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 | 这些地方正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0月19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集体采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多位新闻发言人表示,将结合各地实际夯实基础,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推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重庆:川渝协同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罗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川渝两地本着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罗蔺表示,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方面,去年成渝地区经济总量7.39万亿元、在全国占比6.5%,今年上半年达到3.6万亿元,发展态势良好。两地产业互补性强,正在联手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此外,还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度推动合作,共同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标准共建西部科学城。
罗蔺介绍,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部署,川渝两省市将精诚团结、通力合作,认真实施好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努力把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四川:正在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承载区
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四川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制造强省。一是成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承载区。这几年,国家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接踵而至,歼20是在四川研制生产,运20、C919的机头在成都生产,嫦娥探测器、北斗系列卫星是从西昌发射基地升空的,“华龙一号”的核心技术也是从四川诞生的。四川已经从建国初期老的三线建设基地,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新基地。
二是创新要素加速汇聚。四川去年全省研发经费超过了千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万亿元。截至去年年底,四川共有专精特新企业超过了2000家,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八分之一。
三是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迈上了万亿元的台阶,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产业紧随其后,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四川还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德阳的高端能源装备、乐山的多晶硅、雅安的大数据、遂宁的锂电池、攀枝花的钒钛等特色产业享誉全国。
贵州:推进“东数西算”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在会上介绍,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贵州还获批建设了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的枢纽节点,成为8个全国“东数西算”的枢纽之一。
卢雍政表示,贵州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将持续擦亮大数据这张名片,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深挖数据的“钻石矿”。继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壮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持续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培育信息技术服务的产业集群。
陕西: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成为“陕西智造”新名片
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在会上表示,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强化创新驱动上下了很大气力。去年以来,以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牵引,加快科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推动科创项目、科创企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方面,陕西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了34个重大科技项目,新建了105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攻克了一批瓶颈。去年,单晶硅片、重卡变速器产量全球第一,半导体产业规模全国第四,新能源汽车、高端液晶面板等已成为“陕西智造”的新名片。
释放科技成果转化潜能方面,目前,在光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重要成果。去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在全国排到了第六位,今年同比增长36%。
促进科技型企业量质双升方面,去年,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在增速上都超过了35%。今年以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达到162家,上市企业数量在西部地区位居前列。
作者丨徐恒 齐旭
编辑丨张心怡
美编丨马利亚
摄影丨徐想
监制丨邱江勇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