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但是还有书籍
avatar

但是还有书籍

夜雨宿巴山
1楼

最近在看 朋友 推荐的纪录片《书迷》和《但是还有书籍》,虽然都说如今是电子网络时代,资深书虫在纸质书阅读势微的时代,确实成了“稀有物种”。但爱书的人,迷书的人,却永远存在。因为只要人类不灭绝,文字的活力就永远不会消亡。看过片中故事,总能引起我的共鸣,因为在我自己的阅读岁月中见闻过类似的读书人,有过似曾相识的读书经历。读书如读人,在阅读中度过岁月,在岁月中感知阅读。
有人喜欢将书按有用和无用区分,能敲得行业门槛,换得“千钟粟”的书,为有用之书;无利能图的,自然会闲散无用之书。但真正的迷书之人,少有看书是否有利可图,而多看重 书中所述和个人感悟能否共鸣。无用之用或许是为大用,正如家藏经典书的多,架存教辅书的少。
作为80后一代,应该庆幸搭上了那"车马慢,书信长"的旧时代的末班车,也庆幸自己搭上电子网络的信息暴炸的新时代的顺风车。少年书荒,小镇上的寻常人家,家中有文字的纸张除了日历,也就马恩毛等文选了。对好不容易辗转搜罗来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自然是废寝忘食的读完,才肯收手。等进入县城中学,诺大的县城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除了国营的新华书店,就是几爿主卖教辅题纲兼搭售文学类的私营书店。对于只看不买的看客们,这类书店是不欢迎的。所以只能去新华书店。每到周末,和同学一早就奔新华书店而去。书店进门大厅,一面橱窗,三壁顶墙的书架合围于圈,架中存书按文史哲理分类标列。现在看来不过是几架书的小书亭而已,而对当时书荒中的少年,实为进入书林字海了。当年少年读书,都先从金庸古龙的武侠入手,再到陈忠实,王安忆等正统文学,最后到史地类的《史记》等大部头。少年读书,只求快速知其然,少为甚解其所以然。进入书店,选偏僻墙角落而立,歪斜着抵墙而读。一入书海,就忘却身边江湖。真到饥肠难捱时,就去对面胡塞一碗小面裹腹,再回去“浮舟书海”。经常是周末的晨曦埋首书中,合书出书店时已是星光点点。几年下来,多数喜欢的可翻之书几乎阅尽,常来常往,看书的闲客之间自然就成了朋友。其中有一古稀之年老者,花白头发,儒雅尽显。他见我常读《史记》,便问与我讨论对《史记》的看法。一个无知的中学少年,哪有高论可谈。只听老先生便娓娓道来“读《史记》,可先读太史公的《报任安书》,可知司马迁著书缘由,”“史地结合,须辩析思考”"正如今的社会你我所在的这书店,旧时曾经有张文白将军(即张治中,字文白)于此逃生避险之史事。"…诸如此类的启发。交往多了,与老先生成了亦师亦友的忘年交。后来得知,老先生少年出身富家弟子,肆业于西南联大,服役过远征军,退休后发挥余热于 县志办。再但,后来读黄仁宇的《缅北之战》和何兆武的《上学记》,总会想起这位少年时结识的老先生,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都似曾相识。
大学进入成都,在西南都会和文化重地的成都,书海当然就更加宽广。除了学校图书馆,还有市区的几大书城。东大街的“西南书城”,高升桥的“成都购书中心”,梨花街的的书市…。但泡得最多的还是学校图书馆。理工学院,人文类书配置本来不多,但有缘曾在其中发现清光绪三十年刊印的《读史方與纪要》,历史尘垢覆满书面,透黄纸面被白鱼啃嚼成孔,成排的印章记录这学校的名字变迁史,这本书本身就是百年历史。如此古旧本散落于图书馆,让图书馆管理员大为惊讶这珍本在数次的盘理中漏网而未入 珍本书库,对于我这书虫,正如于藏经阁如获秘籍的练武者,惊敬重又欣喜。
有人说:了解一个城市,你可以去这座城市的菜市场,因为这里可以发现这个城市的饮食习惯和这个城市的个性基因;还可以说,去一个城市,你夜可以去逛这个城市的书店,因为你可以感受这个城市的人文风气和学识气度。去过的很多城市的书店,相对于匆匆路过的其他城市,对久居的苏州,对苏州的书店可能了解更多。苏州的书店,有乐桥古朴的苏州古旧书店,有已消失于民治路的蓝色书屋,有在观前文艺温馨的慢书房,有金鸡湖边网红爆棚的诚品书店,还有身隐旧巷,名震书界的文学书房。
特别是这文学书房,创建于一百二十年前的清光绪年间。现在的第三代掌管者是九十四岁高龄的江澄波先生。江老先生也是著名的古籍版本学家,在书海淘书修书已有七十多年的经历。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后被消失的文学书房,由老先生在2001年重立招牌,再续祖业。
文学书房隐身于苏州城内的钮家巷,外看再似寻常不过的书店,进门右侧的书架上旧书满架,这些曾经历过往云烟,辗转数家的旧书充满历史感。左侧书架是纸面被岁月沁黄的线装书,每类书上贴有老先生的手写标签,文字的古朴和历史的厚重呈现于目。书架边,小小的写字台是老先生修古籍的工作台。在电视剧《似水年华》中,朱旭老师曾演过修书的老先生的角色。对这类手艺现在少有人问津。但江老先生熟稔多年,常年静坐于此,沉浸于钟爱一生的修书手艺中,无论寒暑易往。即使隔街就是车水马龙,姑苏繁华的闹市区。或许这才是爱书之人的爱之深沉,或许这才是专注投入的工匠精神。
书中的千钟粟,可疗精神饥荒;书中的颜如玉,可悦心灵的忧伤。物欲红尘,让我们追得遍体鳞伤。舔嗜疗伤,或许还有书籍。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