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瓜分沙洲》之读书笔记
avatar

《瓜分沙洲》之读书笔记

恒远心
1楼


本书主要讲解英法两国如何在针锋相对、勾心斗角下塑造当今中东格局,如果说《圣经和利剑》是在灵魂信仰的高度书写诗情画意,那么《瓜分沙洲》则是从人性的角度揭露英法两国的卑鄙、奸诈、伪善和阴暗。本书堪称一部谍战大片,让我们得以窥视权力政治背后的故事。
一战前,历经六百年统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日薄西山,腐朽不堪,随时都有崩溃解体的可能。有一个英国人叫赛克斯,在他游历中东后,写了一本书叫《哈里发的最后遗产》,书中阐述:既然土耳其不可避免会灭亡,不如英法两国合谋瓜分它。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为了对付土耳其,就支持土耳其治下的阿拉伯部落领袖伊本•阿里率领阿拉伯人起义,并许诺,战争结束后,在阿拉伯半岛,叙利亚,伊拉克,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家。
法国对中东也一直有企图,得知英国和阿拉伯人秘密协议后,立即向英国施压威胁,两国通过交涉最终签订了《赛克斯--皮科协定》。此协定规定,从阿卡至波斯的基尔库克几乎画条直线,北部归法国所有,南部归英国所有,巴勒斯坦则由国际共管。当然这个协定是秘密的,阿拉伯人蒙在鼓里并不知情。

阿里领导的起义失败后,英国就派劳伦斯去阿拉伯半岛调查起义失败的原因,并协助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劳伦斯知道英法的秘密协议后,非常震惊,他痛恨新帝国主义,也痛恨自己政府的无耻,遂脱离了自己的任务方向,希望凭个人的力量促使阿拉伯人独立建国,以便造成既定事实使协定失效。劳伦斯通过调查发现,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伊本•阿里太过刚腹自用,不适合做阿拉伯世界的领导人,遂选择其儿子费萨尔作为领袖领导阿拉伯起义。
俄国作为协约国,这个协定事先也是知道和默许的。后来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沙俄统治,并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在整体文件时,发现了《赛克斯—皮科协定》,遂向全世界公开了协议内容。知道真相后,阿拉伯人震怒,世界哗然。美国当时的总统叫威尔逊,立即对英法两国的新帝国主义行径进行公开严厉的批评,并呼吁用民族自决的方法解决争端,所谓的民族自决就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可以通过全民公决的形式来决定本民族的前途。
英法两国顶不住美国和世界舆论的压力,遂签订了《英法声明》,承诺给予当地人民拥有自主组建政府的权利。但声明也留了一手,其中规定,英法两国将协助新政府组建立,但在政府正常运转前,两国进行委任统治。
一战时,英军负责中东战线进攻土耳其,在摩苏尔发现了巨大的油田,按协定,虽然摩苏尔属于法国势力范围,但中东是英军打下来的,到手的石油根本不愿放手,甚至还派军队驻扎守卫。一战结束后,英法两国反复磋商,最后大致还是按照《赛克斯—皮科协定》的划分,法国接管了叙利亚和黎巴嫩,英国接管了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对于摩苏尔的石油,英国分给了法国四分之一的股份,对此,法国耿耿于怀。
整个一战,法国牺牲是最大的,这个时候急需殖民扩张以复苏本国经济。所以法国压根就没有想过让阿拉伯人真正独立建国,法国只想建立一个傀儡政府在背后操控。法军进入叙利亚第一件事,就是消灭当地的阿拉伯武装,英国扶持的费萨尔首当其冲被灭,最后只身一人逃回了英国避难。两国对此都有芥蒂。
法国的镇压彻底击碎了阿拉伯人的建国梦,阿拉伯人如梦初醒奋起反抗,法属地的武装消灭差不多了,所以一下子翻不起大浪,但英属地的美索不达米亚随之却发生声势浩大的叛乱,英国政府撤掉了处置叛乱不利的当地负责人,任命丘吉尔为新的负责人,负责英属中东地区的全面工作。丘吉尔上任后邀请了劳伦斯为其效力,为了平息阿拉伯人的怒火,遂建立了新的国家伊拉克,任命被法国赶跑的费萨尔为伊拉克国王。
英国把叛乱主因归于法国的镇压,在随后法属地的德鲁兹人叛乱时,英国偷偷地给予了大量的武器和金钱支持,法国动用了大量兵力,但始终无法彻底镇压,正焦耳烂耳之际,情报部门才得知叛乱有英国的背后支持,后施压英国政府切断了资金来源,才平息叛乱。
不久后,伊拉克也发现了巨大的油田,这时就急需选定一个出海口并建立一条输油管道把石油运出去。当时出海口有四个城市备选,一个在英属地,三个在法属地,英法两国谁赢得了出海口,谁就掌握了主动权,特别是战争时切断石油供给就能给予致命一击,遂两国开始交锋,最终英国占上风,选定了巴勒斯坦的海法作为出海口。
输油管道的铺设更加激化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话说巴勒斯坦在当年的土耳其治理下贫瘠不堪,虽说那时主要是阿拉伯人居住,但因条件太差并没有多少阿拉伯人在那里生活。后来在犹太复国运动的号召下,大量的犹太人移民到了巴勒斯坦,靠着犹太人的智慧和勤劳,巴勒斯坦得到了有效的治理,越来越适合人居住,遂大量的阿拉伯人也随之而来。土地是有限的,移民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犹太人比较有钱,也慢慢吞食了阿拉伯人的土地,现在又加上修建输油管道,让土地变的更加稀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也越积越深,导致双方的冲突和恐怖袭击层出不穷。
英国为了平息阿拉伯人的怒火并拉拢其对抗德国,遂许诺和偏袒阿拉伯人,对犹太人进行残酷的镇压,并严格限制每年移民巴勒斯坦犹太人的数量。
二战爆发后,德国攻陷了法国,吞并了三分之二的法国领土,并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维希政府,管理另外三分之一的国土以及法国海外殖民。戴高乐将军逃到了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
英国害怕德国借道叙利亚进攻苏伊士运河,遂联合戴高乐进攻法国殖民地叙利亚和黎巴嫩。维希政府军被消灭后,自由法国军队数量太少不足以维持法属中东地区的统治,所以英军暂时接管了叙利亚和黎巴嫩。
英国为了争取美国的支持,遂按美国意愿签订了《大西洋宪章》,承诺不会寻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并尊重所有民族自愿选择政府的权利。而叙利亚就是第一块试金石。自由法国视叙利亚的领土比赢得战争更重要,戴高乐当然不同意,不仅不在《在西洋宪章》上签字,还千方百计阻止叙利亚和黎巴嫩独立。但当时自由法国力量太小,完全依仗英国的支持,再加上当时叙利亚和黎巴嫩被英军占领。自由法国说了不算,只能眼睁睁看着两国相继独立。
作为报复,1943年,法国特工闯入黎马嫩新选总统的家里,杀死了总统的儿子,并囚禁了总统及其内阁成员。英国得到消息后,丘吉尔大怒,威胁军事管制,戴高乐这才放了囚禁的人员。二战结束后,法国拒绝交出叙利亚特种部队,甚至还派出军队攻击了叙利亚宪兵总部,把大马士革炸个稀马烂,但最终阻挡不了大势。1946年英法两国从叙利亚撤军,法国26年的中东委任统治宣告结束。
法国势力从中东撤走后,英国还剩下巴勒斯坦,当时的犹太人奋起反抗英国的委任统治,法国遂全力支持犹太人对抗英国。有法国的支持,犹太人针对英国的恐怖袭击层出不穷,再加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分治方案始终谈不拢,英国无力解决争端,遂将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
美国犹太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决议,当时二战刚结束,各个国家急需美国的资金援助,不得不同意分治,最后联合国通过决议。支持巴以分治并分别建国,领土划分为:当时实际只控制了巴勒斯坦6%的土地和只占巴勒斯坦人口1/3的犹太人得到了巴勒斯坦地区56%的土地,而已经控制了巴勒斯坦94%的土地和占巴勒斯坦人口2/3的阿拉伯人仅得到43%的土地。
联合国宣布结果后,犹太人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狂欢,阿拉伯人却震惊的目瞪口呆,英国认为这个方案对阿拉伯人极不公平,作为抵制,决定从巴勒斯坦撤军。英国军队刚刚撤走,第一次阿以战争立即爆发,从此中东冲突此起彼伏并延续至今。
以上是我的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