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凡“贫”必“扶”?“扶贫”的出发点或许搞错了
avatar

凡“贫”必“扶”?“扶贫”的出发点或许搞错了

刘正山
1楼
为什么“扶贫”?官方的说法,是为了“缓解和消除贫困”。按《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什么是“贫”?查《说文》,其意思是“财分少也”。按字形,一个“贝”(古之货币),还要“分”,自然是不够了。
世俗中,与“贫”相对的是“富”。按《说文》,“富,备也。一曰厚也。”有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
“财”(金钱)少了,就需要帮助吗?不一定。“富”,也不单指金钱多,是生活所需的完备。
其实,非常“贫”且不“富”的颜回(孔夫子最喜欢的弟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并非“贫”而“困”,也没有因“贫”而亡,而是劳累去世的。
现在的乡村,只要无大病、大灾,无子女上学,且不懒惰,丰衣足食是没有问题的,不需要“财”的扶持。
对于这部分人而言,若非要划定一条“贫困线”(收入线),给予“扶贫”,不过是“锦上添花”。
真正需要的,是“雪中送炭”的“扶贫”。只有处于“困”境之中,才应该“适当”的“拉”一把。
为何说要“适当”?古人云:恩生害。又说,过犹不及。我看过一个有关歌手丛飞的故事——《2478号义工的四次流泪》,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搜。
很多地方的扶贫,只是一味的“给”,结果,被帮扶的,养成了“等靠要”的思想,官员不作为,地方始终发展不起来。
真正的“扶贫”,是“急人之所难”。前面说过,真正需要帮扶的,应该是大病致贫、子女上学致贫的。这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包括国外的经验。比如,不丹,从“财”的角度讲,并非很富裕的,但是,其实行12年免费教育(相当于我们的9年义务教育+高中3年的教育),医疗免费。
当前,我国有的省份也在实行12年“义务教育”,全面推广12年的免费教育,应该不成问题;至于免费医疗,我认为,也是可以实现的,只有调整政府职能,将那些众多的“不必要”的开支划拨一些,就足够了。这方面的讨论文章太多,不再赘述。
还有一个略深层次的问题。一位长辈说过:“保护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将“贫困”只是界定为“财货”的少,是很狭隘的;前面说过,“富”并不限于“财”,本义是“备”。
现在的很多被划入“贫困”线下的人,其实,只是计算了其货币上的“财”,并没有计价“青山绿水”。
如果考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饮水、安全的食品、安详的生活,并予以“折价”,应当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考虑这些因素,您能说乡村少“财”人的“财富”,就比城市多“财”的人的“财富”少么?
以前,曾有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设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后两类,实际上是贫困集中的地区。按设想,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区域要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逐步成为全国或区域性的生态屏障和自然文化保护区域。
并有类似“交换”的机制设计:完善中央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增加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
从微观上看,也存在“交换”: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带去的是货币,收获的是美景、健康食品等,也就是说,以财货交换环境与闲暇。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