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原创帖】毛彭关系:“袁、王事件”考辨
avatar

【原创帖】毛彭关系:“袁、王事件”考辨

ywujun1969
1楼
献词:
只有在迷雾中徘徊彷徨过的人,只有在死神来临前饱受过煎熬的人,
只有背负着难以承受的压迫在大地上展翅飞翔过的人,才会心有所悟。
布尔加科夫,《大师与玛格丽特》
avatar
ywujun1969
2楼
大家好~~一点一点考据。
比起58年军委扩大会,其实本来"袁王事件”的性质很清楚、过程也很简单,不需要多费口舌。
avatar
ywujun1969
3楼
(一)“袁王事件”考
革命是什么? 牺牲!
袁文才、王佐是井冈山革命时期的两个关键人物,两人虽绿林出身,但早在秋收起义前就已参加宁冈地区的革命活动。1927年迎接德胜公秋收部队上山,对井冈根据地的创建做出了重大贡献,所部编为红四军32团,在红五军上山前,32团与朱总28团,德胜公31团,并列红四军三大台柱,二人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红军高级将领。
1930年2月24日发生在永新的“袁、王事件”,毫无疑问是个悲剧,此事件在井冈革命根据地引起了极大震动,后来,袁文才的妻叔谢角铭与王佐的哥哥王云龙即收拢残部,“电省反赤”,导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之丧失。 红军部队数次力图恢复,均未奏效,反遭严重损失。
但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并非偶然。在1930年代,左倾思想横行,革命队伍内部追求“纯化”的大环境下,当时错杀“袁、王”的性质,与江西苏区后来发生的富田事变,打AB团肃反中的错杀,性质上完全一样。
“袁、王事件”解放后被定为错杀,1950年两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是对袁、王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合情合理。因此,1950年给袁王二人平反,此事件直接间接相关的人等,包括毛、彭、陈正人等,无一异议。
但既然定性为“错杀”,严格讲确实有责任问题。但1959年庐山会议后,为批臭彭,就不顾事实,将此事责任全部扣到彭总头上,就过分了。为此不实指控,彭不得不在上交的自述中,声明要求组织调查澄清此事:
“在庐山会议以后,在北京召开的军委扩大会上,有人说彭德怀为吞并袁、王所部,不惜杀害袁、王。此案必须请求审委弄清楚,我要是从袁、王所部拿回一杆枪,甘愿偿命赔罪。此事还有陈正人活着可查明。
假使当时特委同志所报非实,那特委同志也有责任,我们也有轻听轻信的责任。假设这些合于当时事实,那么就同一九三○年敌人进行第一次“围剿”之紧急关头时,总前委在桥头决定解散二十军的情况,大致是相似的。”
彭自述中说的“总前委在桥头决定解散二十军的情况,大致是相似的”一事,就是指第一次反围剿前发生的“富田事变”,德胜公领导的总前委临机决断解散反对派赣西南红二十军,后在苏区于都桥头地区,将该部副排级以上干部约200余人以“AB团分子”的罪名处决一事。
彭上文提到的陈正人,1928年1月“万安暴动”后上的井冈,是德胜公的老井冈班底之一。陈在“袁、王事件”发生前后,是当时的湘赣边界特委常委兼秘书长,当然是“袁、王事件”知情人。
avatar
ywujun1969
4楼
(二)“袁王事件”考
因“朱毛红军”盛名和井冈割据特殊地位,“袁、王事件”发生后,当时长沙大公报有关于袁文才、王佐被杀的消息报导(据1930年3月27日长沙《大公报》:
“彭德怀枪毙袁、王两匪:原因疑袁、王有反动行为,捉获宁望队长不杀。茶陵特约通迅:袁文才、王佐两匪,被彭德怀枪毙一节,已志本报。至彭匪诱杀袁、王原因,外间尚未明瞭,兹据本报茶陵特讯云:
袁匪文才,原系一江湖客,与茶陵罗君少华,初本相好,且有相当交情。自后袁为匪,罗办团务,二人遂从此隔阂。罗君前任守望队长,雇枪工修理旧枪,制造土炮。袁、王二匪,即联合派赤军,在坑口将罗君少华和家属及枪工多人捉去。当时袁匪念昔日交好,遂许罗以不死。原袁、王二匪,系受彭匪德怀指挥,彭匪闻此消息,疑袁、王有反动嫌疑,即令召袁、王,佯称开会,袁、王到后,很分别枪决。又一面派人捉拿罗君,罗君闻讯,即运动一般看守兵,一同拖枪10余枝逃走,遂得脱险。袁、王逆部,被彭匪缴械大半,其余残部,现有进退维谷之势,拟向挨户团投诚。而彭德怀则发出为杀王佐、袁文才告民众书,大意为袁、王系反动派,非共党。云云。(分子)丙三二三。”
从大公报报道看,外间显然并不完全了解红军内部的领导体系,但也从自己的情报来源,推测事件起因:彭怀疑袁文才勾结茶陵靖卫团罗少华,计杀之。
“袁、王事件”后, 1930年4月9日,赣西南特委有一个正式通告:“袁文才、王佐反对分田,反对建立苏维埃,并勾结茶陵靖卫团扰害永新赤色政府,大会正式批准西路行委枪决袁、王两个叛徒”。
通告中提到的“西路行委”即指“湘赣边特委”。赣西南特委通告中写了三个原因,其中第三点,“勾结茶陵靖卫团扰害永新赤色政府”,与大公报一致。
avatar
ywujun1969
5楼
@wgljw2000 2018-10-09 12:03:15
据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英魂》记载,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曾跟美国记者斯诺谈过秋收起义之前他在浏阳的历险记,期间有个人借了20多块大洋给他,这个人就是潘心源。
1927年,秋收起义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潘心源把浏阳工农义勇队带到了铜鼓后,独自去安源寻找党组织遇到了毛泽东,并带去了3支武装力量。毛泽东将浏阳工农义勇队编为3团,并决定和潘心源赶赴铜鼓,亲自指挥。
潘心源陪同毛泽东赴铜鼓途中,将自己......
-----------------------------
老兄强悍,潘心源是德胜公秋收起义的核心骨干之一。
avatar
ywujun1969
6楼
袁王事件中,潘心源是个关键人物。但多数人不知道德胜公与潘的渊源。下面是毛年谱的关于秋收起义一段。

avatar
ywujun1969
7楼


avatar
ywujun1969
8楼


avatar
ywujun1969
9楼
看过往的历史,后人要有种“观戏人”的觉悟,才能大致保持客观的距离,看清藏在表面背后的真相和真理吧。
看近代历史,真相君等人太入戏了。
辩辩也好,煮酒论事嘛。
avatar
ywujun1969
10楼
(三)“袁王事件”考
什么是革命,占有,还是献身?
按当时苏区权利结构,从上往下:总前委书记德胜公-中央巡视员潘心元-湘赣边特委书记朱昌偕,最后是参与平叛行动的红五军彭滕二位。
因为潘心元及湘赣边特委主要负责人朱昌偕、王怀、龙超清等抗战前均牺牲。这样,建国后平反“袁王”,最敏感的事,就成了毛彭两位担什么责任?
从彭自述和各方回忆看,彭与德胜公都未参与具体决策,但德胜公在当时就立即背书“承认了平叛行动的合法性”,也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从1950年就能平反袁王看,可以肯定,毛彭两位都不是错杀袁王的主要责任人。这样,毛彭两人构不成平反袁王的障碍,而平反还能彰显德胜公的事实求是,海纳百川的心胸,何乐而不为?
但解放前后,德胜公本人对”袁王”的评价并不一致。这一点,从彭、毛自述、陈正人回忆的内容,可以印证。
按1937年德胜公对“袁王”的评价:“一九二七年冬,两个以前盘据井冈山附近的盗魁加入了红军。这使我们的力量增加三团左右。这两个人虽然以前是盗匪,曾率领部下投效国民革命军,现在更准备与反动势力斗争。当我留在井冈山上的时候,他们始终是忠实的共产主义者,执行党的一切命令。可是到后来,到他们单独留在井冈山时,他们又回复了昔日的强盗脾气,结果被农民杀死。因为那时他们已经组织起来,已经苏维埃化,能够保卫自己了。”
上文引自斯诺1937年采访记录撰写的《毛泽东自述》,第三章-揭开红史的第一页。
斯诺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每次和德胜公谈话时"全由一个留学生吴黎平任翻译。我的记录用英文写出后,交吴氏译为中文,然后让毛泽东加以修正。毛氏对于任何条文节目,都一定要求其详尽和精确?
而据吴黎平1979年所讲:"关于毛泽东个人革命经历部分,斯诺按照毛泽东的要求整理成文,由黄华译成中文,经毛泽东仔细审阅后做了少数修改,交黄华照改后退给斯诺。"
按德胜公1937年的说法袁王被杀,是因为“到他们单独留在井冈山时,他们又回复了昔日的强盗脾气,结果被农民杀死。”通俗讲,死于“党纪军纪”。
avatar
ywujun1969
11楼
@教外私淑 2018-10-12 13:58:48
来源:湘赣边区的社会矛盾与苏区革命
通常利益集团编造的故事只说遂川于都会议决议解决袁王,却不提具体内容,好往土客矛盾上诱导,但是拿出会议内容,我们看到什么呢?
遂川于都会议上开会的土籍干部,虽然主张坚决解决袁王问题,但是考虑杀掉袁王对革命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反对杀人的,而且是得到与会者赞同的;这种考虑,是表现了合格共产党人以党的事业为......
-----------------------------
袁王,作为烈士是有些成色不足,所以七大时没有给平反。
但袁王也确实是没有造反实际行为,有造反动机被怀疑。
因此是“可平可不平”的情况,毛给了平反吧。
avatar
ywujun1969
12楼
@真相历史2015 2018-10-13 08:35:39
1930年8月,潘心元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提交了《巡视湘鄂赣三省红军之报告》。同年9月,由周恩来安排,潘心元赴浙南地区巡视党务工作和军事工作,同时任浙南红十三军政委。
我找的就是这份报告。一直没看到内容。
-----------------------------
《巡视湘鄂赣三省红军之报告》很关键,大部真相有交代。应该是内容敏感,被有意隐去了。
avatar
ywujun1969
13楼
我这也只找到同为中央巡视员的刘作抚的1930年7月22日给中央的巡视综合报告,其中有涉及袁王事件的单独一段。

avatar
ywujun1969
14楼
@真相历史2015 2018-10-13 08:35:39
1930年8月,潘心元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提交了《巡视湘鄂赣三省红军之报告》。同年9月,由周恩来安排,潘心元赴浙南地区巡视党务工作和军事工作,同时任浙南红十三军政委。
我找的就是这份报告。一直没看到内容。
-----------------------------
@ywujun1969 2018-10-13 10:23:37
《巡视湘鄂赣三省红军之报告》很关键,大部真相有交代。应该是内容敏感,被有意隐去了。
-----------------------------
@男魔法师2017 2018-10-13 20:08:07
你读过这份报告吗:没读过是如何认定“大部真相有交代”?
中央给江西省委信,明确派潘巡视湘赣边界特委,他的活动重心也主要是在赣西南特委和红六军,巡视湘鄂赣三省红军的题目是存疑的。
-----------------------------
按巡视员制度要求,潘巡视结束,应向中央提交巡视综合报告,说明袁王事件的处理,这是应有之义。
avatar
ywujun1969
15楼
袁,王两位,民国一来,一直游走在官府和山林之间,两位自己早就成了井冈山大地主了,搞土地革命,首先会革了袁王团体自己占有土地的命。
avatar
ywujun1969
16楼
“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1981年公开发表的《彭德怀自述》是在老总1970年写的一份自传式材料的基础上,整理补充而成,有部分删减,留下的基本保持原貌。
“袁王事件”是文革期间揭批的彭主要罪状之一。当时批判彭“一九三0年上半年为了扩大自己实力,使用军阀手段,武力吞并坚持井冈山斗争的袁文才、王佐地方部队,大大增加了坚持井冈山根据地的困难。”
在《自述》中,彭专门写有一节“袁文才、王佐事件”,提供了这一事件经过的说明。《自述》中关于“袁王事件”,能说的都说了,不能说的一个字也没说。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对不可言说的事,只能保持沉默。
但是,从《自述》内容可以看到,为什么建国之初,“袁王”可以认定为错杀,并给予平反。因为,当时湘赣边特委对“袁王”采取行动,是基于“怀疑”,而不是“袁王”真的造反了。
彭《自述》:
“在潘心元走后大约三四天内,一九三○年三月初,我们正将三、四纵队集结于永新、吉安、安福边境,在进行夺取安福城的攻城练 晚深夜,边区特委书记朱昌偕、秘书长陈正人(似乎还有王怀或其他人,记不清楚了)来我军部,向军委报告情况。
当时公略已去六军,代远、邓萍和我在。他们谈袁文才、王佐要叛变。说袁、王在永新县城县联席会议上,强迫特委决定把边区地方武装归他们改编统率。王佐讲话时,把驳壳枪在桌子上一摆。现在永新城内驻的是袁文才、王佐部队,如不承认这一条件,袁、王有将参加边区县以上联席会议的同志一网打尽的可能。事情万分危险,请求五军立即出动挽救这一危局。”
老总文笔很硬,上来先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娓娓道来。“一九三○年三月初”这个时间记忆有误,“事件”发生确切时间是在2月24日。不过五军攻克安福确实是在3月。
来五军“请兵”的是地方党委负责人,请兵的原因是“袁、王有将参加边区县以上联席会议的同志一网打尽的可能。事情万分危险,请求五军立即出动挽救这一危局。”
avatar
ywujun1969
17楼
(五)“袁王事件”考
在“袁文才、王佐事件”一节,彭言明“当时公略已去六军”不牵扯到此一事,这样,提到的另外还有8人:潘心源、德胜公二人,特委和五军的6个人。23日夜行动前,在现场的有6人,按彭的记忆是:“边区特委书记朱昌偕、秘书长陈正人(似乎还有王怀或其他人,记不清楚了)。”五军一边则是彭、滕、邓三人在场。
彭文中提到的23日夜现场6人中,朱昌偕、王怀、邓萍三人1935年前已先后牺牲。而陈正人在建国后的个人回忆资料中,明确说自己23日夜不在场,陈表示2月24日的行动,特委事先也未告知他。
陈正人在《创立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文中记叙:
“1930年2月间,彭德怀同志带了红五军到了永新。彭把袁、王也调到了永新。这时有人又把袁、王的问题提出来了,并主张要缴袁、王的枪,王怀和龙超清竭力主张杀袁、王。结果在3月24日晚上,枪杀了袁文才,王佐逃跑淹死在永新河里。王佐死后,其哥哥王云隆就叛变投敌,敌人给了他井冈山特区主任职务。杀害袁、王那天晚上,在我听到打枪后,别人才告诉我这个决定。那时我已不再特委工作,到安福任县委书记。”
另一个当事人滕代远,对此事也有记录:
“黄公略到红六军当军长不久,红五军住在遂川、永新、泰和、吉安之间的一个地方。一天,特委书记朱昌偕和永新县委书记王怀来到军部。说:湘赣边界特委在永新开会,袁文才、王佐把枪摆在桌子上,要特委把地方武装交给他们指挥。特委没有办法,要求五军支援,把他们解决,我们错误地只听一面之词,彭德怀同志当即下决心,派郭炳生这个纵队到永新去把袁文才、王佐部队解决了。解决袁文才、王佐部队不是预谋的,没有印象。”
这样大致可以确定,23日夜,来五军军部的人,王怀可能性最大。因为,解决袁王行动的地点在永新县城,王怀是特委委员、永新县委书记,同时也是武力解决袁王武装的主要倡议者之一。
而陈正人一直反对武力方式,另外,陈正人与王怀都是遂川县人,参加革命后,两人私交一直很好。这也可能是特委在决定行动前,没有提前告知陈的主要原因吧。
avatar
ywujun1969
18楼
话说对吴晗历史剧《海瑞罢官》,德胜公非要对号入座,到底是个什么心态?
看姚、戚的批判文章,真是奇怪的很很~~~
avatar
ywujun1969
19楼
@ywujun1969 2018-10-25 22:27:56
话说对吴晗历史剧《海瑞罢官》,德胜公非要对号入座,到底是个什么心态?
看姚、戚的批判文章,真是奇怪的很很~~~
-----------------------------
@真相历史2015 2018-10-26 11:35:56
还有一点,你给大家一个解释,为何1959年的公告直到1967年才上人民日报,这事是谁阻挡的,理由是啥?
-----------------------------
历史上,有个田丰吧。
avatar
ywujun1969
20楼
(六)“袁王事件”考
“真实的一种样式,不是向心凝聚,而是有棱有角、有裂纹的真实。”
德.昆西
对特委深夜来报告“袁文才、王佐要叛变”,彭持怀疑态度。这种事非同小可,一定需要证据。因为,1929年1月朱毛红四军撤离井冈后,五军与袁王部冒死守山,五军重返5月井冈后,又与袁王部协力恢复壮大边区,本是同患过难的友军,很有些交情。按彭的看法王佐还不错,怎么会叛变,彭质疑特委很正常。彭《自述》中写到:
“我说:“去年五六月间,王佐率特务营和五军共同行动打酃县、桂东、城口、南雄时,还不坏,不算太蛮横,不至如此严重吧!为什么变化这样快呢?”
朱昌偕说,这完全是袁文才从红四军逃回以后挑拨起来的。红四军前委于一九二九年一月讨论“六大”决议时,将其中有关争取土匪群众,孤立其首领一段删去未传达(讨论“六大”决议,袁、王参加了,删去那段是四军前委常委决定的),袁文才在红四军政治部找到原文对出来了。”
上面这段,内容不长,但信息丰富。彭《自述》以朱昌偕之口点明导致“袁王事件”发生的一头、一尾两个关键会议。
朱昌偕讲的红四军前委传达“六大”决议事,就是1929年1月4~7日德胜公主持召开的“柏路会议”,此为头。按朱昌偕说法,错杀“袁王”一事,实际在 “柏路会议”传达“六大”决议时,就埋下了互不信任的“种子”。“柏路会议”的主持人是德胜公,他也是“六大”决议的传达者,当时袁、王两人,五军军委的彭、滕等人,湘赣边特委的朱、王、陈等60余人都参加了会议。
朱昌偕所言的“永新县城县联席会议”,指1930年2月22日夜,湘赣边特委在永新召开的边区各县负责人联席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传达落实不久前德胜公1930年2月7日在吉安陂头(赣西特委驻地)主持的“二七会议”指示精神。在边区的中央巡视员潘心源(即彭清泉)参加并主持该会,五军领导人没有参加此次地方党委的会议。
五军当时并不在永新。按“二七会议”夺取江西全省政权的目标,会议决定,集中四、五、六军,第一步先打吉安,打吉安的第一步则是先占领与吉安互为犄角的吉水、安福、泰和等县。为此,四军、五军商定分工,四军负责打吉安北的吉水,五军则负责先打安福。
袁王事件前,彭《自述》:“集结于永新、吉安、安福边境,在进行夺取安福城的攻城练习。”,就是这个背景。
avatar
ywujun1969
21楼
@贡飞松 2018-10-30 12:33:04
@ywujun1969 :本土豪赏1个 膜拜大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老兄赞贴观楼
avatar
ywujun1969
22楼
(七)“袁王事件”考
“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 《旧约--阿摩司书》
“柏路会议”上将有关土匪首领政策一段删去不传一事,特委众人与五军彭滕等当时都在大会现场。大会后,德胜公又专门召开小会,讨论政策如何执行。因在小会上,如何执行六大政策意见很对立,所以大家印象都很深。
彭《自述》:“又过了两三天,党的六次代表大会决议送到了。红四军前委召集了扩大会议,五军军党委常委同志均参加了这次会议。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同志主持会议,逐段详细地讨论了这个决议。我对这次会议印象很深,~~~~~~
这次会议有王佐、袁文才两人参加。他们曾是当地两个绿林部队的首领,已加入了共产党。前委照顾他们的政治情况,把“六大”决议上关于争取绿林部队的策略,大意是争取其群众,孤立其头子这一段删去未传达。这件事以后被袁文才发现了,出了乱子。”
陈正人当时是湘赣边特委副书记,陈的回忆,对开会情况写的更翔实:
“1928年冬,江西省委送“六大”决议来井冈山。“六大”决议中有个《农民问题决议案》,其中有这么两句话(大意):对土匪要争取其群众,杀戮其领袖。接到“六大”决议后,毛泽东同志找了几个负责人,先开了个会,作初步传达。
会上毛泽东同志还逐段逐句地念了“六大”决议。当念到上述两句话时,由于当时王佐也在场,毛泽东同志突然不念了,说“休息一下”。毛泽东同志考虑决议中这条政策,在井冈山对袁、王怎样执行。后来,在小范围里开了个会,朱德、陈毅、彭德怀、谭震林以及我,还有永新和宁冈县委负责人等参加。
毛泽东同志说,决议是对的,但要根据具体情况执行,要对袁文才、王佐具体分析。毛泽东同志认为,袁文才这个人本来就是党员,不能杀。王佐这个人虽然原来不是党员,但过去是和豪绅对立的,现在又经过改造,入了党,性质起了变化。他还谈到,由于王佐得到了改造,欢迎和拥护了我们,帮助我们在井冈山安下了家。根据这些情况,毛泽东同志认为王佐也不能杀,没有理由杀他。
王怀和龙超清以前是袁、王的对头,在会上,主张杀。毛泽东同志做了许多工作,反复强调执行“六大”的决议,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不应机械地执行。最后,会议决定不杀袁、王。为了更好地改造他们两人,决定将他们两人分开,让袁文才随部队向赣南、闽西进军。王佐留在井冈山,协助红五军守井冈山。会上也决定宁冈县委负责人之一的刘辉霄(土籍人,和袁文才合得来)。随部队走。”
按陈的描述,小会上,按中央政策如何处理“袁王”,军队和地方干部产生尖锐对立。
毛、朱、陈毅反对杀。站在军方的立场,当时强敌环伺、红军弱小,袁王武装是很好的助力,袁王部已编为红军,两人还先后入了党,应引为革命同志,不能简单再以“土匪”待之。且28年11月红四军开完六大,刚公开发了《告绿林兄弟书》,却又以“土匪”为由对袁王动手,岂非过河拆桥,失信于众?
王怀和龙超清等,从地方党委政府的角度看,袁王二人党的组织纪律淡薄,根本谈不上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红军只要继续与袁王的同盟,则湘赣边的地方政府工作、土地革命建设就得迁就二人的特殊性。因此,地方干部坚持,应遵从中央决议,彻底解决袁王问题。
当时,湘赣两省国军第三次“会剿”在即,打破“会剿”求存是第一位的任务,实在不宜搞什么内部整肃,反对派还是搁置争议,接受了德胜公一派的意见。
avatar
ywujun1969
23楼
@死磕阿里1 2018-10-31 19:49:40

65年三线小平同志的胆量不小啊!
-----------------------------
老邓这个人,做君子是真君子,做小人是做真小人,胸襟是够的。
avatar
ywujun1969
24楼
(八)“袁王事件”考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六大”文件有200页之多。常理,德胜公拿到文件后会提前翻阅一下,但很难全部细看。而其中《苏维埃政权的组织决议案》“对土匪的关系”一段,原文实在是太刺激,摘录部分如下:
“暴动前可以同他们联盟,暴动后则应解除其武装并消灭其领袖。与土匪或类似的团体联盟,仅在暴动前可以适应。暴动之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地镇压他们。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死灰复燃之必要的先决的前提。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坊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她们帮助暴动亦应如此。此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
对迷信半迷信的农民武装(如红枪会等)组织,要求采取:“夺取其群众,孤立其首领,并乘机改变之。”
抛开组织信仰,此节内容确有悖人伦常情,予人卸磨杀驴之嫌。德胜公会前无准备,读到此节感觉不妥,跳过不传达,属正解。之后,德胜公主持开小会,面临“抚、瞒、杀”三策可选。
很显然,大敌当前的情况下,“杀”无异于自杀,没有可行性,众人不会拎不清此点。这也是小会上两派人争议虽激烈,但能很快就“不杀”达成一致的基本原因。
一旦决定“不杀”,则待之以诚,抚之!这是德胜公当时唯一正确的做法。选择瞒的策略,只是暂时回避了矛盾,徒然为日后事漏埋下互不信任的“祸根”,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呀!
因此,小会开完后,正解德胜公应推动前委形成一个组织决议,然后大方地告知袁王“六大决议”内容(袁王都是党员,按党章规定,本身就有知情权),以及前委对此事的看法和组织决议:袁王已经不是土匪,而是经过考验的共产党员,是我们的好同志!。坦诚相待,将选择权主动交给袁王。两人如选择留,则指出其的不足,并要求他们今后用共产党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丑话说前头;两人如选择走,则走有走的方式条件,双方谈妥,好和好散。
因为,只要组织上不公开正式地摘掉袁王头顶的土匪嫌疑,则“六大”决议就始终是悬在二人头顶的一柄夺魂刀,随时都可能爆发,要了二人的命,这对袁王孰为不公。如想彻底收服袁王,德胜公这个堂堂正正的胸襟应该有。
根据当时的情况,直接摘掉袁王二人的“土匪帽子”并非很难。“柏路会议”时,袁王二人都担任着重要的党政军职务,袁王都是湘赣边特委委员,以及红四军军委委员,红四军三十二团正副团长;同时,袁文才还是湘赣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宁冈县委书记。情理上,党能把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二人,他们当然是经过了党组织考验的好同志。既然事实上,袁王已经是“党内”同志了,他们身上的缺点错误,就应该按党内同志间的方式坦诚地对待处理。
中央“六大”决议给了前委一把杀人剑,但如何使用,地方领袖有很大的自主裁量权。实际中, 德胜公没有执行中央决议,却最终选择了“瞒”的策略。
avatar
ywujun1969
25楼
@真相历史2015 2018-11-02 09:01:12
最近一直对楼主的民主很感兴趣,你一口一个民主,敢问在五六十年代你要啥样的民主?!封建贵族,个个分封吗?
呵呵,咱就是不理解,你的民主是谁上台?凭啥?这是你作为一个党员一直让我不解的疑问!!
-----------------------------
历来宗教也好,主义也好,发明人一旦仙逝,门徒鲜有不四分五裂的。
争论谁的“XX主义”是真,谁的是假,不会有结果。还看各国人民用脚投票吧。
其实,后来者都是”修正“。非要打别人的旗号行事,既不自信,也没出息。
煮酒贴,考辨析清历史大关节中的一些事实、尽可能还原一些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上,做些思辨,就够了吧。
我写的就只代表个人观点。
avatar
ywujun1969
26楼

@ywujun1969 2018-11-02 09:51:30
历来宗教也好,主义也好,发明人一旦仙逝,门徒鲜有不四分五裂的。
争论谁的“XX主义”是真,谁的是假,不会有结果。还看各国人民用脚投票吧。
其实,后来者都是”修正“。非要打别人的旗号行事,既不自信,也没出息。
煮酒贴,考辨析清历史大关节中的一些事实、尽可能还原一些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上,做些思辨,就够了吧。
我写的就只代表个人观点。
-----------------------------
@真相历史2015 2018-11-02 10:53:16
让我来解读一下你的这段话啊。呵呵。
第一段,你这是废话,实际上,在开始,分裂都是正常的,比如在毛思想下,老干们和正常老百姓的解读就不同,还有你一再盲目歌颂的彭,这点,不需要我解释了。
第二段,争论主义是真,有两个层面,第一,就是你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你是还想借这个皮的,这点你是真不知道么?多少次你都是云共产主义等等等,你是啥意思?很简单,毛理解的共产主义是错误的,只有你理解的才是......
-----------------------------
你与其要我回答,不如先把马恩的《共盟章程》和现实中的党章中规定的民主制度和相关的民主论述,拿出来,逐条对照。
avatar
ywujun1969
27楼

@ywujun1969 2018-11-02 10:58:04
你与其要我回答,不如先把马恩的《共盟章程》和现实中的党章中规定的民主制度和相关的民主论述,拿出来,逐条对照。
-----------------------------
@真相历史2015 2018-11-02 11:07:26
你说你吧,你都要用资本主义用脚投票来证明你的优越性了,你还好意思拿马列章程来扯淡?
马克思主义还说巴黎公社原则呢,你认为这事靠谱吗?你干么?
-----------------------------
你先预设了你对,别人是错的,那还讨论个啥?
老兄,社会科学领域,”绝对真理“存在吗?
avatar
ywujun1969
28楼
(九)“袁王事件”考
“爱父母胜过爱我的,不配做我门徒。 爱子女胜过爱我的,不配做我门徒。
为我献出生命者,能得到生命。”
《马太福音》
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内心世界最真实的写照。从德胜公大会上、小会后,都选择对“袁王”瞒的做法看,在德胜公内心,袁王是“特殊党员”,并未真把二人引为“同志”,完全地信任他们。
在对袁王的看法上,德胜公与特委其他人并无区别,差异只在对待袁王的具体方法上。德胜公是地方一把手,要对成事负责,客观上就必须更讲策略和实效。
毛朱彭陈等人和特委的龙王朱等人,投身革命前就不愁吃穿,他们在大革命失败后仍坚持革命不动摇,非为求个人荣华富贵,而是献身信仰。在具体工作中,大家虽有这样那样的分歧,但本质上却是“一类人”。德胜公等人追求和境界,与袁王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德胜公后来的成就看,其内心的“党员”标准,只比龙超清等人高,而不会低。
献身信仰是一种苦修,入者必超越凡俗,为真理随时准备牺牲。袁王都没这个觉悟,也无法约束世俗的欲望爱恨,这不是他们的错。袁王加入革命队伍,本意是抱团取暖,求利而已。他们对德胜公的革命武装有明显认识上的误解,袁王只看到,德胜公的队伍表明上成员主体是与他们一样的贫苦农民,就想当然地以为这也是一支农民“造反武装”,不过是领头人有本事、见过大世面而已。带着这个误解在革命队伍中混,或企图脚踏两只船,都足以“招死”。
在经济落后,民生凋敝的旧中国农村,袁王一类土匪武装司空见惯。土匪武装其成员多来自破产的周边贫农,这些破产贫苦农民为求生计,被迫铤而走险,结帮为匪与官府豪绅对抗。土匪武装通常选择官府治理的薄弱地带,作为自己的驻营地,这些地带要么是边缘蛮荒山区,要么是几省边界地区,天高皇帝远。官府认为其威胁不大,而讨伐成本高,一般选择无视或招安,要么因地跨几省边界,在出人出钱和责任问题上,互相推诿观望,难成合力进剿。
大革命失败后,我军残存的力量不得不远离中心城市和平原地区,撤退到偏远山区和边界坚持武装斗争。在这些地区,红军与当地绿林土匪武装发生交集不可避免。土匪武装的反官府性、贫民成分,对同样以贫苦农民为主体、被官府打压的中共部队有天然的同情,这是结盟的基础。
另一面,刚退入农村的红军在自己很弱小,没有稳固根据地的情况下,通过收编当地土匪武装或双方结盟,迅速壮大革命军队,站稳脚跟,几乎是必然的选择。但土匪武装毕竟与红军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武装,他们很难做到“服从纪律,听党指挥”。革命高潮时,跟着一起跑,形势严峻时,逃跑反水,当时是常态。因此,收编的土匪武装必须经过信仰和组织改造,以使其脱胎换骨,成为听党指挥的红军。
土匪武装“与红军共舞”,要么诚心接受彻底改造,要么被最终清洗出局,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在永新联席会议上,面对中央代表和特委,袁、王坚持改编后的地方武装必须由他们统领指挥,以至于拔枪相向的行为,无异于试图“枪指挥党”,已经突破了中共的底线。和平改编路不通,就只能武力改编。
逻辑上,红军领导人要“与狼共舞”,就必须知己知彼,必要的时候,需要比狼更狼性~
乱世中的领袖,天使与魔鬼两张面孔,通常他会教人做坏事,但睿智者,自己并不出手。
avatar
ywujun1969
29楼
@又到407 2018-11-06 08:48:52
你说的权利基础太弱是什么意思?政治素人?那川普这个素人很威风啊。
-----------------------------
“权利基础太弱”,是相对而言,看跟谁比。
他们要么能抓住群众,要么能抓住干部也行,要么能抓住枪杆子。
三样都一般般,就是基础太弱。
avatar
ywujun1969
30楼
简单讲:
改革实践,有效果,就是真理。
avatar
ywujun1969
31楼
单独讲德胜公有群众基础,老干们就没有群众基础了?这肯定不是事实。
各有各的群众基础吧。
avatar
ywujun1969
32楼
德胜公改革,最后人亡政息,从结局和效果看,只能说他搞得太超前,脱离了当时中国的现实,脱离了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文化历史现状。
老子下面这一句话,对期望“圣人出,天下治”的人而言,说的很深刻,很绝望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avatar
ywujun1969
33楼
呵呵,近代史,分析史料,梳理关系,就事论事,尽量不做道德评判好些吧。
否则,一开贴,不是开成批判会,就是开成追悼会。
avatar
ywujun1969
34楼
东西方集权制崩溃后,精英草根们都在寻找自己心中更理想的政体,以求世界大同。
假设存在:下、中、上三策。如果“完全集权制”是最糟糕的,现已存在的各色“民主”制,则也几可肯定对大多数国家而言,不是最好的制度选择。
民主制,笼而统之讲:就是一船人出发,没有船长。船往哪开,大家就吵,吵不出共识,就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所以,民主制作为集权制崩溃后的替代,是无可奈何的下策,但却不是最糟的选择,这一点已被19-20世纪东西方各国的政治实践一再证明。
avatar
ywujun1969
35楼
看一个政治人物,就是看他这个人,不要听的“主义”:他干了什么事,干的事留下了多少,留下的是好的多,还是坏的多。
在已经全球化的开放世界,东西方冷战也阻止不了这一点,德胜公团队建政后,最大的挑战是需要制度创新:简言之,至少要给出“中策”,体现出比西方民主制更优越的体制制度优势,长期竞争就是体制竞争。
avatar
ywujun1969
36楼
传统东西方政治“求治”,有两个基本思路:
一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谓“先富后治”,语出管子,采用此思路,则必强调放权于民间,开放市场,民富民强必是果,皇权官僚不创造物质财富呀。但毛病是怎么限制“资本”无限膨胀导致的社会不公和异化?
一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谓“先治后富”,语出孔子,采用此思路,则必然强调集权于上,而后厉行财富集中,思想集中”一元化“改造,很斗心中一个”私“字,则民贫民怯必是果。其毛病是怎么限制”权利“的无限膨胀导致的异化和社会不公?
映照下德胜公大药劲文革,德胜公的路子,接近管子,还是孔子?无论德胜公初心怎样,“先治后富”的实践改革碰壁了。
毫无疑问,走“先治后富”之路,必先要集权而后推动全民运动,此类社会改革成败,太依赖运动领导者团队的个人品德情操了。
当年进京,德胜公更应坚持不进”中南海“,而不是大谈”赶考“。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防微杜渐。或可有很大的可能。
avatar
ywujun1969
37楼
民主集中制,是一条中策,还是上策,这是一个问题,关键看对中国社会的疗效,也看能否真正贯彻到底。
因为曾经走样成了“集中制”呀。
avatar
ywujun1969
38楼
@真相历史2015 2018-11-07 09:52:49
从道理上来讲,村民自治是几乎不可能控制和组织农民开展各种重大基建工程的,尤其是水利工程!
可以说,没有公社化,就没有足够多的水利工程!这是合作社和高级社都无法保证的!....
-----------------------------
呵呵,按你的逻辑,中国古代就高不成水利建设了,国外没有公社化,就没有大型水利工程了。
国家收税,是干啥的。不就是干公共基础设施嘛。
avatar
ywujun1969
39楼
@真相历史2015 2018-11-07 11:37:16
1952年,军队中128万排长以上的军官,达到大学文化程度的人为2.14%,具有高中水平的占12%,有27.21%的人是文盲。
1950年3月,中央组织部长陆定一接见苏联驻华代办谢巴耶夫时通报材料:
当时华北有150万党员,其中130万是文盲或半文盲。在区委以上领导人员中,近50%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
中共准备用2-3年时间在党的基层干部中扫除文盲,用5年时间在一般党员中扫除文盲。
国家统计局数字:
1949年......
-----------------------------
没人说毛时代一无是处。
作为共产党人,普及教育,是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你跟大清朝比有什么意思。
但说不好听的,怎么评价输出的质量。
毛时代工业建设,科技文化建设,主要的精英骨干力量,却是民国培养的一批人,欧美留学回国的一批人。
江青1967的一个对北京造反派的公开讲话,讲其女儿李纳在学校一事:
“ 就拿我们的一个孩子来说,她在小学的时候,她说,我们有个教员讲,有一本什么《顿顿的静河》。误人子弟呵,是《静静的顿河》 。我说,你是不是要看这部书啊,她说“是呀,妈妈” 。”
《顿顿的静河》,这是当年的一个梗。
avatar
ywujun1969
40楼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