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2019夏:读书、看鱼、农村、遐思
avatar

2019夏:读书、看鱼、农村、遐思

吕家严
1楼
1。
avatar
吕家严
2楼
1、读书
读书犹如行走,从左到右,从右到中。
我在寻找答案。当然,我并没有找到答案。或者说本就没有答案,没有足迹。在《美国秩序的根基》中,我找到了一个基点。这个基点就是坚守自身值得坚守的品格。这品格它并不是形成于此时代,而是不间断地传承下来的。
基于现实的思考,翻了几本经管类的书。首先翻的是《天才的回声》,这本书像一部有温度、有质感的黑白纪录片,介绍了斯密、穆勒、马尔萨斯、李嘉图、马克思、马歇尔、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思想和经典理性。我深信我们深受政府经济政策和个人经济决策的影响。翻过此书后,有一种模糊的印象,一直以来,我们走的都是别人走过的路,断断续续的走。
“经济学家与政治哲学家之思想,无论对错,均有超出常人所想之影响力。其实统治世界者,或许仅仅是这些思想而已。自认为绝不受学理影响之务实者,往往不过为某已故经济学家之奴仆。秉政之狂人,自以为于冥冥之中得天授命,实则其妄想之远源,不过为数年前学界中某信笔胡言之徒……无论好坏,世上危险之物,始终为思想,而非既得利益。”凯恩斯这段话,我深以为然。
基于对这本书的兴趣,接下来翻开的是《货币大师》,此书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里,罗斯福总统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主张为指引,合理调动手中的政策工具,成功战胜了美国经济当时面临的最大威胁:通货紧缩。开启了一段史无前例的长久的经济繁荣时期。美国也在此时期一跃成为统领世界的超级强国。
读书总是希望在别人的历史中找寻自己的足迹。改开后,中国基本上是向西进。这是一个无疑的事实,以前我不明白。翻阅这类书籍后,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思维越来越清晰。摊开世界地图,不向西,我们又能向哪?邓小平曾说: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如果我们要进步,不向发达的国家看齐向谁看齐?
怀着探一探西方历史的想法,翻开了第三本书【英】卡尔.波兰尼著《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这书重点谈论的是欧洲文明从前工业化时代转型到工业化社会的历史巨变,以及伴随而来的思想、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政策的转变。改开后,中国所发生的历史巨变虽然与18~19世纪欧洲所发生的事在很多方面有根本区别,但所受的冲击力及所发生的巨变并不亚于当年的欧洲人。或者说西方以二百年走完的路程,在几代工业革命的作用下,我们压缩了周期。十几年前的时候,我在街巷与家庭主妇聊天,家庭主妇最大的愿望是自己也能和台湾没正式工作的人们一样,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也能有一份退休金。十几年过去了,那位家庭主妇的愿望实行了。她自己交社保,终于可拿到一份虽然不丰厚,但足于在小城糊口的退休金。十几年前这是可望不可及。这份薄薄的退休金保存这位家庭主妇在家庭中的尊严和独立自由性。
故此书中最令我好奇的是1795年发布的《斯皮纳姆兰法案》,具体内容:
当一加仑(重八磅十一盎司)用二等面粉做成的面包值一先令的时候,凡能劳动的贫民每星期应有三先令来供其自己的需要,不管他是以自己的劳动或其家属的劳动得来这笔钱,还是他从教区方面领到津贴。另外,为了养活妻子和家庭的成员,每人还应有一先令六便士。当一加仑面包值一先令六便士的时候,他自己每星期应有四先令,他的家属每人应有一先令十便士。以后就按此比例继续下去,每当面包价格涨一便士时,对他自己就增加三便士,对他各个家庭成员就增加一便士。积极的作用:是人道主义和平等主义的体现,是历史的进步。
承认了公民获得救济的权利,包含了日后“福利国家”的基本原则。
消极作用:把收入和家庭人口挂钩,体现农业社会的平均主义,挫伤劳动的积极性。扰乱了正常的劳动力市场。沿用教区救济,变相阻碍劳动力流动,延长小生产势力的寿命,不利于工业革命推进。
中国的历朝中有没有过福利社会,不知《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没有记载?这事我不知道。西方关于《斯皮纳姆兰法案》的争执也持续了四十来年。但值得肯定的是它为“福利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此书谈到的一个圈地运动,西方花的时期更长,以百年为计算单位。咱一直在城镇化,改开后城镇化进程加快了。咱城镇化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别人发展中遇到过、探讨过、相持过的。
《巨变》这书有许多句子甚喜欢,特摘录:
“今日最讽刺的例子便是,绝少有人会提倡开放(国际)劳工自由流动。那些先进工业国家总是向低度发展国家说教,指出保护主义与政府补贴的谬误;但它们更在意的是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不是开放自己的货物及劳务市场,而这些正是发展中国家较具竞争优势之处。
一个政府积极参与介入的经济体,绝对优于自律性市场。
国际金融并不是设计出来作为一个和平工具的。国际金融的动机是图利;要达到这个目的,它必然要和政府保持良好关系——而后者的目的是权力与征服。
这个图利动机所推动的机制,在效能上来说,只有历史上宗教狂热所激发出来的最剧烈暴乱可以与之比拟。
圈地运动曾经很贴切地被称为富人对抗穷人的革命。
管制与市场是同时成长的。
工业革命的智识源泉是社会科学而非自然科学,它把自然的力量变成被人类支配的力量。
导致沦落的起因并不是通常所假设之经济剥削,而是受害一方在文化上的瓦解。经济过程自然可以提供其毁灭的工县,而且经济上的劣势会使得弱者让步,但是导致这些灾变的直接原因并不是经济上的理由,而是该社会之制度上的致命创伤——这些制度是社会所赖以生存者。其结果是失去了自尊及品格,不论就个人或一个阶级而言都是如此,不论这个灾变是源自所谓的“文化冲突”还是一个社会内某一阶级的地位有所改变。
工业革命在半个世纪后出现于欧洲大陆。那里的工人并不是因为圈地运动而离乡背井的;而是由于高工资与城市生活的引诱,使得许多半农奴似的农业劳动者抛弃了庄园而移居到城市里去,他们在那里与传统的较下层的中产阶级合流,并且培养出一种城市的格调。
但是一旦商船与铁路建造的大投资计划完成了,整个大陆就开放了。
经济自由主义是与自由主义国家制结合在一起。
对商业保护的需要是由于货币供给在市场制度下是被组织起来的。事实上,现代的中央银行本质上是一种为了提供保护而发展出来的策略,没有这个保护,市场将会摧毁它自己的产物——所有的商业。
经济史显示,全国性市场的形成,并不是政府逐渐放松控制经济活动的结果。相反,市场乃是政府有意识且激烈干涉之后所产生的结果。
事实上,只有当一个国家拥有中央银行以控制其货币时,它才被认为是一个主权国家。
我们无法在一个经济体制中将自由与和平制度化,因经济的目的是制造利润与福利,而非和平与自由。若我们将来能得到这两者,我们就必须有意识的去维护它们;它们必须成为我们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也可能是当前全球努力争取和平与自由的真义。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个人不服从社会的权利必须获得制度性的保障。个人应能自由追随其良知行事,而不必担心在社会生活中会面临某种行政管理制度的干预力量。
任何社会若无公权力与强制性即不可能存在,或是在现实世界中力量变得无用。
在中古时代,乡村与贸易无缘。对抗农村交易与农村手工业的斗争,至少延续达七八百年之久。”
avatar
吕家严
3楼
这个帖子没有继续下去,是想起穆勒的《论自由》,不敢妄言,想了想还要去读以赛亚.伯林的《自由论》,这段时间一直在断断续续读《自由论》。无意中浏览到A兄以前的帖子,对社会现实,A兄和书友以前也探讨过。时间过去了约十多年,有些问题有些眉目,有些境况有所改善,凭心而论,进步是看的见的。当然也出现了些新的问题。
avatar
吕家严
4楼
想起自由,我就想起穆勒的《自由论》,穆勒的《自由论》读过,对于我这种读书少的人来说,读罢《自由论》自然是信服佩服,这时有个声音说,你应该再去读读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以赛亚.伯林的两种自由没读过。因此此段时间捧起伯林的《论自由》。应该说还是很有收获,他不是不认同穆勒的自由观点,(我个人的理解)而是在穆勒的自由论上进行了一个狐狸型的阐述和论述。伯林以“刺猬”指称那些对人类行为和历史持有整体的、统一的理论的思想家,而以“狐狸”指称那些信奉多样性的思想家,他们拒绝那种将人性服从于普遍野的冲动。伯林自己就属于狐狸型学者。穆勒以泰山压顶之势当仁不让属刺猬型学者。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和历史论著,还有浮于尘嚣的各种调调,可能世界是澄澈一片,可你看不清,看不透,不免有些慌乱。要变天吗?
我只想在西方人的著作中求得一点点解。为什么求于西,而不向古中国呢?个人觉得时代确实是在西进,这点无疑。
伯林在书中提出两种自由概念,一即谓消极自由,指免于他人干涉的自由。消极自由的根本内涵在于强调自由不可侵犯,自由是个人的自由而非社会群体的自由,自由不仅是精神的自由,更是行为的自由。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这种消极自由,实质上其目的在于保护处于弱者地位的公民不受他人、尤其是国家或其他权力组织的侵犯,必须保留一种任何权威以任何借口都不能侵犯的最小限度的自由,如宗教信仰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拥有财产的自由等,使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对独立自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必须维持最低限度的个人自由,才不至于贬抑或否定我们的本性”。正是从这个意义看,有人义将消极自由称为保护性自由。消极自由是所有政治自由和其他自由的聚础,在某种意义上把它作为权利的基础来看待。
二即所谓积极自由,就是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某事或选定做某事。“它与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关: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在这种意义上,积极自由是“去做……的自由”。积极自由主要来让主体成为自己主人的愿望:一个人的生活与选择,能够由他自己来决定,而不取决于任何外界的力量;成为他自己的意志,而不是别人意志的工具;成为主体,而不是他人行为的对象;自己做决定,而不是由别人决定。自由更意味着人们获得某种积极效果的能力、权力和机会,它所强调的重点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积极行动、积极参与和积极选择—积极自由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肯定人的个性。一个人,只有在他能够实现某种目的(不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还是与他人合作)时,方能感到自己享有自由、方能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伯林在论述积极自由时,非常详细,谈及到在积极自由的影响下的 和集权的产生。读到这里,我有些不乐观,观照现实,我们是积极自由。但紧接着出现了另一个声音,为什么积极自由又不可通向成功呢?德国是因国内矛盾,国耻、英国的衰落等原因。然后我继续阅读,在伯林论述《历史必然性》中,发现伯林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avatar
吕家严
5楼
“我们的状况是我们参考的唯一框架”“根据这种观点,在普遍的运动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支撑我们或他们立场的点,也没有一个静态的、最终能据以评价事物与人的绝对标准。”“每件事物都因为历史机器自身的推动而成为其现在的样子,也就是说,它们是受阶级、种族、文化、历史、理性、生命力、进步、时代精神这些东西推动的。”虽然西方理念以磐石之姿立于世界,但在伯林的这番论述中,却看出了另一种可能,即我们无法正确地判别和剖析历史,也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历史是时代的人质。如果把阅读面放得足够广阔,可以发现给予人类的思维,促使人类进步的理论总是在学人与学人的争辩中被证伪,或被现实证伪。那么对于未来的发展,都有在被推测的预期中向相反方向发展。对于伯林所言的积极的自由易走向 和集体主义。那存不存在这样的一种可能?积极自由在达到它所能起到的最大的作用中,又能克制住自己,在一定的框架内不对个体产生破坏性呢?按伯林狐狸型学者的思维,不是没有这种发展的可能。因为宇宙没有最终的真理,只有趋终的真理。因此不存在唯一的话语权和唯一绝对的标准,也不存在统一的模式。回到伯林的话“我们的状况是我们参考的唯一框架”,而能检验“我们的状况”的是靠脚来选择。紧接着回到波兰尼的话“但是一旦商船与铁路建造的大投资计划完成了,整个大陆就开放了。”如果“整个大陆就开放了。”那么意味着脚的选择有更多的自由,那么“我们的状况”意味着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得以适应、有生命力,以便更好地得以修整。
avatar
吕家严
6楼
接下来阅读的一本书是保罗.克鲁格曼著《兜售繁荣》。对这本书,我只能摘录,无法言说。
“每逢经济危机,寻找'复苏’和'繁荣’的良方,便成为那些'事后诸葛亮’的预言家欺世盗名的立身之本,而一些政府也经常病急乱投医,总是听信那些政策企家家兜售'繁荣’政策,试图借此走出经济低谷。然而,当'政策企业家’取代了真正的经济学教授,当庸俗的经济学偏方击败了严肃的经济学思想,当坏的经济学理论驱逐了好的经济学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又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经济学大师克鲁格曼以七十年代后的美国为样本,精辟分析了经济观点影响政策决策的过程,深刻揭露了其间所发生的种种怪象。”
【为了保护自己的位子,他们必须找到一个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答案,但至少能让足够多的选民相信,他们有能力挽救经济。
【本书要讲的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是如何相亙影响的:政治家如何寻找特定理论的经济学家,进而将其理论包装起来,用于政治目的;而经济学家又如何一力人提出特定的理论,一边努力将这些理论转化为政治力量。】
【一个主题是大家熟知的现象:意识形态潮流会周期性地左右摆动;另一个主题是:世上有两种“经济学家”,可以分别称为教授和“政策企业家”,不幸的是,政治家几乎总是更喜欢后一种“经济学家”。】
【一个大谜是,经济增长为何时快时慢,并存在国家间的差异。谁也不知道,为什么在1973年之前,美国的年均生产率增速能达到3%,而在那之后只有1%。总有一些“政策企业家”大言不惭地宣称,他们知道所有答案。】
【萧条、失控的通货膨胀、内战都能让一个国家变穷,只有生产率的增长能让一国变富。如果不发生什么大灾难,一国生活水平的年增速,几乎完全等同于生产率的年增速。】
【可见,对同样的数字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这教给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它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宣传家,无论是右派还是左派,几乎总能把经济增长数字包装起来,为他自己的论证服务。因此它也告诉我们,对于那些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人所做的统计分析,我们一定要保持怀疑。有人打趣说,忠于特定党派的分析者使用经济数据,就像醉汉使用路灯一样,不是用来照明,而只是用它来做个支撑。或者像英国首相狄斯雷利所说的,世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字。】
【影响经济潜在增长能力的最基本因素有两个:一是有能力的、乐于工作的工人的人数的增速,二是工人的平均生产率的增速。】
【一国要提高工人的生产率,有三条主要途径:提高企业资本的数量和质量;增加对私人经济具有支持作用的公共资本;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的质量。】
【“好年景”带给所有人大体相同的好处。1979年了后,一种新的情况出现了:收入增长在总体上变慢了,但具体人群的情况则出现了严重倾斜,高收入者的收入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等收入者,而最穷者的收入反而下降了。】
【中值收入却是一个反映普遍家庭生活状况的指标。把所有家庭按收入按高低排成一列,处于该列中间点上的那个家庭的收入,就是中值收入。假设人们的收入有了增加,但几乎所有的增加值都流到巨富手中。这会产生什么影响?回答是平均收入会上升,但中值收入不会。】
【可以说,货币主义在美国从来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美联储对它的皈依只是虚情假意。但在英国,真心诚意的货币主义者以极大的热忱将这一理论奉为经济运行的准则,结果却彻底失败了。看来米尔顿.弗里德曼一代理论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欧洲货币体系的成功不过是侥幸。该体系之所以能维持十年之久,不过是因为法国、意大利等大国、富国甘愿让一家外国央行来主宰它们的货币政策而已。这些国家之所以愿意这么做,是因为它们将控制通货膨胀列为第一要务,而德意志联邦银行素来有坚定反通货膨胀的名声。欧洲货币体系之所以能在十年里保持成功,唯一的原因是两个因素的巧合:首先,当时的欧洲各国领导人一心要控制通货膨胀率,而不大关心失业率;其次,当时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恰好L力拥有全欧最不容忍通货膨胀的央行。】
【在最初的几年里,房地产热潮掩盖了基础经济的衰落,但当这一趋势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形势便不可收拾了。1988年,就像动画片中的人物在走出悬崖四五步后才发现脚下踏空一样,马萨诸塞州的企业也仿佛是向下看了一眼基本面,便直线坠落了。到了1989年,该州的失业率已接近10%。】
【这就是新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看似极其不理性的市场状况,其实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与近乎完全理性的个体相亙作用的结果。】
avatar
吕家严
7楼
《兜售繁荣》这本书里,讲到政策经济家对经济的风向标影响。我也认为政策无论好坏确实对民众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一系列阅读中最后翻的一本书是乔·史塔威尔著《亚洲大趋势:中国和新兴经济体的未来》。书中提到:【东亚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成功的秘诀并不简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元素:实行精耕细作的家庭农业模式,制定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政策,同时还要对金融业实行密切监管,使其服务于上述两个领域的发展目标。这一秘诀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在一个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国家,人口的生产技能低,通过这一秘诀,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效用。因为劳动力的素质不会因为政府政策而立即出现转变,所以政府要操纵经济,推动经济不断前进并创造财富,利用这些财富去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新古典经济学家不喜欢对市场经济进行政治干预。他们声称,市场本质上是有效的,但历史表明,市场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制度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所说的那种原始社会中人们在森林旁边用浆果交换坚果,这中以物易物的行为不算市场行为。)1人为创造市场就意味着,在一个正常运作的社会中,市场都是在政治权力反复塑造下形成的。如果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没有剥夺地主的土地然后进行再分配,就不会有农业产出盈余,工业发展也就丧失了农业基础。如果不集中精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那么现代经济体中的数千万离开土地的农民就找不到用武之地。如果不采取金融压抑政策,就不可能为经济学习的过程提供资助。在上述所有情况中,要有所发展,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东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给经济学家传达出的一个信息就是,世界上并非只有一种经济学,至少有两种。第一种是类似于教育过程的发展经济学,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经济体的组成人员(最好是所有人员)需要获得必要的技术来同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手进行竞争。这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培育和保护,也需要竞争。第二种是适用于更高发展阶段的效率经济学。这个阶段需要国家减少干预,更多地放松管制,建立更加自由的市场,并更加密切地关注短期利润。这两类经济学适用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准确地界定这两个阶段之间的临界点。这是一个很困难,也很有趣的问题。经济学家们可以在这方面多做些有效的研究。】
【不幸的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效率论在全球经济理论争鸣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对经济发展进行诚实的讨论。虽然富裕国家需要考虑经济效率的问题,但不适用于贫穷国家。贫穷国家必须学会撒谎,一方面公开赞成富裕国家大肆赞扬的自由市场理论,另一方面则继续采取干预政策,先让自己变得富裕,然后再考虑效率问题。建议别人去撒谎往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这种情况下,这种建议是有必要的。另外一种做法就是像苏加诺、马哈蒂尔等人那样明确拒绝认可西方经济理论的主导权,并言辞激烈地抨击最主要的倡导者——美国,这不是明智之举,远不如效仿当年的朴正熙或当代的中国,发表公开声明,认可自由市场的重要性,然后悄悄地实行干预经济的举措。】【然而,关于哪种经济发展政策最合适的问题,两种观点都是有问题的。“二战”以来,一些国家把家庭农业模式、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政策和金融压抑政策结合在了一起,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富裕,这些国家肯定不愿意或无法认识到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这些国家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东亚的日本与韩国以及欧洲的意大利,2它们一直顶着外界的阻力,不愿放松对经济的管制,即便经济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并需要放松管制的时候,它们也没有放松。韩国则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失时机的干预下才放松了管制,如果没有危机,没有适时的外界干预,韩国也不会推行这类改革。如果当时政策不改变,当代日本或意大利的经济肯定会陷入僵化状态。】
这本书主要分析亚洲一些国家的发展。重点分析了韩国、日本、台湾、中国。在谈到中国时,它提出一个现象:即中国农村的发展相比韩、日、台的农村要落后很多,城乡差距大。然后作者也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个人觉得非常在理。
avatar
吕家严
8楼
【然而,如果认为中国农民因为农业产出高增而过上了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生活,那就错了。家庭农业模式帮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刺激了农村地区对工业和服务业的需求,促进了农村地区制造类和服务类企业的发展,但农民在发展进程中付出了很大的牺牲。中共的党员构成中,农民比重越来越小。中国在促进城乡平等上的工作力度逊于“二战”后的日本和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头10年的中叶,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而中国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全国基尼系数从略高于0.3(与东北亚地区持平)提高到了0.45左右(与东南亚地区持平)。今天,中国农村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不及城市地区的1/3,而东北亚国家处于类似发展阶段时,城乡收入差不多处于同一水平。12】
【这一巨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财政及税收政策取向。随着城市经济腾飞,中央政府在长时期内并没有像东北亚国家那样给农民提供补贴,而是任由地方政府对农民征收苛重的税费。农民需要自己承担就医费用和子女就学费用,还不得不从事强迫性的劳役等等。(在中国,大部分福利与服务都是由地方政府资助、管理的。)在邓江时代,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但国家财政政策也越来越偏向城市。从2001年开始,中国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款而放弃了大部分农业保护措施。】
【到2003年胡之际,农村地区的不稳定局面越来越严重。上任伊始,胡就呼吁建立和谐社会,这一呼吁的一个根本元素就是承诺弥合城乡差距。令人惊讶的是,在提出这个理念时,他使用的措辞和日本、韩国的决策者在为补贴农民辩护时使用的措辞是一样的。2005年,胡锦涛在一次主旨讲话中提出中国已经从“农业支持工业”的第一个发展阶段过渡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第二个发展阶段。13】
【从2006年开始,中央政府开始禁止地方政府对农民征收苛重的税费,加大对农业投入要素的补贴,并实行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政策。2008年,中国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启动了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都投向了农业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修建了很多铁路、公路、学校和医院。中国还实行了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费的改革。正是得益于这些改变,2006年到2011年这段时间可能是中国农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没有进一步扩大,但仍然维持在3倍差距的水平。中国对收入差距的容忍度远远高出日本、韩国。更加具体地讲,中国农民与东北亚国家农民的一个关键差别在于,中国农民不享有土地的所有权。出现这一局面的历史原因在于中国1978年重新实行家庭农业模式的过程是一个偶然事件,当时分给农户的土地原本属于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设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为中央政府从来没有打算恢复土地私有制,所以从来没有对农业用地的所有权归属进行重新设计,没有把分给农户的土地定性为私有财产,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有限的使用权。1984年,中国政府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后来,到1998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2007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给予农民在土地承包期满之后可继续承包。】
【中国可能会禁止把农业用地用于商业化农业,但除非地方政府融资的问题得以解决,不然地方政府肯定会继续通过财政政策去压榨农民,压榨给父母汇钱的农民子女。长期以来,中国农民承受了太多的苦难,遭到了太多的不公。近代以来,正是有了农民的支持,才有了建立新中国的胜利。“二战”结束后到1956年实行农业集体化之间的这个时期,农民自力更生,农业产出出现了短暂的增长,这个黄金时期至今仍然深深地铭刻在老一辈中国人的脑海中。在毛时代,农民遭遇了多次灾难,后来到20世纪80年代,农民又大幅提高了农业产出,将这个国家从崩溃的边缘救了回来。同时,这个时代的农村地区还孕育了当代中国一些最具竞争力的大企业,包括中国越野车制造商、当代汽车出口大户——长城汽车、汽车零部件的主流制造商——万向集团、顶尖的饮料制造商——娃哈哈集团,以及因注重环保而著称的空调制造商——远大集团。这些大企业最初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农村地区蓬勃兴起的。18】
【说句公道的话,中国太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太多,中国政府不可能像中国台湾和韩国那样迅速地创造出足够的非农就业岗位来安置他们。今后中国的劳动力数量会逐步萎缩,因此农村劳动力会有更大的工资议价能力。但从1978年到现在,一个仍然存在的事实是,中国大陆仍然没有像台湾地区、日本、韩国那样优先考虑农村人口的福利。】
avatar
吕家严
9楼
2、看鱼
弄渔塘,肯定是想挣钱。结果一言难尽。
有人说“要想农民地里长黄金,城里地里早长钻石了。”历时三年,确实是此理。在今年初走访了小城多处农庄。眼见为实,纯靠农庄维持运转几乎是不可能。大多存在圈地、运作之嫌。遂不再指望渔塘挣钱。
夏季高温是鱼快速生长期。渔塘三围是村庄,村庄里多是鄱阳湖畔弄渔好手。现内湖多数承包出去,于是一些村民成了窃鱼好手。没法,只得傍晚下乡看鱼。
夏天小城杂务多。有时晚八、九点钟才驱车下乡。到村庄约十点左右,村人早已熄灯歇息。没月光的夜晚一片漆黑,蓬蒿影影绰绰。打开车门,深夜的夏风吹来,有乡间的凉意;抬头望天,星星明亮稀疏地嵌着。自漠河回来后,再望小城村庄的夜幕,星辰不变,北斗依然在正当头,叹宇宙之渺远,人类之渺小。黑夜里看不清路,高低不平地趟着,径道中有斜插的柴草擦肩而往。来到自家屋,拧开门,拿了电筒,拿了狗吃的食,拿了钥匙,握了水杯,关上门,向湖边走去。
屋前是几千亩的内湖,隔着黑魆魆的湖面,湖对岸是另一个乡镇的人家,还有稀落的几盏灯光亮着,看上去很温柔。沿着湖边走,一边是湖,一边是村屋。屋的空调滴水管滴下的水泥板湿漉,淌着水渍,上面蹲了一只大蛤蟆,张开口,伸着舌,歇凉。没硬化的地里,暑气明显阴凉些。继续往前走,内湖湖浪拍打着内侧的泥坝。这个泥坝是去年年末我填的,末填之前,这是一个向里突出的水凹,夏季涨水是走不到对岸的。听见浪拍泥坝的声音,有些心痛,又要被浪刷走多少泥土,今年一定要护坡。
走到自家的渔塘旁,拿钥匙开系在渔塘电线杆上的塑料船,上船,划上塘中间去。有几日特意仔细观察了,除了蚊蚋,萤火虫很少见,几乎没有;听不到雄性青蛙高亢有力的鸣叫,偶而“呱”声突起都没有,只有窸窸窣窣,分辨不出昆虫的无气力无声势的混合声息。除了热,不像夏夜的湖畔。
未近坝面,湖中屋的狗就大声吠叫,看清知是主人来,摔摔尾巴扭怩着不吠了,口里呓语般撒娇。
用电筒照湖,可看到鲦鱼穿梭,不禁担心,里面养了鳜鱼,怎么还有这么多小鲦鱼,难道鳜鱼没活?
avatar
吕家严
10楼
夜色深,船在水中划行,环视四周漆黑魍魉,全无惧怕。船慢慢靠近水中屋,系好船,登屋。两条黑狗撒欢儿窜来,在腿上摩挲。黑暗中蹑手蹑脚在甲板上走着,提防踩着甲板上的狗屎。进得屋,开灯,放下物品,开始工作。
清洗狗盆,喂狗食,清扫狗屎,从水中吊水冲刷甲板面。打开饲料机,准备上饲料。
一袋饲料一百斤,拆开,用桶勺。需放二袋,放饲料约摸用时二十多分钟。湖边从渔塘里挖掘出的塘泥上种了黑麦草,草势茂盛。一直没请到合适的人手帮忙看鱼割草。工钱低,请的大多是老弱,做不了多少事。工钱高不划算,三年都没收成,还是投钱。只得空暇时早点下乡,割上几担,投入湖中。鱼喜草甚于饲料。
深入农耕中,才真正体会到农业是一个劳动密集性精耕细作活。起初弄渔塘,村里农业好把式说,嗯,保一家的生活不成问题。后细问,究竟一年收成有多少?先前承包的老哥说,你以为能挣很多钱,像我以前那样割草不买饲料,一门心思扑在上面,一年顶多顶多N元。当下大惊,不信。现在已侍弄了两年,N元都没看到,信了。天涯有侍弄农业的涯友相互交流,问此地距省会城市多远?答曰:汽车三四个小时的路途。涯友在渝山区搞养殖业,距渝城近,可直供渝城有机生态农产品。涯友说,太远了。渔塘不仅距省会城市远,距小城也有二十多里,小城人来此垂钓者都不多,或许是没广而告之。
上完饲料,坐在甲板上的木沙发上歇息,两条黑狗撒欢儿撕在一团闹腾。水面时有鱼扑腾跳跃。想起张岱《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渔塘中唯湖中屋一幢,黑狗两条,甲板一人。有时浮出怪异的想法,湖中屋悬于湖面,如果沉了呢?当然不会,只是胡思。
有时又想,抛弃渔塘挣钱的念头,专心侍弄,这确是一处隐居地。坝面已整平,有三车道宽,去年种的水杉活了二十多棵。今年继续在坝面种上垂柳及其他果树,七八年后,坝面绿树成荫、瓜果飘香,在塘边垂钓,在果树下穿行,岂不美哉?心态愈来愈平和,如果不弄渔塘,自己断不会下乡,也少了与土地亲近的理由,如此清新的空气又怎是城里有的呢?又怎能体验到这种万般放下的万籁幽静呢?
在甲板上歇凉了,身上的汗住了,起身去屋内休息。
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屋内大亮,坝那边大湖的天空云霞旖旎,青、蓝、红、金等各色交织,太阳一点一点地抬头,起初温柔,逐次热烈,其他各色渐散,只余红、金。满室通亮红光照壁,遂起床,凭栏小憩,望会湖中鱼游弋,即后划船回岸。
七旬多的村民在地里或锄草或担水或摘蔬果。一路招呼,“湖里有蚊子么?”“还好,蚊子不多。”
“养个么鱼,弄的里个辛苦。”“还行,不辛苦”养鱼人笑笑回答。
走到停车处,偶有要去小城的一二村民在此候着。“搭我到街上去。”于是一道上车,驱车返小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