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传奇赤峰之——似曾相识的流浪
avatar

传奇赤峰之——似曾相识的流浪

风瞬
1楼

东胡被西胡(匈奴)给打散,往东北方向逃了,一部分跑到乌桓山,逐渐形成了乌桓族,一部分跑到鲜卑山,逐渐形成了鲜卑族。
匈奴越做越大。
匈奴大到什么程度?冒顿单于西破月氏、楼兰、乌孙等西域26国,南并娄烦王、白洋河南王等,北服丁零、薪犁等5个部落,总计33个政权,摧枯拉朽,一举统一中国北方。

此时中原出了个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俩超级大国掐起来了,拉开了长达130年汉匈战争的序幕。
西汉真能打过匈奴吗?结论是,真打不赢。有人说,刘邦的团队那么强大,都能打败西楚霸王项羽而一统江山,连个匈奴也搞不定吗?这是为什么?

我说,是因为一种动物,什么动物呢?这种动物的名字叫做——马。
决定战争的成败有很多因素,假设一共有100个因素,那么汉高祖刘邦,能有99个因素占优,唯一占劣势的,就是——马。
古代战争中,尤其是汉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马是举足轻重的。大家想一下,形容古代一个部队实力强会用哪个成语?是不是兵强马壮?
一个是兵,一个是马,刘邦赢在兵,输在马。

匈奴是游牧民族,也就是马背上的民族,清一色的骑兵建制,去除骑兵的战斗力不说,单说速度,来去如风,步兵望尘莫及。匈奴更多的时候打的是偷袭战,一顿烧杀抢掠之后风驰电掣般踪迹全无,这让西汉王朝很是头疼。
为什么不用骑兵追呢?刘邦建汉的时候,骑兵奇货可居,原因就是,缺马。刘邦这个皇帝想坐马车都坐不起,因为刘邦想坐四匹清一色白马组成的马车,想一下,一朝天子,都凑不够四匹白马,更别说组建骑兵部队。

那位说,那就赶紧养马啊,说对了,西汉人也不傻,知道马的重要性,那位后来把匈奴收拾得鼻青脸肿的大将军卫青,就是马奴出身。但养马这件事可没那么简单,部队都是十万级别的出动,四匹马都难寻,能够满足部队需求的战马的数量,对刘邦来说,是天文数字。
养成足够的战马,训练成有战斗力的骑兵,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西汉养马,催生了一个名词“马政”。汉文帝时期实行“马复令”政策,即百姓一家养一匹战马可免除三人徭役或赋税;汉景帝时开始建造马场,仅太仆所属36苑养马30万匹。

养马这件事情西汉历经7帝,一直到刘邦的三孙子刘彻,也就是武帝一朝,汉匈作战中的汉朝才从守势转为攻势,说明这时候,马可算养成了。以卫青出击匈奴为时间结点,西汉养马耗费了70年的时光。
70年里无数的汉朝公主出塞和亲,甚至在西汉赢得了汉匈战争胜利的很多年里,像王昭君一样出塞和亲的悲剧仍在上演,诗人杜甫感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没有足够的战马,导致一直无法彻底消灭匈奴,使得女人成了政治牺牲品,从这个角度讲,马主宰了人的命运。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各个英雄都骑着一匹宝马,刘备有“的卢”,曹操有“绝影”,吕布有“赤兔”、张飞有“乌云踏雪”、赵云有“夜照玉狮子”……经过西汉王朝7位皇帝接力养马后,终于不缺马了。否则想象那些英雄,有骑驴的、有骑牛的、还有步下跑的……该是何等滑稽。
我想,之所以这时候英雄们个个都胯下一匹宝马良驹,与西汉历经7帝前赴后继养马,是不无关系的。

古书里某领导要出门,首先吩咐手下:备马。西汉7位皇帝励精图治这些年,就为这俩字:备马。马备好了,该英雄出场了,一下两个——卫青与霍去病。
卫青是汉武帝刘彻的小舅子,童年放羊,后来投奔到平阳公主府上,根据他的特长,被安排养马。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这俩人被后世合并,提卫青必提霍去病,卫青出征匈奴,七战七捷,霍去病也不差,接过舅舅的接力棒,玩命捶。

连灭北方33个政权的大匈奴,一顿被这爷俩给捶蒙圈了,匈奴约有人口百万,而史书记载汉匈历次战争中总计消灭其二十四万。西汉最后一次对匈作战是在公元前73年,从此匈奴像当初的东胡一样,在中国历史中沉寂了,等他们再出现的时候,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养伤周期大概也是400年。
匈奴人说“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听起来非常悲伤,令人怜悯,但想想当初,他们可是让30多个民族失去了家园,那时,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有今天呢?

本文是围绕右北平(赤峰)而写,汉匈战争中,和右北平有关的人物,是那位总被后世哀叹的“李广难封”中的李广。李广任右北平太守之前,曾经在一次与匈奴作战中被俘,全军覆没,唯李广逃脱,归功于匈奴人久闻李广大名,想抓活的。李广战败被判死罪,经缴纳粟而改为贬平民。

右北平是塞外入关卢龙古道的入口处,是交通要道,守住此地可以说,扼住了咽喉,可以挡住匈奴进一步入侵中原。
李广上任右北平太守,可以说守的非常好,匈奴人根本不敢与之作战,称其为“闻风丧胆”。虽然飞将军与匈奴作战70余次,赢了67次,但这67次都是小规模的战斗,小打小闹,因为怕他,所以大规模的进犯根本不在此处。李广终其一生都希望能指挥大兵团干他一家伙,但历史好像总在跟李广开玩笑,他经历了3次大的战斗,而且还都打得不好。第一次就是我们说的,那次他被俘以后孤身一人逃脱,而另两次,就更悲剧了,第三次还直接要了李广的命,而且还是自杀,死得相当憋屈。

这一年,霍去病带队征匈奴,李广是东路军负责人,出右北平。李广共有15000人,也兵分两路,自率5000骑兵与匈奴左贤王部队相遇。这次,李广终于又逮着匈奴的大部队了,可惜的是,自己的兵太少了,自己5000人,匈奴40000人。
李广虽率军苦战,但损伤很重,眼瞅着就要挂了,这时候另一路,也就是那10000人援军抵达,匈奴军退去,而李广的5000人已几乎全军覆没,无力追击。霍去病带领的主力军,大败匈奴,俘获了匈奴很多重臣,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之下,李广显得十分尴尬。

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再次带队出兵匈奴,60多岁的李广经过几次毛遂自荐,声称“廉颇虽老尚能饭”,终于被任命为前将军,又统领东路军出征。然而的然而,历史的玩笑这次开的太大,飞将军李广,竟然迷路了,深入大漠,供给不足,士兵又损失不少,李广只好带着部队返回。途中遇到再次大败匈奴的霍去病大军,两军相遇,李广的心情更加不美好。
汉武帝派人问罪,李广说,“我前后与匈奴交战70余次,终于有一次与匈奴对阵的机会,然而我却迷路了,这难道不是天意吗?我已经60多岁了,不能再受刀笔吏的侮辱。李广挥刀自刎,”百姓听说后,无不落泪。

谁能想到,飞将军李广,竟然倒在迷路困局。
司马迁似对李广评价颇高,特在寸土寸金的《史记》中单独成篇《李将军列传》,而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大将军绑在一起才混得一篇列传。我觉得一向以客观著称的太史公对李广的著述与评价有为其翻案的味道,司马迁是因帮李广之孙李陵说话而遭宫刑的,所以其对李广的评价有“利害关系人”之嫌。看李广的事迹,不觉得功可封侯,况且李广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而未封侯,这三位都是名君贤主,李将军是否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呢?

我想,李广难封的原因是战功不足。造成这个局面有三个因素:一个是他遇见了两位牛人,卫青和霍去病,在这爷俩的光辉之下,李广的战功黯然失色,这叫生不逢时。另一个是像李广自己所说,没有机会与匈奴拉开阵势干一大仗,守右北平时期,他的名声过剩,匈奴根本不敢来犯,这叫:“成也名声,败也名声”。没有机会打,自然是没有足够的战功。
王昌龄说得好: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然而,胡马不敢度阴山,国泰民安,龙城飞将的战功何处寻找呢?

随着盛世匈奴的远遁漠北,西汉更加不需要龙城飞将这样的好战分子了。长城内外刀兵之声渐去渐远,大汉江山一片春和景明,而在这片安宁之中,那个远去的东胡人后裔中的一支——乌桓,在匈奴败北之后得以重返故地右北平,在他们先祖曾牧马南山的老哈河、西拉木伦河畔悄然崛起。而曾经的胜利者匈奴人,像当初溃败的东胡人一样,开始了似曾相识的流浪之旅。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