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红尘碾落青丝泪 白霜遍染兴味长 ——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avatar

红尘碾落青丝泪 白霜遍染兴味长 ——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陈士同
1楼
(其一)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他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就是这样一位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更加放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的真性情之人,以他率直的个性,独步诗坛的人格为后人留下不少诗歌的精粹,也为后世竖起标杆。其中《回乡偶书》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经典。
两首诗歌,它们在内容上具有承续性。《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蕴涵着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回乡”,士子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打点行囊走四方。社会大环境所囿,加之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人都很难遂己愿。漂泊的艰辛,命途的失意不是少数人的生命体验,而具有普世性的特征。当然,在众多士子中也不乏“春风得意马蹄疾”之人。失意悲伤也好,衣锦还乡也罢,每一个在青涩的年龄“出东门、闯天涯”,就是渴望能够凭己之力“独挡一面”、“影响一方”,从而实现“留得生前身后名”的宏愿。对很多士子而言,“独善其身”不是他们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一生相伴的则是“兼济天下”,即使屡屡见弃于世,这份情怀也不会消失。可是,理想的诉求很多时候只能止于诉求的层面,面对现实时,往往会被撕扯的面目全非。这样,到两鬓斑白回归故里者,经历过失意与得意起起落落对内心的撞击之后,曾经的那份执着与狂热也就不复存在。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所引发的更多是物是人非的伤痛。面对素养自己的一方水土,面对淳朴善良的乡里乡亲。懵懂时的告别,垂老时的回归,长时间的时空的阻隔无形之中消磨了那年那月的亲切。
有人说:“人生就是居家-远行-回家的轮回。”每一个生命的个体,行走是生命的主要程式。身体的行走,跋山涉水,感受尘世风物变换带来的视听冲击。物质的贫乏与富庶,给身体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但是,几十年光阴的溜走,尘归尘土归土之后,一切外在的存在对身体也就没有了太多的灼伤力;作为会思想的动物,人类因为有了思考力,自然风物的辗转经过感知和触碰之后,也就具有了别样的况味。当然。欣赏者人生际遇的不同,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云卷云舒也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蕴。肉体的局限与思想的“思接千载,视通八级”是对立地融合在一起。一个人也正是经历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跋涉与修炼,才会慢慢从自我狭小的时空中突围,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对人生世事的觉解也会从封闭走向开放。即使伤痕累累、身心俱疲,但从青涩一路走来,纵使患得患失之思还隐隐存在,当了悟了无法改变的道理之后,也就变得坦然而随性起来。置身官场的贺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是对生活的真实体验,是对人生的真实体悟,是对世事的真切感知。正是有了这份真实,当人到暮年之后回归乡里,面对故里的风物千般思绪在心头在所难免。无奈、淡淡的感伤齐聚于胸,泛化成文字,缀连为诗句时,个中意蕴也就变得丰盈起来。
第一首写于久别故乡而回归之时,字里行间融入的是久居在外老二回归的伤老之情。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风尘仆仆地归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起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第二句用“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是否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三四句以充满感慨的情感描绘了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从儿童的角度看,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从诗人的层面审视,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而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诗人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而“近来人事半消磨”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三四句宕开一笔,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诗人独自伫立在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心头,于是就有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显得更加深沉。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居庙堂之高的贺知章经历了仕途的亨通,也切身感受到官场的诡谲;告老还乡的贺知章切实体验了世事无常的无情。两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经过提炼和萃取之后,凝结而成的是一个个充满质感与温度的文字。这样“诗家语”所展现的世界,所承载的思想情感也就具有贺氏的体征。以现代的阅读思维观照《回乡偶书》二首,两首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归根结底在于诗歌为读者展现了一片化境。感情的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似青莲居士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神韵,仿佛从肺腑间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诗歌之咏,人生之叹,尽管经历过扰扰尘世的磨历,但仍无法让内心清空,仍然做不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从容与坦然。这不是贺知章一个人难以跳出的魔圈,而是普罗大众普遍存在的心魔。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