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命理浅说之基础篇
avatar

命理浅说之基础篇

易转乾坤
1楼
一 何为八字
八字是子平命学的一个基本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八个字。它是指由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所组成的八个字。子平命学就是根据这八个字来推断命运的吉凶的。由于天干地支的排列方式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因而一个八字的干支组合看起来就好像是建造房子用的四根柱子一样,故而八字又被称为四柱。
比如,假若一个人出生于公历2006年1月22日8时37分(北京时间),那他/她的八字就是:
乙   己    辛    壬
酉   丑    亥    辰
二 八字命学的由来
我国的命学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为相命术,一为推命术。所谓相命术,是指通过察看一个人的面相、手相或者骨相来判断其命运走势的一种算命术。而推命术主要有两大流派:一为紫微斗数,一为子平命术。紫微斗数相传是由五代时期的陈抟老祖所创立的一种借助星宿来推断命运吉凶的一种算命术,而子平命学就是八字命学,它是由生活在五代到北宋时期的徐子平先生所创立的一种主要根据八字架构及行运过程来推断命运吉凶的一种算命术,它的信息符号就是天干地支,它在创立后,经过历代的发展,最终成为我国影响最大的一种算命术。
三 干支历
目前,我国用来记时的历法主要是阳历和阴历。阳历又叫新历、公历,最先是由古巴比伦人所创立的,后来传到古埃及和古罗马。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的。目前通行世界的阳历又叫格里高利历,是由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开始推行的历法。比如,今天是2015年3月13日,这就是阳历的表述。
阴历又叫旧历、农历,是我们的祖先所创立的一种历法。它以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运功周期为基础,同时又兼顾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因而是一种阴阳合历,。比如,今天是二零一五年正月廿三,这就是阴历的表述。
除了上述这两种历法之外,我国还有一种相当重要的历法,那就是干支历。它是一种用天干地支来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主要由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一个节气配一个中气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
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两两相配,天干在上,地支在下,从甲与子配起,甲子、乙丑……壬申、癸酉,配到此处,天干已经配完,地支还剩下戌、亥两个,怎么办呢?很简单,天干从头再来,回到甲,重新与剩下的地支配对:甲戌、乙亥。配完这两组,地支配完了,又怎么办呢?同样很简单,地支从头再来,回到子,重新与剩下的天干相配:丙子、丁丑……如此循环往复,一直配到壬戌、癸亥,跟着又回到甲子、乙丑……由于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十与十二的最小公倍数是六十,因而从甲子出发到重回甲子,需要经过六十次配对。民间所说的“六十花甲子”,所暗含的其实就是这样的意思。干支历以六十为一个周期,也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明白了天干地支的搭配之后,下面就来讲讲干支历是如何用干支组合来记时这个问题。
先用干支配年:从甲子开始,按顺序排下去,六十年一个轮回。比如,一九八四年是甲子年,八五年就是乙丑年……去年是甲午年,今年是乙未年……
配完年之后,跟着就配月:一年有十二个月,刚好跟十二个地支合配,因而正月配寅、二月配卯……十一月配子、十二月配丑。为什么正月不用地支之首子而是用寅呢?这牵扯到历法问题。据说,在干支历初起之时是以农历十一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的,到了后来才把寅月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再后来又有反复,直到汉朝改正朔,寅月作为一年首月这种历法才最终被确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月份也是以六十为一个轮回,一年有十二个月,五年就有六十个月,因而十年中的后五年的月份的天干地支的排法是重复前五年的排法的。这就是“五虎遁”口诀的根据。月份的天干其实也是从甲开始的,从甲子开始,甲子、乙丑、丙寅……甲年的正月就是丙寅,二月就是丁卯……一直排下去,排完了就再回头,循环往复不止。
排完年、月之后,跟着就排日:从甲子开始,一直排下去,排完后又重回甲子,六十天一个循环,周而复始。由于一年的天数较多,排日的口诀不太好归纳,因而除了盲师以外,一般人都不会刻意去记排日的口诀,遇到有需要的时候查查万年历就行了。
排完年、月、日之后,跟着就排时: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刚好对应十二时辰,而十二时辰又刚好跟地支数合配,因而十二时辰的地支是固定的,从子时开始,一直排下去,排到亥时,然后又重回子时……天干的排法也是从甲开始排,甲子、乙卯……一直排下去,六十个时辰一个轮回,周而复始。这也就是“五鼠遁”口诀的根据。
干支记时就是把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合起来,利用它们的组合来记录时间。比如,2015年3月13日,这是阳历的记时法。
2015年正月廿三,这是农历的记时法。乙未 己卯 戊子 这是干支历的记时法(若时辰为子时,则为乙未 己卯 戊子 壬子)。
问题:
1.干支历始于何时?哪一年为甲子年之首?
传说大挠制作出天干地支,黄帝元年为第一个甲子年,但这些都只是传说,不足为凭。此问题目前还无法考证。
2.干支历有什么用?
天干地支是各种术数所采用的重要信息符号;若脱离了它,很多术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注:干支历时辰的定法与阳历的有所不同,阳历的一天之始为午夜十二点,而干支历一天之始为晚上十一点钟,这是学易者需要注意的。)
附:六十甲子排序表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四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是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大家在求学阶段都曾经背诵过。它把二十四个节气都囊括其中了: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这些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共有四组,,每一组属于一个季节:从立春到谷雨属于春季,从立夏到大暑属于夏季,从立秋到霜降属于秋季,从立冬到大寒属于冬季。
阴阳哲学讲气。个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所内含的都是气,因而它们都是气的表象符号。其间又分为节气和中气:节气与中气对半分,各有十二个,二十四节气只是一个统而概之的说法罢了。
那么,十二节气与十二中气是怎样划分的呢?分法如下:从立春开始,各自执一,立春为节气,雨水为中气,惊蛰为节气,春分为中气……依次类推。
节气与中气各有什么用呢?节气是用来定月的,因而是划分月份的基准。立春是正月的开始,又由于正月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因而从节气的角度而言,立春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一般在阳历二月四号左右,这跟阳历新年始于一月一号与阴历新年始于正月初一这两种定法是不同的。干支历是用节气来定月的,故而干支历的年份交替也是以立春为界点的:立春前为旧的一年,而立春起则为新的一年。由于术数应用的是干支历,因而像命学等术数所采用的年份划分法也是以立春为界点的。
讲完了立春为正月之始和新年之始之后,我们接着讲下去。一个月含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正月从立春开始,内含雨水中气;二月从惊蛰开始,内含春分中气……十一月从大雪开始,内含冬至中气;十二月从小寒开始,内含大寒节气,然后又回到正月,从立春开始……
中气有什么用呢?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还不怎么通透,如果说得不对,请方家指正。从气的角度来讲,中气是用来换气的,就好比一个人吸了一口气跑步,跑到半程,要换一下气,气的本质不变,只是其含量有所变化罢了。当然,中气的换气跟节气的换气是不同的:中气的换气是憋得慌、要透一下气的那种换气;而节气的换气是要把整个月的气全部换掉的那种换气,是类似于一个人要把整个气场都换掉的那种换气。
五 生肖与地支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十二生肖,其在民间的知名度非常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十二生肖在民间的知名度及受欢迎程度绝对要比干支的知名度及受欢迎程度高上不止一个档次。至于为什么会如此,本文无意探讨个中原因,只想谈谈十二生肖与地支的对应关系。
大家知道,十二地支的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而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则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两者的配对关系就是子配鼠、丑配牛……依次类推。
前文已讲过干支记时法,年月日时都可以用。基于十二生肖与地支的配对关系,十二生肖同样也可以用来指称年月日时,如子年可以叫鼠年,子月可以叫鼠月,子日可以叫鼠日,子时可以叫鼠时。然而尽管如此,十二生肖主要还是被用来指称年份,因而也被当作属相使用,如某某人是辰年出生的,那他的属相就是龙,或者说他是属龙的。
据考证,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了。
那么,十二生肖有什么作用呢?这个问题比较大,涉及的面比较广,笔者学识有限,无法也无意细究。在此,只想谈谈十二生肖在命学中的应用问题。
在命学中,十二生肖的应用面同样也比较广,笔者只想指出以下两个方面:
1.合婚 在民间,十二生肖常常被用来合婚,如某人属鼠,他/她要找属牛、属猴、属龙的对象才比较好。这到底有没有根据呢?当然是有的!这种说法主要是基于地支的六合及三合关系。在地支学中,子与丑合,同时子又与申及辰合,子丑合是六合,申子辰合是三合。
2.算命及断流年 比如,你的属相是鼠,你的命怎么怎么样,今年是羊年,你在今年的命运会怎么怎么样。
问题:
用属相合婚、算命及断流年可不可靠?可不可信?如果可靠,它的可靠度有多高?如果可信,它的可信度又有多高?
对于这些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只想指出一点:
八字有八个字,而属相只是其中的一个字(年支)。聪明的你自行思考。
avatar
易转乾坤
2楼
六 真假本命年
相信大家都明白本命年的所指是什么。一般的看法是,本命年是根据属相来推定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在某一年出生之后,以后所有跟那一年的属相相同的年份都是他/她的本命年。比如,一个人在1976年出生,其属相为龙,那么1988年、2000年、2012年……的属相都是龙,因而都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那么,这种关于本命年的看法准不准确呢?
个人认为,准确但不精确。
为什么这样讲?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套用他的说法:既然大家都这样认为,那这样的看法也就可以算是准确的了——毕竟,这跟科学不同,不是非得要这样或者那样才算对。
既然说它准确,那为什么又要说它不精确呢?
在八字命学里,天干地支是命运的主要信息符号,很自然地,在考察年份的时候主要要考察它的天干地支的属性。属相只是跟年支对应,因而是不需要考虑天干的属性的。地支有十二个,十二为一个轮回,因而属相是十二年一个轮回的。然而,天干地支的组合却有六十种,因而干支组合是以六十为一个周期的。当一个人在某一年出生之后,经过十二年的轮回,地支会回到同一个地支,可是天干却跳了一格,变成了跟地支阴阳属性相同的下一个天干,因而干支的组合跟这个人出生这一年的干支组合是有别的。比如,1976年是丙辰年,1988年虽然也是辰年,但却变成了戊辰年。因此之故,本人认为,只有地支相同但天干却不相同的本命年是一种不够精确的表述,它不是真正的本命年,而是假本命年。
那真本命年又是哪一年呢?
那当然就是其干支组合跟一个人出生那一年的干支组合完全相同的那些年份了。由于干支组合是以六十作为轮回的基数的,因而一个人出生后,要隔六十年才能获得一次真本命年。比如,1976年是丙辰年,要到2036年才回到丙辰年,那才是1976年出生的人士的真本命年。
由于真本命年要隔六十年才有一次,可人生苦短,人的一生之中没有几个六十年,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只有一次本命年(如果出生那一年不算的话),能够获得两次的人真可谓是凤毛麟角了,获得三次或者以上的应该还没有出现过吧。
假本命年虽然不够真、不够纯,但是它比较符合人生的实际,因而受到许多人的青睐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问题:
本命年到底好还是不好?
不少朋友都会担心自己的本命年,认为本命年不好,会给自己带来凶灾。
个人看法是:本命年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要结合命格、大运等因素来分析,把本命年的天干地支转化成命学的十神符号,看其是命局的喜神、闲神还是忌神来定其好坏。
七 “五虎遁元”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岁戊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
丁壬壬位顺行流
若问戊癸何方发
甲寅之上好追求”
或:
“甲己之年丙寅首
乙庚之岁戊寅头
丙辛之年庚寅起
丁壬之岁壬寅流
戊癸正月甲寅始
年干推月是根由”
此为“五虎遁元”口诀,简称“五虎遁”。它所表述的是年份的干支与月份的干支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五年就有六十个月,而天干地支的组合恰好有六十种,两者正好相合。因此之故,任取一个连续的十年,后五年的六十个月必然是与前五年的六十个月一一对应的,月份的轮回周期六十个月就是一个五年,这就是“五虎遁”一词中“五”的由来。
那为什么又要用“虎”呢?
大家知道,一年十二个月的地支顺序是固定的,从正月之寅月开始排,一直排到十二月之丑月,而寅所对应的生肖是虎,所以就叫作“虎”了。跟“五”综合起来,就叫作“五虎”。至于“遁”这个词,一来它有迁移的意思,暗示着变化;二来它又有隐藏的意思,民间在提及月份的时候往往会用数字或者地支来指称,如正月(寅月)、二月(卯月)等,很少会提到月份的天干的,月份的天干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它隐藏起来了、不露脸了,这就是“五虎遁”这个称号所涵盖的意思。个人愚见,请方家指正。
在前文讲过,干支组合的排序是从甲子开始的:甲子、乙丑、丙寅……不管是年、月、日、时,其干支组合的排序都离不开这个顺序。说到这里,有易友可能会问:既然这样,为什么月份的排序是从丙寅开始、而不是从甲子开始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干支历那一章曾经讲述过。曾有易友对我的表述提出质疑,可能是由于我表述得不够清楚因而令他产生了误解吧。
在此,我再详细讲述一遍:
相信大家都听过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它所含藏的是我国远古先民朴素的宇宙观。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般认为,一为太极、为气;二为阴阳,与气结合,分为阳气和阴气;三则为天、地、人:先是开天,阳气下沉,继而辟地,地气上升,与下沉的阳气交融,然后产生人及世间万物。结合节气来看,冬至虽然属于中气,然而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中气点:冬至一阳初生,跟开天相应,而冬至属于节气历的子月,阳气初生之后,慢慢增加并下沉,触动地气,跟着地气受暖而上升,跟辟地相应,这个时间段属于节气历的丑月,地气慢慢上升,跟下沉的阳气相摩相荡,阴阳交配而成人,跟造人相应,这个时间段属于节气历的寅月。古人云:子开天,丑辟地,寅生人。个人认为,其所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思。
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就可以明白:由于干支历与气有关,因而在其初起之时,子月才是一个干支年的第一个月,年从甲子年开始,月也从甲子月开始,因而甲子年的头一个月就是甲子月,第二个月是乙丑月,第三个月就是丙寅月……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历法屡次变更,一直到了汉朝,才最终确定以寅月为一年之始。作为一年之始的首月虽然变了,不过干支组合的排序却没有变,甲子年的寅月依然还是丙寅月,二月也依然还是丁卯月……
讲完了上述这些之后,下面简单讲一下这些口诀的意思:
“甲己之年丙作初”,意思是指:凡是天干为甲或己的年份,它的正月都是以丙配寅的(即丙寅),二月丁卯……一路配下去,到十月乙与亥配(乙亥),跟着十一月为丙子,十二月为丁丑。十二月结束之后,立春开始,年份变更,新的一年开始:正月为戊寅月,二月为己卯……如此这般,依次类推。
问题:
为什么甲年与己年的月份干支相同、乙年与庚年的月份干支相同、丙年与辛年的月份干支相同、丁年与壬年的月份干支相同、戊年与癸年的月份干支相同?
一年十二个月,五年六十个月,六十为一个轮回,甲年与己年刚好相隔五年(即六十个月),是以它们的月份干支相同。其余的照此解释。
八 月上起日
上节讲过了年上起月法,这一节讲一讲月上起日的问题。
大家知道,一年有十二个月,平均天数为三百六十五天。不考虑闰年比平年多了一天这个问题,单是拿三百六十五天来考虑就已经可以发现日跟月之间的关系不是那么清晰明了的了。姑且拿一个月三十天来计算,三百六十五除以三十,得数为十二余五。这也就是说,就算一年只有三百六十五天、而每个月的天数又都是三十,一年十二个月也无法把三百六十五天平均分配完,有五天始终是突了出来。天干地支的组合以六十为一个轮替周期,六十为三十的两倍,五乘以十二为六十。这就是说,即使每年都只有三百六十五天,多出的五天也需要十二年才能凑合成一个甲子周期。如果再算上闰年以及大小月的天数不同这些因素,月与日之间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因此之故,除了盲师之外,基本上没几个人会刻意去记月上起日的口诀。笔者认为,大家也不必刻意去记月上起日的口诀,如果有需要,查一查万年历就行了。
附录: 盲师月上起日法
甲子青虎初一善, 虎蛇金戌子牛献;
乙丑戊申十二猴, 送位前已九鼠楼。
丙寅癸酉念三江, 寅宋初未九牛香;
丁卯红兔初四寅, 宋龙马金九月旬。
戊辰壬戌十四蛇, 寅龙后二五六八;
己丙戌念五 羊, 寅龙蛇羊七九藏。
庚午白龙初六猪, 火局后六金牛初;
辛未登卯十八天, 壬马金鸡十牛先。
壬申丁酉念九刚, 鸡狗蛇羊鼠上仓;
癸酉壬辰初十羊, 正四后五燕八江。
甲戌丙辰念一狗, 龙虎骑著鸡羊走;
乙亥白猪初二天, 送初羊狗牛开山。
丙子青蛇十三交, 金局前三兔火烧;
丁丑黄蛇念三卯, 二三入六八牛旬。
戊寅癸亥初五戌, 龙蛇六八子前七;
已卯丁亥十七牛, 青蛇原玉上羊楼。
康辰白蛇念八辰, 辰午金猪照天门;
辛已乙亥初九暗, 辰七前六八十天。
壬午黄猪十九狗, 二五七九鼠上走;
癸未青马初一天, 报刚周刀江牛翻。
甲申戊子十二卯, 送江前堂五七小;
乙酉癸丑念二章, 寅卯堂章七子乡。
丙戌红羊初三鸡, 二三入六八子一;
丁亥辛丑十四鼠, 壬安后送西周猪。
戊子乙丑念六卯, 二四六七狗上咬;
己丑黄羊初七章, 二五双七子一良。
庚寅癸未十八酉, 寅辰原迎猪西丑;
辛卯丁丑念八子, 二五七九鼠上起。
壬辰黑猴初十寅, 子报前五六九辰;
癸巳红猴念一蛇, 寅辰唐迎猪牛霞。
甲午庚寅初二营, 林堂马猴猪十程;
乙未乙酉十二亥, 火局前三蛇猴在。
丙申黄鸡念四虎, 理玉琴章鸡合猪。
丁酉癸卯初五印, 木局出果后八进;
戊戌红虑十六金, 蛇羊金狗鼠上分。
已亥白鸡念七猪, 牛形八裏未月初;
庚子乙卯初九寅, 化刀后六初牛林。
辛丑黄兔十九初, 送堂未狼十一鼠;
壬寅甲戊三十猴, 正三四六九月牛。
癸卯戊辰十一亥, 秦送双蛇酉牛在;
甲辰壬辰念二寅, 送迎初马九月旬。
乙巳丁亥初三堂, 报刚羊马酉牛良;
丙午庚辰十五猴, 后龙周刀安九牛。
丁未青龙念五形, 玉子六九在长营;
戊申己亥初七寅, 勤虎后七上九辰。
己酉癸亥十八堂, 龙马虎鸡猪牛房;
庚戌红蛇念八申, 送玉周马十一飞。
辛亥壬子初九江, 子报后五玉猴堂;
壬子红鼠念一天, 龙虎蛇羊鸡上山。
癸丑白马初二刚, 子送己鸡五营乡;
甲寅青鼠十三羊, 玉子五七刀后堂。
乙卯戊子念四戌, 琴玉周刀才子西;
丙辰壬午初六丑, 玉马金子后八九。
丁巳丙午十七刚, 林周进国才子乡;
戊午庚子念七羊, 送刀长江马牛王。
乙未忆未初八良, 送龙马金猪过双大羊;
庚申黄羊十九牛, 林刚化章金黄猴。
辛酉甲寅三十龙, 正三四六猪猴行;
壬戌戊申十一章, 琴送双蛇七九良。
癸亥壬申念二鸡, 送蛇章元鸡子西;
甲子丙寅初三延, 送章未行鸡戌见。
乙丑庚寅十五卯, 寅蛇羊鸡戌淹好。
丙寅甲申念六章, 寅蛇申青淹国乡。
丁卯戊寅初七酉, 送堂后勤延国九;
戊辰壬寅十七鼠, 二四六九腊月牛。
乙巳丁酉念八林, 二三入五七九辰;
庚午壬辰初九章, 寅龙羊鸡后五堂。
辛未丙辰二十金, 正三四六七九申;
壬申庚戌初一亥, 寅蛇申章酉花开。
癸酉甲辰十三寅, 正五后三申酉形国人。
甲戌红兔念四蛇, 蛇羊鸡戌延来查;
乙亥壬戌初五申, 正四六九后鸡鼠延新。
丙子丙戌十六化, 寅龙羊鸡十一腊;
丁丑庚辰念七寅, 二四六九腊月神。
戊寅青猪初八辰, 二龙双马鸡鼠人;
己卯己亥十九未, 二龙羊马鸡国贵。
庚辰癸巳念九良, 玉堂琴英青国长;
辛巳红猪十二天, 玉良琴迎后蛇延。
壬午白猪念三辰, 玉马金鸡化天门;
癸未青蛇初四未, 玉琴鸡戌子延会。
(注:关于这口诀的意思,大家如果对之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查找一下。笔者认为,它除了对盲师有莫大的作用之外,对其他人没多大作用,故此不作解释。)
九 五鼠遁元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
此为“五鼠遁元”口诀,简称“五鼠遁”。它所表述的是日干支与时干支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刚好是二十四小时,五天就有六十个时辰,而天干地支的组合恰好有六十种,两者正好相合。因此之故,任取一个连续的十天,后五天的六十个时辰必然是与前五天的六十个时辰一一对应的,时辰的轮回周期六十个时辰就是一个五天,这就是“五鼠遁”一词中“五”的由来。
那为什么又要用“鼠”呢?
大家知道,一天十二个时辰的地支顺序是固定的,从晚上的子时开始排,一直排到第二天晚上的亥时,而子所对应的生肖是鼠,所以就叫作“鼠”了。跟“五”综合起来,就叫作“五鼠”。至于“遁”这个词,一来它有迁移的意思,暗示着变化;二来它又有隐藏的意思,民间在提及时辰的时候往往会用数字或者地支来指称,如十一点/十二点(子时)、一点/两点(丑时)等,很少会提到时辰的天干的,时辰的天干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它隐藏起来了,不露脸了,这就是“五鼠遁”这个称号所涵盖的意思。个人愚见,请方家指正。
在前文讲过,干支组合的排序是从甲子开始的:甲子、乙丑、丙寅……不管是年、月、日、时,其干支组合的排序都离不开这个顺序。就时辰而言,它的干支组合的排序跟日的干支组合的排序是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的。日从甲子开始排:甲子、乙丑……时也是从甲子开始排:甲子、乙丑……甲子日的十二个时辰依次为甲子、乙丑……甲戌、乙亥,乙亥之后是丙子、丁丑……丙戌、丁亥。从丙子开始,甲子日已经结束,被乙丑日取而代之了;丁亥之后是戊子、己丑……戊戌、己亥。从戊子开始,乙丑日已经结束,被丙寅日取而代之了……按照这样的步骤反复推衍下去,最终得出来的结果就是:凡是甲日或己日,其时辰必然从甲子时开始;凡是乙日或庚日,其时辰必然从丙子开始;凡是丙日或辛日,其时辰必然从戊子时开始;凡是丁日或壬日,其时辰必然从庚子时开始;凡是戊日或癸日,其时辰必然从壬子时开始。这就是“五鼠遁”口诀所包含的意思
问题:
1.时辰跟小时有何区别?
我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没有二十四小时的概念。小时的概念是随着阳历的传人而产生的:十二个时辰被细分为二十四时。但由于这容易跟时辰概念产生混淆,于是就在时之前加了一个“小”字,变成了二十四小时。这样一来,两个概念就很好地区分开来了:一天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两小时,一天共二十四小时。
2.干支历中新的一天是从晚上十一点钟开始还是从午夜十二点钟开始?
在干支历中,新的一天是从晚上十一点钟开始的,阳历中新的一天才是从午夜十二点钟开始的。
3.五更指多少点钟?
我国古代计时手段比较有限,白天还可以通过观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或者通过观看光线的明暗度等手段来感知时间,可是到了晚上,时间就不好感知了,于是把夜晚分成五个时间段,由更人打更报时,每晚打五次,每两个小时打一次,分别称为一更、二更、三更、四更和五更。五更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为:一更对应晚上七点到九点,二更对应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三更对应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四更对应凌晨一点到三点,五更对应凌晨三点到五点。
附录:十二时辰与二十四小时的对应关系
子时: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丑时:凌晨一点到凌晨三点
寅时:凌晨三点到凌晨五点
卯时:凌晨五点到早上七点
辰时:早上七点到早上九点
巳时: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一的
午时: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
未时:下午一点到下午三点
申时:下午三点到傍晚五点
酉时:傍晚五点到晚上七点
戌时:晚上七点到晚上九点
亥时:晚上九点到晚上十一点
avatar
易转乾坤
3楼
十 真太阳时
上一节讲过了日上起时法,这一节讲一讲如何定时这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八字结构的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这四柱当中,最难确定的要算是时柱了。为什么这样讲?一来,相较于年、月、日的轮替,时辰的轮替速度是最快的,不太容易把捉——尤其是在两个时辰的交接点附近,要准确地判定某个时间的时辰所属就显得更加困难了;二来,我们国家现今统一采用北京时间来记时,可那是东经120度经线所经过的时区的区时,而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地方时——这还不止,各个地方还有各个地方的真太阳时呢!在把时间换算成天干地支之前,要先把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时,再把地方时换算成真太阳时,然后把真太阳时换算成干支历中的天干地支。这无疑是相当困难的一个过程。
为什么要采用真太阳时?因为只有真太阳时才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的真实反映,因而由它所换算成的天干地支才能够最真确地反映出某个地方在某一时间所禀受的天地之气。
那么,真太阳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间概念呢?从北京时间到真太阳时的换算过程又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呢?
还是先从“时”这个词入手吧。“时”这个词的本意就是指时间。如果大家有兴趣检索一下它的演变轨迹,就会发现:我国从古到今的各种书体在书写“时”这个词的时候,它的字体结构中都含有一个“日”字。我国文字属于象形文字,因而这就可以说明:时间是跟太阳有关的。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们知道,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它在公转的同时也在绕着地轴自转。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面向太阳者为昼,背向太阳者为夜,一个白昼和一个黑夜合起来就是一天,一天细分为二十四小时(即十二个时辰),这不正好说明时间是跟太阳有关的吗?
我们也知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而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时候距离太阳近一点,有时候又离得远一点。这样一来,地球所受的引力必然是有时候大一点,有时候又小一点。这就造成了自球的公转速度的不均匀,而它的自转也会受到引力的影响,因而它的自转速度也必然是不均匀的。它离太阳越近,它的转动速度就越快;它离太阳越远,它的转动速度就越慢。因此之故,地球自转一周所花的时间必定会随着它跟太阳的距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是固定不变的二十四小时。真太阳时就是地球的这种转动状况的真实反映。地球自转一周所花的时间就是一个真太阳日,把它进行细分所得出的时间就是真太阳时。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不均匀,一年之内真太阳日的长度不断改变,一个真太阳日不一定就有二十四小时——有的时候可能会少于二十四小时,有的时候可能又会多于二十四小时。与此相对应,虽然一个真太阳日可以划分为十二个时辰,但一个时辰的时长却不一定就是两个小时。在不同的真太阳日,一个时辰的时长是不同的——有的时候可能会少于两个小时,有的时候可能又会多于两个小时。基于这样的情况,真太阳时是不适宜被选作计时单位的,于是天文学家们就引人了平太阳时的概念。
试设想这样的一幅图景:太阳位于某个圆的圆心上,而地球就绕着这个圆运动,它的运动速度会怎样变化呢?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外力干扰的话,地球将会以一个不变的速率绕着太阳公转,它也会以一个不变的速率绕着地轴自转。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地球处在公转轨道的哪个点上,它自转一周所花的时间都必然是一样的。这样一来,每一年的每一天的时长就都是一样的了。这就给我们的计时带来了方便。基于这样的假想,天文学家们把这样的一天称为平太阳日,它所取的是真太阳时的平均值。平太阳时就是把平太阳日进行细分所得出来的时间:一个平太阳日被平均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就是一个平太阳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一个时辰有两个小时”就是这样来的。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时间其实就是平太阳时,说白了,就是地方时。
弄明白了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的关系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平太阳时换算成真太阳时了。
要把平太阳时换算成真太阳时,首先得把北京时间换算成平太阳时(地方时)。如何换算呢?
首先介绍一下时区概念。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就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东、西各12个时区),并且还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所在的时区为中时区(零时区)、中时区以东为东1-12区、以西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相邻两度之间的时差为4分钟。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又称中原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东经116.4°)的地方时,而是东经120度经线所经过的地方的地方时。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纬线圈与地轴呈垂直关系,而经线则以地轴的南北端点为起止点,因而不同时区之间的时差主要跟经度有关,而跟纬度无关。因此,在计算时差的时候,要结合经度差来进行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T地=T北-4×((120-M地) (T地为地方时,T北为北京时间,M地为某个地方的经度)
例如:笔者的家乡罗定这个小地方的东经跨度为111°03′08″~111°52′44″,设若北京时间为早上八点钟,为了计算方便,取111度进行计算,则罗定的地方时为8-4×(120-111)=7点24分
又例如:哈尔滨的东经跨度为125°42′~130°10′,设若北京时间同样为早上八点钟,哈尔滨某地的经度为东经130度,则该地的地方时为8-4×(120-130)=8点40分
介绍完北京时间与地方时(平太阳时)的换算关系之后,跟着就可以把平太阳时换算成与真太阳时了。由于平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的换算关系比较复杂,笔者学识有限,不打算再对之加以探究。
下面列出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之间的差值表,供大家参考。
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之差值表
(注:此差值表转引自互联网)
1月01日-3分9秒 5月01日+1分10秒 9月01日+1分0秒
1月02日-3分38秒 5月02日+3分16秒 9月02日+1分20秒
1月03日-4分6秒 5月03日+3分21秒 9月03日+1分40秒
1月04日-4分33秒 5月04日+3分26秒 9月04日+2分1秒
1月05日-5分1秒 5月05日+3分30秒 9月05日+2分21秒
1月06日-5分27秒 5月06日+3分37秒 9月06日+2分42秒
1月07日-5分54秒 5月07日+3分36秒 9月07日+3分3秒
1月08日-6分20秒 5月08日+3分39秒 9月08日+3分3秒
1月09日-6分45秒 5月09日+3分40秒 9月09日+3分24秒
1月10日-7分10秒 5月10日+3分42秒 9月10日+3分45秒
1月11日-7分35秒 5月11日+3分42秒 9月11日+4分6秒
1月12日-7分59秒 5月12日+3分42秒 9月12日+4分27秒
1月13日-8分22秒 5月13日+3分42秒 9月13日+4分48秒
1月14日-8分45秒 5月14日+3分41秒 9月14日+5分10秒
1月15日-9分7秒 5月15日+3分39秒 9月15日+5分31秒
1月16日-9分28秒 5月16日+3分37秒 9月16日+5分53秒
1月17日-9分49秒 5月17日+3分34秒 9月17日+6分14秒
1月18日-10分9秒 5月18日+3分31秒 9月18日+6分35秒
1月19日-10分28秒 5月19日+3分27秒 9月19日+6分57秒
1月20日-10分47秒 5月20日+3分23秒 9月20日+7分18秒
1月21日-11分5秒 5月21日+3分18秒 9月21日+7分39秒
1月22日-11分22秒 5月22日+3分13秒 9月22日+8分0秒
1月23日-11分38秒 5月23日+3分7秒 9月23日+8分21秒
1月24日-11分54秒 5月24日+3分1秒 9月24日+8分42秒
1月25日-12分8秒 5月25日+2分54秒 9月25日+9分2秒
1月26日-12分22秒 5月26日+2分47秒 9月26日+9分22秒
1月27日-12分35秒 5月27日+2分39秒 9月27日+9分42秒
1月28日-12分59秒 5月28日+2分31秒 9月28日+10分2秒
1月29日-13分10秒 5月29日+2分22秒 9月29日+10分21秒
1月30日-13分19秒 5月30日+2分13秒 9月30日+10分40秒
1月31日-13分37秒 5月31日+2分4秒 10月01日+10分59秒
2月01日-13分44秒 6月01日+1分54秒 10月02日+11分18秒
2月02日-13分50秒 6月02日+1分44秒 10月03日+11分36秒
2月03日-13分56秒 6月03日+1分34秒 10月04日+11分36秒
2月04日-14分1秒 6月04日+1分23秒 10月05日+11分53秒
2月05日-14分5秒 6月05日+1分12秒 10月06日+12分11秒
2月06日-14分9秒 6月06日+1分0秒 10月07日+12分28秒
2月07日-14分11秒 6月07日+0分48秒 10月08日+12分44秒
2月08日-14分13秒 6月08日+0分36秒 10月09日+12分60秒
2月09日-14分14秒 6月09日+0分24秒 10月10日+13分16秒
2月10日-14分15秒 6月10日+0分12秒 10月11日+13分16秒
2月11日-14分14秒 6月11日+0分1秒 10月12日+13分31秒
2月12日-14分13秒 6月12日+0分14秒 10月13日+13分45秒
2月13日-14分11秒 6月13日+0分39秒 10月14日+13分59秒
2月14日-14分8秒 6月14日+0分52秒 10月15日+14分13秒
2月15日-14分5秒 6月15日-1分5秒 10月16日+14分26秒
2月16日-14分1秒 6月16日-1分18秒 10月17日+14分38秒
2月17日-13分56秒 6月17日-1分31秒 10月18日+14分50秒
2月18日-13分51秒 6月18日-1分45秒 10月19日+15分1秒
2月19日-13分44秒 6月19日-1分57秒 10月20日+15分12秒
2月20日-13分38秒 6月20日-2分10秒 10月21日+15分21秒
2月21日-13分30秒 6月21日-2分23秒 10月22日+15分31秒
2月22日-13分22秒 6月22日-2分36秒 10月23日+15分40秒
2月23日-13分13秒 6月23日-2分48秒 10月24日+15分48秒
2月24日-11分4秒 6月24日-3分1秒 10月25日+15分55秒
2月25日-12分54秒 6月25日-3分13秒 10月26日+16分1秒
2月26日-12分43秒 6月26日-3分25秒 10月27日+16分7秒
2月27日-12分32秒 6月27日-3分37秒 10月28日+16分12秒
2月28日-12分21秒 6月28日-3分49秒 10月29日+16分16秒
2月29日-12分8秒 6月29日-4分0秒 10月30日+16分20秒
3月01日-11分56秒 6月30日-4分11秒 10月31日+16分22秒
3月02日-11分43秒 7月01日-4分22秒 11月01日+16分24秒
3月03日-11分29秒 7月02日-4分33秒 11月02日+16分25秒
3月04日-11分15秒 7月03日-4分43秒 11月03日+16分25秒
3月05日-11分1秒 7月04日-4分53秒 11月04日+16分24秒
3月06日-10分47秒 7月05日-5分2秒 11月05日+16分23秒
3月07日-10分32秒 7月06日-5分11秒 11月06日+16分21秒
3月08日-10分16秒 7月07日-5分20秒 11月07日+16分17秒
3月09日-10分1秒 7月08日-5分28秒 11月08日+16分13秒
3月10日-9分45秒 7月09日-5分36秒 11月09日+16分9秒
3月11日-9分28秒 7月10日-5分43秒 11月10日+16分3秒
3月12日-9分12秒 7月11日-5分50秒 11月11日+15分56秒
3月13日-8分55秒 7月12日-5分56秒 11月12日+15分49秒
3月14日-8分38秒 7月13日-6分2秒 11月13日+15分41秒
3月15日-8分21秒 7月14日-6分8秒 11月14日+15分32秒
3月16日-8分4秒 7月15日-6分12秒 11月15日+15分22秒
3月17日-7分46秒 7月16日-6分16秒 11月16日+15分11秒
3月18日-7分29秒 7月17日-6分20秒 11月17日+14分60秒
3月19日-7分11秒 7月18日-6分23秒 11月18日+14分47秒
3月20日-6分53秒 7月19日-6分25秒 11月19日+14分34秒
3月21日-6分35秒 7月20日-6分27秒 11月20日+14分20秒
3月22日-6分17秒 7月21日-6分29秒 11月21日+14分6秒
3月23日-5分58秒 7月22日-6分29秒 11月22日+13分50秒
3月24日-5分40秒 7月23日-6分29秒 11月23日+13分34秒
3月25日-5分22秒 7月24日-6分29秒 11月24日+13分17秒
3月26日-5分4秒 7月25日-6分28秒 11月25日+12分59秒
3月27日-4分45秒 7月26日-6分26秒 11月26日+12分40秒
3月28日-4分27秒 7月27日-6分24秒 11月27日+12分21秒
3月29日-4分9秒 7月28日-6分21秒 11月28日+12分1秒
3月30日-3分51秒 7月29日-6分17秒 11月29日+11分40秒
3月31日-3分33秒 7月30日-6分13秒 11月30日+11分18秒
4月01日-3分16秒 7月31日-6分8秒 12月01日+10分56秒
4月02日-2分58秒 8月01日-6分3秒 12月02日+10分33秒
4月03日-2分41秒 8月02日-5分57秒 12月03日+10分9秒
4月04日-2分24秒 8月03日-5分51秒 12月04日+9分45秒
4月05日-2分7秒 8月04日-5分44秒 12月05日+9分21秒
4月06日-1分50秒 8月05日-5分36秒 12月06日+8分55秒
4月07日-1分33秒 8月06日-5分28秒 12月07日+8分29秒
4月08日-1分17秒 8月07日-5分19秒 12月08日+8分3秒
4月09日-1分1秒 8月08日-5分10秒 12月09日+7分36秒
4月10日+0分46秒 8月09日-5分0秒 12月10日+7分9秒
4月11日+0分30秒 8月10日-4分50秒 12月11日+6分42秒
4月12日+0分16秒 8月11日-4分39秒 12月12日+6分14秒
4月13日+0分1秒 8月12日-4分27秒 12月13日+5分46秒
4月14日+0分13秒 8月13日-4分15秒 12月14日+5分17秒
4月15日+0分27秒 8月14日-4分2秒 12月15日+4分48秒
4月16日+0分41秒 8月15日-3分49秒 12月16日+4分19秒
4月17日+0分54秒 8月16日-3分36秒 12月17日+3分50秒
4月18日+1分6秒 8月17日-3分21秒 12月18日+3分21秒
4月19日+1分19秒 8月18日-3分7秒 12月19日+2分51秒
4月20日+1分31秒 8月19日-2分51秒 12月20日+2分22秒
4月21日+1分42秒 8月20日-2分36秒 12月21日+1分52秒
4月22日+1分53秒 8月21日-2分20秒 12月22日+1分22秒
4月23日+2分4秒 8月22日-2分3秒 12月23日+0分52秒
4月24日+2分14秒 8月23日-1分47秒 12月24日+0分23秒
4月25日+2分23秒 8月24日-1分29秒 12月25日+0分7秒
4月26日+2分33秒 8月25日-1分12秒 12月26日+0分37秒
4月27日+2分41秒 8月26日+0分54秒 12月27日-1分6秒
4月28日+2分49秒 8月27日+0分35秒 12月28日-1分36秒
4月29日+2分57秒 8月28日+0分17秒 12月29日-2分5秒
4月30日+3分4秒 8月29日+0分2秒 12月30日-2分34秒
8月30日+0分21秒 12月31日-3分3秒
8月31日+0分41秒
说明:
1.用平太阳时加减差值得真太阳时,加为增加,减为减小,表中的日期为公历日期。
2.由于公历年与回归年的差异以及闰年与平年的差异,实际的时差可能是前一日或后一日的数据,其误差可忽略不计。凡推定时辰,必须依照命主的出生地点,把出生时间(北京时间)换算成当地平太阳时,然后再将平太阳时换算成真太阳时。
avatar
易转乾坤
4楼
十一 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
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更替现象;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运动,造成了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北半球的春天对应南北球的秋天,北半球的夏天对应南半球的冬天,北半球的秋天对应南半球的春天,北半球的冬天对应南半球的夏天。
对于这种现象,地理学上详细的解释是这样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阳历3月21日前后到达赤道上空(这时恰好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春分),之后继续向北移动,阳历6月22日左右到达北回归线上空(这时恰好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夏至),之后往南移动,阳历9月23日前后又一次到达赤道上空(这时恰好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秋分),之后继续向南移动,阳历12月22日左右到达南回归线上空(这时恰好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冬至),之后往北移动,阳历3月21日前后再一次回到赤道上空,之后继续向北移动……由此,南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光热就呈现出了“南多则北少、北多则南少”这样一种正相反对的特征,从而也就造成了“北春南秋、北夏南冬、北秋南春、北冬南夏”这样一种正相反对的季节差异。
从月份的角度来讲,北半球的一月就是南半球的七月,北半球的二月就是南半球的八月……北半球的十一月就是南半球的五月,北半球的十二月就是南半球的六月。
从干支历的角度来看,北半球的寅月就是南半球的申月,北半球的卯月就是南半球的酉月……北半球的子月就是南半球的午月,北半球的丑月就是南半球的未月。
基于上述的差异,在南半球出生的朋友如果对中国的命理感兴趣,在排盘的时候要按照自己出生地及出生时的真实季节及真实时间来换算。
如今,国际交流频繁。如果有命师有幸给来自南半球的朋友批算命运的话,在排盘及推算的过程中也要记得考虑这种季节差异。
(注:这里所提到的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针对北半球而言的,南半球的要反过来看。)
十二 如何起八字
前面的章节讲过了八字的概念、干支历以及年、月、日、时的干支关系等相关内容。掌握了这些内容之后,起八字就是轻而易举的一件事情了。
下面通过两个具体例子来谈一谈起八字的方法:
1.假若一个男孩子出生于阳历一九九零年一月八日早上六点十分(北京时间),他的八字应该怎么起呢?
具体起法如下:
(1)找来一本《万年历》(如果没有纸质书,也可以采用网上的电子版《万年历》),翻到写有“公元一九九零年”的那一页,找到阳历一月八日这一天,把它跟立春这一天对照一下,看它是否过了立春这一天,如果没过,就属于上一年管辖,如果过了,就属于这一年管辖。书上的信息显示:立春为阳历二月四日,阳历一月八日在立春之前,应该归上一年管辖。确定它归一九八九年管辖之后,把《万年历》往上翻一页,找到写有“公元一九八九年”的那个地方,上面从上到下写着“公元一九八九年 岁次 己巳 太岁 郭灿 生肖 蛇”,把“己巳”写下来。这就是命主的年柱。
(2)确定了年柱之后,找回一月八日这一天,看它是否位于小寒节气之内。小寒为阳历一月四日,一月八日在它之后,属于十二月节令管辖。找到写有“十二月大”的地方,顶头的三行自上往下依次写着“十二月大 丁丑 九紫”,把“丁丑”写下来。这就是月柱。也可以利用“五虎遁元”口诀中的“甲己之年丙作首”这一句,从正月开始轮数下去:丙寅、丁卯……丙子、丁丑。数到“丁丑”,把它写下来。
(3)年柱和月柱都确定之后,再一次找回阳历一月八日这一天,从左到右依次写着“8 一 癸酉”,把“癸酉”写下来。这就是日柱。
(4)找出命主出生地的经度(可以通过网上的搜索引擎查找),套入前面章节讲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平太阳时,然后把平太阳时换算成真太阳时,最后确定所属的时辰为卯时。日柱的天干是癸,按照“五鼠遁元”口诀中的“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这一句,从壬子开始轮数下去:壬子、癸丑、甲寅、乙卯。数到“乙卯”,把它写下来。
(5)把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的天干地支排在一起,就得出命主的八字了。
八字为:己巳 丁丑 癸酉 乙卯
2.假若一个女孩子出生在一九九零年的农历正月十二早上六点十分(北京时间),她的八字应该怎么起呢?
具体起法如下
(1)找来一本《万年历》(如果没有纸质书,也可以采用网上的电子版《万年历》),翻到写有“公元一九九零年”的那一页,找到农历正月十二这一天,把它跟立春这一天对照一下,看它是否过了立春这一天,如果没过,就属于上一年管辖,如果过了,就属于这一年管辖。书上的信息显示:立春为阳历二月四日,换算成农历是正月初九,正月十二在立春之后,应该归这一年管辖。确定它归一九九零年管辖之后,找到写有“公元一九九零年”的那个地方,上面从上到下写着“公元一九九零年 岁次 庚午 太岁 王清 生肖 马”,把“庚午”写下来。这就是命主的年柱。
(2)确定了年柱之后,找到写有“正月小”的地方,顶上的三行自上往下依次写着“正月小 戊寅 八白”,把“戊寅”写下来。这就是月柱。也可以利用“五虎遁元”口诀中的“乙庚之岁戊为头”这一句,确定正月的干支是“戊寅”,把它写下来。
(3)年柱和月柱都确定之后,找回农历正月十二这一天,从左到右依次写着“7 三 癸卯”,把“癸卯”写下来。这就是日柱。
(4)找出命主出生地的经度(可以通过网上的搜索引擎查找),套入前面章节讲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平太阳时,然后把平太阳时换算成真太阳时,最后确定所属的时辰为卯时。日柱的天干是癸,按照“五鼠遁元”口诀中的“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这一句,从壬子开始轮数下去:壬子、癸丑、甲寅、乙卯。数到“乙卯”,把它写下来。
(5)把年柱、月柱、日柱和时柱的天干地支排在一起,就得出命主的八字了。
八字为:庚午 戊寅 癸卯 乙卯
说明:
1.年份的确定以立春为基准:立春前为上一年,立春后为这一年。月份的界定也以节气为基准,具体的定法请看前面的章节。
2.我国曾经采用过夏令时,在其间出生的朋友如果记住的出生时间是夏令时时间,在换算时要先把出生时间往前推一小时,然后再进行换算。
3.网上有相当方便的八字排盘软件,大家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一个出来,跟着键入相关信息,然后就可以借助排盘软件把相应的八字排出来了。
十三 八字是什么
起完了八字之后,接下来就要起大运,然后就要对八字进行分析推算了。
起大运这个问题涉及干支的阴阳问题以及命主的出生时间与相邻节气之间的时间差问题,在此暂且按下不表。
至于对八字进行推算这个问题,由于它涉及的内容更多、更庞杂,在此就更是非暂时按下不表不行了。
那么,这一节讲什么好呢?笔者想了想,觉得有必要谈一谈“八字是什么”这个问题。
记得在开宗明义的第一节,笔者曾经讲过“何为八字”这个问题;而这一节讲“八字是什么”,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旧调重弹了。
旧调就旧调吧,重弹一下也未必就是坏事。
八字是什么?
就八字的构成而言,它其实就是由四组干支(四个天干、四个地支,总共八个字)按照一定顺序有规律地排列起来的一个符号系统。
比如: 乙 己 丙 戊
未 卯 午 子
这就是一个八字,它就是一个符号系统。
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符号系统呢?
一般而言,凡是符号都是有意义的,都是信息的载体。不同的符号涵盖的信息各不相同。数学符号所涵盖的是跟数学有关的信息;计算机符号所涵盖的是跟计算机有关的信息;八字是用来推算命运的,它的符号属于干支符号,其所涵盖的信息当然就是跟命运有关的信息了。因此,可以这样讲,从形态层面看,八字是一个由八个字组成的符号系统,它所使用的符号就是天干地支;而从信息层面看,八字就是一个跟命运有关的信息系统。
那么,八字所涵盖的信息量有多大呢?它能够涵盖跟命运有关的所有信息么?
有的命理师认为,八字是一个全息系统,能够把命主所有的命运信息都囊括其中。对于这种论断,笔者无从反对,不过也不敢苟同——笔者总觉得它有托大之嫌。
在笔者看来,八字就好比是一杯水——一杯搀杂着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的水。水有千千万万杯。对于不同杯的水而言,其五味的搭配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五味比较均衡,有的酸多一点,有的甜多一点,有的苦多一点,有的辣多一点,有的咸多一点;有的缺了一种味道,有的缺了两种味道,有的甚至缺了三种味道……八字的五行搭配跟水的五味搭配十分类似:有的五行均匀,有的某种五行唱主角;有的缺了一种五行,有的缺了两种甚至是三种五行……不同杯的水,其五味各不相同:有的五味均匀,有的偏酸,有的偏甜……同样的道理,不同的八字所透露出来的命运信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信息量大一点,有的信息量少一点;有的这方面的信息比较明显,有的那方面的信息比较明显……情状种种,不一而足。即便是同一个八字,其所蕴含的不同信息之间也会有明暗差别:有的信息比较明显,有的信息不那么明显,有的信息很不明显……同样是情状种种,不一而足。
基于上述这样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推算命运的时候,不是所有信息都是那么容易推算的:有的很容易看得出来,有的要颇费一番周折才能窥见其端倪,有的只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有的甚至连蛛丝马迹都找不到……
问题:
1.八字是迷信吗?
有好一些朋友鄙视八字学,贬斥它为封建迷信。持这种观点的不外乎是两种人:一种是接受了西方教育的,他们用西方的科学来质疑八字的科学性。由于二元对立思维作祟,他们觉得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八字学,于是就认为八字是迷信了。对此,笔者只想提一个问题:中医也无法用西方的解剖学来解释,它是不是也是迷信?
另一种是被江湖术士欺骗过的,他们由于受了骗,觉得八字命学不可信,于是就给它贴上了“骗人的把戏”之类的标签。对此,笔者也只想提一个问题:刀子是用来切东西的,可有人却用它来砍人,那刀子是不是就是害人之物了?
2.八字可信吗?
可信但不可过信。笔者认为,八字对人生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适度的信对一个人性情的调节、工作以及生活都有一定的帮扶作用;而过度的信却会给一个人的性格、工作以及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很容易就会让一个人被命给算了。
3.八字准不准?
八字是一种关乎命运的预测术。凡是预测术都不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八字也不例外。对于要求完美、容不得有一点偏差的朋友来说,八字是不准的;而对于不那么要求完美、容许有偏差的朋友,他们可以想一想以下这个问题:如果断十句,只有三句准,其他的都不准,总体断语自然是不算准的;可要是断十句,有七句准,只有三句不准,那总体断语算不算准?
4.八字与斗数孰优孰劣?
八字学与斗数学是目前最受重视的其中两种推命术。那么,它们两者孰优孰劣呢?有人认为八字优,也有人觉得斗数优。笔者认为,两者各有千秋。就命运的大势而言,八字优于斗数。八字一般是一命一格,格局比较单一,比较容易勾画出命主的人生轨迹来;斗数虽然也讲格局,可它的格局比较多,一个斗数盘一般都有好几种格局,在多格并存的情况下,要比较清晰地勾画命主的人生走势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就具体的细节推理而言,斗数优于八字。八字的符号总共只有八个,加上大运和流年也不过十二个,要用这十二个符号来推断命运的具体细节,那自然就是不容易办到的事情了。有不少细节,只能推出个梗概,而无法推出其全貌来。
斗数有十二宫,有一百多颗星曜(常用的也有四十多颗星曜),还有四化;有先天盘,还有大限盘、流年盘和流月盘(甚至还有流日盘和流时盘)。它的信息符号比较多,分得比较细,要推算细节自然就比八字有优势了。
5.正确的命理观
一个人要有正确的命理观,方不会被命理和命师牵着鼻子走。
那么,什么样的命理观才是正确的命理观呢?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应该是没有盖棺定论的答案的。
就笔者而言,笔者从06年开始学命,迄今为止有将近十个年头了。时间虽长,可感觉也只是窥见了命理学的“冰山一角”而已。在为人推算的时候,往往会顾此失彼,因而错漏难免。不过,纵然如此,笔者自觉对待命理的态度还是严肃认真的:克恭克敬地研命,虽会骗人,但不会骗钱,更不会害人,自认对得起天地良心。笔者的宗旨就是:不求人信,但求人不信!这不是自命清高,而是感觉人生苦短,没必要让命主背负上沉重的人生包袱。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命顺的人来算命,自然要问到命逆的时候,难道要照直讲、让命主担心吗?但不讲又不行,于是只好“胡言乱语”一番,让命主不信好了。命逆的人来算命,更多的是为了寻求解脱之道,能够帮他/她找到解脱之道固然是好;若然找不到,起码也能够给他/她一点心灵的慰藉吧。只要命主心里感到舒坦一些,本人断错又如何?在某种意义上,笔者觉得,命学更像是一种心理学:纵然它不能够为命主提供一条成功之路,纵然它不能够为命主找到解脱之道,起码它也能够给命主一点心灵的温暖吧。
古人说:无事不占,心动则起。这是占卜师的原则。笔者觉得,它也应该成为命理师的训诫:一个人可以随时随地、随心随意地研命,但不应该随便论命;严肃认真地对待别人的命,其实就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命运的一种敬畏。命理是用来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
6.其他问题
“双胞胎的命怎么算,难道他们/她们的命都是一样的吗?”
“印度洋海啸、汶川大地震等大灾难夺去了一大批人的性命,难道那些人都是该死的吗?”
……
以上这些问题是初学者很容易想到的问题。他们往往会因为找不到合理的解释而对命学的可信度和可靠性提出质疑。记得笔者刚学命的那阵子,也曾经被这些问题所困扰,也曾经因为找不到答案而怀疑命学的价值。不过,怀疑归怀疑,有一个信念还是一直在支撑着笔者,要笔者学下去:命学如果没有一丁点儿价值,它为什么还能够流传这么多年?它为什么还能够在民间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终于有一天,笔者突然省悟到:任何理论都是有缺陷的,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牛顿力学可以解决宏观物体的运动问题,可是当它面对粒子的运动时,它就束手无策了;数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发展了好几千年,它的理论不可谓不完备,可纵然如此,依然还有那么多数学难题横亘在它的面前,成为它的“心头之痛”;命学也不例外,它也是一门有缺陷的学问,怎么可能解决所有命学问题呢?
相信大家都不会因为牛顿力学的缺陷而否定它对物理学的伟大贡献,也不会因为数学的“无奈”而否定它的科学地位!既然如此,我们又怎么能够因为命学的缺陷而否定它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呢?就让那些暂时还无法获得合理解释的命学难题成为命学的“心头之痛”吧!
有了以上的领悟之后,笔者即时把那些命学难题搁下,转而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命学,以肃敬之心去研命,顺其自然,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得不止,不问对与错,只问理与心。
心善福至
观生命运势
知天地造化
谨以此联与同好共勉!
十四 万物之源:道
哲学首重本体论。但凡自成体系的哲学理论,其理论体系都是以某个本体作为出发点的:柏拉图以“理念”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亚里士多德则以“第一推动者”为其哲学的归依,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世界的本原,马克思则以“物质”为宇宙的本体……
在古代中国,儒、道、释三家就如同三驾马车,虽时有争战,然总体而言还是并行不悖的。在三家之中,释家是最晚出现的,它来自于古印度的佛学,是经过了中国化的改造之后才得以大行其道的——在对其进行改造的本土思想之中,道家无疑是用力最猛的一家。
儒家始于孔子,不过在孔子那里,它更多地是类似于社会学和伦理学一类的东西;只有到了宋明时代,理学家才把它改造成一种真正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哲学。
道家始于老子,它从一开始就已经具备了哲学的本体论意义了:它的本体就是“道”。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从多个方面述说了“道”的含义、特征及其创生万物的过程。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1.道是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是《道德经》的第一章,它所讲述的就是“道”这个概念。在老子看来,道是不可言说的,只能借助一些无言之言来感知它的存在,无法直达它的中心。总之一句话,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本源,是无法彻底洞察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它同样也是在讲“道”。不过,相对于第一章所讲的“道”而言,它在这里还是稍为具体了一点:它是混成之物,它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已经是会运动之物了。
2.道有何特征?
《道德经》的许多地方都提到“道”的特征,在此略述一二。感兴趣的朋友需要认真研读《道德经》一书,方有可能窥见其全貌。
“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讲:“道”是不可言说的,是一种恒常之道。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 这是讲:“道”具有虚而不盈的特征。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是讲:“道”具有虚空、变化、不死、用而不竭的特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这是讲:“道”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讲:“道”是混成之物,具有独立不改、周行不殆、效法自然等特征。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是讲:“道”具有无为而无不为的特征。
3.道如何创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问题:
“道”跟命理有何关系?
命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据考证,阴阳五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可即便是如此,它也是到了战国时期、才在邹衍等阴阳家的手中得到比较系统性的发展的。个人觉得,《周易》与《道德经》这两本著作对阴阳家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理解命理,有必要追本溯源,了解一下隐藏在命理背后的哲学思想。
举一个例子:
丙子 辛卯 壬寅 戊申
这是一个人的八字。我们可以把这个人看作是由“道”化生成的“形而下之器”、而把这个八字看作是“道”用来化生“器”的工具。这样一来,它就成了“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之间的媒介了:它上达“道”,下达“器”,沟通了天与地。“道”有三:天道、地道、人道。个人认为,八字体现的正是人道。正是因为人道的存在,天道、地道、人道才能够三位一体,天人才能够感应。我想,这大概就是隐藏在八字后面的一种以“道”为本体的哲学思想吧。
十五 道成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上一节在讲述“道”创生万物这个问题时引用了这一段话,不过没有进一步展开论述。这一节就结合笔者的识见展开来讲一讲。
“道生一”。“道”已如上述,是万物之源,相当于《周易》所讲的无极,那么,“一”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一”是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成之物,相当于《周易》所讲的太极。何以为证?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从这两段引语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混成之物,还是“一”其实都是道,只不过是降了一个层次的道而已。这就好比是已经来到了凡间的上帝,虽然还是不食人间烟火,不过终究还是有了一个模糊的形象,沾了一点凡俗之气。两者是二而一的。
“一生二”。“一”既已为混成之物,那“二”是什么?笔者认为,“二”就是已经剖分开来的天与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这两句就是笔者推想的根据。
“二生三”。二既已为天地,那“三”又是什么?笔者认为,“三”是指阴、阳和气这三样东西。何以这样讲?“……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既然“三生万物”、而“万物负印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笔者的理解力,那“三”就应该是阴、阳和气这三样东西了。阴、阳是从天地之中生出来的,本为静物,若无某种动态之物来牵动,它们是不可能相摩相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进而化生出万物来的,而气恰好是一种动态之物,周流六合,无孔不入,正适合充当阴与阳之间的媒介,把阴和阳连接起来。这样一来,阴和阳就在气的引动之下交互作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由此而生成了万物。
把上述的分析综合起来,“道”成万物的过程可以这样来理解:“道”化生成一混成之物,此混成之物化生成天、地,天、地化生出阴、阳和气,阴、阳在气的作用之下化生出万物来。
人作为万物中的一员,其降生过程自然就要符合这一个创生过程了。人也是“道”的载体,其降生就是由“道”所化生成的阴和阳在气的作用之下相互交感的结果。
个人浅见,请方家指正!
avatar
易转乾坤
5楼
十六 道之层次
从“道”的创生过程来看,从原初之“道”到万物之“道”,“道”是逐级往下走的。可以这样说,从原初之“道”到万物之“道”,“道”经历了一个由纯到不纯的变化过程:原初之“道”最纯,万物之“道”最不纯。因此之故,我们可以以“道”的纯粹度为依据来把“道”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道可道,非常道。”此为原初之“道”。
第二个层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此为混成之物之“道”。
第三个层次:“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也。”(《礼记•乐施》) 此为天地之“道”。
第四个层次:“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传上》) 此为阴阳之“道”
第五个层次。“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传•系辞传上》)“道”、“器”虽分,然“器”之中亦有“道”;此“器”中之“道”即是万物之“道”。
启示:“道”有层次之分,命又何尝没有高下之别?就八字而言,格纯则命高,格杂则命下;格越纯则命越高;格越杂则命越下。兹举例如下:
乾造:癸巳 甲子 丁酉 甲辰
乾造:己酉 乙亥 丙午 乙未
坤造:辛酉 丁酉 乙卯 丙子
乾造:丁卯 己酉 乙丑 己卯
此四造的命格皆为七杀格,然纯杂各有不同,因而命主的造化也各有不同
第一造:天干杀印相生,地支无刑冲克害,格局最纯,造化最高,为王者之命,实乃新中国的缔造者毛 的八字。
第二造:天干印伤皆有,伤官杂局,虽有印制无妨,然终嫌气杂,其纯度不及第一造,因而命主的造化逊于第一造,为一国有企业的董事长之命。
第三造:天干露杀,食伤虚浮无力,地支卯酉对冲,命局的纯度远不及第一、二造,因而命主的造化一般,为一普通工人之命。
第四造:天干食生财,气倒是不杂,然地支酉卯相冲,杀得财之助,乘旺攻身,命局偏枯,在四造中纯度最低,因而命主的造化极差,为一夭逝之命,己巳年即不幸离世。
十七 天、地、人三道
我们知道,3+7=10。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该算式所表示的含意就是:3个一跟7个一合并起来就是10个一。如果从社会人生的层面来看,这个式子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先人说:生人洗三,死人作七。意思是说,新生婴儿要“洗三朝”,仙逝之灵要“接七”。由此可以看出,三主生,因而是吉数;七主死,因而是凶数。把这套进上面的式子里,就变成了:吉+凶=10。在易学里面,十是全数,具有完整的意义:对于万事万物来说,吉+凶就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对于人来说,吉+凶/生+死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有生必有死,吉中藏凶,凶中藏吉;所谓的十全十美,十全倒是真实的存在,而十美只不过是人生的理想罢了。
由此可见,从社会人生的层面来看,3+7=10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人生有喜也有忧,有吉也有凶,有起也有落,有生也有死;人生具有两面性,是两面性的对立统一。
为什么3主吉而7主凶呢?从八卦方位来看,3配震卦,位于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对应的季节是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7配兑卦,位于西方,是太阳沉落的地方,对应的季节是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而从干支的五行生克关系来看,天干逢三而生:天干的排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甲属木,甲逢三位遇丙,丙属火,甲木生丙火,乙属木,乙逢三遇丁,丁属火,乙木生丁火,其余依此类推;地支逢七而冲,冲则散:地支的排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属水,逢七遇午,子午相冲,丑属土,逢七遇未,丑未相冲,其余依此类推。
由于7为凶数而3为吉数,因而在我国的民俗文化中,跟七相关的说法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跟凶兆/死亡有关的(七夕也许是一个例外);而跟三相关的说法则相当多,而且基本上都是吉利的说法,如: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佛有三宝——佛、法、僧……
就易学层面而言,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道有三道——天道、地道、人道。《连山》以艮卦为首,与之对应的是人道;《归藏》以坤卦为首,与之对应的是地道;《周易》以乾卦为首,与之对应的是天道。
那么,天道、地道、人道并举的情况是何时出现的呢?由于年代久远且资料匮乏,确切时间无从考究。个人推测,其萌芽于《道德经》,成熟于《易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易传•彖传•谦卦第十五》)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易传•系辞传下》)
在《道德经》中,老子虽然也讲天道、地道、人道,不过并没有明确地把三者并举,而在《易传》中,天道、地道、人道不但被明确地提了出来,并且还被当作三才并举。因此之故,笔者认为天道、地道、人道萌芽于老子的《道德经》,而成熟于孔子及其后学所撰写的《易传》。
在第十四节,笔者在阐述道与命理的关系时,曾在所举例子中提到过天道、地道、人道这三个概念,这里再重复引用一下那个例子:
丙子 辛卯 壬寅 戊申
这是一个人的八字。我们可以把这个人看作是由“道”化生成的“形而下之器”、而把这个八字看作是“道”用来化生“器”的工具。这样一来,它就成了“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之间的媒介了:它上达“道”,下达“器”,沟通了天与地。“道”有三:天道、地道、人道。个人认为,八字体现的正是人道。正是因为人道的存在,天道、地道、人道才能够三位一体,天人才能够感应。
在人道之中,同样也有天道、地道与人道的存在。就这个八字而言,它由天干与地支组合起来:天干象征天,代表天道;地支象征地,代表地道;那人道在哪里呢?
地支中藏有天干,天干下到地上,天地交会,人诞生于其中。很自然地,地支藏干所体现的就是人道了。
十八 《易》之道
1.《易》的地位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我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有的对后世影响巨大,有的对后世则无甚大影响。而在影响巨大的古籍中,如果要找一本影响最大的古籍出来,那这本古籍应该非《周易》莫属。
应该说,如果单从某方面的影响来说,《周易》不一定就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那本古籍:就文学方面的影响来说,它可能比不上《诗经》和《楚辞》;就历史方面来讲,它应该比不上《史记》和《三国志》;就医学方面来看,它绝对比不上《伤寒杂病论》和《千金方》……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从影响的面来看,估计没有哪本古籍能够比得上《周易》。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文学、历史、中医、数学、历法、艺术、建筑、军事等,几乎无一不与《周易》有着或明或暗、或深或浅的联系——就天文、地理的角度来看,日月的运行规律就是易理的一种体现,八卦方位就很符合我国的地理特征;就文学的角度来看,《易经》的卦爻辞就是文辞简朴、含意深邃的文学作品,而《易传》中的各篇就是很有逻辑及义理的论说文;就历史的角度来讲,古代影响巨大的“分合”历史观就来自于《易经》中的阴阳之道;而从中医的方面来看,中医所运用的阴阳理论就渊源于《周易》所含藏的阴阳哲学;在数学方面,二进制的发明者莱布尼茨就曾经指出中国的《周易》六十四卦蕴含着二进制数理……
在经学方面,《诗》、《书》、《礼》、《乐》、《春秋》以及后世的经学无一不受其影响,因此它被奉为“群经之首”,这应该不是过誉之词。
那么,《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
从《易经》的卦爻辞来看,它原本应该是一本卜筮之术;后来,孔子及其后学撰写了十篇释易的文章(即《十翼》),对《易经》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改变了它的面貌,令它成为了一本“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多元化古籍:哲学家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来读它,医学家可以把它当作医书来解读,而军事学家则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军事宝典来看待……
《周易》由哪些内容构成?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构成。《易经》大约形成于商末周初,内容包含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和卦爻辞;《易传》出现的时间则相对比较晚一点,据传是由孔子及其后学所撰写的,包含阐释《易经》的十篇文章,分别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合称《十翼》。
《周易》为何人所作?
按照《史记》的说法,伏羲“始作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十翼》。这种说法估计是传说的成分多于史实。据专家考证,古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连山》以艮卦为首,《归藏》以坤卦为首,《周易》以乾卦为首。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周易》应该是在夏易和商易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至于是出自文王之手还是出自他人之手、是出自一人之手还是出自多人之手,那就不得而知了。
2.《易》之道
“易之为名也,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汉•郑玄《易赞》”)
按照郑玄的说法,《易》之道体现在三个方面:(1)简易;(2)变易;(3)不易。
何为简易?简即简单、简朴,简易就是简单而质朴的易道。易以阴阳和六十四卦来阐释宇宙万物之道,其理不可谓不简。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传•系辞传上》) 此即简易。
何为变易?变即变化、变动,变易就是变动不居之易道。此一刻非上一刻,此一时非彼一时,万事万物无时不在变。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传•系辞传下》)此即变易。
何为不易?易有变化之义,不易即恒常不变之易道。万物虽繁杂多样,宇宙虽变动不居,然终究离不开阴阳二字。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易传•系辞传上》)此即不易。
3.八字中的三易
把三易套入八字,我们可以这样来审视八字:八字本身所体现的就是简易和不易,大运和流年所体现的就是变易;而从一个十年的大运和该大运内的流年来看,该十年大运所体现的就是简易和不易,该大运内的流年所体现的就是变易;而如果从一年来看,该年所体现的就是简易和不易,该年十二个月的轮转所体现的就是变易。
(本文部分内容转引自任犀然先生主编的《〈易经〉的智慧》一书,在此表示感谢!)
十九 太极图
相信学易之人都认识上面的这张图!不错!这就是太极图!它由黑白两色构成。黑代表阴,象征地;白代表阳,象征天;黑白之间的界线既是天地之间的界线,也是人与万物所处的位置。白中有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阳不离阴;黑中有白点,表示阴中有阳、阴不离阳。阴阳图案的形状就好像是首尾交接的两条鱼,因而俗称“阴阳鱼”;阴鱼和阳鱼互相依存、相互含抱,寓意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在阴阳的交互作用之中经历着各种变化。
说到太极图,很自然地就会让人联想到《易传•系辞传上》的一段话: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有不少学者认为太极图渊源于这一段话,不过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太极图的出现时间早于《周易》。不管孰真孰假,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易传•系辞传上》的这段表述跟太极图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下面就结合太极图来对这一段话进行一番简单的解释。
“易有太极”:易就是宇宙的本源,相当于老子所讲的“道”;太极就是天地未判之前混沌一体的状态,相当于老子所讲的“混成之物”。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发现,太极图中的天地虽未完全分开,然亦已初分,跟“易有太极”中的太极应该是对不上号的。太极既为阴阳未判之物,那其图用一个“混成一体”的圆形来表示似更恰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可指天地,也可指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既可指四时,也可指太阳、太阴、少阳和少阴这四种状态。不过,结合“四象生八卦”这一句来看,笔者认为,两仪指阴阳、四象指由阴阳各自自组及交互组合而成的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似更可取。
“四象生八卦”:八卦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个经卦。
综合整段话来看,宇宙的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易→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吉凶→大业。
再结合太极图来看,太极图所对应的应该是“太极生两仪”这个阶段,而不是“易有太极”这个阶段。
问题:
《易传•系辞传上》所表述的宇宙的发展历程跟老子所讲的道成万物的过程有何异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从老子的表述来看,老子似乎更着重“道成万物”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这样的:道→一→二→三→万物。
而从《易传》所讲的宇宙的发展历程来看,《易传》的作者似乎更看重八卦的产生过程:易→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八卦产生之后,再由其来定吉凶,最后由吉凶来定大业。
如果说老子所讲述的是万物的诞生历程的话,那么《易传》作者更关心的似乎是万物的命运问题:先有生命,然后才有命运——两者是有着逻辑上的承续关系的。
二十 太极图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篇议论散文!它的名字叫作《爱莲说》,它的作者叫作周敦颐。说到周敦颐,对我国思想史不甚了解的朋友可能会认为他是一位文学家。其实,他最大的成就不在文学上,而是在理学方面。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的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
他的理学思想在我国思想史及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然而,由于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因而不甚显名。在他死后,他的弟子程颢和程颐成名,他的学识才被人认可。后来,经过理学大师朱熹的推崇,他的学术地位才得以最终确定,被誉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师。(本简介引自搜狗百科及百度百科,有删节。)
周敦颐的传世作品不算多,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太极图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在这篇说文中,周敦颐主要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由无极到太极、再由太极化生万物的过程;2.人(尤其是圣人)的价值及地位。
1.万物的化生过程: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物
2.人的价值及地位:“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圣人的价值及地位:“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avatar
易转乾坤
6楼
二十一 气是什么
气是什么?
可能会有朋友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幼稚:气不就是空气吗?这还有什么好问的?诚然,空气是气,但是,气却不仅仅是空气,它还有着更为深刻的哲学内涵。在我国的传统哲学中,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运动与变化的结果。
那么,气的这种哲学内涵是怎样形成的呢?
1.山川之气
“气,云气也。象形。凡气之属皆从气。(《说文解字•气部》)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礼记•月令》)
“天地之气,合而生风。”(《吕氏春秋•音律》)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左传•昭公元年》)
最初,气是一种自然物质始基,指自然之气、山川之气;阴、阳、风、雨、晦、明等自然现象都是气的征象。而在各种气当中,空气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气了。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到,贯穿于阴、阳、风、雨、晦、明之中;它看不见,摸不著,可又很容易被人感觉得到。对于擅长悟性思维的先民们来说,空气这种介乎具体与抽象之间的特征无疑让气具备了哲学化的潜质。
2.呼吸之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郑玄注)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凡是学过生物学的朋友都知道,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水份和空气这三样物质。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植物(尤其是绿色植物)来说,它们需要阳光、水份和空气来进行光合作用;只有通过光合作用,它们才能够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使它们的生长发育得到促进,并使它们的生命得以维持。
对于动物和人来说,它们/他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只有这样,它们/他们体内的各种循环才得以正常进行,而它们/他们的生命也才得以延续下去。
那么,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来自空气中了!空气中的氧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主要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何为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主要是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类等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这样科学的解释,相信我们的先民们还意识不到!可尽管如此,相信他们还是能够很直观地意识到呼吸之气的重要性的!毕竟,当一个人没有了呼吸之后,他就没有生命了;当一个人没有了生命之后,他就没有呼吸了。这是很直观的现象,也可以成为很浅显的道理。
3.精神之气
“气也者,神之盛也。(《礼记•祭礼》)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孟子•公孙丑上》)
当一个人呼吸到清新空气的时候,他自然会感到神清气爽;而当他呼吸到恶浊空气的时候,他十有八九都会感到气噎难受。气的清浊对一个人的身体及精神都有很大的影响:清气所带来的是好的影响,而浊气所造成的则是坏的影响。因此之故,古人自然就会对气的清浊特质十分重视了。久而久之,气的清浊特质就会通过人的感受而内化为人的气质状态。这样一来,呼吸之气很自然就升华为人的精神之气了。气定神闲、神气活现、心高气傲、气急败坏……汉语中俯拾皆是的这些跟气有关的表述就是由精神之气积淀而成的。
4.生命之气
“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礼记•祭礼》)
前面讲过,呼吸对人的生命极其重要:有呼吸,生命才能够延续下去;没有呼吸,生命将会终止。可以说,呼吸关乎生死。基于这个理由,呼吸之气升华为精神之气之后,必然会进一步升华为生命之气。何为生命之气?生命之气就是生命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的那种气!
5.宇宙万物之气
“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鹖冠子•泰录篇》)
把生命之气同时向外扩展和向上升华,生命之气就会演变成宇宙万物之气。
事实上,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就是在作为自然物质始基之气的基础之上对气进行哲学化处理、从而把它拔高到哲学层面的。到了西汉时期的大儒董仲舒那里,气的哲学化意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董仲舒及其后继者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础。
启示:
(1)前面讲过,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水份和空气这三样物质。从气哲学的角度来理解,无论是阳光、水份还是空气,它们其实都是气:阳光是太阳的“精气”,水份是水的“精气”,空气是“清气”;这三种气的交互作用就为万物的生长提供了物质和能量。
(2)气哲学认为,万物皆气。人作为万物的一员,自然也是气聚之物;八字是人的命运符号,自然也是气的载体。气有清浊之分,命有好坏之别。八字就好比是人的气场,从气的状况可以判定气场的状况,从气场的状况可以窥见人的造化层次。
avatar
易转乾坤
7楼
二十二 八字之气
上一节简单交代了气的哲学化历程,这一节就讲一讲哲学化了的气在八字中的应用问题。
从气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的,因而也是气的载体。八字作为人的命运密码,由四组干支组合而成。明眼看去,那是天干地支;可细想之下,天干地支又何尝不是气的符号?不同的干支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场,不同的气场造就不同的人生命运。
1.清与浊
在第十六节,笔者曾举例讲过一下八字的纯杂问题,在此再结合清浊问题谈一谈纯杂问题。笔者认为,纯是与清相合、而杂是与浊相应的,两者基本相通,只是各自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而已。何为清纯?何为杂浊?
我们知道,生命的维持需要不同的物质和能量,而物质和能量都是气的体现,因而生命是由不同的气交感而成的。单一之气不可能占据整个生命!从这一点来看,纯不是指气的单一性,而杂也非指气的混合性。
我们也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由氮气和氧气等组成。对于清新的空气,我们不会因为它不是单一的气体而觉得它混杂;而对于诸如氯气和一氧化碳等气体,我们也不会因为它们是单一的气体而觉得它们清纯。由此,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只要是对生命有利的气体(或气体组合)都可以看作是清纯之气,凡是对生命有害的气体(或气体组合)都可以看作是杂浊之气。
就人而言,人的气场是由不同的气组合而成的;相应地,人的八字也是由不同的气组合而成的。清纯的八字,其气必然清纯;杂浊的八字,其气必然杂浊。何为清纯之气?何为杂浊之气?所谓清纯之气,就是指:八字中的各种气通过相互作用(有情相生或者有情相克),能够如水乳交融般组合成一团混成之物,如清新的空气一样让命主感到心旷神怡,又如绿叶红花一样让命主感到生气盎然。所谓恶浊之气,就是指:八字中的各种气通过相互作用(无情相生或者无情相克),杂乱无章地组合成一团混杂之物,如恶浊的空气一样让命主感到气噎难受,又如残枝败叶一样让命主感到了无生气。兹举例如下:
(1)乾造:癸巳 辛酉 戊辰 丁巳
(2)乾造:乙巳 丁亥 甲午 丙寅
第一造:天干之气从丁开始依次顺生,地支虽巳酉暗合、辰酉也暗合,然两巳一辰足以支撑戊土日元,格成伤官配印;总体而言,整个气场还算比较清纯,美中不足的只是财星根弱、贵大于富而已。
第二造:天干丙丁并透,气已不纯,地支巳亥相冲,寅午半合,助巳为虐,整个气场杂乱无章,命主的造化自然不高,最终成为一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地痞流氓。
当然,真正清纯的八字是少之又少的,真正杂浊到一无是处的八字也是不多见的,大多数八字都介于清浊之间,只是清浊的程度各有不同而已。
2.盛与衰
八字由八个字组合而成;如果把每一个字都看作是一种气的载体的话,那么,所有八字的总气就都是一样的。然而,由于受干有重叠、支有藏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八字的气就有了盛衰的分野;而在同一个八字之中,不同属性的气也有了盛衰的差别。兹举例如下:
(1)坤造:戊辰 庚申 辛酉 丙申
(2)坤造:丁卯 辛亥 辛巳 辛卯
两造的总气虽然相差不大,然而,从气经过相摩相荡之后所形成的总体气场而言,第一造的气场还是明显要强于第二造的气场。就八字内部而言,在第一造中,金气明显要强于其他四气;而在第二造中,木气则明显要强于水气及其他三气。
月令主天时,一般而言,得天时者得八字的主宰权。如以下这一命例:
坤造:癸酉 辛酉 乙巳 己卯
乙虽然为日元,得根于时支,然而它却无法拥有这个八字的掌控权。辛得根于月令,更有年支酉与日支巳暗中支撑,其气远强于乙气,故而整个八字得以辛为轴心,所有其他气都得绕着辛气旋转。
当然,也有虽得天时但却无法获得八字的主宰权的例子。如以下这一命例:
乾造:庚午 丁亥 辛巳 甲午
壬水虽得天时,然地支两午一巳夹冲,令水由旺变弱,无法成为整个八字的轴心。那整个八字的掌控权在哪里呢?丁火得根于两午一巳,兼且得甲生,当然就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这个八字的掌控者了。
3.通与塞
中国哲学讲中和,八字同样也讲中和:凡是得中和之气的八字基本上都是好的八字,凡是得不到中和之气的八字基本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缺陷就得修补。怎么修补呢?很简单,损有余以补不足:过盛之气容易塞,要对之进行疏通,让它流通起来,以便把多余的部分泄掉;不足之气容易泄,要适当地塞一塞,同时也要把过盛之气的多余部分转化成跟此不足之气同质之气,以补足此不足之气的份量。兹举例如下:
坤造:癸酉 辛酉 乙巳 己卯
金过旺,有堵塞木气之象,同时也有自塞之象,用水可以把金气泄掉一部分,让其转化成木气,以补足不足之木气;这样一来,整个八字基本上就流通起来了。
4.聚与散
八字有两个重要的太极点:一个是月令,一个是日元;月令关乎整个客观环境,日元关乎命主自身。
一般情况下,月令是气最易聚的地方,而日元则是气最易散的地方。当月令与日元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时候,两个太极点就会重叠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月令之气与日元之气就是同聚同散的了。那么,到底是气聚好还是气散好呢?过分的聚与过分的散都不好,适中的聚与适中的散方为好:聚集之气需要适当地发散开来,方不至于过聚;发散之气需要适当地聚集起来,方不至于过散。说到底,这其实也是一个关乎中和的问题,只是跟通与塞这一关系相比切入的角度有所转换罢了。
(1)乾造:乙丑 丁亥 壬子 丙午
(2)坤造:辛未 辛卯 壬辰 甲辰
这两造都有一个共同的太极点,那就是:日元都是壬水。但是,各自所属的月令却颇为不同:第一造生于十月,月令为亥;第二造生于二月,月令为卯。
在第一造中,壬生于亥月,壬气与亥中的主气相同,气十分容易聚合,更得年支丑与日支子帮扶,亥子丑会成北方水局,有滔天之象,同时也有把丙丁火扑灭之象,幸得乙木高居年干,也托根于月令,如定海神针一样止水之势,泄水生丙丁火;这样一来,过聚之气得到了发散,而随时都有发散可能之丙丁火得到了聚合。聚散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命主自然就有一番造化了。
在第二造中,壬生于卯月,木得天时,年支未、日支和时支辰皆藏有木气,时干甲也为木,木气得聚;壬虽得日、时两辰之根,然辰中藏土,克损水气,日元之根偏弱,气容易泄于木而散,急需金、水来帮扶,年、月两干虽同为辛金,然辛金无根虚浮,生助壬水之力不大,行运一路走去,又是三十年南方大运,金、水难寻;在这样的情况下,气散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命主的造化自然就不高了。
此外,八字之气中还存在着寒与暖、燥与湿、透与藏等关系,相信这些关系大家不太难理解,笔者在此就不一一分析了。
(注:本文中所讨论的内容只针对一般的八字格局而言,各种从格和专旺格不在讨论之列。)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