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因缘生法——两晋南北朝的高僧们(修改版,连载)
avatar

因缘生法——两晋南北朝的高僧们(修改版,连载)

驿渡山人
1楼
第一章 佛图澄
NO.1 初入中原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佛图澄从西域来到了洛阳。他已经78岁了。在那个时代,能活到78岁已是稀有物品。他的身体还很硬朗,这得益于长期严格的持戒和内心的平和。他是西域龟兹人,本姓帛,八岁的时候出家做了沙弥,跟着比丘师学习佛法,能背诵几百万字的佛教经典。精通梵、汉和西域各民族的语言。二十多岁时独自翻越葱岭去罽宾(今巴基斯坦北部)学习五明六通①,既能占卜吉凶,治病救人,还能看穿别人的心思,知道五百公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事情。回到西域后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和尚。
自从班超经营西域以来,那里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管辖区,但人们没有接受儒家的三纲五常,而是信奉佛教。然而,这里的人口实在太过稀少。佛图澄虽然在这里很有名,但就像现在的歌手仅仅在某个村镇上有名一样,知名度是很难让人满意的。而且,他修的是菩萨行,以慈悲救世为修行手段。而中原地区尚有五六千万人未享受到佛法的恩泽,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他想去那里试一试,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就能成佛。
由于当僧人不能娶妻生子,不能为父母尽孝。所以,几百年来,中原地区的人是很抵制佛教的。此前,安世高、康僧会、竺法护等西域僧人曾去中原传过佛法,但收效甚微。他们翻译的佛经,大多被人们丢进了火炉。他们在中原也发展不了正规的信徒。因为中原王朝禁止汉人出家。所以,佛图澄一直在等待一个能突破这种困境的机会。他一直在等。
当等到七十多岁的时候,机会总算来了。
西晋永嘉年间,中国北方发生了五胡之乱,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民族与晋王朝在黄河流域你争我夺,杀得昏天黑地,民不聊生。而天下大乱恰好是传播佛法的最佳时机,因为人只有到了生命毫无保障的情况下,才会关心来世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整个中原文化的弱项。佛图澄觉得是到了中原去闯荡的时候了。虽然此时去中原也有生命危险,但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有难得的机遇。于是,他带着几个弟子横穿沙漠,沿着河西走廊,走过关中盆地,来到了晋朝的文化中心——洛阳。
佛图澄来到洛阳的时候,匈奴的刘渊已在并州建立了后汉政权,威胁着西晋王朝。但洛阳暂时还是安全的。由于人生地不熟,佛图澄先是带着弟子们住在客栈。他想调查一下洛阳人对佛法的了解程度。试着给给住在客栈的旅客讲述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事例。一些人听着也有兴趣,却当成了神话故事,最后一笑了之。佛图澄知道这样直接宣传佛法是行不通的。于是来到大街上表演法术,通过念诵咒语推动物品。但过路的人把他们当成了江湖艺人,看完后丢下一两个铜钱就走了。直到有一次,他用天竺的兴奋剂救活了一个快要断气的人,他的名声才传播开来。很多得了疑难杂症的人都跑到客栈来找他。而他总能手到病除。客栈老板认为这是一条发财门道,要和他合股开一个医馆。他说自己想开的不是一个治身体的医馆,而是一个治心灵的医馆,他想在洛阳建寺庙。于是他每治好一个人,就劝他捐一笔款,多少随意,反正捐得越多福报越大。他的弟子一一作好记录,以便将来把捐款者的芳名刻到寺庙门口的功德碑上。
这期间,佛图澄还表演了天眼通的法术。有一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自己看到几百里外的郑州正在下冰刨。有人不信,骑马跑到郑州去核实,结果当时真的下了一场冰刨,很多屋顶都被打穿了。佛图澄开始有了一些名声,洛阳很多人知道从西域来了一位神僧,大家都称他为“澄和上”。
澄和上知道展示神通术是会损耗功德的,不可以经常这样。他为了修炼这些神通术,到现在还是童子之身。自从授了比丘戒之后,他严格遵守着这二百五十条戒律。因为深厚的禅定功夫,以及对佛法的领悟,他早已对世俗欲望毫不动心了。如果自己不小心犯戒,所有的神通就会丧失。所以,他对戒律的遵从一刻也不敢懈殆,不是非常必要也不会轻易展示神通法术。
随着名声的传扬,捐款的人越来越多。到第二年六月,建一座寺庙的钱已经足够了。准备选址动工。但这时发生的一件大事打断了修建寺庙的进程。后汉大将刘曜、王弥、石勒率领的军队攻入了洛阳,他们烧杀抢略,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整个洛阳成了人间地狱。当务之急是逃命,修建寺庙已不可能。但已经捐来的钱款怎么办?可把澄和上给愁死了。这些钱并不是大额的钞票,更不是微信支付的,也不是黄金,只有极小量的白银,和一大堆的铜钱、铜器、铜块、铜疙瘩,有两千多斤重,携带很不方便。既然寺庙建不成了,这些钱就得退还给人家。自己不能私吞,也不能扔掉,否则是会犯戒的。他只好和弟子们照着名单一家一户的把钱退回去。但很多施主的大门都锁着,逃命去了。好不容易碰上一位正要锁门的大施主。他家捐了两百斤黄铜,但说什么也不接受老澄退的钱。
施主说,澄和上,您自己留着花吧,我们现在要逃命,带着这么重的黄铜实在不方便。
澄和上说,您逃命我也要逃命啊,行行好,收下吧,不要让我破戒。
施主有些不耐烦,你爱破不破,我反正是要逃命去了!说完把大门一锁,扬长而去。
佛图澄实在是没办法,只好在偏僻的地方挖了一个坑,把退不了的铜器铜疙瘩全埋了起来,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取出来。祝愿这一天不要来得太晚,因为铜在土里埋久了会生锈变烂,就用不出去了。
埋好铜疙瘩后,他带着弟子也逃命去了。他们跑到洛阳城外的一片沼泽地隐藏了起来。因为匈奴的军队都是骑兵,如果来沼泽地带的话,马匹会陷在泥巴中出不来。沼泽周围到处都是水,进出要靠竹筏。匈奴人都是旱鸭子,不会来自讨苦吃的。老澄和几个弟子就这样过起荒野求生的日子。
-----------------------------------------------------------
注:①五明六通,是印度知识文化和神通方术的统称。五明内明(佛学、吠陀等调御人心的学问)、因明(逻辑学)、工巧明(科技)、声明(语言学)和医方明(医学)。六通是指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前五通为佛与外道共有,漏尽通为佛教独有。
avatar
驿渡山人
2楼
NO.2 葛陂劝石勒
永嘉五年(311年)十月,石勒谋杀了同为后汉将领的王弥,兼并了他的部队。这让后汉皇帝刘聪(此时刘渊已死)非常恼火,断了对石勒的军需供应。石勒担心遭到后汉大将刘曜的攻击,率军驻扎到了河南一个叫葛陂的地方。葛陂是个淡水湖,人畜饮水很方便,问题是没有粮食,总不能每天都喝水啊。偶尔从湖里捞上点鱼虾,那也是杯水车薪,三万多人塞牙缝都不够。那个时候,几乎所有的军队都缺粮,但石勒缺得最严重。别人都是有根据地的,他没有,属于打到哪里吃到哪里的游击部队。由于连年战乱,老百姓也没有机会种地,想抢粮食都没得抢。牛羊早就吃光了,战马是不能吃的,剩下只有吃人了。于是,饿疯了的石勒部队吃掉了大量的俘虏(主要是女俘,男俘要留着修工事和做炮灰)。
但是,人肉毕竟不是正常人吃的东西,吃久了谁都受不了。而且,就算是人肉也没有充足的供应。据《资治通鉴》记载,中原一带因战争而死亡的人口比例高达98%,所以几乎抓不到什么活人。连人也没得吃了,剩下只有吃野菜,但能吃的野菜和树根早就被饥民啃得差不多了。
石勒是羯族人,贫苦出身,没有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早年曾做过奴隶。五胡乱华的时候,他投奔了匈奴首领刘渊,因作战有功,很快晋升为一名将军。后来刘渊建立汉政权(史称后汉),自称皇帝,定都左国城,任命石勒统率所有的羯族士兵。刘渊死后,刘聪当了皇帝,与石勒的关系不是很好。石勒想谋求独立,组建一个羯族国家。当时刘聪约有三十万兵马,占据着关中全部、河南大部。而石勒只有两万骑兵,一万步兵,还有大量俘虏(数量比士兵还多)。三万兵马也不全是羯族人,其中有很多汉人和其他各族人,还有王弥的旧部,存在各种内部矛盾。人数不占优,内部又不稳定,又经常挨饿,所以石勒的部队人心不稳,逃跑的士兵很多。石勒抓住了部分逃兵,把他们剁成肉酱给大家改善伙食。但致使这样也没有制止逃跑现象。眼看军队人数一天比一天少,他愁眉不展,于是找来了参军都尉张宾。
“右侯,怎么办?”
张宾说:“现在有很多人为了逃避兵役,出家当了和尚。应该把他们抓来当兵。”
于是,石勒势力范围内的和尚全被征集了起来。但和尚们拒不当兵,说自己慈悲为怀,不想杀人,更不想吃人。石勒就劝他们:和尚立功可以额外奖励!普通兵士奖赏一个女俘,你们可以奖赏两个!和尚们仍然不同意,还说你们这些吃人肉的恶魔统统都要下十八层地狱!石勒大怒,说这个世上只有两种人——我的人,和我的敌人,没有第三种人!你们要么帮我打战,要么去见阎王!
于是,很多和尚就这样去见了阎王。当然,石勒是不会浪费粮食的,和尚的肉也是肉。而且,从此以后见到和尚就杀,看谁还敢不给我当兵?
在沼泽中荒野求生的佛图澄知道这个情况后,非常难过。他觉得自己义不容辞,必须去劝阻石勒滥杀无辜。就算因此付出生命也是值得的,因为按照佛教的说法,为救众生而死的人只会升天受福。
于是,佛图澄带着弟子朝葛陂走去。他事先做过调查,知道石勒的一位部将叫郭黑略的信奉佛法。他们直接找到了郭黑略的营地。守卫通报,外面有一个老和尚要见将军。郭黑略听说有和尚来访,立刻迎了出去。只见一位穿着僧服,胸前挂着念珠,剃了光头的老胡僧站在他面前。这个和尚的眉毛胡子都白了,估计有七八十岁,看着像是品学兼优年高德劭的样子。
郭将军喜出望外,立刻致欢迎词:“难怪今天早上喜鹊叫个不停,原来是大师您来了!在下郭黑略,请问您高姓大名呀?”
“在下姓竺,名佛图澄,来自龟兹,俗家姓帛,年轻时受学于印度,身兼五明六通……”
还没等老澄说完,郭黑略赶快拉着他的手进了军营,因为担心在门口站久了会被人看到,老和尚就有可能被抓去做人肉包子的危险。郭黑略给他们换了军服,给了一个专用帐篷,暂时藏在军营,每天供给斋食和日常用品。黑略有事没事就去找老澄聊天,请教一些佛学问题,比如转世轮回,我的前身是谁,人死后灵魂去了哪里,真的会投胎吗等等人类普遍关心的话题。老澄耐心地一一解答,郭黑略听得入了迷,请求老澄给他授了五戒,成了优婆塞(居士)。因为老澄有天眼通和未卜先知的能力,郭黑略每次战前都会向他咨询,转而向石勒提出军事建议,结果石勒总能趋吉避凶,百战不殆。
郭黑略以往给人的印象是智商在90左右,最近突然飚升到了290!这引起了石勒的注意。
石勒说,老黑,咱俩相交这么多年了,没觉得你有出众的智谋啊,为何最近突然厉害起来了呢?
郭黑略说,大将军!您是天上的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照不到的地方也会有神灵来帮忙。现有一个西域的和尚在我的营中。他是一个位真正的佛教高僧,除了佛法精深,还对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医卜星象无所不晓,求神算卦百发百中。最近我提供的那些计谋,全是这位大师教导的结果。
石勒:“竟然有这样的人,快把他叫来。”
佛图澄于是来到了石勒面前。石勒看着这个八十岁的老和尚说道:“佛法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有什么可以验证的没有?”
老澄心想,这个杀人狂大字不识一个,跟他讲高深的佛法简直是对牛弹琴。不如耍一点魔术让他开开眼界。于是答道:“佛法的伟大无法用语言表达,但我可以展示一点佛教的念咒术,请大将军指正!”
于是叫弟子端来一盆不明液体,摆在桌子上,旁边点燃一支香。老澄双手合十,双眼紧闭,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香烟飘到了液体的上面,液体开始沸腾,冒出一串串的青烟,青烟又变成一朵朵莲花,很快整个大帐都飘满了莲花,有的还往帐外飞去。石勒和众人都看呆了,没想到佛法这么神奇!
石勒问佛图澄:“这是怎么做到的?”
老澄于是大发议论:“这是我诚心感应的结果。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去天竺学了五明六通的道术。我为修炼道术,现在八十岁了还从没碰过女人,对男女之事想都没有想过,因为致使心里想一下也会损耗我的功力。我从来没杀过人,连一只蚂蚁都没踩死过,我从不吃肉,从不沾酒,不贪图别人的钱财,人前人后不说别人的坏话。我坚持二百五十条比丘戒律从未犯过。我如此长年地积功累德,才能和宇宙万物产生信息感应,做到先知先觉。
“刚才的表演的只是小小的把戏,将军不必当真。据我观察,将军是天神下凡,本来会拥有整个天下,但由于近年来杀业太重,消耗了前世的福报,现在只能拥有部分天下,如果再不停止滥杀行为,就连这部分天下也会失去。统治者实行德政,神灵就会来帮忙。如果实行暴政,神灵就会来帮倒忙。这是古往今来最基本的道理。”
石勒听着连连点头,对老澄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前怎么没人给我讲这么深刻的道理呢?
“但是!”石勒说道:“现在天下大乱,不杀人就没人怕你,没人怕你就没人听你,没人听你的那靠谁去夺得天下呢?”
佛图澄:“要杀只能杀十恶不赦的人。不能杀那些无辜的人。更不能把人肉当饭吃。因为那是最损耗福报的啊!”
石勒:“好吧,以后什么人该杀不该杀,您老帮我把把关。”
此后,因为老澄的劝阻,石勒所杀的人比以往减少了有八九成。同时,由于佛图澄医术高超,很多长年治不好的顽疾,到老澄手里三下五除二就治好了。那些被佛图澄从鬼门关救回来的人都把他当成了神仙。石勒军队中很多人也开始信佛。
avatar
驿渡山人
3楼
NO.3 再试探
永嘉六年(312年)夏天,按照张宾的建议,石勒所部向黄河以北转移,准备以襄国(今河北邢台)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当时河北存在很多地方武装,有的几百人,有的几千上万人不等。在经过坊头的时候,佛图澄感知到有人会在当晚来偷袭,于是把自己的预感转告了石勒。石勒将信将疑,但还是做好了应袭准备。当晚果然有地方武装来偷袭,由于事先有准备,石勒的部队没有任何损失,反而俘虏了很多敌兵。石勒因此奖赏了佛图澄一大笔钱。
然而,石勒部队中的成分实在是太复杂,各个民族,各种信仰都有,有的信神,有的信鬼,有的信佛、信道、信土地、信蚩尤、信狐仙……非常复杂。由于战乱不断,命如草芥,很多人都在寻找精神安慰,各种迷信思想盛行,各种正教、邪教组织都很活跃,他们各立山头,争夺信徒。石勒本人没有明确的信仰,只要生杀大权在手,不在乎别人信什么。但各邪教头目不这么看,人口的总数就是那么多,你的信徒多了,我的就会减少。他们把佛图澄的到来当作了一个威胁。一有机会就在石勒面前说佛图澄的坏话,说他的神通是骗人的,是走了狗屎运才偶尔被他猜中。听得多了,石勒也开始怀疑佛图澄是不是在装神弄鬼。于是又想试他一次。
一天夜里,石勒穿着盔甲,手执大刀坐在大帐里。对身边的卫士说:“你去告诉佛图澄,就说大将军突然失踪了,到处找不到,请和尚帮忙测算一下去了哪里。”
卫士跑到老澄的帐中,尚未开口,就听到他说:“今晚又没有战事,大将军为何要全副武装呢?”卫士立马又跑回大帐,把老澄的话告诉了石勒。石勒心里一惊,看来佛图澄还真不是浪得虚名。
但是,有个事情未得到妥善解决,那就是和尚当兵的问题。按照东汉以来的法律规定,外国人可以来汉地传播佛法,汉地的人也可以信佛,但只可以做居士,不能出家。因为出家就意味着国家税收的减少和兵源的缺失。石勒虽然是个法盲,但张宾等人对这个规定是一清二楚的。
结果,在去襄国的路上,又抓到了一批和尚,好说歹说就是不愿当兵。这时,不知是谁给石勒出了个馊主意,他说现在出家人都以佛图澄为领袖,我们就以干犯国法的罪名杀了他,以儆效尤,那些和尚的态度就没那么坚决了。石勒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便派人去找佛图澄。
老澄这边一早就有弟子报告,说又抓到了一批和尚。他预感到这个事情最后会搞到自己头上,于是躲了起来。告诉弟子,如果大将军的人来找我,就说不知去向了。石勒派的人很快就找了过来,翻遍了郭黑略的军营也没发现佛图澄。回去如实秉报。石勒又是一惊,自己的恶意还未表露出来呢,澄和尚就知道了,这么神奇的人物如果离我而去,那将是无法估量的损失。心里越想越觉得不安,整个晚上翻来履去地睡不着,惟恐佛图澄真的远走他乡了。
老澄知道石勒已经心生悔意,第二天一早就来到大帐。
石勒问:“和上昨晚到哪里去了?想请您过来聊天,派人到处找不到您。”
老澄:“大将军昨天心中有怒火,所以我就躲起来了,今天您的怒火已经熄灭,我这才敢来。”
石勒大笑:“和上说哪里话,我尊敬您都来不及,怎么会害您呢!”然后叫人把昨天抓的那些和尚都给放了。
avatar
驿渡山人
4楼
NO.4 襄国求水
七月,石勒的部队到达襄国。附近的地方武装自知不是对手,早已望风而逃。襄国是一座古老的城池,在周朝以前叫邢国,是众多诸侯国之一,后来因为赵襄子的缘故改名襄国。这里背靠太行山,西高东低,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所以张宾建议石勒选这里做根据地。
当时在黄河以北还有刘琨、王浚、彭祖、越石等武装集团,北面有鲜卑族的慕容、段、宇文、拓跋四个部落。所以,石勒一到襄国就立即就加高加固了城墙,挖深了护城河。但是,护城河是干枯的,一滴水也没有,河底泥巴开裂的辙有四五寸宽。护城河的主要作用是防御敌军攻城的,如果没有了水,防御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水源在城外五里一个叫团丸祀①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天然喷泉(现在邢台市的达活泉),护城河的水都是靠它供应的,但这个喷泉已有半年多没有出过水了。石勒问佛图澄:“怎么才能把水给弄出来?”
佛图澄说:“只要给龙王下道命令,叫他把水放出来就可以了。”
石勒的字就叫世龙(石勒,字世龙),他以为佛图澄是在嘲笑自己。于是说:“正是因为龙王(指石勒自己)没有办法,才请您帮忙!”
佛图澄认真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水源的位置肯定有神龙把守,只有把放水的命令传达给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石勒:“那就烦请您去传达这个命令。”
佛图澄:“那个看守水源的小龙王级别太低,没有擅自放水的权力,要通过他报给他的上级龙王,得到批准后才能放水,前后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老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近几天他一直在观察天象和襄国的地理情况。即使襄国不下雨,太行山区下的雨水也会通过暗河流过来。已经干旱了大半年,也是该到地下水上涌的时候了。他带着弟子法首等人来到城外的团丸祀,守在喷泉口。
看到泉口干枯的样子,跟着来凑热闹的人都觉得这个水根本求不来。老澄叫弟子绑好了几张吊床,点上香,坐在吊床上打坐,念请水咒。这样一直念,一直念,念到第三天的时候,干枯的泉眼里突然流出了一点点水,接着跑出来一条五六寸长的小蛇,身上冒着雾气。老澄提醒大家千万别靠近,这条蛇有巨毒。不一会儿,大水就从泉眼里喷涌而出,朝着护城河方向流去,半天时间就把环绕襄国的护城河给灌满了。
看着河面上波光闪闪的场景,石勒心情特别舒畅。他握着佛图澄的手激动地说:“大师啊!真不知道怎么感激您啊,你有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办得到的,你尽管提。”
老澄说:“我想在襄国建寺立庙,请大将军能允许百姓出家做僧人。”
石勒低头想了想,“这个吗,好吧,但要由政府登记造册,控制出家人的数量。不然大家随便就出家,我不成了光杆司令了吗?”
于是,石勒安排专人负责登记工作,不在登记册内的都是违法僧人,不享有出家人的权利。从此开创了汉传佛教的出家许可制度。对于僧人来说,这总比汉魏朝禁止出家的政策要好一些。
老澄派弟子去洛阳取回了埋在土里的铜器,加上其他人的捐款和石勒给的奖赏,在襄国城内搞起了寺庙建设。
------------------------------------------------------------------------------------------------
注:①人们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
avatar
驿渡山人
5楼
NO.5 铃音断事
永嘉六年十二月,西历313年元月,王浚联络几路军阀共计五万人,以鲜卑段部的猛将段波为前峰来攻打襄国。鲜卑人能征善战,段部尤其凶悍,而段波又是这一群凶悍的人中最凶悍的将领。段波,也叫段末波、段末柸,都是鲜卑语的音译。
当时的襄国是一个接近正方形的城池,周长约九里,平均边长两里多一点。面积也就一平方公里多一点点。石勒有些担心,这么小的城池能扛得住五万人的进攻吗?他把佛图澄找来,要他预测一下战争前景。老澄说:“前景很明确,我刚听了寺庙的风铃声,铃声里透露的信息是明天早上可以活捉段波。”
石勒第二天清早就登上城楼,见段波的军队一眼望不到边。他大惊失色,心里犯了嘀咕,这么强大的军队,怎么可能抓住它最猛的猛将,佛图澄不会是在安慰我吧。于是派部将夔安去问他具体要怎样才能抓住段波?夔安走下城楼,去城内的寺庙找佛图澄。见面后,老澄告诉他:“段波已经被活捉了!”
原来,在夔安去找老澄的这段时间。因为长途行军太过疲劳,段波还在城外的军帐里睡觉,石勒的部将孔苌率领几百名敢死队从暗门中冲出,想搞一次突然袭击,误打误撞,袭击的正好是段波的军帐。段波不愧是鲜卑第一猛将,他从床上跳起来,赤身裸体,抡起大刀便与敢死队对砍。没有一个敢死队员招架得住,他们虽然敢死但不想送死,很快就被打得落荒而逃。段波在后面紧追不舍。他一人追着几百名敢死队员冲进了城内。由于段波奔跑的速度实在太快,他身后的鲜卑兵没有跟上。守门军士把段波放进来后,赶快又把暗门堵上,把段波的部队隔在了外面。孔苌回头一看,发现只有段波一个人冲了进来,于是命令所有的士兵把他团团围住。在砍杀了很多人之后,段波被一张大网给套住,众人一拥而上把他按倒在了地上。此刻正是老澄与夔安说话的时候。
由于最猛的猛将被擒,城外的鲜卑兵不战而退。其他几路军队也被迫撤退。
石勒召集将领开会,研究怎么处理段波?大家都要求杀了他为牺牲的敢死队员报仇。但佛图澄劝石勒把段波放回去,与鲜卑人化怨结缘,化干戈为玉帛。石勒的想法是以段波为人质,向鲜卑部落勒索大量财物。老澄说,要接缘就不要附加条件,自己有诚心才能换得别人的诚心。
石勒最终听取了老澄的意见,举行宴会招待段波,为他压惊。在宴会上两人把酒言欢。石勒对段波说,你这样的英雄真是世间少有啊,楚霸王项羽也不及你的十分之一,我如果有一个像你这样的儿子,何愁天下不平?
段波虽然生猛,却是个非常感性的人,几碗酒下肚,当场就认石勒做了义父。在回鲜卑的路上,他每天都要朝襄国方向拜三拜,对身边的人说:“那是我父亲所在的地方!”从此,鲜卑族的段部与襄国成了战略同盟,使得石勒能够集中精力对付王浚。
佛图澄用铃音搞预测的事,在今天看来,依据的其实就是全息学原理。因为宇宙万物都是全息互动的,从部分中可以看到全部的信息。周易预测、梅花易数、传统中医的望闻问切根据的也是全息原理。当然,老澄没有学过周易,他学的是天竺的全息预测术。由于长年在寺庙中生活,听惯了墙角上的风铃声。老澄从风铃的声音变化中听出了一些规律,并与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进行对应,从中摸索出了一套铃音断事的本领。这种预测屡试不爽,让石勒佩服得不得了。
avatar
驿渡山人
6楼
NO.6 大和上
几年后,河北的王浚、刘琨等武装集团相继被消灭,石勒基本上控制了太行山的东面,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后汉皇帝刘聪为了稳住石勒,晋升他为赵王。石勒在名义上还隶属于后汉,但实际上已经独立了。
太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其子刘粲继位,部将靳准发动政变,杀了刘粲。之后刘曜又杀了靳准,自己当上了皇帝,将国都从左国城迁往长安,国号改为“赵”。此后,石勒在名义上也不再承认刘曜的领导。于是,中国的北方就存在两个独立的赵政权。历史上为了把他们区别开来,将长安的赵称为“前赵”,将襄国的赵称为“后赵”。由于两赵不并立,只能有一个老大,双方都在积攒实力,准备一决雌雄。
咸和三年(328)七月,石勒率先发起进攻,派石虎率军四万攻打前赵。结果四万人马几乎全军履没,一路上留下的尸体达两百多里,石虎侥幸得以逃脱,襄国陷入极大的恐慌之中。
石勒准备亲自挂帅到前线与刘曜决一死战。大臣们都劝他不要轻身犯险,说刘曜现在风头正盛,应该避其锋芒。石勒问佛图澄自己出战的胜算有多大?老澄说,从寺庙风铃发出的声响可以断定,大王统兵前往,肯定能活捉刘曜。石勒大喜,把佛图澄的预测结论传达到全军每一位将士。由于佛图澄在整个后赵是神仙般的存在,他作出的预言没有人会怀疑,于是全军上下山呼万岁,信心倍增,军势大振!
听说石勒亲自统兵前来,刘曜感到有些害怕。十一月,双方在洛阳城外展开大决战。刘曜平时爱喝酒,酒瘾特别重。战前,由于心理压力太大,他一连喝了数斗(据《资治通鉴》载:“将战,饮酒数斗……比出,复饮酒斗余。”)结果,醉汉刘曜兵败被俘,押到襄国后被杀。石勒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武装政权。
咸和四年(329)二月,君臣上尊号,石勒称大赵天王。九月,改称皇帝,立儿子石弘为太子。
当上皇帝后,石勒更加信赖佛图澄。稍后不久,老澄又帮他预测了一起部下的叛乱事件,石勒更是从信赖变成了依赖。他也给佛图澄送上了一个尊号:大和上!
“和上”俗称和尚。但不是所有的出家僧人都拥有这个称呼。刚出家的佛教徒叫做沙弥,女的叫沙弥尼。沙弥修行到一定程度,接授了二百五十条戒律后才成为比丘,沙弥尼接授三百四十八条戒律后成为比丘尼。拥有很多比丘弟子,成为一方佛门领袖的才能称为“和上”,而“大和上”就是整个赵国的佛教协会 。佛图澄从此成了吃朝廷俸禄的公务员。石勒定期给他发工资,名义上叫做“供养”。
avatar
驿渡山人
7楼
NO.7 国之大宝与华戎之辩
石虎有一个儿子叫石斌,石勒和石虎都很喜爱,忽然暴病而亡。死了两天之后,石勒才对佛图澄说,古代的扁鹊能起死回生,大和上是我们的国宝,不在扁鹊之下,辛苦您去救一救石斌。老澄取来杨树枝,在石斌的尸体旁念咒施法。不一会儿,石斌竟然僵尸复活了。(估计是没有彻底断气。)
此后,石勒也开始信佛,每年四月初八(佛诞日)都要去寺中为佛像洗浴。而且把未成年的儿子都交给老澄在寺中培养。
咸和七年(332)七月,后赵皇帝石勒驾崩,太子石弘继位。中山王石虎发动政变,掌控了政权。两年后,石弘被杀,石虎当上大赵天王,把首都迁到了邺城。佛图澄也跟着来到了邺城,在城中建了一个寺庙,名叫“中寺”①。
石虎是石勒的堂侄,稍微读了点书,但比石勒更凶残。他每次攻破城池,都会把城内的男女老幼杀得一个不剩。他很喜欢娼妓和女尼,所娶的老婆基本上都是些娼妓,对漂亮的尼姑则是先奸后杀再吃。
石虎虽然凶残,对佛图澄却非常敬重。如果石勒只是在利用他的法术为自己服务的话,石虎则是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当上天王后,石虎极力笼络佛图澄。给他升官,老澄不接受。给他封爵,也不接受。给他加薪水(增加供养),还不接受。赐给他美女,更不接受。当时佛图澄已经102岁了,虽然还是很健康。石虎实在是没办法,既然实实在在的利益你不要,那就满足你的虚荣吧。于是专门下了一道诏书:
澄大和上的德行确实是太高了,高到了让人类望尘莫及的程度,世间的荣华富贵已配不上他的德行。怎么办呢?从今以后,大和上出席朝廷会议,常侍以下的官员要轮流给他抬轿。太子和诸大臣要扶着他的轿子一起进殿。进门时,太监高唱“大和上到!”所有坐着的官员都要起立以示尊重!
稍后,又下了一道诏书:
司空李农每天早晚代表皇帝向大和上问安,太子和王公每五天朝见一次大和上,以表达朕的敬意!
佛图澄在赵国被尊崇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人们在几百里外也不敢朝着他所在的方位小便或吐口水。但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在信奉儒家的士大夫们看来,佛图澄的铃音断事神技属于怪力乱神,会把人心往邪道上引导。特别是石虎颁布了那两道诏书后,这些人更是义愤填膺,堂堂的朝廷命官竟然要给一个胡僧抬轿。
著作郎王度等人向石虎提出抗议,认为君王祭祀天地神灵,都是有典章制度可遵循的。佛产生于西方,是一个外国的神,不是中华本土的。华夏君王不应该供奉这外来的戎神。以前汉明帝初传佛法,只允许外国人奉佛,汉地的人是不允许出家的。陛下作为汉地的皇帝,也应当遵循旧制,不许赵人出家,违者应以淫祀罪论处!
中书令王波等朝中大臣都极力附和。
针对王度的抗议,石虎搞了一个书面答复,并向全国印发。石虎说,佛祖确实是外国之神,非华夏天子所宜供奉。但我石虎本就是出生在边远地区(暗示自己也是个胡人),因为天命所归才做了汉地的天子。既然佛祖是戎神,那我就更应该尊奉了。以后,在大赵范围内,谁要是信佛的,听其自便。咱们还是实行信仰自由吧!
由于石虎生性残暴,王度等人也没有作更多的争辩。但华戎之辩并没有就此结束,若干年后还会有一场更大范围的辩论。
-----------------------------------------------------------
注:①南北朝以前寺庙的名称很多是单字的,不像现在的寺名都有两三个字。
avatar
驿渡山人
8楼
NO.8 培育法嗣
就这样,石勒规定的出家许可制度也被取消了。在此之前,因为政府的限制,信佛的虽然很多,但出家的很少。那时候想出家,需要满足好几个条件,首先是要父母同意,如果没经父母同意就收留别人出家,出家者和寺庙都要受到处罚。当然,很少有父母会同意自己的儿女出家,除非他们本身也非常信佛。所以那时的出家人大多是一些孤儿。另一个更要命的条件是要通过政府宗教部门组织的考核。除了考佛学知识外,还要考儒家的三纲五常。所以,文盲想成为得到政府认可的出家人几乎不可能。如果得不到政府的认可,即使剃了发穿上袈裟也要交人头税和服役。而佛图澄率先在赵国把这个考核制度给取消了。使得赵国一时之间冒出很多僧人。
老澄从弟子中挑选了几个领悟力特强的加以重点培养。有一个年轻人叫道安,河北常山人,皮肤黝黑,颜值很低,同学大都瞧不起他。但他记忆力好,思辨能力强。老澄每次讲经,他都能提出一些问难,这让老澄非常高兴。因为讲经说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讲授者故然要高水平,而听法者的水平也必须有相应的高度,才能教学相长,使法会达到讲听双方皆大欢喜的效果。道安就是这样的听法弟子。每次听完讲课,他都能完整复述师父所讲的内容。老澄于是经常叫他代自己授课。因为长相欠佳,听讲者很不服气。经常用佛理上的问题发难,而他总能应对自如,让老澄非常赞叹,常对人说,道安的智慧是你们能比不了的啊。
除了得到恩师的赞赏,道安还有几个特别要好的法兄法弟。这些人都受过很高的文化教育,有深厚的儒学、玄学功底。他们主要是来寻求人生解脱的真理的,对老澄的神异法术不感兴趣。这里简要介绍三位:
竺法雅,河间人,佛图澄弟子,道安的师兄,玄学大师,擅长老庄,以道家概念解释佛教义理,称之为格义。在邺期间,常与道安、法汰等共同解析疑难,穷尽佛经的奥义。道安后来发现格义存在问题,于是逐渐放弃了这种传播佛法的方式。
竺法汰,沂水人。佛图澄弟子,道安早年的师弟,玄学大师,清谈高手,般若学六家七宗的"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佛图澄去世后,他长期和道安在一起,后在新野分手,率弟子下江南,驻建康瓦官寺,宣讲《放光般若经》,影响很大。竺法汰的弟子很多,经常相互辩论,在辩论中提高对佛学的领悟。他有一个著名的弟子叫竺道生,是玄学、毗昙学、般若学、涅槃学的集大成者。
竺法和(后改名释法和),荣阳人。道安早年的师弟,后一起到邺城拜佛图澄为师。长期跟随道安,至襄阳分手,率徒入四川。在四川发展了一大批弟子。道安到长安后,他又来到长安。道安去世后,他与僧伽提婆一起去洛阳弘扬毗昙学。后来鸠摩罗什来到长安,他又回长安帮罗什翻译佛经,与其交往密切。
邺城是当时中国佛教最兴盛的地方。很多人不远万里从印度、西域来到邺城听经闻法。老澄因材施教,对不同根机的人讲授不同内容。对于石虎统治集团的人,主要讲善恶报应、三世因果的道理。对于有一定领悟力的,则讲授十二因缘和三十七道品等佛学基础知识。至于道安、法汰这类悟性极高的弟子,则主讲“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①。至于般若类经典,他认为时机不成熟,故隐而不授。
而他一身的神通法术只传给了几个从西域带来的弟子,中土的弟子都没有传承他的法术。这倒不是老澄偏心,而是中土的弟子中想学的人不合格,合格的人又不想学。那些心术不正的人很想学神通术,以便将来在社会上坑蒙拐骗,但却学不了。因为神通术对世俗欲望的限制非常严苛,心中有一丝世俗杂念就学不了神通。而道安等人虽然符合学习神通的条件,但他们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总觉得神通法术近于怪力乱神,从心里有抵触,所以根本就不想学。
---------------------------------------------------
注:①“说一切有部”的毗昙学。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也叫萨婆多部,是早期佛教的十八个部派之一,主张万事万物皆有“自性”。毗昙学,原意指论藏,但在两晋时专指有部的学说。说一切有部是罽宾最盛行的佛教部派,佛图澄在罽宾学的就是毗昙。
avatar
驿渡山人
9楼


avatar
驿渡山人
10楼
NO.9 太子作乱
咸康三年(337年),石虎为了从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有充足的时间尽情淫乐,他把行政事务交给太子石邃全权处理,只规定重大事项必须上报。
石虎除了在后宫淫乐之外,还喜欢打猎,经常外出不归,搞野外露宿。太子有时想汇报工作都找不到人。石虎还热衷于建筑业,亲自设计,亲自监工,在襄国和邺城建造了一座又一座宫殿,但都没有拿来住,纯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建造欲。
石邃的荒淫残暴比石虎更胜一筹。他喜欢给美女化妆,然后把美女的头颅砍下来,把血洗干净,装在盘子里端给宾客欣赏,然后再把美女的肉煮熟和大家一起享用。没过多久,由于对“重大事项”标准的理解不一致,石邃认为是重大的事,石虎却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报上来后,石虎认为妨碍了自己的娱乐时间,于是抽了石邃几百鞭子。而石邃认为是鸡毛蒜皮的事,石虎却认为是天大的事。因为拒不上报,又赏了他几百鞭子。这种情况一个月要发生好几次。
石邃担心长此以往,自己会被活活抽死。为了避免英年早逝,他决心杀掉石虎,提前继位。于是和自己的心腹们密谋。由于佛图澄能看透别人的心思,如果他把情况告诉石虎,后果就麻烦了。所以在杀石虎之前要先杀掉佛图澄。整个计划是这样的,第一步:把佛图澄邀请到太子宫,杀掉。第二步:石邃装病,趁石虎来探视时把他杀掉。第三步:继位为皇帝。为了激励参与谋反的人,石邃承诺杀了石虎后,和大家一起分享石虎后宫的美女。参与者顿感精神百倍,跃跃欲试。
石邃的太子宫(东宫)在皇宫的东面,老澄每次去见石虎都要路过石邃的门口,石邃也会经常邀请老澄进去坐一坐聊聊天。石邃在定好计划后,准备第二天在老澄路过时,把他请进东宫,然后给他强行灌下一碗毒药。毒毙后,对外宣称是病亡的。反正他已经一百多岁了,病死不是很正常吗?
佛图澄已感受到了强烈的杀意,甚至闻到了空气中的血腥味。他告诉弟子僧慧:“昨晚天神告诉我,明天见过皇帝后,在回来的路上不要进他人的住宅。如果我到时忘记了,你一定要提醒。”
第二天,老澄见过石虎后,在回去的路上,看见石邃正站在东宫的门口等着他,盛情邀请他进去坐一会,说有很重要的事情想请教。在即将登上台阶的时候,僧慧扯了一下老澄的衣服,示意他不要进去。老澄说:“恐怕非进去不可了。”
进到客厅,双方坐下,却没有话题可聊。石邃很紧张,面对这个一百多岁的慈祥老人,竟然有些不好意思下手。毒药早就备好了,却一直下不了决心。正当他犹豫之际,老澄起身告辞,说还有事要赶回寺里处理,便出了东宫。
总算捡了一条命,再多呆几秒钟可能就出不来了。回到中寺,老澄知道石邃的谋反已经是箭在弦上了。这个情况要不要告诉石虎呢?如果告诉,石虎肯定会杀了石邃。如果不告,石邃就会杀了石虎。不论告与不告,父子双方必有一亡,无论怎样选择都是违背出家人本心的。而且,自己知而不报,万一石邃谋反失败,石虎会不会因此降罪自己呢?但如果告诉了石虎,而石邃现在还没有具体的谋反事实,石虎或许会放过石邃,但活下来的石邃还会放过告密的佛图澄吗?所以,无论怎样选择都很为难。佛图澄甚至后悔自己学了神通法术,如果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艰难处境。
弟子僧慧建议不直接说出石邃谋反的事,只提醒石虎这段时间别去东宫。老澄想来想去,觉得这也是变相的告密,但却是目前惟一可行的办法了。于是第二天又进宫,对石虎说:
“陛下近期与东方的青龙星犯冲,不宜往东方出行,东宫也不能去,否则会有灾祸。”
石虎觉得莫明其妙,但对老澄的话还是深信不疑的。
石邃已经放弃了第一步计划,但第二步计划照常进行,他躺在床上装病,派人去告诉石虎说自己快不行了,想见父皇最后一面。石虎果然上当,准备亲自去探视。在跨出皇宫大门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老澄的话。算了,还是先派个宫女去慰问一下吧。于是选派了一个最漂亮的宫女,这足以表达为父的心意了吧。
石邃见老爸居然没有亲自来,让自己的计划落了空。恼怒之下竟然把派去的宫女给杀了。石虎大发雷霆,下令逮捕了整个东宫的人。一审问,就有人供出了石邃的谋反大计。石虎更加怒不可遏,亲手杀了那些参与谋反的人。正要杀石邃,被佛图澄拦住(别的人也不敢去拦),说自古以来没有父亲亲手杀儿子的先例,石邃走到今天这一步,你做父亲的也有责任。石虎总算冷静了下来,下令把石邃废为庶人,囚禁于东宫。
不久,在石邃生母的哀求下,又赦免了石邃,恢复了他的贵族身份。接着石虎又在皇宫中召见他,准备恢复他的太子位。结果石邃不仅没谢恩,还对石虎充满怒气,见面也不拜,招呼也不打,连正眼都不瞧一下石虎。石虎气不打一处来,下令把石邃和他的妃子等二十七人全部杀了,埋在同一口棺材里。
avatar
驿渡山人
11楼


avatar
驿渡山人
12楼


avatar
驿渡山人
13楼
NO.10 佛法不杀,慈矜致福
原先石勒在位的时候,东晋的祖逖(闻鸡起舞的那位)就曾率兵攻打过后赵,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地区。当时石勒派石虎出战,被祖逖打得大败。后来晋朝内哄,祖逖忧愤而死,后赵才算松了一口气。石虎当上皇帝后觉得太辛苦,才把工作全部推给太子,结果引发了太子谋反事件。等谋反事件刚处理完,以为可以好好放松一下。结果,东晋的军队又卷土重来了,很快就攻占了淮泗地区,接着占据了整个黄河以南,威胁着河北。与此同时,东、北、东北三个方向的鲜卑各部也经常对后赵发起挑衅。陕西一带的羌、氐各族也不安分。搞得石虎无法安心于淫乱生活,非常恼火。
有一天佛图澄上朝,石虎就质问他,说自己遵从佛法,供养僧人,修寺建庙,做了这么多功德,却招来了这么多的外寇,佛法根本就不灵,都是骗人的!
佛图澄不慌不忙地说:“陛下的前世是一个富裕的大商人,曾在罽宾的佛寺中举行供斋大会。当时我也在场,是被供的僧人之一。当时听一位阿罗汉说,这个大商人来世会投胎成鸡,鸡身结束后会投胎到汉地来做国王。今天陛下贵为皇帝,正是前世积善修德的结果。而近期遭遇外患也是以前的杀业引起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来就没有人能逃脱得了。陛下怎么能因为遭遇恶报就怀疑佛法呢?”
石虎心生惭愧,当场向老澄忏悔,并请教如何才能更好地奉行佛法?
老澄说:“佛的本义就是慈悲不杀。”
石虎有些困惑,说道:“我过去每次攻破城池,都把城内的男女老幼杀得一个不剩,也吃了人肉。前几年还杀了先皇(石勒)的儿子石弘,近来又因为太子的事亲手杀了很多人。这么多的罪业,就算下地狱也洗刷不尽了。现在尊奉佛法还来得及吗?”
老澄说:“还来得及。陛下虽然已经站到悬崖边了,但只要不迈出最后一步,就还有希望。杀生是最大的罪业,护生是最大的功德。但身为帝王,责任所在,对有罪的人也是不得不杀。但千万不能滥杀。这样他的江山才能得以长久。如果仗着权势滥杀无辜,致使拿全国的财富来修寺建庙,供僧供佛也无济于事,该受的应报还是要受。目前对陛下来说,只要能清心寡欲,慈悲为怀,大赵的国运还是可以延长的。”
此后,石虎的凶残习气虽未彻底改观,但也收敛不少。
由于佛图澄对因果报应的宣传,许多达官贵人也加入了信佛的行列,但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摆脱轮回,而是为了在轮回中生生世世永享富贵。他们积极建寺修塔,供养僧人,认为这是在为今生和来世积攒福报,就像现代人把钱存进银行一样。尚书张离、张良等大臣以自己的名义修建了上百座佛塔。但这些建设费用并非出自他们自己的口袋,而是从普通百姓那里横征暴敛来的,搞得很多百姓卖儿卖女,家破人亡。老澄对此深感忧虑,担心张离等人的做法只会让百姓对佛法心生怨恨,为佛教的未来埋下祸根。于是规劝张离等人放弃自己的贪心,如果为了贪心而做佛事,恶报就在眼前。
果不其然,几年后张离和张良等人就在动乱中被冉闵给杀掉了。
佛图澄常对那些达官贵人说,善业必须是自己实实在在做出来的,身居高位就应该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苍生谋福利。而不是慷他人之慨,通过作恶来积累财富,然后用这些财富去行善,那么该受的恶报也丝毫免除不了。因为善报和恶报的因果不同,是不能抵销的。这就叫“因果不空”。
avatar
驿渡山人
14楼
NO.11 凶暴家族
石虎这个人只想拥有做皇帝的权利,不想承担做皇帝的责任。他在杀了石邃后,立儿子石宣为太子。却更宠幸另一个儿子石韬,将他封为太尉。为了自己有充足的娱乐时间,同时避免新太子的专权,石虎让两个儿子轮流管理朝政,各管一天。结果,石宣在头天颁布的命令,第二天石韬觉得对自己不利,便把它撤销,再下一道新的命令。轮到石宣的时候又推倒前面的重来,如此循环,整个国家机关很快就陷入了瘫痪。
石韬建了一座宫殿,房梁的长度有九丈。按照封建制度的有关规定,不同身份的人修建房屋的规格是不同的。帝、王、公、侯、伯、子、男,级别越低,房梁长度依次递减。石韬的爵位是秦公,九丈的长度已经达到了皇帝的规格。石宣把情况报告给石虎,结果石虎在忙着打猎、喝酒、建房子、玩女人,根本没心思搭理这种小事。只说了一句,你自己看着办吧。石宣便以“违制罪”判处宫殿设计师死刑,立即执行。又派人用锯子把房梁锯掉了一节。石韬很恼火,干脆换了一根十丈长的房梁。两个人就这样大事小事都斗,越斗越凶,都企图搞死对方。
石宣与亲信牟成、杨柸、赵生等人谋划,“石韬傲慢成性,你们如果能杀了他,我就把他的封地、财宝、女人全部赏给你们。石韬一死,父皇肯定来吊丧,我们趁机把父皇做掉,然后就大功告成了。”
佛图澄知道大事又要发生了,和十多名弟子端坐在寺中念咒,祈祷当事人能和平处理。石宣在行动之前,为了调节自己的心情,来到中寺与佛图澄一起打坐。寺外的风铃忽然发出一阵声响。老澄对石宣说:“你听懂铃音了吗?铃音是在说‘胡子落度’。”石宣紧张地道:“是什么意思?”老澄说:“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团结,才能避免家业的败落”。石宣若有所思,然后离开了寺庙。
“胡子落度”的准确意思是石虎的儿子要完蛋了。胡虎同音,胡子就石虎的儿子,落度就衰落,如同树叶黄了往下掉落。
石宣刚走,石韬也来到了中寺。由于和石宣斗得很烦,他也来打坐调节心情。老澄盯着石韬,全身上下打量,还把鼻子凑过来闻。搞得石韬有些害怕,心想这个老头子想干吗,不会是对自己有兴趣吧?他连女人都不喜欢,难道会喜欢男人?不可能,他已经一百多岁了。
于是问道:“大师,你在看什么呢?”
老澄说:“我怎么闻着你身上有一股血腥味。”
他的意思是提醒石韬近期有血光之灾,要注意防范。石韬当然也明白了老澄的意思。但他太过自信,觉得放眼整个天下,没有人敢动他。
老澄又遇到了上次石邃事件相同的难题,要不要把石宣谋反的事告诉石虎?告与不告都很为难,他只好把自己关在寺里天天打坐。由于很多天没见到佛图澄,石虎和皇后杜氏来寺中看望。老澄觉得不提醒一下石虎,有点过意不去。
便对石虎说:“皇上的腋下有贼,十天之内,从西面的寺庙到东宫之间会流血,皇上切勿外出。”
“大和上是不是老糊涂了,光天化日哪来的贼?”杜皇后听了有些不高兴。
老澄说:“对修行的人来说,七情六欲都是贼。”
永和四年(348年)八月的一天,石韬在城西的寺庙(不是老澄的中寺)举行宴会,喝醉酒后就住在寺庙的二楼。半夜,石宣指使杨柸等人从墙外援梯而入,杀死了熟睡中的石韬。作案用的刀箭也留在了现场。第二天一早,石宣来报告石韬的死讯。石虎听后吓得昏死过去,很久才苏醒过来。下令封闭城门捉拿凶手。
大臣们劝皇上节哀,好好厚葬石韬。追悼会计划在石韬的秦公府举行。石虎想亲自出席追悼会,被司空李农劝止,说现在凶手是谁尚不清楚,陛下出宫不是很危险吗?石虎突然想起了前几天老澄说的话,于是下令把灵堂设在了皇宫中。
石宣作为太子兼治丧委员会 ,主持了追悼会并发表了悼词。他回顾了石韬放荡而快乐的一生,说石韬的逝世是赵国无法弥补的损失,更是石宣本人最大的损失。因为从今以后,他将独自一人处理朝政,再也没人和他分担繁重的朝廷事务了。念完悼词后,他又叫人掀开棺盖,说要看最后一眼,却忍不住对着石韬的尸体发笑。
石虎怀疑石宣就是主谋,派人暗中调查,发现平时和石宣形影不离的杨柸和牟成居然失踪了,于是逮捕了尚未逃跑的赵生。一顿严刑拷打,什么都交待了。石虎悲愤交加,下令囚禁石宣,用铁环穿透他的下巴锁于铁柱上。石虎拿着杀死石韬的刀箭,一边舔着上面的血,一边哀号不止。
佛图澄劝石虎留石宣一条命,他说:“石宣和石韬都是陛下的儿子,为了给一个报仇而杀死另一个,只会加重你的罪业。如果能用慈悲宽恕来处理这件事,大赵的江山就有六十年的国运,如果残忍地处死石宣,他的魂魄会变成彗星来清扫邺城的皇宫,到时整个石氏皇族就真的完蛋了。”
石虎悲伤过度,听不进任何劝告。他叫人在邺城的北面堆积干柴,上面立一个吊葫芦。石韬身前宠幸的两个太监一人牵着石宣的头发,一人扯着他的舌头,像拖着待宰的牲畜一样把他拖到干柴上面,然后用吊葫芦的缆绳穿过他的下巴,把他整个人吊起来,百般折磨而死。然后一把大火,烧得一干二净。
三个月后,石虎立幼子石世为太子,在太武前殿大宴群臣。
“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坏人衣。”老澄在殿中自言自语。石虎叫人掘开宫殿的地板,发现一块石头下面果然有很多棘子(酸枣核)。
后来,石虎的养孙冉闵屠杀了所有的石氏成员,而石闵的名字就叫棘奴。老澄所谓的棘子成林预言的就是这件事。
石赵政权很快就要灭亡了,老澄想在它灭亡之前,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avatar
驿渡山人
15楼
NO.12 迁化
鉴于石赵政权即将垮台,河北又要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弟子道安等人建议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应该让大家分散到各地去弘扬佛法。老澄于是遣散了法雅、道安等学有所成的弟子,让他们带着各自的弟子(老澄的徒孙)分赴各地。有的进入城镇,有的遁入山林。
自从观看石宣被杀的场景后,佛图澄就开始发病。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个五蕴和合的身躯已使用了一百一十七年,是到了舍弃的时候了。
他叫人给石虎送去了一封告别信。信中说:万物有生必有死,贫僧的身体已到了四大分散的最后期限,因为深受陛下的厚恩,所以提前打个招呼。
“从没听说大和上生病,怎么突然就要离开了?”石虎很惊讶,难道神仙也会有死的一天吗?他带着疑问来到中寺看望佛图澄。
老澄告诉石虎:“万物因缘而生,缘尽则灭。如果活着总是不死,那不违背佛法了吗?人生在世,德行无亏则虽死犹生,背德求生则生不如死。贫道现在担心的是,陛下虽然崇敬佛法,却酷刑滥杀,恶报会远远大于福报。希望陛下能悬岸勒马,以仁化杀,把即将现前的果报消弥于无形,贫道就死而无憾了。”
石虎泪流满面,他知道佛图澄必死无疑,便给他安排后事,建造坟墓。
永和四年十二月初八日,佛图澄躺在床上一直做梦。在梦中,他回到了龟兹,见到师父和师兄弟们在做法事。接着又回到了童年,见到了自己的父母,他们正在屋子外面晾晒葡萄。再后来梦到了自己的前世,也是一位僧人。前世的前世还是僧人……再往前,他终于见到了佛陀,正在一个大型的法会现场讲经说法。在讲经之余,佛陀慈爱地为他摩了一下头顶。佛图澄顿感光明无限,在无比的喜悦中,安然而逝。
整个赵国都沉浸在悲伤中。石虎亲自操办了佛图澄的葬礼,将他安葬在临漳西面的柴陌。
后来,石闵(冉闵)当上了皇帝,曾挖开过佛图澄的坟墓,发现棺材里面没有他的肉身,只有他平时使用的乞钵和禅杖。民间便传说佛图澄根本没有死。还有传言,在下葬一个月后,有人在玉门关以西的沙漠中见到过他。
总论:佛图澄大师弘扬禅法,借助神通修菩萨行,以慈悲救生为己任,对石赵统治者宣传因果报应的道理,用神道设教来劝止杀孽,为当时惨遭屠戮的底层民众提供救助,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也起到了很大的缓解作用。
在佛图澄之前,印度的佛教早已传入中国。安世高、康僧会、竺法护等高僧也曾大力弘扬经教,但收效甚微,没有获得大范围的响应。自佛图澄在中国河北传教以来,他以神异之术吸引民众,获得石赵统治者的支持,使佛法大放异彩。佛图澄在河北建寺上百所,门人弟子近万人,培养了竺法雅、释道安、竺法汰、竺法和等僧中英杰,为后来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南北朝早期的高僧很多出自河北,而河北的高僧大多出自佛图澄门下。
avatar
驿渡山人
16楼
@郭子夷 2020-06-13 09:46:10
佛图澄已经写完了,还有后续吗?
-----------------------------
后面还有释道安、鸠摩罗什、释慧远、竺道生、求那跋陀罗等续篇。通过他们的故事反映佛教在两晋南北朝变迁的大致轮廓。
avatar
驿渡山人
17楼
第二章 释道安
NO.13 游方河北
离开邺城后,道安一直在河北范围内四处游走。
佛图澄去世的第二年,石虎也病死了。太子石世继位,没过几天,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遵就杀了石世,自己当上了皇帝。但石虎的儿子有很多个,他们互不服气,都想当皇帝,在朝中都有自己的势力,于是明斗暗斗、明杀暗杀每天都在上演。石虎在世的时候他们已是如此,石虎去世后就更加肆无忌惮了。邺城是当时中国最不安全的一个地方,当然是远离为妙。
为了避难,道安先是躲到了濩泽(阳城),稍后又去了太阳(泽州),在那里听竺法济讲授《阴持入经》①。后来听说并州的支昙也在讲《阴持入经》,于是又来到并州。支昙告诉他,修行需要借助环境的力量,现在离佛陀去世已有八百年,属于像法时期②,个人力量已经很难解脱成佛了。
几个月后,竺法汰、竺法和也来到了并州。道安和他们一起去了飞龙山,想在那里隐居。却在山中见到了道安早年的好友僧先。于是一起研究佛理。因在格义③问题上存在分歧,四个人分为两派。道安与法和去了恒山。法汰和僧先去了晋平,继续用格义方法弘扬佛学。
在恒山,道安和弟子们自己动手,伐木运石,建起了一座寺庙。在大殿中树起一尊丈六高的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边摆放了几百尊阿罗汉,墙上画一些祥云彩图,营造了一个佛祖弘法的场景,让人一走进去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庄严的佛国世界,不知不觉就端正了自己的心态,非常有助于修行。这种利用神佛场景加持的方式就是所谓的“像法”。
佛祖在世的时候是不搞偶像崇拜的,那时的人慧根深厚,经佛陀三言两语的点化就可以获得解脱,证得阿罗汉果。当时的修行者对外在环境没有依赖,没必要树立佛像,也不需要寺庙,是所谓的“正法”时期。但后来的人慧根转钝,正法行不通了,便建起了庄严的寺庙,搞起了偶像崇拜,进入了像法时代。
道安在恒山利用佛像弘法的做法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很多学佛的人都被吸引了过来,拜在道安门下,其中就包括他后来的著名弟子释慧远。道安的信徒很快就占到了河北的一半。这引起了邺城方面的高度重视。
石遵当上皇帝后,感觉脑袋就像是别在了裤腰带上。城内要防备同胞兄弟的谋害,城外要防备鲜卑各部的进攻,每天都过得胆颤心惊。
佛图澄去世后,邺城内已没有像样的精神领袖,人心很不稳定。石遵听说道安在恒山吸引了大批信徒,或许能充任精神领袖一职。于是派兵把道安从恒山强行“请”回了邺城,希望他能帮助自己稳住军心。
自从佛图澄在军中传法以来,石赵的军队对佛门高僧都是很尊崇的。道安这样的名僧又是佛图澄的弟子,如果能站在石遵一边,就能拉拢很大一批人过来助长石遵的势力,还能安抚军心,帮助他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道安刚到邺城,石遵就给予了热情招待,安排住在华林园。同时,其他势力也向道安伸出橄榄枝,石虎的儿子石鉴、石苞,还有司空李农、大将军石闵也来看望道安。他们主要是想了解道安的政治立场。在那种情况下,分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石闵作战勇猛,凶残程度不在石虎之下,而且野心勃勃,一心想掌控朝政。
道安感觉自己掉进了狼窝。他虽不像佛图澄那样未卜先知,但也一眼就看出了石遵随时都可能性命不保。如果帮助石遵做事的话,到时有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很快,石遵就召道安进宫谈话,说武兴公(石闵的爵位)已有不臣之心,朕很担忧,大师有什么好的对策吗?
道安觉得这种处境下谁都不能得罪,便说:“石闵是陛下的侄子,战功很大,国公的爵位与他的功劳似乎不相称。陛下不如封他为王,以后再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吧。”
石遵有些失望。几天后,他召集石鉴、石苞、石琨、石昭等石氏族人密谋除掉石闵。没想到一散会,石鉴就把密谋计划告诉了石闵。这个草包想利用石闵让自己登上皇位。石闵得知消息,立即劫持了司空李农,和他一起率领三千重装甲士冲进了皇宫,宣称皇帝谋害功臣,违背了天命,已经没有资格继续当皇帝了。他们在琨华殿捉住了石遵,将其砍死在龙椅上。为了报答告密之恩,石闵将石鉴扶上了血淋淋的皇帝宝座。
道安是石遵请来的,现在石遵一死,他想尽快离开邺城,但这时候出城会让人以为是石遵的同党在急于逃命,有可能会被抓回来。所以一时也走不了。
坐上皇位的石鉴只是一个傀儡。如果说他的兄长石遵的脑袋是绑在自己的裤腰带上,那石鉴的脑袋则是绑在了石闵的裤腰带上。石闵叫他三更死,很难活到四更天。很快,石鉴就被做掉了。石闵想让李农当皇帝,李农不敢,说这个位子太凶险,还是你自己来吧。石闵坚持要李农当,李农死活不干,说你再逼我就自杀。石闵实在是没办法,只好自己坐上了皇位,把国号改为“大魏”,恢复了自己的汉姓,他本姓冉,从此叫冉闵。然后下令屠杀所有石氏族人。
道安则趁乱离开了邺城。
---------------------------------------------------
注:①《阴持入经》是安世高翻译的佛经,主要讲的是五阴十二入等佛学概念,和具体的禅修方法。
②像法时期。佛教把自身的发展周期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正法时期(从佛陀出生之后的五百年),人们慧根深厚,较容易证得佛果,摆脱轮回。像法时期(从佛陀去世五百年后开始),慧根转薄,人们需要神佛(净土世界)的摄受加持才能获得解脱。末法时期(具体开始时间有争议),邪说横行,人们慧根更弱,分不清正邪,往往以邪为正,以魔为佛,证果更加困难。末法之后,佛教就灭亡了。当然,也不是彻底的灭亡,当机缘成熟的时候,佛教还会再兴,再灭,循环不止。
③格义,是指用老庄玄学的概念来解释佛经的方法。因为老庄的“无”“有”等概念与佛教的“空”“有”具有很大相似性。那时的士人都有玄学基础,所以有玄学概念来解释佛经容易让人理解。但也存在问题,佛教的“空”并不等于玄学的“无”。其他概念也存在差异。
avatar
驿渡山人
18楼


avatar
驿渡山人
19楼
NO.14 木食山林
离开邺城后,道安暂时停留在牵口山,他派弟子去通知法和、法汰来相会,共同去南方。当时道安已有上千名弟子(包括法和的弟子),离开恒山的时候,他让法和留在那里主持工作,自己只带了几十个弟子去邺城,大部分留在了恒山。法和收到信,率领四百名自愿去南方的弟子赶往牵口山。
法汰先是跟僧先去了晋平,用旧的格义方法宣讲佛经,但后来发现格义确实有问题,会产生歧义,领悟不到佛法的真谛。法汰正想去邺城向道安讨教,没想到就收到了师兄的信。法汰二话没说,辞别僧先①,带着一百名弟子下山。
大家会聚于牵口山,有五百多人,颇为壮观。
石虎死后,整个中国北方都陷入了混战状态。氐族的苻健(前秦国主)与羌族的姚襄(后秦国主)在争夺关中,东晋和鲜卑族的慕容俊(前燕国主)在争夺河南。中原各地的豪杰也纷纷起事,有的称王,有的称将军,各自拉起人马称霸一方。还有遍布各地的小股强盗。这个时候去河南也很不安全。
永和八年,冉闵与慕容恪大战于常山,冉闵兵败被俘,大魏建国不满三年即告灭亡。慕容氏占据了整个河北。当时的河北连年打战,十室九空,僧人想通过托钵乞食生存下来已不可能。道安先是带着五百多人来到王屋山吃野菜啃野果。然后来到南面的休女山,这里靠近黄河,是南渡的前站。他们在这里开荒种地,停留了好几个年头。道安和法汰、法和轮流给大家讲解佛经,一起修习禅定,精神生活很充实。没有一个中途退出。
僧团的五百人中大多是道安的皈依弟子,也有些是法汰、法和的皈依弟子,但也全部算是道安的弟子。当时并没有严格的师承分别。早期佛教内部的师徒关系是很松散的。你和谁有缘分,你就拜谁为师,缘分尽了就拜别人为师。反正谁掌握着真理你就跟谁。甚至有互为师徒的。在这方面你是我的师父,在另一方面我是你的师父。法汰、法和与道安都是佛图澄的弟子,算是同辈,但二人都对道安执弟子礼。当然,道安没有以师父自居,也从未把两位师弟当弟子看待。
这些人之所以被道安吸引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道安是佛图澄大师印证过的佛学权威。弟子们经常向他请教疑难问题,总能得到满意的解答。二是因为道安性格谦和宽厚,任劳任怨。早年刚出家做沙弥时,由于长相丑陋,道安的师父②对他很嫌弃,不教他佛法,而是把寺内的赃活、田里的重活都分配给道安做。他当时还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却毫无怨言地埋头苦干了三年,然后请师父传授经法。成为一代宗师后,道安仍然时常下地干活,在恒山修寺庙时,每天都和弟子们一起搬石头抬木料,与大家同甘共苦。三是说话幽默诙谐,富含深意,善于化解各种争执。道安虽然长相不好,但他的人格魅力让人忘记了他的颜值。而且像由心生,弟子们越看越觉得师父慈眉善目,和蔼可亲。
永和十二年,姚襄攻打洛阳的周成,东晋大司马桓温趁机北伐,既打败了姚襄,又俘虏了周成,收回洛阳及黄河以南大片领土。
道安也趁此机会带着僧团渡过了黄河,算是回归了晋朝。他们来到洛阳南面的陆浑(嵩县北部),继续开荒种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过起了农禅并作的山林生活。各方势力也没有来打扰。就这样在陆浑又渡过了好几年。
------------------------------------------------------------------------------------- -----------
注:①也有说僧先跟着道安一起去了南方。
②道安十二岁就出家做了沙弥,二十多岁时才投入佛图澄门下。
avatar
驿渡山人
20楼
@淡墨青史001 2020-06-15 11:00:52
第一章 与狼共舞
-----------------------------
哈哈哈,道安在邺城是和石赵的狼群混在了一起,但还谈不上共舞。
avatar
驿渡山人
21楼
@郭子夷 2020-06-15 19:39:24
继续欣赏
-----------------------------
感谢支持
avatar
驿渡山人
22楼
NO.15 新野分派
从兴宁二年(365)开始,慕容氏的燕国为争夺河南与东晋开战。兴宁三年,燕国的慕容恪、慕容垂率军攻占了洛阳。晋军被迫南撤。道安的僧团也离开陆浑跟着晋军一起南下。
路过南阳时,收到了襄阳名士习凿齿派人送来的书信,邀请道安去襄阳避难。走了很多天,才到新野,以为可以歇一下了,没想到燕国军队很快就占领了整个河南,慕容垂被燕国皇帝任命为荆州牧,当时荆州尚在东晋的手中,慕容垂带着燕国军队来“上任”。必须尽快离开新野,因为一旦打起来,出家人也是不能幸免于难的。
道安与法汰、法和分析认为:澄和上在世的时候混得风生水起,而我们现在混得这么凄惨,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得到统治集团特别是国主的支持。大江南北是士族的天下,只有获得他们的帮助,我们的佛教事业才能做大做强。现在南方主要有三大区域,咱们三人作如下分工:(一)法汰去扬州①。那里是晋朝首都所在地,文人士大夫崇尚清谈。法汰智慧超群,口才出众,形象气质都很好,去江东应该会很受欢迎。(二)法和去川蜀。那里有山有水,风景宜人,人们习于安逸。法和性格温和,很适合去川蜀发展。(三)道安去荆襄。他说自己的年岁大了,就让我选一个就近的地方吧。当时荆襄一带正面临战事,不太安全,道安觉得只有自己去最合适。
临别之际,法汰对道安说,现在天下纷乱,朝不保夕,师兄在荆襄,我去东南,相距几千里,今生恐怕再难相见,只有期待相会于弥勒佛国了。说罢潸然泪下,然后带着弟子昙一、昙二等四十余人连夜沿江东下。法和也挑选了几十名愿意去四川的弟子连夜出发。
安排好两路人马后,道安带着慧远等四百名弟子乘夜渡河,向襄阳前进。当时正值雷雨天气,大家借着雷电发出的闪光才看清前面的道路。走了大半夜,遇到一户人家,门口立着两棵树,中间吊着一个马篼,有一斛②的容量。道安便大喊:“林百升!”
这家主人吓了一跳,立即从屋内跑了出来,原来他的名字真叫“林百升”,以为是神人在呼喊他。于是把道安等人请进屋里予以招待。第二天在路上,弟子问何以知道那家主人的名字?道安说,两棵树中间吊着个一百升的篼,不就是林百升吗?弟子们便以为师父得了佛图澄的真传。
其实道安用的是《周易》的观形取象,也有碰运气的成分。万一那家主人名叫林一斛、林马篼呢?但道安能猜中,靠的是心灵感应。
------------------------------------------------------------------------------------------------
注:①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市。当时的扬州管辖今浙江全部、江苏大部、安徽一部等地,是东晋朝的核心区。
②一斛,等于一百升。
avatar
驿渡山人
23楼


avatar
驿渡山人
24楼
找不到公元365年的东晋地图,只好发这张充数了。
avatar
驿渡山人
25楼
@泛爱成林 2020-06-16 18:54:44
衣冠南渡
-----------------------------
僧人也大量南渡,掀起了南方佛教的热潮
avatar
驿渡山人
26楼
NO.16 四海习凿齿
兴宁三年(364年),道安到达襄阳,住在白马寺。在此之前,他虽然和习凿齿通信多次,但俩人从未见过面。
习凿齿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曾在东晋权臣桓温的手下做官,因不满桓温的一些做法,辞职回到了襄阳。由于身体不太好,常常对人说自己只剩下半条命,世人便戏称他为“半人”。他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尤其在玄学上首出一指,是个清淡高手,曾在首都建康的辩论赛上打遍江东无敌手,在东晋的文人雅士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与谢安、郄超等士族领袖交往密切。回到襄阳后,他主要研究史学和佛学,撰有史学名著《汉晋春秋》①,常与襄阳、江陵一带的名僧来往。这些僧人中有的是道安的同学,他们把道安吹捧上了天。习凿齿便给当时尚在邺城的道安写了一封信,和他讨教玄学问题。几番通信下来,发现道安确实是个哲学天才。后来河南被慕容氏攻占,他便邀请道安来襄阳避难,共同研修佛法。
听说道安已经到了襄阳,习凿齿立即去白马寺拜访。两人一见面,先作自我介绍:“四海习凿齿!”
道安答:“弥天释道安!”②
在场的人都为二人的精彩对答鼓掌。
接着习半人开始耍帅,当时寺中僧人正准备用餐,而习半人只带来了十个梨子。他也不数一下具体用餐的人数,瞬间把梨切成几十片,分发下去,刚好人手一片,一片不多,一人不漏。大家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二人见面的情况很快便传为佳话。
此后,习凿齿和道安深入交换了对佛教问题的看法,达成了很多共识。半人认为:佛法传到中国已有四百年了,但至今未见起色。虽然澄和上在河北大放异彩,但他的神通法术只适合石赵胡人而已。要想佛法在黄河以南、长江两岸的华夏文化核心区发展壮大,必须得是既精通佛法又精通华夏文化的人才做得到,而现在这个人已经出现了,那就安法师您!
对于习大师的高度赞赏,安法师深表惭愧,同时认为现在佛教经典不全,且很混乱,以我的水平顶多能整理一下佛经,恐怕担不起振兴佛法的大任。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人们对佛教存在很多误解,需要像习大师您这样的高人给予正面的宣传,才能在大江南北打开局面。
习凿齿表示在佛教的宣传方面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之后,半人便给晋朝范围内的文人士大夫写信,全面推介道安。在写给东晋权臣谢安的信中,他说释道安不是平常所见到的那种出家人,而是一个智慧超群、学识渊博的谦谦君子,他不靠神通法术来迷惑人心(这一点很重要),也不靠权势来管束徒众。他们常在一起讲经说法,分析义理,师徒之间彼此尊重,数百个弟子对他心悦诚服。他的一言一语,都值得让人深思。只可惜您没有亲眼见到这里的场景!
谢安在回信中表示,接到您的来信,我恨不得立刻乘舟西上,与您和安法师相见,那将是何等畅快的事情。只可惜我俗务在身(当时谢安已出任晋朝的吏部尚书、中护军③等要职),也只能在弘法方面尽点绵薄之力了。他于是把习半人信中所说的情况转发给各地的文人士大夫。很快,道安的大名就响彻了大江南北。东晋皇帝司马曜、前秦皇帝苻坚、各地的名门望族都送来了钱米等物质,以表达对道安开展佛教事业的支持。
---------------------------------------------------
注:①《汉晋春秋》是习凿齿撰写的一部史书;记述自东汉光武帝至西晋愍帝281年间的史事,书中否认了曹魏的正统地位,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影响较大。
②估计道安在河北的时候已从“竺道安”改名“释道安”。究竟何时改姓现无确切的史料可考。
③中护军,类似于首都军区司令员、九门提督等职务。掌管禁军,负责皇宫的保卫和整个首都的防务。
avatar
驿渡山人
27楼
@泛爱成林 @郭子夷
对两位感激涕零,寒夜孤寂中让我得了动力
avatar
驿渡山人
28楼
NO.17 注经造像,整理僧伽
很多人不远千里来到襄阳向道安求教。弟子人数一天比一天多,白马寺的住房日趋紧张。居士张殷捐赠了一所大宅院,道安将其改为檀溪寺,建起了四百间僧房,成了襄阳城中最大的一座寺庙。但住房仍然紧张,道安只好经常派一些弟子带着僧团外出游方,以扩大佛法的影响范围,同时缓解一下住房困难。而许多寺院也都希望道安能派弟子去担任住持,他们都以身为道安的弟子为荣。
在襄阳安定下来后,道安开始整理和注解佛经。将几百年来流传到汉地的佛教经典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分门别类,辨别真伪,撰成了《综理众经目录》。并对一些自认为重要的经典进行了注解。
在注经的同时,他在襄阳修建了一座有史以来最庄严的寺庙。这个事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赞助。东晋的名门望族纷纷捐钱捐物。前秦皇帝苻坚派人送来了七尺纯铜菩萨坐像、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等。凉州刺史杨弘忠送来了一万斤黄铜,说是给道安打造承露盘。但承露盘已安排江陵的竺法汰①做好了,道安于是写信问杨弘忠能否用他的黄铜打造佛像,杨当然没意见②。
道安亲自设计,亲自督造,一年后,大殿建成。正中靠墙是一丈六高的纯铜镀金佛祖坐像,右边是大迦叶,左边是阿难,前面左右两边摆有五百阿罗汉,千姿百态,全是镀金的。墙上挂着金缕菩萨像,还有七彩祥云,天女散花……一派佛国的庄严气象。每当黄昏时刻,阳光从外面照射进来,整个大殿金碧辉煌,让人叹为观止。道安的创意很快就被其他寺院模仿,佛教从此全面进入像法时代。
这期间,他还重新整理了僧伽。一是确立了修持仪轨。道安的弟子有几千人。没有规范的佛门仪轨是不好管理的。他确立了行香定座、上经讲法、打坐参禅、忏罪悔过的仪轨仪式。这也成了后世寺院的法则。
二是统一了佛门姓氏。佛教传入中国后,出家人的姓氏是多元化的。有的以国籍为姓,来自的天竺的就姓竺,来自康居的就姓康。有的跟从师父的姓,竺法护的弟子就姓竺,支道林的弟子就姓支。有的以俗家为姓,比如朱士行,在出家前叫朱士行,出家后还叫朱士行。还有很多是有名无姓的,开头第一个字有僧、法、道、玄、慧等等。比如“法汰”,就是他的法号,后来拜入佛图澄门下,才叫“竺法汰”。道安觉得这种状态不利于佛教的整体认同。既然佛祖叫释迦牟尼,大家就应当全部姓释。这样可以造成佛门一家亲的团结气象。他还从《增一阿含经》③中找到了依据,率先让门下弟子全部姓了“释”,同时还向佛教界发出倡议。
但响应号召的并不多,只有四川的竺法和改成了“释法和”。连江东的竺法汰都没有改姓释,其他的可想而知。他们认为姓氏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本就是个世俗的东西,既然出了家,就应该摈弃这个。佛门这种姓氏多元化的状态一直延续到了唐朝。例如著名的玄奘法师,他并不叫“释玄奘”,正规的称呼叫“沙门玄奘”。
尽管如此,由于道安的弟子实在是太多,虽然别人不响应,释姓僧人在几十年后仍然占据了汉地佛教的主流。唐朝之后由于净土宗的兴起,“释”姓进而成了汉传佛教内唯一的姓氏。
------------------------------------------------------------------------------------
注:①竺法汰因病在江陵停留了两年,后来才去了建康。在江陵期间,道安曾派慧远去看望过他。
②施主捐的钱物如果指明了用途,寺院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如要更改须征得施主的同意,否则也是犯戒。
③《增一阿含经》载有“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
avatar
驿渡山人
29楼
“在注经的同时,他在襄阳修建了一座有史以来最庄严的寺庙。”
更正为“在注经的同时,他在襄阳修建了一座有史以来最庄严的佛殿”
avatar
驿渡山人
30楼
NO.18般若本无宗
自永嘉南渡以来,爱好清谈的玄学家们聚集于江东和荆襄一带,他们崇尚空谈,热衷于讨论有无、本末等形而上学问题。而般若类佛经主张一切皆空,比玄学还要玄,很快就吸引了清谈之士的兴趣,掀起了一股研讨般若学的热潮。
道安在佛图澄门下的时候学的是萨婆多部的小乘经典,侧重于禅法实修。在女休山、陆浑期间也是以禅修为主。到襄阳后,由于受南方清谈风气的影响,他开始注重对大乘经典的研究,逐渐把研习的重心从小乘毗昙学转向了大乘般若学。
在襄阳,他每年都要讲授两次《放光般若经》①。在讲授的同时,自己也完成了从小乘向大乘的过渡。
当时由于专门解读般若的三论还没有翻译出来,汉地的佛学家们都是用来老庄玄学来解读般若经典。他们分成了好几个派别,史称“六家七宗”②。
一般认为,道安属于本无宗。“本无”这个概念在东汉时就出现了,并不是道安的首创。支谶翻译的《道行般若经》第14品和竺叔兰翻译的《放光般若经》第11品都叫“本无品”。由于缺少直接的资料,道安所主张的“本无”空竟是“以无为本”还是别的意思,现在已难以确定。甚至连道安是否真的主张过“本无”都存在争议。而三论大师吉藏在《中论疏·因缘品》中认为,道安的观点是“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故云本无。”又说“谓无在万化之前,空为众形之始。夫人之所滞,滞在末有,若宅心本无,则异想便息。”
如此看来,道安致使主张本无,也不是玄学中“以无为本”的本体论,而是相当于大乘毕竟空的解脱论了。但仍然含有道家“无中生有”的影子。
由于道安的提倡,“本无”几乎成了般若学的代名词。直到若干年后,鸠摩罗什在长安翻译出了《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佛学界才发现六家七宗的解释都不太准确。此后,人们又用上了早就存在的“真如”这个概念,用来指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实状态。
------------------------------------------------------------------------------------
注:①《放光般若经》,是大品般若经的早期版本, 阐述了诸法性空如幻、法性平等、真俗二谛、方便善巧等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该经梵本最早为朱士行在于阗发现。晋元康元年由无叉罗和竺叔兰等人在陈留的水南寺译出。译出后风行中原,对当时的玄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六家七宗,早期般若学各派的统称,是按照对“空”、“有”等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作的划分。包括本无宗、心无宗、即色宗、识含宗、幻化宗、缘会宗,共六家。其中本无宗里又分出“本无异宗”,合为“六家七宗”。
avatar
驿渡山人
31楼


avatar
驿渡山人
32楼
古人开party,曲水流觞,清谈吟咏。
avatar
驿渡山人
33楼
感谢瞎摸胡来先生的点赞!
avatar
驿渡山人
34楼
国主不一定是君王,而是指统治集国,荆襄是桓氏的地盘,桓氏即是当地的"国主"。"依"不是依附,主要是借助的意思吧。不知您有何高见?
avatar
驿渡山人
35楼
NO.19 襄阳再分派
当时东晋内部分为两大地方势力,一是王、谢等世族控制的首都所在地的扬州,一是桓氏家族控制的荆州和川蜀。两大势力一直在争权夺利,对宗教问题都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既没有建立僧籍制度,也不禁止人们出家。而一旦打起战来,普通僧人和老百姓是一样的,也要应征参战。但既然没有明令禁止,出家人的数量就会逐步上升。
随着名望的增长,道安的弟子越来越多。仅荆襄一带的出家弟子就有五千多人,俗家弟子更是不计其数。由于树大招风,他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对象。太元元年(376年),桓豁①任征西大将军,驻江陵,把道安请到江陵供养了一年。太元二年,桓豁推荐朱序②出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又把道安接回了襄阳。朱序对道安十分推崇,常对人说,安法师是当今道学的栋梁,是陶冶人心的熔炉。
前秦皇帝苻坚也想把道安弄到长安。他好大喜功,有一统天下之志,而道安、习凿齿是荆襄的名望所在,如果能把二人纳入自己麾下,就有助于收服东晋的人心。于是多次派人到襄阳邀请道安和习凿齿北上。但二人均以身体欠佳为由婉然谢绝。既然文的请不动,苻坚决定动用武力来强请。
太元三年(378),苻坚派大将苻丕率军十万攻打襄阳。
朱序的守军只有一万多人,但襄阳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朱序一面据城坚守,一面向四方求援。开战前夕,有弟子劝道安趁乱离开襄阳,他没有同意。道安虽然是出家人,仍有家国情怀。晋朝虽然丢失了北方领土,仍然是他心中的祖国。而且,他奉行“法依国主”的原则,自己作为佛门领袖,如果在襄阳陷入危机时就逃离,别人会怎么看呢?这损害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声誉,而是整个佛门的声誉。生死事小,失节事大,在这个问题上道安奉行的是儒家那一套。
几番战斗下来,襄阳俘虏了一些敌兵,从他们口中得知,苻丕攻打襄阳的目的竟然就是为了释道安和习凿齿。二人于是找朱序商量,表示愿意去长安,说服苻坚放弃战争。但朱序不同意,他认为襄阳是晋朝西北的门户,苻坚攻打这里不完全是为了您二位高人。再说,他武力来攻,我就把你俩献出去,这不更显得我们晋朝软弱可欺吗?二位如果真的愿意去长安,那也是在咱们打赢了战争之后。到时你们再去,则朝廷不失颜面,二位到了长安也会更受尊重。
道安和习凿齿都深受感动,决心和朱序坚守襄阳。道安的几千名弟子都投入了守城的战斗,死伤的也不在少数。由于力量悬殊,外城被攻破了,朱序便退守内城,死抗到底。
打了大半年,朝廷的援军一直没来。在东面的淮河一带,苻坚的大将苻融正统率六州之兵作出侵犯的态势,威胁东晋的首都建康。荆州刺史桓冲有七万军队驻扎在上明,但他畏惧秦军的强悍,一直不敢来救援。东晋其他地方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支援襄阳。在朱序的指挥下,襄阳城内所有的出家人都参战了。后来连城内的广大妇女都上了战场,她们在城墙上拿着木头、石块、砖头砸向攻城的敌人。而苻丕的军队死缠烂打,毫无退意。
这样耗下去,襄阳城可能会死得一个不剩,自己几十年的弘法事业就要葬送在这里。为了法嗣不绝,也是为了更大范围地弘扬佛法,道安决定再次遣散部分学有所成的弟子。朱序也同意他这样做,并愿意派兵护送出城。道安于是把法遇、昙翼、昙微、道玄、昙戒、慧远等人分别派往到江东、江西(今安徽一带)、江南(今江西省)、湖南、四川等地。临别之际,道安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到了某个地方后要如何如何做。唯独对慧远没有一言半语的交待。
慧远感觉受到了不公平待遇,于是在道安面前跪下,说道:“和上年纪已经很大了(当时道安已66岁),弟子即将远走他方。今临别之际,和上对众师兄弟都有交待,对我却不发一言半语,我心里非常惶恐。”
道安说:“以你的智慧和才能,我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所以不需要交待。”
当时苻丕对襄阳的包围并不是特别严密,似乎有意让城内的人外逃,以减少抵抗的力量。再加上朱序派兵掩护,道安派出去的弟子们都安全地离开了襄阳。
第二年二月,由于部将李伯护的叛变,襄阳内城被攻破。朱序被俘,他和道安、习凿齿等人一起被送往长安。苻坚非常高兴,对三位战俘给予了很高的待遇。朱序被任命为度支尚书(省部级),道安和习凿齿被尊为皇帝顾问,住在与皇宫相连的外殿,以便皇帝随时请教。而叛徒李伯护却得了个被斩的下场,苻坚说这样的人不忠于晋朝,难道会忠于我大秦?
由于道安和习凿齿两人都学富五车,苻坚对长安的文化界宣布,凡有疑问都可以向道安和习凿齿请教。当时考古学很兴旺,时不时有人从土里面刨出一些青铜器,上面的铭文没有人认识,就拿来请二位高人辩认。以至长安士人中流传“学不师安,义不中难”的评语。
苻坚也很得意。前秦虽然军事实力很强,但在文化上一直被东晋瞧不起。现在有了道安、习凿齿这样的大师,谁还敢说我大秦没文化?他对仆射(丞相)权翼说,朕以十万之师攻取襄阳,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一个半人”。权翼问一个半人是谁?苻坚说,“一个”是道安,“半人”是习凿齿。
---------------------------------------------------
注:①桓豁(320年-377年),字朗子。谯国龙亢人。大司马桓温之弟。曾任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多次出兵抵抗前秦。
②朱序(?-393年),字次伦,义阳平氏(今河南桐柏)人 ,东晋名将,太元二年,任南中郎将、梁州刺史,镇守襄阳。太元三年(378年),前秦攻打襄阳,朱序率军固守。太元四年(379年),前秦攻克襄阳,朱序被俘。淝水之战中,朱序暗助晋军,大败前秦。归晋后,历任龙骧将军、琅邪内史、豫州刺史等。太元十五年(390年)大败西燕皇帝慕容永。
avatar
驿渡山人
36楼
@夏奈琦 2020-06-21 10:52:55
世间哪里有什么高僧,不过是一群高明点的骗子罢了。关键是傻子实在太多了。
-----------------------------
兄台可能是受了佛教的伤害,不然怎会有这种观点呢?
道安当时尚属像法时代,是有一些高僧的。
而现在是末法时代,邪师横行,兄台肯定是遭遇了邪师的欺骗,便对整个佛教史全面否定了。
avatar
驿渡山人
37楼


avatar
驿渡山人
38楼
襄阳古城墙
avatar
驿渡山人
39楼


avatar
驿渡山人
40楼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