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中国第一教师”反补课英雄肖兵怒批伪概念“学渣”成热词,须禁!
avatar

“中国第一教师”反补课英雄肖兵怒批伪概念“学渣”成热词,须禁!

肖兵太极拳
1楼
“中国第一教师”反补课英雄肖兵怒批伪概念“学渣”成热词,须禁!
“中国第一教师”反补课英雄肖兵发言(13923164658):
一、我50多岁人“研究教育30多年了”(十几年来都每天看十几份报纸),从来没有留意过这个词,自己也没有写过一次这个词,今天也是第一次在微信和这个帖子“打字”这个词!很寒心“造词,语言腐败”……到底谁把这个词在这几天突然放大了百倍?众说不清的伪概念必然导致“伪命题、伪讨论”,如前几年的高校自主招生面试的“神题”、“烧脑题”说法……
二、我一直自诩“中国教育最批评者”因为爱和深度研究中国教育!这几天突然看到如“东亚病夫”般,令中国教育自取其辱的“学渣”伪概念成为了热词,尤其主流媒体也发文及转载无数……故,不得不在此发言也“一如既往”不怕屡败屡战:如果“学渣”不是伪概念,是不是如中小学生的近视率,算一算每个中国中小学的“学渣率”是多少?哪个校长、老师敢公开承认自己学校有“学渣”,哪个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被人说是“学渣”?……
三、有的自媒体文章胡乱写“学渣”不是什么大事,但主流媒体就这几天“疯狂了”:好像“减负=制造学渣”被多多引用(https://www.baidu.com/s?word=%E5%87%8F%E8%B4%9F%3D%E5%88%B6%E9%80%A0%E5%AD%A6%E6%B8%A3&tn=98012088_4_dg&ch=12&lm=-1&ssl_s=2&ssl_c=ssl1_16e27779779&prec=0)…………
最后,想起了多年前我曾经追查所谓中小学“优质学位”伪概念(许多报道一般说:某地建好了几所新学校就说“多了几万个优质学位”)最早在哪些主流媒体出现的?是吧“伪概念必然带来伪命题、伪讨论”:那这几万“优质学位”中又有几个“学渣”呢?现在,由于国家成功净化一些词汇,说“屌丝”的人已经不多了,而“学渣”能不能禁成功呢?
————---------------------------——————————————
“南京家长已疯”,减负就等于制造学渣?
发布时间:10-2917:3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719723477536262&wfr=spider&for=pc
新京报社官方帐号
.
“来啊,一起做学渣啊”……今天,一篇名为“南京家长已疯”的网文,在不少南京家长的朋友圈里刷屏,也引发网友热议。
在文中,作者声情并茂地“描述”起了南京正在推进的减负政策的效果:“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抵制花里胡哨的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之后由此感慨道: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减负=制造学渣”,无疑是个极富煽动性的结论。这是把教育部门和家长完全摆在了对立的位置上,也是“唯成绩论”的借壳出街。循着这番论调,题海战术与参加培训“军备竞赛”才是对学生负责。这也让人想起前几天一群学生打出的标语——“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
这样夸大负外部性进而对减负污名的说法,不过是拿应试教育的高压学习标准来衡量当前减负,也是教育焦虑的产物。从逻辑上讲,这根本就站不住脚。
在当下的教育领域,“剧场效应”一直存在——在剧场中,前排的人站起来看戏,没有人叫他坐下来,后排的人也跟着站起来看戏,结果所有人都站着看完戏。在孩子学习上的主动加压,就是这样:你给孩子请家教我也请,你送孩子上培训班我也送,最终学生负担只能在“囚徒效应”中不断加重。
▲影视截图
要维持剧场秩序,就该有“执勤人员”。治理教育剧场效应,就需要教育部门依法治教,严格落实减负政策,保护地方教育生态。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业负担,给孩子发展个性、兴趣的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是减负的价值所在。从这个角度上说,地方教育部门严格执行减负规定,也是依法治教,没什么不妥。
但当剧场上观众都站着的时候,说服人们坐下尤为困难。在减负问题上,家长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一地减负且执行很严,而其他地方继续加码,自家孩子就要吃亏。“减负=制造学渣”论调,就来自“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学业竞争,谁真减负,谁就输了。因此,整个江苏省的高考压力不减,“一枝独秀”很可能引来民意反弹,使得减负举措半路而返。
从当前的教育生态看,个别地区纵容学校违规办学,如超前教学、提前教学、利用节假日补课,会劣币逐良币,带动整个地区的违规办学。因此,南京此番严格减负值得肯定,但要持续下去,需要的是省级层面的一致行动,对那些不严格依法治教的地方教育部门,要依法追究责任,当所有地区都严格规范办学,当所有人都不用被拽入应考“军备竞赛”,家长的“公平焦虑”才能更好地缓解。
从根本上说,“减负=制造学渣”的观念背后,连着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差。在“每分必争”的升学竞争中,家长很难不关注孩子的分数,也很难关注分数之外的其他素质发展。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升学评价中的唯分数论,才能引导家长走出育儿误区,这也是我国当前给学生减负的关键所在。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孟然 校对 柳宝庆
avatar
肖兵太极拳
2楼
这个真正的教育学者,有担当!
————---------------------------------————————
抓好落实才能为学生真减负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11-01 09:44
http://guancha.gmw.cn/2019-11/01/content_33284594.htm
作者:王凯 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控家庭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并特别提出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惩戒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该方案虽仍在征求意见中,却已牵动众人之心:浙江省此次减负能否掀起新一轮的减负潮?能否结合地域特色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减负之路?
作为教育研究者,不能仅仅持观望态度,还要结合时代背景思考和分析未来的减负发展。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背景下,浙江省的减负方案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这是浙江省在新的基础教育布局下对于学生减负工作的新尝试。2019年上半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的出台,国家完成了新的一轮基础教育的整体政策布局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基础教育今后发展的首要命题。在以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导向的改革中如何推进学生减负工作,成为当前各地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浙江省的减负方案提出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深层原因是“五唯”观念的根深蒂固,是升学观、就业观、录用观的扭曲,以及来自社会压力、家长焦虑的层层传导,这一判断符合现实并与国家教育政策布局相一致。另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两个坚决”,一是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二是坚决治理校外违规培训和竞赛行为,这被认为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后的更严要求,浙江减负方案与此一脉相承,更加明确地着力解决“三多三少”即作业多、培训多、竞赛多,睡眠少、锻炼少、实践少等问题,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和过于功利化的教育观。
另一方面,浙江省减负方案在可操作性上通过明确数字进行界定,对于改变以往难以量化、不易落实的局面会起到积极作用。中小学生减负一直是令人颇感沉重的话题,政策频出却效果不彰,背后则是学生减负涉及社会、家庭、学校、培训机构、学生、教师等众多因素。加上很多政策条款只是质性的描述,缺乏明确的量化界定,各种减负政策因而常常折戟在逐层的落实中。为了增加可操作性,浙江省的方案除了小学生、初中生晚上作业的时限外,还明确了几组数据,如要求中小学校建立的班级家长微信群或QQ群等,由班主任统一管理,每班不超过一个;明确学生作息时间,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相冲突,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点30分。一组组数字相当于为一项项减负任务确定了底线。
在新的改革形势下,浙江省在减负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值得点赞,但也要认识到,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凝聚了全民共识,但在现实中依然任重道远。减负能否有效落地,关键不在于出台减负文件的频度,也不在于造多大声势,而是能不能坚守底线思维,将明确的政策转化成不打折扣的行为,毕竟真落实才是减负的不二法门。(王凯)
avatar
肖兵太极拳
3楼
有数据说中国有几千万抑郁者,多少是孩子或孩子的家长呢?
avatar
肖兵太极拳
4楼
赞中国青年报的伟大报道《高中到底上几年》剑指全国高中校长违规集体补课
“中国第一教师”反补课英雄肖兵发言(13923164658):
中国青年报《高中到底上几年》(附1)这篇伟大报道恰恰在“10.28中国之治”当天见报令我欣喜若狂,因为这也是“反补课”的伟大报道呀(教育部“禁补令”的底线就是不得破坏正常教学秩序即不得上新课赶进度)!本来寄希望这个报道开启“中国教育之治”(我虽然长达十六年了“反补课”屡败屡战,却一直认为“反补课胜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起点,即必须回到正常教学秩序),叹敢回应此报道者太少,远不如近十天的“减负=制造学渣”恶炒爆红……当然,连中国青年报也要“明知故问”,而牛轰轰的莫言也要“迂回揭露”即前几年在全国两会屡屡引发热议“莫言的缩短学制提案”,风险大吗:
实际上揭露、剑指的就是全国人民都心知肚明的法不责众“全国高中校长们都长期违规集体补课、赶进度”的极其无耻的魔幻现实(近期极高调的“妄想全国高中都向它学习”的衡水中学既是全国高中之一,也就同理“一票否决”了!这是我一直懒得批判衡水中学的原因)……怎么办?全中国的高三将永远“高三全年时间只是复习、炒冷饭”下去吗?天涯论坛的网友们都知道我一直锁定“全国高中校长们都长期违规集体补课、赶进度”无怨无悔,虽败犹荣!
“高中教育”到底重不重要?哈哈,这两天突然爆红的“原教育厅长网红”张志勇教授(附2)竟然有了最精彩研究,也算对我的最应景回应!
-------------------------------------——————————————————-------------
附1:
高中到底上几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
发布时间:10-28 03:50中国青年报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8578310634804720&wfr=spider&for=pc
高三学生。视觉中国供图
早7点上早自习,晚10点下晚自习,一天学习超过12个小时。全国各地几乎所有高三学生进入高考“备战”状态,而高二的学生有的进入了最后半年的课程学习。
1031万,是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多方压力下,高中教育的促进功能让位于选拔功能,高二完成高中教学任务,高三成为复习应考的阶段早已成为一种常态。
我国近代学制始于“壬寅”学制。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几经变化,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恢复了“六三三”学制。此后,高中学制基本稳定在三年。据媒体报道,四川、河北等部分学校探索实行“二四学制”,即初中两年高中4年。
那么高中到底上几年?目前成了一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首席教授劳凯声认为,“高中教育的问题不在于读几年,关键在于根据学制合理安排、落实课程和教学内容。”
高三末年每天都一样
暑假过后,安徽界首第一中学毕业的赵龙成了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一新生。他形容自己像是读了两年高中,因为高中最后一年都在复习。
“5点40分起床,6点40分上早自习,8点上课,上下午各4节课,晚上10点下晚自习。每两周只能休息周日一上午。”这是赵龙的高三时间表,也是很多高三学生的作息表。广西来宾市第一中学高三学生胡敏感觉:“每天过得都一样。”
高三频繁的各类考试让赵龙记忆犹新,每天都有随堂考,一周一次分班考。日复一日做题、考试,让赵龙烦透了写作文。采访时,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他都会停顿一下,说:“好像一道作文题。”
他想了一个办法逃避写作文。语文随堂考试时,老师会让组长收齐卷子交到办公室,批改后,再由组长统计分数。赵龙是组长,他利用职务之便,把自己没写作文的卷子抽出来,再随便给自己登记个分数。
其实,赵龙的高三从高二暑假就开始了。在他的记忆里,暑假不过是班里老师换一个地方接着上课罢了,“说是自愿,其实也算强迫”。《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学年11周假期,但实际上,暑假只放了两周。
高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宇,从未想过自己的高中生活,会有一段当“逃兵”的经历。
刘宇在河南孟津县第一高级中学成绩拔尖。2018年8月初,班主任通知他和班里另外两名同学到衡水中学参加选拔考试,考试通过的话,高三能在衡中学习,高考再回到原籍地参加。班主任说,学校付出了很大代价,让他们回去和家长商量一下。“父母特别支持”,刘宇说大家都想去衡中,我也不例外,“进了衡中,相当于一只脚踏入了清华北大”。
2018年8月底,刘宇和同校12名“尖子生”,来到衡中参加考试。“人很多,是和复读生一起考”。通过选拔考试的他,还没来得及想清楚,就在老师和家长的“怂恿”下,匆匆忙忙地报名缴费。
“课间没一个人说话。”刘宇到教室的第一天,就被吓到了,一个班级100多名学生,从黑板到最后一排,密密麻麻都是人,压抑的气氛包裹着他。他想起之前,课间同学聊天打闹,体育课一起做游戏的画面。他心头一酸,决定离开。
刘宇回到河南后,发现学校也开始采用“衡水模式”,他只能无奈适应。对于一年半的复习,他有自己的看法:第一遍比较粗略,主要是熟悉教材;第二遍对接高考,重点梳理。“挺合理的,不能学完直接高考吧”。
“如果教育改革,考试成绩只占很小一部分,(学校)教你动手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综合能力,肯定是好的资源赶不上大城市。”刘宇说自己的同学都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老师口中说的“高考改变命运”。
从一年备考到两年备考
基础教育的“末年”成为“复习年”,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现实。在高三全年复习的背后,是高中前两年赶、抢、拼教学进度。3年的课程,被压缩为两年,甚至是一年半。在教学“超速”开车的路上,有些学生被落下,只能一路陪跑。
王佳是江西省萍乡市萍中附属学校的高二学生,刚刚过去的暑假她一直在上网课,这不是老师要求,是她主动报名,为了“补上荒废的课程”。
她反思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有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也有老师抢赶教学进度、讲得太快,“有几个学生跟得上老师,并不代表全班同学都跟上了”。
很多和王佳一样的学生反映,高一高二学习的知识不扎实,“高三复习的时候感觉课本就像新学的一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毕业的赵甜妤回忆起高中,“学不会、考不好”像是两块大石头压在她的身上、心里。每次成绩出来,她都抱着试卷大叫着“不学了,不学了”。可是,哭闹过后,她还是得擦干眼泪,把扔了的书捡回来,接着学。她说:“学习需要兴趣,短短的3年时间,在一堆自己并不是都喜欢的科目里,学了大量东西。”她觉得,学会了就是学习的意义。
张明觉得自己和前段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的方一凡很像:成绩不好,喜欢唱歌跳舞。从小就喜欢表演的他,演过两部微电影,还出演过很多话剧小品。表演可以满足张明的很多想法,“我很享受表演的过程,镜头下另一种人生的感觉”。
因为热爱表演,张明想选择艺考这条路,但他没想到家长和学校成为他逐梦路上的“绊脚石”。他所上的广东佛山南海区石门中学,是南海区最好的中学。“高三不开设音乐课”,他曾和老师反映过,但老师告诉他学校不支持艺考,也无法提供任何帮助和指导。张明的父亲也投了反对票,“学艺术不现实,毕业找不到好工作”。
热爱自由的张明觉得自己被高考的框架束缚住了。对于几近一年半的复习,张明评价说:“复习说好听点是历练和提升,说难听点就是靠意志坚持下来的空白格。”
学校被夹在中间
对于为了强化学生应试能力,压缩教学时间、拉长复习时间的教学方式,老师们持有多种看法,有认同,也有无奈。
侯盛欣是河南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她认为有利有弊:“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更多重视知识本体,忽略了考察学生的能力。”她举例,比如高中英语,现在很多地方学的还是哑巴英语;再比如地理,需要学生走出去,了解实际,和生活接轨,而不是单一地学习书本知识。
“压缩教学时间本身就减少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的有效时间。另外,对本身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更是不利。”但是,侯老师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觉得合理:“学校争相这样做肯定不傻啊,熟能生巧,反复打磨。”
要想留足一年到一年半的复习时间,各科老师每天要上2到3节课,抢赶教学进度;学校要安排早晚自习,利用周末上课,延长每日学习时间。
陈老师是内蒙古包头市一所高中的班主任,他说:“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注重成绩,这样做也是没办法。”陈老师每周要教12个课时,这个课时数,乘以高考的6门科目,已远远超过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一周35个课时。
“没办法”是陈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提及最多的词语。地方政府以升学率为标准考核学校;学校把一本率、重本率、清华北大的指标分配到每一个班级;学生家长把孩子考上好大学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在重重压力下,陈老师说:“没办法,老师只能通过不断地复习、考试,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
劳凯声曾和多位教育专家研究过高中课程标准,他说:“我觉得高中课程,3年时间学完都很紧张,而且不止我一个人这么认为。”据他介绍,自2016年起,北京有的优质学校把中学学段做了重新划分,初中两年,高中四年。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
陈老师坦言,地方部门审查前会提前通风报信,“换课表,把早晚自习去掉”。后来干脆教室里贴着“合规”的课表,学生们执行另一张课表。实际上,地方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变相支持,“老师们的夜自习费就是财政补贴的。”
学生家长也持赞成态度,“在学校学习效率高”“高三就应该学习”。在家长的助推,地方部门的默许下,“末年复习”愈演愈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校被夹在中间,政府要考核学校的升学率,家长强调孩子要上什么样的大学,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之下,学校就会采取快马加鞭的方式,尽早上完课,然后进行强化复习。
“末年复习”成为无解难题
其实“末年复习”现象并不是高中独有,初中也同样存在。熊丙奇了解到,现在各地初中基本上都是用两年时间上完3年的课,最后一年用来刷题。
“12年学制的基础教育,是要求给学生完整的教育,除了知识学习,学生必须还要接受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熊丙奇举例说,美国和加拿大的高中生,在12月就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但还要完成最后一个学期的课程。
教育部门现在已经明确禁止培训机构进行超前教学、提前教学,但初高中普遍的“末年复习”仍被看作正常,熊丙奇认为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任务第一条就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之所以产生“末年复习”这种现象,熊丙奇总结为两个因素。一是地方政府不依法治教,对于破坏教学秩序的行为不制止不追究,以升学率为导向考核学校和老师。二是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导致了基础教育阶段唯分数论。再加上家长赞同,于是成为长期存在的“无解的难题”。
劳凯声认为,这不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当前的社会分层、社会分工给予了高考压力,“上大学和上职高,未来就业的收入差距、地位差距较大,导致大家更愿意上大学”。无形的社会压力施加在“一考定终身”的高考之上,增加了高考的负担。
考试需要复习是常理,“用一整年时间去应付一场考试,我觉得有些过了”,劳凯声认为半年的复习时间较为合理。他坦言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也会缓解这个问题,同时也要兼顾、协调教育的选拔功能和促进功能”。
该如何解决,熊丙奇也开了几个药方。首先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监督办学,对学生进行完整的基础教育,开足开齐所有的课程,保证课程时间以及课程质量。此外,改革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为单一标准。采用教招考分离模式,即中学自主办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评价体系。
“以高考科目为主导的基础教育教学,是目前教育最大的问题。除了知识教育之外的其他教育,都存在边缘化和弱化的问题。”他指出,如果只用考试成绩来录取学生的方式不变,一年甚至是一年半备考的模式依旧会存在。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龙、胡敏、刘宇、王佳、张明均为化名。)
------------------------------------------——————————
附2:
张志勇辞官从教后谈高中教育:提升教学效能不仅靠大体量训练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9420540738794734&wfr=spider&for=pc
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11-0611:11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
张志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图
山东一厅级官员辞去官职加盟高校后,首次以教授身份亮相畅谈高中教育。
11月2日-3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中共安宁市委、安宁市人民政府、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和博雅闻道考试与评价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安宁论坛在安宁市召开。
几天前才赴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教职的山东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张志勇受邀出席上述活动并作了主旨演讲,会议主办方将其演讲内容整理发布。
在演讲伊始,张志勇便透露,“我从11月1号开始,正式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了,这也是我转变身份之后参加的第一次会议。”
张志勇在演讲中自我介绍称,他在山东省教育领域工作了34年,从一开始做教育研究到教育宣传,再到教育行政,走过了34年的教育工作历程,心中始终怀着做老师的梦想,这也是他当年选师范教育的目的。他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高中教育发展和改革展望》。
张志勇谈了确立更高质量的高中教育发展方位、建立更加全面的高中教育培养体系、建立更高水平的高中教育育人体系、建立更加完善的高中教育评价体系、建立更富活力的高中教育生态环境等五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张志勇说,他曾在山东省考试院指挥中心,把考场上的视频调出来看,发现刚刚开考孩子们就在睡觉。“这是合格考的补考,不是第一次考。为什么睡觉?原因很多:这个考试跟我没有关系,反正我就是文理分科也好,这些课程学好学坏都是一样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高中生文化学业质量水平差距确实太大了。”
在第二部分,张志勇称,“江苏锡山高级中学、青岛二中每天一节体育课。这样的学校用功利的视角来看高考升学率低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大脑爱运动。这是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特别是有氧运动对大脑大有裨益,能够将执行功能水平提高50%-100%。无论是蹒跚学步的幼儿,退休赋闲的老人,这一结论全都适用。”
在第三部分,张志勇评价道,“我们现在考的太多了,月月考、周周考、段考,一模、二摸、三摸,所以国务院提出‘减少高中通考通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希望大家真正的听进去,我们提高教学的效能不是靠简单的光靠大体量的训练,我们要教的效率更高,必须要改进评价反馈,改进教学体系。”
张志勇还透露,他在山东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监测,就是要告诉校长什么是好的教学质量。“我们搞了两年监测了,我们2017、2018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山东学生睡眠8-9个小时的孩子学业最好。”
在第四部分,张志勇认为,考试大纲规定了知识点,规定了怎么考,天天让孩子训练怎么考。如果取消考试大纲,用跨学科来考质量素养的时候怎么教?如果教了跨学科命题,比方说,考物理的时候有历史的知识,考化学的时候有地理的知识学生还偏科,门都没有。必须是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命题改革将会成为推动素质教育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在第五部分,张志勇表示,在全域教育时代,学校教育的围墙正在被推倒,学校的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知识传承的重心地位已经动摇了,从让孩子掌握知识来讲可以不要学校了。必须要以学校教育为中心重构教育体系。
官方信息显示,张志勇1985年7月从曲阜师范学院(现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专业毕业后,就进入山东省教育系统工作,先后担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
2001年4月,张志勇出任山东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山东台)副台长(正处级)兼总编室主任、研究员。
2002年2月,张志勇升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后又于2017年3月任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并于2017年6月明确为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
11月3日,张志勇在其个人微信公号发布信息称,“10月31日,我的同事们还是百忙中挤出时间来北京给我送行,亲自把我送到北师大我这个新的工作单位。我清楚,从11月1日开始,我就成了一个从遥远的‘乡下’远嫁京城的游子。”
上述信息还透露,张志勇加盟北京师范大学后的身份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是“到高校去当老师、到高校去做教育研究、到高校去做教育改革决策研究”。
avatar
肖兵太极拳
5楼
呵呵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