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父亲的那些事儿】━━那些年那些月的那些老师
avatar

【父亲的那些事儿】━━那些年那些月的那些老师

无尊69
1楼
1、面对黄土背朝天的老师们
2012年左右,一位同父亲不时有着交往的道士找到父亲,他对父亲说,有一位老人去世了,老人的家属想通过他寻找一位先生给去世的老人作一篇祭文,他问父亲有没有兴趣揽下这个事情。
写祭文是有着严谨的格式和范围的,祭文的内容通常就是对去世者一生真实经历的回顾。因此,一篇好的祭文,打动和感染他人的,不是祭文作者手中的那支妙笔和祭文作者笔下那些煽情的文字,而是去世者生平那些酸甜苦辣、五味俱全的真实人生经历。父亲要写好一篇祭文,首先要做妥切的,是在动笔作祭文之前,要先了解和知悉一些去世者的生前事迹。只有把去世者生前的一些事迹理清楚理出顺序了,才会在下笔作祭文之时不至于言之无物,或是所作出的祭文内容空洞乏力。
可是,父亲的那位道士朋友,除了告诉父亲去世者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妇人,和她生前曾是一位退休的教师之外,对于去世老人其他方面的情况,一无所知。父亲询问去世老教师的亲属,去世老教师的亲属所能够提供给父亲的信息也是极其有限。去世老教师的亲属只是提供给父亲,老人的一生很苦很不平坦,但老人在很苦很不平坦的那些个阶段,他们都还小还不懂事。而在他们长大成人懂事了之后,老人又从不在他们面前言及自己曾经的过往。
所以,父亲对于那位去世老人的生平了解,也就仅限于两处。一处是:老人生前是一位教师。又一处是:老人有多个子女。但父亲还是很欣然的揽下了这个任务,因为,有了对去世老人所了解的这两处,就已经足够父亲作出一篇祭文来了。
当去世老教师在出殡的那一天,父亲用辰河高腔唱出自己为去世老教师所作出的祭文之时,不止是去世老教师所有的亲属们都悲痛欲绝,痛哭的失态,就连许多看热闹的旁观者,也是被感动的泪流满面。过后有声音说,父亲的那一篇祭文,使得去世老教师子女之中那个最坚强,最不易流泪的子女都悲伤成狼嚎样的。也有声音说,去世老教师的那些很苦很不平坦,父亲就像是一个见证者。
而真相不过就是,去世老教师的那些很苦很不平坦,父亲不仅是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因为父亲所作的那一篇祭文,祭文的中心内容就是围绕着那些年那些月的那些老师,父亲只不过是把自己在那些年那些月所经历的,所熟视目睹的,以祭文的形式回忆了出来而已。
去世老教师的亲属,看热闹的众多旁观者,之所以会被那一篇祭文所感动,是父亲的那一篇祭文,具有着跨越时空距离的穿透力度,把去世老教师的亲属以及众多看热闹的旁观者,带回到了过去那个苦累的年代。在78年之前的教师们,他们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的,标签在他们头上的,只有“臭老九”那个极其不雅的称号。教师名为教育者,实是再教育者。集体所有的公有制社会,唯劳动为主旋律,也只有劳动才是最光荣的。现在令教师们感到幸福与自豪的寒暑假期,于那个年代的教师们来说,就是一种摧残和折磨,能够令他们思之即感觉到不寒而慄。那些年那些月的老师,他们是没有寒暑假期的,他们的寒假期,是一个接着又一个的学习与会议。他们的暑假期,更是要去农村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那个时代的农村,村民们出的是集体工,挣得是集体工分。所以一年365天,农村是有事也忙,农民是无事也忙。更何况,暑假期又是真真正正处于农村农忙的双抢季节。因此,学校在还未放暑假之前,就已经事先安排对接好了教师们要赶去的生产大队。而在学校宣布放暑假后,除了第二天是留给教师们收拾行李,打点行装的时日。学校在第三天就会组织全校所有男男女女、年长年轻的教师,打出学校的旗子,背着各自的行装,列着整整齐齐的队伍,一路唱着鼓舞斗志的歌曲,向着需要赶去的生产大队进发。在到达了对接的生产大队之后,教师们就打地铺住在生产大队的公屋里,随后的时日,他们就汇入农民的队伍之中,同生产大队的村民们一同出工一起收工,参加同一样强度的体力劳动。教师们在生产大队劳动期间,唯一能够让他们享受到的一处优惠,是他们在生产大队吃饭时,只需要交粮票,不必要再给生产大队交除粮票之外的额外伙食加工费。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知青的回忆录,里面有一些描述女知青能够挑得动二百斤以上挑子的情节。对于那一处情节的介绍,我是一看到,就亳不犹豫相信了的。那个年代的农村男女壮劳动力,有谁不能够轻易的就挑起二百斤以上的挑子?我的叔叔和我的小姑父,他们在青壮年的时期,就是挑个三百斤左右的挑子,走个二三里的路,那是连换肩膀都不需要换肩膀的。知识青年们到农村去,本来就是去接受农民的再教育,农民自然就是他们学习的目标,也自然是他们积极向上与努力追求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来理解,那种力量,可是无穷无尽的。
但是教师的这个群体,他们整体的身体素质,压根儿就不具备同农民们去扳一扳手腕的能力。一是他们本来就是脑力劳动者,身子骨都普遍比较的弱;二是他们的年龄参差不齐,有年轻的教师,有中年的教师,也有临退休年龄的教师。那些临退休年龄的教师,以他们的那个年龄,就是在农村,也有些农民都已经是停止出生产队的集体工了,但因为他们是还没有退休的教师,他们就不能够。他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更不敢偷懒或是消极的磨洋工,强迫自己跟着常年都从事体力劳动农民的节奏,不落后于农村农民们的唯一后果,是在生产大队收工的哨声吹响之后,他们就连上到田坎上的动作都是变形的,只能是爬上来而不是迈上来。在外面还没有回到住宿地方的时候,他们还尽最后的能量装装样子,骗骗自己也骗骗他人,而到了夜宿的地方一躺下去,就似是一个病人模样的呻吟不休。
古人有道理说:死的了当官的爹,死不的乞讨的娘。古人的这个道理,决不是因为儿女是娘那心头的肉,也不会是因为《电影洪湖赤卫队》中韩英娘的那一句唱腔:打在儿的身上,痛在娘的心上。“死的了当官的爹,死不的乞讨的娘”,侧面体现的是男人女人的个性和男人女人对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男人女人存在着的身体方面上的差异。儿行千里母担忧,儿行千里就只有母担忧吗?当然不会是!父也是担忧的,只是父与母的表达方式大同却存在着小异。而存在着的那些小异,在呈露到外部世界之时,往往就只见有娘而不见有父了。那种差异,体现在到农村接受再教育的女教师身上时,是那么的夺目,又是那么的刺目。整个六十年代及七十年代早期,还没有提倡计划生育,一个家庭是罕见只有一个俩个子女的,再加上那个年代对子女的哺乳间期都比较长,因此,有许多的女教师,她们在去到农村时,身边都还带着一个哺乳期的小孩。在劳动的过程中,她们就把小孩背负在自己的背后,她们在自己身负着累赘的情形下,还要同农民竞争,和农民干着同一样程度的活。
万里长城今还在,再不见当年的秦始皇。现如今,物是,人却早已非。那些痕迹,都已经被时光这台磨痕机磨平的不见踪迹,很少为下一辈人所知道了。时间可以改变很多的东西,时间也可以把时空撕裂成一个又一个不一样的时空。在不一样的时空之下,古时候的李白曾经把明月当成友人相邀,我也曾经对着月亮使劲的扔石子,想把月亮当作一只白炽的灯泡打下来。不同的时空之下,本就是不一样的认知和经历;不一样的认知和经历之下,只会培养成不一样的认知世界和理解世界的能力。这也就是父亲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给一位年轻的向姓教师说起那些年那些月那些老师的一些事迹时,那位年轻的老师很坚决的回应父亲,“他不相信!他不相信”的原因所在。
下一篇(2):失独子却反过来安慰父亲的老红军
avatar
无尊69
2楼
@xh563211112013 2019-07-20 12:06:25
你父亲的那篇祭文还在么?能晒出让我侪拜读么?
-----------------------------
前辈,辛苦了!
祭文是不能够留下的,上完祭以后,就得把祭文在上祭的现场烧掉。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