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读《史记》说历史
avatar

读《史记》说历史

同人于野2016
1楼
说一说,“史记”记述的“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楼
司马迁通读汉之前的史书,知道华夏族群的源流。史记说道,匈奴先祖“唐虞以上有山戎、猃、葷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史记说,“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为西戎,邑于豳。其后三百有余岁,戎狄攻大王亶父,亶父亡走歧下,而豳人悉从亶父而邑焉,作周。”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3楼
史记中记述,“武王伐纣而营洛邑,复居于酆鄗,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周道衰”,“荒服不至”。“周幽王用宠姬褒姒之故,申侯与犬戎共攻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邃取周之焦获,而居于泾、渭之间,侵暴中国。秦襄公救周,于是周平王去酆鄗而东徙洛邑。”史记中记述了东周与戎狄的多次列国之战。有记述“秦晋为强国,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秦繆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垄以西有绵诸,绲戎、翟、獂之戎。歧、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豀谷,自有君长,往往聚者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以。”我长段引述史记,就是让年轻人知道司马迁把匈奴定为华夏族群的分支的正确。匈奴的先祖是华夏族群融合的组成部分,对夏商周秦的兴起都起了重要作用。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4楼
更正,上段文,下往上第二行,莫能相以,更正为莫能相一。
从史记的记述,可知,匈奴先祖“夷戎”是西周的重要同属族群,周武武王伐商,戎人是重要附助势力。武王灭商后,让戎夷居“泾、洛之北”。也就是戎夷已是西周的列国之一。壮大的犬戎还与申侯“共攻杀周幽王”,迫使周平王“东迁洛邑”。史记还记述,“秦昭王时,戎王义渠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可知,夷戎在周时是居于燕山南北、阴山南北、祁连山南北、黄河北至泾渭之间的广大区域。随着农耕地域的向北扩展,山南的游牧族群,向有固定村落的农耕人群转变,游牧人群转变成半农半牧人群,有的变为农耕人群,大量的夷戎人群同化为周民。确实的说,是在秦、晋、燕国日益强大扩大地盘过程中,大量的夷戎人群同化为秦国民、晋国民、燕国民,等。也就是中原文化圈向北扩展,夷戎人群大量在民族融中同化为周民。看了史记,还有人敢自为纯种族和不承认北方族群是华夏群的分支吗?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5楼
史记中说,“义渠之戎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至与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说明山南和泾渭之间的夷戎已固定居集村落,修城兴商贸和手工业,进入农耕社会。秦、晋、燕等国“蠺食”,夷戎人大量的转变为秦晋燕等国民。史记中说,“宣太后诈而杀义渠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垄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而赵武灵王亦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闕为塞。”“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漁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后来秦灭六国,“秦始皇使蒙恬将十万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险堑豀谷可缮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筑长城是战国时就或之前就开始了,一是划定国界,圈定国民。二是设关收关税,三是防外敌入侵。下段谈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6楼
古代以修城围聚落人群为国,国以多少城为占地域大小,国界不明显,所以周史的战争都记下多少城和大略地方。战国的几个大国要固定国界,圈定国民,阻止外敌入侵,就修界墙,就是各国长城,齐国不与北胡交界也修长城。北方几国所以注重筑北面长城,是几国的国民有众多原游牧人群转为农耕人群,这些人会逃税逃役向北逃迁,逃过后又返回。同时,山被游牧族群没有国界概念,冬天严寒就南下到山南避寒保畜群,夏天又返回山北的清凉的草原。各国修长城的最要功用是固定国界,阻国民外迁和外民进入占地放牧。第二大功用是,设关口,收取南北贸易的关税,增加国家收入。第三大功能才是军事防御外敌功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骑射,应是赵国的北扩,致国内胡人胡服人众多,是变俗不穿胡服的人。燕国更是多族群混居之地,我后面在说。古代生产力低,人均寿命短,人口是国力强盛的基础。所以各国不但不驱逐人群,还严防人群外迁,战争还虏掠人群回国。秦始皇重税重役,人民不堪困苦劳死,大量的人向西北、北、东北、朝鲜日本逃迁,形成逃亡潮。秦修万里长城,有很大的目的成分是圈住国民,阻住逃迁潮的目的。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7楼
燕国长城能说明长城的国界功用大于防御功用。燕国古长城自今赤峰北经通辽南到吉林松花江一线,长城南是丰饶的辽西、辽东和朝鲜,是宜耕宜牧的沃土。这里曾是辽、金、蒙元、满清几个王朝的兴起之地。燕长城的筑造就是国界功能第一,防御功能第二。燕国的燕京、辽东辽西,自古就有河北、山东人群向那里迁徙,还有迁朝鲜的。燕长城也有圈住国民的功用。所以,秦始皇傲视天下而惧怕匈奴,筑万里长城防御,不是天大笑话吗?史书上也没记述在长城上打过大仗,大仗都是在长城内或长城外打的,证明长城的战争功用没有史书说那样夸大。长城的最重要功能是固定国界,圈住国民,阻住内民与外民自由往来交流迁徙和自由贸易,利于国家收关税,以充实国库。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8楼
史记说“诸侯衅秦,中国扰乱,”胡人“渡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寨。”秦·始皇把胡人赶出河南,又回到原界了。“韩王信投降匈奴,”汉“高帝刘邦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寒雪,卒士堕指者什二三。”“冒顿单于纵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冒顿撤围而去。汉高祖刘邦回都就“使刘敬结和亲之给。”后来的汉文帝说了刘邦那次与匈奴的密约,说“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甚厚。”刘邦是能屈能伸高才,与匈奴密约和亲,也输钱物与匈奴交好了。吕后、文帝、景帝都与匈奴多次和亲,维持刘邦开始的和亲策。当然,不是仅皇家公主去匈奴和亲,还有一批女子,应多是民女随往去匈奴和亲,也带“输遗甚厚”。下段在说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9楼
前文说到,刘邦开始,吕后、文帝、景帝都多次与匈奴和亲。匈奴为啥对和亲讨老婆乐此不疲呢?要从匈奴的生育繁殖率说起。中原王朝是村落和城市定居型农耕社会,医疗水平高,婴儿死亡率低。由于男性劳动强度高加上战争等因素,男性比女性寿命短很多,女性多过男性,但一夫多妻,不影响生育繁殖率,所以中原王朝人口繁盛。匈奴处寒凉地区,游牧居无定所,医疗水平低,婴儿存活率低,女婴存活率更低,就造成女性少于男性和生育繁殖率低,人口难繁盛的困境。匈奴就看上了中原王朝的女人,求和亲。不允,就发兵抢掠财富和女人。还有投降匈奴的中原将兵等,到匈奴处无老婆生育就怂恿匈奴越界劫掠女人给自己做老婆。说匈奴劫掠女人是好奸淫不正确,说匈奴讨老婆抢老婆才正确。匈奴对女人是当宝贝的,王昭君就是好证。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0楼
汉朝到汉武帝时,国力到了强盛时段,汉武帝雄心大展。兴兵平定岭南的南越,设九郡。征服西南各部族,封授夜郎、滇,二王印。征伐平定朝鲜,设四郡。日本列岛的倭奴国也接受汉武帝授予倭奴国王金印。汉尽收河南地。其间,匈奴浑邪王降汉,史记说“凡四万余人”。大将卫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虏首五万余级。”霍去病“其四出以将军,斩捕虏首十一万余级。”“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可是到了后来战争发生了反转。汉武帝用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三万骑,“匈奴大围贰师将军,几不脱,汉兵物故什六七。”另一路李陵帅兵五千出击居延北,被匈奴围住投降了。过二年,武帝“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步兵十万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将万余人,与贰师将军会。游击将军说将步骑三万人,出五原。因于将军敖将万骑步兵三万人,出雁门。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吾水北,而单于以十我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贰师将军与单于连战十余日,贰师闻其家以巫蛊族灭,因并众降匈奴,得来还千人一两人耳”。他路军也无功。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1楼
上文说到汉武帝北伐后期战争形势反转,将军李广利、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停止了北伐,下诏不准臣子再上奏征伐匈奴事,要休养民生。观武帝与匈奴的多年战争,有些教益值得思考。不允和亲后,匈奴就与汉打起了游击战,无数次的越界袭击,匈奴聪明处是不与汉的大军交战,突袭防御弱的地方,目的就是劫掠匈奴缺少的粮食物品和女人,抵抗者杀。武帝的大军前期是绝胜,也收降了匈奴几万众。可匈奴远撤后,汉军一次次远途奔袭就成了汉军耗费巨大却战效甚微的错棋。大军深入,匈奴避战就派飞骑传信各处逃避,汉大军走大路如入无人境,既寻不到敌军也斩获稀少,因汉武帝的无功治罪律法,将军们无斩获耗资巨大就无法交差平安,就被迫夸大斩获。贰师将军李广利战败损军,逃回朝就谎称斩匈奴万人才得免罪。再战败就不敢逃回,投降匈奴了。也不能怪李广利无能,是匈奴积聚战力,南下与汉朝争锋了。武帝也看到征不服匈奴了,才停了征伐。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2楼
燕山南、阴山南、祁连山南是宜耕宜牧的丰饶土地,是匈奴游牧冬季避寒的保畜群的福泽地。所以有“刺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歌。所以匈奴要拼死争夺这些地区。这些地区又是匈奴的粮食主产供给地。说游牧人群只吃肉喝奶,是不了解游牧人群也吃粮食。主食是叫糜子的谷物,脱皮炒成炒米泡奶食用。匈奴和其他游牧人群与中原王朝的战争还多为中原王朝停止互市。也就是游牧人群与农耕人群交换农牧产品的自由市场。停止互市就断了游牧人群获取粮食和重要生活用品的渠道,就发动战争迫使开互市,或干脆越界抢掠物资。武帝把匈奴逐出漠南,怎么没扼杀掉匈奴,又卷土重回来了呢?这就从匈奴是地域广大,族群分支分布广说起。自东北亚经蒙古高原通中亚西亚,是一条大通道,匈奴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获取战略食物和中亚西亚物资。这也是后来成吉思汗所以能先攻取中亚西亚的主因。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3楼
读史记的匈奴列传,就认知匈奴的先祖与夏、商、周、秦的千丝万缕联系,是华夏族群的组成分支。读汉朝史也可知,匈奴与中原王朝既对抗又交好和亲。匈奴人群有大量人口随着汉文文化圈的北扩转变为了汉民人口,也有汉民迁入匈奴地,也有中原藩王带将兵和人群降匈奴,也有汉将带兵降匈奴。通过和亲及汉人的迁入,匈奴和汉人后世子孙谁也难说谁民粹。自汉后,北方族群与中原王朝就处于南北进退控制地区政权的波动状态。这种进退不表现在駆逐居民,而是表现在上层统治阶层的改变。中原王朝强盛,北方族人统治就北退,中原王朝衰落,北方族人就南下统治。北方族群人辽、金的统治地域过了黄河,蒙元和满清则统治了全中国。下面略谈一点对汉朝后长城内外的浅见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4楼
汉末,北方族人返回了长城以南,长城在汉中期就废用了。晋南迁后,北方族政权更是南下黄河两岸。隋、唐二朝皇族,经史学家考究,都有北方族群血统。重臣宇文氏、孤独氏、尉迟氏、令狐氏等都是北方族人南迁的大族。唐朝多用北方族人为文臣武将。汉高祖与匈奴约为昆弟,李渊、李世民也与突厥约为兄弟,突厥人称唐皇帝为天可汗。单于改称可汗了。唐皇陵前树立六十四番臣像标示唐王朝与北方族群的亲密关系。隋炀帝挂帅平定江南,征服西北。修隋大运河沟通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结,是便于南北统一的政治军事扭带,是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隋炀帝创科举,择优选拔国家有用人才,减少世袭的腐化惰化弊端,科举成为之后千余年的王朝的延续制度。隋炀帝没学好汉高祖的收兵权的帝王课,被手握重兵的宇文家和李渊家俩军阀杀身灭国,被贬损为无道的残暴昏君。隋唐也都东征辽东和朝鲜,都没能复汉武帝的征服朝鲜旧业。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5楼
北方族群,地域广大,西接中亚西亚,有开放自由迁徙的传统,能容纳百族无害迁入迁出和定居。唐朝的开明开放推进了汉字汉语文化向四周大扩展,日本继朝鲜后也进入了汉文化圈。唐朝的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到汉朝后新的高峰期。长时期大地域的稳定发展才是经济文化发展繁盛的保障。唐朝的诗词学发展到成熟兴盛阶段。唐朝成为中国人文明史的荣耀篇章,称为盛唐。迁往世界各地的华人,自称或被称为唐人。盛唐时,唐玄宗用胡人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安禄山造反,扰乱天下,唐朝转衰。唐末,中原王朝进入战乱期。北方族群又南下掌控多国政权。北方族群的一个分支,契丹人在北方兴起,形成了一个北至北海,东接日本,西接西亚的大联盟体大辽国。辽国趁中原王朝四分五裂时机,抢占了燕云十六州,并扶植几个从属国。当时的国之一北周的大将赵匡胤篡夺了皇权,改周为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与赵光义倆兄弟制定了先南后北统一天下的战略,平定了江南。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弟承兄业,就是宋太宗。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6楼
宋太宗平定南方后,北向平定北齐等。然后雄心勃勃的亲帅大军要攻取燕云十六州,二次都大败而回。之后宋辽进入了僵持拉锯战。到宋真宗时,辽国的萧太后要打破僵持,就亲帅大军伐宋,宋军节节败退,已到危及京城了,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让真宗到前线鼓舞士气和斗志。宋真宗不是宋太宗能征善战,能进能退的将才。寇准把真宗拉上前线,是危险游戏,军队既要与辽军作战,又要分兵保护真宗安全,一但战败,真宗安危不堪设想。后来有大臣说寇准绑架皇帝,真宗回过味来,就贬了寇准。寇准的险棋万幸歪打正着,宋军的车弩射杀了骄狂的辽军大将,萧太后无心过河了,有了与宋讲和的意愿。宋真宗也看到了辽军战力,知胜不了辽军。双方讲和,萧太后很很的讹诈了真宗一把,就是澶渊之盟和约。与汉高祖与匈奴的和约类似,两国约为兄弟,互不犯边,宋朝每岁给辽国银钱和绢为岁赏。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7楼
今人多诟病澶渊盟约为卖国条约。实是辽国疆土广大正处于强盛期,有辽西、辽东、朝鲜、燕云十六州等丰饶的宜耕宜牧地区做国家的经济基础保障,辽西是包括今辽西走廊和赤峰、通辽地区,辽东是包括今辽东半岛和吉林地区。辽西辽东自古就是山东河北民迁徙移居地,加上朝鲜和燕云十六州及阴山南地区,辽国的农耕也丰收库满。这些地区今辽墓发现,墓志都是汉文加契丹文书写,汉人汉字文化已是辽国的官方行文,辽国也重用汉臣汉官掌朝政和管理地方。有汉将汉兵助辽军对抗宋军,有汉民和多族民为辽军兵源供给。宋朝经多年多次征战,已无战力撼动辽的稳固地位了,澶渊之盟是双方厌战的讲和结果。致于宋在辽军压迫下的让步大小很难评断,也可能宋真宗不在前线让步会小些。后来辽国还又打了宋国一次,割了土地,加了岁赏。但总体上,宋辽都进入了互利共存,和平经济文化发展繁荣时期。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8楼
宋朝到了徽宗时,发展到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繁盛阶段。宋徽宗被繁华乐晕了,要学汉武帝攻取燕云十六州。恰有个辽国的汉人逃到宋地对徽宗的统军将童贯说,辽国已衰落,后院金人造反,控制了辽东,大宋可乘机联金灭辽。童贯与宋宗就信其言,筹划了联金灭辽。宋辽解除了盟约,与金人夹击辽国,结果是宋朝得地少获利小,而金人合并了大辽国,实力空前壮大,看到宋朝军力虚弱,就大胆撕毁宋金盟约侵伐宋朝了。宋徽宗忽视了,战争不是有经济实力就可打赢的,战争还要有装备精良的训练有素的勇敢军队搏杀才能致胜。宋朝和平太久了,民无勇战精神,将兵无苦战磨练,后勤支援少战时征用输给体制。清明上河图,繁华的景象中有驴无马,民间少马,就战马无处征用。宋朝在金辽合并的强军攻击下,溃败到汴京难保了。如果徽宗能果断把朝廷和国库撤退到有纵深国土的后方,组织招集军民抗金,宋朝不会灭亡。但徽足无措,被富豪大官们怕皇帝撤离,家产不保,向徽宗荐了空谈误国的书生李纲。李纲等不顾国临危亡,让徽宗退位,让位给更无能的钦宗。李纲等阻止了朝廷向后方撤退,把徽宗的重臣打成六贼,实是把要光复燕云十六州的徽宗贬损为昏君了。朝臣被换上无治国理政经验和不懂战争不会掌兵的新人,大宋更不堪一击,最终把徽钦二帝送进了金人囚城。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19楼
李纲等人阻钦宗撤离的理由是愚不可及的蠢才地步,说唐玄宗逃离长安致大唐恢复困难。试想安禄山攻破潼关,唐军已无阻住叛军的能力,唐玄宗如不撤走,并让太子李亨去掌控郭子仪的唐军,唐玄宗和子孙及大臣们就被叛军围住当俘虏了。在军民尊王的时代,皇帝被俘或被杀,家天下国家就难恢复了。这样的愚言竟能阻住钦宗,说明了李纲等已通过废徽宗,立钦宗,贬斥徽宗的大臣等行动把持了朝政,挟持了钦宗。后来金军围城,与金人签割地降书,使宰相张邦昌和亲王赵构去金营当人质等都是那些阻钦宗撤退的人们干的。后来,这些人又嫌在国人面前丢脸,反悔不履约,金人再次围汴京,把徽钦二帝、大臣、王子王孙、妃嫔、工匠、国库、民女、等等都劫掠到辽东去了。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荒诞的王朝耻辱事件,被后人称为靖康之难。徽钦二帝成了金人之囚后,那些空谈祸国之人们,把北宋灭亡的所有罪责都推给了徽钦二帝。真是对君不忠,谎言害国。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0楼
金人为了安抚宋地军民,优待徽钦二帝和被掠的宋臣,封徽钦二帝为公爵,被圈在辽东五国城。在黄河南,学辽国的以汉人管制汉人的方式,扶植傀儡附属国政权,先立张邦昌,后又立刘裕等为附属国王。徽宗子赵构幸免没被金人俘虏,宋地军民就拥立赵构为宋朝新主,就是南宋皇帝宋高宗。在高宗的旗号下,南宋军民艰难抗金,锤练出中兴四将等一群抗金将领,终于稳定住了战局,保住了淮河到陕西的南部江山。高宗是家天下的帝王思维,是靠军民对大宋的尊王和依恋当上皇帝的。他的目标并没有打败金国那么雄大,而是要让金国承认赵家对宋地的统治。所以高宗多次请求与金人讲和,是金人不允。到了南宋与金军在淮河一线拉锯战时,金人见灭不了南宋,才有了与南宋讲和的意愿。这时南宋也面临军令不统一,各地方军队拥兵自重,国家在强敌压境下有地方军投敌至乱,败乱王朝的风险。以淮西抗金会战为例,高宗让张浚、张俊从南面抗击金军,命令岳飞从金军侧后夹击金军,把金军消灭。可主将张浚调动不了岳飞,高宗发一道道手札指挥岳飞。第一道手札岳飞接到后,竟然不执行,却向高宗提出向金人空虚处出兵的建议,。书信一个来往就拖延半个月出兵。这能打败金军吗?高宗竟费十五道手札调动指挥岳飞军。高宗之后就开启了统一军令的军改。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1楼
上文说到高宗费十五道手扎调动指挥岳飞军到淮西,岳飞拖延后到战地,金军已转攻他处。张浚、张俊等主将都对岳飞有了保存实力的猜疑和反感,高宗也对岳飞有了不忠于自己的疑忌。张俊告诉岳飞已无军粮供给岳飞军,岳飞军又得转别处筹粮就食。这样的无统一军需供给输送的乱局,怎么打败金军?所以高宗也是乐于与金人讲和。宋金都有了讲和意愿,就有了由秦桧主持的宋金绍兴和议。绍兴和议后,高宗就腾出手来搞统一军令,整编军队,整顿税收,休养民生等稳定南宋的工作。秦桧助高宗为南宋步入稳定发展时期作了重要贡献,秦桧也得到了高宗、孝宗二朝的褒扬。说南宋,就得说云山雾罩的岳飞被杀案。岳飞被杀是帝王时代,岳飞屡犯作将军的军纪和犯了作臣下的口忌,导至君疑忌而臣死。岳飞出身草莽义军,靠勇战被高宗破格提拔成中兴四将之一。岳飞的战功和军阶是没有张俊大的。高宗对岳飞寄予厚望和信任,亲书“精忠岳飞”给予旌扬。可是岳飞权高兵重后就傲气大涨了。岳飞几次心不满就辞职罢工,是犯对高宗不忠的军纪。将军不谨言慎行,不满就发劳骚,就犯了对高宗不忠的臣诽谤君主大忌。岳飞还谏议高宗立储君,更犯了高宗被苗刘兵变赶下台的前车翻覆大忌。最要命的是淮西抗金会战,岳飞不听高宗第一道手扎命令,拖延出兵,高宗大疑岳飞不忠了。下段文再说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2楼
前段文说到岳飞数犯君王疑忌,到高宗统一军队和军令时,让岳飞当枢密院正使张俊的副使,岳飞如能知进退当个朝官,也许能免祸,可岳飞又罢工了。这时岳飞部下张宪闹出了要岳飞回军队的事来,就牵连上岳飞,搞成了谋反案,高宗就必杀岳飞来稳定镇慑军改后的军队了。杀岳飞也是走南宋的法律的调查、取证、审判程序的,罗列的岳飞罪状各条罪也有实据,只有谋反罪应只有控告者证言而无实据。案卷交到高宗手上,就是高宗决定岳飞生死了,高宗不是傻才应心知肚明岳飞没造反,还是赐死岳飞。这也能说明,高宗当太上皇时,默许孝宗为岳飞糊里糊涂的平反,赦了对岳家的连坐罪。孝宗为岳飞平了反,岳飞案本该尘埃落定了。偏在韩侂胄搞政变立宁宗后,韩侂胄与宁宗谋划伐金国,韩侂胄就拿岳飞作了北伐舆论工具,追封岳飞为名不符实的鄂王,同时为撕毁绍兴和议而贬损秦桧,追削秦桧死后封的王爵。宁宗时,南宋已稳定,经济也大发展。但是宁宗北伐全面失败金军打过淮河,占领江北。四川的吴阶子造反称帝,被拥护南宋的将领平定,才没造成大乱。最搞笑弄人的是,宁宗指使自己的皇后连系下臣把主持伐金的宰相韩侂胄杀掉,拿韩侂胄的人头去与金人讲和了。宁宗假装事后才知道的,如没有宁宗的指使,皇后和下臣哪敢杀与宁宗共同伐金的宰相?宁宗是怕人指责自己杀了立自己当皇帝的功臣。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3楼
宁宗伐金大败,宁宗用主持伐金的宰相韩侂胄的人头作再不伐金的意愿与金人讲和,金人又迫使宁宗加了岁贡,金人退兵。宋金进入和平互利发展期。时间一长,人们享得了和平的安宁的珍贵就都无再兴战火之念了。南宋有江淮、岭南、川陕等盛产粮、油、茶、蚕丝、麻、鱼等的丰产气候和沃土,有瓷器、纺织、造纸、铸铁等手工业发达,有与北方金国的贸易优势顺差,补偿岁贡还大大又余。有路上通中西亚的贸易和海上贸易。南宋很快就发展成国富民富的国度。有诗说,“只把杭州做汴州”来比喻南宋京城的繁华不亚于北宋汴京。当然,迁到南方的官民怀恋北方故土的思念是不会消失的,所以有诗文等渴望恢复故土是人之常情,著名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就是此类文,诗人是抒情,自己也不会相信王师能北定中原。后来的元蒙王朝衰落,朱元璋统领汉人北定中原后。明朝文人们就自认比宋人高明,把耻笑两宋当成自己高明的招牌,他们篡改扭曲两宋历史,把两宋几乎所有皇帝都贬损为无能,把两宋几乎所有宰相都贬损为奸相权臣,原因就为北宋没收复燕云十六州和南宋没收复北宋故土。又为秦桧主持了绍兴和议,就极尽贬损为金人奸细。为佐证秦桧卖国,就吹捧出能灭掉金国的战神岳飞。就这样岳飞被捧上了神坛,而高宗的宰相秦桧和抗金大将张俊都被诬损为杀能灭金国的岳飞的罪人。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4楼
我们看到北方族群的王朝都不长久稳定,兴盛强大后就转入分裂衰落,被新的分支族群取代。是由北方族群的松散联盟体制造成了王朝稳定期短的弊端。金国也没例外,后院的最广大族群蒙古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就发动了扩张战争。如我前面所说,蒙古族群分支众多,中亚也是蒙古族的分支,成吉思汗就经蒙古通中西亚的大交流通道先征服中亚西亚,继之征服南亚和东欧,最后攻取南宋,建立了世界史上最大疆土的大元朝国。元朝费很大力和很长时间才攻亡南宋,说明南宋并不太弱,是元朝合并了北方,征服了中西亚,实力太强大了。还因为辽金两朝持续压缩了宋朝疆土,北方和辽西辽东汉民已习惯了在北方族人统治下生活,有大量的汉人汉兵汉将汉臣成为北方各级政权的官吏、和军队将领,他们管制着汉人聚集地,并助蒙古元朝攻亡了南宋。元朝是开放的松散联盟的大地域体制,人民税负和劳役轻,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及大范围文化交流都空前扩大,汉文化圈也空前扩大。马可波罗的游记,记述了元朝的空前开放繁荣。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5楼
元朝是继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后,始把西藏纳入了华夏版图。元朝使佛教成为汉、蒙、藏多民族信仰融通的扭带。元朝使汉字和汉文化向北和向西北中亚大扩展。元朝继续了辽金尊重和遵行儒学的传统,儒学影响也向四周扩大。元朝的松散管理体制,轻税负轻劳役,人民很自由很高兴,经济发展也很好。可是时间一久,松散的体制弊端就显露出来,地方豪强滋生聚敛财富,失去国家政权的管制和压制,就巧取豪夺成为鱼肉百姓的恶霸。各地反王滋生,国家政权失去各级政权的有效控制和打击。在东亚地区,汉人占人口绝大多数,反王们以推翻蒙古统治为旗号,就一呼百应遍地造反了,蒙元王朝就崩塌了。蒙古的几大汗国,相继都崩亡了,南亚的莫卧儿王朝多维持了一段时期。朱元璋灭元定中原,最多的战事是平定各路中原反王们。朱家王朝一反唐、辽、金、元蒙的多民族一国的大疆土开放国家的思维,搞起了汉族地域国家加小民族附属国的思维。也就是搞汉民族地域国家,把元朝的蒙藏等分割出中国之外,朱家王朝也就无意统一长城以外地域了,到明朝中晚期更搞起了闭关锁国,搞海禁,修长城阻断千余年的北方人民交流交往迁徙和自由贸易。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6楼
朱明王朝正处于世界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前,中国有最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和国力。可是朱明王朝没能使自给自足的农耕思维向工商业思维转变,却思想倒退,走向了闭关锁国。海禁和筑长城锁国,扼制了中国的优势的粮、油、茶、麻、丝绸、瓷器、酒、纸等和其他先进产品的出口贸易,也限制了西方先进思想先进科学和先进技术进口。当西方科学突飞猛进在世界争夺工商输出殖民地的时候,朱明王朝在海禁,在筑长城,在打击海上和陆上贸易。丧失了中国成为海洋贸易和海洋殖民大国的近手机会,把东南亚拱手让给了西方船队殖民。明朝的闭关锁国还影响到后来的满清王朝,因汉官在满清王朝中是治国思想主体,清王朝也延续明朝的轻工商的闭关锁国策,致使中国封闭落后,失去了步入工商业发达大国的机会。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7楼
明王朝没乘胜把北方蒙古地区纳入帝国辖区和版图,为后来重复历史边患留下了祸根。明王朝到万历朝也发展到强盛阶段。辽东辽西和中国的重要经济区都在明帝国掌控下,要比两宋的经济基础好过难说倍。如果能强军保边,开放海陆贸易,发展民生,明帝国不会快速衰落。但是,明帝国搞起了海禁,阻住了中国发达的各种产品出口贸易,使优势产业萎缩。丰余的国库不用于水利等民生建设,却在北方高山峻岭上筑浩大的长城工程,耗空国库,军民劳役多死,税负沉重,人民不堪困苦,打击了生产,重挫了经济发展。修长城,停互市,隔断北方民众自辽、金、元等朝形成的自由交换贸易,断了长城外人群的对农产品的需求来源,引发了外敌频频侵伐。长城内人群也被断了生才之路,外销产品行业萎缩,生产人群生计受损,长城内人群也反明朝。明朝在内部造反和外部侵略下,迅速走向了衰亡。那个峻岭上的长城,却起不到阻敌于国门之外的功用,外敌根本就不攻峻岭高墙,只突破川口就长驱直入,边军还得回自家内地作战。努尔哈赤几次破关而入,攻掠京郊和河北,有一次还攻破山东济南府,劫掠而归。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8楼
明朝到了崇祯朝,后金满人已控制了辽东辽西,与蒙古人联盟打击明王朝。明军仅据守辽西走廊的宁远等据点。国内反王遍地起,劫掠地方。张献忠的沉江宝藏,经几百年无数次打捞,今还能打捞出贵重金银遗宝。足见李自成等反王们劫掠地方何其严重。官员腐败,贵族奢侈,加上反王们劫掠,民不聊生,明朝已无处收充行政开支和军饷的税了。说点题外话,红楼梦应是明末清初人冒辟疆写的明末清初事,书中的“呼啦啦,大厦将倾”,就是说明末。书中诗“昨夜朱楼梦,今朝水国吟。”就是隐喻朱明王朝亡和三点水的清朝中国。明王朝已无力既对抗后金与蒙人的联军,又平定内乱了。如崇祯明智,就该与后金讲和,平定内乱,休养民生,王朝或可延长国运。可是自万历朝就兴起的文臣文人炒战群体捆绑了舆论和朝堂,谁要与后金讲和就群起攻击为明朝的秦桧卖国贼,崇祯就杀要讲和者,几个总兵都因要讲和而被杀。战不能胜,讲和被杀,多位明军大将就投降后金了。有熟悉明军的降将相助共谋,明朝更是军无抗敌之能了。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29楼
说崇祯杀要讲和之臣,就得说袁崇焕。先前,袁崇焕守宁远,努尔哈赤攻宁远把外围前哨堡垒尽数攻破,见宁远城坚难攻,就攻进宁远的军需供给站觉华岛,把军需库劫掠一空而退军。袁崇焕的军队既没能救援觉华岛,又没能截杀满载而归的敌军,却谎报宁远大捷。袁崇焕更被提拔重用。袁崇焕这样死守城堡的军队,袁崇焕却向崇祯夸海口“五年恢复辽东”,崇祯和朝臣竟会相信奇谈,增伐辽东军饷税,使国家步向危亡更进了一步。到了后金军从北京北面攻到京郊,崇祯又恨袁崇焕忽悠了自己,得知袁崇焕要与后金讲和,就罗织罪条杀了袁崇焕。袁崇焕只是志大才疏而已,崇祯杀袁崇焕的不良后果是把之后的许多抗敌将领推向了投敌的道路。大厦将倾了,还把讲和当卖国,还不把精兵回撤拱卫京城。李自成以流寇之军竟能杀进北京,崇祯帝上吊煤山,明朝在内部造反与外部侵略下灭亡了。清军在明朝的降兵降将降臣们的助力下顺手摘取了天下,建立了大清朝。
avatar
同人于野2016
30楼
满族,用司马迁的“匈奴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论,既是蒙古族众多分支的一支,也是华夏族群一个分支。满人与蒙人互相通婚,联盟夺天下,夺取天下后也把汉人纳入联盟执政圈。清王朝以汉儒学为治国理政主导思想,以汉字汉文为主导文化。满清皇帝和大臣以汉儒为师,都精通汉语汉文。皇帝各个精于汉字书法,乾隆皇帝还留下汉文诗万余首。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大疆土国,继元帝国后对西藏的统治权,延续元帝国的以佛教融通汉、蒙、藏、满各族的宗教信仰。清王朝的多民族大统一大疆土国家,消除了长城内外的战争大患。长城也就永久废用了。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长城只在很短时间做了国界,大部分时间长城都在北方族群控制下,既少起战争防御作用,也少起国界作用。今天的长城只是一道遗迹景观。我曾写长城“翻开每一块砖石,上面都用血写着奴隶的姓名。”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