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说郗超:看到有人把郗超当男宠的不忿之作,错漏请指教
avatar

说郗超:看到有人把郗超当男宠的不忿之作,错漏请指教

wangweihanxiao
1楼
咱先不说生前,咱说死后。
一个人死后
他老婆说:反正活着我也没办法和他继续在一起睡了,死了还不让我和他葬在一起吗?坚持不改嫁。
他老爹说:要是我儿子不死,你们这群小兔崽子敢这样嚣张吗?想儿子想到涕泗横流。(为了怕老爹太伤心,还留下了让老爹不能伤心的一箱子书信)
他对手谢安说:唉,你们这群人没有办法理解我,能理解我的郗超还死了。
而他和桓温深相结纳,他死之后
他老爹官照做,还有升迁。
他老弟仕途一帆风顺
他家业不倒,父亲忠君好名声,老弟继承祖辈好前途。
生前死后都照顾到了,这样的人,历史上哪里去找第二个?
在那个时代,无疑,他是最聪明的人物,而后世的评价却对他不公。最让我不忿的是入幕之宾被解释成郗超和桓温JQ无限,我的娘亲!桓温比郗超大了二十四岁,属于彪悍型人才,不符合当时社会喜欢清秀相貌的审美,光是郗超出身的高平郗氏身为当时的一等士族不可能做这种丢脸的事儿。看了《淮上月》我那个不平啊,郗超竟然变成佞幸了,王献之王徽之对他又不屑了,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当时谁敢啊?连简文帝看见他都得好好招待着,桓温都得敬重着,谢安更是低头装的谦逊到不行,王坦之一开始才名就被压在郗超底下,这些人谁能轻视他?)
第一,晋代特别是永嘉东渡之后,历史繁杂而有失公允,唐代编纂《晋书》又沾染了李世民的个人感情色彩。
想一想,郗超死的时候四十二岁,在那个时代,他算不上早夭,但是试想一下,谢安出山的时候就是这个年纪啊。不是说郗超还活着的话会如何如何,毕竟他是人不是神,不会对大势产生什么扭转性影响,可是名声如何就不好说了。仅仅他死之时,出身不同而为他作谏文的有四十余人,何等盛状!
这里也是我特别想说的地方。陈郡谢氏,谢安他老哥老弟都是四十多岁死的,他侄子谢玄也是四十多岁死的,这还是谢家他们这一辈长寿的(因为他的兄弟在他活着的时候都死了),有记载的就谢安和谢道韫活的长,六十多岁。
而郗家的,恰恰相反。郗鉴活了七十多岁,郗超的老爹郗愔也活了七十多岁,郗道茂的爹爹,郗超的叔父郗昙虽然只活了四十一岁,那是因为第二次北伐和谢万有关的意外?(文中一重点事件),郗道茂的弟弟郗恢被刺杀的时候据我估计应该是五十多岁(要不然估计还能活很久)
郗家人普遍长寿,郗超死的早。谢家人普遍短寿,谢安死的却晚。
郗超和谢安,物质条件都是极其丰厚的,最大的区别在于,谢安生命前四十年一直都是为家里人出出主意,照顾教育子女。而郗超九岁开始就开始了仕途,从此都是站在保护家族利益最前线。
他一生背负之重,可以知之!
第二,历史是后人看前代,当时之事可能只有当时之人知道。第二名不会被人铭记,谢安之后,后起士族陈郡谢氏崛起,后来人说起士族常说“王谢风流”,但是事实上谢安之前,谢家是无法和琅琊王氏相比的,所谓王谢,也有学者说是王坦之所在的太原王氏。而这种说法,是当时王坦之和谢安一起执掌中枢所致吧。
他到底有多聪明呢,九岁就开始做官了。九岁,平子想一想自己九岁,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生平第一次拿到全班第一,喜气到不行。收到人生第一封情书囧囧然不知所措。
一个人,聪明绝顶,不贪财(他老爹的钱他都资助亲戚了,别人要隐居,资助的房子比官邸还好,给支道林钱捐给寺庙,还提拔寒门子弟,这在东晋尤其难得,王献之王徽之连和出身不好的人一张桌子吃饭都不肯),不好色(不像王导在外面养一大堆小老婆,不像他叔父和郗昙和谢万的小妾还有一段尴尬经历,不像谢安还想要纳妾,虽然没纳成,不像桓温在外面养了个亡国公主还让自己老婆正牌公主找上门,不像司马道福的老爹简文帝,曾经的会稽王娶了n个老婆不说,最后还一大堆乌龙),他信佛,在家颇有居士风范。不像王羲之和郗愔之流行散服药(郗愔和符水差点喝死,王羲之病了就整天服丹药,越服越遭。)
盛德绝伦,比王坦之晚出生六年而名声却高过王坦之,桓温佩服他,他死之后,谢安和谢玄等人清谈,关于圣人与常人不远的命题,谢玄等人都没办法理解,谢安只能叹息说,如果郗超没有死,就可以理解了。可以想象,谢安说这话的时候是何等寂寥,子侄辈无法理解,王坦之是儒家的尊崇者,压根不支持清谈。王羲之也劝他清谈误国,可笑谢安权倾天下了,反倒没有能在精神上高度交流的人了。在那个年代,清谈是衡量名士的重要标准,桓温被看不起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他清谈还行,但是达不到谢安老婆的哥哥,支道林,还有谢安这种水平,而郗超的水平在当时属于好的那种。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