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嗨,额的孙家坡》(后记)// 作者 王建章
avatar

《嗨,额的孙家坡》(后记)// 作者 王建章

千里皓月沐晨风
1楼

我和陈新建同住一个村,是蓝田县汤峪镇孙家坡村的人,但我却被他长了许多,我是他的老师,他是我的学生,从年龄上讲我是他的兄长,从辈分上说我们是爷孙关系,他是孙子辈,他在村里把我叫爷,但他却从来没把我叫过爷,而是以老师相称。说他是我的学生,那是在我高中毕业后回村上当初中的民办教师时,在他的班主任有事请假的那几天,给他带过几堂语文课,他见我于是不叫老师不开口。从真正意义上讲,我确实没有正式教过他。后来天各一方,接触自然不多,年龄也相差较大,但与其他学生相比,我对他印象还是蛮好的。一是同在一个村里生活,二是我那时和他的班主任王安民老师同在一个办公室,作为班里的学习干事,他经常到老师房子交取全班同学的作业本,总是风火干练,才思敏捷,勤奋好学,各科成绩也好,比较喜欢学语文,考试时经常在班里名列前茅,学校里岳缠志、姚秀娟、陈缠花、冯芝兰等好多老师也经常夸赞他,但这都不是主要原因。引起我关注的道是他的长相有点特别:瘦瘦的,矮矮的,肤色黑,眼睛小,笑眯眯,文绉绉,但办起事来行动麻利,雷厉风行。看到他,我不自觉地就会联想起“孙猴子”的形象,尽管缺了些帅气和雅致,但也不乏率性和才华,当然是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了。因为共同爱好文学,我也成为了他心目中真正最崇拜的偶像和良师益友。

他高中苦读一年后,超道拐弯接了父亲的班,从此走进大都市西安参加了工作,在西安东大街“大同园浴池”工作吃上商品粮,成了一名令村里人羡慕的工人。他搓过背、看过浴池门、做过饭、蹬过三轮、烧过锅炉,经历了人生的许多酸甜苦辣,但他热爱写作的初衷矢志未改,工余时间经常刻苦学习,在《西安晚报》的“钟楼下”副刊经常可以看见他的豆腐块稿子。这时刚好我在西安市教育学院进修,我们同在西安又是师生还是乡党,有时之间偶尔走动,新建也来学院看了我几次。后来听说他考上了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专业,平常在省市的报纸、电台能视听到他的稿件和新闻报道,展露了他热爱新闻的才华。这时他华丽转身,走进了碑林区柏树林街道办事处成了一名宣传干部,做过街道文明办副主任、宣传科副科长、街道文化事业服务站站长。耕耘宣传工作十年后,他又走进碑林区城管执法局,成了一名城管执法队员。暂短过渡后,他的新闻才华再次得到时任碑林区委宣传部领导的赏识,走进了区委大机关,担任了碑林区委外宣办、碑林区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步入了宣传工作的黄金期,先后荣获了陕西省先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陕西日报》十佳通讯员、碑林区劳动模范等100多项荣誉。

近几年来,不知道是一种文化自觉还是文化担当,他居然兴致勃勃地写起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村史趣闻,常常见诸于网络。其热情之高涨、笔下之生风、语言之乡土、感情之真挚,早已得到了家乡人的支持和点赞。这是对家乡非物质文化地自觉抢救、挖掘与整合,体现出他极高的乡土情结和游子情怀。我们读他的文字,深深地被一种浓浓的乡情所感染,仿佛触摸到游子心底的柔软和对故乡的拳拳眷念,是那么的温热,那么的倾情。我曾知晓,有些村花巨资修村志,多少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我的学生却凭着一腔热情,单枪匹马、不辞辛苦、不求回报,深入走访、收集资料、研究整理,终于形成雏形,为村上以后修订村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此,新建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其不计得失、不讲功利的无私精神和爱家乡的崇高情怀,实在难能可贵,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不由得让人为我的学生点赞。

学生的文笔流畅,口语特色、方言地道,可谓以浪漫的笔触写史迹,以纯朴的话语道乡情,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对泥土的清香和对家乡人的挚爱。我想,没有一种至纯至美的初心和深厚真挚的情愫,是无法驾驭这项工作的。他的一笔一划、一字一句,无不让家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含笑生姿、美满丰盈。因而每一个章节都雅俗共赏、趣味横生。

一个村庄,也能演绎成《史记》传奇,一个舞台更能容纳天地人神。当他把写成的初稿交给我,并谦虚的表示,想听听我的看法,以便借我的拙笔为其“润色”,末了在为其写个评论。我当年虽为他之师,但时过境迁,长江前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面对他的洋洋洒洒,我打心底惊喜赞叹,不但被他的真情所感动,而且改着改着我和他竟成了黄金搭档,师生二人共同肩负起了《嗨,额的孙家坡》的写作重任,而且越写越来劲,对重要的章节进行了重新的谋篇构思。对于我们来说孙家坡是我们永远的牵挂,家乡有我们的青春,家乡有我们的梦想,家乡是一种情结,一部连续剧,一首永远唱不尽的歌,我们写一个地方精神层面上的记录和抒情,这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还乡,我们的眼前堆积了一大堆梦境,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都像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笔迹!因此我们用情去写、用爱去写、用心去写……

尽管,这部家乡的风情录,还有许多需要充实和完善的地方,但我依然认为,它富有独特的视角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因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珍藏性,他的价值将会被时间所见证,定会受到不俗的口碑。我的学生以自己的辛勤耕耘,实现了村里人多少年来的夙愿,这无疑是一个壮举,他乐于奉献、甘报桑梓的精神,一定会鼓励更多的年轻人为孙家坡这方故土且歌且颂!诗和梦想永远在前方,愿孙家坡这面古老而现代的文化旗帜在皇甫川上高高飘扬,永不褪色!

(王建章:知名文化学者、蓝田县摄影协会法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