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政治斗争中的知识分子命运——《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avatar

政治斗争中的知识分子命运——《往事并不如烟》读后感

海北棕榈树
1楼
《往事并不如烟》的作者章诒和,是新中国“头号大右派”也是迄今为止还没有被平反的五个中央级右派章伯钧的小女儿。因为身份特殊,所以还是得单独提一下。《往事并不如烟》一开始读起来就让我产生非常强烈的阅读快感,语言华丽,大人物的生平轶事通过“我”的视角呈现出来却又平易近人,再拔高一些,还可以了解那个特殊时代的很多内幕。这些内幕,不要说我之前不可能接触到,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也未必有机会知道得更多。更何况,书中提到的那些人个个都是大右派,特别是罗隆基和储安平同为尚未被平反的中央级右派,我想,在公开的文献里应该很难再看到关于那些人的哪怕是稍微客观一点的评价,更别提他们曾经的贡献或者是辉煌了。从这一点来说,应该感谢章诒和,她让我知道了那么多之前闻所未闻的名字,而这些名字的背后是一段段熠熠生辉历史。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内心一直保持着敬畏,章诒和笔下的人物很多都是造时势之人,他们最终的悲剧命运似乎只能用成王败寇来解释,然而,我并不想完全认可这个解释,因为我认可他们的价值。
之前看过郑念的《上海生死劫》,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不自觉地将两本书作对比。事实上,这并不怎么科学。因为《上》是郑念的个人回忆录,主要是回忆自己在“文革”开始后的变故;而《往》则是章诒和回忆他人(虽然这中间也不在少数地与作者本人的经历发生关联)的片断;此外,两本书的时间节点也不同,《往》里绝大多数人的命运转折发生在1957年“反右”后,“文革”反倒提及不多,因为作者本人那时候也经历着牢狱之灾。但两本书都能让人了解到在那个特殊的疯狂的年代,资本者和上层知识分子由天上到地狱的巨变,也让我无法不感慨个人命运在时代大潮的起伏中是多么地微不足道。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总涌起无限的悲凉和荒唐之感。政治斗争的残酷可见一斑。张老师曾不止一次提到,中国的老百姓不清楚“国家”和“政府”是有区别的。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可悲的事实。一场领袖个人主导的政治闹剧给中国当代文明的各个方面都造成永远不可逆的巨大伤害,我只要想起,就心痛不已。然而,“文革”过去几十年,哪怕官方都给出了姿态,我还听到这样的声音『都说「文革」错了,我觉得「文革」也没错,那个年代,就必须那样搞,要不然有些人都要反了天了!』。我想说,也许共产党的政权在当时是需要『反右』、甚至是『文革』,然而,国家未必需要,老百姓也未必需要。
坦白地说,在看《往》的这段时间里,我的想法经常摇摆不定,我总是处于不断地怀疑中——怀疑历史、质疑自己。这是有缘由的,因为在此同时,我追看美国的政治热剧《纸牌屋》。《纸牌屋》让我看到了政治的肮脏和政客的肮脏。看《纸牌屋》之前,我对章诒和笔下的人物,更多地是同情,看过之后,我的认识改变了很多。我想到,章伯钧们,本质就是政客(当然,其中也有只是社会名流的。)。当权者用他们,他们就是春风得意的官员,不用他们,他们便可能是苦闷压抑不得志的受害者。所谓政治理想、坚定的信仰,真未必那么崇高,如果那看起来显得崇高,很大程度上也许因为是在章诒和的笔下(我得声明一点,我这么评价他们,一丁点儿都不表明我对他们人品的怀疑,我相信这些人大都是品性高洁的人。),而章诒和是章伯钧的女儿。说白了,政治根本就不是我等小民有资格妄议的,而政客的命运其实也不是我等小民可以随意感慨的。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在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里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于《往》或者《纸牌屋》来说,我想作一个改动的总结“兴,政客天下;亡,政客天下”。如果还阅读到类似于《往》或者《上》这样的书,我可以预见自己还是会悲哀,还是会心痛。然而,这一定不是因为那些个人的命运,而是因为我在意自己的国家,我爱中国。
avatar
海北棕榈树
2楼
@xixiange1963 1楼 2017-03-14 17:37:00
这本书的影响很大,剥开了特定时期政治生活的一些真相。
—————————————————
是的!
avatar
海北棕榈树
3楼
@南山散人2017 3楼 2017-03-14 18:54:00
章诒和女士.的<<往事並不如烟》和<<伶人往事>>写得非常好,语言生动有趣味,她笔下的人物都是高官高智,但生活中如一般百姓一样也有喜怒哀乐。她的这两本书是洛阳纸贵,市面上难见,偶见至少七十元一本。沒经毛时代的人不一定看得懂。
—————————————————
对那个时代感兴趣就可能懂。这本书已经买不到了,不过可以找电子版。
avatar
海北棕榈树
4楼
@亭亭玉立一派 7楼 2017-03-15 14:40:00
章的书看几本后,总的感觉是怨气浓了点。
—————————————————
我和你有相似的感受。??
avatar
海北棕榈树
5楼
@亭亭玉立一派 2017-03-15 14:40:48
章的书看几本后,总的感觉是怨气浓了点。
—————————————————
@yangjianzhong 8楼 2017-03-15 14:52:00
几十年的冤屈在心,想想你自己?她已经成为敏感词!
—————————————————
恩,关于这一点,我们的确无法对当事人感同身受。不过,如果看过郑念的《上海生死劫》,也许你会有不同的看法。??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