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说项羽,论刘邦,问天下谁是英雄?
avatar

说项羽,论刘邦,问天下谁是英雄?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楼
引子
水仙子·讥时 元代:张鸣善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
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
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进入正文之前,先说说上面这首小令。这首小令的作者为元代的散曲家张鸣善,内容主要是讥讽时政,揭露统治者的无能腐朽和世风的龌龊败坏。大意是装模作样的人居然早早当上了王朝公卿,恶狠好斗、蛮横无礼的酒肉之徒竟享受着万钟的俸禄,胡说八道、欺世盗名的人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总的说起来全都是胡闹。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五眼鸡居然成了岐山的凤凰,两头蛇竟被当成了南阳的卧龙,三脚猫也被捧为了姜子牙!
这首小令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可悲的事实真相,很多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或者在我们的认知里非常了不起的一些人,真实的面目不过是些装腔作势,欺世盗名而且强横霸道的宵小之辈,可叹世人愚钝,还把这些人当作榜样来崇拜。
这种事自然是可悲的,然而有一种事也很可悲,那就是本该是受人尊重的英雄人物,却被有些人当成了无赖小人肆意诋毁谩骂,实在可惜可叹。
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用八年时间,结束了秦末争战不休的乱世,开创了绵延四百年之久的的汉王朝。时至今日,我们中国人仍以汉朝为骄傲,把这个王朝视作可与盛唐比肩的伟大朝代,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也是以汉朝命名的。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楼
荀悦:“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奋剑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阶汤武之王,龙行虎变,率从风云,征乱伐暴,廓清帝宇。”
(《汉纪·高祖纪赞》)
曹植: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官由亭长,自身亡徒。招集英雄,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
魏明帝曹睿:“昔汉高祖创业,光武中兴,谋除残暴,功昭四海。”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
晋武帝司马炎:“昔汉祖以知善任,克平宇宙;推述熏劳,归美三俊。遂与功臣剖符作誓。藏之宗庙,副在有司,所以明德庸熏,藩翼王室者也。”
(《晋书·卷三十三》)
晋太宗司马昱:“高祖则倜傥疏达,魏武则猜忌狭吝。”
(《太平广记·卷第一百八十九》)
汉光文帝刘渊(汉赵开国皇帝,匈奴族):
① “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资治通鉴·卷八十五》)
后赵明帝石勒(羯族):
“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晋书·载纪第五·石勒下》)
唐太宗李世民:
① “睹汉祖、殷汤,仰其有德行,譬若阴阳调,四时会,法令均,万民乐,则麒麟呈其祥。汉祖、殷汤岂非麒麟之类乎?” ——李世民《金镜》
王珪: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王珪《咏汉高祖》
李白:“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 ——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唐睿宗李旦:“天造草昧,雄图纠纷,赫赫高祖,应若兴云。秦原鹿丧,沛泽蛇分,大风一起,南面君我。”
(《全唐文·卷三十三》)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3楼
到了宋辽时期,刘邦得到的评价就更高了。尤其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更是成为了刘邦的脑残粉。他还给自己起了个汉族名字,姓刘名亿,所以后来史书里写到这位辽太祖干脆就把他写成耶律氏,名亿,阿保机则由本名成为了小字。他不光是改了自己的姓名,为了表达对偶像的崇拜,还把母亲、祖母、曾祖母、高祖母家族的姓氏拔里氏、乙室氏统统赐姓萧氏。之后耶律德光当了皇帝,又赐自己母亲的述律氏也姓萧氏。为什么改姓萧?因为萧何是刘邦成就帝业的头号功臣嘛,他希望自己的后族也能像萧何辅佐刘邦那样,辅佐自己。
说句题外话,金庸小说里天龙八部里的头号英雄萧峰,书中说他可能出身辽国望族,不一定对。因为很多辽国人本来没有姓氏,看到自家皇帝皇后更名改姓不亦乐乎,也跟着赶时髦,纷纷以耶律和萧作为自己的姓氏了,萧峰他们家也有可能是哪个老祖宗当时蹭的这波热度改性的萧,不一定是望族
不过辽国人没啥文化,连句我对你的敬仰有如长江大河绵绵不绝的拜年话都不会说。要夸人还的看我们大宋朝的诸位大才子。王安石:后世循高祖则鲜有败事,不循则失。
苏轼:
① “古之英主,无出汉高。” ——苏轼《上皇帝书》
② “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续资治通鉴长编》)
苏辙:
① “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 ——苏辙《三国论》
② “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 ——苏辙《三国论》
范浚:“夫以高祖权略智数,揽英豪而驱御之,盖真王霸才,虽羽百辈不敌也。” ——范浚《香溪集·楚汉论》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4楼
明代以后,直到民国时期,尽管因为一些民间戏曲及野史小说的影响,使得刘邦在一部分普通民众眼里,形象不怎么光辉了。可官方和一些史学大家对刘邦的评价依然很高。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张居正:汉高皇帝以神武定天下,其治主于威强。
李贽:汉祖之神圣,尧以后一人也。
梁启超:汉高祖刘邦为伟大人物。
胡适:汉高祖是百姓出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百姓,知道民间疾苦,是中国帝王中了不得的人,是个不易有的人物。
本朝太祖更是多次评价刘邦,在读《史记·高祖本纪》时批注道: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1957年6月同吴冷西等人的谈话中又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1962年1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他又说:刘邦是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1964年1月的一次谈话中,他很直率地说:“老粗出人物!自古以来,能干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汉朝的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可以看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毛对刘邦的评价也越来越高,最后直言刘邦是封建皇帝中最厉害的一个。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5楼
就连西方人,对刘邦的评价也很高。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恺撒未能目睹罗马帝国的建立以及文明的兴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刘邦却亲手缔造了一个昌盛的时期,并以其极富远见的领导才能,为人类历史开创了新纪元!”
刘邦得到的正面评价,远远不止这些,就不再列举了。从这些历代名人对刘邦的赞誉中,不难想象得出,刘邦绝非某些三流文人口中以及一些影视戏剧和野史小说中所讲述的那样,是个流氓无赖,而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少见的一个杰出人物。
至于我本人,对于刘邦的评价,两个字:英雄。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6楼
(一)刘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刘邦是如何被渐渐丑化的。
之前鄙人列举了历代以来对刘邦的评价,绝大多数人都把刘邦视作了不起的英雄人物。那刘邦的形象后来怎么会和流氓无赖扯在了一起呢。刘邦被丑化,都是哪些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一个要为此负责的,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说起司马迁,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他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公认的古代四大良史左马班庄,马就是司马迁。史记也有“不虚美,不隐恶”的信史美誉,尤其是鲁迅先生的评语“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广为人知,更是把史记这部书的地位抬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司马迁不是圣人,他也是普通人。是人他就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和个人喜恶。而史记作为一部司马迁私修的史书,从一开始就带有他极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并不能做到完全客观真实。事实上,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司马迁对汉武帝是带着很大的偏见的,这种偏见大到了什么程度呢?凡是武帝亲近重用的大臣也好,将军也罢,司马迁一个都看不上。
就拿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军来说吧,卫霍抗击匈奴,抵御外侮,绝对的国之良将,甚至称其为民族英雄卫霍二人也当得起。可是你看司马迁在史记里为这两位将军写的传记吧,连小学生优秀作文200篇也不如。漠北之战,霍去病以所率部队以损失一万人马的代价,前后一共斩获胡虏七万多人,匈奴左、右贤王两部彻底被打废,只剩下匈奴单于部在漠北保存了一些实力,霍去病封狼居胥而还。经此一战,匈奴人元气大伤,悲歌哀嚎“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自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基本得到解决,这是多大的历史功绩啊。作为史学家,对这样的功绩,就应该大书特书,尽情地讴歌。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7楼
可是到了司马迁笔下,这样的赫赫战功,被他像记流水账一样随随便便一写就完事儿了,还不如李广全军覆没,只身被俘后脱身逃走来的英勇。反倒是霍去病不体恤士卒司马迁写得是详之又详。这还不算完,司马迁后来更是直接把卫青霍去病写进了佞幸传里,和一些奸佞小人归为一类。从这点来看,司马迁不仅毫无伟大可言,还非常的缺德。
回过头说刘邦,卫青霍去病是汉武帝的亲贵大臣,都要受到这样不公的待遇。刘邦是汉武帝的曾祖父,肯定也要跟着汉武帝吃瓜落儿。而且这也不是我瞎说,史记尊项贬刘早就是公认的。胡适就说过,汉高祖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可惜没有一本好传记。梁启超也说刘邦是伟大人物,可惜本纪作的模糊,影响整个的人格和气象完全看不出来。这就让后世一些无聊文人有了依据,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故意曲解史记原文中对刘邦的描写,达到抹黑刘邦的目的。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8楼
除了司马迁,再要有点人气的,要数晋人阮咸说过的一句模棱两可的话: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至于竖子为谁,有说是刘邦的,有说是项羽的。还有人说阮咸口中的数字,其实另有其人,就是司马家的那个小谁。反正阮咸没说明白,因此,对刘邦的名声影响虽有,但并不大。
刘邦真正第一次被彻底抹黑,源于元朝睢景臣所做的《高祖还乡》。其实睢景臣的本意,是要借骂汉高祖,来讽刺批判当权的元朝统治者。元朝实行两都制,每年九月至次年三月,皇帝和一班臣僚待在大都(今北京),每年四月到八月,则回元朝发家之地——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避暑。睢景臣是以骂刘邦回乡的方式,来暗讽元朝皇帝每年回上都之事。
可惜的是,他这种借古讽今,指桑骂槐的手法,需要一定的学识并且智商在线才能理解。但他忘了,元曲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东西,受众多是大字不识一个的乡民,这些人哪能知道他的意图,只知道他在大骂特骂刘邦,还把曲子里的事给当作真的了。受了《高祖还乡》的影响,一些不入流的文人胡编乱造的各种戏剧野史,也开始把刘邦写成了流氓皇帝。尤其是一些以楚霸王为主角的文艺作品,这种作品和大多数戏曲小说差不多,主角必须伟光正加高大全,和主角对立的一定是个缺德冒烟的坏坯子,至于真假,谁管那个呀,反正黑死人也不用偿命。楚霸王的对头正好就是刘邦,刘邦的形象就这么的在民间开始渐渐变得不堪了。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9楼
到了民国之后,四川人李宗吾在《厚黑学》一书中更把刘邦骂得狗血喷头:亲生的父亲,身在刀俎之上,他要幸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们下车;后来又诛杀韩信、彭越,“鸟弓尽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岂是 “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在李宗吾的笔下,刘邦是皮厚心黑的代表人物,因为不要脸加上心狠,才得了天下。
李宗吾的厚黑学一经提出,拥护者甚众,其实李宗吾是为了讽刺所需而故意夸张歪解。不料他的厚黑学,却被许多国人当作了“厚黑真经”,他本人更被封为厚黑教主,许多李宗吾的拥趸根本连史记汉书等正经史书都没看过,却对刘邦这个人物也开始瞧着不顺眼起来。
后来更有甚者,那是对刘邦极尽丑化讽刺之能事,其中不乏有些所谓的知名学者和教授。有个名为某某讲坛的电视节目,就请了一个这样的家伙来讲刘邦,在这位砖家的口中,刘邦就是个游手好闲的流氓无赖,只喜欢酒肉和女人,啥本事都没有,打天下做皇帝全靠运气好,胆子大。该专家还很自信地表示,起点不错,逻辑不错,我讲的就没问题。如果自己错了,该枪毙的是司马迁。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0楼
这样的混账话,听得我想骂娘。首先我很怀疑这位砖家的学术水平,我估计他除了史记外,汉书也好,前汉纪或者其他学者关于汉代的历史著作也好,他是没看过的。不然他不能只枪毙司马迁一人,应该连着写汉书的班固和写前汉纪的荀悦等人一块儿枪毙。还有就是这位砖家说刘邦无赖,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可我也知道古代的无赖一词,意思是指没有产业可赖以为生计的意思,跟现在的流氓不是一回事儿。这位砖家故意把汉代的无赖往今天的流氓上扯,且不做区别说明,要么是蠢要么是坏,二者必占其一,或者蠢坏兼具也说不定。
除了学术水平,我还怀疑这位专家的动机。到底是为真心讲学普及知识上的节目,还是借机投大众所好,故作惊人之语,以求博得更多眼球呢?请不要觉得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实中为了出名啥事都干的例子不要太多。也许是这位砖家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颇为自得的新观点,其实不过是潜意识中迎合庸众的的陈旧产物罢了,早在你之前,这种观念在普罗大众那里就极有市场,你不过是欲据还迎,碰到了一些人的G点而已。至于我猜的对不对,反正后来该砖家一战成名,粉丝无数,获封穴数超难,钞票大大的有,看得我各种羡慕嫉妒恨啊
最后一点,也是我所最疑惑的,如果真如这位砖家所说,为何同样看史书,那么多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都没看出刘邦是个啥也不会的流氓无赖呢?一个人的眼光做不得准,那么多人的眼光都不准吗?就这么被刘邦骗了两千多年,直到你老人家横空出世,才为我们揭露了刘邦的真面目了呢?别的话我也不想多说了,都在下面这张图里了。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1楼
二、刘邦是什么出身
同项羽货真价实的贵族出身不同,刘邦到底出身于什么阶层,到现在也没有定论。史家对此历来都有不同见解。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刘邦出身于豪强地主家庭。持这种说法的人主要依据一是刘邦家常有宾客出入。《史记 楚元王世家》就清楚地写着高祖微时,常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养得起宾客的自然是大户人家。二是汉书记载楚元王刘交曾经学《诗》于大儒浮丘伯,一般人家的小孩是没有这种条件的。
二,刘邦家是普通中农。《高祖本纪》中就写了,刘邦做亭长时,常请假回家下田干农活。吕后和孝惠鲁元母子三人也在田中除草。刘邦两口且不说,孝惠鲁元就是俩小孩儿,几曾见地主家的儿子下地干活的,只有穷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才要帮着干农活。
三,刘邦就是个流氓无赖,赞成这种观点的人以前很少,现在特别多。就连很多对刘邦比较认同的人,也觉得刘邦出身流氓这点是无可辩驳的。我重点要反驳的,就是这点。
很多人说刘邦是无赖流氓,依据的就是史记中不事家人生产,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的一段记载,以及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时说的: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还有刘邦在未央宫大宴群臣时向老父敬酒时开的玩笑: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2楼
史记的这段记载和范增对刘邦的评语再加上刘邦本人的玩笑话,在某些专业黑刘邦的项羽粉那里,成为了刘邦是流氓无赖的铁证。你看,不干活,喜欢喝酒,贪财好色,喝酒还欠账,喜欢戏弄人,活脱脱的流氓。就连刘邦自己都承认了,他是个无赖嘛。你们这些维护刘邦的人还有什么好辩驳的呢?
乍看起来,刘邦这个人一身毛病,确实很差劲。但是以此为依据,就理直气壮地指斥刘邦是流氓,未免也太片面了。流氓是什么样的呢?除了上面这些特征,还有最主要的一条就是流氓只会寻衅滋事,欺压良善,调戏妇女,让他干正经事他反而不会,这才是流氓之所以被称为流氓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流氓的主要依据。
举个例子,有这么样一个人,身材丰满好似二师兄,笨得连挤牙膏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抽烟酗酒,嘴上几乎永远叼着雪茄。贪图享受,去别人家做客,嫌弃主人给他安排的房间不够豪华舒适,半夜自己抱着被子跑到别的房间睡觉。漂亮的女人他自然也喜欢。这个人是不是比刘邦还差劲,可是没有人说他是流氓,因为他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最厉害的首相。(特别说明,我本人对这个敌视我们中国的英国佬极其厌恶,但他确是个了不起的人)
同样的例子,还有曹操。曹操年轻时也是游手好闲,好酒及色,喜欢捉弄人。不好酒他不会写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至于好色这点,谁不知道曹操不仅好色,还特喵的是个人妻控啊。曹操捉弄人的事,也有很多,他的叔父和袁绍就被他戏弄过。这样的曹操和刘邦一比,似乎半斤八两,没强到哪儿去。可是谁敢说魏武非英雄,乃一流氓呢?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3楼
而且关于刘邦喝酒欠账和戏弄庭中吏,还有别的内情。先说喝酒欠账,刘邦并非是赖账故意不给,而是手里没钱给,先打个欠条,有钱了自然会还。根本不是某些黑子所谓的刘邦仗势欺人,喝酒从来不付钱。而且结合司马迁前文对刘邦的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段描述来看,酒雠数倍有两种意思,一呢刘邦不是每次都欠账,没钱了欠账,有钱了出手就很阔绰,给的很多,至于卖酒的老妇人是把多出的钱算到酒钱里抵消之前的一部分欠账,还是当作额外的打赏,刘邦并不在意。
二是因为刘邦常带着其他人一块来,两家的生意往往比刘邦不来时要好几倍。到了年底一算账,因为刘邦的关系挣的钱,远远超过刘邦的欠账。俩家一合计,这钱干脆不要了,万一闹得刘邦不好意思,不来喝酒了,生意就不好做了,不如大方些,欠账一笔勾销,刘邦肯定还会带人来。所以说,这是两家老板会做生意,主动折券弃责,并非刘邦仗着亭长的身份欺压平民。
至于真相到底如何,司马迁没写明白,以上两点也只是我个人揣测。你要非说刘邦就是欠账不还的老赖,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不过这样就和大度喜施,意豁如也之类的评语挨不上边了,也许这就是司马迁想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让你搞不懂。像这种手法,他玩了不止一次了,这样写史书,真是坑爹啊。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4楼
说到这里,想起之前看的一些黑子黑刘邦的狗屁文章,把好酒及色和王媪、武负联系在一块,非说这是两个寡妇,有些姿色不说还很风骚,刘邦这个色鬼一下就被迷住了,和这俩人没少勾勾搭搭胡天胡地。刘邦手下的小弟看到老大喜欢这俩寡妇,所以常来照顾她们的生意。我就想说,你哪只眼看出王媪、武负是漂亮寡妇的,司马迁说了吗?这些人之所以这么泼脏水,用意其实很恶毒。因为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观念,踹寡妇门是非常缺德的,只有最不要脸的流氓才会干这种事。那么干这种事的刘邦,是个什么样的人还用说吗?
可惜这些黑子,算盘打得不错,就是文化水平太差,黑人也没黑到点上。说这种混账话的,根本就不知道媪、负两字,古代指上年级的妇女,王媪、武负的真实意思就是王大娘、武大妈。她们是不是寡妇且不说,就算是,估摸以她们的年纪,你见了要喊奶奶的。我就想是刘邦的口味重,还是这些黑子自己心思龌龊,觉得其他人和自己一样,从幼儿园到养老院都不放过呢?插句题外话,最搞笑的是那些黑子还郑重其事的声明,自己原创的文章,希望网友不要再抄袭转载了。俺忍不住怒斥,这样狗屁文章居然当宝,以为别人都和你一样瞎啊。然后我就被拉黑了。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5楼
至于戏弄人,戏弄人不是流氓的专利,那要看戏弄了谁,怎么个戏弄法。如果是仗着势力戏弄老实人,那叫流氓。如果是一个聪明人好打抱不平戏弄一些贪官污吏,流氓恶霸呢?比如电视剧里刘墉或者纪晓岚戏弄和珅,你是站刘墉那边拍手叫好,还是为和珅受骗上当气愤不已呢?我想是个人都知道,和珅他活该。
那么刘邦戏弄的庭中吏都是些什么人呢?司马迁没说。但是,汉书里记录了一份刘邦做皇帝后下的诏书,里面的一句话,为我们揭露了一些真相。
罢兵赐复诏: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其归者半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其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其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这份诏书,主要内容是招抚流民,恢复卖身为奴者自由身并安排老兵复员。里面特别提到一句,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什么意思呢?刘邦是告诫基层官吏,因战乱逃聚在外的百姓,现在回到家中,你们要负责安顿好他们。他们原来的田地和房子要归还,有不明白,你们要用法律文书解释说明,不许你们打骂侮辱这些百姓。
刘邦之所以会特意强调,不许官吏打骂侮辱百姓,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这种事他见得太多了,那些小吏什么德行他非常清楚,打骂百姓于这些人来说是常有的事。刘邦什么时候见过什么人这么干呢?最有可能就是做亭长时看到庭中吏这么干的,可想而知,这些庭中吏都是些什么货色。刘邦戏弄他们,就是看不过眼,有些抱打不平的意思,你能说这是流氓行径吗。
至于范增的话还有刘邦自己开的玩笑,那就更加做不得准了,明白人都知道,我就不解释了。所以,关于史书记载的刘邦是流氓的证据,认真分析就发现,根本站不住脚,只有一开始就带着各种偏见看待刘邦的人,才会把这些东西当作铁证,其实不过是些无稽之谈。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6楼
三、好酒及色不事生产就是流氓习气吗?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刘邦的确游手好闲,不事家人生产,好酒及色,而且还经常触犯法律,全靠着在县衙任职的萧何多次庇护,才没有吃官司。有人就说,刘邦就算不是流氓,可身上也有很多流氓习气,不是什么好人。
何为流氓习气?是否不事生产好酒及色即为流氓习气呢?我劝某些人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别人随意指手画脚。换个角度看,保不齐你比那受你指摘的人更下作。拿不事生产这点来说,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使然,勤劳那都是生活所迫逼出来的。网上流行的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虽说是调侃,但那才是大多数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伙诗人到陕北采风,看见一个妇女在地里拔草,就派作协 上前问候,以示“深入生活”。“老大娘,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劳动?你的勤劳值得我们学习啊!”大娘说:“学啥呀?没事干么!”可等这个 一离开,大娘就在地上唾了一口,骂道:“呸!你才勤劳呢!你家祖宗八辈都勤劳!”
这个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同样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古往今来有很多人想要成仙。(想成仙的多了去了,不是只有秦始皇汉武帝而已)为什么要成仙,不就是做了神仙之后可以啥也不干,逍遥自在尽情享受吗?要是事先知道,成仙之后,备不住要给玉帝家刷一辈子马桶,你看还有谁肯成仙的。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7楼
再说好酒及色,好酒就不说了,也就是个人爱好,谈不上好坏。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嗜好杯中物的,那数都数不清。至于普通人,那就更不用说了,谁要就这点想抬杠,我建议他先去看看茅台的市值再来说话。
之所以有人觉得喝酒不好,一是喝多了确实有害健康,容易喝坏身体。二来主要是有些人酒品不好,喝多就惹事,什么打架骂人,随地大小便都干得出来,着实令人厌恶。但是,我想对这点阐述下我的看法,凡是借酒撒泼的这种人,本身人品就有问题,跟喝酒关系不大,这种人不喝酒他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不过是借着酒劲,趁机寻衅滋事,喝醉了只是他干缺德事的借口。
好色倒是值得一说。好色算不算缺点呢?我认为是算不上的。古人早就说过,食色性也,这话比世上大多数的真理都更靠谱。孔夫子就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阿拉伯人有句谚语说得更直白:地上的天堂有三处,一在古兰经里,二在马背上,三在女人胸脯上。
佛经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众佛向佛祖敬献了一个美丽的玉女。佛祖睁开慧眼,说了句污血浊骨,尔来何为?表示不愿接受。这个故事说明美色人人所慕,就算是你修成了正果,也照样喜欢漂亮少女(男)。九九八十一难,那八十难加起来也没有女儿国这一难难过。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8楼
但是偏就有伙道学先生,不肯承认人的天性就是这样,反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把好色和下流缺德联系在一起。这种学说因为有很好的愚民效果,后来被封建皇帝大力推行,才把中国人的思想带进了沟里。
至于这些道学先生自己什么德行呢?明朝有个陈献章,有名的理学家,号称活孟子。他从小是个遗腹子,老娘守寡将他抚养成人。这个老兄后来成了家,每次和老婆没克拉夫前,总要禀告老娘一声:献章求嗣。(史料上确有记载,不是俺瞎编污蔑先贤)
我就不明白了,男人睡自己老婆,天经地义的事。为何还要找个俺是为了生儿子才睡老婆的借口。可怜他老娘,守一辈子寡,可有多不容易吧,每次还都要看着这个活宝儿子表演这么一出。后来有个朋友知道这件事,大骂他是混账,这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刘邦身上这些所谓的毛病,其实只是人类的一部分天性,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实在谈不上是流氓习气,称之为市井气倒还差不多。倒是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这些性格特点,很多普通人并不具备。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19楼
事实上,刘邦不事生产,好酒及色,加上仁而爱人,常有大度这些特点,和当时社会上另外一类人很像。这类人,就是自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一直很活跃的侠客。而且,刘邦自少年时代起,就一直崇拜一位偶像,那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
信陵君也是司马迁的偶像,司马迁对信陵君评价极高,说起信陵君,言必称公子。一篇信陵君列传,随处可见公子礼贤下士,威震天下,名冠诸侯等等赞语。如果把整本史记里的人物全列出来,做一个排行榜,信陵君必定名列三甲。
信陵君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评价,不是因为高贵的身份和建立了旁人都赶不上的功业,(比这两点,有很多人要强过信陵君。)而是因为信陵君身份高贵却礼贤下士,窃符救赵立下大功却不敢居功自傲,不畏自身生死却为老将晋鄙将要被杀而落泪,这些行为都有任侠之风。在他结交的人里,侯嬴朱亥等人,也都是当时有名的侠客,因为信陵君本身也有任侠之气,所以才会意气相投。
这里差点题外话,从一个人的偶像可以看出来,这个人大体上是什么样的人。崇拜钱学森的,肯定也想做个科学家。崇拜李白的,也一定是个喜欢诗歌的。街头的小流氓小混混,那只会崇拜铜锣湾扛把子陈浩南那样的大混混。至于说秦桧是忠臣的,除非有不得已的苦衷,那一定也是个做汉奸的料子。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0楼
刘邦视信陵君为偶像,可见刘邦也想做个任侠之士。可惜他出生时,信陵君已死。不过他在少年时,曾经跑到外黄,数次与曾为信陵君门客的张耳同游,后来张耳更是被刘邦封为赵王,可见当年处得不错。如果他只是个流氓,以张耳之贤,怕是第一次就揍他一顿直接赶走了。而刘邦之所以跟着张耳几个月不回家,大概也是因为张耳是自己偶像的门客,和他待在一起,可以知道偶像更多的故事。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刘邦想要做侠客的梦想也破灭了。虽然没有做成侠客,但刘邦身上自始至终都有任侠之气,这点在他后来做的几件事就能看出来。第一他做了皇帝后,下令搜捕为项羽效力数次困窘自己的季布,季布被大侠朱家隐匿在自己家,朱家后来来到洛阳,找夏侯婴为季布求情。夏侯婴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刘邦奏明,刘邦果真就赦免了季布,并且任命他做了郎中,季布后来也尽心效命于汉朝,成为一代名臣。
第二件就是赦免贯高,贯高原为赵相国,因为不忿刘邦辱骂赵王张敖,决意刺杀刘邦。事败后为不连累赵王,把所有罪责全揽在自己身上,受尽刑罚也始终坚持,刘邦为其感动,赦免了他及赵王。不管是何原因,刺杀皇帝,在古代任何朝代都是诛九族的大罪,事败还能得到赦免的,反正我是没有听说过。
刘邦所以能先后赦免季布和贯高,除了他本身确有大度,也因为他在二人身上看到了和自己同样的任侠之气,使他由衷的欣赏这两人。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1楼
四、刘邦的文化水平
刘邦被人瞧不起,除了被人误认为是流氓出身人品差劲外,还有就是很多人认为刘邦不读书,没文化。
唐朝诗人章碣就是这类人的代表,他的《焚书坑》一诗最后两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广为流传,加倍坐实了刘邦没文化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对不对先不说,我就想指出,这最后一句诗明明写的是刘项两人都不读书,为啥在有些人眼里,项羽不读书是英雄本色,到了刘邦这里就是没文化了?遇上这样的双标狗,特么的找谁说理去。
刘邦是不是真如有些人说的不读书没文化呢?按照史记里的记载,刘邦似乎很瞧不起儒生。《郦生陆贾列传》记载:沛公麾下骑士適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原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刘邦不喜欢儒生是真的,但也并非像骑士说的那样,见了儒生就往他们的儒冠里撒尿。这显然是骑士夸大不实之语,为的就是警告郦食其,不要说自己是儒生。仅就这一条来说,不能认为他没文化。这是因为打仗争天下的时候,儒生遵循的那套东西,没有一点用不说,还可能影响主帅做出正确的决策。尤其是有些儒生,一股酸臭气,迂腐至极。
《后汉书·盖勋传》就记载了一件事,凉州刺史宋枭感慨于凉州叛乱横生,对盖勋说:“凉州寡于学术,故屡致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这样的馊主意,亏他想得出。这种人,别说老粗讨厌,真正的文化人也烦。伟大的李白就写过一首《嘲鲁儒》狠狠地骂过他们。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2楼
除了不喜欢儒生,刘邦对诗书这些文化典籍也不感兴趣。同样是记载于《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这件事和上面的事连在一起看,对文化典籍不感兴趣,讨厌儒生,动不动就老子怎么怎么样的骂人,确实只有没文化的老粗才干得出来。这一点也从侧面证实了,刘邦的家庭条件起码在他小时候不太富裕,他没怎么受过良好的教育。
可是,刘邦这个人有个特别出众的优点,他做错事了,不管什么人,只要你指出来并且说得有理,他马上就认错改正。实事求是知错必改,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会说,可从来都不做,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的大人物。至于皇帝老子那就更了不得了,金口玉言,说出的每句话都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皇帝认错那不叫认错,美其名曰“罪己诏”,是值得大唱赞歌的美事。(即使是这样,有些人依旧不认错。某人就对他的侄子说过,我不下罪己诏。)
可刘邦似乎没有大人物和为君者的这种意识,错了我就改。针对他不读书还找借口这事,陆生毫不客气地就怼了回去。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3楼
刘邦至此之后,读书学习很上心,文化水平提高了不少。虽说不能倚马千言,但是读些经典,批阅大臣的奏章,自己动手写点东西这些都不成问题。他临危时写下《手敕太子书》,确定太子刘盈为皇位继承人,其中有这么两句: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刘邦是说我小时候没学过读书写文章,可我后来读书学习,有些学问道理该懂的也都知道,就是写文章词句不大工整,但是足够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你从小就有名师教导,可我看你写的文章,还不如我呢。你今后要勤学习,文章要自己写,不要使别人代劳。
可以看得出刘邦说的都是大实话,没有吹牛的成分。对比太子刘盈,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写文章还不如刘邦,可见刘邦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的。人非生而知之者,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大学问家,文化知识都是后天学来的。刘邦早些时候没文化,后来经过学习,也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像这样的人,我们应该用肯定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一味的嘲讽。有些人喜欢用挑剔又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人,所以才会忽略了这个事实。你们这么做,和动不动就把我们之前阔得多了这句话挂在嘴边的阿Q有啥区别。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4楼
五、刘邦和项羽的“英雄之言”之比较
终于要说到项羽了,说真的,我第一次真正对刘邦和项羽感兴趣,还是上高中语文课时,学习鸿门宴这一章。我当年的语文老师是个中年女性,很有些英雄情节,特别崇拜项羽,可惜学问不行,真要命啊。
为什么我这么说自己老师呢?没有不尊重的意思。我就是想吐下槽,教语文的老师除了教材,其它相关的书籍都应看一些,对一些历史人物或事件应该有自己的看法,然后再来教学生。而且要注意一点,不要引导学生接受你的观点,因为你说的不一定对。你的任务是讲解课文,顺带着提一下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对课文描写的人物或事件产生兴趣,让他自己去寻找答案。
我这位老师呢,这一点做的就不好,她是一个劲儿的夸项羽贬刘邦,项羽如何英雄,刘邦又怎么流氓无赖。关键是她说的很多东西,有的纯粹就是子虚乌有,正经的史书根本没记过,反正是把我带沟里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也认为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流氓。直到后来我看了史记汉书以及其他一些关于秦楚之际的文章资料后,我才发现,我对这两个历史人物存在着多么大的误解。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5楼
我的语文老师给我讲的很多东西现在我已忘了,不过她当时讲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流氓时,特意举了两人见到秦始皇时说的话做例子,我到现在印象都很深。她说项羽说的彼可取而代之,这话被别人听到,禀报到始皇帝那里,是要被诛九族的。项羽不假思索就说出来,可见项羽是个光明磊落,胸无城府的人,这句话体现了他的英雄本色。
刘邦也说了句话,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我的老师就说,刘邦这句话,说的很圆滑,让人抓不住把柄,就算被人听到了,也不会有什么罪过。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邦有野心,还很狡猾,干什么都是一幅流氓嘴脸。
这个观点,应该不是我老师的原创,也是她从别的地方看来的,可是正好对她的脾胃,于是她就拿来灌输给我们了。可你不能只捡夸项羽骂刘邦的话教学生啊。什么叫双标啊?这就叫双标。说的不好听,这就是误人子弟。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6楼
项羽见到秦始皇,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颇为项粉津津乐道。什么雄心壮志,万丈豪情,一往无前英雄气概,反正是各种彩虹屁吹得呜哇呜哇的。相反,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在他们眼中则是一个流氓无赖看到大人物前呼后拥的气派后,自卑之余而生出的不胜艳羡之情。总之,刘三儿这个小流氓就是没出息,说出的话也鄙俗之极。
难道真如项粉所说,凭这两句话即可以看出刘邦项羽一个是英雄一个是流氓了么?我是看不出来,不过我倒是看出些别的东西。先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如果这两句话不是刘邦说的而是别人说的,会是什么效果。举个例子,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年轻,来到了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看到很多有钱人,生活极其优渥。让后他说了句,这日子才是人过的,舒坦,我也要过上这样的日子。刘邦的话意思和这个差不多,那这话有问题吗?我觉得没有,这句话不高尚,可这就是人的正常反应。他要说这里有钱人真多,在这里要饭,准能要到不少。或者是这里有钱人真多,我得想法子干他一票,把他的钱枪过来,那样的话才叫有毛病呢。
至于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项粉只看到了壮志豪情,英雄气概,却没有看到这句话里的野心和杀气。我不晓得他们有没有想过,要使这壮志豪情心满意足,要让这英雄气概驰骋纵横,需要付出多少头颅和血泪,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怕是也不够的。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将要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中国的老百姓有句老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因为每一次改朝换代,首当其冲遭受战乱苦难的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有一段蒙古兵杀死孕妇后,将婴儿挑在矛尖上取乐的场景,你以为这是金庸的艺术加工吗?告诉你,不是,历史上确确实实上演过这种惨剧,不是一次,是很多次。想想那是怎样一副惨景,你还会觉得彼可取而代之值得称颂吗?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7楼
做个记号
avatar
衣冠中人不入流辈
28楼
对于刘项二人的“英雄之言”,晚唐的罗隐写的一篇小短文《英雄之言》对此的分析倒是有几分道理。牵于饥寒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
罗隐的观点很明显,刘项两人都没有救民于水火的志向,他们起兵反秦都只是为了一己之私。但是通过两人的话又可得知,刘邦并不一定非要走上反秦的道路。如果秦始皇和后来继位的皇帝哪怕有一丝爱民之心,能够让老百姓有口饱饭吃,以维持自己的统治,不令天下皆反。刘邦估计会通过个人努力,取得更高的地位,就算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也会老老实实的做个亭长,做好本职工作。
可项羽就不一样,从他看到秦始皇第一眼就急吼吼的想要取而代之就可看出,他不仅没有一丝爱民之心,还是个对权力有着狂热喜好的野心家,从他后来一系列行为来看,可说是视权如命。他就和金庸小说里的慕蓉复一样,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哪怕牺牲在多人也毫不在乎。这样的人既对权力充满渴望,又残暴嗜杀,无论其生在什么时代,都是可怕的破坏者。对于他这一点,宋代学者钱时就批评道:项羽可君乎?曰:残暴忍人也,屠城坑卒,如毙狐鼠,安能为君!可臣乎?曰:从卿子冠军(宋义),则斩卿子冠军;事义帝,则杀义帝,安能为臣!然则斯人也,奚施而可?曰:是特助汉平荡之具耳。
当然了,在项粉们看来,项羽之所以暴戾,原因不在项羽,要怪就怪秦军杀了他爷爷,他这是被复仇的怒火冲昏了头脑,这是光荣的,无可指摘的复仇,有时候做的有些过火,也是情有可原的。再说了,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最主要的一点,得罪项王就是该死,被宰了也是活该,啥也不是,散会。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