血相对充盈、腠理闭合;月亮亏缺时,人体气血转虚、腠理开泄。亏缺,从满月到新月的 15 天,万物处于释放和排出期,易排毒养颜、易冥想洗涤心灵、易诵经拜忏,易选择性轻断食。盈满期是新月到满月的 15 天,万物处于吸收和补充期,易高效工作或学习,及静坐安神,不易进补主清淡。阴历初一前后为新月/朔月,阴极阳生,阳气动,生机浩大。上弦月大约在农历每月初七,白天阳气渐长,夜晩阴气渐生,阴历十五左右,满月/望月:月满时,阳气旺盛,精神舒畅,人体卫气充盈,邪气不侵。到了二十九三十,月晦,阳气收敛到极致,阴气最盛。如果能合拍月亮的这些旋律去生活,女性的一生不需要任何化妆品,也不需要任何保养品的啊。
月亮的运动几乎左右了女性一生的健康与情绪,甚至影响一生。月的节与律,对女性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女性经期的词源就是 " 月 "。大多数妇科病的诱发都与月亮盈亏有关,与月亮诱发的情绪积累有关。按照造物的设计,雌性月经的运行轨迹会在阴历十五如期而至,理论上来讲一切非运行时间内的状态都可以调整至月中十五,因为人体和天体不但是同构设计,也是同频的设计。月之一字,太阴之精,女性代表的是银河系中“阴的势能”,在传统文化里“太阴星君”是月宫的太阴之精,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祭月、礼月、供月,远古有之。
在人天同构的传承中,太阴星君是月宫的主人,前人是无法把宇宙中的月宫指给后人的,因为后人去不了的,只能在人体指出月宫的位置来,月宫就是《内景图》“天根月窟闲往来”中的月窟。内景图是圣众留下的指月之手,但千万不要去碰了,因为我们早已不具备那根器。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搭鹊桥后,接下来的八月十五就是奔月,奔月的人是嫦娥。女字表太阴,“常我”则可以理解为先天一阳,常我即是恒我、常道。阳动而起阴,阴符而呈相(类似于心起念,念化物的过程),有了这宇宙间一切有色无色的粗重存在。嫦娥仙女不是别人,正是每一个平凡人啊;常我即是清静大海众,也正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人。
时间关系。此致。
月光朗朗照乾坤,法界众生蒙恩,一轮映大千,性海澄清,道心永圆明。
至心礼赞,宝光幽照妙果素月天尊 。
仲秋快乐。祝安。
avatar
泉城伴山人
39楼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知道“五星红旗”完整的内涵吗?
在这个洋溢着温暖热情的时节里,红染大地星耀寰宇。
一起探索一下“五星红旗”,那些你所不知道的秘密。

公元1949年,对于古老的中国来说那是一个新的开始,历尽百年沧桑再次迎接一个崭新的开端。新中国筹备成立,终南海日夜灯火通明,周总理一字一句的审阅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草案)》,这时距离开国大典仅两个多月的时间。
公元1949年9月23日晚,在经过多次讨论抉择无果后,真正的主角32号图案被推荐到周总理面前。两天后,毛泽东在中南海说明他赞成32号图案的理由,得到共识。1949年9月27日会议正式决定红底五星旗的方案,并改名为“五星红旗”。1949年9月29日刊发新国旗的图样和制法说明。1949年9月30日下午1时完成缝制。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直至这个时节“红染大地,星耀寰宇”。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一个普通人曾联松,而当时参与投稿的多是政治家和艺术家,朱德、郭沫若、艾青等都有作品。在收到的两千多作品中,五星红旗在第一轮海选中被淘汰,大家比较中意的是“红底一颗星加一道黄河”的图案。直到中南海宴席上,张治中举杯敬毛泽东顺口问到:“ ,同意哪一个图案?” 毛泽东:“我同意一颗星一条黄河的那一幅。”“你的意见呢?”张治中说:“国旗上画一杠,有把国土一分为二的嫌疑!再说,用一条杠子代表黄河也不科学,老百姓会联想到孙猴子的金箍棒!”(妥妥的中国式思维,凡事咱讲究图个吉利)。就这样,各种机缘下五星红旗上得以位,时也运也命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联松,苦思冥想一个月,在仰望星空的沉思中获得灵感,这个灵感缘起于中国的常言“盼星星,盼月亮”所引发。设计者当时见证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大部分人的那种心情就是“盼星星,盼月亮”盼到了的兴奋。他设想:一颗大星导引在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象众星拱北斗,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与红色相协调,也表达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这里有几个关键词:“众星拱北斗”“五角星”“红色”“黄色”,除了设计者和修订者赋予的意义之外,它们完整的内涵更是中国天道文明里的核心部件,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美学生活传承的组件。

众星拱北斗是“北斗为天星之主”的传承碎片,这个“天星”具体指的是“地球”关联的星球,被远古先民详细定义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之紫薇垣好似是高层领袖,太微垣如同中层管理,天市垣是基层群众。于是乎紫薇垣中的北极星就被类比成人间的帝王,而帝王设置的“天牢”也不是凭空造的而是传统记忆的留存。多数名词是天上先有,地上后世对应的。“天星群”的运作,直接关系着天下生灵的福祉,《阴符经》言“天发杀机,移星易宿”。所以太古时期的先民到近古中央政府都设有“钦天监”,在伏羲氏时代叫“玄天鉴”,后世朝代根据不同的记忆又叫“浑天监察院、司天监”等。“钦天监”在伏羲氏时期类似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修复了太古文明的传承,到后世又由周文王等人根据碎片整理修订成“周易”等服务于家国。
“钦天监”的职责是:观天的运作,星的升降。从而制定历法、律法、节序,预测福祸、生灭、兴衰。官方不允许民间私自观天,到鼎盛的唐朝法律更是规定,私自学习天文者斩,这条法律是政权自我我担忧的体现。“钦天监”的职责羲皇之后已经完全失传,因为再也没有人能够完整的解读《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也”,唯剩下“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方时为春天,斗柄指向南方时为夏天,斗柄指向西方时为秋天,斗柄指向北方时为冬天。”、四时十二月时、天干地支等记忆。
通过“天随斗转、斗转星移”这些成语,说明“北斗七星”是天的中心和枢纽。《史记》中说北极星为领袖,北斗七星为御驾,它转动带动四方运行“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皆系于斗”。《淮南子·天文训》则说:“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反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北斗的运行方向而确定的,北斗的运行,同月亮、太阳、五星、二十八宿相配合,组成一个完整历法、天象体系指导人们生产生活,构成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美学,也构成中国人“人天同构”的医学。
avatar
泉城伴山人
40楼
北斗七星、四象、五行五星、八卦干支、太阳月亮地球,在人体都有对应的位置,这种“人天同构”现代人喜欢把它叫做全息,这种叫法很业余。人们用导引术、存思术很易“天人呼应”,而能了知“人天同构”,但民间缺乏系统的传承,道教里的传承较全面,其中上清派为最,上清经典中有存思斗星、步斗的方术。“斗星是阴阳之根府”“回九气以内照,藏明斗于泥丸,于是魂凝魄炼,合德灵烟,解其道上升上清,得其道身为上真。”“斗为世人魂魄之司,故有玄冥隐奥为追摄之本。”我在“人类成为人类”系列中略讲过。
在以北极星为总纲,北斗星为用纲的总设计里,天体交错纵横“对应”。现代人讲的“全息”只是有限认知,并没有人照见过全息,热闹的弘扬文化浪潮中多是美好主义、实用主义。天体的运动比较复杂(人体五行交织与运行同等复杂),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24小时,少有人知道北七斗星围绕北极星转一圈也是24小时。斗指子,对应子时,对应二十节气冬至,对应音律黄钟,对应人体尾椎——这包含了地支、节气、时辰、音律、人体的对应,依次可以类推天体人体、年月日的“对应”,所以相对人而言的狭义“全息”,是“空间”、“时间”、“物质”三者的叠加对应。
北极星为总纲,北斗星为用纲,构成了一个节气物候、天象历法、天干地支、音律弦波、医学生活等的综合体系,是中国人的宝贵遗产。《尚书纬》说:“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这些太古的记忆碎片,都不同程度散落在不同的群体。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是“法天”的典型体现,中国文化的传承有一个关键词“敬天法祖”,这个词语可以表达为“敬祖法天”,何以?“祖”即先民,“祖”是证悟了“天”的人,故敬之,以法天则地。遗憾的是这个“祖”,对于每个人来说仅能联想到自己的“祖”了,和古代帝王逐渐将“天子”私有化相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的意思是:以德合天治理国家,就像北斗与北极处在正确的位置,所有星辰都会围绕。孔子这个政治思想即是典型的“天人合一”的传承记忆。而当代社会主义就是“天人合一”的不同表达,如同后世异域之“神、佛、圣”即为“道”的不同表达,但每一个“表达”所建立的文山书海无人能攀爬过去。孔子在那个乱世成为了后世师表,他的“思想体系”来源哪里?毫无疑问来源于传递,通过记载碎片化的传承了先民留下的知见,而这些“知见”在夏商周的漫长岁月里已零落。
五德是孔子主张为政、为人的主要零件,仁义礼智信在人为情志,对应五脏六腑,对应五行干支,对应星宿天体,甚至对应病患气运,《化性谈》了解一下。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相会通,人道以中庸入天心中观,得一乘奥义证大道本来面目的完整思想。天道文明贯穿整个人类历史的里外,其本意是《阴符经》之“天人合发,万化定基”的“和一”哲学。
后人无力再完整的理解“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前半句“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只晓得用“心”来炼制术,造无数受用、实用而不能自拔。或许这也没什么不好吧,如果每个人能够找到自己的本命星星,依仪轨与之链接那也是好的。子年生人的本命宫:天枢,丑年和亥年生人的本命宫:天璇,寅年和戌年生人的本命宫:天玑,卯年和酉年生人的本命宫:天权,辰年和申年生人的本命宫:玉衡,已年和未年生人的本命宫:开阳,午年生人的本命宫:瑶光。每个星星都有一个星君,去拥抱本命“星君”吧,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大部分中国节日都有斋日的属性),清净身心随心祷祝,祈请北极本命所属星君,焚香诵读《道德经》《清静经》《音符经》(不要去读任何翻译),十载如一则善无不应。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